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食疑案》(The Wonder) 改编自《房间》(电影《不存在的房间》原著)作者艾玛多诺霍的同名历史小说,由《不思议女人》金奖导演赛巴斯蒂安雷里奥是执导,《正常人》爱丽丝伯奇担任编剧,并由《她们》佛萝伦丝普伊 主演。 本片在2022年英国独立电影奖获得12项提名,为本届入围数第三多的电影。
传闻中不需进食的少女,对曾受大饥荒所苦的爱尔兰居民来说是奇迹的恩典,神学家认为她受到神的眷顾,是天选之人,老医生则认为她拥有异于常人的身体构造,假想她只需要汲取新鲜空气或天然物质,便可以延续生命,然而,也有少数人认为这女孩被父母虐待、逼迫禁食,假借着天选之人的名义从慕名而来的访客中牟取利益。 为了证实自身的论点以实践各自的理想、达成不同的目标,特别从英格兰请来了一名护士,与另一名修女观察这名少女,要她们在不得讨论的前提下,于两周的观察期后提出他们的观察与认知的结果。
《禁食疑案》以调查这桩奇案为主轴,跟随着英格兰护士伊丽莎白认识这名奇迹少女安娜,试图找出任何得以辨别虚实真伪的证据与破绽,以应证早已默默认定的答案。 然而,随着真相渐渐浮现,涉及案件的人们被迫陷入艰难的抉择,究竟该妥协于人情世故及社会律法,还是得顺从内心的直觉,拯救悲伤世界里被残害的无辜灵魂,而就在这踌躇的片刻,他们也无意把自己的故事投射于其中,使得一切不再只是执行任务,而是一趟救赎、重生之道。
《禁食疑案》自揭开序幕起,便已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映入眼帘的并非爱尔兰的景致,也未能瞥见佛萝伦丝普伊的身影,反倒看到一幢未完成的木屋伫立于像是拍摄片场的地方,现代设备及各式搭建材料四处散落,而镜头则是顺着旁白缓缓转移到完整的室内场景,引领观众走进真正的故事,走入 1862 年的爱尔兰——这个甫历经大饥荒摧残的年代, 认识能好几个月不进食的奇迹少女,以及为了寻求真相、揭穿禁食谎言的护士。
其實最初不太理解電影為何要以打破第四道牆的方式開場、作結,或許純粹是想營造成像是說書人口中流傳的鄉村故事,藉此反映真實發生於愛爾蘭歷史上的饑荒災難、盛行於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禁食」陋習,以及其所帶來的深遠影響,譬如劫後餘生的人們對信仰的過度依賴,導致他們對神蹟的過分狂熱,而遭蒙蔽了雙眼,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
不過,自電影落幕後,才更是悟得《禁食疑案》的核心並非重現歷史的悲劇,反倒是講述著「故事」的力量。
過去伊莉莎白僅能陪伴人們迎接死亡,替他們記住代表著他們一生的故事,而在涉入禁食案件後,她不再想要默默守著臨終者的遺言,反倒想將故事變成一種守護的力量,讓人們得以重獲新生,得以追尋內心所嚮往的,來彌補未能拯救自己出生幾天後便夭折之孩兒的缺憾。
「這些角色完全相信自己的故事,沒有這些故事我們就不存在,所以我們請各位相信這個故事。」
故事,確實有如此強大力量,只要願意抱持著信念,任何不可能都會成真,就像魔術畫片上的鳥兒,到底是在籠裡,還是在籠外,全憑個人想像,總認為鳥兒被困在籠內的人們,會選擇編織故事掩蓋自身的罪孽,並挽救黯然的顏面,若是願意相信鳥兒身處籠外擁有自由的人們,則會寫下希望,並實際付諸行動,讓故事為自己帶來新生。而我們的人生即是故事,雖然一切仍受到命運的牽制,但我們所創造的故事或許能帶來真正的奇蹟,讓生命得以延續下去,且讓愛得以化作永恆。
整体来看,《禁食疑案》是部值得细细品赏的佳作,虽然剧情步调较为缓慢,但却沉稳且越接近结尾越是引人入胜,同时兼具悬疑与文学的特色,找寻真相之余,也探讨着世代女性的卑微以及孩童间接受到的迫害,就如片中所说的:
