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水的女神

已完结

主演:内详

类型:动漫地区:日本语言:年份: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光与水的女神 剧照 NO.1光与水的女神 剧照 NO.2光与水的女神 剧照 NO.3光与水的女神 剧照 NO.4光与水的女神 剧照 NO.5光与水的女神 剧照 NO.6光与水的女神 剧照 NO.13光与水的女神 剧照 NO.14光与水的女神 剧照 NO.15光与水的女神 剧照 NO.16光与水的女神 剧照 NO.17光与水的女神 剧照 NO.18光与水的女神 剧照 NO.19光与水的女神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爱的牧歌

如果参考《神枪手之死》的译法,这部电影就该翻成《牧羊人之爱》。当然还有更BT的翻法,可参考《牧牛班的春天》及八竿子打不着的《放牛班的冬天》……囧rz。这样的话就可以翻成《爱的牧歌》,不知情的人会以为是戈达尔给《爱的挽歌》拍了姐妹片……这个笑话好冷。

言归正传,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豆瓣上对这个片子的评价普遍是偏低的。再一想也对,连《夏天的故事》都可以被我打上了三星,凭什么大家就要对侯麦传说中的封镜之作给面子呢?像我这种一见到古装就激动,一听到戏剧腔就兴奋的BT到底是不多的呀。

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故事很无聊,我恰恰是很喜欢这个故事。不一定得是多么复杂惊世的故事才能成为电影啊,爱情与嫉妒,忠贞与背叛,误会与和解,这难道不是艺术永恒的主题?

令我感到心头热起来的是Celadon扮作女子,慢慢再次接近Astree的情节。这是他们用另一种方式再次认识,并且命定般再次相爱。也是他们的灵魂和肉体重新认识的过程,同为“女子”,不再有身体上的距离感,正是呼应了电影中段关于“身体”和“灵魂”的讨论。而到最后Astree忘记了一切,忘记了眼前的人和自己的性别,只是狂热地与其拥吻,更是让我动容。

牧歌一样纯粹又自然的爱啊。

和侯总以前一直纠结的主题相承,这部电影同样讨论的是一个男孩子的成长,也许同时还讨论了女孩子的。因为一个误会而走远,而偏激,而产生裂缝。然后他,或者说他们,经历的是一个漫长的情感回归过程。很多人觉得这个故事在现代背景下会显得很荒谬,但解读一个寓言的方式从来都不是照搬情节来对照现实生活的。

写于08年5月25日

 2 ) 惭愧:歪人歪想……

我有一张侯麦的早期电影《假眼》,买了至少有两年,到现在也没看。

首先看到的是电影的名字,觉得有点兴趣(当然把题目翻译成阿斯特雷和塞拉东的罗曼史,我估计也不怎么会盯住这个片子,没办法,脑子不好使),然后才发现,天啊,是侯麦的电影也,我都不知道他现在还在拍电影。打开来看,从片首的音乐,到绿色的幕布,到字幕,和牧羊女坐着苦恼的样子,我顿时觉得有点儿——时空错乱。我觉得这样的感觉很像帕索里尼的《一千零一夜》,《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只是意大利语听起来更热闹一些。相似的表演方式,念台词方式,情节安排……这种活生生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风格啊!

你知道帕索里尼……,所以这种时空错落的感觉,让低俗一点的人,比如说我,在看侯导演的罗曼史时都会不怀好意,同时有点尴尬的希望下个镜头跳出来两条白花花的裸体(excuse moi.....!)当罗马白裙的女神以及最后的阿斯特雷坐在塞拉东身边露出乳晕,交错的眼神,真的很含蓄的turn somebody on…… 惭愧惭愧。还有塞拉东回忆他与阿斯特雷亲吻的画面,倒让人脸红,不忍直接盯着看。于是,整个电影就在某些人的臆想中不明不白的结束了。

