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科学怪物第一季

全8集

主演:塔内尔·厄尔梅兹,埃尔坎·科萨克·科斯滕迪勒,西法努尔·古尔,比伦特·萨克拉克,德夫里姆·雅库特,杜鲁尔·巴赞,Aram Dildar,Ilkay Eren,马吉德·科佩尔,Engin Benli,Sennur Nogaylar

类型:美剧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23

 剧照

科学怪物第一季 剧照 NO.1科学怪物第一季 剧照 NO.2科学怪物第一季 剧照 NO.3科学怪物第一季 剧照 NO.4科学怪物第一季 剧照 NO.5科学怪物第一季 剧照 NO.6科学怪物第一季 剧照 NO.13科学怪物第一季 剧照 NO.14科学怪物第一季 剧照 NO.15科学怪物第一季 剧照 NO.16科学怪物第一季 剧照 NO.17科学怪物第一季 剧照 NO.18科学怪物第一季 剧照 NO.19科学怪物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写给ELEVEN(一):最是人间留不住

剧透警报。

剧透警报。

剧透警报。

看到第7集,总是有一种不好的预感。看到第8集,怪物在没有血迹指引还被枪声所惊吓的情况下竟然毫不费力地找到了Mike他们几个藏身的教室,我知道要完了,Eleven是注定要领便当了。为了救人而牺牲自己,这么老套的升华人物的情节,我却仍然看得鼻头酸涩,老泪纵横。如果说怪奇物语整体上说还算是一个HE的剧,小11Eleven无疑是里面最悲剧的一个点。这个拥有如X-MAN一般超能力的小女孩,似乎非常强大,却无时无刻不自带着一种悲情气息。别的角色的悲剧是生活中的一个部分,El的悲剧却自出生而始,贯穿始终,远远看不到尽头。 一出生就被从亲生母亲身边夺走,如果说EL的母亲是自愿参加实验,被夺走孩子颇有些自作孽的意味,那Eleven一出生就没有过任何选择权。她的超能力就是导致她遭受虐待的原罪。她拥有一个不正常的名字Eleven,那是如同集中营囚犯一样烙印在手上的011,一个号码。当她第二次出现,偷吃了餐馆老板的食物,被老板发现手上的刺青并被问是什么意思,怯怯地用手指指着自己说“me”时,我已经开始觉得锥心。

记得不久前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儿科医生一天巡查时,叫一个孩子的床号,孩子睁着大眼睛看着她:“阿姨,能别再叫我7床了吗?叫我的名字吧。”医生于是醒悟称呼名字是了解和尊重一个人最基本的东西,名字的背后是一个独立而丰富的个人。号码是一个拒绝了人本身含义与沟通的代号。而对于布雷纳博士而言,El只是一个实验品,没有必要拥有一个名字。她生于实验室,那就终生为实验而活。她从来就不被当成”人”而存在。于是El被剃去了头发,整天穿着病号服,叫着一个千方百计哄骗利用她的人“PAPA”,被像拖拽犯人一样毫无尊严地拖进小黑屋中关着——那种密不透光的房间,压抑,黑暗,对于任何孩子而言都是彻头彻尾的噩梦。而她的社会化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的,她意识不到布雷纳博士对待她的方式有什么不对,还用绚丽的色彩画出了PAPA和她,还有一只小熊的图画,图画上大家都温和地微笑着。 我真的好奇怪,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的El,为什么竟能够如此的善良和温和,看见自己伤害了猫咪会流泪,会全身心地相信她的PAPA,刚从实验室出来时偷吃了食物被发现第一反应是跑而不是伤害别人。这个人设也有一点太不符合人格形成规律了吧?也许是因为布雷纳博士很会哄骗孩子。但很明显,畸形的童年经历给EL的阴影是巨大的,精神崩溃时怒杀警卫,误伤LUCAS,在衣柜里藏着时的哭泣都显现了这一点。可能是布雷纳博士又做了什么让她难以忍受的实验,她打开了异世界(upside down)的入口(the gate),逃离了实验室,也酿成了致使异世界的怪物进入人类世界的大祸。

