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零碎,字数太多了只能放在剧评。
总体来说确实是部不错的番,评分挺合理的。把这样一部作品动画化真的要做非常多的努力,向京都动画致敬。
不过必须要提的是,我非常反感这部里面的一部分百合元素,特指久美子和高坂丽奈的这条线。不知道原作对她们相处的细节是怎么描写的(有机会可能会去读一下),对其他配对和擦边球(夏爸优妈以及利兹那一对以及若干)我也都无所谓,但高坂丽奈是明确地喜欢泷,而且这还是挺重要的一条线,久美子自己也有和秀一的线,原作里他们高三分别成为正副部长,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官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于丽奈和久美子之间种种的百合暗示只能说观感差得离谱。明明不用这么暧昧也可以表现出交心好友的关系,或者两人各自的BG线也可以不存在,偏偏剧情就是全都要,实在不得不说一句又当又立。
全剧最喜欢明日香的线,这应该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暗线,毕竟回收了可以说是最大的一个伏笔。另外和我在看的过程中说的差不多,正篇中霙和希美故事的处理方式确实不合我胃口,不过和上面那个比起来都是小问题。
最后代入一下,霙的oboe真的吹得太太太好了(以初中才入门的水平而言)…我也喜欢霙的oboe!!而且好像确实也不喜欢别的了(殴
(一点浅文,记忆有些模糊了,如有分析不准确的地方,请指出)
田中明日香,可以说是本作中重中之重刻画的人物形象,同时也是我感触最深的一个,因为可以从她身上看到太多想看到的,和自己吻合的地方了。
我们可以看到,田中明日香在吹奏部中的职位是副部长一职,可疑问是:有着如此优秀的实力为何不去做正部长?在第一季明日香就给出了适当答案:只有笨的人才会去争正部长这个职位。我,不能说这就是什么所谓的“语言的艺术”,因为这话其实更像是直观表达,可在我们听起来这话的意思就是“只有聪明人才不会作践自己”。话语这个东西,其实有些时候很不靠谱,朴树有一回上XX访谈节目的时候说了一句比较经典的“话这玩意是极不靠谱的,有时候你说着说着就已经不是你想表达的了,所以我更相信音乐”。其实这大可能是每个人脑内是否有清晰的思维逻辑图的问题,但也不可否认这句话的真理性。话语这个东西是非常不能信任的,它就像双刃剑,表达着自己也出卖着自己,你既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别人也在同样吸收着,但你是单方面的,而对方往往是多方面的“听取,分析”工作,这就让你在这方面少了太多优势,所以朴树说的也不一定错。回到刚刚的话题,明日香在话中所阐述的观点十分锐利,她不可能不懂得上述论点,于是这就等于故意向别人暴露出裸露的自己一样等待别人察觉。这是一种极力想要让对方孤立自己的行为,就像划38线“你走你的路”这样。我们即可想想人物内心的心理变化,孤立别人的时候也顺便孤立了自己,这味道绝对不好受。明日香有一颗绝对孤独的心,她既伤害着别人(话语通常是不经意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又渴望着别人,真是复杂的女孩。
话说回来,田中明日香究竟为何要吹上低音号来着?第二季给出了一个非常非常中立的答案“为父亲”。这其实就是一个完整角色的软肋点,数年来一直努力坚持的上低音号其实还是有人牵着她向前走的。面对明日香,居中很多角色都是相同面:丽娜年幼时也因为家里占有绝对的音乐氛围所以与小伙伴不谋而合;久前子则是因为自己吹得太好了所以与比自己大的学姐发生争执。这样的例子在剧中并不少见,而明日香的被孤立则更像是自我的意识,所有人的目标都与她不同,她唯一的目标就是通过吹出好听的上低音号旋律来得到父亲的认同,所以上低音号吹得再好可能也只是一个媒介,这就是为什么“不走特长生路线”的缘故。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对物件产生了依恋——当然上低音号在明日香心中可能永远只是上低音号,而在时间流逝下所替代的更像是父亲,以物待人才像是田中明日香的作风,也就是为什么明日香会在空无一人的地方一遍又一遍地吹响《吹响!上低音号》。而情感像是空气中的味道,最终招引来了黄前久美子的注意。
