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何必要抱着看恐怖片的心理去看这部电影?
我看到这部电影的推荐时是在某个贴吧里,一个挺文艺的小女生写道她的法语老师推荐她看这部电影,于是就下载了,大约一个月之后的午夜才拿出来看。我开始时真不知道它是恐怖片,就算一个月前下载时看到简介现在也都忘得差不多了。
电影一开始以为是类似于人文的纪录片,觉着蛮无聊的本想关掉睡觉,结果他提到了宗教问题,作为一个颇为出色的牧师,在自己孩子早产而又奇迹存活的时候第一个感谢的不是上帝而是医生,这让他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怀疑,接着又非常愉快地说他不信上帝,他的改变顿时引起了我的兴趣。
因为有修一门关于中国自然哲学的课程,所以有时会谈及这些东西,挺有趣的其实,虽然很多时候我们找不到答案= =。在西方哲学中,上帝属于超自然,道德由上帝所立,不信上帝,也就意味着没有道德。这跟中国哲学上对道德产生机理的理论很不一样,孔子是类似于理所当然地承认道德的存在而没有具体解释为什么人们要跟随道德,而其他的先秦思想家如孟子老子墨子等人则试图将道德落在“天”、“自然”的基础上,因为自然,所以自然而然会遵循道……(这里粗粗讲下,不要不耐烦呐,接下来一段就不是了)简单来说,人们在生活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去做正确的事情,而这需要有“规则”还有“能够推行规则实行的原因或力量”来辅佐,否则我们拿什么来说我们做对了事情或者我们是道德的呢?于是有人会试图以宗教、神、超自然来辅佐“他们的规则”,而有人会试图从人自身、从自然的角度来辅佐。
当我们能理解上面一段话的内涵后,我们就能更好地感知电影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信息是确定的,我不会告诉你因为我也不知道对不对,但我可以向你描述我所感受到的)——上帝已死!
上帝、圣经、魔鬼,完全可以变成普通人手中的障眼法、敛财工具、满足自己欲望(不仅仅是性,还可以是操控其他人等等)的借口。你觉得他们真的有信仰么?他们真的是在信上帝么?其实坐在观众席里,我们所能看到的信仰,不过是他们心中的执念,心中虚拟出来通过自己感受出来幻化出来的影子,却硬要将其称作上帝,称作神。谁能证明自己心中的“神”会是自认为爱着的神呢?能熟读圣经、引经据典、甚至是驱魔,可以证明什么呢?就好像人们一直批判应试教育一样,能做好试卷其实无法证明什么素质,总会有人一手拿笔一手沾血,譬如XXX。
那些比较惊悚的片段,给我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有关于宗教的思考一次又一次冲进我的脑里,信神,可是深处却不信神,神到底怎么了?!神能做的似乎只不过是从牧师嘴里如莲花般涌出的主啊请求你的宽恕主啊我相信你主啊求你爱我主啊求你救我主啊如果你救不了她我就替她去死啊………阿门啊………没了啊…………上帝已经死了,天堂里是魔鬼的狂欢。相比之下,无论信不信上帝,能够进行理性思维的主人公依然能够顶住生命的威胁,一次又一次试图拯救Nell甚至是Louis,这难道不是上帝该有的救世主的形象么?其实高高在上如偶人般的神该是不存在的,真正存在的,是每个人心中的“神”。不离不弃地伸出手,拉回挣扎在崩溃边缘的无辜生命,哪怕是以生为代价,哪怕要践踏自己的信仰。
有人说最后主人公举着十字架奔向火海的一幕是他重新相信了上帝,我觉得对于经历了这么多波折的主人公来说有点苍白勉强了,倒不如说他找回了自己的信仰——救人于水火而不惜一切代价,而这恰好与耶稣为世人而死的精神重合,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他最终成为了耶稣。
还有想提的一点是,宗教或多或少都具有独裁性,即使是佛教,它也要你最后看穿一切,悟空一切,了无牵挂,无欲无求。而基督教,在我看来是有更多的枷锁,譬如同性恋是不被上帝承认的。在西方殖民活动中,基督教被引进,接着就是“文明化那些野蛮人”,土著人应该抛弃他们的宗教他们的神,抛弃他们的生活方式,转而接受西方所谓的文明教育,接受西方的上帝,而殖民者在基督教等因素的洗脑下把这种强迫当做理所当然,还认为这是上帝交给他们的使命,上帝不会容许有资源却不开发、有“野蛮人”却不去“教化”的现象存在……种种文化强迫、宗教胁迫。从某些角度看,基督教也没有好过邪教。当然我并非在看轻这些宗教,只是强调在某些方面它们都具有强迫性、独裁性。
×最后说句:如果想看恐怖电影呢,大可忽略这部电影,如果你想看到人性在宗教下的挣扎与“涅槃”呢,欢迎观看。
2 ) 我来分析一下后半段剧情~~~!
