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嫌疑人》,简单说下。
一方面个人比较喜欢张小斐,另一方面该片的剧情和人设,都是在主观意愿与被动行为“矛盾”之中反复横跳,构建起本片最大的剧情冲突,用一句时髦话形容,叫做“极限拉扯”。
犯罪悬疑电影,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往往是故事越“离奇”越好,这样可以让观众建立起不错的观影预期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代入感”。但是呢,离奇不代表“离谱”,再离奇的故事到了最后还得圆回来,否则全盘皆输。
所以,这类电影总是在追求离奇剧情和情感逻辑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那些看似不合规格、甚至匪夷所思的动机和情节,到了后期,是要在“不合理”中找到合理之处。
本片大致就是如此,比起当下很多流行的大开大合悬疑片,本片开场其实相对常规,不像《消失的她》那样一上来就抛出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不是我妻子的妻子”。本片开场很简单,就是一个被胁迫的行为动机。
但作为以女性为主角的犯罪电影,本片故事驱动力在角色行为之外,也多了情感方向的动力,即调查线索与情感因素双重并置推动叙事。并且随着故事发展,让观众了解,正反双方人物,完全相对的动机之中,出发点都是一致的,都是从母爱出发。
(所以,我们从剧情与情感两个方面,来展开探讨一下。如下内容涉及剧透,本着悬疑片“一次性观影”的特殊性,没看过电影的一定要谨慎阅读)
剧情向:立场上的极限拉扯
一个律师女儿被绑架,条件是让她为一位已经一审定罪的死刑犯辩护,只要能给对方翻案,才会释放她女儿。这样电影就形成了一个逻辑上的“对冲”。
因为主角陈智琪的行为,是完全胁迫之下的被动,而她的主观意愿,则是要救出女儿。那么她到底是如何将主观意愿与被动行为融合在一起,这是本片开场至少30分钟内,对剧情和人物走向的一个关键性的判定。
有个细节值得关注。
电影开场就营造了陈智琪一个超级律师的形象,是对人物“虚实结合”的侧写,“实”的是该角色手段高强,所代理的案件都能胜诉。“虚”的是观众此时并不知道陈智琪的真实内心,她究竟是一个追求真相和正义的超级律师,还是只为了追求胜利没有感情的打官司机器?
尽管她自己本人声称是为了正义,但观众此时对她的观点其实是模糊的。
而且为了强化这种不确定性,还在她身安排了一个吊儿郎当、道德上貌似有些“瑕疵”的停职警察金志雄(李鸿其 饰)。
这一切,都是电影开场对案件的真相、角色的动机进行了掩盖。
随后,为了救出女儿打赢这场官司,一开始女主的着手方向别无二致:查阅案件资料、拜访受害女死者的母亲、探寻女死者的整个生活经历和朋友圈……乃是常规操作,而随后的剧情才逐渐地显山露水,这个案件确实有问题,有关键证据缺失,代理人似乎是被冤枉的。
这样一来,让女主角的被动行为,与主观诉求,在两个完全相悖的意愿之下,有了慢慢靠拢的倾向。
对了,《拯救嫌疑人》改编自2007年韩国电影《七天》,不好意思原版我真的没有看过,原版是否如此设定,那就不知道了。
电影如此设定,让我想起了另一部韩国电影——2010年薛景求主演的《不可饶恕》(下图)。
两部电影的出发点相同,都是被胁迫之下,要为嫌疑人翻案,只不过过程完全相反,《不可饶恕》开场塑造了一个正义感爆棚、行事雷厉风行的调查官,再随后在故事发展中,这个“正义的”调查官被迫违心做伪证,帮助代理人开脱,乃至越往后,角色的被动行为与主观意愿距离越来越远,导致故事张力越来大……
而《拯救嫌疑人》并没有这样的设定,在故事进行不到一半的时候,就率先将角色主动与被动完成了统一,既要帮助嫌疑人洗脱冤情,也能救下自己的女儿。
那么是本片后半段的剧情张力松懈了吗?也不能这样说,毕竟该片还有另一条暗线,同样也是主动与被动的“极限拉扯”。
