影片获得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和新锐演员奖。讲述1920年代塔斯马尼亚岛的一名21岁爱尔兰囚犯克莱尔被判7年徒刑,她非常渴望摆脱虐待她的主人霍金斯中尉,而后者拒绝释放克莱尔。克莱尔的丈夫艾丹进行了报复,而中尉和他的密友们因此对她犯下了可怕的罪行。
由于无法从英国当局得到公正的审判,克莱尔决定追捕霍金斯,霍金斯却突然离开岗位,想得到北部的一个上尉职位。她只能求助于年轻的土著猎人比利,比利不情愿地带领她穿过崎岖的荒野,去寻找霍金斯。
在那个背景下黑人的命运注定是毁灭的,克莱尔这样长相俊俏,歌声甜美而又孱弱的女人又注定被男人践踏。在那个人权不平等而又疯狂的时代,庞大的悲剧好像也习以为常。你能要求这个时代塑造出怎样高尚的人格,只有狂暴,嗜血,失落的非人。
我不想讨论那个时代的悲剧性,对那种悲剧性的无奈只有足够的忍耐或是木讷才不至崩溃。我想讨论一些浅层的东西,关于人内在的平静。
克莱尔的女儿之所以被那个士兵摔死就是在那种骚乱中孩子尖叫的噪声让军官烦躁而失控。艾迪因为射杀黑人男孩失手被惩罚时他尖叫的哭泣又使军官失去理性,转身一枪射中,空气顿时平静了,他向手下解释这为“fucking noise”。他的人生因为错杀太多人做过太多丧尽天良的事而彻底疯狂,他总是表面衣冠楚楚,但他永远得不到内心的平静。
而克莱尔和曼加纳,那个社会中的绝对弱势群体,虽然克莱尔夜夜被往日的噩梦缠绕,可是最后站在海边,看着徐徐升起的太阳,不自觉地唱起来动听的旋律。纵使黑暗永驻,但她可以感受太阳升起时自然让人敬畏的感动,她已成为了更强大的女人,足以驱散内心的阴霾。
那个时代白人对黑人毫无选择的屠杀和赶尽杀绝包含了太多复杂而深刻的因素,我不能亲易在此刻解答清楚,但其中一定包含白人天生的傲慢感。
人自以为是的优越和喜怒无常的杀掠终有一天招致自我毁灭,这是每每研究历史都深深感受到的。我能真正做些什么缓解人类的罪恶感?人类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真正心碎的无疑是那些敏感而又脆弱的人,而这些人能起到什么作用,我也在深深地探索着。
愿此生做个有忍耐力人,纵使精疲力尽,也能有活下去的信念。
第一幕好奇怪?镜头太过克制,感觉就像在听演员对台词。。。故事展开后倒是渐入佳境。 仍保留着巴巴肚中朴实的镜头,的确营造出粗砾的历史感,然而这次忙于叙事,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大打折扣,感觉主要人物都有点精神病?加上女主演技不太在线,就显得十分没用。。。 结尾反高潮大赞。一个挺独特的复仇故事(挠了半天头发现只能这么总结了)。感觉用擅长的女性视角拍历史剧相当水土不服。仍然有非常强的个人标签,不过这回有点不伦不类。 又找到一个天才童星
大多数给这部影片评分低的原因我看了看,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影片后半段将原本的女性觉醒的主题又消隐或者是"夭折"了,使得大多数想看到女主畅快淋漓的完成复仇绝杀的人最后看到克莱尔只是对着坏蛋男主唱了歌之后就走了感到不快。第二个就是主题和风格太过混杂,加上黑人比利的加入,最终还是他完成的复仇,可能给原本以为或者是想看女主独立复仇的人有一种要素过多的感觉。 另外,还有人认为这部B级片中出现较多的暴力,强奸,轮奸之类的元素过多且没必要等等原因吧。 我给这部影片打4⭐吧。首先可能是我比较偏爱女性独立,女性意识觉醒的电影。如果抛却这一比较主观的个人偏好,那这部影片其实我觉得也值得4⭐。 这类影片从剧情上看,要是想达到好看和值得一看的标准,按我的个人看法就是要有真实性+传奇性。而且两者要较为完美的融为一体,在基于真实性的前提下追求传奇性。两者缺一不可,真实性就体现在那个年代女人和黑人(以及爱尔兰人)的地位低下,战争背景以及环境之类的真实。这个其实很好表现。 女主克莱尔从刚开始作为奴隶被坏蛋男主相中让她唱歌(联系这个电影的名字,就是将女主当成一个东西或者动物来对待)被强奸,再到克莱尔的丈夫和婴儿被杀。