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都有一个转化的过程。从猿进化到人类用了几百万年。在一个禁锢的社会,人们无法想象外面的世界,只能存在于桎梏的群体当中。在绝对的权威下,当有人做出不同的反应,哪怕只是细微的,即刻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清除异己也就在所难免。对错只有独立王国最高的“神”说了算。
影片最后一幕,当小男孩抱着婴儿细弟,拿着枪对着生父格雷戈里时,可能连这位在孩子们眼中至高无上的“神”也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儿子亚历山大竟然敢这样做。有没有开枪,不知道,其实不用想象。亚大山大的决断,正所谓他积蓄已久的“压力山大”。
这儿不是我们常见的城中村,也不是一般的贫民窟,但这个世界总有无家可归的人。一直以来,格雷戈里就经营着这个偏居城市一隅的独立王国,除了收容一堆女人,就是一大帮唯命是从的孩子。成年男人就他一个。他日复一日地给孩子们洗脑,告诫他们“外面的世界很危险,你们总是与危险做伴,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就是必须拿起枪保护自己”。尤其是作为孩子王的亚历山大,更要承担保护他们的神圣职责。
孩子们每天跟着这位“神”学习精准射击、如何自我保护,当然,也有开心舞会。有声有色的生活下,潜伏着不为外界所知的不法勾当。但身为父亲的第一信徒,亚历山大必须挺身而出,率先垂范。当亚历山大带着小女孩艾莉·安娜一起前往城中,冷冷地枪杀了汽车修理工皮雷后,便迅速逃离,俨然一位超高的职业杀手。安然返回“王国”后,得到了“神”的夸奖,亚历山大似乎得到了异样的满足。
所说的异样,是因为亚历山大这次射杀之后,即变得沉默寡语,总觉得哪不对劲。但他又无法做到清晰辨别。只有当小男孩迪克勇敢地说出“如果这样报复下去,就会像剥卷心菜一样没完没了”。且迪克用行动做出了让“王国”人都瞠目结舌的事。他抱着将被宰杀的鸡,不听使唤地进入了铁笼子。即便格雷戈里命令及说服都无计于事。如同一位智者的迪克就一直呆在里面。
格里戈里夜里去看他,他也不理。只有亚历山大去看望,他才说出心理话。他说我想离开这个地方,我明天早上就想走,你帮一下我。亚历山大当然会帮他。接下来,“神”让亚历山大去报复开小店的老头米歇尔。之前去过一次,下不了手,只得买上一块牛肉怏怏而回。可这次不容有失,“神”这样命令他。虽然犹豫,这次,还是射杀那位可怜的老头。
慌张的亚历山大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他返回后,做出了不吃鸡肉的抗争,然后就抱着他喜欢的小弟弟,跑到地下涵洞。结果才有了最先所述的那一幕。阿里尔·克莱曼执导的这部《父亲的信徒》(澳大利亚·2015),将一个父权王国刻画得入木三分,又惊得我一身冷汗。
文森特·卡索饰演的父亲格里戈里,沉着老练,精于管控,心狠手辣,又慈面示人。他收留这些无家可归的女人,然后据为己有。对这儿的一切发号施令,绝对的权威,绝对的号令天下。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他最倚靠最信赖的人,当然就是他的儿子亚历山大。
但人天生都有善的一面,虽身处封闭环境,对外界一无所知,三次做杀手的经历,还是让童心未泯的亚历山大幡然醒悟。当他看到格里戈里夜里穿梭于这些女人中间时,他对妈妈很是同情。但妈妈思维卡了然于心,只是不敢声张。刚生完小宝宝的她,生怕儿子有个三长两短,只能听之任之。
电影再一次提醒我们,在一个封闭的社会,只会导致独裁和专制,头就是至高无上的“神”,每个人都要听命于“神”的旨意。绝对不允许有个人的思想,更遑论个人的自由。个体的终极命运也就交给了“神”。“神”指东就得往东,“神”指西,就得打西,不容有丁点儿怀疑。不服从就只有死路一条。绝对的权威与绝对的服从,总是相统一的。绝对的权威,只为了图谋绝对的统治权,不外乎用“洗脑”及“恐惧”这两种方法加以维护。