情感向:一个母亲的复仇
惠英红饰演受害者的母亲,她掌握了一条关键证据,了解案件真相。电影收尾处回溯该视角过程,我们也能清晰的感受到该角色的行为逻辑上的“对冲”。
她的主观意愿,就是要为女儿复仇,然而在嫌疑人已经定罪的情况下,她作为一个母亲无法释怀,必须要亲手手刃仇人才算大仇已报。所以她要为嫌疑人“脱罪”。而其被动行为,则是不得不绑架了女主角的女儿,让这个超级律师帮助自己完成计划。
这是本片调查线索推进剧情之外的情感因素驱动力,且该动力的主要来源,惠英红是要大于张小斐的。
自始至终,惠英红角色身上,主观意愿与被动行为,一直没有统一在一起,从她对待律师女儿的态度上就能看出,以及她第一次见到陈智琪时,对她说得那句“祝愿你们母女可以团聚”,她始终相当纠结,属于为了女儿她不得不这样做,可见该角色设定是相当立体的。
其实观影后我也琢磨过,陈智琪的角色,也完全可以设定成如《不可饶恕》里薛景求那样,为嫌疑人的辩护,就是从头到尾“被迫+违心”,甚至也可以作伪证。如果真是如此设定,本片剧情张力就太强了。
但毕竟是国产片,主角大概率不会拥有这样有道德瑕疵的人设,原因都懂,没错,哪怕把故事背景设定在海外,也不行,我以前遇到过类似的本子,根本不让过。
所以,电影里陈智琪的人设,在电影里善恶没有泾渭分明的角色百态中,整体上是趋于正向的,从而才有了“发现自己代理的嫌疑人可能真的是被冤枉”的设定,主动与被动行为率先统一战线,还是略有可惜(否则该片就真的是全员恶人了)。
而该片则是把《不可饶恕》里违心角色的设定,安排给了汤镇业饰演的检察长,后者也有与两位女主角有着类似的出发点,但过程完全不同。
终究而言,作为女性为主角的犯罪悬疑电影,在揭露真相之余,还是要呈现一以贯之的女性情感力量。
张小斐与惠英红在电影中两位母亲,立场上完全对立,一个是拯救,一个是复仇,但人设趋于统一,两位角色行为的背后都是一个没有去为了自己的女儿可以不顾一切。
而且电影里,刻意对她们的家庭进行了侧写:都是单亲妈妈,都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在孩子深陷危机的时候,都可以孤注一掷,被迫去完成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只是为了孩子。
从某种程度上,检察官不也是这样嘛。这位父亲与两位母亲的不同之处在于,父亲是借助外界力量来达到目的,母亲则是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做出选择和行动。
这是类型片格式下,女性力量在电影中呈现的特点。
包括片中“二次伤害”的观点,跟电影主线故事其实关联不大,而且也是点到为止,但作为“为受害者正名”的一个环节,同样是女性视角下的一次情感抒发。虽然比较浅显,但也代表了一种声音。
故事离奇嘛,非常离奇,不过最后还是圆了回来。只有母亲才能理解母亲。救他,是因为要杀他。
结语:杂七杂八
总体而言,《拯救嫌疑人》,可以看,属于现实冰冷、底色温暖的破案惊悚片,但是情节衔接有瑕疵,对司法细节的刻画有不专业之处,说白了,就是有破绽。
很多电影都有bug,比如动作电影里,大到“中枪后不死“,小到“主角打开手铐”,其实一定程度都违背了现实逻辑。
本片也有这样的问题,比如汤镇业角色瞒天过海的能力,绑匪的身份,甚至你可以说,为什么一个律师和一个被停职的警察,几天里就可以找到连专业刑侦队都找不到的蛛丝马迹,都有刻意之处。
在圈内就有个类似“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内容。在编剧课上,老师绝对不会教的东西,但在私下,尤其是师父带徒弟这种“传帮带”基础上,师父会告诉徒弟,为了达成某些戏剧冲突,剧作中必要的时候,可以违背一些现实逻辑。
《无双》的导演庄文强就说过,任何故事都有破绽。
但前提条件是,不要让故事不成立,这些刻意之处和情节上的破绽,只是作为过场所用,不能左右情节发展!
