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任何牺牲都是必要的,对我而言都是值得的……我只是为此(导演)而来
Whatever I’m sacrificing just has to be sacrificed,” he said. “It’s worth it for me ... I’m just here to do this.
2020 年 5 月 12 日,由汤姆·哈迪领衔、聚焦美国最有影响力的黑帮人物之一艾尔·卡彭的电影《卡彭》(Capone)将数字发行上线。本片导演是沉寂近五年之久的乔什·特兰克(Josh Trank),可能一时之间没有人会记得这个名字。他是曾凭借个人处女长片在上映首周登上全美票房冠军的导演中最年轻的一位,时年27岁,超越了斯蒂芬·斯皮尔伯格(28岁,《大白鲨》)和詹姆斯·卡梅隆(30岁,《终结者》)。这部电影就是反超英题材的低成本制作《超能失控》(Chronicle,2012)。
乔什·特兰克(以下简称乔什)自小成长于洛杉矶制片厂环境之中,并通过录像带观影和《滚石》杂志来满足自己对电影的热爱。和马克·扎克伯格同岁的乔什深受当时“美国梦”等主流文化的影响,而特瑞·吉列姆(Terry Gilliam)在纪录片《The Battle of Brazil: A Video History 》(1996)中对自己作品《妙想天开》(1985)的最终剪辑权之争也给了他极大的启发,他表示这就像是脑中响起了“战斗的号角”。因此,高中毕业之际,他以“打倒斯皮尔伯格的遗产”为目标,并与父母达成共识:计划在27岁前拍成第一部电影,否则就放弃电影之梦。而之所以选择27岁,正是因为这是斯皮尔伯格拍摄《大白鲨》时的年纪。
像很多业界前辈一样,乔什也是半路辍学,从助理等底层工作开始接触影视行业。而转机的到来十分偶然。2007年,因学习之故,他制作了与星球大战有关的短片《莉亚22岁生日上的捅人事件》(Stabbing at Leia's 22nd Birthday),上传网络之后拥有了30多万的观看人次。而这不仅引起了几个大制片厂的注意,也成为了他进入制作领域的敲门砖,随后他在22岁的年纪制作了自己的首部电视剧集,完成了“拍摄推轨镜头”的愿望,虽然这部作品未被署名,且成本仅五万美元。之后为了生活,他继续接电视公司的合作小项目,继续写剧本,这其中就包括概念成型于高中时期的《超能失控》。在编剧朋友杰瑞米·斯莱特 (Jeremy Slater,作品有剧集《驱魔人》系列)因经济之由退出他们之间断断续续的非常规合作之后,乔什没有自信能够独自完成这一剧本,因此找到了马克斯·兰迪斯(Max Landis)。作为好莱坞知名编剧之子的马克斯仅和乔什讨论过几次剧本内容就开始将它推介给数个好莱坞制作人,并且是在乔什毫不知情的情况之下,也正因此,经验尚浅的乔什变得骑虎难下。2011年1月,当时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出于战略考虑确定投拍,而一个多月后就是乔什的27岁生日。众所周知,《超能失控》一上映就获得了巨大成功,1200万美元的成本换来了1.26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这一切就好似幸运之神一路眷顾着乔什,但不得不说的是,《超能失控》的成功与其故事题材以及电影语言的创新性是分不开的,或者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词:作者性。乔什在这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可以说是全程把控,在剧本、拍摄、特效、剪辑各阶段可谓事必躬亲。而之所以能保持住这种创作话语权,正是因为它的低成本和原创性。据说福克斯宣传部门的人因无法将这部影片归类(电影类型)而不知如何宣传。但随着这部影片获得的巨大成功,乔什收获名利的同时,也经历着心理上的风暴。纷涌而至的宣传活动和名人会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和生理压力。《超能失控》上映两周之后,乔什貌似也失控了,他打穿了自己家的墙、朝着钢柱击拳……
