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是革命队伍中一群藉藉无名的战士对自己的戏称,因为他们也戏称敌人为“坏家伙”。这群朴实的战士信仰坚定、意志顽强,具有很好的战斗素质。好家伙们是革命队伍中最为普通又最为坚强的战士。
皖南事变,使得抗日统一战线岌岌可危。对于反共发家的国民党激进派陈殊图来说是良机,对于不得势的国民党保守派芦之苇来说是转机,对于陷于侵华战争泥沼中的日本侵略军来说是可趁之机,但对于红色中国来说抗日统一战线的崩解是国家和民族的危机。
以青山、芦焱为核心的好家伙们接受到总部的命令,保护他们中的一位重要同志去上海,这位重要同志是谁,他们全不知晓。好家伙们上路了,这一路只能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来保证安全。每一个人都要想尽办法来保护身边的同志;每一个人又都是他们群体中的被掩护者。他们都力求在生命耗尽前让拦截者偏离目标;每一个好家伙都会笑到了最后,因为每一个人都相信自己的秘密是假的;而每一个人都相信自己的牺牲能让被掩护的同志到达目的地。
以四海为首的土匪,以国民党反动派陈殊图为首的顽固分子,还有汉奸芦之苇和日本鬼子等等坏家伙们给好家伙们带来层层阻拦。他们率领着各自的队伍,在天外山匪帮拦截,在黄沙会拦截,在国统区拦截,在日占区拦截,在船帮拦截,在天目山拦截……
从西北烈日黄沙,到上海冰样奢华——首先遇到的是土匪与陈殊图勾结的队伍,第一个好家伙崔百岁为引开敌人而主动出击,牺牲在自己的新婚之日。接着,其他的好家伙有冒充土匪的,有装着回西安老家的,也有明火执仗杀开血路的,拼死掩护自认为是重要同志的安全。从万里狂沙到江南水乡——诸葛骡子在刑台上为自己早死的孩子哼着催眠曲;肉票古骨碌为了掩护绑匪七叶而死;绑匪七叶为掩护肉票古骨碌而死;与大队失去联系多年的门栓为狙击敌人而数天数夜假死;身陷囹圄的芦淼在牢狱中把审讯者从头误导到尾,直至活着被钉棺,再连棺活埋。一路上与各色敌人的生死战斗,好家伙们只为保护他们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同志早日安全到达目的地。而好家伙们的领袖,知人至极的青山,所有迹象都表明他是唯一被护送的重要同志,但是青山却在与四海的对垒时,把“我们本可以用日本人的血抹红天空,我们却在用同胞的血涂染大地”这样的怀疑之火植入四海心中后,亦殇于四海枪下。
青山死后,似乎好家伙们的护送任务失败了。对于四海、陈殊图和芦之苇等人如此,对到达上海的芦焱等好家伙们也如此。而芦焱突然发现青山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把那份真正的任务塞进了芦焱脑子里,因为芦焱外行到各路人马都当他是炮灰,也因为芦焱的身世——芦之苇是他的父亲。
陈殊图被日军和汉奸芦之苇设局俘虏了,芦焱与幸存的好家伙们加入对殊图的营救——日军的阴谋是欲伙同芦之苇汉奸们根灭抗日力量,为日军最后的挣扎留下时间和空间;芦之苇却是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因为陈殊图虽然反共但亦强烈抗日,所以好家伙们本着抗日统一战线原则营救了他。被救的陈殊图看着垂死的门栓,门栓问“你会去杀日寇吧?”——好家伙们最后的牺牲是他们的最后计划,因为他们埋下了的希望的种子。这个希望就是唤醒大家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陈殊图报答芦焱的救命之恩,暂时停止了国民党反共的摩擦;在好家伙们的帮助下杀了汉奸芦之苇;然而在其内心深处依然在等待时机来反共。一旦时机成熟,实力和势力大大加强和稳定后,陈殊图就会开始对芦焱等人进行破坏和打击。