「整个充满悲伤的世界,因为太过饥饿,所以看不出每个平凡的孩子本身就是奇迹。」
结尾蛮好的,临时组建的三口之家去了新世界,虽然细节压抑惊悚。不过按照法律,这算是重罪。女主纵火也烧了自己的记忆,了结了心病,也是一种自我的救赎。科学来到人世间不过就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此前都是蛮荒时代,任何神迹都可能经不起推敲。好奇如果早写了十年剧本,换了当时还年轻的肥温来演女主,会怎么样的一个剧?如今的她只能在海边捡菊石了。
历史上英格兰与爱尔兰一直是处于比较拉锯的政治与武力斗争中,基于民族、宗教信仰的差异,虽然在本片1859年的历史背景下,两部分地区同属一个大英帝国,但事实上却是纷争不断。
9岁小女孩在大饥荒过后的历史时期拥有四个月不进食却能奇迹如常人般生存的事迹遍布全国,当地官员为了使此事的可信度进一步提高,也可能是为了宣传崇高的宗教信仰(毕竟小女孩一直在诵念圣诗,全家人选择忽略事实,而将一切发生之事冠以宗教之实),于是请来了英格兰的临终关怀护士作为旁观者。护士最终向当地的政府、医生、教堂汇报总结是否此女孩不进食除非自己主动,到剧情发展为止已四月没吃饭也能正常活下去的事确为事实。
本来我以为这是一场多方势力关系勾结利用宗教愚民以达到宣扬教义、提高民众信赖度的阴谋。可没想到的是,纯粹是这家人的愚昧,将一个施害者的错误转变为了一场受害者为他人恶行赎罪的自欺欺人的故事。也许是这家人不能接受自己的儿子能够做出此等恶行,于是畸变出了一套自洽的逻辑,即:对外9岁女儿可以连续四个月不进食依然存活;事实上,是一家人互相洗脑,母亲以嘴对嘴喂食的方式维持女儿生命,而此举是为了洗去亲生儿子侵犯亲生女儿的罪行。知情人敢怒不敢言,不知情的人态度各异。
这里有两处比较有意思,一处是护士发现了事实后召集所有相关人到场,说出真相,此时有相信这个故事的人指出护士是英格兰人,说的话不可信,言外之意就是她会破坏信仰。另一处是这个场景里,官员、医生、牧师等角色的座位从左至右依次是极不信—中立—极为相信。
总之,护士非常勇敢,她在请求男记者帮助时说她只请求他救人,不要求他爱她,清醒且坚毅。最后三个人还是组成了家庭远赴澳大利亚生活,我倒认为在轮渡口,男记者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登记后目送护士与小女孩登船,“母女”俩开启新生活更加纯粹。本片有些地方讲得不很透,但整体故事表达的内容还算完整,挺好的,不惊悚,最多算剧情悬疑吧。
这是一场人性的较量,亦是对权威的挑战…… 那些假借神迹隐藏真相的昧徒,他们的信仰里只有私欲,爱意早被泯灭,而为了所谓的胜利,只能继续麻痹自己,否定行将毁灭的事实。但这场幻梦总要破碎,要么,任由女孩走向死亡,宣告神圣的终结,要么,从泡影中趟过荆棘,将通晓的真相伪造成神迹…… 闭上眼,再醒来,你就是另外一个人了…… 吃吧,毫无顾虑的细细品味…… 我会忘掉过去,和你一同走向新生……
怎么说这部电影呢?片头熟悉的网飞让我对这部电影最开始还有些期待,但是最后简直在快进中看完了。有种在明知不可能的情况下,跟着女主角的视角且看你们怎么在我眼皮子底下撒谎的感觉。
谜底的揭开,原来是一种变态的接近洗脑的惩罚!为自己的哥哥赎罪?没人关心小女孩的处境,连她自己如此。在她虚弱的躺在床上说起与哥哥的婚礼,九岁?只想说一句封建迷信害死人!所谓的宗教信仰,就是如此为了维护神权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我洗脑式的摧残生命?也许就像结尾时候的独白一样,“也许没有一个村庄会聚集起来,为所失之人哀悼,为明知故犯的罪行忏悔……”回到大饥荒的背景之下,这个国家一天到晚都会有孩子在阴沟里死去!没人会在意孩子的生命,只需要自欺欺人的创造不死的神话!神父,以及修女,小女孩的父母,整个村子的人,以孩子的性命换来精神的的毒药而已!