在这里注意一个问题:明日香吹上低音号究竟是不是快乐的?明日香那暧昧的境界其实骗了吹奏部的全员也骗了观众。这一问题可以分成很多很多小问题,篇幅问题我就不一一阐述了,总而言之可以划分两部分:在父亲脚步下的和与吹奏部各位的。可以说明日香吹走上低音号的最起始原因就是为了追随父亲的脚步,而在父辈的注视下压力只会越来越大——虽然从一开始就没人看过田中明日香,但自身的压力始终大于周边人的观察结论,于是自己便在死循环中无法自拔。因自身个体的不断完善,周边观察到的结论就是“哇这个人吹奏的好厉害”,而明日香一些列在剧中性格上的变化就像是自身完善后的结果,而外部原因又一次又一次在追随父辈的路上迷失,所以在最后上台之前,很大一部分都可以总结成“不快乐”。另一方面就是在于吹奏部成员打交道,吹上低音号是否快乐这一问题。期初,并没人发现明日香的表皮这一问题,即使发现了也笑而不语,直到新生的到来,在故事上也是正片的开端。随着故事的进展,外部与内部矛盾积累越发越多,而明日香则选择的“退让”,也就是不管这烂摊子,因为从哪个角度讲明日香都没有理由,她只要不断磨练上低音号技术就成了,不管最终是否要给那个人听,在内心上也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而黄前久美子这一个体的到来彻底打碎了这个平衡,她接受并理解了明日香化作思绪的愁苦,明白了她内心的不安,最终真正意义上的接受了这个个体,明日香的思绪也才化为现实。
可是面对着自己始终不敢逾越的压力还是变得愈发的胆小,但这一切到了全国大赛结束后一切都变了,明日香得到了父辈的夸奖,明日香也把父亲亲手谱的乐谱送给了久美子,可面对突如其来的空虚谁都会不知所措。明日香究竟是不是快乐的,我觉得我可以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那就是明日香也是乐在其中的,不管是面临着父辈给自己的自身的无形压力,还是面临社团活动的繁琐,明日香还是能从中榨取出自己真正想要的。再来回忆明日香最初面对的两难地步,没人与自己目标相同,自己只想一味提升;而现在高中毕业了,上低音号不再吹奏了,人都走了。
那么明日香,现在你找到你想要做的事了吗?
写这篇影评其实很犹豫,因为京吹可以说是我最喜欢,最尊敬的动画,所以即使感慨万千,胸有成竹,写出来的东西我大概率也不会满意。但即便如此,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敲下这短短几行苍白的文字,来试着表达我对京吹和京阿尼的无限热情与喜爱。
京阿尼制作的动画质量一直非常高,所以透过轻音、冰菓、京紫这几部极具代表性的高分动画其实不难看出,京阿尼最擅长的,就是对细腻情感的刻画。而这往往有其巧妙安排的剧情思路,熟练的镜头语言,精致的分镜作画来支撑。因此我也将通过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京吹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的一些浅见。
京吹是京阿尼动画中的一朵奇葩。不同于其他的一些青春动画,京吹有着实打实的饱满剧情。在京吹里,京阿尼还原了一个逼真到令人恐惧的真实校园。动画主要角色大概有十来个,每一个都被环环相扣的剧情塑造的无与伦比的立体,其实说是动画,在某方面它更像是一部文艺片。黄前久美子,高坂丽奈,田中明日香,这三个角色简直不能再完美。真正的有人喜欢有人讨厌(是基于三观方面的),说明这三个角色已经完全站起来了。剧情推进为塑造人物服务,人物成长又把剧情推向了高潮,配合高水准的音乐一起欣赏,很难不为共鸣干杯且热泪盈眶。
艺术作品总会经过巧妙的处理,使其变得戏剧化又不乏真实。而京吹在这方面处理得可谓巧之又巧。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深受其感动的最基本原因,就是其经过艺术化的所谓“真实”。这是一个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之上的港湾,让很多人陶醉其中,收获慰藉,也让很多人坚定了他们基于自我的选择。