芦焱大义灭亲,根除汉奸芦之苇。四海在芦焱等好家伙们的行为感召下,识破了国民党顽固派的阴险小气,带队回归到民族抗日的阵营中。四海搭救了被追杀的芦焱,两人联合起来消灭了日本军的进攻。在抗战胜利之时,四海对芦焱说“我相信你说的国家美好未来会到来,那时我就可以在光天化日下生活。我相信我们能一直等到你说的那天到来”。
手持长镜头对人物和空间的营造。斯科塞斯在这部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的手持长镜头。影像与身体运动频率一致的晃动不安感,是斯科塞斯黑帮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这种晃动符合他的电影人物的身体姿态的特点。如发迹后的亨利在抢完机场后,进入灯红酒绿的酒吧时,导演以亨利的视角展现了黑帮的几组重要人物,展现了黑帮的男人群像、欲望的涌动和不安的氛围。在亨利带着凯伦从后厨进入夜总会时,他拉着凯伦,穿过夜总会后面迷宫一样长长的通道,和各种人打着招呼,最后来到客人们就座的地方。在亨利的视点中,我们看到周围的人都在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表示着对他的欢迎,侍者们毕恭毕敬地为他引路。另一个侍者飞快地举起一张小圆桌,追赶着他来到其面前。落座后,有人起立握手,也有人送酒,充分展现了亨利在帮派中如何地风声水起。事实上,手持长镜头让观众更容易相信导演所展现的黑帮传奇色彩。手持摄影过程中摄影机扮演着现场“目击者”的角色,它灵活的角度变换和运动方式让影像更具有真实性和现场感。从而配合影片中用了大量主观视角和旁白,通过亨利的视角,我们看到了黑帮中的男性群像和传奇色彩,也呈现着人物不可预测、无从把握的未来。
对早期黑帮片元素的继承。早期的黑帮片建立了好莱坞黑帮电影的一套经典的仪式和符号。如夜幕下的大城市、无名街道、夜总会和酒吧等典型场景,葬礼、宴会、婚礼和教堂等日常仪式都蕴含着丰富而重要的电影化意味。如《教父》中的婚礼情节,多年前的好友在这一天来请求教父的帮助,是因为在意大利文化中,在女儿出嫁的日子,请求是不会被拒绝,从而展现了意大利文化和其生活上的某种仪式感,从而有助于黑帮家族传奇色彩的营造。其实,真正属于黑帮电影重要仪式之一的,还有其中对黑帮家庭和亲情关系的描写。《好家伙》中,当亨利从看守停车场中首次获得一种满足感时,伴随的画外音是:“我好像生活在梦幻里”。而这一切当然是他的父母们无法理解的。在画面的另一端,他的父母在不断地抱怨着挣钱的艰辛。他家的那间狭小的住所里拥塞着全家共七口人……家庭的元素在《好家伙》中第一次出现,是影片开场不久的亨利的家。镜头并没有对其家庭成员做出详细的交代,而是以一个长长的镜头的穿越,展示亨利家庭的窘境。这个由七口人组成的家庭中,父亲是爱尔兰人,母亲来自西西里,家中拥挤,混乱,父母对生活充满了抱怨。这或许就是亨利努力让自己发迹的动力之一。正是这种关于家庭的描写,使片中的“黑帮”们看作是那些被都市所诱惑,又被都市所毁灭的悲剧型人物。