而女护士每晚睡前仪式感式的喝下的那一勺药到底是什么?已经不重要,只是她缓解丧子之痛且又不会伤害他人的自欺欺人而已,但相比整个村子而言,也恰恰是这样的经历,让她最终选择一把火圆了这个集体谎言,拯救小女孩。回应了开头的那句,爱尔兰认为“英格兰应该为灾难负责”,救赎了小女孩,也算是另一种负责吧!最后看到小女孩终于能够想正常人一样吃饭,以及尝到食物后嘴角微微的上扬,觉得一切终于正常了!
影片没有直白地告诉观众Anna禁食事件的始作俑者,是教会?是医生?是村委会?是Anna的家人?还是Anna自己?为了一探究竟,只能在影片中寻找蛛丝马迹。
一开始记者曾向护士询问一些可疑对象。
记者:“教堂为了赚钱?”
护士:“不值得费这么大力气。”
记者:“医生为了出名?”
护士:“不,他很欣赏她(Anna)的生命力。”
看来护士并不怀疑这些人。
记者在得知护士将Anna和家人隔离后与护士有一段对话。
记者:“阻止家人就是阻止喂食,她可能会死。”
护士:“除非他们先坦白。”
记者:“如果他们坦白就会被逐出家门,被逐出教会,会因虚假陈述、隐瞒、共谋欺诈被传讯到法官面前。”
可见此时护士和记者都在怀疑Anna的家人。
Anna的状况开始变差,护士主动和Anna的父母发起了一段对话。
护士问母亲:“你一定看到安娜越来越虚弱了。”
母亲:“她一直很好,直到你不让她见我们。”
护士问父亲:“你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好起来吗?”
父亲:“这是我最希望的。”
护士:“那就让她吃东西。”
父亲:“在她生日那天,她让我发誓,永远不再让她吃东西。”
面对护士的质问,母亲在意的是Anna与家人隔离,这为后面喂食的真相埋下了伏笔,但父亲的话更像是个置身事外的人,他仅仅是在坚守对Anna发的誓,即使他十分希望女儿好起来,但誓言对一个有信仰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护士发觉到Anna的秘密,她来到Anna的身边,接下来是关键的二人密语。
护士:“你依靠天堂的manna生存?”
Anna点头。
护士:“母亲的吻是神圣的。”
Anna开始摇头:“你不理解我们。”
(注意这里Anna似乎已经察觉到护士想说啥)
护士:“我不懂,但我确实理解你妈妈把嚼碎的食物...”
Anna:“是天堂的manna。”
护士:“...从她嘴里吐出...”
Anna:“是从上帝那里。”
护士:“...以维持你的生命。”
Anna:“manna。”
护士:“食物,Anna,是食物。”
Anna摇头后沉默些许:“That was a holy secret. A mystery.”