我总有中了圈套的不祥之感,并且深深的感觉到,这个电影,应该要告诉我们一个更深的道理,至于道理是什么,这个,我也越来越不清楚了,也许是,女人——真的很美。

 3 ) 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

从对白,情节的设置与推进看,更多的像是话剧。

记一小段对白,当爱上一个人,一个无法见到不知生死遥远的人,会宁愿TA已经死了。为什么?看下面这个对白:

“我希望他(塞拉冬)活着,为了你的缘故。”

“我知道,姐姐。但如果我相信他活着,结果却发现他已故去,到时我就没有再活下去的勇气了,因为我两次失去了他。”

“如果他已经死了,如你所想,并非我所想,你肯定会觉得宽慰,因为死亡也不能抹去他的爱情。”

“此更增添了我的失落。”

“如果他已经死了,他能清楚的看到,你的爱即纯洁又真诚,当时惹你生气的嫉妒,也来自那伟大的爱情。他们说,就像我们有一双眼睛那样,我们的灵魂能看到并认识彼此。”

“是的,那是我唯一的安慰。”

有点像聂鲁达的诗: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

遥远且哀伤,仿佛你已经死了。

彼时,一个字,一个微笑,已经足够。

而我会觉得幸福,因那不是真的而觉得幸福。

 4 ) 男神和女神的罗曼史|渣男标配

其实故事还蛮“中二”的,现代“渣男”的桥段基本没有,整个故事好像都是在讲爱情的伟大。故事开始,女神就比较落寞了,其他的牧羊人乘虚而入,火上浇油的故意问女神,为什么不去宴会啊,在那里,男神和其他女孩跳得那么欢,你也不管管。女神说,管什么管,那未来的公公婆婆对自己不待见,偏偏那家伙又是个妈宝男,老爸老妈说什么是什么。
此时的男神,已经被其他女孩约到了小河边。虽然男神扭扭捏捏的像个女孩,但女孩采取了攻势。男神是没来得及招架,就被夺去的“初吻”。这一幕,被女神看在眼里,爱情的小船说翻就翻。
第二天,男神还若无其事的去找女神,女神也没给他好脸色,该干嘛干嘛去吧,才不想搭理你。男神这下委屈大了,扬言要跳河自行了断。看惯了现代故事的,这基本都是渣男标配,一哭二闹三上吊,女神也该服软了。是的,女神眼看这男神要自我了断,也软了大半截。可是没想奥,男神此时异常刚烈,说跳河还真的跳了河。一帮人沿着河边那个找啊,可是找了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其实呢,此时的男神,已经被“富家小姐”给救了。就看着盛世美颜,让“富家小姐”异常心动,三下五除二,就把男神视为自己的禁脔,旁边这位,摸一下都不行。旁边这位也不是吃素的,既然得不到,那大家都别得。男神不是一直挂念着女神吗,这位一直撺掇着男神离开去找女神。架不住“天长地久”的念叨啊,男神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离开。当然了,这也是“现代宫斗”中的桥段,这位是真心被男神的真爱感动,才帮助男神离开的。
而此时的女神,也备受煎熬。男神跳了河,才发现了真爱,可惜为时已晚。最要命的是,身边还有那么多的“诱惑”,为了一棵树,废了整片森林,这也太浪费资源了吧。这男神和女神,同时在经历爱情的“煎熬”。
故事里头,这位风流的牧羊人,还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概是代表这现实。不过,貌似更“代表”着法国人的浪漫,印象里头的法国人,不就是这样吗,浪漫之都的称号,也不是白瞎的。虽然是故事里头的“反派”,但其实还蛮可爱,至少是一位“真小人”,相较于伪君子,实在好太多。
此时,“逃出来”的男神,却没有去找女神,找了个棚屋就住下了。理由非常的奇葩,因为女神当时说过,永远不能见他,所以他要替女神保护承诺。但凡这种桥段出现在现代剧里头,妥妥的渣男配置。而这个故事,男神就是这么别扭。
故事最后,男神终于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接近女神。我去,这不是《风流四大才子》里头的桥段吗,当年的周文宾就这样摸进了人家大小姐的闺房,还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不知道?建议去看看呢。只是,后来的女神差点崩溃,她这是出了轨呢,还是出了轨呢。