至少本片,故事是可以圆回来,且动机和情感逻辑OK。
此外电影叙事也足够流畅。比起同类电影,本片不像很多电影那样,在叙事节奏上大开大合,步步紧逼,电影的整体节奏还是相对舒缓,或者说是前松后紧。
《拯救嫌疑人》完全可以拍成跟某些电影一样,依靠飞快节奏和饱满的音乐,强化反转、强化观感,但本片并没有这样,导演张末虽然在导演手法上还是略显稚嫩,但她跟老爸张艺谋也学到了一些本领,比如控制节奏方面。
电影这个节奏是比较舒服的,至少呈现了类型猎奇和情感元素齐头并进的叙事特点,在如此叙事节奏下,既有着反转带来观感的满足感,也能在潜移默化里建立起情感上的渲染。
几位主角表演很具爆发力,惠英红不必多言了,有目共睹。这里特别说下张小斐。她演母亲,是有buff的,毕竟在《你好,李焕英》里她被称为“国民妈妈”。她是会演母亲的,尤其是在对待女儿之上,比如片中该角色的层次感。
《你好,李焕英》,张小斐的表演相对精彩,得益于她演出了很多人“妈妈年轻时的样子”,尤其是到结尾揭晓之后,我们再返回头审视前半段内容,就会发现,电影大部分时间,她都与贾晓玲是亲密无间的姐妹形象示人,但是在她眼睛里,望向贾晓玲的时候,已经知晓一切的她,呈现的则是母爱的慈祥,这就是层次感。
《拯救嫌疑人》里,她饰演的陈智琪虽然没有这样复杂的人设,但有着鲜明的分水岭阶段。就是其主观意愿与被动行为统一前后的状态。
她一开始接手案件的时候,表现出了不小的抗拒,心里挂念女儿,心不在焉,而且对于已经定罪的案件,她心里也没底,可能为了女儿还要“颠倒黑白”。此时该角色一直是那种恍惚的状态。
可当她发现案件真的有漏洞,存在着嫌疑人“被冤枉”的情形时,主观意愿与被动行为逐渐靠拢,此后她的状态马上不一样,行为果断眼神凌厉,这个细节,这就是不一样的感觉。
还是那句话,一切都是因为爱。
“第一日,上帝说:'要找到关键证物:车子',于是主角便找到了车子。”
“第二日,上帝说:'反派要立刻感应到主角团发现了凶器',于是主角两眼一闭,睁开后发现已被五花大绑+严刑(激情)拷打。”
“第三日,前警察阿金闯进警局,用暴力手段得到了搜查令,并全身而退,已然毋需上帝出手。(人物得到了成长!)”
希区柯克式变焦、环绕镜头表现母亲意识到女儿失踪时的惊恐与茫然无措;声控灯一层层熄灭,表现母亲一步步堕入黑暗与绝望……作为张艺谋的长女——张末担任导演的第三部长片作品,于11月1日全国上映的电影《拯救嫌疑人》带给了人们一定程度上的惊喜。
电影讲述了金牌律师女儿被绑架,绑匪威胁其为一名死刑犯作无罪辩护。然而,在与一位警察朋友联手深入调查之下,却牵扯出一连串错综复杂的人性阴谋的故事。
总地来说,令人惊奇的是导演严格按照好莱坞三幕式的剧作风格呈现出在剧情上的“显而易见的精彩”,层出不穷的反转实在让人应接不暇。虽说有韩国原作《七日》珠玉在前,但在将优秀悬疑犯罪类题材作品进行本土化方面所展现出的熟练,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说完故事结构和情节,影片在剧作文本的处理和打磨上也有令人惊喜之处,比如片中有一些很可爱的“一语双关”的地方。可见,在这一处的台词上是下了功夫的。
而室内的正反打双人对话镜头中,我们甚至还可以看到导演对于不同的角色,依据其心理/精神状态的不同,后景即使在长焦特写被虚化的情况下,也依然做了调整(比如背景相框故意放歪以体现人物此时情绪和精神状况开始变得不稳定)。
至于更加体现本土化色彩的部分,则在影片后半段,主角斥责了社会对死者女孩以网络形式污蔑其“媛交女”的二次伤害,以及典型的、充满中国特色的精神病人被动技能——免死金牌的出现,使全片看上去更加符合中国观众的逻辑。至于节奏把控方面及情绪渲染MV片段的插入,也更加印证了这一特色。
而在故事结构及影片可看度上的可圈可点之外,在影片最后,我们更是看到了人物内心深处的蜕变——电影故事说到底就是“从平静归于平静”。
张小斐扮演的金牌律师打赢了无数的官司,也成功夺得女儿的抚养权,却在女儿的生活中缺席,以事业上的成果回避对于亲子关系的焦虑。
而在经过了一系列“失去女儿、差点失去同事兼好友”的风波之后,反而从心底里将陪伴女儿作为自己责任的一部分,认可了母女之间既有血缘亦有情谊的观念,也不再对自己的好友抱有固执的成见,而是坦诚相待、荣辱与共。
当昔日的一切回归平静,正如影片结尾所展现的那样,女儿问她:“她们在天上会找到彼此吗?”“会的,因为有一种声音只有她们能听到。那就是作为曾经共同生活在一个身体里的,女儿和妈妈彼此的心跳。”
由此,想必影片吸引观众的并不只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有这份“中国传统特色”的,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血浓于水的爱和亘古不变的亲情吧。
