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曾是财富激荡时代的乍富阶层,如今已破产多年,赋闲在家。某日他挪用老婆的救命手术费让子女们忍无可忍,一出儿子绑架老子的荒诞闹剧上演,老杨怒其不念养育之恩,毅然把不孝子告上法庭……这出现代家庭闹剧终以悲剧收场。
血与水 第一季探长薇拉 第十三季丧尸足球荒野求爱第二季头七2009全城高考麦哲伦环游历险记鬼停格之恶灵横行恐惧症的滋味急救警情第二季终极细胞战智深传肮脏的城市致命演出灌篮营业中第五季挖眼睛牧师神探第六季出柜名单入间同学入魔了 第二季原野奇侠14之夜毒枭第二季重返20岁火线警告第五季奇迹(国语版)拒绝定义邪恶新郎荒芜七鹰大厦宝藏篮球兄弟第一季尚衣院独领风骚恶灵弑室牛排省港旗兵4鸡毛爱情触不可及约会大作战3孤狼之血小花蜀山之万剑封魔★这篇五千字左右,三部分分别是观众如何理解人物,主创如何塑造人物和最后如何审视人性。可以跳着看。欢迎土豪打赏★
昨天参加《老兽》导演见面场,在上映前一天观影,并在映后和周导进行了现场交流。有人说,作为一部处女作电影,这份剧本的温度和力度让人嫉妒。也有人说,有多喜欢《一次别离》,就有多喜欢《老兽》。随着曝光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周子阳,在观影现场,主持人用“0123”来介绍了周导。“0”是说他阴差阳错把手机带进考场,成了他所在中学第一个高考得0分的学生;“1”是说《老兽》是他的第一部电影;“2”剧本做了两年(可能有误,记不太清楚了);“3”是说《老兽》以黑马的姿态斩获了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特别奖”,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帝、最佳原著编剧以及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三项大奖。
观影之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把老杨定义为一个为老不尊、性格偏执的“内蒙老炮儿”,把电影想象为对家庭失和、代际紧张的刻画。事实上,这只是故事的一面或者是浅层,电影真正的意图是通过真实、冷静和克制的方式表达更深层的人性问题。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确实对得起这个生猛的名字,也回应了这个生猛的时代。
我一直认为,决定电影灵魂的是故事折射出来的思想,上一篇《引爆者》的影评就是从这个角度切入(戳《引爆者》的隐喻——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946699/&dt_dapp=1)在昨天的导演见面会上,周导略带生涩,但不乏真诚,对影迷问题的回答直接而有条理,其中有一点印象深刻:导演说,好的电影往往能够留下人物,深刻的思想也是经由人物来传达的。这些年很多中国电影缺少这样的人物,让你看到后被他纠缠、难以忘记。
因此,这篇文字是关于人物的。
【人物理解的处境化】
影片简介具有明显的导向性:老杨是财富激荡年代的炸富阶层,破产后生活困顿,某日他挪用老婆的救命手术费让子女们忍无可忍,一出儿子绑架老子的荒诞情节上演,老杨怒其不念养育之恩,毅然把不孝子告上法庭……这出现代家庭闹剧终以悲剧收场。这样的剧情梗概想来是隐含着一种意图,让观众在走进影院之前,通过简介和预告片先设定一个游手好闲、吃喝嫖赌的老家伙,而在真正观影之后,颠覆观众的认知,进而促进深入的反思。如果导演是有这种想法的,那么他成功了。
如果要真正解读老杨这个人物,我们可以借助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在人与环境关系的视域下看待人的发展。具体说,我们可以从微观层、中间层、外部层和宏观层四个相互作用又层层嵌套的动态系统来进行人物理解处境化的尝试。微观层是指发展中的人与即时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家庭、朋友等。老杨所处的微观环境是老婆久病瘫痪,儿女家境平平,朋友寥寥无几。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很多人可能有类似的经验,导演也现场解释:久病的人是家庭的磨难和累赘,无论是病人还是亲属,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非常的压抑和难受,甚至想要逃离。因此老杨看到老伴电话的时候直接不接。同时他的精神和肉体需要释放,他也有很多人性的东西,他会去找莉莉。去莉莉所在的按摩城是和吉布森一起的,破产赋闲在大街上偶遇了给骆驼看病的吉布森,虽然囊中羞涩也执意要请老朋友吃吃饭,“泡泡澡”,并答应帮他看骆驼,这就导致了家庭矛盾的升级:老婆子病重,家里人认为老头子还在外面鬼混。家庭矛盾的另一个原因,也是老杨面对的另一种微观环境,是几个儿女家境都一般,因此就有了日常生活中最不愿见却最常见的丑恶嘴脸,大家都不愿意出老人看病的费用。