这个构图很像《惊魂记》里经典的浴室谋杀某个画面

刚逃出实验室的El卑怯,彷徨,对外面的世界无所适从。所幸她遇见了MIKE。但是幸其实也是不幸的根源。如果没有遇见MIKE,即使El被抓回实验室,也有可能会继续之前的生活,恐惧,不安,但也渐渐习惯。但遇见了MIKE,和MIKE以及他的朋友们一起经历了外面的世界,她看见了MIKE姐姐的童年照片,美丽的、穿着裙子与家人一起笑着的女孩,这是El从未有过的经历,她从来没有拥有过的童年。

她再一次通过盐水通灵时,WILL的妈妈告诉她如果她感到不舒服,一定要告诉大家,而在此之前她的"PAPA"告诉她的是看到怪物也不能逃走;MIKE许诺给她一个新的家,有比华夫饼更正常的食物——在此之前,她吃的都是什么?这些东西都意味着,El再也回不去了,她开始感受到被爱着关心着的感觉,也就留意味着她即使被抓回实验室,也再也无法像之前一样懵懂地承受一切冰冷与严酷。爱是力量,也同样会让人学会痛苦。 不得不说,怪奇物语对于情节的细节BUG很多,但对于人物塑造细节做得简直令人叹服。这也必须归功于小演员的演技。第一次玩躺椅的担心,第二次自己偷偷玩的小得意与开心,吃东西的狼吞虎咽,看着NANCY童年照片的好奇与憧憬,告别MIKE时的不舍,都被表现得恰到好处。每次El的出现都使得我们更了解这个无依无靠的小女孩,(必须吐槽一下隔壁权力的游戏现在人物出来就只是为了推动情节和LET HIM DIE)她的所谓怪异的举止行动都有了理由,她的超能力与她的脆弱无助成正比。 一个出色的人物很容易牵着我们随着她的故事走。我喜欢El,所以每次看到这个小女孩为了同伴一次又一次运用她的超能力,直至流血晕厥,都觉得无比的心疼。Eleven不是超人,她的超能力会伤害自己,但她还是为了朋友一次又一次地动用它;她几乎为寻找WILL透支了自己,却在最后关头被警长出卖放弃(虽然警长这么做情有可原,也是在那种境况下唯一的选择,但我还是觉得不可原谅);眼看就可以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和爱她的人,却还是要走向毁灭自己的结局。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这是鲁迅先生的话,而有些东西,则是美好得令人心碎。 即使Eleven一出场,就觉得这样一个角色的存在,就是为了推动故事。这样的异能与单纯,不属于现实世界,相比被抓回实验室过完没有希望的一生,与怪兽一起消失简直是一种仁慈的HE。但结局还是狠狠虐到了我,连看到警长在森林里放的华夫饼都忍不住泪目。 还好官方已经透露第二季依然有小El的身影。希望多一点糖,请多一点像第一季MIKE偷亲El那一段那样又苏又甜的情节吧(其实这段我还是觉得有点微虐,和两分钟后的Goodbye MIKE放一起虐死人不偿命)~ 毕竟没有11还怎么打怪兽啊(O(∩_∩)O

 2 )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

喜欢,期待第二季。两天看完的,看到很多人都是一口气看完的,都甚是喜欢呢。从情感上来说,我是相信存在着upside down的平行空间,我相信超能力的存在,我想国外的很多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这种文化的熏陶,很容易就能领会。我大概是近几年才慢慢接触了这些超现实的片子,才愈加相信这些不可能的存在。想想中国的宝宝们在年少的时候看了些什么?喜羊羊?熊出没?还是各种言情剧?我并不是想说这些不好,也并没有推崇这些未必是真实的科幻故事,只是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可以接触更多维的世界观,畅想世界的各种纬度,无需把思维局限在已经画好的框框里,通常只有不知道框框的人才能带领大家走出迷雾。

 3 ) 《怪奇物语》:冷战末年的“特异功能”迷狂

1983年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小男孩神秘失踪了,同时又有一个神秘的小女孩出现在了镇子里,然后围绕着失踪的男孩和新来的女孩,孩子们、青春期少男少女、心碎的母亲、中年警长、老师,几乎整个镇子上的居民都被裹挟进了这桩事件中,同时,似乎有某种不属于地球的生物侵入了小镇,而镇子附近一个跟美国政府相关的秘密机构也逐渐浮出水面,一切都表明,这些神秘的事件都跟这个机构相关……
短短八集,已经让我觉得这部《怪奇物语》是网飞(Netflix)最出色的剧集(超过《纸牌屋》),全剧中几乎每一个元素桥段都是老哏,但奇妙的组合在一起,居然又散发出最迷人的创新光芒——陈寅恪先生著述,讲究“无一字无来处”;本雅明说,他的梦想是写一本“全部由引文构成的书”,当然《怪奇物语》的艺术成就达不到那个层次,但剧集的美学气质,确实又是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有来处”、“全是引文”。