有些东西在平常生活中常常不为人所察觉,但它往往会在危难中呈现出最夺目的光彩,比如母爱。
这一点,在电影《拯救嫌疑人》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拯救嫌疑人》是一部犯罪悬疑电影,讲述了一位母亲为了救回自己被绑架的女儿竭尽全力不惜一切的故事。
金牌女律师陈智琪的女儿被绑架,绑匪要求她在五天之内为一个死刑犯做无罪辩护,被逼无奈的陈智琪联手警察金志雄展开调查,随着案情深入她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阴谋之中……
这是一部女性叙事、体现女性力量的电影,故事悬念拉满,紧张刺激,情节跌宕起伏,张力十足,最后结局的反转更是让人出乎意料,目瞪口呆。
导演张末很好地挖掘出了故事的深层情感,作为国师张艺谋的女儿,又有着在国外深造的留学经历,张末的叙事技巧和镜头调度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女主张小斐更是表现不俗,曾在《你好,李焕英》里有着出色表演的她,演技早已得到认可,而在《拯救嫌疑人》里,她更是有所突破。
同样是演母亲,在《你好,李焕英》里,张小斐塑造的母亲充满善意和温情,而在《拯救嫌疑人》里,她呈现出来的是母亲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张小斐在这部影片里的表演,一改她以往有所固化的喜剧形象,再次展现了她作为一位杰出演员的真正实力。
而除了张小斐外,其它演员也都演技在线,金像奖影后惠英红表演经验丰富,不用多说,就是我不熟悉的台湾小生李鸿其,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让我有点意外的是香港演员汤镇业,曾经英俊不凡、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如今却成了虎背熊腰、膀大腰圆的中年人,如果不是看了演员表,我还真没认出他来。
此时此刻的我,对着镜子的自己,不得不感叹一句:“一晃大半生,岁月不饶人。”
回到影片,再说说电影的主题“母爱”。
《拯救嫌疑人》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女儿被绑架线,一条是杀人案真相线,有意思的是,两条线的背后分别是两个母亲,它们平行发展又相互交错。
一条线,展现的是独立女性绝地反击的故事,另一条线,展现的是绝望母亲亡命复仇的故事,而不管是那个故事,母亲为了女儿都愿意付出一切的代价。
陈智琪作为一名律师,她深知法律的力量,但在女儿面临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她不得不违背法律,去迎合绑匪的要求。
而惠英红饰演的林淑娥,为了报复杀害自己孩子的凶手,更是主动设计策划了一个惊天大局,犯下难以弥补的滔天大错。
她们放下了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和安全。
也许她们做的并不对,但我们却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美国著名作家芭芭拉·金索尔夫曾说:“母性的力量胜过自然界的法则”。
这部电影,让我们见证了母爱的坚韧、无私和力量,以及一个普通人在极端困境中的勇气。
我特别喜欢影片结尾的一句话:“妈妈和孩子是世界上唯一共享过心跳的人”。
让我稍感遗憾的是,影片最后林淑娥老师的死亡,不过虽然我有点难受,但站在她的角度,与其整日沉寂在对女儿的自责和思念中,也许死亡是更好的归宿。
也许,林老师本意也是一心求死,为的就是能和女儿在另外的地方团圆,毕竟母爱的力量是常人难以预估的,在爱的驱动下,人们往往可以做出超越自己想象的事情。
这部影片还引发了观众对道德和伦理的思考,即在法律和道义之间如何做出选择,律师和警察给出的答案是,搬起法律的武器,让坏人、恶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拯救嫌疑人》并不完美,但它仍然算得上一部优秀的作品,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如果你喜欢情感丰富、充满悬疑和紧张的电影,那么《拯救嫌疑人》绝对是一部不容错过的佳作。