以上微观层的环境直接构成了中间层,影片的剧情也正是在生病老伴、一众子女、吉布森和莉莉等人的交叉中展开。接着是外部层,是指对个体产生直接影响的,但不包括主体主动参与的大环境。大环境就是鄂尔多斯。写到这下意识想到“温暖全世界”,鄂尔多斯最为人知的就是“羊煤土气”,羊毛衫、煤矿、稀土、天然气,后面三种矿产资源的探明储量在国内占据绝对的大比例。因此,鄂尔多斯的人均GDP一度超过香港,我曾在鄂尔多斯待过一个暑假,一个红绿灯的功夫你会看到几十辆路虎,丰田车都是在别的地方看不到的那种大。然而资源依赖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向来不稳定,加上鄂尔多斯城市摊大饼式的疯狂扩张,民间借贷频繁,现在这座城市为人所熟知的另一个标签变成了“鬼城”。临离开那里前,我特意去了康巴什,当时想找个什么公园,大街上几乎没有问路的人,空旷的城市让人害怕。据说拍摄老杨在宽阔马路上骑电动车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清场。老杨就是在这种外部层环境中从暴富滑向了破产,影片开头出现的麻将馆拿刀讨债的妇女就是对这一外部层环境的简单写意。吉布森的窘境也正是在工业蚕食传统畜牧业的大语境下遭遇的。同时,鄂尔多斯地处北方,选择冬季在此地拍摄,影片的冷峻、凛冽和荒原感浑然天成,无需刻意寻找。
最后是宏观层,是指一系列包括信仰、生活方式、伦理观念、价值观等在内的社会文化环境。在这个层面,老杨面对的确实是市场经济渗透过程中无所不在的道德沦丧,导演也在介绍背景的时候提起灵感的来源:他自身经历过的儿子绑架老人的现象。老杨是这个信仰缺失、价值畸变和观念转型时代的千千万万个见证者之一,当然也是推动者、受害者。这种“老无所依”的悲凉晚景让人想起日本电影《楢山节考》,这种聚焦于失败者在家庭中如何自持的故事又似乎是在与《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隔空对话。
引入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我们可以更好的做到人物理解的处境化,老杨就是在多个层次相互叠加的生态变迁中上演着他的困兽之斗。正如导演所说,“电影中的人物,之前经济情况比较好,后来因为整个经济的因素而落魄。这样,对人物的反思就更加立体。如果本来就一个个平淡无奇的人,可能一直是被排除到边缘之外的”。“他之前的能量很大,对家庭的重要性很强,几个孩子的工作、买房都仰仗他。现在成为了一个没用的人,进而整个家庭和社会逐渐将他边缘化,这样更加写实”。老杨就在这种巨大的落差中像困兽一样在挣扎,品尝着人间的冷暖。
【人物塑造的辩证法】
涂们老师的表演已经有金马影帝回馈,似乎不必多谈,电动车骑出哈雷的感觉真是演技炸裂。需要分享的是导演关于人物塑造的一些独立判断。周导说:对于演员,有几个想法,一是全面用方言呈现,所以没有找外地演员,当然也有成本的关系。二是如果用明星或者知名演员演这个电影,可能会使故事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因为这会让观众产生抽离感和跳跃感,试想一个大碗昨天晚上在电视剧上是这个角色,今天突然变成老兽,似乎确实会产生对人物形象的伤害。
从导演的话语中可以发现,他对真实性的近乎苛刻的追求。以上是本地演员和外地演员、知名演员与普通演员的辩证法。第二层,是影像语言与镜头表现方式的辩证法。影片中多次的大特写与单一人物入画、背景虚化,目的在于追求一种纪实感,让受众紧紧贴着老杨,跟着老杨来体验这个世界。在周导的眼中,分切镜头并不高级,对表演也是一种伤害。他认为现在的镜头表现更加完整和高级,而且能以此凸显表演的张力。第三层,是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辩证法。《老兽》的剧本改了16次,周导坦言,最耗心理的部分是思考每个人物的来龙去脉,家庭出身、成长背景,以及由此决定的思想和生活状态。然后又要花很大的精力设计每个人说什么才能表现出这种状态。他说,这种人物的塑造就像是在水面下构建冰山,大量的幕后工作都指向一个诉求:希望能够使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在大屏幕上自然流淌。观影后,我觉得编剧的深度和力度得到了证实,老兽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尖锐、令人难忘,甚至会让人觉得有点用力过猛,造成了主演鲜活,配角暗淡的感观。