而继续工作可能是一个解决方法,因此他开始洽谈下一个拍片计划。从索尼影业的蜘蛛侠系列衍生电影《毒液》、华纳兄弟的《红星共和国》到索尼影业的电玩改编电影《汪达与巨像》,无一成案,其中最有可能的毒液项目也因乔什与制片人之间的不和而告吹。而乔什极度反感拍摄《超能失控》续集,甚至不惜进行各种拖延从中阻止,还表示也不会有人能够拍好续集。至于为什么他的态度如此坚决,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超能失控》的起点之高,使乔什一时忘记了好莱坞制片厂的复杂本性。在与福克斯敲定第二部作品——《神奇四侠》(2015)的拍摄计划并获得创作自由的许诺之后,乔什首先找来杰瑞米·斯莱特于2012年春天开始一起编写剧本,显然福克斯并不看好他们的合作,六个月之后,俩人也因为针对电影基调的不同看法而分道扬镳,简而言之,斯莱特希望拍摄像复联一那样的漫威电影,而乔什却想反其道而行,甚至可以说为电影赋上他自己内心的暗黑色彩,他要让观众走出漫威电影的舒适区。虽然此后有更多的合作编剧及制作人加入,但据当时的知情人士透露,影片制作临近之时,剧本和导演都尚未准备好。这也为后来“跌宕起伏”的制作发行过程埋下了伏笔。
2015年8月9日,《神奇四侠》(2015)上映当天,作为导演的乔什发推表示:“一年前我曾有个‘神奇’的想法,它本来能够获得赞赏。你们也许永远看不到了。然而这就是现实。”其实早在上映之前,《神奇四侠》制作期间的各种不和传闻就已经在坊间流传,例如,关于导演与片方和工作人员之间的不和,与主演之间的不和,以及选角风波引发的死亡威胁事件,而这些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年轻导演与资质深厚的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不协调,年轻导演因缺乏与新生代演员的沟通经验而产生的不和,年轻导演因为想改变现状而选择了黑人角色出演历来都是白人担纲的超英人物而招致死亡威胁,这无疑给乔什拍片带来了重重压力和阻力,他甚至在拍摄期间需要携带枪支防身。因此,当他把影片第一个剪辑版本交付福克斯高层过目的时候,他们才显得如此措手不及。随后就是传闻中这部电影所经历的大量重拍、重制,而据乔什所言,福克斯公司在没有知照他的情况下进行了这些操作,而这也导致了美国导演公会的介入,这才有了两个版本进行试映之说。但最后在看到制片厂的雷厉风行之后,乔什最终妥协了,他终究不是特瑞·吉列姆 ,这一切可以说完全超出了他能理解和控制的范围,他深陷挫败和失望的泥沼。而这只是开始。《神奇四侠》上映后成为了史上最差的漫改电影,不仅在票房方面一塌涂地,也让乔什失去了很多正在进行和潜在的合作项目,例如参与制作卢卡斯影业的下一部星战电影的机会,据说就是《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2016)。自此,乔什被判入了所谓的“电影监狱”(Movie Jail),如被雪藏一般。
在坚持完成《神奇四侠》的宣传工作之后,乔什在无所事事的生活中彻底奔溃,失去了一切欲望,甚至是继续当导演的欲望,他不仅要对抗失眠症,还要进行心理治疗。经历了三个月的“彻底失语”之后,当他查看自己过往那些长篇日记时,在自我批判的过程中看到了那个傲慢自大又野心勃勃的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行差踏错的。当他的精神状态逐渐开始好转之后,2016年5月,他与当时的妻子开始分居,并开始编写剧本《方索》(Fonzo)的工作,(后更名为《卡彭》,片名的变更据说是为了营销之便)。之所以《卡彭》会首先出现在乔什的脑海,是因为他自小对这个黑帮人物的痴迷。《神奇四侠》上映数周之后,乔什开始为生计奔波,虽然几家流媒体抛来了执导电视的橄榄枝,但他仍然坚持自己创作主张,希望能够等到有人支持并让他自编自导时再执导筒。