第二次驱魔后,女孩说出了“真相”:
她肚子里的孩子是咖啡店男的。
牧师由此推断,她被魔鬼附体是假的,一切是自己所为。
然后请来了当地牧师对其父女进行安抚。
同时,当地牧师也证明了咖啡店男确实存在。
在回去的路上,他细心的去咖啡店询问那个男孩。
得到的结果是,女孩在骗人,
他俩确实是有在当地牧师举办的宴会上见过一面,
但是那个男孩是同性恋,所以他们根本不可能发生关系。
为什么这个女孩要骗人呢?
那为什么当地牧师要举办一场专门请年轻人的宴会呢?
带着这些疑问,牧师带着记者又赶回女孩家。
结果发现了真相:
原来当地的牧师是邪教徒,
那天晚上组织的宴会,
他让女孩怀上了恶魔,或者是恶魔的孩子,
而女孩的父亲是虔诚的基督教徒,
从他结尾被绑的情况看,他是对此一无所知的,
从女孩一系列古怪举动来看
女孩是真的被恶魔附身,她也是受害者。
为什么这个女孩要骗人呢?
有两个答案:
1,当时她仍然被恶魔附身,是恶魔在骗人。
2,恶魔那晚化身成为咖啡店男孩,和她发生关系。所以女孩误以为孩子是咖啡店男孩的。
我更相信第2个答案。
哥哥脸上的伤是谁造成的?
根据前后情节分析,应该是女孩划的。
最后的结尾哥哥杀了摄影师,
正说明哥哥是邪教的,
他是潜伏在家里的恶魔孩子看护者,
从他一开始抵触驱魔,留纸条给牧师,
一度让人以为他是在保护妹妹,
其实他是在保护妹妹肚子里的孩子。
因为他是邪教徒,而妹妹肚子里的孩子是恶魔的。
最后结尾,牧师,女孩,女孩的父亲,生死未知,至少没有出现他们死亡的镜头。估计是为第二部埋下情节线索。
3 ) 《最后一次驱魔》:集大成之作的困惑
12年前的《女巫布莱尔》为恐怖片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用伪纪录片的模式拍恐怖片不得不说是一个创举,而创举之后,必然少不了跟风,这群后来的作品,一些沦为炮灰,一些成为经典,而这部《最后一次驱魔》当属炮灰之列,此片并无甚大的缺陷,沦为炮灰应该怪它生不逢时。
仔细的分析此片,可以发现此片在很多地方还是非常讨巧的,比如暗线的掩埋和对经典的戏谑,戏谑归戏谑,影片还是杂糅了不少经典恐怖电影元素的,而其设定也颇为有趣:一个失去对上帝信 仰的牧师的最后一次驱魔。全片开始以一种戏虐、调侃的态度来对待驱魔这件事,逐渐进入状态以后开始发力,营造恐怖氛围,然后又一次一次的否定驱魔,到了最后几分钟才露出其驱魔电影的本质,纵观诸多的伪记录-恐怖片,一贯的结尾就是鸡飞蛋打,该死的死,不该死的也死了,什么活口都不留,恐怖片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装神弄鬼,而《最后一次驱魔》似乎装神弄鬼过头了,观众的马屁没拍成,还被观众们喷了不少口水。其实平心而论,此片不仅不烂,而且还是一部集大成之作。
驱魔电影最有名的当属1973年的《驱魔人》,此片带有非常浓厚的宗 教情结,剧情和节奏的处理非常出色,可以把它意*淫的归为经典“艺术恐怖片”,《最后一次驱魔》借鉴了《驱魔人》的经典元素,包括一些人物造型和驱魔情节,然而不一样的是《最后一次驱魔》没有秉承浓厚的宗 教情结,它所持的是一种对上帝信仰的怀疑态度,而对于当今时代而言,这种设定是非常切合当今人类信 仰实际的,而这种游离状态最后还是被恐怖片一贯结尾所打破了,纵观全片,这个设定私认为是此片最高明的地方。第二点就是伪纪录片的拍摄模式,它没有拘泥于一镜到底,剪辑和音效的处理都很到位,既不生涩也不过头,不得不说是个很大的进步,一方面其秉承了伪记录片的纪实风格,一方面又很讨巧的选择了电影的摄制和制作模式,减轻了观众对伪记录片的观影不适。