最后一层人物塑造的辩证法是现实和超现实的衔接。周导说,他深受库斯图里卡的影响,荒诞、深刻、有力量,包括动物的元素都在《老兽》中得到呈现。电影在鄂尔多斯拍摄,上文已经交代,这本身就是一座有超现实气质的城市。影片中出现过很多动物,这些超现实的部分起到了帮助主题的复现作用。比如洗浴中心的鸟,也是在困境中挣扎,它的生命和老杨一样是压抑的。白色的视觉符号(马路边像鬼一样的人形)是在鄂尔多斯能够经常看到的,冬天一些人套上白色的袍子抓野鸡(有些野鸡是白色色盲),这一幕传达出的意向即是一种动物伤害另一种动物,同时有一种扭曲的表象感觉。这和老杨当时的状态非常相像,他刚从法院中吵完架走出,庭前调解失败,内心因痛苦而扭曲,因此这二者也是一种呼应关系。再有就是老杨在莉莉家里梦见的那匹马,也许是吉布森骆驼的变形?毕竟他刚刚卖了骆驼而去讨好莉莉去了。
影院中有个高中生说,意识流并不需要被理解,那是一种感觉。其实超现实也没有这么玄,在导演的眼中,超现实是更加深邃的现实。
【人性审视的立体化】
说了这么多,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这部电影最深层的思想。霍尔的编码和解码理论认为,信息在流通过程中是以符号为载体形式传播意义,这一过程既有赖于技术和物质工具,也取决于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各自的社会关系。导演是电影这一文化符号的编码者,观众是解码者。由于观众的社会特征、知识背景不同,他们在接收信息时必定会有各自不同的解读。
我的解读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是提示我们注意到人性的立体。我们不去讨论性善论与性恶论的中西理论分野,至少需要明白,人都很复杂,都有多张面孔,扮演着多种角色。因此不能粗暴的把老杨当成一个不受待见的老渣男,也不能简单的把他当成有血有肉、人老不衰和传统道德的代表。老杨身上承载着导演最重要的表达,电影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既通过前面的简单铺陈勾勒出了一个无恶不作的坏老头形象,又通过幽微细致和剥丝抽茧的方式使观众接受这个坏老头,甚至觉得这是个好老头。其实有很多细节可以佐证老杨所内涵的责任和道义等行为准则和传统价值观:拆东墙补西墙不是为了他自己;给小孙子买玩具,因为他对家人的爱遭到其他人的拒绝,只有灌注在不设防的小孩子身上,然后让他“跟爷爷好”;他给吉布森买奶牛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体现;给莉莉戴的“阳光手镯”是他温情和浪漫的一面;说在树上开外星酒店、洗浴城不能刷卡是他自尊和不可一世的写照。
尤其是影片中老杨的两次笑和两次哭,把复杂的人物诠释的淋漓尽致。第一次笑是看着莉莉穿上红呢大衣后的笑,笑后和她搂搂抱抱却没折腾几秒;第二次笑是给小孙子看骆驼;第一次哭是感到子女与自己形同路人;第二次哭是对老伴说“你是我最重要的人”,并一起与老伴静静等候死亡。两次笑和两次哭的是同一个老杨,但又是不同的老杨,这就是我说的人性审视的立体化。
多面是人性的本来面貌,也是生活的本来面貌。复杂的人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而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理想化的人物。因此这部电影的可贵恰恰就在于很生活化、很真实。有人说,这是一部老混蛋洗白,人性回归的故事,看似有情的子女其实很无情,看似无情的老杨其实很有情。其实这些都不重要,解码的方式不同而已。也有人说,影片看起来有叙事太平的地方,我也感觉全篇都很沉闷的,但真实的生活和家庭的故事不就是平淡、沉闷的吗?
总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是兽性?什么是人性?什么是混蛋?在困顿的人生和多舛的命运笼罩下,你会选择做困兽之斗,还是默默忍受?