八个月的剧本创作之后,乔什为了尽快拿到拍片预算,自愿降低执导和剪辑薪酬,并且亲自飞去伦敦试镜演员,而他们的理想主角人选就是汤姆·哈迪。2016年夏天他们签下了汤姆·哈迪加入拍片计划,也因为汤老湿的明星效应拉拢了拍摄资金,同年年底拿到了拍摄许可。原定于2017年3月开拍的《卡彭》因为主角汤姆·哈迪的拍片行程(很巧合地就是那部乔什曾经错过的《毒液》)而拖延至2018年的春天才开启,虽然经历了一年多的无望等待(期间乔什靠改写剧本等工作维生),乔什于同年底最终完成了拍摄,而且这一次没有不和传闻。但当几大电影和流媒体发行商看过本片一剪版本之后,纷纷弃权,这其中不无商业考量。最后制片公司和乔什商榷后进行重剪,自此踏上了寻找发行商的慢慢长路。今年,疫情的到来让好不容易找到发行商的这部影片又一次延迟上映。最终,乔什·特兰克自编自导自剪的作品《卡彭》即将于5月12日全美上映(从院线改为线上)。而这就是一个导演八年间拍了三部作品的故事。
编者注:本文编译自Polygon网站的《后灾难艺术家》(The post-disaster artist)一文,原作者为 Matt Patches,本文较原文有大量删改(原文有一万多字),如欲查看原文可点击此处。
从乔什拍摄《神奇四侠》起至《卡彭》的拍摄,原文作者历经四年时间才完成这篇采访稿。
以上文章请勿商用,转发请注明出处。如有错漏之处,欢迎指正。
今天我们也不聊卡彭这个人物的历史背景,就单纯聊聊这部电影。(PS:如果有理解不对的地方,绝对是因为只看了一遍实在忍受不了二刷)
和我以往看的黑帮片不同,没有血拼,没有黑道交易,没有拉帮结派,更没有什么叱咤风云。有什么呢?一个老疯子,出现幻觉,大小便失禁,到最后莫名其妙走火入魔拿起冲锋枪一顿突突突。
我理解导演想让观众感受到黑帮大佬老年生活和年轻时只手遮天那种反差感,想展示卡彭内心的矛盾,可给我的感觉就是导演的功力始终释放不出来。感觉简介上的犯罪改成惊悚还差不多,就说说吧,主人公因为愧疚而出现幻觉,在崩溃的边缘挣扎这么老套的剧情都要被用烂了,导演还坚持不懈的用。效果呢?除了让汤老湿看起来更丑,更邋遢,更神经病,角色其他方面的性格一点都没塑造起来。
然而,电影是真的烂,且这个导演大部分电影两部加一起的评分才能达到及格,但的确能看出导演还是极有天赋的,有几段让我联想到《闪灵》和《禁闭岛》。而且导演个人的风格也挺强烈的,对他了解不多,但看卡彭的时候觉得像戴涵涵的《超能失控》,果然后来一看导演的简介发现《超能失控》也是他拍的,两部电影画面的色调,时不时穿插的一丝惊悚还有不按常理出牌,以及导演对电影主演的丑话程度简直如出一辙。电影里几段像掉入鳄鱼池,私生子的小气球,为了戒烟叼跟胡萝卜的确很有创意,但和电影主旨起的作用的确是微乎其微。
好了,自身水平有限仅能看懂这么多。写这些也只是因为汤老湿丑的令我失眠,实在想吐槽一下,当初说这电影能助力汤老湿夺奖的站出来,枉我这么着急全网找资源忍受汤老湿一个多小时的装疯卖傻。
汤姆·哈迪带着淡黄的气球尽情飙戏——《卡彭》
今天聊聊电影《卡彭》。
片名Capone / Fonzo (2020),别名疤面教父(台) / 方索。
在2010年至2014年时,HBO电视台推出了一部长达五季的电视剧《大西洋帝国》,电视剧以现实人物为原型,讲述上世纪20年代,一个黑白两道通吃、只手遮天黑社会大佬Nucky的传奇一生。
在剧中给大佬们开车的小司机Al是一个十足的小角色,而这位Al就是日后成为黑帮教父、芝加哥之王阿尔·卡彭Al Capone。
阿尔·卡彭生于1899年,心狠手辣、手段强硬,从当年的跑腿马仔迅速成长,在他26岁时就成了黑社会实际掌权人物。
1917年,他在一次酒馆斗殴中,脸部被砍三刀,脸部留下长长的疤痕,卡彭也喜提“疤脸”诨名。在本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卡彭脸上三道长长的刀疤。
卡彭喜欢穿着风衣,风衣下藏着冲锋枪,火拼时爱用手榴弹,他杀害过上百人,也躲避过百余次袭击。他的传奇经历成了艺术创作者的最佳源泉,《疤面煞星》(阿尔·帕西诺)、《铁面无私》(罗伯特·德尼罗)、《毁灭之路》(汤姆·汉克斯)、《阿尔·卡彭》(1959)、《卡彭》(1975)、《情人节大屠杀》(1968)都在讲他的故事。