旁白和人物视点延续并强化黑帮史的纪实性特征和传奇色彩。本片为了增强影片的真实性,大量地使用了一些纪实性强的表现手法,如影片中的长镜头的运用等。影片的后半部分,在表现主人公 80 年代的生活时用了一种近乎纪录片的方式。通过字幕来逐一表现主人公在一天中的生活。同时人物的主观视角就使影片还具有相当强烈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与纪实性的结合,是这部影片一个很大的特色。在影片正片开始的场景中,小亨利·希尔站在自家的窗前,通过他的视角,俯瞰着大街上那些让他艳羡的当地的帮派分子。伴随着那些画面的是亨利渴望融入帮派生活的画外音。之后亨利获得了为帮派头领保利看是停车场的工作,这使他内心中充满了满足感 。除此之外,因为帮派的“福利”,亨利从此不用去上学,从而光鲜幸福地开启了自己的江湖之路。康威把他真正带入到黑帮或帮派分子的生涯中,通过亨利的视角展现了康威的传奇色彩。亨利因为贩卖康威盗来的香烟被捕,在被法庭释放后,微笑着迎接他的康威先是把一叠钱塞进他的口袋里,然后满意地告诉他,他做到了最重要的两件事,第一没有出卖朋友,第二没有泄露帮伙的秘密,而且受到了一群地位较高的帮派分子们对英雄般的欢迎。亨利在那一刻感受到了江湖上的神话带给他的所有的幸福。这可以看做是《教父》式黑帮神话的延续,让观众进入了一个期待的世界。
在人物和主题上的继承与突破。20 世纪 30 年代初的“黑帮片三部曲”《小凯撒》(1931)、《公敌》(1931)和《疤脸大盗》,确立了这一类电影的人物和主题。首先体现在人物形象方面,确立了靠个人奋斗白手起家的黑帮人物原型。这种人物从独立战争起就存在于美国畅销小说中。这些早期的黑帮片电影的黑帮分子,大都是来自国外的移民或他们的后代。他们被现代都市五光十色的摩天大楼的丛林所吸引,并被都市里富裕的生活表象和无限的可能性所诱惑,渴望进入其中,在这些现代化的都市里走向生活的上层。但他们一无所长,在繁华的都市中根本无法找到合法的生存和发达之路,于是便逐渐加入黑帮团伙,成为都市里依靠犯罪发家的黑帮。《好家伙》中,重新再现了早期黑帮片这种经典性的主题,和《小凯撒》中两个被都市所诱惑而走入自己悲剧命运的黑帮不同,亨利不是通过报纸,而是通过他从小生活的街区里,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目睹的黑帮们充满权势的优渥生活而进入黑帮的梦想的。而亨利在帮派中几乎没有做过杀人之事,即使片头表现了杀人埋尸的桥段,但亨利扮演的始终是司机,开后备箱这类的角色,再通过后来亨利靠贩毒赚钱的情节,这都可以表明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帮分子,亨利只是想做发财梦,以及亨利在法庭上当污点证人指证了康威和保利,从而背叛了黑帮。亨利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在黑帮片这一类型中实现了突反类型。
打破“黑帮家族”的神话。70 年代,科波拉著名的《教父》使得黑帮片重新复活,并使黑帮片从早期个人性的奋斗故事,变成了黑帮家族的神话。《教父》作为一部描写“黑帮家族”的史诗,其突出表现的是这个家族式黑帮世界中,关于忠诚和荣誉的神话。除了家族之间的枪战和教父及其他家族无上的地位以及他们与一些政治人物、警察之间的腐败关系外,其实并没有描写黑帮们在现实中的犯罪,矛盾主要是来自家族内部的冲突或是来自于家族之间的仇杀。20 年后,马丁在《好家伙》中显然打破了《教父》中关于黑帮家族的神话。就此,影片正式开场前的“序幕”部分充满暴力的埋尸段落,对影片的基调有重要意义。