首先是剧集的复古气质,《怪奇物语》几乎原样复活了1983年的印第安纳风物,那个年代正处在前网络时代的尾声,电脑芯片刚用上286,iPhone、谷歌、Facebook都还没有诞生,剧集里的孩子们热衷玩《龙与地下城》的桌游,拿着上映没多久的《星球大战》角色手办,配乐也是随身听时代的流行曲——整部剧集“修旧如旧”,除非鸡蛋里挑骨头,不然是发现不了有什么破绽的。

故事也“全是引文”,可以说处处都是老掉牙的桥段和元素,往好听里说,这叫“致敬”,不过编导也不可能真的处处想着通过致敬来拍戏,故事是原创的,但绝对Déjà vu——在国内益发浮躁的影视创作环境里,《怪奇物语》倒是一反常态的拾起了老掉牙的设定,就连视觉特效也没有刻意“出新”炫耀,“全是套路”,但就是引人入胜,某种意义上,这也说明了经典的影视创作规律还是有效,空谈什么IP、明星、特效都是本末倒置,编剧也不要动不动聊什么“互联网+”、90后、碎片化,就这么个“过气”的老气横秋故事,《怪奇物语》照样现象级。

1983年,冷战已近尾声,这显然是剧集最重要的时代背景。事实上,影片的核心设定紧密联系着冷战格局——所有的一切,都是被镇子旁那个冠以“美国能源部”的神秘机构引起的,小男孩失踪是因为误入“能源部”禁区;而横空出世的神秘小女孩,则是“能源部”秘密实验制造出来的超能战士——一个会意念制动、精神杀人甚至打开“异空间”的特异功能达人。

小女孩的身世很可怜,剧集中明确提及了“MK Ultra”计划,这个计划据说是美国中情局搞的“大脑控制”实验,小女孩的母亲在怀有身孕的情况下参与了类似的实验计划,然后诞下了小女孩(她因手腕上烙有“11”的字样而被国内观众称为“一一”)。跟MK Ultra类似,冷战时期其实有大量的所谓“特异功能”研究,美苏双方都希望造出一批拥有特异功能的“超能战士”来消灭对方,一一就是个中产物。
这绝非空穴来风,事实上美苏双方都组建了“通灵部队”(剧集中就有一一在异空间里看到一个人说俄语的桥段),耗费巨资搞起了“特异功能”研究,美国的“精神特工小组”据说就一直延续到了1994年(冷战结束后不久),当年在美国就流传过“特异功能小女孩杀手”的都市传说,估计这些东西给《怪奇物语》的编导也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成为他们的创作素材(就像另一部著名美剧《真探》,也是编导听闻的真实教派虐杀事件刺激了其创作灵感)。

小女孩不仅能通过意念控制物体(就跟时下的漫画超级英雄一样),还能打开一个存在着食人怪兽的异空间,怪兽有时入侵小镇,也进一步烘托了剧集的神秘色彩。至于特异功能研究为什么会在冷战中盛极一时,应当跟当时核阴云笼罩下的时局相关——核武器的大规模发展,使得美苏双方达到了冷战的平衡,但核技术又像《三体》中的外星人一样,“锁死”了双方的科技,因为核武器的威力太大,谁都不敢轻举妄动,而其他的科技领域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网络时代的来临则打开了这把科技之“锁”),故尔想着通过旁门左道来打击对方。

随着时间的推演,这种“特异功能”迷狂肯定会愈演愈烈,特别是失败前夕,几乎会丧心病狂(就像纳粹在失败前疯狂研究“黑魔法”一样),所以事实上苏联比美国在这方面做得更过分,不过美剧素来有“政府阴谋论”的传统,所以第一季《怪奇物语》还是把矛头指向了美国政府(但后面怎么编就不一定了)。