 5 ) 侯麦的临别赠礼

(个人解读,接受探讨和理性反驳)

以17世纪的小说为源本,以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为血肉,以爱情为骨架,以油画般的画面和莎翁舞台剧的形式为蒙皮,荡漾着新古典气息的故事。当然,若以特点来概括的话,也少不了侯麦在选角上的经验。这些在候麦以往并不常见甚至稀缺的元素组合,并不能构成我打满分的理由。但是——宗教中的教义,终于显露出了狐狸尾巴,并隐晦且完整的勾勒出了侯麦的天主教信仰的轮廓。是的,侯麦是皈依于天主教的信徒,原本我也以为侯麦能够很好地隐藏。德鲁伊与Celadon的关于神的对话,才是整部电影的题眼,是侯麦的最深沉的也是最隐晦的临终关怀。当侯麦借德鲁伊之口,道出至高的三者:圣父、圣子、爱情时,全片的其他部分与我而言其实就无关紧要了。爱情,在侯麦的电影中总是绕不开的字眼,也是侯麦用尽了一生的时间加以嘲讽、揶揄、调侃、结构、探讨的主题,终于在这里,被 侯麦抬上神坛,成为圣灵(holy spirit)的本质存在。沾染上神性的光辉,以寓言和神话中的完美也虚伪的爱情本身作为终极追求,作为接触god的神圣途径。无疑,侯麦的答案给予了他自己最终的安慰和救赎:原来除却婚姻这一爱情的坟墓,love还可以沾染上耶和华的光辉,代替永恒,成为永恒,超越永恒。麦的临别赠礼

(个人解读,接受探讨和理性反驳)

以17世纪的小说为源本,以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为血肉,以爱情为骨架,以油画般的画面和莎翁舞台剧的形式为蒙皮,荡漾着新古典气息的故事。当然,若以特点来概括的话,也少不了侯麦在选角上的经验。这些在候麦以往并不常见甚至稀缺的元素组合,并不能构成我打满分的理由。但是——

宗教中的教义,终于显露出了狐狸尾巴,并隐晦且完整的勾勒出了侯麦的天主教信仰的轮廓。是的,侯麦是皈依于天主教的信徒,原本我也以为侯麦能够很好地隐藏。

德鲁伊与Celadon的关于神的对话,才是整部电影的题眼,是侯麦的最深沉的也是最隐晦的临终关怀。当侯麦借德鲁伊之口,道出至高的三者:圣父、圣子、爱情时,全片的其他部分与我而言其实就无关紧要了。

爱情,在侯麦的电影中总是绕不开的字眼,也是侯麦用尽了一生的时间加以嘲讽、揶揄、调侃、结构、探讨的主题,终于在这里,被 侯麦抬上神坛,成为圣灵(holy spirit)的本质存在。沾染上神性的光辉,以寓言和神话中的完美也虚伪的爱情本身作为终极追求,作为接触god的神圣途径。

无疑,侯麦的答案给予了他自己最终的安慰和救赎:原来除却婚姻这一爱情的坟墓,love还可以沾染上耶和华的光辉,代替永恒,成为永恒,超越永恒。

 6 ) 做作得无以复加的爱情

                   爱情,诞生在丘比特和基督之前
             

                                               
                                               “……我降伏丘比特,

                                             虽然他用利箭伤我的心,

                                     又在我面前摇动他明耀的火……”

                                                (古罗马)奥维德:
                                                《爱经》,戴望舒译

 