它不但是后来导致影片中三个主要人物命运转折的关键事件,而且为影片中人物的黑帮生涯拉开了黑色的帷幕。在它之后,随着对亨利少年时代幸福生活的描绘,把观众带入的仿佛是一个《教父》的开场中充满了魅力和传奇的神话般的世界。而它的重要性就在于,到影片最后,我们才发现那个开场的黑色段落才是马丁所描述的“好家伙”们世界中真正的色调。而观众被亨利视点所展现的黑帮生活所欺骗着。而且影片后半部日益显露出这个故事的核心方向。亨利其实并不属于那些所谓“黑帮”的神话,他只是一个充满了贪婪的普通人物,并走上了贩毒的道路,这是黑手党所不允许的。事实上,亨利等人根本不属于黑手党,而且在他们自己看来,所谓黑手党的神话毕竟只是一个“神话”,而他们只想尽快发财。美国社会中无处不在的阶级界限也凸显在黑帮片中,来自下层的匪徒靠自己的聪明和坚韧往上爬,但最终会毁灭于自己过度的欲望和膨胀的野心,阶级和文化的鸿沟仍然无法跨越,死亡不可避免地成为黑帮分子的结局。
对于马丁斯科塞斯来说,这种以亨利希尔这个黑帮人物早期生活为开端,以编年史的方式对亨利的江湖人生进行完整的叙述,是其“电影社会学”的一次史诗般的尝试。但同时这种对于黑帮发家和衰落史的完整叙述,包括其某种纪实性其实也是早期好莱坞黑帮电影的一种重要特征。因而,这部电影首先让人们想起的是好莱坞黑帮片的传统,并且他显然在依据这一传统,在经典和现代黑帮片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桥梁,审视和解构着黑帮电影中的神话。
《好家伙》1990马丁斯科塞斯
马丁是六七十年代新好莱坞运动中的电影小子。
剧情梗概:
好家伙时间跨度达到30多年,主要讲述的是三个黑帮分子的起落。影片由亨利的视角展开,他是一个有一般意大利血统的少年,住在意大利人街区,从小就看到黑帮分子活动,充满羡慕,终于他辍学给黑帮头目保罗干活,保罗是个很有实力的人。因为贩卖从卡车上投来的香烟,亨利第一次被捕,反而使他在黑帮人眼里毕业了,为他祝贺。同时亨利的引导者杰米授予他黑帮的原则:永远不出卖朋友和守口如瓶,这成为了亨利的处事原则,因此成为了黑帮的好家伙,另外他与一个少年汤米一起给杰米办事,通过汤米认识了嘉云,并成为了他的妻子。
由于坏脾气,汤米打死了刚出狱的黑帮分子比利,三个人不得不毁尸灭迹,没有得到上面的许可,三人一直惴惴不安。与此同时亨利有了外遇,和妻子的感情恶化,不久被捕入狱。
出狱后亨利开始贩卖毒品,这是违反保罗规定的。不久他们办了一起大案子,偷到了600w美元,但分赃问题又引起了内部屠杀。终于汤米杀死比利的事情败露,以入帮为由暗杀了汤米。之后亨利因为贩毒被警方逮捕,而保罗杰米等黑帮分子怕牵连自己准备杀人灭口。在这种情况下,亨利选择和警方合作,指证了保罗和杰米,从此他受到警方保护,在加拿大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一、艺术特色
1对黑帮生活举重若轻的处理方式
虽然是黑帮片,但是没有很多大火并或者激烈枪战。影片是用举重若轻的处理方式,极其冷静,更让观众感到残酷,相比之下教父中的残酷有强烈戏剧化成分,激烈有余、真实性不足,反而削弱了黑帮的残酷性。这部电影的处理正好相反,对黑帮的残酷是轻描淡写的方式进行,甚至还用旁白告诉观众,真正黑帮杀人和电影中的区别在哪里:真正的黑帮从来不说废话,总是直接打到目的。