如何看待这段话?似乎是Anna的某种信念正因护士的话慢慢崩塌——那是食物不是manna,注意Anna最后那句话使用了holy(神圣)和mystery(可以理解为奥义),这应该是两个很宗教化的词,再加上was这个过去式,可以认为,Anna曾将母亲的吻(喂食)视为一个的从上帝那里获取manna的神迹。
随后护士告诉Anna自己必须向外界道出事实,“那么就吃东西吧。”
Anna摇头。
护士:“要是你妈妈又可以吻你了呢?要是...要是上帝...能够再次赐予manna呢?”
(注意这里护士有暗示自己可以睁只眼闭只眼让Anna继续假禁食的意思)
但Anna还是摇头。
护士:“为什么你不吃东西?”
Anna说这是为了从地狱拯救一个灵魂——她的哥哥。
护士告诉Anna:“fasting的意思是略过一顿饭,并不是一直不吃。”
Anna:“这是为了赎罪。我必须把他(哥哥)从一切焚烧中拯救出来。”
随后Anna向护士道出了她和哥哥的禁断之恋,还告诉护士:“妈妈曾说...他被带走是我的错。”
护士:“不,不是这样的。”
Anna:”但我回报了他同样的爱(夫妻之爱)。”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Anna的负罪感,她是自愿禁食。
Anna的生命已是风中残烛,护士为了救Anna私下找母亲谈话。
护士:“我很了解失去孩子的痛苦,你本可以阻止Anna的死,却抛弃了她,这太可怕了。”
母亲:“这是为了她的救赎。”
护士:“也许你可以再次吻她道晚安,或者早安,或是永别。”
(这里护士又一次暗示自己可以睁只眼闭只眼让Anna继续假禁食)
母亲:“现世很短,而后世是永恒的,我的孩子们一定会上天堂。”
这句话实际上否决了护士的提议。
根据上面的对话可以做出以下推测:
Anna和哥哥发生了禁断之恋,母亲知道此事,而且认为Anna也有罪,于是母亲制定了禁食救赎仪式,这既是为拯救落入地狱的哥哥,也是为了赎清Anna自身的罪,因为母亲要让两个孩子都上天堂。面对母亲的指责,Anna无法反驳,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对哥哥的确有夫妻之爱,于是在负罪感下接受了母亲的仪式。但母亲又不愿再失去一个孩子,于是就有了一种神圣的行为——通过母亲的吻获得来自天堂的manna。父亲不知道救赎仪式,否则Anna不必特意用誓言来约束父亲配合自己禁食。村民们(包括教会、医生、村委会)知道得更少,如果他们发现Anna和哥哥的禁断之恋,早就对这家人发起宗教审判,如记者所说的那样,将他们逐出家门,逐出教会。但护士的到来扰乱了仪式的进程,Anna开始怀疑manna的存在,因此即便护士暗示自己可以睁只眼闭只眼让Anna假禁食,母女二人也不赞同,因为禁食是为了救赎,如果Anna不再相信自己是在禁食,那么救赎也无从谈起,这就是信仰,要求真心实意而非形式,不论母亲是否相信manna的存在,Anna必须相信,因为她是那个有罪的人,她必须用真心实意换取救赎。
为了挽救Anna的生命,护士制定了自己的涅槃救赎计划,她再次来到Anna的身边,又是一段二人密语。
Anna:“我是不是要去陪伴上帝了?”
护士:“是的,时间快到了,Anna要去找上帝了,Anna要死了...如果...如果Anna一死你又醒了,一个新生的小女孩,9岁,从未经历过什么坏事,她的名字会是什么?”
Anna沉没许久:“Nan?”