再者,从北美大众文化而言,这种夹杂着科技、魔法、“特异功能”的大杂烩在1980年代也越来越兴盛,其实《星球大战》也是这种文化的产物——所谓“原力”,就是银河间的“特异功能”嘛,纵使有飞船激光满宇宙乱跑,还是抵不过以“原力”为武器的绝地武士们(还有各式各样的怪异外星人,整体气质几乎就是《怪奇物语》的同类)。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1980年代也有同样的社会文化特质,“气功热”、“特异功能热”一时甚嚣尘上,甚至连军方都有涉及这方面研究的秘密机构(参阅《九层妖塔》和该片导演的相关访谈),而所谓的气功大师、特异功能人士也层出不穷(其流毒“XX功”一直祸害到现世),一方面这有中国特殊国情、历史的原因,另一方面,恐怕也跟整个冷战时期的大环境相关。

当然,甭管故事背景怎么设定,情感的重要性永远颠扑不破,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把《怪奇物语》里受难的小男孩小女孩遭遇看作是他们破碎家庭的隐喻——由此我们也可以把剧集指向过度解读为对传统家庭价值的回归,某种特朗普式的共和党保守价值观书写。

【刊载于《国际先驱导报》】

 4 ) 久违的Cult,致敬80年代的消逝

几乎有四五年没有看过这样能让人一口气刷完的片,畅快淋漓。安利指数满分。
相比于美剧,《怪奇物语》更有一种电影的既视感。因为你几乎能找到和它相媲美的,都是多年前的Cult经典,比如Donnie Darko,比如Silent Hill1等等。 多年前还在读研究生时,一口气刷完了IMDB上的高分邪典电影,最后以库布里克的发条橙告别了那段最后的学生党岁月。
其后很多年,看过无数光影斑驳然而没有再遇到这种类型片,直到怪奇物语上线。那种感受,和当年的donnie darko神似。以至于没看到导演前我以为理查德凯利重新福至心灵。
不可否认剧情有许多逻辑难以自洽之处,比如小学的小孩子们是如何理解空间和时间的概念、比如他们为什么可以深夜在野树林里骑自行车、比如Nancy找到树洞时哪来的勇气钻到树洞里去,比如最后可怜的芭芭拉怎么样了……但是逻辑上偶尔的小bug起码没有影响我的观影感受。因为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一个需要逻辑自洽的悬疑故事,不如说是一部自证与他证的成长觉醒。况且,从童年到成年的过度,本身就充满了逻辑上的不自恰。
儿童组:黑天鹅
11的选角太到位,小姑娘的演技不输当年《黑天鹅》里的娜塔莉波特曼。从她的轨迹我们能看到儿童组与其说是一部实际的探险,不如说是一段波折的隐喻。以11为例,其实所谓异次元的怪兽,更像是11性格中的黑暗之花。所谓的中情局和政府的实验只是一个幌子,天赋异禀、幽闭恐惧,面对所谓的papa持续的折磨依然能够温柔以对,更像是在成长中遭遇了家庭不幸的小孩,与Mike的接触是她展现善的一面。而她内心的仇恨,隐喻成为异次元的怪兽,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第一季最后,11和怪物,能够以融合的方式互毁从而实现救赎。

少年组:死亡幻觉
关于青春期成长的思辨,没有比Donnie darko更经典,最初成为吉伦哈尔的迷妹就从Donnie开始。淡然,怪奇物语也不错,但是毕竟三组线索同时推进,这一组相对儿童组塑造就要轻薄一些。
看到好多骂Nancy绿茶婊,觉得用绿茶婊来苛责有些过分了。Nancy在里面被称为完美小公主,成绩好,家境好,长得美,无可挑剔。但是即使这样,少年时哪个姑娘不会为那个耀眼的校草心动啊,Nancy为什么要例外?而且南希的选择其实恰恰准确表现了一个成长于小中产家庭的乖乖女的叛逆表达,除非出于处女情结,否则我实在没看出来婊在何处。
关于友谊、爱情、亲情,基本都是通过Nancy来表达成长的困顿,里面的隐喻同样出色。看到有一篇影评写,芭芭拉的受难,隐喻着Nancy处女的失去。这种蒙太奇的手法处理我给32个赞,早恋本身就是一场性觉醒与世界的冲突争斗,首当其冲的必然是以往形影不离的闺蜜友情。
很久以后,那些少女们才会慢慢发现一个事实,你无法抵抗一步步沦陷在生活的泥潭里,曾经的闺蜜逐渐去了不同的世界,而你无可奈何。
不过相比之下,死亡幻觉的镜头语言更漂亮。到现在都忘不了Donnie醒在空无一人的清晨乡间公路上的迷茫,那种孤独简直深入骨髓。