影片中汤米杀男招待小蜘蛛就是突如其来的,情绪行事,杀人已经成为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不需要任何渲染。正是这种态度才更显其凶残,而他的死也是突然枪杀,因果报应。这种杀人的处理十分冷静,甚至到了故意淡化的地步,这样的处理和其他黑帮片拉开距离,使得凶残尤为可信。也表明了这不是一部靠激烈场面和惊险地动作来愉悦观众的影片,它是观众看到黑帮题材内部深刻的东西。这种处理将观众的注意力从黑帮的职业生活来开,从而使人们关心他们的心理历程。
2纪实性与主观性的融合
影片淡化热烈场面的主导目的是增强影片的真实性,为了真实性,大量使用了一些纪实性强的表现手法,比如长镜头的运用。而在影片后半部分,表现亨利一天中的生活,就是用了字幕提示,近乎纪录片的表现方式,提供了客观性。但同时影片又是以亨利的视角出现,拆解动作的现实性,表现出动作、事件在人物心理所产生的影响,表现一种人物心理上的真实。这种真实不是客观的真实,而是一种主观的真实。这中主观性和纪实性的结合是电影的很大特色。
二、人物分析
·亨利
亨利梦的实质就是美国梦。是一种变质的美国梦,电影先通过他的眼睛来看黑帮的生活,再通过他的生活来表现黑帮的生活。他认为梦的实质是金钱和权力,方式不是做总统就是做黑帮。这里黑帮的意义外延得到扩大,不仅是黑帮,还是美国社会的缩影。黑帮成员为了金钱权势互相仇杀事实上就是社会上人们相同性质手段的映射。积极向上的美国梦,或许也往往会是引导人们犯错的根源。
·亨利成长史——从忠诚到背叛
亨利入黑帮就学到了处事原则:不出卖朋友和守口如瓶。这部电影反映的是亨利的成长史,更是一部从忠诚到背叛的是,亨利的结局违反了之前的原则,结果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惩罚:过普通人的生活。这对从小渴望黑帮生活的亨利来说,这种惩罚就是对他梦的处罚。
影片开始是倒叙,三人在车后备箱杀人的场景,定格倒叙。这一幕对于亨利来说,具有转折性意义。几乎可以说,这一幕改变了他的命运,改变了他对黑帮原则的看法,产生了怀疑。汤米的被处决更是加深了他的恐惧,反映在他看到直升机监控时不是觉得是警察追踪,而是觉得是黑帮人的暗杀。因此在警察拘捕他说例行公事的套话时,他反而放心了,因为如果是黑帮的话,他听不到这些就直接送命了。
·亨利三次被捕意义——对黑帮认识的深入过程。
少年被捕对黑帮生活充满向往的时期,遵守规矩没有泄密,从此正式成为好家伙。
第二次被捕,汤米信誓旦旦会为他照顾家人,但实际上没人照顾他的妻子,生活费是靠他在监狱里贩毒。他没有坐以待毙,知道只能靠自己。这个时期,黑帮的朋友成为只能共享利益的合作伙伴,他的守口如瓶并没有给本人带来实际的好处,这是他对黑帮认识的重要转折。因此出狱后不再吧保罗的话当做座右铭,而是积极自己奋斗:贩毒。在抢劫600万后,吉米开始不断暗杀相关人士,这更刺激了亨利,因为他发现这些朋友甚至连连共享利益都做不到了,黑帮的原则完全称为了空话,所谓的这些行为准则只是好家伙们用来自保的方式罢了,目的不是出于友谊,而是保护自己。
第三次被捕这一点原则也丧失了,当他走投无路时,保罗冷漠绝情只给了他一点钱,而杰米猜忌甚至想杀害他。这时候在亨利眼里,黑帮的道已经成为了骗局,因此他和警方合作,结束自己的黑帮生涯。
三次被捕是三个发展阶段盲目崇敬-一定的认识-清醒的认识。
2嘉云——亨利的对应
嘉云是电影中另一个出现画外音来表现感受的人,可见她的感受代表另一种人对黑帮生活的态度。