昨天看严歌苓的小说《审丑》,开篇第一句话就是:“高一层的审美,恰是审丑”。这句话用来评价《老兽》也是恰当的:通过对老杨、老杨的家庭以及老杨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展示,《老兽》经由审丑实现了更高一层的审美。
★以上部分观点来自于武汉博纳影城观影后的现场讨论,特致谢忱。
三疯语:很不幸,再次想起写这个东西的时候,当初在纸上胡乱写的草稿已经扔掉。记忆衰退的厉害,只能重新来过。
看《老兽》时,脑子里闪出了赵亮导演的纪录片《悲兮魔兽》的画面。它记录了一座城市的从无到有,为鄂尔多斯这座在巨大工业体系下急速发展,喜极而衰的城市填补了精彩却近乎悲情的影像。
绿色的自然生命边界在与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博弈下不断被欲望吞噬。巨大的人工雕像与现代化工业低端作业(浪费大量资源,牺牲劳动力健康,破坏环境的生产方式)呈映出了另一番超现实景象。产业链里最底端的工人们的大幅特写镜头是一种对命运使然的无爱可诉。无人游荡的钢筋混凝土堆砌出的新兴城市,在曾经的草原中显的异常孤独。这些白描着人类蚕食鲸吞般欲望的画面,是掌控者们牺牲所能掌握的一切,所换取的巨大经济利益。而他们用贪婪和无知吹泡沫的场景却从未出现在任何一个镜头里。
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听混社会的朋友讲要跟着老大去鄂尔多斯开煤矿、建电厂,说那里牛逼的满地是钱。没过几年,听说那里变成鬼城泡沫崩掉,还听说那帮朋友经常三五成群的去鄂尔多斯收豪车,因为破产的多了豪车都贱卖了。在过几年,那里成了比特币最大的矿池,混社会的朋友已经几年不见,有的真成了老板。
鄂尔多斯同时散发着贪婪的兽性和衰败后的人性。这座常被摆放在新闻头条风口浪尖的急速由胜及衰的城市,正是电影《老兽》的时空背景和脑补方向,主人公老杨的前史也在几处城市的大全景中被自说自话的交代出来。
老杨或许就是那个开了矿、建了电厂赚了大钱,投身房地产倾其所有却一无所获,最后把豪车低价卖给外地小混混的杨老板。这位暴发过的没钱老混蛋,依旧能保持“挥金如土”,电动车骑出哈雷味,拿着二斤假牛肉去睡小姐,偷拿发妻治病钱与子女决裂的混不吝本色。这正是电影文本赋予这个角色别致又有趣的地方。
从表层看,老杨有过钱膨胀过,而且一直拿着曾经的范儿,绷着那根牛逼的弦。他没有像那些经历爆发又崩坏的人,更没有戳破自己吹起的泡沫,坐在加长豪车里的他和骑着电动车的他是一个人。外界在默认的接受范围内给足了这个老炮面儿,尊称他一声杨老板,呼应过去的风光。
而世界往往总是在内部崩塌,老杨在办了一系列混蛋事后,子女们开始拒绝这位混账父亲。他们在老杨这棵大树下汲取养分各立门户后,经不起父亲的作和养分倒流,轻而易举的撕破了父亲强行维系多时的面具。久病的母亲,干尽混蛋事的父亲成了包袱,也成就了丈夫偷老婆救命钱,子女绑架父亲,父亲告子女的闹剧。
这场闹剧中,编剧避开了血亲直接冲突,把锅甩给了三个外姓始作俑者——嫂子、二妹夫和三妹夫,他们为了各自的现时利益怂恿丈夫和妻子们绑架父亲。相信曾几何时,这三个外姓人都庆幸有这么一位有钱有范儿的公公、岳父,而现在骑着电动车的老杨在他们眼里也只是一个老不死的,影响自己前途的,需要远离的老混蛋。他们就像前面说过的小混混,拥抱过剧烈爆发的鄂尔多斯,就在它毫无价值后,立马开着低价收来的豪车离开。
《老兽》的问题不少。抛开其他人的表演,偏尬的台词,电视电影质感和粗糙的摄影不说。电影设置因医院无人收费,女儿把钱压在病人枕头,让老杨偷拿了钱,从而引起了一系列冲突的情节是个绝对硬伤。单不说医院这生意都是24小时收费,就说把钱压在没有自理能力的母亲枕头下,是让老人自己从床上爬起来去缴费吗?何况还有个劣迹父亲在医院。
生病的骆驼,被困洗浴中心的乌鸦,汽车上的鸡,孤单的白马,被买卖的牛和树林里风刮起的“魂”,这些刻意又玄虚的动物镜头,似乎在临摹贾樟柯的一些电影。在整体电影感较差的前提下,加入这些没有新鲜感的宿命象征元素不如强化故事。
混乱的时间线。治病救人筹钱、手术、出院很短的时间。告人打官司是个漫长的过程,看过《秋菊打官司》的都知道,一场官司前前后后,是秋菊从怀到生的时间。这两条线穿插交代让电影的时间线相当紊乱。你也不知道是手术延期了?还是司法程序为了老杨而精简了?