  看《les Amours d'Astrée et de Céladon》(阿丝特蕾与瑟拉冬的爱情)之前,我知道这部电影戴着“大师的封山之作”(或至少是“大师号称的封山之作”)这样的标签。所以其实自己只是想瞅瞅87岁高龄的侯麦(Eric Rohmer)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简介里引用侯麦自己的话说,“这是一部由17世纪的传奇(罗曼斯)作家写作的,发生在公元5世纪高卢的田园牧歌”。

  遗憾的是,我竟然一边笑一边看完它。

  它的情节……唉,怎么说呢……总之就是很俗套的17世纪故事:一个叫瑟拉冬的牧羊人爱上了牧羊女阿丝特蕾。结果经过了一番波折,瑟拉冬被自己的情人误会,只因为阿丝特蕾的一句话“我永远不想再看到您了!”这个木鱼脑袋的瑟拉冬居然就真的跑去跳河自杀了……(痴心到了如此迂腐的地步!)。后来又一番波折,他男扮女装前去看阿丝特蕾,“两个”女人从暧昧的关系中慢慢擦出火花,最后真相大白,冰释前嫌,皆大欢喜。

  在这样一部无趣而没有悬念的故事中有着那些严肃的,侯麦式的,堪比舞台剧的经典对白:

 
  “要我假意爱上别人眼里闪烁的光芒,如同爱你的眼睛一般,这是比天还大的谎。若非得如此,我宁愿死去,就让我安息在幸福中吧!”

  “当我们在爱中,爱的是我们的灵魂而非身体,变成对方的也是灵魂。”

  “天理,从不让人行无耻之事而得善报,最无耻的事,莫过于善变,莫过于像蜜蜂一样,从这花采蜜到那花。”

  “如果坚贞的爱不存在,那我对您的热情又能有什么期待?”

 

  像这样(弱智?姑且称之为“古典”吧)的对白比比皆是……所以不难想象用中世纪的台词调子拍这样一部因为太过唯美而显得太过假的电影,会让那些生性放荡的年轻法国演员笑多少次场了。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写道,一切田园牧歌式的爱情,如果发生在现代都将是讽刺性的。

  柏拉图的古典爱情观离我们的生活实在太远了,以至于我们已无法想象:曾经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可以这样信仰爱情的存在,有人可以毫不费力地说出以上那些话,而且听者非但不觉得好笑而且也认真地对待它。

  西方传统中,对于爱情和家庭的忠贞来自于基督教。在宗教日益式微的今日,就像机械文明毁了电影原著中的那片草原一样,有一些东西也改变了,比如为爱去跳河的瑟拉冬也许不存在了。

  但被毁掉的其实不是爱情而只是对于爱情的信仰。

  侯麦把人物设定在5世纪,那时的高卢人还没有接受罗马文明(代表淫荡)而被拉丁化,也没有接受基督教的观念(代表纯洁,忠贞)从而形成最后的法兰西民族。侯麦继续着《六个道德故事》的传统,向日益摆脱基督教影响的年轻法国人传递这样的概念:即使在不相信天堂地狱的时代,即使在没有拉丁罗马众神统治之下的时代,古代高卢人信仰自己的德鲁伊教派,而那时的爱情,也可以是纯洁而美丽的。

  片子的一个行吟诗人一直以自己身体力行的卡萨瓦诺式风流嘲笑两队主人公间柏拉图式的爱情观,可能很多现代人能在这个角色上找到共鸣。

  但也许我们在嘲笑瑟拉冬之前应该想想,可笑的究竟是瑟拉冬还是我们自己?