嘉云和亨利的首次约会并不愉快,但之后逐渐被吸引。结婚前对亨利的态度是羡慕和好奇,被见义勇为、慷慨吸引。这种感情和少年亨利看黑帮的感受一样,此时的嘉云就像是十几年前的亨利。
婚后嘉云发现丈夫是黑帮,她的态度转变,首先是对亨利安全担心,但随着习惯后,就为丈夫而感到骄傲,被黑帮金钱打动了的女人。黑帮对她这一方面的诱惑,就是当初对亨利诱惑的翻版,嘉云的忧虑就是当初亨利的忧虑,嘉云的骄傲就是亨利的骄傲。
随着亨利对黑帮认识深入,也是嘉云对亨利认识的深入。婚礼细节表现了亨利对嘉云的爱,他们按照犹太人的婚礼习惯结婚,而亨利之前脖子上的十字架表明他是一个天主教信徒,这两个世仇的教派,而意大利人又将自己的信仰看的很重要,亨利的婚礼表现了亨利背叛的自己的宗教,这是对妻子爱的证明。
嘉云和亨利感情发生分歧的时刻就是亨利看到汤米杀死比利之后,但是他对黑帮的态度整体没有改变,这和嘉云对丈夫夜不归宿不闻不问的态度十分接近。可是嘉云还是要和丈夫争吵,这争吵又和亨利目睹汤米无缘无故杀死男招待对应,嘉云和亨利感情的恶化,和亨利对黑帮认识的深入相对应。
嘉云意识到亨利有外遇,举起枪但又放下,旁白是她离不开他。这种依恋也是亨利对黑帮的依恋的另一种形式的翻版。
亨利从监狱出来后,两人感情仍有危机,亨利仍有外遇,但是嘉云不再像之前紧抓着不放,而是放任自流,因为她需要的只是这个男人给她提供的一种生活方式,对这个男人已经没有其他幻想了。这种态度就是这一时期亨利对黑帮的态度。
当亨利和警方合作,脱离黑帮后,这个时期嘉云也和亨利离婚。
因此清晰看到亨利和黑帮的关系清晰对应嘉云和亨利的关系。在这个翻版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楚意识到亨利的发展历程。
三、视听语言
电影主要记叙黑帮生活,因此态度冷静客观,但由于亨利的主观叙事因素,又要有很多主观化的处理方式。
1主观化处理方式:定格 升格 变色
例如开场在汤米餐刀戳人,杰米开枪的段落,亨利看的画面定格。这种固定其实是事件在人物心理上的固定,以这种固定来强调它的震撼力,这十分主观化。定格画面,主人公发表感想,这样的处理方式强烈主观化色彩。
2客观记录手法
·长镜头
长镜头的作用有:保持动作一贯性,增强动作可信度和对观众的震撼力。影片中出现很多长镜头,比如亨利刚进入黑帮,奉命砸玻璃,倒汽油。这个动作没有分切,将年少亨利的热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还有就是亨利和嘉云第一次正式约会,从小门进入餐厅,长达3.30秒。一系列动作,显得亨利很习惯、很自然。但在别人眼里是眼花缭乱。这种眼花缭乱不仅是嘉云的,更是观众的。亨利动作一气呵成是因为金钱和权利,这个段落表现了亨利的金钱和权势。
长镜头的另一个作用是自然引出人物,保持生活的真实性
例如亨利刚进入黑帮,酒吧认识很多人,这些人没有特别强调,就用长镜头带过。
·保持生活场景的真实性
例如三人杀人后不是毁尸灭迹,而是和汤米的母亲吃饭,听她将一些笑话,这种生活场景的介入使得全片显得真实可信,使充满了客观、冷静的现实主义风格。
香港江湖片和美国黑帮片的区别
前者是塑造英雄,营造江湖的梦,英雄的梦。塑造重情重义的黑帮人观念。
后者是打碎英雄的梦,揭露这种重情重义的虚伪。
全片和《赌城风云》基本相似,缺点在于叙述过于流水化,开始的成功犯罪、家庭纠纷,以及最终的后果。这二部片先看者得4星,后看者得3星。德尼罗非常适合演大佬。