京吹估计是京阿尼镜头语言最深刻的一部。不论是利兹青鸟,还是黄前和明日香那一段,对与光影,构图和运镜的把握总能令人惊喜,令人感慨动画也可以有电影的观感。此外还包括一些花语和音乐语言的运用,色彩氛围做的也非常到位,一个没有bgm,没有任何对白的镜头也能传达当事人的心情,这是大部分动画做不到的。
不仅如此,京吹在美术方面也算造诣很高。对细节的狂热要求成为很多人对京阿尼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则在京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小号上低音号长号双簧管各种管乐器在动画中都非常有质感,绘画水准很高,连不吹管乐的人也会为之动容。总之画面水准没啥能细说的,京阿尼一直都稳定发挥。
看第一遍京吹的时候我用了半年。明明平时只需要十天半个月就可以看完的量,我花了很多时间和心思去反复琢磨。如今很感谢当时的我能够如此冷静地对待京吹,毕竟这让我受益匪浅,囫囵吞枣的话我大概会后悔终生。
现今重温京吹,温故知新,再次收获感动,顺着表达欲就写了点东西。过分业余,看看就行。
提到群像剧,每每念京吹。
作品随处可见“无可奈何花落去”般的郁怅与悲咽。
对竞技赛积极面的思考、选择与承担,又坚定奏响不悔的青春主旋律。
从第一季便暗暗埋下的副部长田中明日香前辈的线于此收束了起来,看似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却在包容隐忍之下无力无助,令人心生酸楚。
京阿尼集大成的细腻与柔软撩拨心弦,吹奏乐汇经典的深沉与激昂回荡其间。
副部长不负众望凯旋归来,避免了女主光环的过分突出,但使该角色回退于无瑕,超然世外;
然而结合其前言道,每个人的长短算计,自私的、未觉的、无私的、内疚的……
以至瑕不掩瑜,反倒使人不禁理解和乐见作者想帮助读者在纷繁世故之间继续心怀希冀的本意。
初看这季番的时候,总觉得第二季虽然从剧情上承接第一季,但有些什么地方变得有点不一样了。后来想想,二相比一,少了些励志昂扬,多了些细腻的情感。如果说第一季像《普罗旺斯的风》和《三日月之舞》昂扬向上,那么第二季更像是《鞑靼人之舞》和《吹响吧!上低音号》一样,有了一丝孤寂和温柔。如果第一季是要像一首高昂的乐曲鼓舞人感染人,第二季更像是一支温柔的乐曲,在不经意间用饱含的真挚感情打动人。 是的,到了第二季,叙述的重点不再是他们要取得什么样的名次,收获怎样的荣耀,而是感情。或者用故事里的一句话说:“你在为谁演奏”。她们在通过音乐这种充满了感性的方式,诉说自己心中最真挚的感情。她们的故事,是她们传达出自己的旋律的故事。
霙一直在为了希美演奏。她把吹奏看作和希美联结的唯一方式。可是她不明白希美心中的想法。也害怕自己知道希美心中的想法。旁人觉得霙演奏出的音乐像机器人一样也是因为如此。她害怕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会受到伤害,所以一直躲在角落里,用冷冰冰的音色保护自己,拒绝去表达,也拒绝去感受。但是这样也只是不断的自我伤害。所以新山老师说:“你的音色让人觉得你好像很痛苦”。 直到优子帮助她从阴影里拉出来,和希美面对面地说话,她才终于解开了心结,终于能够好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也终于能够在演奏中倾注自己的热情。
久美子是怀着对姐姐的憧憬才开始学上低音号的。可是七年之后,她也忘记了当初和姐姐关系如此要好的日子,也忘记了当初对姐姐的憧憬。只是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两人之间的间隙。直到姐姐在厨房边对她说“我一直都很羡慕你”,“不要后悔啊”,直到姐姐离开后只剩下空荡冷清的房间,当自己靠着电车望着窗外时竟不自觉地留下泪水,她才终于想起当初。 她想起姐姐教自己从号嘴吹出声音的场景,她对姐姐曾经的憧憬,她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有好多话想对姐姐说,好多感情想要对姐姐传达。所以当她无意中瞥见姐姐的背影时一秒也没犹豫地追上前去,告诉姐姐:“就是因为姐姐我才会喜欢上低音号的,就是因为姐姐我才喜欢上吹奏乐的”——
