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可怜的江道。
说它较差是因为导演金基德的关系。因为有期待。因为它获了奖。可惜片子看完后,只产生了“就这样?”的感觉,大大失望。嗯。关于爱与复仇。而已。实在很失望。
金的故事向来线索简单,情节明确。此次也不例外。不过,本片的剧情居然跟很多韩剧的水平齐平,实在让人惊讶——“给予最珍贵的,然后夺走。”金基德对于爱的理解大概与很多人不一样。在他以往的影片里可以看到很多虐恋。残酷的,最后却被归结为爱,是金的吸引力所在。也是他能给观众带来新鲜感的原因。因此,即使很多时候不能理解他的主题,还是觉得影片非常与众不同。但当我们的导演准备陈述一个相反的命题,即复仇,影片的深度忽然莫名消失了。这部《圣殇》如此的简陋,个人认为已经接近浪费观众的时间了。影片的简陋使得主题容易被接受,不是因为表达得宜,而是因为这原本就植根在观者的思想中,它只是一种呼应。再加上娴熟的叙事技巧,运用镜头补充各种细节,以及演员诚恳的演出,观众产生了共鸣,表现为感动,但实质上对于主题的认知却没有深化和提高,因为没有思索的余地。这样的影片是一种廉价的附和和讨好,非常无聊。它对复仇这个主题无论是表达还是讨论都毫无建树,导演只是单纯的讲述了一个故事。伪装的母爱和浅薄的仇恨。
难道母爱廉价到只是早午餐,抑或一件毛衣吗?难道弗洛伊德和他的学生之间由于到底是男性嫉妒女性的子宫还是女性自卑于没有男性的性器官而产生的争执只是一句“你不介意我再回去”这样的污言秽语就可以囊括的吗?一条鳗鱼,抑或一件红色的裙子。这部影片的剧情有硬伤,一切都很生硬。它缺乏金基德塑造边缘人的小世界的能力。在以往的影片中,他的主人公有自己的生活逻辑,就像《坏小子》里那个被释放后又自动回到妓院的女大学生,在金基德那里人物的变化是不可逆的,经历的一切都会刻画下伤痕。伤永远不会痊愈,爱也从未获得满足。难道本片却成了一个例外吗?
可怜的江道。可怜那么帅气的演员为了影片那么认真地在演出。还演了那么龌龊的戏。还有尚久妈妈的那个演员,那么阴森的母爱的感觉,算是一个看点。只是这部电影,真不咋地。
2 ) 我吞下哀默,我把心死送给你
熟悉金基德的人都对他的残酷和文艺司空见惯,所以哪怕片子早早就把复仇这个主题铺开,哪怕视觉上母亲和儿子一直在乱伦的边缘,哪怕放映的时时刻刻都冷不丁掉跳出些血腥和恶心的桥段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金基德”。这次的金基德把惊鸿一瞥给了结尾,这个结尾是母亲的内心戏,反映她负疚,仇恨和下沉的绝望,是一曲终了时最尖利、凄凉的尾音,这个尾音是“金基德”的,甚至太“金基德”,光这个结尾就配得上金狮。
结尾的妙处在哪?结尾的妙处在原本一切可以不一样。母亲可以不将亲儿子埋在树下,母亲可以不将毛衣套在亲儿子身上,母亲可以选择沉默的死去,把复仇这个秘密钉死在嘴唇。母亲没有这样做是因为难以启齿的爱,母亲在计划之初从未想过自己会背叛自己,她无知觉的从因仇恨燃起的绝望出发走到了即便不舍也要舍得的绝望里,她傲慢的从自觉替天行道的上帝视角出发走到了自我否定的顶峰,母亲的心理变化像是被命运蒙住眼睛慢慢踏进无间地狱的的过程,命运不置一词的将一个满怀英雄主义的献身者推倒在她自己的倒影上,这不得不说是不忍直视的悲剧。母亲通过倒影明了的看见自己内心水火不容的感情,深知无法原谅自己,她最后鼓起勇气选择将复仇这件事和盘托出是因为知道知与不知对江道而言绝不相同。