众所周知张末老师的独立长片处子作名曰《28岁未成年》,过去这些年里对于这个片名一直没有什么特殊的解读,直到今日有幸观看她的第2.5部长片《拯救嫌疑人》才终于让我有机会理解当年她为什么要选取这样一个听起来又非主流又土的名字作为自己首作的标题。
原来这是她作为一个能力和心智与年龄不成正比的巨婴,在短暂的意识觉醒时在向外部世界呼救,用这个片名表达自己虽然生理年龄已经奔5,可是内心依然是一个幼稚天真的小姑娘,各位看官请不要以要求正常电影的标准来对待她的作品(求求了.jpg)。
但是客观的讲,应该说这部电影代表了一个电影流派在公元2023年正式的崛起:楼兰干尸片。
这种流派的电影有着一个源自50-100年前左右所流行的剧作公式打底,使用着最朴素最单调的技巧白描处理所有场面与镜头,佐以最行活的的配乐(必须是听完整个原声带但是感觉仿佛只听了一首的那种),使用最顺拐最利用演员的银幕刻板形象的选角,表达小学三年级以下的作文才屑于阐释的主题,穿插《意林少年版》中的若干金句在台词之中。
最后当任何创作者按照我以上列举的步骤完成一部作品之后,都会惊人地发现一个惊世骇俗的秘密!那就是!你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楼兰片一定能在影史上找到10部以上查重率90%的电影,而且这其中一定有几部是有相当的知名度的。所以,最后必须要加上画龙点睛的一步才能真正完美地完成这具干尸。
那就是!
买下和你的干尸相似度最高的那部电影!的!版!权!
然后在法律层面以翻拍的名义躲过被追责的可能性,在宣发期间隐去改编信息,在片尾字幕中用最小的字号把翻拍一事标注在画面的最角落。
接下来,就等着短视频营销号和脑残观众把你抬进年度票房Top10吧!目前楼兰流派的代表导演有楼兰国王陈思诚,楼兰女帝张末,以及开心麻花全员组成满朝文武百官。让我们一起期待他们的作品疯狂收割基本盘后,该流派的作品与作者像雨后春笋一样在内地电影工业中茁壮成长吧!
接下来言归正传,解剖解剖这具干尸的胳膊腿。
首先其实最拖累本片的其实是主线架设的陈旧无趣,其中缺乏真正扣人心弦的文本矛盾和情绪矛盾,故事缺乏强有力的抓手。看到结局其实会发现张末想要在本片聚焦的情绪与叙事主轴是三组亲子关系因为一场杀人案而纠葛在一起后,迸发出了不同走向不同烈度的火花。
张小斐母女是平民打怪组,惠英红母女是私刑复仇组,检察长父子是滥权腐败组。三组人马为了一场判决而利用不同的方式为自己争得胜利,乍一听是个有戏可挖的框架,但是我们的张末老师对于三组人的形象刻画与行为设计也就仅仅停留在了我所概括出的三个四字词语,他们的人设、动机、弧光、结局都是大家看到这三个词语时第一个会联想到的模样,超脱出八股的部分多一分一毫都会让张末老师猪脑过载【无响应.exe】,所以拍出来的东西就像干尸一样只剩一具枯骨。
正部电影都透露着一种深深的乏力与疲惫感,其中没有强劲的矛盾和目标推进角色的行动。张小斐女儿被绑架,成为被操控的傀儡律师,需要用一名死刑犯的释放来换取女儿的生命,看似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麦格芬,但是张末老师就像小帅小美营销号的小编一样,总是能把电影拍的只剩下情节,再有潜力的本子都能在她的操作下失活。
在女儿被绑架的七天里,除了和绑匪接头的时刻以及李鸿其提起女儿时,张小斐没有一刻表现出对于此事的焦虑与紧张,女儿成为真.冰箱里的女人,仅仅是整个事件的大背景而已。包括张小斐在查案过程中进行的操作,所走的流程,也并没有孤注一掷、迫不得已、背水一战、别无选择的极限感,一个母亲既面临有可能即将发生的丧女之痛,又在与未知的势力对抗的绝境感完全没有被展现出来。
查案中张小斐做过的最过激的事就是和李鸿其到精神病院扔烟雾弹,最终其实也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并且感觉李鸿其在平时也有可能这样做……)。
反派就更弱了,智商完全不在线这是悬疑片常有的通病,但是每个反派的犯罪动机,或者被牵扯进这个案件的动机都是精神有病是不是未免太尴尬太偷懒了点呢?包上恩的男朋友王子异是个变态精神病,她认识的宠物店工作人员也是变态精神病,最后两人在同一个晚上发病,导致了她的死。
建议以后把凶手是变态精神病这种动机彻底ban掉,不然我都不敢想张末老师未来要再拍出多少个精神病角色。
真凶和包上恩认识如此之久,这次看见她露着大白腿在睡觉就突然兽性觉醒了,关键这个故事还又双叒叕发生在地球的哥谭——东南亚,那这真凶要是上海边转一圈那不得变成杰森杀人狂啊?而且那个晚上到底为什么会出现包上恩躺在沙发上独自睡觉,而毒害她的王子异躺在卧室里(还睡得死的像头猪一样女朋友在外面被杀了都不知道),他们家的门还大敞着的情况啊?