像这样的感情线还有好几条:明日香想要在大赛上让父亲听到自己的声音证明自己的执念,最终收到了来自父亲的回答“能坚持到现在很不容易,真实悦耳的号声”;丽奈当着全场人的面喊出“老师,喜欢你”;老师把过世妻子的相片一直放在车里和书桌上,一心期待能够实现妻子的遗愿;甚至连我们的路人男主秀一也送出了发卡,和久美子碰拳互相加油。尤其到最后,演奏、离别。所有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就像她们吹奏的乐曲最后的大合奏一样,怎能不让人热泪盈眶。 虽然最后全国只得了铜奖,可是想要传达的感情终能传达到,且最后收到了对方回答,还有比这更加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幸福的事吗? 片尾曲里有这样一句话:“演奏的是人生,吹响的是感情”,我想这就是整季动画最好的概括吧!这个故事里,不只有吹奏乐曲,更有吹奏中蕴含的感情,演奏中窥见的人生。这群高中生们,用真挚的感情,传达想要传达的旋律,奏响动人的人生乐章。
《京吹》像文学,温婉细腻,长于写人。
一直感觉,环境描写是文学的意韵所在,也是行文气息的节点。《京吹》里,看到镜头离开人物,缓缓定格在风景上时,仿佛在读小说的感觉从心中产生,诗意流淌:明日香为久美子吹号时,夕晖照耀下粼粼的河;久坂合奏后月光中静谧的蝉鸣;14话里,夏纪拥抱加藤,青春的失落与安慰仿佛都汇入了栏下流水之中……
京吹的笔,细腻而不粗糙,不急躁亦不冗长。人物的眼睛是活的,颤动着,说着话。第14话里,加藤听到秀一和久美子隔岸合奏时,夏纪给加藤的那一个拥抱,细腻而动人:被夏纪突然抱住,加藤的眼睛讲出内心的惊讶与触动,之后是不好意思地“挣扎”表示不解,夏纪轻抚她的后脑,轻声说着“乖乖”,充满了安心感,最后抱紧,加藤把头靠在夏纪肩上。像这样细腻地将充满真实感的感受传递给观众,很多作品是做不到这种程度的,这是京阿尼独到的才能。
久美子生日在8月,秀一一直将发卡带在身边,直到冬天才遇到机会送出。京吹的情感表达大概也是这样,含蓄、克制,对白中说出的话只有几分,剩下的、未言的,全部汹涌无声地涌入观者心里。
在叙事上,京吹不局限于一两位主角的中心视角,往往是从不同人物的视角看待、呈现。对同一件事,不同人的想法与心情,反映出各人心态性格的同时,也让观者能够脱离自我中心、只站在一方角度谈感情讲道理的思维模式,从多方的角度看事情,看人与人的关系与相处。这其中,感情的“错位”意味深长:
优子陪伴霙一年,将霙视为好友,但在霙的心中,希美的分量要重得多。
明日香毕业前,久美子对她怀有深深的倾慕,几许未见而感到好久没有好好相聊,但明日香对久美子并没有这份感情。
“错位”是人与人相处中的无可奈何之处。希美在霙孤独无助、最需要的时候走入了霙的生命,而优子并不在这个时机与霙“相逢”。对久美子而言,明日香的号声很温暖,是自己很倾慕的前辈;对明日香来说,久美子是支持过自己的后辈。如果明日香始终不坦诚、没有感激之意,那确实令人失望;但如果要让她对久美子也怀有那样深的倾慕和思念之情,也实在强人所难。
在人与人的感情中,相处的时间和共同经历、各人性格特质的吸引度契合度、支持对方的客观能力,这几个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是完全无可奈何的,有些可以改变,但是困难且需要时间。
在无可奈何的“错位”面前,了解自己真实的心意是很重要的。若是因为冲动或者外力投入过多,则生怨;若是想去爱却没有勇敢投入,则后悔。个人的态度是,在了解自己和对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可以接受的距离和程度去投入,或许还是会有遗憾、偶有失落,但这是自己的心意和选择,不怨不悔。
不过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往往不是“错位”,距离的疏远来自于了解不够、投入、表达不足。这种时候,需要对对方的了解、坦诚去爱的勇气,真心的付出与坚持。面对并未熟悉的高坂,说出自己的不对、那首德沃夏克对自己的触动与鼓励并不轻松,但久美子想到:“不说,我又会后悔。”
于是她迈出脚步。
感谢京阿尼在《京吹》中为我带来的闪耀勇气、看待人与人关系时多方、包容的视角与细腻温暖的体验。祝京阿尼越来越好!