 7 ) 纪念侯麦 阿斯特蕾和瑟拉多的罗曼史



据法新社消息,法国著名导演埃里克-侯麦于当地时间1月11日(周一)在法国巴黎去世,享年89岁。

以后,漫无边际又时常让人有所触动的侯麦对白只能在旧片里回味了。有时间,打算重温下《四季故事》。顺便贴个旧影评阿斯特蕾和瑟拉多的罗曼史。


周末,沉郁许久的天终于放了晴。在院线的售票窗前,被风卷起衣服的边缘上镶着一条金黄的日色,它看起来仿佛一顶17世纪的花冠。非常凑巧,今天上映的是侯麦的新作Les Amours d’Astree et Celadon(阿斯特蕾和瑟拉多的罗曼史),一个17世纪的故事。


牧羊女阿斯特蕾和牧羊男瑟拉东生活在十七世纪的森林中。阿斯特蕾有一个挺直的希腊式的鼻子,细薄的拿破仑式嘴唇和一对在棕与蓝之间难以辨明颜色的眼眸,她丰腴的身材在布衣底下匀称地糅合着心灵的温存和青春的活力。瑟拉东是丛林中难得一见的俊美少年,他的眼睛拥有绝美色调,仿佛得灵于河流和夜晚的晴朗。由于自由和简单的生活,阿斯特蕾和瑟拉东的心非常单纯。同样的天性使阿斯特蕾和瑟拉东彼此亲近。随着夏秋轮换,爱情降临到他们心上,阿斯特蕾和瑟拉东觉得一切是那么新鲜美丽:除了山坡上的小屋。除了阳光下的晒台和这座他们在其中生活却有更多时间谈情说爱的森林。除了静卧在草地上的动物,除了携着榛树和落叶清香的风,给他们送来阵阵清凉和潮水的乐声,他们完全可以忘记在身外还存在着其他人。

俊美的瑟拉东获得了少女们的青睐,为了从阿斯特蕾身边夺得他的爱。一个小小的阴谋生成了。一天,阿斯特蕾目睹少女强吻瑟拉东。嫉妒闪过她的心头,在她的眼光里投入疑惑和忧虑的阴影。这样的时刻本应一闪而过,但恶意的猜忌最终摄取了阿斯特蕾的心灵。瑟拉东坦诚的前额、急切的眼神、执着的嘴唇和温存的心都不能阻挡阿斯特蕾的愤怒。阿斯特蕾发誓,一生不再和瑟拉东相见。百口莫辩的瑟拉东情急之下投河自尽,惊愕之余阿斯特蕾陷入了失去恋人的寂寞和痛苦中。


冲动的瑟拉东被延河的女贵族救起。美丽富有的女贵族沉迷于瑟拉东的外表,她以心中所能找得到的最轻柔、最妩媚的声音表白自己的爱慕,无奈瑟拉东依然保存着关于阿斯特蕾的一切记忆,他什么都能回想起来,就像森林中的荒草秋天被随风燃烧的野火点燃,火焰过去,会留下焚烧的痕迹一样。瑟拉东偷偷潜入树林,悄悄窥视着昔日恋人。他时刻幻想回到以往的幸福生活中,回到阿斯特蕾身边。在朋友的帮助下,瑟拉东男扮女装摆脱了女贵族的迷恋,重新靠近阿斯特蕾。

阿斯特蕾发现了一个长相酷似自尽情人的女孩。她不自觉地被这个女孩吸引。当阿斯特蕾凝视着女孩,她的萎靡和痛苦一扫而光。阿斯特蕾觉得自己的心情好了,被森林阻挡的阳光从她的前额,她的身上和她的脚边流泻,重新洒满她的心房。不知不觉中,另外一种感情开始动摇着阿斯特蕾的心。在记忆中变得模糊的瑟拉东与忽然出现的少女一起在她的梦中萦回。这两个名字,两个人,在飘忽不定的幻影里难分难辨。阿斯特蕾在睡梦中时而欢喜,时而悲伤,夜夜辗转反侧直到天明。