护士:“Nan,当然了。”
Anna:“Anna要死了。”
护士:“是的,Anna要死了,但Nan会活下来。”
那么问题来了,Anna真的相信护士的话吗?如果站在Anna的角度思考,她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年龄,一直接受着大人的教导,却还没有足够的阅历来形成自己的独立性。当护士提及“你依靠天堂的manna生存”和“母亲的吻是神圣的”,Anna就察觉到护士想说Manna是食物,这说明Anna并不是因为护士的话才开始意识到Manna可能是食物,但她一直否定这个想法,更愿意去相信母亲这个大人,直到另一个大人说出这个想法,她才开始迷茫。更何况这个幼小的心灵还必须面对沉重的罪恶感,她渴望解脱,因此当大人们,不论是母亲还是护士,为她指明一条解脱之路时,她会欣然接受,她真的相信自己在禁食,她也真的相信自己会死一次。
三个女人的救赎之路串起了整场电影:
母亲想救赎自己的孩子,却因护士追寻真相的执念功亏一篑,最终她的信仰让她放弃了女儿的现世以换取两个孩子的后世。
护士发现自己打乱了母亲的仪式,造成Anna必须死的结局,于是制定了自己的补救计划,这个计划不但要挽回Anna的生命,而且要达到和母亲的仪式一样的效果——让Anna在心灵上得到救赎,因此她放弃了自己的科学理性,根据Anna的信仰编造了一个和母亲的仪式一样玄幻的理论。
Anna作为一个年仅11岁的小孩,面对自身的罪恶感不知所措,她只能追随大人们的指引,一波三折,最终以Nan的身份得到救赎。
整部影片的大背景是那个时代的宗教环境,如果同样的事发生在现代呢?即便没有宗教思维的束缚,对哥哥产生夫妻之情仍然被视为乱伦,但此时母亲不可能再借助宗教为Anna举行一次救赎仪式,也不会有护士出场的机会,最大的可能性是,Anna出于对乱伦的恐惧,将自己对哥哥的感情埋入心灵最深邃的角落,然后作为一个被哥哥性侵的受害者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接受。那么,Anna得到救赎了吗?
如果能抛开《从不知是天灾or人祸的爱尔兰大饥荒历史,到浅谈英格兰天使护士拯救爱尔兰濒死少女有多讽刺》观点的话,那此电影还算是不错。民族、宗教、女性主义、人性较量、悬疑题材,很符合我的观影口味。最近好喜欢皮尤,她身上很有那种“宁愿痛苦,也要保持清醒的活着”的感觉,不屈又有劲的气质被她演绎的很好。
开头结尾的片场入戏/出戏设计很棒,一下就串起爱尔兰大饥荒时期的女性处境与当下处境的关联性。电影前两幕始终在铺陈,有点冗长了,直到第二幕结束才开始发力。幸而摄制水准与皮尤的表演水准都能撑住场面。
怪力乱神的女性悬疑电影。在爱尔兰大饥荒背景下,不进食而不死当然是神迹,然而背后却是迷信与科学、宗教与人性的对抗,更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极简主义的哥特画风让我愣是没认出来这是“普通女人”的导演,给摄影师加鸡腿…
英音的爱尔兰故事,梭罗同时代的禁食少女,拒绝生命进出的通道,与神沟通就能存活。最终发现,这是一部解构之解构。所有的事物都要依靠故事。
3.5 Florence的表演很强,岩石缝里开出花,她的镇定、笃定很有看头。男女感情戏没什么必要,删了观感会更好
#LFF22 小而精的片子,写意地还原保守的爱尔兰小村庄。主题旋律比较抓人。Pugh适合演这种难搞、强硬又正面的角色。信仰与科学的暗波涌动,放在历史背景下讨论现代parenthood。
又名《重生》