相比第一季简单但坚实的“梦想”主题,第二季回归现实的人际关系层面,友谊重塑,亲情回温,爱情释然。久美子作为种种人际矛盾的见证者,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坦诚。于是,最高潮并非中段完整的“新月舞”或大赛的结局,而是久美子对学姐、挚友、姐姐的勇敢发声。何处是京吹之后新起点?拭目以待。
所有人都好冷淡氛围怪怪的是我的错觉吗。
少女们的爱与友谊,梦与眼泪,青春与痛,就在这一遍一遍的练习中篆刻于心。当乐器终于和自己亲近起来、在台上绽放光芒之时,也是和过去告别、踏入新一年轮回的开始。这种细腻和无法言喻的情感,就是少女的终极青春物语。
不知是期待过高还是怎地,看完第一集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内容拖沓?气氛诡异?用力过猛?莫名食不下去。。不过最后的烟火大会真的全程好美,ed也感觉棒!要是不那么刻意卖百合就好了。ps,u1那个角色真的矮出境界了_(:зゝ∠)_12月3日补记,觉得这一季真的是你矫情完我矫情的节奏。。。
第五集实在太赞了,忍不住来豆瓣刷一下!气氛渲染的太到位,我也跟着紧张,感动,泪目,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这一季的表现,除了第一集略显岑长外,其余表现都很精彩,这一季采用了多个伏线共同推进的方式,让整个故事显得更富层次,人物的形象进一步深入。临近结尾才发现全国大赛其实并不是重点,在生活中发觉人性才是“京吹”的中心。
艳羡日本校园的社团活动,明晃晃的青春色调、翻飞的学生生涯节奏、悠扬的前辈后辈时光。即便遭遇疼痛划出尖锐,都由一生悬命去化作坚韧、由高山流水去化作温柔,由深渊之悟去化作成长。大赛,最后,每个人的眼眸都波光潋滟。
相对与上一季度我认为制作时有下降的,并且人物关系的复杂化让我很害怕本作偏离主线去搞伦理剧情而不会让感情爆发的那么纯粹。第一话大部分的中景镜头都很粗糙一股子赶工或者外包出去的感觉。但是,这些都不妨碍京吹目前是十月我最喜欢的作品第九话明日香剧情共鸣到脑壳疼,真期待紫罗兰啊!
1.年度最佳TV动画无疑,虽然仍有不少花田十辉的老毛病。2.前辈与后辈间的羁绊(明日香线),本就是日本文化特有的东西,只怕中国的观众未必能理解,更难有共鸣。3.我不站久丽这对人气CP,因为每次看到她们在一起都会想起○菜和○马,然后开始胃疼。
比起第一部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样的感动,一样的真实,看似平凡却见深刻,看似矫情却见真实。我不想忘记它。它值得我反复观赏。很多遍很多遍。以及,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我啊,一直逃避着做出自己的选择,一边照着妈妈说的做。我误以为那就是努力,忍耐下来听家长的话。我以为那就是成熟。“明明是高中生却装得懂事,装成大人,认为世间就是这样全部忍耐下来,但是…,那样完全没有意义!不管是失败还是后悔最后都会自己承受下来。“想要走自己的路。要是能这么率直地说出口就好了。就算被反对也这么说出口就好了。“所以这次我不会再犯错误了。”
最后一集看的都想哭了
黑泽朋世的嗓音变幻是一个迷 整体故事由于陷入了百合->下一对百合的套路所以享用起来没第一季好 最后的铅笔字是一个大布局是一个亮点但是搞得像“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听见的曲子的名字”使得身经百战的观众并没有什么感觉
不知道怎么来形容这种看完的心情。我坚信着,京阿尼还是有良心的。明明都是些青春期琐碎的悸动,却能这般吸引并打动着我看下去。优子我在第一季就预见了,真是个好女孩。但明日香学姐这段戏份的演出也太精彩了。青春很短暂,一定不要做让自己留下遗憾的事,不管怎样,至少要大声说出来,努力争取过后再
依然是需要浸入才能体会,稍有一点疏离就乏味的叙事。比第一季要喜欢得多,可能因为站了夏纪X优子的CP之后每集都被糖淹没中,也有可能是意外地进入明日香线后我进入这个故事里,花费两季蓄力的和明日香间与和姐姐间复杂而渐变的情感,最终完成了黄前自我的打开,也让她的行动第一次改变了什么。真好。
这份温暖,永远不会忘记……虽然主题一致,但跟轻音完全不同,这是一个庞大集团的故事,如此之多的角色,京阿尼就是有本事让每一个人物都有高光,每一个都独特、鲜活并且讨喜……追番的时候山田移籍了,第三季应该也不会再有了,这份遗憾、这种伤痛,实在是难以和解……
各方各面居然讲的这么深。
不看京吹的萌豚自动退群吧
总是要陷入阵雨和苦恋。
我爸拿了把上低音号回来吹着玩——我:这两年有部挺火的动画,主角吹的就是这个。——我爸:是不是叫「吹响吧上低音号」(一字一顿地说),我看了。——我:(;゚Д゚)!
想讲东西太多结果乱掉了,最后导致什么都没讲好。 7.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