这点既是此片精明的地方,也不幸成为了恐怖片影迷们诟病之处。要是硬要把《最后一次驱魔》和《驱魔人》相比,《最后一次驱魔》和《驱魔人》真不是在同一个层次,《驱魔人》完胜。但是要把《最后一次驱魔》和《女巫布莱尔》等一干电影相比,《最后一次驱魔》略胜一筹,而且可以称为此类伪记录恐怖片的集大成之作,《女巫布莱尔》只是在开创价值和营销价值上有可取之处而已,而其余的跟风之作也仅仅停留在跟风上,并没有什么大的突破。
而此片之所以被恐怖片影迷诟病,归结起来可以分为这几点,第一,经典恐怖片元素的过度重复利用,炒旧饭当然不会有人爱吃,特别是吃了一次又一次以后。第二,此片在伪记录片和常规剧情电影的权衡让一些影迷感到不适,这种变化一方面是有新意的,一方面也并不是对所有人的胃口,这是基于形成一定的观影惯性以后。第三,剧情的处理,这点纯属个人的感觉,由于信 仰危机的铺垫过多,导致本片的恐怖氛围营造变的较弱,剧力不够,节奏的处理也有些不足,一顿一顿的恐怖节奏,一会儿玩玩家庭伦理,一会儿玩玩鬼上身,观众们暴涨的膀 胱一次又一次的被玩弄,其实这个缺点从另外的方面来分析,也可以成为影片的亮点。第四,结尾,《最后一次驱魔》的收尾略有意犹未尽之感,总之不够过瘾,不够满足观众们的惊悚需求。
《最后一次驱魔人》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主角的信 仰危机。牧师的信 仰危 机,不得不说是现代社 会物质与信 仰两者矛盾升级的一个绝佳讽刺,现代物质、信息的冲击使得一个原本热情虔诚的牧师开始怀疑自己原本坚定的信 仰,连上帝都不信了,更何况这驱魔,“驱魔”这种中世纪唬人的愚 民招术在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不得不说是个笑话,电影中的马科斯牧师虽然有信 仰危 机,但是其身上却仍保存有很厚重的人文关怀精神。马科斯牧师的信 仰危 机处于一种很分裂的状态,他身上仍旧有很强的基丆督教普世精神,但是在情感上又刻意的和基 督划清界限,于是电影之中,不管妮尔身上发生任何不可思议的灵异现象,马科斯牧师总是可以一厢情愿的用“符合科学常理”的态度去处理,到了最后阿巴伦现身,马科斯牧师才终于毅然回到上帝信 仰的怀抱,而代价是死亡。
最后,应该说,《最后一次驱魔》是个“好同志”,它只是生不逢时而已。我相信伪记录-恐怖片不可能像此片的片名一样,成为最后一次,我满怀希望期待更好的、更有创意的、更精良的伪记录-恐怖片问世,恐怖电影市场,有需求就会有供给,而恐怖电影中的伪记录风格分类不会终结,它还有大有可为之天地,而此种类型片毫无疑问会成为经典的一种类型片,永载电影史册。
4 ) 有想法有创意的驱魔题材影片
除了那个刻意的结尾之外,我对导演在电影中打破类型片规条的尝试抱有相当程度的好感。近年来有关驱魔题材的电影层出不穷,但很多都局限于老一套,或沦为拙劣的模仿。经典作自然要追溯到70年代的《驱魔人》。眼前这部最新的作品不仅是对经典的一次颠覆,更是在最大限度内有效地混合了多种类型片:伪记录片、悬疑剧、宗教电影、反宗教电影、惊悚恐怖片。
首屈一指的应是手提摄影带来不一样的质感,更令神秘莫测的“驱魔”行为逐渐丧失其神圣的宗教意味,反而意外地沾染上反讽的戏谑味道,这是我最欣赏的部分。其次,剧本对悬念的营造水准十足,影片的主观视角带有极大的蒙蔽性,几个主要人物的行为和言论难以捉摸,有效维持着这种悬念,直到最后的结局。其实,可以有更棒的结局。不是所有的主观视角伪记录片都要以拍摄者死亡为告终。现在这样的结局说不上难看,但离惊喜尚差太远,先前带来的好感顿时大打折扣。