江道如果不知道母亲是复仇,母亲在自己面前死去并没有彻底的毁掉他和世界的关联,他赴死时将仍怀念母亲的气息和举止,将仍惭愧于自己所做的一切。他是作为一个人去死,带着深刻的苦痛和爱意,他是用死来完成救赎。但如果江道知道这是复仇的话,那一瞬间他和世界的联系是以轰然倒塌的方式结束的,当他内心活动进行到自我嘲笑自己怎以为自己配得上爱开始他将他辜负的全部洗净,他不欠世界的,世界反而欠他太多。他赴死不是因为任何情感,只是因为这地方不是他家,这周遭与他没有真实的连接,他死去是类似果子熟了要落地的自然现象,他不害怕亦不悲伤,他因为被欺骗已经完成救赎。
江道切断与世界联系的时候也许还来不及考虑母亲的用意,他应该无法体会这种歇斯底里的母爱,正因为这种无法体会配合片子最后长长的血迹更显阴郁沉重,像是布满乌云的天里随时要发出的惊雷。母亲是将最无可舍弃的解释权从几万英尺的高空中投掷下来,只为它落在缺乏声音的角落里。她不再求心安,她不再整治恶人,她不再与内心焦灼对抗,只因为她不舍,她动情,只能勇敢的承担起江道死前的哀默,她留给江道最珍贵的礼物是心死。
当然,在这个角落,除了母亲无声的呐喊外,地下也全是失势,卑微的故事,偶尔长出丝毫的倔强与自尊,像是帮助江道顺利死去的妇人,只让整个画面更显哀怨。金基德没有给谁希望,他给希望着色只是希望绝望看起来更栩栩如生罢了。
3 ) 《圣殇》
亲情与复仇反映在救与被救的纠葛。相当有陈色的影片,易懂合乎正常逻辑的情节、叙事并没有削弱金导希望表达的意境和哲学诉求。
看来隐士的那几年真的还是必要的,而且改变也是明显的,那些自恋式的故弄玄虚本身已经融入了电影本身,你可以说是温和多了的作者在如何面对暴力也有了更加内敛的处理。
4 ) 原来韩国也是真实的世界
韩国的娱乐输出让人们很容易迷惑在韩剧的服装、布景和韩国爱豆的华丽世界里。韩国主流艺术工作者打造出来的韩流和韩国是梦幻的,轻松的,所以缺少了真实的意味。
去过韩国的人或许都会失望一下,那条被多部韩剧使用的壁画阶梯,那些可以俯瞰韩国汉江夜景的屋塔房其实都远没有屏幕上看得美丽。
韩国的真实性是需要自己人来揭示的,但是全民爱国的民族性让他们不愿意站出来揭露自己的伤疤,金基德站出来,走到世界上,为韩国人挣得了最想要的荣誉,但是韩国人还是不喜欢他。他的电影很少在韩国拉到投资,很少被电影官方组织支持,多半都是他自己出钱拍摄的。金基德得奖,最感到羞愧的是韩国人,因为这个导演和这部电影,韩国人出力最少。
说道电影本身,叙述的走向在情理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一个复仇的故事,因为人性的多面性有了很多的细节,甚至被金基德赋予了时代变迁的寓意。虽然信息含量很大的一部电影,但是导演处理得非常利落,不过多煽情,也没有过多的冷酷刺激眼球,甚至导演一贯使用的色情外衣都穿得严实,处理得含蓄,主线只有复仇和救赎。
宗教意义的加持,导演本身的经历和立场,演员的出色演出都让这部电影成为一部大师级的作品。
5 ) 并不乐观也不用悲观 世界就是这样
最后女人的坠落代表了金基德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他没有选择让女人看到江道的忏悔而停止复仇真正作为母亲去救赎江道,他也没有选择让江道看到女人身后的老婆婆而开始新一轮为“母亲”的复仇,他完全不乐观,他不相信宽恕和救赎是那么简单的事,他也不全然悲观,他并不认为世界是单纯的仇恨的循环。
金基德看待世界的观点的形成当然是和他自己的经历密切联系的。金基德自己的青年时期就生长在电影里所描绘的清溪川,在这个工业基地里,金基德作为一个没在学校念过几天书的普通工人,他终日就是和机器打交道。他在这里看到了一个人为了几个钱可以活得怎样卑微可怜,他看到了为了生活,人是怎么把自己的人性抽离,成为这个工业怪兽中的工具化的零件,所以他要在电影里刻画这个世界。清溪川不远的地方就是高楼大厦,而城市文明似乎也在入侵清溪川,原来的工业基地正在慢慢消逝,电影里的工人们不断说着不久这里也将变成高楼大厦,可是这些繁华与这些工人无关,他们的生活没有人关注,他们的悲哀与伤痛并不会随着工厂厂房的消失而消逝。金基德从这里走出,所以他始终带着一种伤痛的记忆。