卡彭年轻时染上梅毒,而梅毒会侵蚀大脑。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临近末日的卡彭,处于大脑不好使的状态,脑子被病毒吃得七零八落的,整个人也就和老年痴呆差不多了。
卡彭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诫大家,乱搞也要记得带安全套,否则两头不保。
有个段子讲的是世界上有三不要,一不要在俄罗斯当人质,二不要在种花家贩毒,三不要在美国偷逃税。美国国税局是一个十分神奇的存在,世界上开着坦克去收税的仅此一家。
不可一世的芝加哥之王让警察FBI毫无办法,甚至可以假冒警察上演一出情人节大屠杀,谁能想到最终将卡彭搞定的居然是国税局。
情人节大屠杀在本片中也有提及,这场黑帮仇杀引来全国关注,时任总统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发起了对卡彭集团的进攻,警察局和国税局两路并进,结果警察局一筹莫展的时候,国税局找到偷税证据,成功将卡彭送进监狱。
卡彭用他的亲身经历再一次告诫大家,任何时候都不要偷税漏税,别以为收保护费的人就可以不交保护费了。
这部《卡彭》聚焦卡彭最后时光,此刻的卡彭早已失去往日光彩,生活无法自理,每天只能在发呆和发怒间切换。黑道影响力渐渐消失,身边人只想着套出他藏钱下落,加上警察们无时无刻不在监听,卡彭在自己的豪宅里过着监狱般的生活。
卡彭最后岁月里只牵挂两件事情,一件是外人时刻想要探究的一千万美金下落,另一件是私生子托尼。
这两件事情说来也好笑。
一千万美金是卡彭本人毫不在乎的事情,外人倒是迫切地想要知道,身边亲友想靠着这笔钱捞最后一笔,警察们想要这笔钱充充国库,给自己职业生涯增添光彩。
私生子则是外人毫不在乎的事情,卡彭本人一直念念不忘无法释怀。正如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卡彭尽管已经脑子不好使变得有些痴呆,但依旧想给自己人生不留遗憾。享受过人世间各种荣华富贵,经历过人上人的日子和牢狱之灾,他唯一的遗憾就是心中的私生子。
私生子托尼在影片中具象成淡黄的气球,在全片平平无奇平淡如水的叙述过程中,带来了一丝悬疑色彩。
得益于标志性的淡黄的气球,卡彭一生中标志性事件被用回忆加幻觉的方式展现,一时间让人恍惚,无法分辨真实与虚构。
整部《卡彭》就像一个中风病人一样,剧情处于瘫痪状态,纵使本片经过出神入化的剪辑,也无法弥补故事的苍白。
汤老师汤姆·哈迪在片中用毁容级扮相,奉献了他精湛的演技。但是影片底子实在太弱,即便是一代男神采用极具颠覆性的扮相也无力回天。
汤老师的演技毋庸置疑,他在黑道家族中的表现就已经让我折服。这次在剧本、节奏垮成这样的情况下,硬生生地让观众们能够坐下看完,不得不佩服汤老师的演技。
汤姆·哈迪带着淡黄的气球尽情飙戏,
阿尔·卡彭穿着拉胯的睡衣尽显狼狈。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看油画一样看电影,是一件有着巨大乐趣的事。
于是就遇到了《卡彭》,第一遍我是极度失望的,因为没有看到预期中的噱头,黑帮、扫射、大白腿...。但是里面的各种诡异场景,比如卡彭半夜去厕所用小灯突然发现黑暗中他的医生略带尴尬的看着他,而他自己正在上厕所,我分明的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失智人士的那种隐隐觉得自己被监视,而且发现了监视方之后却没有在心底里泛起怒气的那种莫名奇妙的压抑。而在影片中,当他发现FBI在监视他后,他甚至安排了一场扫射...这种反差让我感觉有必要去看看这部片子的背景。
当查了资料之后,我惊奇的发现,片中的主角汤姆哈迪根本不像卡彭本人。卡彭本人留下来的照片是一个浓眉圆眼睛的胖子,乐呵呵的,完全没有煞星的面貌。而片中唯一长得好像卡彭的,确是那个叫Gino的保安队长,那个用刀插死囚徒的人,而这个人最后被卡彭所厌弃,而且在幻觉中用枪扫射Gino致死。
这简直太讽刺了,难道说这部片的意图是卡彭在弥留之际用那个被梅毒烧坏了神经搭大脑终于弄死了自己吗?