如果说科波拉把黑帮拍成歌剧,那斯科塞斯就是把黑帮拍成摇滚:没有秩序,只有混乱,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能掌握命运,每个人却都不得不在命运面前低头。时隔三年后的重看,发现自己当初还是幼稚,惊叹老马的运镜和剪辑真是神乎其技。
教父后最好的黑帮片之一吧。Martin Scorsese对节奏的控制力无与伦比。
“虽然我对他很生气,但是他对我还是有吸引力,我没法想象离开他,谁说一定要她赢我赢…” 完全没想到会是跟《美国往事》完全不同的逗比黑帮片,而且全程高能,毫无尿点,2个半小时轻松愉悦,尼玛也太好看了!#上海电影节Day3#
这才是现实,赤裸裸的黑帮真相。德尼罗演得真好。
不知道jimmy有没有活到04年出狱
凯迪拉克是自掘的坟墓,入会通知是死神的招魂,冲走的毒品是最后的稻草,借来的铁铲是末路的警告。庆贺我走出法庭的无恙,也庆贺我过上天堂人生。劝说她走入尽头的小巷,也劝说她步入地狱暗门。黑帮杀人前从不提前告知,犹如死神。生活最难改变的是习惯,犹如坠崖。原来一世枭雄,换来一份番茄鸡蛋面。
华而不实的流水账
不喜欢利奥塔这个演员,因为长相太妖。德尼罗应该是大配角,怎么写在第一位了?还是他有味道。摄影机跟着人物在夜总会繁忙的厨房中静静穿梭的镜头在黑帮片里有不一般的魅力。
“你什么意思,我很好笑?”……此经典桥段取材于乔佩西的亲身经历,当年在餐馆工作时,年轻的佩西曾经就这么夸过一个黑帮很好笑,结果赞美换来冷脸。斯科塞斯听过此八卦后决定加入戏中,但脚本里并没有,所以佩西和利奥塔的互动让现场其他演员真实错愕!
唉,流水账,看了一小时发现剧情还没开始,然后被告知就是这样= =|||
电影最后保利被抓,旁边有人说“快去华尔街,那里全是经济罪犯。”23年后2013年马丁•斯科塞斯去了华尔街,抓住了《华尔街之狼》。
平铺直叙纪录片似的黑帮片,描述了一个小混混的堕落史,不过结局还算光明。一个从后门进入厨房再进到大厅的不动声色的长镜头,就注定了一部经典的诞生。
«教父»«美国往事»«好家伙»,三大黑帮经典,居然无一能看进去,罪过~~
黑社会破梦,一句不合,玩笑几个来回,随时挂。
细致迷人的黑帮励志片 德尼罗在老马的片子里永远那么帅 最后性手枪的歌一出才恍然其实是部摇滚电影
“这个故事所具备的现实意义,在于他们的奋斗永远不被承认,他们的命运由始至终只有一个结局:被抛弃。神话的意义就在于结局亨利逃脱了这种命运,而方法正是他在险恶江湖中学来的规则:没有规则,没有道义。”
抛弃当时黑帮片流行的教父式浪漫主义史诗特色,以粗粝写实手法表现黑道人物原生态生活状况,对暴力场面和价值观的展示都有鲜明特色。德尼罗、乔派西等演技派明星的表演更是无可指摘,上映后好评如潮,被誉为影史上最能真实反映黑帮生活的电影。
揭开所谓江湖道义温情脉脉的面纱。片尾吉米和亨利饭馆碰面的戏人物张力强,他们多年坎坷,彼此牵绊,可完全不信任对方,最后谁能活完全取决于谁先出卖感情与人心,或者说他们之间所谓的兄弟情从来就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虚无之物。传记片风格,长镜头瞩目,又残忍又喜感。
满分给全世界最忙的雷里奥塔,说了一百多次fuck的乔佩西,1小时38分14秒开始的最帅最酷最炫的罗伯特德尼罗特写,138秒的长镜头,啰嗦卖假发的莫里,戴帽子才坐飞机的傻妹妹,打酱油被爆头的萨穆埃尔杰克逊,片尾的经典钢琴曲,把黑帮传记拍成浪漫黑色喜剧的马丁斯科塞斯,和这部我的史上最爱影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