张末老师真是从不做编排缜密逻辑的匠人,只当无情创作巧合的机器。
而全片唯一尝试融入推理和复杂性设计的部分也就是杀害包上恩的凶器到底藏在哪。凶器消失术更是体现张导巧合大师这一身份的关键要素,雕刻刀和未干的雕塑胚紧挨着一上一下掉在地上,所以刀就扎进了胚子里,等雕塑干了就永远也找不到了。
且不说这种掉落方式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其次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刀柄的底部肯定是和雕塑的着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啊,刀子怎么可能完全被泥胚所包裹呢?而且泥胚落地后一定是会因为外力和重力向下坍塌的,那么长的雕刻刀很快就会扎穿胚子露出刀锋。
角色身份的反转也都十分可笑,前期对角色在观众心目中的建立尚未扎实就妄想用一个“惊天反转”震慑全场,结果就像讲了一个过时的冷笑话一样尴尬。
首先是真凶从楚楚可怜向律师求情的受害者形象反转为有变态癖好的杀人犯,当最后还原案发经过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当包上恩死后,真凶其实并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掩盖证据的措施,真的只是拔腿就跑,那在这种情况下他本来就已经因为上门取狗的时间会被重点怀疑,还又想要脱罪,又不逃跑,又不销毁证据,又不编制一套极具迷惑性的谎言(屋里三个人甚至是实话……),又一直向外界打感情牌博同情,请问此人是否其实患有精神分裂症?
其次是检察长的身份从与主线无关的局外人反转成为帮凶王子异的父亲,作为一个检察长,可以调动无数公权力机关内部资源,居然还需要引诱张小斐帮他找凶器,反侦察意识还很差,刚刚开始跟踪就被发现了,刚开始逼供就被录像了。帮助儿子处理烂摊子的逻辑也非常愣,就是把参与本案的律师和警察绑架后杀掉,并且是在二审开庭前一天杀掉,还不准备处理案发现场和尸体,杀完就跑(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一点也不担心这些虎逼操作结束后公众第一时间就会反应过来案件有隐情。
当然这里也必须顺带吐槽一下李鸿其脱困的方式居然是著名驾校纪录片《科目三:睡觉》同款操作,看来多刷鬼畜视频有助于延年益寿。
最后的反转是推动整个事件走向的绑架犯、幕后操盘手的身份的揭晓,我也不知道这有什么可揭晓的,除了惠英红以外其它角色都已经被安排进主线剧情了,幕后黑手不是她还能是谁。
动机也十分抽象,就是想要通过把真凶从法律的制裁下拯救出来的方式让自己可以对对方施以私刑。她都已经雇佣上打手兼绑架犯,并且已经决定要玉石俱焚了,完全可以在二审庭上直接刺杀真凶,非要把人弄出监狱,让真凶的社会形象成为一个被权贵迫害与牺牲的受害者,获得全社会的同情之后,她才实施所谓的报仇。让凶手变白莲花这种操作才是杀死女儿两次吧……而且私刑手法也毫无设计,把人捅几刀之后扔进绞肉机,这么无聊的暴力场面作为整部电影的压轴戏出现,有种今晚最后一道硬菜是大米饭的感觉。
而且其实片中那种情况下粉碎机是卷不到人的(如下图所示),但是张导还是强行安排凶手被锯断了腿……
最后在剧作层面还必须着重批判一下本片第二幕结尾的庭审戏,这场戏的处理可以说是国产片赛道教科书级别的,所有想要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律政题材的作者都应该看看张导贡献的凝聚了所有庭审戏有可能出现的缺点的这让人“三如”的场面。
