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有“音乐暴君”之称的马勒,发现心爱的太太红杏出墙,第三者竟然是Bauhaus创办人兼建筑师Walter Gropius。受尽情变折磨的马勒,远走荷兰找来正在度假的弗洛伊德尽诉心声。起初不愿意接受心理治疗的马勒,无奈坐上弗洛伊德的病人床,回忆起跟年轻19岁的太太Aima的相遇情形:两人火速热恋,互相欣赏。但婚后的马勒,却严禁太太追逐她的作曲梦。女儿逝世过后,二人的婚姻开始触礁,促成太太的出轨行为。与弗洛伊德的一席话,令马勒自信找到了挽救婚姻的方法。马勒逝世100年几年电影,揭开一代古典传奇音乐家的爱情故事。
简短看了其他人的评论,感觉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不是很高。而我恰恰相反,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风格。用并不是特别专业的词语形容的话,这部电影就是典型的古典浪漫主义戏剧。这种类型作品的风格应该起源于公元前苏格拉底时期的戏剧类型,当时肯定没有电影,演员只能在方寸舞台中,表现故事情节。
而这部电影的每一个镜头仿佛就是舞台上戏剧的一幕,为了将每一幕戏剧刻画周全,导演用了很多心思,有心的观众可以看到,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副画面结构及其完整的图片,每一个镜头让我感觉很舒服。
而从整个故事的叙事结构来说,需要观众稍微花一点心思去理清,大主线还是通过倒叙的方式,讲了马勒与爱尔玛从相识到相爱的故事,从大主线中的每一个分支上来说,还穿插了其他故事人物的旁证,虽然表面感觉表达有点散乱,其实一点都不散乱,正如一部戏剧需要旁白一样,这些小的分支仅仅是为了更好讲述这个故事。
虽然,妻子红杏出墙是一件非常压抑的事情,是一件非常令人沮丧的事情,但是导演并没有给整个故事蒙上一层特别悲伤的“阴影”,相反,从马勒与爱尔玛的相识,互相吸引,然后到结婚,导演都是通过优雅而且浪漫的方式展现给我们观众的,至于接下来的孩子早夭,红杏出墙,都是服务于这个史实。
我们可以看到,妻子红杏出墙并没有让马勒丧失创作的灵感,并没有让他失去生活的希望,他照样成为了世界上令人敬佩的作曲家,这其中原因,并不是他已经忘却了他曾经深爱的人,而是,他在用另外一种方式爱着她。
怎么说的,爱和相爱是完全两种概念,如果你心中爱一个人,得到并不是爱唯一的方式,你用一种信仰去维护心中对一个人的念想,在生命中的每一天依然想念着你爱的人,并不因为没有得到懊恼,这也是爱。
送给心中依然有爱的朋友们,新年快乐。
以弗洛伊德为马勒进行精神分析治疗为背景,展现了马勒与阿尔玛之间的关系。基本事实相差并不远,不过影片最后将马勒定位于盘剥者,认为阿尔玛是因马勒的不允许,而丧失了作为音乐家之梦,阿尔玛的多次出轨也是由此而起,恐怕有些太过想当然。其实读一下均由阿尔玛审定的书《亲爱的阿尔玛》与《忆马勒》,即可明白其中缘由。阿尔玛一生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她什么都想拥有,有着太过旺盛的欲望。
第一次见到电影里的弗洛伊德
還得苦練床技啊…
赶稿高峰时段,心境不对,无暇细观。对片中软弱娘腔的马勒印象不佳,倒是神经质的弗洛伊德算是一种有趣的阐释。小爱是标本式的女性,本片值得作为标本式使用。只是本片小爱卡司一脸横肉,不甚风雅,倒是十足的荡妇痕迹。插入纪录片式的访谈,某些现代感的镜头,倒也可作谈资。
整部电影都以不对称的构图形式存在,场景似乎都是倾斜的,是一个精神分析法的治疗过程,是大作曲家受感情折磨的创作过程,背后的传奇史实故事也好多,古斯塔夫马勒找 弗洛伊德看病,还有妻子阿尔玛一生五婚的传奇。
相差19岁的老夫少妻,在激情褪去之后。难免陷入平淡的琐碎日常。更何况岁月是把杀猪刀,老夫的身体也是大不如前。后来有了推手,Mahler年轻的太太终于红杏出墙。一切都有据可循、合情合理。不过Mahler有个大胡子老头儿朋友很厉害,就是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力图挽回这件事,甚至还刺激了他的创作灵感!
稍微有點糟。。。但是我藉此片知道了很多有趣的信息~~
1、作为传记片,有点资料价值,帮助了解马勒的故事,也附带了解一下弗洛伊德的谈疗法。2、作为文艺电影很失败,编剧很不称职,剪辑也很杂乱。3、马勒比妻子大19岁,片中马勒说:秋天爱上春天,真可怕!4、出轨的女人居然有理,气势汹汹对老公兴师问罪;而绿帽老公竟然忍气吞声、内疚万分,看来文化差异太大了!
剧情有点乱,情感戏亦平淡无奇,缺乏美感。
我 在你的音乐中
本來可以好深刻的,結果卻拍得亂糟糟。
文艺人就是会玩,剧情真是一团糟,情感戏毫无美感
果酱游戏
其實不想承認,雖然是個又胖又有點瘋癲的女人,但當看到Alma沉醉在作曲夢中時,頓時覺得她好漂亮。看著她很悲傷的想,爲了愛我們究竟能退到哪裡?電影落幕,右邊的果哭了,左邊的情侶摟著大腿在大肆親嘴。我說,太累了,這麼歇斯底裡的。一輩子一次,都嫌多。PS'佛洛依德怎麼是這麼瘋瘋癲癲的小老頭?
基本就是按照阿尔玛的《忆马勒》拍的,比较忠实于原著,就是配乐能不能别他妈从头到尾都是马十,马勒那么多好曲子全喂狗了吗
围绕着马勒和阿尔玛的风流韵事,既有老夫少妻红杏出墙和多角恋的烂俗八卦卖点,又能够搭上几位艺术大师二具有高格调,剧本都是现成的,咋就这么难拍?《风中新娘》差强人意而已,《沙发上的马勒》简直尴尬到死,故事的剪裁,带入回忆和旁观者讲述的叙事方式,镜头语言,演员选角和表演,处处透露出“让我们尝试一点不一样的”,然而无力驾驭的大大的尴尬。更别提从头到尾配乐就用了没写完的、没有存在感也不好听的马勒十。失望。
看的挺tm累的...一开始觉得挺黑历史的,看完还好...
躺在弗洛伊德《沙发上的马勒》并非是那个天赋异禀的艺术家,而是某个深陷情荒里执念深重的嗔痴者。且他的“病”又不得忏悔和救赎,因为那些柔光幻影灵性斑斓的艺术也成了缚绑人性或欲望的借口与枷锁。可惜这篇论文轻佻的分析了一番,结果竟不如医师的观点简洁:爱的逝去是从性的无能开始的,反之亦然。
自私的占有欲最终导致妻子出轨,女儿的去世让婚姻彻底破裂。跟《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对照看,一下子就知道优劣了。
10年在香港库布里克放过。现在看感觉有点理解集邮女了(“要收集天才至少要有与天才相匹配的坚强的意志”—然而同情心方面Alma比莎乐美好一点)| 评分低得不合理 | 除了马十运用过度外画面感都大好 | 结尾爬山那段大有尼采感 | 歇斯底里果然是世纪之交的主流 佛医生又扮演了知心姐姐角色 以上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