在《圣觞》中,这些记忆化为了一个又一个借高利贷的人,他们本已经在精神上退化成工具,又因为高利贷而被从肉体上又一次摧毁,这是金基德的悲观和黑暗面,他认为人是极其脆弱的,而且很多困境是很难甚至无法摆脱的。工人如此,江道也如此,江道的困境是缺乏爱的关怀而渐渐失去了人的正常感情能力。所以他是个残忍的野兽,可以毫不怜悯的弄残欠钱的人,但他又是孤独的可怜虫,他的寂寞感和自我封闭甚至让他连叫妓女都做不到,只能一次又一次自慰来解决生物本能的问题。也是因为他的孤独,当他以为母亲真的出现时,他会表现出无比的依恋。
但他所谓的“母亲”却也不是他的救赎者,只是为了复仇而接近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从精神上彻底摧毁江道。不过“母亲”最终用死完成她的复仇我却并不觉得对于江道和她来说是一个完全悲剧性的结局。“母亲”虽然还是没能宽恕江道,可是他和江道之间所产生的感情实际上也填补了部分她失去儿子的痛苦,她尽管最终还是坚持自己的计划,以“死"来向江道复仇,可是她在世间留下的并不全然是仇恨和痛苦,她在江道心中种下了爱和救赎的种子。
江道尽管失去了他的“母亲”,又回到了孤独一个人的世界,可是他的人性和感情能力觉醒了,他最终以死来完成自己的救赎。他的死并不是无意义的,因为觉醒后的他不是以一个野兽而是以一个人的身份离开这个世界的。江道和“母亲”最终的结局都是选择赴死,可是金基德在这里展现了他对于世界相对温情的一面,虽然是死,但是两人之间以爱为联系,实际上还是治愈了他们在残忍世界中所受的伤痛。金基德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爱,仍然有着一丝信任和期待,他还是相信爱对于人的拯救是有一定意义的,就像那个沉迷酒精,手也残疾了的工人,尽管他的灵魂和肉体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可是他仍有一个可以拥抱的妻子,他妻子轻轻搭在他背上的那只手时刻在告诉他,有了人与人之间爱的联系,对生活还有乐观的理由,而每个残缺的人仍然有着被救赎的可能。
6 ) 苦行僧的悲悯
基督教中的救赎在于把人从罪恶之中释放出来,而如何释放,便是艺术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了,金基德的《圣殇》便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这部大受好评的新作和其早年的《撒玛利亚女孩》有众多异曲同工的地方,两部作品的片名及海报都带有浓重的基督教气息,都是关乎罪恶与救赎的故事,一样的残酷与凌厉。金基德对宗教似乎有难以抑制的热情,从西方的基督教到东方的佛教,众多东西方的宗教精神内涵都屡见其作品:救赎、牺牲、因果轮回、贪、嗔、痴、现世受罪、宿命、涅磐等等,这些浸染了浓厚的宗教意味的作品成为了解读金基德本人思想的重要符号。金基德对于以上主题的解读一贯极端残酷,当然极端的残酷早已然成为金基德电影风格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这种触目惊心、虐心的现世受罪也是源于东方的佛学,忍耐、超脱、涅磐,而对边缘世界的关注,往往让这些宗教符号更具有价值。不论是救赎还是涅磐,金基德都热衷于用最血淋淋的方式去解读边缘世界,但一切残酷的背后,却是一颗极度悲悯的心。