《老兽》其实还有更多难以绕开的自身问题,但还是要为这部个性鲜明的内地华语片感到欣喜。涂门(老杨)的表演也得到了台湾金马奖的认可。他把一个没落中道老人的情感表现的丰富立体,正像饱受争议传说的鄂尔多斯。从他身上看到的是一座城里面的人们,更是众多人心中的城。
老杨远远的看着长大成人的儿女们离开,虚张声势的他并不忍心惩罚他们,得到的也仅仅是他们的一眼轻瞟。只留下暗影里独自与妻子的对白。
电影名字贴切,old beast。神秘的女人,一首歌不到的持久,外星来客,跟贾樟柯相比,多了一些粗砺。在社会下人的兽性,只是为了释放欲望,要受太多的束缚。一头老骆驼在喘息,在交配,在挣扎,在沙漠里死去。有许多片段想到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角色,人究竟要为有尊严的活着,而舍弃多少尊严。
在老杨被称为老杨之前,他是个什么样子的男人?
青春期时和周围人一样的穷,到壮年碰到改革开放,借着春风下海经商,凭着自己的油滑和义气,风驰雷电打下一片江山。
前呼后拥、妻贤子孝。
可惜,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高楼起,复又坍塌,不过须臾之间。
这个年轻时乘着大势激荡风云几十年,又被大势所抛弃,但终归是不甘心的男人。 他也并不是全然坏,他也照顾了瘫痪的妻子六七年,他给大儿子凑彩礼娶媳妇儿,给二女婿拉关系找铁饭碗,帮助小女儿买大房子,,,,
他可以做很多事,但他不甘心失去享乐,不甘心失去别人对他的尊敬和吹捧,不甘心失去作为一个男人基本的能力。
所以他抗争。
他去打麻将,输了也要打。
遇到年轻人挑衅,就治治他。
碰着了昔日小弟,要请客吃饭+桑拿洗脚。
还要照顾小情人。他是会讨女人欢心的,知道她生病,巴巴儿去看她,还买鲜艳的衣裳。也并不是像大老粗一样上来就干,干完拍拍屁股走,他不是。
《流血的仕途》里有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老杨。“一个男人的衰老,就是他逐渐阳痿的过程。”
不只是性能力,还有财富、追捧、强健的体魄、子女的爱戴。所有昔日光环均已散去。
就像他牵去讨孙子欢心的那头骆驼,孙子却说我只要变形金刚。
他就是骆驼,骆驼是好的,只是过时了。
他的整个观念、人生信条。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吃喝嫖赌金屋藏娇耀武扬威,那个年月的乍富阶层,谁又不是这样的呢。
但是过时了。
即便再不甘心,再挣扎,任性,不接受。都莫可奈何。
像只臭虫一样,被扔出车窗,被小女婿关在门外,被所有儿女唾弃,情人也舍了他去投奔自己的前程。气头上将儿子告上法庭,真被判刑了又急忙找关系将儿子赎出来,然后看着他们离开,连眼神也不留一个给自己。
这个硬气的男人,颤抖着抽了一支烟。
《老兽》啊,真是个好名字。
一首挽歌,唱给不服输、不认怂,但终究迟暮的浪子 。
去年,在去做一场观影团的路上,看到了演员涂们因食道癌离世的消息。
61岁的年纪,对一位经验丰富的表演者来说,本该是艺术生命一段新黄金期的开始,很可惜。
2017年,涂们凭借导演周子阳的作品《老兽》获得54届某华语电影最高奖的影帝。当年冬天,影片登上大陆院线。
4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乌海》双丰收|专访周子阳
在那之前的两年时间里,“老炮儿”成为舆论高频热词。《老兽》和《老炮儿》似乎很像。
但其实并不难发现,《老炮儿》呈现的冲突只是一个精致却虚假的共情装置。影片只是“六爷”对“恶少”的训话而已。“六爷”拥有道德和情感的双重保险,有戏内戏外的光环,“恶少”只是一个集中仇恨情绪的标签,对“江湖”充满遐想的市民观众可以毫无障碍地加入对“官二代”的讨伐,宣泄愤怒。
《老兽》完全不同。更纯粹的在地性带给影片更广阔的现实空间。试图寻求共情的观众发现自己陷入了难解的具体冲突。他会感到被冒犯,甚至羞耻。