首先是类型片导演拍摄需要有强烈情绪喷张的戏份惯用技法,让对戏演员莫名其妙地大声吼叫,并且突然轰上吵闹激昂的配乐盖掉环境音,以此减弱观众对于这场面的现实代入感,消除“这种情景发生在现实中明明很尴尬”的困境。
这种操作放在庭审戏更是重量寄,鸦雀无声的法庭上众目睽睽之下,两名律师在完全没有眼神交流的情况下,各自撕心裂肺地呐喊着毫无意义毫无逼格的废话文学台词,还都十分努着劲表演,仿佛自己说出的每一话都应该载入史册。
其次是庭审过程中如果没有通过任何形式带出新的信息给到观众,那这场戏从本质上就是一场废戏,还不如就像大多数国产犯罪片一样用几行字幕交代一下结果就行,效率还要高得多。
本片的庭审戏完成了以下几件事:王子异父亲伏法、真凶被释放。请问有任何观众在看这场戏之前猜不到这两件事吗?而且实现这两处情节的方式并非是由张小斐展开一场精彩的推理或是与角色的唇枪舌战,而是突如其来的拿出她用小天才电话手表拍摄的检察长的犯罪实录。
简直是比凶手都是神经病还要不经过大脑思考的剧情设计,不知道的还以为非常勿扰现场呢,以后律政戏都别拍了,两方律师不停的说“请看vcr”然后往对方脸上甩狗仔视角但是4K分辨率的视频就行了,未来哑巴都能做律师了。
最后是恳请那些自认为背负着唤醒时代、启蒙思想的历史责任感的电影作者不要再在您拍摄的法庭戏上安排主角代替你讲一堆爹味极重、鸡汤味四溢、是人都知道、毫无新意的“警世哲言”了,咱们简中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被迫背诵了足够大剂量的该类型金句了,知道的都不比你少。
张导还要安排着张小斐拿着一份ppt讲金句,关键是最核心的金句“她被杀死了两次”还是在影片开头就已经出现过的,妈呀,连金句的引用都是楼兰干尸、老牛反刍级别的。看着张小斐煞有介事地按着ppt,说着只会在小学思品课上听到的假大空哲言,搭配着不知道在烘托什么情绪的塑料配乐,我真担心她下一秒会说“现在点击下方小黄车购买课程立减99!”
所以“楼兰干尸片”这个封号不是我随便想的,片子里真的有完颜惠德老师的变体,不仅说话方式认知水平高度相似,甚至脸型发型都一样。
在影片之外我还想再提及一件事,希望所有的影迷朋友以后务必记得避雷艺术行业“德高望重”的老男人艺术家之子女所创作出的作品,因为在今年七夕档感受到刘雨霖十足的爹味男味后,我今天又在张末身上看到了这种臭烘烘但似曾相识的特质。
已经在圈子内确立了较高地位,拥有较多资源的老文青的私生活有多油腻大家想必早已因各种事件有所见识,他们的子女在他们的教育之下难逃成为其传播自己思维观念和艺术理解的工具。
正所谓男外有男,爹上还有爹,比爹更可怕的是无穷匮也的“大爹小爹落玉盘”,像刘雨霖张末这种精神油爹则是社会危害性更高。
张末比张艺谋甚至还要更男凝,更厌女,更恶俗,更无端迷恋血浆。
在2023年的院线片中居然还能看到把女性的腿部当作性幻想的符号,使猥琐男性欲迸发的楔子的镜头语言。
开头花了好几场戏讲张小斐拥有一双大长腿,我还以为后面要利用这一点的铺垫接个什么反转呢,结果追绑匪也没追上,全片需要武力输出的部分还是全靠男性,最后告诉大家其实是想告诉你女性拥有一双大长腿也可能成为其受害被奸杀的原因。真是以为你憋了个狠的,没想到拉了坨大的。
而且国产犯罪片现在已经非常迷恋用长相清纯的小花感女演员扮演这种被强暴被残害的形象了,很多年轻女演员也都在这种创作思维模式之下利用出演性感尤物、性幻想对象的方式搭起自己走向大银幕的桥梁,今年前有文咏珊后有包上恩,张艺谋的《坚若磐石》里也有如出一辙的操作。
祝愿新生代女演员早日走出被性化被凝视的困境,希望以后想要通过拍摄类似场面来剪进预告片吸引猥琐男观众的导演,自己亲历亲为扮演这个要在全国82248块银幕上被侵犯的角色。