《圣殇》是金基德作品中较容易解读的一部,虽然依旧残酷虐心,但相对于之前的作品,金基德这次怀揣着极大的善意,这种善意隐藏在复仇的表象下,隐隐约约又惨烈无比。故事中的男主角是一个十足的恶人,他的存在就是为了毁灭,毫无人性可言,冰冷坚硬的内心似乎永远看不到一丝善的缝隙,俨然是撒旦的信徒,但是一个中年妇女的突然闯入改变了这一切,她一步一步的用母爱融化了这颗看似坚不可摧的铁石心肠,同时也以极端的诛心的方式教会了他救赎,而这堂课的代价是极其惨烈的,它毁灭了两个人,因为这母爱的背后是扭曲的仇恨,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因果与宿命。金基德不温不火用手术刀般冰冷的镜头解开了这个故事,用旁观者冷漠的眼光赋予这个故事灰暗的色调,而故事背景下面现实的冰冷质感更让这个故事寒意透人。《圣殇》中不断出现的基督标语从一开始便暗示了救赎的主题,而关于救赎,金基德这次的解读是怀揣着极大善意的,母亲自杀前的泣语给这个冰冷无比的故事添上了一抹无可奈何的暖色,爱最终化解了仇恨和罪恶,当影片末尾三人在坟墓中依偎在一起时,金基德对于人性及现实的极大悲悯和无可奈何的强烈宿命感一泻千里。
相对于金基德作品之前的肃杀和暴戾,《圣殇》更为的平和,隐喻的运用也少了很多,但是内容依旧深刻,镜头也依旧对准了边缘的世界,关于现实描绘刻画的比重也有很大的上升,《圣殇》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一个即将拆迁的城中村,破败苍凉,生活在里面的底层群体也各有各的不幸,包括主人公岗作自己,本身也是一个身世凄惨的人,残忍的现实,残忍的罪恶,残忍的故事,金基德对现实世界的敌意或者是悲观依旧随处可见,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对残酷廉价的贩卖,但是我们不能强求一位有自己独特世界观的艺术家去创作大部分人喜闻乐见的东西,因为这个歌舞升平的世界确实需要一些人去冷冰冰的思考这个世界和整个人性是否真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即使影像呈现的是夸张的残酷的,其背后也只是对人性一种真诚无害的悯怜。
金基德比以前仁慈了,冰冷之雪白中留了一抹无可奈何的红色,对于片中的男主角来说,死亡不是重点,而是归途,片尾那条绵延的红线似乎通往的是希望,虽然依旧是残酷的寄托,但是诛心之后,这种肉体的献祭救赎又算什么呢。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人性本善,可恶是现实对人的改造和迫害,撒旦和耶稣的区别也只是在于一念之间,没有永恒的罪恶,不变的只有人性的复杂,这是一种善意的姿态,但金基德怀着对人的善意却依旧不愿意善向这个世界,或许这种充满敌意的姿态才能让苦行僧金基德更加冷静的去思考,去鞭挞吧 。
《圣殇》是金基德的第十八部作品,一路下来灰暗且残酷,让人触目惊心,但是背后不变的是金基德对人性及世界的极度悲悯,这个导演的骨子里背负了太多,像一个沉重的苦行僧一样,每一段旅程的路上,都是他留下的斑斑血迹,这是或许就是金基德的终极救赎吧。
冷漠与关爱,沉沦与救赎。金基德还是那个金基德,虽不似以往那般强烈,却依然可以看到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配不配金狮暂且不说,个人认为本片虽谈不上突破,却也足以称得上出色。PS:这电影跟乱伦神马的有一毛钱关系么?最烦的就是某些压根儿连看都没看就跑上来大放厥词的选手。
金基德独创,“三虐一体”(施虐、受虐和自虐)的超高代表作!