所以《老兽》不可能是票房大作和国民话题。我也明白,“涂们去世”这个传媒“热点”也会很快过去的。
文:金恒立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老兽》的故事发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
某一时刻,我意识到,真正定义鄂尔多斯这座城市底色的,不是近十多年煤炭产业带来的财富传说,不是近十年经济泡沫更新经历的阵痛,当然也不是“现代性”评论者比附的关于“鬼城”的猎奇。
早在地下的煤矿被开采之前,这块被黄河“河套”三面包围的高原就已经失去了持存的、由长久定居的族群所赋予的性格。这里是“边疆”,是由千年军事屯戍、流徙、大规模政治移民和自然移民所定义的“丰旷之野”。
不同于纯然游牧的北方,当然也不同于南方并不遥远的农耕政治中心,延续的民族杂处、权力关系纵横的“边疆性”让这里的人们习惯了境遇的无常,以及秩序不断崩毁的不安。
甚至,他们从秩序的不断崩毁中,建构了一套生态。这生态空洞、扁平,因高度“去中心化”而达到了真正的中心化:人们崇拜当下于平等,在酒精中勾连自由与真诚,抱持自然主义的距离与具体的权威狎戏,却对遥远的抽象权威虔敬不疑。
他们的执行力和对价值的漠然程度都令人惊异。
这一切最好的象征,大概并不是城区或荒漠中矗立的那些高楼,而是早已成为当地象征的成吉思汗陵园——一座富丽的衣冠冢,纪念一个以“开疆拓土大一统”式汉族政治理想被遵奉的蒙古族英雄。
其实,此时此刻,这些描述能适用的场域远比鄂尔多斯广阔吧。这个时代的政治大概就是徘徊在游牧和安居之间的扁平政治吧。
只不过,在游牧与安居之间,在生产与侵略之间,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已经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了。
鄂尔多斯,是更广大时代困境的绝佳样本。
我不是很赞同之前的悼念舆论赋予涂们的“草原”特质。他的确来自草原,但他的表演呈现的,毋宁说是一种出离草原的状态。
他出离于游牧的开放空间与反叛性,在其边界上更倾向于拥抱封闭的、中心化的的既成规则。
这种出离状态养成了他气质中混杂的滞重、狡黠和强韧,具象为“成吉思汗”、“左冷禅”(并不太符合原著的描述),当然也具象成了《老兽》中生活在鄂尔多斯城区的“老杨”——涂们赋予了这个角色惊人的现实性。
“老杨”并不具有反叛性,他有的只是对特定封闭环境潜规则的熟悉。
他无比自如地顺应这套规则,本能地对它充满自信。于是他可以见招拆招地把自己拥有的资源置换成当前困境的解法,不做更复杂的权衡和计划。
对“老杨”来说,家人是所有可利用的资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可以轻易消耗,但终究是可以消耗的。最亲近的人情与自己的欲望以及一种动物性的、领地意识一般的自尊紧密联系在一起,既相互补充又彼此证成。但欲望和自尊又有更根本的地位。
真正的“兽性”,或许就是表现为欲望和领地自尊的自我延续,并以此为目的不断地做出只能应对眼前障碍的残忍选择。
“老杨”是一只“老兽”,他狡黠,惊人地自私,坚韧,毫无道德,目的明确,行动高效。
似乎这样的人完美地顺应了丛林法则的要求。但,就像“丛林法则”这个词本身暗示着的,如果丛林不存在了,最适应规则的物种会成为最先灭绝的那一个。自然的丛林很难在短周期内消亡,社会的丛林却可以,尤其是在本来就缺乏持留性格的鄂尔多斯高原。
“老杨”的前史是很容易补充的。他成长的时代,上世纪的中后期,是鄂尔多斯地域政治结构不断崩毁的年代,民族,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无政府的社会运动冲刷回最原始和贫瘠的动物性,也只有更残忍、自私、紧紧攀咬住当下欲求的动物性才能适应这块土地千年边疆史上最晚近,或许也是尤为深密血腥的丛林。