成年组:寂静岭
成年组是对寂静岭的直接致敬。拯救孩子的父亲角色的警长和母亲角色的乔伊,对抗异次元的怪兽。以及异次元怪兽飘散的雪花状的飘絮。几乎让人秒回寂静岭。当然其实多年后来看,这些元素已经非常落入俗套,但是这种致敬本身就够让cult片爱好者激动了。
其实无论是寂静岭还是如今的怪奇物语,用异次元和异世界来隐喻也是再好不过的方式。当WILL直接回答他的母亲right here的时候确实被震撼到,我就在你面前,而你看不到我内心的危机。
其实本片的异次元若影若现,更多的还是像是不同年龄阶段人们心理的投射。更不要说整个剧集充满了80年代的元素,若影若现的苏联角色,美苏之间的对抗,基层公务员比如警长对于政府的不信任,人们的恐惧,中产阶级的麻木和绝望,几乎每一帧画面都元素满满。

所以,这样的作品,单纯用讲故事的逻辑来苛求没必要。难道你会要求昆汀或是大卫林奇给你讲一个平淡圆满故事吗?期待第二季。

 5 ) 人性之美

像1984里一样能任意篡改事实的政府,伪善而邪恶至极的国家机器,还有异次元的大魔王,都十分可怕。但在险境当中显露出的人性的善更加让人动容。Will的妈妈虽然婚姻失败又很穷,还有些神经质,但是非常爱她儿子,并且在关键时刻总是很理智。

几个主角小男孩平时打打闹闹,但好友遇难时最担心的还是他们几个,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救朋友。

一开始漠不关心的小镇警长当发现事情的蹊跷之后开始独立调查政府的秘密实验,因为失踪的小男孩和小女孩让他想起他年幼去世的女儿。

前面几集是紧张刺激的大冒险,而最后一集让人觉得,人类之间的爱真的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即使你婚姻失败,中年危机,即使你不受同学欢迎,被认为是个书呆子,但总会有家人和朋友一直爱着你。这种爱无关事业,无关成绩,而是因为你这个人本身。只要你还被人爱着,只要你还有爱人的能力,你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你就没有白活这一生。

 6 ) 生子当如Jonathan

不知道多久没有在美剧里看到Jonathan这样的高中生了:不叛逆,不自卑,不把家长当傻瓜,不把弟弟当累赘,虽然有些孤僻,但内心充实而健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清晰的自我认知和未来计划。

当然他也没有特别老练,偶尔也会有一点骚动,一点无助,一点崩溃,流露出青少年的彷徨和脆弱。

我已经很习惯在美剧里看到离异家庭的孩子——无论是张扬的还是阴沉的,回到家时“砰”地甩上门,戴着耳机沉浸在重金属音乐里,将母亲的敲门声隔绝在外,对着不小心闯入的弟弟或者妹妹大喊大叫。他们通常把父母婚姻失败的原因归咎为养育自己的这一方,对远方的另一方充满幻想,怨怼身边的亲朋,时刻想着逃离。

一定要在外挨一顿现实的毒打才能意识到自己拥有的也很可贵。

Jonathan不一样。

他也喜欢待在房间里听摇滚,但房门始终对家人开着,音乐不是他避世幻想乡,而是灵魂的养分,如同他同样热爱的摄影和阅读。他体贴疲于工作的母亲,疼爱被校园霸凌的弟弟,当他温柔而坚定地对弟弟说不要假装正常,要去找你真正热爱的东西时,简直就像一位父亲。

但Jonathan终究不是父亲,只是年少的哥哥。

所以当他意识到弟弟可能遭遇不测,母亲濒临崩溃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求助。他知道家里需要大人,于是找到父亲,尽管他对父亲并没有抱太大期望。而在失望之后,他扭头就走,将父亲彻底排除出他们的生活,决定自己来承担这个角色。

