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在一起吃好多好多顿饭,这个节目可以说是以每个家庭作为缩影,呈现了百味中国年。中华美食取材丰富,海北天南,横贯东西,各路美食让人应接不暇。而制作工艺更是数不胜数,好多做法都叫不上名字。片子既呈现了自然风貌地理,又展现年味食物的制作过程,还兼带普及了相关的美食制作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立足情感,从真实细微处入手,希望通过人们对食物共同的好奇和向往,来寻求人类的某种一致性。
一面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崇、喜爱吃播类下饭视频,一面是短视频时代用户时间碎片化的倾向,面对这两大趋势,壬寅虎年新年期间,优酷《上菜了!新年》顺势而出,一开播便吸引的不少年轻人的目光。 通过记录天南地北12城的特色年夜饭,《上菜了!新年》还展现了特殊社会背景下人们过年方式的变化。不止聚焦于温馨团聚时刻,当镜头对准位于吉林延吉的米食大军朝鲜族,我们发现当地外出工作的年轻人们,因寒冬防疫的缘故便选择了就地过年。而留在家里的老人们选择齐聚一堂共度新年,在厨房大显身手,江米鸡、煎豆腐、红豆打糕、猪血米肠,都是他们的新年美食。酒足饭饱后来段地道的朝鲜族歌舞,尽是一派温暖祥和、老有所乐的氛围。 希望有更多优秀的人文纪录片推出,记录下我们平凡生活里不平凡的瞬间。
“在北京的第十个除夕夜,从一个人变成了一家人,大家围桌共坐,笑语喧阗,喜上眉梢,夜半子时,吃更岁饺子,又开始了新的一年……” 《上菜了!新年》第十期节目走进了在北京的一个跨国家庭,家中的两位大厨——女婿是法国人、丈母娘是老北京,一场中法美食文化的PK赛即将拉开帷幕。 这家人的年夜饭里面,既有中式的麻辣鲜香,又有法式的精致浪漫:素菜饺子、油焖大虾、烹带鱼与菠菜奶酪饺子、香酒焖虾、杏仁烤鲈鱼之间的差异风味便是直观的呈现;其间亦有美食文化的交流,无花果羊腱子便是中国传统与法国浪漫碰撞的一大代表。 美食无国界,中国饮食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上菜了!新年》通过每期走访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呈现不同的特色美食,展现着包罗万象的中国味道!
一部美食纪录片邀请一个喜剧演员来配音,而且还是从来没有配过纪录片的人,这种举动其实是很大胆的。“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有的人觉得乔杉的旁白听着很尴尬、出戏、不够专业,但我却并不这么认为。 乔杉用他天生自带幽默感的东北话解读每一道菜品,再加上风趣幽默的“下饭”文案,颇具脱口秀特色,与其喜剧人的个性极其契合。此外,导演组还贴合乔杉的东北人属性,穿插了一些大众熟悉的东北词汇,如“这年味杠杠的”等,让整个纪录片的语境在充满烟火气的氛围中生动起来,彻底打破了纪录一味的沉闷印象。 这样的尝试,大胆、新颖,虽然还有些稚嫩和不成熟,但它不应该被扼杀在摇篮中,中国的纪录片配音需要来点这样的新鲜感!
之前提到美食纪录片,最先想到的都是所谓的高端美食、或者奇趣美食。即便近年来许多纪录片开始关注街头巷尾,也只是展现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而像《上菜了!新年》这样,深入有民族特色的地区,展示当人人文气质与饮食文化的纪录片,并不常见。无论是东北延边、还是贵州,还是更多神秘感的海南、澳门,都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纪录片除了硬核下饭意外,更多了分文化层次,值得回味。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窜窜。”贵州人离不开酸汤,而好的酸汤离不开黔东南,黔东南人民对于酸汤的喜爱常超乎寻常。看了《上菜了!新年》最新一期的节目,让我这个贵州人的喜酸DNA狠狠地动了! 在凯里,几乎家家都会做酸汤。一锅正宗的酸汤鱼,单靠酸汤,口味是远不够丰富的,木姜子,花椒,青椒,毛辣果,广菜,姜,蒜苗,鱼香菜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调料都是要去土里摘,这些长在土里的食物都是自己种的,花椒都是在树上摘的。 每年的9月左右,正是田里稻花鱼最肥美的时节,用稻花鱼煮出来的酸汤鱼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但一年之中只有这一个时节才有稻花鱼吃,因为田里稻花最肥美。苗家吃稻花鱼,是不用去鳞的,从鱼鳃处切开去除内脏,灶火一点,便开始美味制作。 炊烟升起,往锅里倒入已经发酵好的酸汤,然后再放入稻花鱼,越是简单越能做出纯正凯里的酸汤鱼。做好了酸汤鱼,再裹上一碗用烧过的青椒做成的蘸水,鱼肉的鲜嫩里又多了几丝青椒的烟火气,口感瞬间变得更加丰富。酸汤分为白酸汤和红酸汤,红色酸汤在白色酸汤的基础上加入毛辣果而来,酸味更加醇厚。 美食不在于多,而是在于好不好吃,在这么多的美食世界里,我们看的眼花缭乱,而是它的味道才是真真正正能够吸引到我们。欢迎大家来黔东南做客,这里的酸汤管够,比节目里的更美味!