地域的封闭性是丛林的后果,因为丛林只会确立被“文明”排拒的动物规则,形成的动物规则也会严守丛林的边界。
在边界以内,更纯粹的动物会拥有,并带给自己的家庭(领地)更多的资源。“老杨”是更纯粹的动物,他过去生活的蛛丝马迹在影片中三个子女的家庭里,在他虚虚实实的自述中。
他是个混蛋无赖,但在他的时代,他很难不变成这样。
然而,在他老去的同时,更强大的力量迅速地,砍伐去了他曾经生存的整片丛林。他失去了他的封闭环境,也就失去了可以依靠的生存合法性。对他来说这当然是后知后觉的,也就是从他发觉的那一刻起,他开始展现出暴力的冲动。
与崇拜“野性”的都市人那动物园游客式的浪漫幻想完全不同的是,“老兽”没有血气。“老兽”只在两种情况下会亮出獠牙,一种是他确信自己比对方强大得多(“六爷”?),而另一种就是,他发现自己得以自我确信、熟悉和依赖的生态突然不存在了。
后一种情况,他才可以,如同影片中呈现的,直接地,不计后果地和年轻人冲突。因为他没有能真正对抗的东西了,他只能以此确证自己即将到来的灭亡。
而“老杨“的子女们,是新的一代人。他们创造了这座城市更为人所知的形象。
新时代的规则,是地下的黑色黄金,是资本与官僚两架机器的合谋。
这合谋以另一种方式更彻底、更集中地剥削着当下,并用市民道德和相对等级秩序伪装出了一幅虚幻的”经济“蓝图。其中的个人,体面,却平庸无能,面目模糊。
他们温和、算计、抱怨、妥协、争吵、冷漠。
新时代的故事是:
“女婿“主导的,针对岳父鲁莽又愚蠢的暴力和他在厕所面对上级领导的唯喏谨慎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我们也都明白,当领导在镜子前,挺着肚子,手扶皮带扣,指点他要”努力“,要”注意影响“时,他立刻就领会了其中的暗示。
看了首映很欣喜。导演客观的讲述一个老头和畸形社会的故事,是坏老头让社会畸形还是畸形社会让老头变坏,导演没给答案,留给我们去思考,也许我们思考出的答案就是目前社会病症所在,就像一次离别一样把社会与个人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这个片子人物塑造的很有力量,人物有力量了故事就有力量,故事有力量电影就有力量,导演没有炫技,没有无病呻吟,而是很客观的讲述了一个故事。这对一个处女导演来说是难得的,也是成功的。
肯定,有人看到了暴发户没落,坏人变老,吃喝嫖赌。有人看到了老炮风骨,江湖义气,儿女情长。有人看到了自己的老爹,有人看到了自己的老公。人嘛,不都是两面派?大时代下的小人物,都梦想着胯下哈雷,其实也只能骑个不过40码的破旧电动车。悲剧?比这多得多。
“因为我是你爹”这六个字基本上北方社会的宪法第一条
男主很好,表演是有呼吸的,四肢和脖子不长,但做出了气度,这也是人物来路赖以成立的基本。一场东北盲流,一场四川女人,皆过客,从头到尾的是好比发福而不能驭马却哑忍继续催动生活的骑手样的内蒙人。几个超自然的镜头摄影师完成的很好,留下了堪琢磨的意趣但我不能解。祝贺子阳,如此起步是光荣
一边是激发整个家庭矛盾的次日手术,急需三万缴费;一边是本该漫长的,囚禁报警法院诉讼调解判决,电影拍出来,根本就是一两天的意思,无法解释这等误差,电影结尾就根本立不住,老毕养竟然暖暖泪含光。与超现实的丑陋伎俩相比,老演员的拼搏不顾和敢于牺牲更值得称道。
#11th FIRST# 感觉最后15分钟删掉一点问题都没有(结在老杨被那俩销售打就行),其实是个混蛋加撕逼版的「东京物语」,谁想到最后突然变成「爱」……最佳男主角应该没悬念。宋雨喆配乐。
森森鬼城映射出的泡沫经济下,曾经的弄潮儿亦泯灭了昔日辉煌,沦落困斗,比起生硬的家庭戏,社会背景反衬的挣扎困顿更有深意,最好与最好的时代,老无所依,人心凉薄;剧本粗糙,配乐出彩,超现实段落缺乏功能运用,结尾太直白没处理好。
如何收拾资深直男癌真是千古难题!