第一遍资料之后,我去看了豆瓣,果不其然是一边倒的骂声,大意都是一样的,群众们认为这部片子没有噱头,没有黑帮扫射大白腿..就是垃圾。看100分钟老年痴呆很无聊...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注意,卡彭到死只有48岁。一个48岁的人怎么搞成这个样子?没人问,也没人关心。
我其实也一直很奇怪,为特么什么卡彭不治疗梅毒?后来一个医学知识回答了我,因为在直到60年代,能过够真正治愈梅毒的青霉素抗生素才生产出来,而他47年时就死了。时也,命也,运也。命运给了卡彭一个导师,给了黑帮一个“禁酒令”,给了卡彭一个可以买通的城市,给了卡彭一个极端有杀伤力的组织能力,也给了一个收走一切,并且让卡彭慢慢“享受”逐渐死去的结局。
所以《疤面煞星》等等黑帮片讲的就是卡彭最风光的那个时代,他的时代,他的城市,他的黑帮。可以说在1929年的情人节,以及到1931年被捕之前的芝加哥。是一个真正卡彭能呼风唤雨的时代。据称他杀了那么多人,然而直到最后也没有任何一条线索能明确他与罪案的实际联系。他还是第一个给牛奶加上生产日期标签的社会名流,而且还促成了相关的食品卫生法令。他还在29年大萧条时设立慈善机构施舍一顿饭。他还登上主流杂志。他在他20岁梅毒发作后的10年内成为芝加哥的“主人“,然后他一直在致力于洗白,他干掉了最先干掉他的人,而且是在一个浪漫的日子里,扫射屠杀。没有梅毒,他会怎样?他甚至能影响总统选举...在美国,他的未来会怎样?
然而我们的历史,我说我们,指的是,还在看历史上这些噱头,看那些所谓英雄人物故事并为之向往的人。我们的历史还只是这几十年,还没到考虑自己要老了,各种零件都磨损了的那种结局。即便是影片中的卡彭,48岁,家大业大,算老么?所以我们看完电影里的那个屎尿齐流的”老家伙“之后会大呼烂片,而片中的卡彭记忆里都是有关他最辉煌的时刻,最能杀人的时刻,在上流社会的时刻,记忆里没有”然后呢“。而现实的残酷已经足以让一个被梅毒烧坏了神经的卡彭感受到惊恐、难过、屈辱、无助.....
'你所施加给生活的,生活最终将施加给你自己'。而扫射那些背对着他的”家人“,是对29年大屠杀的一报还一报,杀掉Gino,其实就是杀掉了他自己。挖下那位好兄弟的双眼,是血淋淋三个字送到窗前的恐怖。
大家包括儿子还围着他,医生还照顾她,花匠还听从他等等一切,都不是因为喜欢他,虽然在他的生平里,他一直希望所有的人都喜欢她。不,现在他们需要的是”方索,你到底还有没有1000万,放哪儿了?“。可能,以前的他们也是喜欢钱吧,他们也并不真的喜欢他。
这里的寓意就太深了,到底为了什么这些人会聚集在卡彭身边?为了什么他老婆到最后可以一嘴巴把卡彭打倒在地?20岁得了梅毒的卡彭到底还有没有跟这个19岁的新娘过夫妻生活?为什么会留下?