相当短小精悍了,乔杉的配音也很亲切,第一集的北国风光的壮美直接给我惊到了!作为一档美食节目,对当地风土人情的展现如此花功夫,可以说是十分良心了!
每期节目的分类还不错,不过解说比较劝退。
2.5,很会装模作样
这个节目看完只有两个极其迫切的愿望 第一 我要去全国各地过个当地的新年 吃当地最正宗的过年美食 第二 我实在是想加入制作团队当一个文案编辑 这个节目的文案太下饭了 过年期间 一天一集 只能说 太🉑了 家里的年夜饭都显得不香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挺短的 吃口饭就看完了 这个时长很可以
很有年味的美食纪录片,美食配美景真真是美不胜收。
短视频盛行的时代,以过年美食为题材的短平快微纪录片挺讨喜,轻松下饭。有幸参与其中单集的创作,很快乐,拍摄等于干饭。
出乎意料的好看!第一集各种航拍东北雪景美到不行,全鱼宴还有拌鱼生全是没见过的年夜饭菜式,看得我半夜想点外卖,甚至想去东北过年。澳门这一集相对家常,却胜在有各种香料!这节目大概就是拍来助长观众新年胡吃海喝的吧!
自从舌尖火了之后,各种美食纪录片雨后春笋一样的先后上架,有精讲地方美食的,也有以吃饭场景作为主题的,比如夜宵啊街头啊早点啊。美食纪录片大忌是入手太大以至于讲的内容太空乃至于生搬硬套,而这一部从年夜饭这一顿饭的视角切入,精选了几个边陲之地(而非中原文化区),覆盖了寒冷的东极抚远吉林延边、海南岛的疍家人、西边的甘肃藏族,可以说是匠心独运的地方(虽然广府菜的插入略有点出戏可能粤菜实在是太耀眼以至于难以忽略)。作为主妇,这部纪录片用来下饭再好不过,从里面可以发现一些新奇的食材搭配,比如清蒸鱼和花椒、鱿鱼和椰蓉、罗望子香叶姜黄粉的组合。不足的地方是群演多少有点配合台本演出的感觉,文案部分虽然尽量做到有趣上口但也难免出现尬的部分(比如藏族少女,那么美丽的女孩加一段婚育宣传属实废笔与主旨无关)。
好想做些好吃的,然后幸福地填饱肚子
不但有年味,还有烟火气,可以唤起记忆和期待的那种,可能因为我也是半个东北人吧,有情感共鸣。其实,年夜饭不仅是吃饭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的团圆、记忆和怀念等等,年夜饭可以将这些富于情感层面的事物承载,这也是年夜饭的重要意义吧。
画面质感一流,顶级打光,确实很有食欲,还有各种航拍绝美镜头,但是节奏偏快,有一种超长广告片的感觉。这走南闯北,上山下海的,看来不是低成本项目,为什么不剪长一点,更加深入点呢?
每一集都短而精,内容很饱满适合下饭看
减肥看不得这个😭想去东北吃全鱼大餐……再等等后面几集看吃啥,吃不到云吃
美食节目百看不厌。还想再去一次澳门吃葡国鸡。甘南风景真漂亮
导演太了解吃货了,什么音乐能比烤肉的滋滋声响好听,节奏视角看得爽的飞起藏族姑娘好好看
更新有点问题 资源不好找 也说明综艺热度不够。 乔杉的配音有点太急了 美食综艺应该找稳重点的 比较有食欲。但也有个好处就是足够贴近生活 受于篇幅所限 介绍都是一晃而过 两集合起来会观感比较好。
快过年了,一家人终于可以坐在一起吃团员饭,看看这样的下饭节目,热闹,气氛,其乐融融。
乔杉配音,节奏太快,一集很短。为什么这些地方都可以放烟花炮竹?
食物的声音太好听了,春节看这个下饭比看啥春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