演员很棒,摄影像版画,很有风格。然而关键问题是剧本。主角明明是人渣,已经拗不过来了,强行掰很刻意。
镜头无比贴近每个人物,用气吞山河的势头精准捕捉到现实和梦境碰撞出的强劲火花,现实主义在此被升腾到一种癫狂的高度。与[老炮儿]如出一辙的江湖气尽,肉体与灵魂合奏的靡靡低音最终也在家长里短的纠纷中悉数流尽,时代更迭之后小人物如你我到底魂归何处,万物万灵也没有答案。
非常刻意做作
很喜欢老兽这个人物。孩们眼里他就是个混蛋,干的事都挺缺德的。实际上他又很有情义,不作假,硬骨头。 人们看人常常是单向的,标签化的。可实际上人都是复杂的,难以评判的,独一无二的。正是这个人物塑造的很丰满,才能把城市和时代的颜色,这个社会的图景映射出来。
今年我最喜欢的国产院线电影。抽丝剥茧地洞察到中国男性的普遍困境:父亲角色的缺位、萎靡蚀人的两性关系、无法割舍的男性尊严、长期失语的情感表达,最后演化为迟暮野兽的囹圄。无法像《嘉年华》或《相爱相亲》培育共情更体现出我们对男性成长持续停留在英雄主义的意淫,而没有察觉背后真切的危机。
终于站在老炮儿的子女们的视角拍了一次老炮儿,没有赞美,只有展示。这些可悲但又并非全然一无是处的老混蛋啊,对于世界来说他们可能并不是坏人,但对于家庭来说他们就是噩梦。
挺成熟的,老头演得很好
顶配版直男癌,涂们大叔支撑整部戏。老杨这样的人绝不是个例,死要面子、打脸充胖子,贫穷人家的计较、装腔作势,这种原生家庭带来的种种毛病和烦恼,鄙人见多了,深有同感。这片子让我想到,老来装X不可怕,老来穷才可怕,而自作孽的老无所依更是让人绝望。7.6
看《老兽》,非常喜欢,今年最爱之一。这是不合时宜的有种男人有情有义价值观(有些傻逼把这种价值观和“直男癌”混为一谈),和“与时俱进”的蝇营狗苟世俗过日子价值观的全面冲突。随着时代的“进步”,男人全面萎缩猥琐化,生命活力被榨干,都变得没种了,苟延残喘,苟且偷生,还以为自己很聪明。
新导演仍有生涩,有几个非职业演员比较出戏,超现实段落墙里乌鸦ok,但白衣鬼畜男和白马就不知所云了,定格在老杨被揍后接到手术通知就不错,没必要哈内克地结尾一下。同时优点也很明显,老杨这个主角很生动鲜活,被时代抛弃的内蒙老炮儿,涂们老师的表演也太加分,是小武后又一个深入人心的反面小人物
是子女口中的老不死,也是昔日洪流里的弄潮儿。是即将绝种的骆驼,也是困在墙里的乌鸦。人生已经早泄,再也无法纵欲,没了当年神勇,被时代抛扔出车窗。老杨与这个落寞的城市为伍,和寥落的霓虹相伴。戴上墨镜以为自己还是大哥,涉水而过只是糟粕的老头。鄂尔多斯正浓云密布,手腕的光恰似昨日的闪烁。
无话可说。老炮儿和喜丧的生硬结合,没意思。导演说准备了十年,美学调研四五年,然而整片毫无电影感,还不如三流家庭伦理电视剧。这没格是本届FIRST惊人首作,是检验本届FIRST媒体、影评人诚实度和良心的指定电影。
内蒙老炮儿在“动物世界”横冲直撞出来的“东京物语”。涂们将一个自作自受、令人极度生厌却又非常有趣的角色演的很生动。回想起来依旧觉得开头、结尾充斥着“独立电影”套路般的生硬无力,情感的升华透露出虚伪与不能自圆其说。出彩的更多是与几位家人冲突的戏份与写实/诗意并包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