但无论如何,还是很期待这位导演的下一部。
5 ) 本片的几个重要问题个人分析
一 两年前的酒会并非是有些影迷分析的萨特祭祀,而是对魔鬼祭祀人物的选定。由于当时母亲的去世,尼尔与哥哥同时加入邪教,并在指令下完成乱伦。在宗教上来说,乱伦的毁灭了血液的纯洁性,不为教义所接受,所以是祭祀的最佳产品。片子的最后生出来的婴儿之所以怪,并非被恶魔所奸污而产生的产物,而是近亲繁殖的怪胎。
二 承上,尼尔自始自终都知道自己在参与邪教后的使命,而且她确实被附身。可以通过片子两点佐证,第一,她预测到牧师一行三人的死法,二是她无人指引般找到牧师住处。可以推测,尼尔希望能被牧师所拯救,恶魔的附身没有让她完全失去神志,她的柴房中的哭泣全是恶魔的谎言,圣经中就说到,恶魔满嘴都是谎言,通过欺骗,来获取人的灵魂。
三 尼尔的哥哥自始至终都是邪教安插在家中看管尼尔的棋子,片中的他被尼尔划伤,再一次佐证其实私底下尼尔对他的仇恨,极可能与被迫长期乱伦有关,但长期压抑下不敢说出来。这是影片的隐藏信息。
四 之所以尼尔的哥哥让牧师不要让他父亲与尼尔单独相处。一是怕尼尔吐露实情,二是怕父亲打死尼尔,让祭品泡汤。
四 值得高兴的是,虽说牧师挂掉,但他找回了真正的信仰,由他祈祷后不顾一切地冲进森林对抗魔鬼开始。
五 最后证明,尼尔的父亲是正确的,确实该一枪消灭她。
6 ) God Plz Help This World。
撒旦是萬能噠。
但上帝是全能噠。
也就是說撒旦它眞噠有兩把刷子所以它才會與上帝較量這麼久。
人在上帝和撒旦面前難道不像是迷途噠羔羊麼。
撒旦噠厲害在於它會偽裝成神來人們崇拜和祭祀。
它假冒上帝噠樣子借著試探和罪來與上帝抗衡。
本片的確很邪乎。
世界上沒有鬼但有魔鬼。
因為這些東西是與撒旦為伍和上帝抗衡。
所以人要有堅定噠信仰做依靠才能得神噠庇佑。
如果有一天妳開始質疑神開始悖逆神開始遠離神。
那妳可能就離撒旦越來越近。
這部片子讓我對上帝對耶穌基督信噠更堅定。
求主赦免我們噠罪讓我們在神噠臂膀中生活。
Amen。
7 ) 看不懂的,不代表可以说它不好。
很多人都说这个电影没有可取之处,但我实话来讲,这个电影故事虽然没有什么精彩,但从表现手法,拍摄手法,故事拼接,以及对外国宗教的种种描述都很到位,不要因为不相信上帝,自己看不进去,就否定这种电影,奥数代数你还看不懂呢,你能说那个都是垃圾?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普遍不信奉宗教,所以很多年轻人表示看不懂,不理解这种宗教电影是没问题的,但往往很多人,看不懂不说是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直呼这是个烂片,对此我只能说那些人太过愚昧,这是个被贬低了的好片。
8 ) 魔不是鬼
昨天碰到一个自称八大处的第五代主持的尼姑,情节无非是先送你一张结缘卡,之后再掏出一个本子来让你留下大名捐香火钱。遗憾的是没等她掏出本子,她就跑了。其实我只问她何门何派,念什么经而已。结果她念叨着我们尼姑无门无派就匆忙忙离去。
记起佛陀曾问魔王,“我在世你破不了法;我死后你会怎么做?”魔王一笑:“嘿嘿,那时我将化成你的摸样乱你的佛法。”末法时代,果真如此。