这一段给我的感觉是这个女主还处在隐忍的状态,导火索就是她的丈夫和孩子被杀,激起了她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的怒火。于是踏上了复仇的路程。到这里一般女人会怎么样呢?(大多可能是自杀或者苟活吧)克莱尔选择了复仇,这就是故事的传奇性的开始。而克莱尔无法单独完成这趟危险的路程,必须有个导路人,于是黑人boy比利加入,增加了故事的传奇性。其实影片从刚开始起就不只是关于女性意识的单一主题,而是通过对千百年来人类社会中顽固的性别、地域、种族歧视的表现来探讨关于人类内心的善恶。就像克莱尔在海滩上问黑人比利的一样"你们有没有这样的人(像坏蛋男主那样的坏人)"比利说有,对这样的人长辈会教育教训他们。克莱尔继续问,如果他们不改呢?比利说那就杀了他们。克莱尔虽然跟比利属于不同种族,但他们都是最底层的人,他们看待问题最纯粹最简单。克莱尔又有不同,她作为一个单纯善良的女性,因为杀了第一个大个子男人(把她的孩子摔死的男人)而一直梦魇,经常做噩梦,影片中有几个在丛林中仰拍天空的镜头,都是克莱尔的主观镜头,她是影片中善的化身,她杀害了人内心会不安,以至于她无法再继续完成复仇(这是原因之一),而坏蛋男主(我忘了他叫啥了)则是纯粹恶的化身,他杀了人内心也受到谴责,但是他用更残暴无休止的作恶来克制和压抑良心的不安,用地位和衣表来遮饰内心的丑恶。他一路只顾闷头前进,寻找他的升官路。
然而从开头他的上司和他的争吵中,从他的辩驳和陈述中,我们不得不忽视的是,最恶的并非他本身,the war.
还有关于影片中的暴力血腥镜头我认为并不是不必要的。
这,真是一部让我分分钟闪回其他经典影片熟悉情节的、仿佛是拼凑起来的,额...........“大杂烩”。
片子前1/5,人物着装、口音、一些桥段,让我频频闪回《冷山》的情节,只不过裘德洛变成了片中的克莱尔。
片子的前2/3,又让我感慨,这不就是电影版的《the last of us》嘛,只不过“末世”变成了“历史背景”,乔尔大叔变成了黑小伙,复仇之花依然绽放(尤其是卡莱尔用匕首乱刀捅死那个....忘记名字了.....就是腿上被标枪插伤的人),这分明就是艾丽原型啊。
片子进行到后半段,又俨然是《荒野猎人》的阉割版,还有点昆丁的小风味穿插在其中。
片子最后,当黑小伙比利说,沿着河边一直走的时候,我又想到了《血钻》,小李子告诉黑大个沿着山道一直到山顶坐飞机离开的桥段。
还有卡莱尔和比利在野外深夜谈“净化恶人”那里,也挺像《血钻》中小李子和那个女记者聊“上帝已经遗忘塞拉利昂”的场景。
也可能是因为没字幕看的英文版(反派那口音,实在太特么难听准了)一些情节可能没理解的很深刻吧,总之,浓浓的桥段拼凑风。
p.s.1,感觉真正的复仇者,是黑小伙比利呀!
p.s. 2,女主真太像艾丽了,呐,比比看
什么狗屁剧情,黑人没有出现前,觉得应该是一部品质高尚的电影,结果,女主活该还不算,还把别人拖进去,把爱尔兰人和黑人当傻子耍了,狗急都会跳墙,何况是人,见到自己的族人被凌辱被杀害,和动物一样无动于衷?剧情婆婆妈妈的拖到最后,还来个手牵手,真是服了这个导演了,好好跟昆汀和北野武学学暴力美学~~~~~
真实再现了当时蛮荒暴力的原始社会。
如果有心去发现重现某段历史的话,惊心的犯罪性行为和通俗剧式的复仇、种族对立建立了好的故事主干,但这是殖民时期塔斯马尼亚真实历史,不仅仅是迷惑双眼的话题;对比导演Jennifer Kent前作The Babadook (2014),同样被震惊的哑口无言,虽然放弃了Babadook中惊悚片最常见的宽屏改用4:3,用一种更紧凑的视角展现压抑绝望氛围中内心崩溃信仰崩塌的闪回,同从Babadook继承而来的寓言、精神分裂、鬼怪附体分别对应了片中的世界的尽头(丛林)、家破人亡后的应激障碍、塔斯马尼亚土著的神秘一面, 可以完全的体会到导演两部戏中一脉相承的才气;08/25/2019重看,初看是50feet的大荧幕,这一次小荧幕的确看出了电视纪录般的疏离感,且在看到虐婴一段时,有女观众因无法忍受哭着退场,再次同第一次看时的感受;
一般性复仇…again