终于有一天,阿斯特蕾听到女孩说表面上纯洁而温存的姐妹友爱的后面,暧昧之情是怎样不知不觉在心里萌发;说女孩怎么样在开始的时候感到惴惴不安,慢慢又安下心来,说她从哪个一个迹象终于意识到阿斯特蕾也喜欢自己。说自己曾经给了阿斯特蕾多少暗示。听女孩讲述的时刻,阿斯特蕾看着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那些脱口而出而又缩回去的话语,那些她脸上情不自禁流露出的情感和阴影。这一切都是瑟拉东的翻版。情难自控的阿斯特蕾在同这个神秘少女进行身体接触的时候,发现她其实是个男人。瑟拉东把自己的伪装一层一层地揭开。他毫不掩饰地显露自己的真挚。随着唇际的轻声絮语,阿斯特蕾和瑟拉东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如果文艺作品的至美之处在于它们对人们内心的丰饶映照,那么越是简单的故事,越需要细腻的描绘。Les Amours d’Astree et Celadon(阿斯特蕾和瑟拉多的罗曼史)改编自1607年开始出版的巨幅法国小说“L’Astrée”。当时文坛流行超长篇幅的著作,小说动辄两三千页。奥诺雷.杜尔菲这部带领了18世纪感伤小说风潮的著作全长五千余页。全本“L’Astrée”一直是欧洲拍卖市场上被重金收集的对象。原著小说是贵重的,也仅止于贵重。牧羊男女的故事是脉络简单,像嫉妒这样原始的感情,采取极复杂、极文明的方式把它放大了千万倍来奢侈地表现,因为不调和,略显用力。好在侯麦在改编的时候适当地缩小了它。出生于法国南锡的电影大师侯麦,已经年近九旬。1950年,他开始拍摄短片。九年后,侯麦的第一部长片大获成功。从此,侯麦作品不断,获奖不断。从六个道德故事、喜剧格言系列到四季故事,侯麦一直在女性的感情世界里挖掘新鲜的元素。侯麦的影片一直以平淡、隽永著称,或许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做过文学教授和影评家,侯麦作品的对白向来考究。在(阿斯特蕾和瑟拉多的罗曼史)中侯麦依然延续自己的对白特色,生涩的韵律让电影放映厅变成了古典文学赏析课教室。好在侯麦选择的演员非常耐爱。扮演瑟拉东的安迪.吉雷似乎天生就是身佩灰绿缎带的英俊牧羊人,扮演阿斯特蕾的史黛芬妮和扮演女贵族的塞皙儿都有浓烈的古典风情。

影片公映后,媒体把它称做大师的反朴归真之作,也有不少难以理解的评论。16厘米的底片、遥远的恋情、复古气质的演员和洋洋洒洒的表白,一切的一切令它像一部来自古老年代的旧作。放映厅里来寻访侯麦的影迷不乏其人,当电影散场,意犹未尽的人能感到,它像阿斯特蕾对瑟拉东说爱这个字时的第一声叹息那么短促。而且这么动听的一个字刚刚被说出口就被打断了。

 短评

應該係好笑架? 好幽默咩我又唔覺,同樣O既幽默令我諗起前年鈴木清順O既貍御殿,但人地cult好多好玩好多囉。係有好多唔同種類O既愛情觀,要展覽愛情佢做到左,但好唔好睇,實在唔在於佢拍成點,靚囉

7分钟前
  • 还行

这片画面很美,人也很漂亮。但故事实在是………………是说太纯洁好还是太单纯好……看不下去啊……17分钟弃

12分钟前
  • nikki
  • 还行

平庸...

16分钟前
  • 大宸
  • 较差

侯麦在遗作中收起所有喜剧的气氛,严肃地谈爱情。爱情是一出神话,神面对它也失去风度,人在它面前如此卑微,带来的苦痛多过游戏人间的快乐,依然令人虔诚向往。笑后哑然。7/10