豆瓣的水准越来越差了嘛,这么好的电影给6.4。呵呵。大概是对宗教、女性主义、戏剧理论都不了解所以看了也没什么感觉吧。
喜欢pugh劲劲儿的能一拳打飞一个的样子,小女孩也演得好,还有我们永远的Elaine!毫无必要的异性恋剧情哈,男导演嘛可以理解。愚昧压抑的设定总让我想到破浪
本质就是一个girls help girls的故事。气氛营造的不错,神叨的氛围恰如其分的烘托了电影的主题。女儿最终脱离男权和神权,改名换姓,无疑是一次重生。
三星半。尽管镜头依然聚焦女性,有莱里奥前几部的影子,但在继承前作某些元素的同时走向又完全不同,借用类型片的外壳讲了个反宗教反玄学的救赎故事,愚昧需要科学来打破,信仰跑偏则物极必反,叙事平实却渐入佳境,首尾由摄影棚过渡很有意思,镜头在摇,演员在演,观众在看,戏假意真,言近旨远。皮尤为影片加分不少,表演成熟得不像话,大概是她这一代演员里最厉害的一个。
这不仅仅是反封建反迷信而是反恶心的男权,死去的畜生却要无辜的女孩用自己的生命来偿还,父母家人更是帮凶,整个community的人也是,受害者不得不在自我重生下(死过一次)才能得以逃脱,才能把痛苦的回忆带走,才能活下去。
塞巴斯蒂安·莱里奥很会拍女性角色,皮尤的这个角色太强大了,从观察转变到拯救之后,也让观众见证了一个现代女性的神迹。
没太看得进去,虽然道理都懂,但最后悬念揭晓的那一刻仍不免发出“蛤?就这?”的疑问……
很好的片子,喜欢这样理想主义者的结局
8/10 “我觉得自己看到了幻像,在我回家路上,我看到了天使骑在马背上和安娜一起离去。”“也许没有一个村庄会聚集起来,为所失之人哀悼,为明知故犯的罪行忏悔,也没有一个国家会这样,整个王国上下,难道不是一年到头每天晚上都有孩子在阴沟暗道中死去吗?这是一个充满悲伤的世界,它太饥饿了,看不到所有普通孩子们身上的奇迹。”诡谲的影像氛围,低沉呜咽的音乐,宗教束缚下的村庄暗流涌动,角色克制的表演非常动人,一次女性主义的自我救赎。遗憾前半部分铺垫相对松垮,致使人物和故事刻画力度表现积弱。沉沉暮色中,腐朽的宗教和父权体制在业火中燃烧殆尽,天使骑在马背上和安娜一起重获新生...
一切肃严、没有任何生气的氛围塑造精细,让人意外的开篇也力图让观众坐稳,倒回那个只有神灵、不顾真理的年代;有股寒意窜进心底,也始终有意识和角色寻求共振。交由Florence Pugh来处理,她扛起了很多时刻。但难以忍受的是节奏的刻意压低,以及在抛出故事之后情节上的严重空白。想到成色较为相似的《你将不再孤单》或是《羊羔》,更受用于它们完全类型向的表达;这里却在有些时候徒留一头雾水。
上帝轻附修女的耳畔,悄声告诉她超越愚昧教廷教条的听从良知的圣谕,她凭借混沌的善意,成全了自由鸟的脱笼而出,这大抵是真神最本来的面貌
「整件事无人遭追责,没有人追究父亲与母亲的责任,尽管他们任由这个孩子消瘦身亡。司法单位也没有将年迈的医生治罪,虽然他自欺欺人,以为找到了青春永驻的方法。所有人也不必解释他们为何冷眼旁观,让一个爱尔兰女孩活活饿死。也许这个村庄,并不会集体哀悼她的离去,也不会为自己的不作为而忏悔,更不要说整个国家。毕竟大英帝国,不是每天晚上都有孩子死亡在水沟里。这个充满悲伤的世界,因为太过饥饿,所以看不出每个活着的孩子,本身就是奇迹。」落后的宗教封建主义思维对撞女性觉醒,电影的氛围、格调及韵律感均到位。节奏减一星,整体还不错。(弗洛伦斯·皮尤今年的几部戏好像都是这风格的)
走近科学。。
真的好喜欢Pugh演这种,我很痛苦,我活不下去了,但是我还要活着,并且用力的活着的角色。非常有那种不屈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