这是一部关乎爱、金钱、伦理、复仇、怜悯、人性的电影,当这些都整合起来的时候却显得无比残酷。母亲最后在楼顶上含泪说“江道也是可怜的人。”其实谁不可怜?复仇的人也是如此。古人有云一报还一报,其实谁也解救不了谁,罪孽与死亡是冷冰冰的现实,也是对领悟到爱的人来说无言却最无情的拷问。
看到30分钟已猜出女人并不是男主角的母亲,虽然影片一个小时后才给出真相。不是金基德最好的一部作品,但是叙事最流畅、完整的一次。比之前作品更加暴戾、阴郁、充满死亡气息和让人反胃。不太喜欢这样的风格,但不能否认它是一部好电影。
只有用极端的乱伦和无情才能直抵人性?少了些以前金基德的在情在理,不够玩味。结尾汽车拖人镜头加分,长长的血渍划出一条人性红线,电影一下又升华了。
从未有哪个导演能让人如此纠结,如此反复地喜爱和厌恶,他的做作、残酷,曾让人怀疑是在投机,但最终,这种过犹不及的残酷、貌似矫情的悲悯,却使其显得独一无二。《圣殇》中,复仇者和虐杀者之间令人如坐针毡的“暧昧”,并非看上去那么肮脏、畸形,相反,它很温暖,很温柔。
可以不要弹吉他小帅哥还有男猪的下眼线么
爱是love,爱是amour,爱是rak,爱是爱心…爱是人类最美好滴语言,爱是正大无私滴奉献~
妈妈不是圣女是个森女。
男主角长得像孙楠。
#BIFF# 今天最震撼的一部。勇敢、犀利、残酷的金基德回来了。前半段岗作讨债充满了暴力,很多段落简直无法直面,塑造的是一个无人性的兽。后半段母亲的出现则仿佛要回溯这一切之原罪,强奸母亲和乱伦几幕太disturbing了。结尾也好,罪与罚像魔方般翻转。
泯灭一个人的灵魂不是靠复仇愤怒残害肢体,而是毁灭他对爱的渴望。内核依然是金基德的残酷救赎,不同之前的表现方式是从《阿里郎》延续过来的写实。爱如梦遗需要在极端苦闷中发泄出来(片中反复强调了两次),其余的仪式化表现又如三人同坟和最后长长的血线,余音绕梁的结尾。可惜真相揭晓得太早
绿野仙踪是个黑童话,不该给铁皮人装上真心。
剧本不错,从一个充满暴力、残酷的故事折射经济发展的同时、无法忽视的社会阴暗面;前半段不忍直视,单用缺失母爱还不足以诠释其兽性,母爱回归也无法很好解释其人性的苏醒,即使披上宗教外衣也显单薄,从这点来说,金基德还是犯了老毛病,形式上用力过猛,也显得刻意,他越是回避这点,越是彰显。
男主角撸管都不用手了真是佩服佩服!
复仇与怜悯,爱让恶魔变成了人,爱虽是全宇宙的终极世界观,金基德变仁慈了点,但他的世界依然残忍,超脱于现实之上,死亡总是以让人难以想象的想象形式冷冰冰的出现,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死不了。即使最终让人领悟了爱,但救赎依旧是一道长长的红线,他懂得爱与怜悯,却依旧信不过这个世界。★★★★
也就跟撒玛利亚差不多水平。(那条什麼7.4分的短评太你妈高智商了
前90分鐘幾乎是屬於朴贊鬱的故事,冷暴力+復仇。后10分鐘才是完全的金式風格展現。熟悉金基德的人可能等的就是結尾男主角穿上毛衣躺在“媽媽”和兒子身邊的畫面和最後贖罪式的自泯留下遠去的一道紅線這些標誌性鏡頭。我反正不會推薦這部給別人看電影里所有人眼中都沒有希望即使有過也他媽是假的。。
韩国电影,煽情为王。金不煽情,但是装逼。逼装得大,也装得真,装得逼真。
金钱、欲望、万恶的资本主义什么的。最终爱战胜了恶意与仇恨。金基德的电影都是形而上的极端特例,以抽象出的角色和故事去讲他的人生观,包括场景设置都如寓言一样。休整了几年之后,感觉人平和了不少,最终也以这样一个救赎的故事宣告重新出山。男主好像韩版张泽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