不知道了,卡彭不知道了,因为他知道自己什么都干不了了,而且他的生活已经失去依据,他不知道自己是在梦里还是在幻觉里还是现实里。嘴里呛人的东西到底是雪茄还是胡萝卜...他终于明白了一点,什么都做不了了。
死吧,杀了自己,杀了自己身边的人。卡彭的暴力,和卡彭设计精巧的黑帮组织结构,还有施舍慈善,还有牛奶标签,到底来自哪里?是卡彭本人天生的杀人基因?还是因为梅毒侵蚀神经造成的他人生突变?而他到最后时刻的无可奈何和惊惧难堪是不是他的本来面目。。没人知道。
人生都是一场偶然。
当看到信息里提示的卡彭传记里,那个作家写道这位黑帮的超级符号双手捂着脸哭泣起来时,我觉得天道好还,也觉得人生无常。
再引申一步,黑帮这个文化符号,和西部牛仔一样,一直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明显的标记。美国人不吝啬于用英雄来描述西部英雄,而且也不那么觉得黑帮就是坏人。在他们的文化作品里,黑帮的人,其实也是英雄。
卡彭也是英雄。
矮大紧说美国人算是马上民族 ,我觉得也是。要不然为什么持枪如此自由呢。可是卡彭老了,在之前《爱尔兰人》里面,看到老头帕西诺没有?看到老头德尼罗没有?黑帮在部片子里老了,在这部片子里,干脆死了。
美国的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死了。
----
以上
即使因为【神奇四侠2015】被骂到一无是处 尽管新作【卡彭】的口碑也差强人意 但我依然觉得特兰克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天才级电影作者。汤姆哈迪像只红眼兔子般尾随着黑白片时代的马龙白兰度 全片那种克制的戏谑与黑色 以及真正意义上的自省 足以和【洛城机密】一样 让几乎所有的香港黑帮与警察电影都相形逊色。
2星,场景不错,音乐很配甚至可以说震撼。 但影片故事没交代清楚, 可能是导演觉得黑帮电影太多了,想另辟蹊径玩意识流。又或者“卡鹏”这个人物在美国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所以想挖掘人物的精神、心灵、甚至病态面。 种种高深莫测的想法让我这个对该人物一点都不熟悉的小白,看的云里雾里,不知所谓。到最后草草收场,只记得一位冷酷的老人歪着嘴吊着雪茄的牛鼻样子。
多亏汤姆哈迪精湛演技撑起全片。想看枪林弹雨的黑帮片那我劝你还别看这片吧,这片有点非主流了。但把这臭名昭著的大佬晚年呈现给观众,枭雄也有迟暮衰老呆如木鸡时反差大佬曾经也算可笑可悲。此片网络上映明智之举如放院线恐怕血本无归
国内观众对卡彭不甚了解,所以,在不了解英雄的前提下,看“英雄迟暮”的故事着实无聊。不过,我倒是觉得电影还是拍出了那种“烈士暮年”的无奈和悲凉感,一度让我想起梁山好汉的陨落。ps:琳达·卡德里尼算是美国的“贤妻”了吧!