无助又果决。

他强迫自己一夕之间长大,接受痛苦的现实,面对弟弟的死亡,却又在得到一点在正常人看来只是酒后错觉的线索时推翻自己坚持的真实世界,站在看起来早已疯癫崩溃的母亲那边。

他并不理智到固执,只需要一点交叉证据的支撑便愿意去一个怪力乱神的世界为弟弟赴汤蹈火——他对弟弟生还的渴望并不比母亲少。

他能隐忍,忍受同学的嘲讽,也能爆发,忍无可忍时奋起挥拳,事后愧疚地在母亲面前耷拉着脑袋,像一只犯错的大狗。

一身少年气。

他也有骚动,面对自己喜欢的女孩,踌躇一二,终究还是躲在暗处摁下了快门。他也够豁达,和心上人生死历险之后坦然地对她和她的恋人一笑泯恩仇。

是暗恋少年最讨人喜欢的姿态。

Nancy说,大家认为Jonathan是个自命不凡的人,看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自命不凡又如何呢?Nancy希望自己在他人眼里不是自命不凡的完美小姐而跟popular傻瓜一起玩,Jonathan则根本不屑,他不寻求认同,思想在另一个境界,他的目标是NYU而不是哄姑娘上床,他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定位,不媚俗迎合。

我辈孤且直。

Jonathan是我年少时热爱的样子,是如今羡慕的样子,是未来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的样子。

 7 ) (严重剧透慎入)直面内心的“Demogorgon”

本片里的怀旧致敬元素多到数不清,墙上的大白鲨海报,电视机里的动画片宇宙的巨人希曼以及电视新闻里影射的肯尼迪。除了大量合成器电子乐铺垫氛围以及失踪的小男孩Will总是在唱的那首The Clash的《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第三集结尾处Peter Gabriel翻唱David bowie的《Heroes》和第四集开片Joy Division 的 《Atmosphere》皆可谓配乐的神来之笔。除却这些惊喜,还有一个不能不让人注意到的点便是片中再三出现的经典桌游《龙与地下城》,怪物Boss也被小主人公们称为——“Demogorgon”——游戏中恶魔角色的名字,甚至连怪物本身也跟《龙与地下城》中的形象有很多相似之处。游戏中的Demogorgon生活在潮湿的沼泽中,影片里的怪物也是浑身挂满粘液。


信息出处http://dnd.wizards.com/articles/features/demogorgon-prince-demons



Demogorgon是在神话传说中存在已久的恶魔之一,出现在很多古典诗歌中,早先被基督教学者称为“不可言说的名字“,但是无法确定《龙与地下城》到底是根据哪一个出处塑造了游戏中这个恶魔形象。此片之所以没有沦为一个人类大战恶魔的烂俗垃圾科幻剧,是因为编剧又一次玩儿转了人物内心阴影这种剧作老套路,表面上看上去有那么多时髦新鲜的元素,事实上剧作的内核却工整得跟教科书一样,每个人物都严丝合缝地按照人物前史和现实困境来塑造。这种套路,好似经典食材,只要作料用得好,烹饪出来永远美味。

也就是说,本片实际上依然讲了一个内心恐惧的外在投射的故事。Demogorgon代表了不同角色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焦虑。

Winona Ryder扮演的母亲,人到中年,婚姻失败,事业无成,经济拮据,丈夫找了年轻姑娘,连儿子丢了都联系不到,偶然回来一次还是因为捞点金钱的好处。当她看到“墙里”的儿子Will时,疯了般用斧头砍烂墙壁,可是没想到墙被砍后,望出去的不是儿子,却依然是绝望的现实世界。当所有人都认为她疯了的时候,她依然坚信儿子活着,一直到最后亲自去“异次元”世界将儿子解救出来。走入“异次元”相当于走入自己的内心,疯狂的执着实则母爱的坚定与伟大,解救儿子的同时也是母爱的自我救赎。