去年在去1区买菜的路上好几次逛过savoy电影院看见这张海报很好奇。故事是一个爱尔兰女囚徒被英国军官主子强奸,丈夫孩子都被杀了,怒上心头,骗上黑人土著去追白人军官,一旦追上怒气过劲顿时怂包,心理学上来讲有人是会怕对自己长期施暴的人,最后靠拿自己爱尔兰人身份跟黑人同仇敌忾恨英国佬,怂恿黑人去杀了仇人。真是个让人无语的故事。黑人的追踪和现场还原本领那么好,换在这个时代可以当一代名侦探。
前半部分很好 已经不算隐喻了 英格兰人殖民烧杀淫掠毁灭一个又一个民族。每个人物的形象和行动都有对应 这不是想复仇就能复的了的 因为实力的悬殊 只能杀到最弱小而被逼作恶的年轻人头上。长期以来对权威的畏惧和被身心折磨后的麻木 使很多殖民地人最后就变成这样 瘫软无力。不过后面部分有点崩了 表达过于流白而浅了
技术上还是不错的,整体呈现的赫尔佐格式丛林探险质感以及最后那场情感高潮戏都很喜欢,山上云雾缭绕那段也不错。但是太多没必要的虐待、杀戮、强奸/轮奸戏使得所谓的政治立场反而变成了并非刻意为之的Torture Porn,撑起整部片的立意也随之坍塌。
B片。误以为是女性版《荒野猎人》,剧本却早早崩盘,女主再也没硬起来。所谓的女权和种族问题在这样的人设下变成了伪命题。
可能是之前期待值太低,且接连在影展错过,所以竟然有“美梦终实现”的错觉。痛苦的虐待与侵犯,哀嚎与惨叫,烘托了肃杀气氛,并围绕着复仇延伸主线故事。拒绝承认英语,备受虐待的受害者彼此选择自救,走过惊心动魄的路途。纵然是戏剧化的想象,角色异常标签化,人物也始终无力逃出困局,但唯有拿出武器方能捍卫自己,保持勇敢才能对抗不公,这份能量跨越百年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Aisling Franciosi的表演还是很惊艳的。
、。。
在全球「殖民化」/「全球化」中,「原世界贱民」、女性和囚徒,「第三世界原住民」的「价值」都被屠杀殆尽,在一个似乎讲述上世纪「种族冲突」和殖民残暴的故事背后,却有太多当下现实世界的指代,弱势者无法逃到天边,那些独有的高歌与低吟终将消亡。
节奏太不好了,太拖沓,结尾崩盘了,剧本也不太合理,女主硬气了一路怎么到最后关键时刻退缩了,想不明白……感觉导演就是讲了个不怎么吸引人的故事,种族问题殖民问题只是触及了皮毛。
威尼斯主竞赛每年调节气氛必不可少的血糊糊片,前年《悍女》、去年《甜蜜国度》的结合体。放在Rape and revenge剥削片范畴里来讨论的话算是制作精良,虽然内容过时但现场互动效果好得离奇,有心领神会的鼓掌(喜欢和讨厌的两派观众在放映过程中直接以鼓掌为武器撕了起来),也有记者散场直接大骂……(2019.11.25重看片段,这次将女性的身体理解为"colony","motherland"的二元一体,观感变好了!)
8分,这片子严重被低估了,这不是一部单纯的复仇电影,这是一部三层结构的反抗殖民压迫的主题,爱尔兰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当爱尔兰人以仆人或者奴隶的身份,跟随英格兰人一起来到澳洲的时候,又成为了殖民者,从武器装备的水平来看,时代应该在爱尔兰大饥荒的前后,爱尔兰本土饿死了差不多四分之一。有一点挺好奇,这片子香港公映了吗?
可以让女主角色一路觉醒绝杀到底,加强力度大的,但看到后面太气人了,还好剧本塌了之后,演员的演技一直在绝杀最佳女主状态。这样看,今天貌似看到了金狮和最佳女主,个人的。。。
对于走投无路的女人,过路人给的一顿餐食足以饱腹,席地而睡贴一寸的距离足够安心。对于一无所有的女人,河水里伸出的援手力道千钧,马车里赏赐的金币价值千金。家人遭难的那晚,她就已经死了,复仇却比想象中还要难。恶人不会被干扰,自己经受仇人的怨魂。若黑鸟狩猎了袋鼠,谁杀死了不能歌唱的夜莺。
过于冗长,女主的戏份太过了。几首歌挺不错
3.5 可惜女主演技差如权游龙妈
非常蠢。
为了复仇而走上危险的丛林之路,但最后却还是依靠了男性的保护,前半段塑造的女主形象还是崩塌了许多。
过于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