失能痴呆老人的晚年生活,可能题材本身就没太大的发挥空间,由往事衍生的幻象也没什么看头,这个片的作用大概就是提醒人们早日规划养老话说生活不能自理+痴呆,没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好可怕(ಥ_ಥ)家财万贯、亲友满堂的大佬尚且如此,更别提普通的小老百姓了......要从现在就好好爱惜身体呀(ಥ_ಥ)
这片子拍好完全是冲奥种子,可惜导演功力不够,汤老师的表演也忽高忽低,跟黑色弥撒一样。只能算一般黑帮片
汤姆哈迪演得很棒
选择拍黑帮传奇失去权力与自理能力的暮年,注定要比拍他风光霁月的狂妄更难,导演不负众望,做到了无趣,拖沓,整部电影如年老的艾尔·卡彭一般,充满了疲软无力的黄昏感,陷入了摧枯拉朽与自怨自艾中,对比题材体量,成品像在鳄鱼池中投掷的一颗石子。但是,我们汤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棒,再多捯饬几年,不愁没有小金人的。而且居然get到了诺尔·费舍和汤老师长得有点像。
故事非常脆弱,以为能看看汤老湿的演技。结果他那忧郁的眼神,含口痰的声线,永远叼着的一根雪茄,都让我想起了大力水手。
浪费时间,看一个暮气沉沉的糊涂老头子抽疯,还不如去看蔡徐坤打篮球。
海报好评
落魄大佬的阿尔茨海默历程?半道误入闪灵片场?想说病患才有的浑浊的双眼呆滞的眼神烦躁的情绪抓得还挺准确,藏的钱没找到,儿子找到了,也算失而复得,导演真的不行,放着今夜无人入睡,观众都看睡着了,比汤老湿讲睡前故事还催眠
一星给汤老师,一星给老邓。电影也就一星吧……完全没有黑帮片预期,就是打算看大佬的晚年生活的,也还是……不行。。。这个导演估计死透了……绝对不可能再接片了……
尽管已经想了足够多的内容去拓展完善整个架构,但怎么看这部电影都缺乏必要的张力和探讨性,只节选一个黑帮传奇陨落后(注意还是陨落后)的尾声阶段,如此难啃的一个切入点却也没更多在人物关系做展开,在正常男主浅尝辄止的出场后就进入了无限的歇斯底里和回溯幻觉,不管导演想表达卡彭对杀死同伴的愧疚、对周围人的戒心、对私生儿子的爱、还是长期在监视下的焦虑在这种毫无前因无铺垫无过渡的表达下都是一片混乱,好吧,也许导演就是想表达混乱...(摊手)
《疤面煞星》的《美丽心灵》,穿着尿布“Say hello to my little friend!”有点好玩,再扯一下情人节大屠杀恩仇录,时不时闪回个汤普森机枪啊插喉啊大鳄鱼超现实幻觉啥的,但故事也是讲得够无聊
还是预期的问题,其实大多数人还是想看这个黑帮大佬最叱咤风云的时候。结果影片却聚焦在卡彭生命的最后一年,饱受病痛与失忆折磨的他。于是,你只能看到汤老湿用100分钟犯病,实在是太闷太平太无趣了。
捅脖子应该是致敬赌城风云;老汤演卡彭用大量后期配音很不舒服,我相信老汤完全可以驾驭卡彭的意式口音,现场采样就够用了,没必要后期再搞一遍(另外请剧组弹劾剪辑师,把节奏搞的这么乱;就马特狄龙挺惊喜的倒是
属于汤姆·哈迪的100分钟个人秀,自毁形象的演出很好地诠释了曾经芝加哥黑帮老大阿尔·卡彭的末日余晖。看得出导演很用心想把晚年饱受生理疾病和心理困局影响的卡彭的内心挣扎表现出来,虚虚实实即是角色复杂的内核思考,也是迷惑观众的设局。但影片整体剧情太趋于平淡,按说重头戏的现实与幻境也被剪得乱七八糟,整片好比信手拈来把剧情随意拼接,导致每条剧情线都没有弄好,最后草草的结尾更说明了剧本的失败。
枭雄最后的走马灯,也只能在幻想之中重回当年的声色犬马。应该给剪预告片的人加十个鸡腿,能用本片不多的素材剪出枪火暴力风格的预告片,真是个人才了。
导演用实力证明,金酸莓最差导演这个奖,他还可以再拿一次。苦了我汤老师……
导演可能是把我们当作老年痴呆了。
老年痴呆黑帮,意识流视角,反思型传记。为卡彭这样一个美国家喻户晓黑帮人物的题材,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汤姆哈迪,自毁中风型表演,不容易。 PS:不要被评分评论带歪,被牵着鼻子走,人云亦云,哪怕最后看完给一星也不要一开始先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