警长同样是位潦倒的中年人。多年前,失去了身患绝症的女儿,离婚,妻子改嫁,嗜烟酒,吃垃圾食品,身材走样,工作无聊,浑噩度日。一直到小镇上的平静被Demogorgon的到来而打破,他执着地帮Winona Ryder找回儿子,是对当年丧女之痛的情感补偿。结尾处,他进入“异次元”(内心),终于有勇气直面被自己封印的伤痛记忆。
另外,从宏观上看,警长这个角色又是冷战时期一代美国人精神危机的写照,怀疑被政府监听,对政府失去了信任。当作为一名警察的他面对特工质问“你到底为谁工作”时,他的回答是“Nobody."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片中表示“要相信政府”的是 Nancy(黑发小男主角的姐姐)的父亲——一位沉闷麻木的中产阶级白人男性。

几个小男孩体现的是少年与成年人世界的对抗以及性意识的觉醒。地下室以及用椅子和桌布构成的狭小空间是母体的隐喻。少年沉浸在自己的小小幻想世界,拒绝与母体分离,拒绝成长,称那些政府工作人员为“bad men",这无疑让我们想起来小时候不听话了,父母会吓唬我们“会被坏人抓走”。小男孩们还未进入青春发育期,虽然没有多少身体上的欲望,但对于女孩子,却又是好奇的,甚至是恐惧的。(我知道你们都不信弗洛依德的阉割恐惧,我就随便说说)。三个追风少年+一个超能力小女孩无疑放大了这种神秘的恐惧。也许每个少年都曾幻想那些个神秘的少女其实都有超能力??面对超能力小女孩"EL"要换衣服的举动,三个少年避之唯恐不及。可当小女孩穿上裙子,戴上假发,呈现出女性性征时,小男孩们却一个个羞赧起来。
小男孩们的个体人设也都很有意思,黑人小男孩非常敏感,非常容易陷入自我保护的心理模式,总觉得对方对自己有恶意。豁牙小胖子是典型的美国乐天大胖子的缩影。至于黑发小男主角,他的发型和衣着品味让人觉得这家伙过几年应该是要组乐队了吧??

至于Nancy,黑发小男主角的姐姐,是我个人认为本剧塑造得最有深度的一个角色。她体现了青春期女孩成长的self identity的焦虑。父母的婚姻里没有爱情,家庭氛围压抑。内心深处只是个nerd,却因为想跟popular kids混在一起,因为peer pressure,强迫自己变成一个"并不是自己“的人。在男友家的party上,Nancy好友Barbara的手被割破,鲜血(象征破处)引来恶魔,接下来的平行蒙太奇——一面是Nancy和男友在床上,一面是Barbara被恶魔吞噬的惨叫——是“失贞”的隐喻。然而,和Demogorgon的对峙却让Nancy找回了自己。Nancy和Will(失踪小男孩)的哥哥在树林里看见了受伤的小鹿(象征Nancy自己)被Demogorgon拖进了树洞里的“异次元世界”(秘密和内心的隐喻)。Nancy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找到了真实的自己。编剧借Will的哥哥之口把这一切说得很明白——Nancy并不想跟自己母亲一样,做个温柔顺从的漂亮女人,把生命牺牲给死气沉沉的婚姻。从树洞走出的Nancy举起了手枪和棒球棍,跟小团体决裂。片尾处,Nancy“第二次“流血,但是这次并不是被动失贞,而是她自己用刀割破手,主动吸引恶魔,要跟恶魔决一死战,象征着自我的回归。不得不感慨编剧过硬的专业素质,好一个完整的讲述。
另外,女主角的选角也很让人欣喜。导演并没有选择一个典型的青春恐怖片女主——金发无脑大胸。Nancy是那么瘦弱娇小,当她拿枪指着恶魔的时候,真有几分戏剧张力。


反正说白了都是套路,电影电视剧里,战胜恶魔的永远是书呆和怪胎。大概因为,多数导演和编剧小时候,都是躲在地下室读书画画玩儿游戏的社恐,在学校里总会被欺负,只能靠长大拍电影来报复你们这些popular kids了。

亦或是,强者战胜强者,弱者战胜强者,哪一个故事更有趣一些呢?

 短评

感觉就像斯皮尔伯格带着X-man去寂静岭打异形!cool!

4分钟前
  • sharp
  • 力荐

“物语”两个字是怎么翻译出来的 = = 就直译成“异事”不好吗

6分钟前
  • 然潘
  • 力荐

不要在周五晚上打开它,不然你的周末就都是它了…

10分钟前
  • 搕𢶍
  • 力荐

剧真是不能看啊,一看就停不下来,今早4点才睡,剁手!剁手!