17分钟前
  • 神仙鱼
  • 还行

侯麦最后一部作品

19分钟前
  • 查禮譚
  • 还行

除了美少年,没有愉悦。

21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还行

靓人靓景

22分钟前
  • ng
  • 还行

果然不好看~

27分钟前
  • 阿尔法
  • 还行

1.“男神”成为女性才能赢回爱情。2.侯麦一改制作历史电影时的考据癖,而有意将不同年代的美学杂糅在一起:牧羊人穿着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服装,城堡则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样式,却谱写出了古典气质最纯正,最远离当代视觉趣味的田园牧歌。而这种美学风格(当然还有颜值)足够吸引我,能抵消掉于尔菲这个17世纪爱情故事观感上的乏善可陈。3.首次动用两台摄影机拍电影,却成了侯麦的最后一部电影。比起这部,我更感兴趣未完成的那个女占星术士与女歌手的故事,但我们都看不到了。4.侯麦:我相信自己在拍电影的时候,能够捕捉到从事其他艺术无法带来的幸福。大莫莫永远是我的本命导演。

29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还能有比这更合适的遗作吗?回到最纯真的情境下:在大树与河流中(因此有些时刻又神似施特劳布夫妇的电影!又让人想起中戈达尔80年代后在瑞士“建立”的“自然片场”),在属于莫里埃·舍雷尔的对古典主义的执迷下,侯麦完美总结了属于自己电影的一切——这关于爱的艺术从城市的街头中脱离出来(瑟拉多拒绝返回城市),终于在这个返璞归真的故事中走到终点——男主角变成了女性,而爱变成了神话。有几个镜头甚至可以说是侯麦生涯中最浓郁梦幻的影像时刻。

33分钟前
  • TWY
  • 推荐

這套也是我其中一部的favourite電影!

36分钟前
  • Ariza
  • 力荐

她终于露了(。)(。)

39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还行

遇到放映机坏了,然后胶片烧着了也算是又一次影院奇遇。

43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较差

要是完全忘了姓氏 也没有本身的名字 总记得神情和语气 无字暗语 你也心中有知

4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侯麦的人文史

50分钟前
  • 豆子
  • 力荐

真正的爷们,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

52分钟前
  • iceman
  • 还行

倒是想起[帕西法尔]了,这个故事真是毁三观啊毁三观。画作引发的主题(女祭司那里两幅,塞拉东画了一幅)。“侯麦时间”则有两段,一段是塞拉东的哥哥嫂子与另一群牧羊人大谈爱情,另一段则是男祭司对塞拉东讲道。里面好浓的宗教内容。

5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拉快进最后被他俩小辫雷的不轻 \( ⊙ o ⊙ )/

1小时前
  • 兮称
  • 较差

且不说“爱情与道德”这个老命题在这部电影里表现得有多淋漓尽致,那些画、那个牧师,以及种种对多神的讽喻就说明他的爱情已经进入了信仰层面,与德鲁伊精神融为一体了。音乐般的台词填满了每一个缝隙,如同瓷器开片一样构成了独特的美感;构图和色彩更是一丝不苟。如此遗作,侯麦最终达到了他的巅峰。

1小时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侯麦终其一生以修行的毅力一部又一部拍着爱情——只说爱情未免肤浅,围绕爱情展开的所有情愫在大半个世纪以来打动了多少人心,在侯麦的镜头里看不到一处肮脏和腌臜,整整二十部电影,剔除了胶质的生活淤积,只留下明亮的徐来清风,一面不遗余力阐释爱情的复杂多义,一面信徒般对爱情有着纯真信仰;本片像是魔改了一部古希腊寓言,配以莎翁舞台剧般的念白,还莫名有些十日谈既视,虽然是非常简单执拗的情节,但在演员的投入演出中又非常吸引,镜头里唯美的风光,古典的服装,好看的脸庞,再夹带一点点半遮半掩的肉体撩拨,视听体验没有一丝游离——侯麦太懂坐在银幕前的各有所需的"期待"了;这是侯麦执导的最后一部长片,风格上又给人以惊喜,至此补完侯麦所有主要作品,再度感慨他是真正看破红尘却能悠哉其中的智者,与光影作伴的一生可谓圆满。

1小时前
  • GIVIND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