只是人小鬼大的亚历山大经历这几件事后,越发觉得不对劲,他要思考自己的未来。加之小男孩迪克的言行与出走,更动摇了他原本坚定服从“神”的意志与权威。他开始变得不那么听话与乖巧了。也就有了最后的反抗。一个独立王国,一旦撕开了一道裂口,就有更多的裂口被撕裂,弥合就是一句空话,崩溃也就在所难免。普世价值在某些国家仍被视为洪水猛兽。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太多,却无法真正开解仍然怀有冥顽、蒙昧和迷信之心的人类。原来人类的进化依旧路漫漫而任重道远。
片中对小男孩的静态心里渐变,可谓精雕细刻。他迷惑的表情与抱着小宝宝的稚真欢喜,恰恰形成一个强烈的参照。他背负了这个年龄所不该背负的“责任”和“使命”。好在他终于清醒过来,为了小弟弟,也为了这个“独立王国”的孩子们,不再重蹈他的覆辙,他必须勇敢做出一个决断,必须彻底跟这个“神”决裂。最后的镜头慢慢推近,看看他拿枪的冷静、坚定与决绝,令我们观者深信不疑又抱有深深地同情。沉缓锵锵的音乐响起,这时,我感觉这不只是一部电影这样简单,它应承载了更多。
2015、10、16
我们需要重新发明人民,就如同需要重新发明爱一般。感觉处理上还是很矛盾,反抗的动机是俄狄浦斯环中的颠覆父权,但叙事上又好像很想推翻三角结构,把逻辑内化为不希望亲弟弟成为工具,看晕了,可能是文森卡索影分身的一环,年度烧脑。
新人从业者的惯有毛病,总能列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故事框架,但支持框架的故事细节却多令人咂舌。得需要强大的细节和爆发力去燃起这个故事的力度,但目前的完成度显然疲软了。
有意思的设定,怪咖小片。孩子与父母亲的隔阂与决裂,孩童看清成人世界的虚伪从而反抗的过程,也可以引申为弱小向权威的挑战等等。
教导与自我觉醒,逃不过杀戮的形式。
山中老人和俄狄浦斯的混合體,也算得上涉及脫脂反抗和自由意識萌芽。文森特開頭扛著木塊的場景似乎暗喻著以扛著十字架代入他將成為小群體教主的未來事實。
如果美术和摄影能更配合影片主题和内容,想必会是部挺酷的片子,剧情也缺少更多可信的细节,目前的样子太温吞了。/ 不管是作为一个男人,还是作为一个演员,文森特卡索都已魅力全失。/ 特别喜欢主角小男孩的颜,眼神也非常有力!//电影节
男主用废弃房营避难所来保护受过伤害的妇女儿童 与世隔绝 影片没交代她们受过撒伤害 男主教孩子们射击 男孩就去城里杀人 影片也没交代那些人是谁 估计是施暴者 直到男主让一个小男孩离开 男孩发现男主在撒谎 信任开始瓦解 最后抢对准了男主 片子没看懂 是想宣扬桃花源?那为什么还要去报复
我并不喜欢这格调,故事我也不喜欢。
好似在看黑乔尔和艾丽
我觉得配乐很好,给片子一个独特阴奇的氛围,不然又是一个闷骚片。摄影师比较喜欢花哨,从不拿三脚架开始注意,男孩子新出场那幕的旋转长镜头我倒带看了遍,认真有余,功力有限。养一堆仔锁在家里这个题材之前看过类似纪录片所以不觉得新鲜,故事也一般。
我喜欢的剧情温吞大闷片的路数,但就不“吹到天上”去了。一个从小被豢养被培养成杀手的小男孩的革命觉醒之路,一种野蛮、冷酷但屈从于亲情的父权的坍塌。可以一看。
当你的心和现实出现不一致,他们之间就开始撕扯,你夹在中间,可控范围越来越小,前路迷茫。就像男女间的一缕秋波,一切都没有太显山露水,一切又都那么清晰可见。2016年4月21日北影节with wwx in三里屯
乌托邦之死! 卡索太帅!
脱离文明社会培养天真的杀人机器,每一刻都在引向最后戛然而止的弑父情节。男孩平静而深刻的成长和领悟表现得最好,小演员演得不错。可惜这有些想法的故事始终缺乏暴发的力度,分明都找来了Vincent Cassel啊
2016年,目前为止看到的唯一一部不蠢的电影。
有点朋克风
闷片,这男人去哪里搞到的那么多女人心甘情愿的给他生孩子还和平共处一室?天方夜谭。小正太长得很帅
开场很散漫,念白也挺诗化,然后突然小孩就开始杀人了,这个父亲收养一堆婴孩把他们培养成小杀手的故事还有点趣味,但是剧情走向肯定是孩子推翻父亲构建的小世界,这个实在俗不可耐!不过不管导演有没有意识,沉溺的气质还是有点象征的味道,指向这个故事背后父权甚至人类社会的交接与循环
独立于文明之外的杀人部落,从小被父亲训练成杀人机器的男孩。抱着初生弟弟的那一刻,他露出的笑容可以撼动星河。今年圣丹斯最佳摄影奖,感觉更该得奖的是小男主,完全看不出是新人。——呃,缺少高潮是硬伤...
我靠 最惊艳的小演员,完爆很多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