12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好看!Nerd拯救世界!(说Nancy婊的人太过分了,明明又聪明又勇敢,只是因为有些青春期的困惑就是婊了吗?

14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推荐

最后11也没吃上巧克力布丁。

17分钟前
  • 陆沉
  • 力荐

《可爱的骨头》+《伴我同行》,并且采用了多线叙事:一条线是四个小孩的奇思妙想和逻辑推理相结合;一条线是乔伊因坚信儿子还活着而努力;一条线是警长亲力亲为寻求真相;一条线是乔纳森无意间拍下了怪兽存在的证据。四条线同时进行,又在最后2集汇聚,剧本太精良了。四个小孩在老师的帮助下得知逆世界的存在;乔伊掌握了对灯泡的运用;警长找到了通往逆世界的入口;乔纳森和南茜发现血液可以吸引怪兽;最自私的史蒂夫也打消了独自逃跑的念头,不仅为打败怪兽出了一份力,最后还把乔纳森的相机赔给了他;毫无可取之处的校霸也因为恶人先告状,反而阴差阳错给警长提供了线索。每个人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齐心协力将碎片化的信息构成一张完整的拼图。所有细节都有下文与之呼应,所有铺垫都在后面派上用场,堪称完美!

20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斯皮尔伯格的表,约翰卡朋特的里,简直是80's儿童冒险电影元素集大成

22分钟前
  • 达斯佛™
  • 推荐

真不错,网飞果然是质量保证。小豁牙子太可爱了

23分钟前
  • sail
  • 力荐

只有芭芭拉受伤的世界产生了

28分钟前
  • 六日余一
  • 力荐

把斯皮尔伯格卡朋特以及整个80年代的科幻片恐怖片青春片致敬复刻了个遍,还塞满各种80年代美国流行文化梗,洗脑电音只会更加分。几个小演员表现很棒,倒是薇诺娜瑞德有点控制不住火候。节奏悬念反转也都恰到好处,能让人看得停不下来。其实问题也不少,但娱乐性那么强瑕不掩瑜了。

3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终于知道为什么主角是小孩了,因为只有小孩才会相信有逆世界的存在

34分钟前
  • 胖虎V
  • 力荐

大家不好好学习的话连小学生都不如。角色塑造现实讨喜且全程智商在线,剧情不拖泥带水,配乐好感度爆表。80年代经典梗大杂烩但一点都不像刻意卖情怀或抄袭或舔观众,MKUltra+维度穿越+DND各种宅梗+怪形+小镇奇案结合得太棒了!故事很完整,超过瘾!

39分钟前
  • Rebel Scum
  • 力荐

挺老派,但精雕细琢,用超越八十年代的类型片拍法去拍了一个无比烂俗的故事,并且把它拍的很好看,是非常难的,需要非常猛牛逼的技术、审美和剧本,Stranger Things都做到了,顺便还做了几十次致敬……

43分钟前
  • RD
  • 力荐

一天八集打卡,力荐。这部剧最让我喜欢的一点,不是它精准的故事节奏,不是优秀的埋梗水准,不是美国80年代的情怀符号,不是从鬼驱人到怪形的迷影致敬。而是在所有剧都把角色搞成心机婊的今天,它却选择塑造一个尽显人性之善的美好小镇。而这样纯粹的温暖,永远都很打动我。

45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魔王就是大姨妈的化身,大姨妈一来所有人跟着遭殃。

46分钟前
  • 张某某
  • 较差

说不定我们身处的才是upside down world,而上面还有一个更正常的世界

50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一口气看到凌晨4点,节奏好,演技好,剧情好。最后一集看的非常刺激,所有人都智商上线了。希望第二季Eleven回归。Will好可爱,偷拍猥琐男长得有点像黄渤,警长高能

53分钟前
  • 雨夜飞行
  • 力荐

一朵好大的霸王花。

57分钟前
  • 么什叫定决能不
  • 力荐

越看越棒。八十年代,复古怀旧,美国消费主义文化,冷战,科幻,政府监听,政治阴谋,童年生活,摇滚乐,复古合成器电子配乐,情绪,心理,矛盾,悬疑,Back to the Future,Twin Peaks,各种致敬元素,我简直不敢奢求更多。

59分钟前
  • hermaphrodite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