话说回来,《最后一次驱魔》里上帝与魔之战也不外乎表达这个观点。请注意,魔不是鬼,魔的能力远远在鬼之上。也就是说与之相比贞子之类的都是小儿科。附身是最低级的把戏,此外他还能随机化相,让你崇拜、让你疯狂。关键你还不觉得他是魔,反而你会认为他是佛、是上帝、是天使。这就是魔的厉害。
都说《最后一次驱魔》是像《驱魔人》致敬,而除了扭曲的肢体外,情节和结构已经脱胎换骨,比我想象的有意思多。我倒认为这片子有些类似《凶兆》(建议看三部曲,比重拍的那部电影好看),同样包括一个即将降临的魔王,同样有一个(一群)贴身的信徒来保护魔的肉身。
《最后一次驱魔》明显弱化了上帝的力量,甚至通过主角神父表达出人们对自己信仰的迷惘,和魔的一方形成鲜明的对比。我想这留出的这个明显的弱点以及片尾神父的生死等都是为了续集做铺垫。上帝不是不疯狂,他是要等真正的对手出来后才能登场。这个逻辑就好像《圣斗士》开头是青铜和黑暗斗士,而一定不能是黄金十二宫,你够级别才跟你玩啊!
不恐怖,其实要给3星。多出的一星是冲着续集。
耶稣基督的生日居然看了这么一部片子,够意思!
类型片,不懂的就是看不懂,喜欢的那就是相当的喜欢。本片情节属悬疑类的,越到后面越是紧张,恐怖效果不错的。DV拍摄也可是类型片,只是让人视觉主观更身临其境了,并不一定都要在电影打上“这个是真事情”字幕。
对于那些骂此片是垃圾的人,其实我真的很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他们对待电影的态度就像素质很差的嫖客,明明抱着爽一下的心态,但无论小姐的技术如何,完事后他们都会在言语上辱骂对方,以他们的逻辑只有这样做才能在小姐面前拔高自己的地位,“别看我来买春,可我高贵的人格才不稀罕你呢!“
这部电影是我有生以来看过最烂的片子。不知道拍出来做甚。观影完状态如楼上。头晕,恶心,想吐。
看了影评把1星改到三星,影评比电影好哪
【最后一次驱魔】没有一丁点所谓的创新,你也大可说它走的就是怀旧路线。影片一开始还是三十年前那“狼来了”了的一套,视觉效果上简直就是直接模仿【德州电锯杀人狂】。除了这些就是所谓的主角主角拍纪录片了,幸好观众还没怎么看厌倦。★★★
还是挺有波折的,而且是纪录片形式
幸好没抱太高期望——没想象中那么烂。
信仰就是个梗,铺垫两次反转,但是结尾动机不明。伪纪录片的形式,走悬疑非恐怖,顺带揭发江湖骗术与煽动技巧。宗教的本质便是心理安慰,驱魔就是信者得愈。
有可取之处的烂片....i would say
伪纪录加驱魔元素,我不信耶稣,所以看完也没什么感觉
真他妈难看。一出电影院就有个黑人大声说“Bullshit!~”,一个美国人说:“I can't believe I pay money for that!~”
结局假了,前面还不赖
这个题材中剑走偏锋的作品。故事的铺垫相当精彩。记录片的形式和肩找摄像机让故事更显真实感。结尾处比较突然,看了豆友的评论,补充了一点宗教知识,想想就捋顺了。
建议去看体操表演,比这个有趣多了;如果是汤加丽的,还有露点....
开始真当成纪录片了,看的怪high的,后来才发现根本不是纪录片。。
看到驱魔两个字,想起来另外一部。主人公对地狱魔鬼的事情非常熟悉。但是自杀的人无法上天堂,最终下地狱。他便是。
很喜欢,神父信仰的回归处理的非常好
原来这个片是被如此标签的——“伪记录恐怖类型片” 的确算是此类中比较好的了
意料之内,拍的好迷糊,还很假,头晕,没起到好效果
So whate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