年度最差电影。
如坐针毡。我快崩溃了。我不理解为什么所有演员除了李鸿其和惠英红都在用戏剧腔来演戏。包括所有老土的十年前就过时的戏剧冲突设计,包括儿戏般的庭辩。最不能理解的是音效的滥用。一会儿来个激昂的配乐,一会儿来个抒情的配乐,一碰到紧张刺激的事情就开始打雷。太土了,实在是太土了,没有见过比这更土的了。
翻拍片。剧本也是来自韩国电影,整部电影一股浓浓的十年前的韩国类型片味儿。东南亚背景、韩国式冲突、台湾演员、诺兰式配乐,我们的中国女导演也有属于自己的陈思诚。
说实话我一直不理解,陈哲艺魏书钧和张律为什么会被捧那么高,我觉得他仨也没什么表达。张律可能有一点,但是蛮重复的。燃冬,河边的错误,白塔之光,我也没觉得有多好。但真的经不起比较啊,现在院线都是些什么牛鬼蛇神,什么是魑魅魍魉。张末可能再拍个50年,都赶不上现在的魏书钧。一想到当初三枪她是副导演,也就能释怀了。
最让人不能接受,并且不能理喻的在于:张末作为一个女性导演,为什么要用拍A片的方式来拍一个女性被性侵的案件?然后最后电影还是落在女性主义身上,落在母亲落在女儿,她不顺拐吗?
对很多观众来说,这部电影可能是一部表面上的好电影,诚然它有很多的反转,它有老戏骨演技的支撑,但是这就是那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电影。
也就是说这其实对于电影行业和电影产业来说,属于能起到坏作用的坏电影。
它是假的悬疑片、假的女性主义电影、假的现实主义电影。本质上来说,是一部鸡贼电影。其鸡贼程度,甚至更多于《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掷》。
2021年春节档《你好,李焕英》低调逆袭,最终成为档期票房冠军带火了“斐妈”,张小斐也凭借李焕英这一角色斩获第34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演员和角色可谓相互成就。此前,应该没有人能想到张小斐竟然可以演母亲了(也可能是因为不火所以没有机会😩)。
不同于李焕英中的闺蜜式母女,张小斐在《拯救嫌疑人》中饰演单亲妈妈兼律政佳人,不太严谨地说“这回是真当妈了”!作为母亲,陈智琪会和女儿一起泡澡说笑,一起参加亲子运动会,一起看望远去的故人;作为律师,她从无败绩,事业如日中天,打过最骄傲的一场官司是争夺女儿的抚养权。
然而,这种事业家庭皆美满的生活因女儿被绑架变得昏暗痛苦。应绑匪要求,陈智琪不得不接手一起一审就定了死刑的杀人案件,这也是影片的主线。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在这部分刻画得丰满。对角色而言,女儿是她的全部,张小斐需要演出在暂时失去女儿的痛苦和不安中保持冷静发挥所长,但凡两种情绪稍微失衡,就会显得冷漠或者业务能力差,从而导致其中一个设定让人无法信服。失而复得的戏总是令人动容,可遗憾的是,影片中的另一对母女却再也回不来了。
张小斐在李焕英后再演母亲,同类的角色却是不同的演绎,也让我们看到了她的更多可能性。
电影《拯救嫌疑人》拥有一个让无数悬疑片导演梦寐以求的剧本。
一句话梗概:金牌律师被人绑架了女儿,被迫为一审判成死刑的嫌疑人翻案,翻案成功却发现自己中了“计中计”,进而被迫卷入了一场有“体制势力”与“复杂人性”参与的局中局。
故事的悬疑性与戏剧性,可以打满分。
主人公是一位单身女强人母亲,在她强悍的外壳下有着一颗敏感的心,生离死别的母女情已经抵达人性共情点深处。再配上一个又纯又能打的好弟弟式的男闺蜜,既有看点又不抢主人公的戏,还可以因此加入追逐戏和动作戏这样的商业片元素。
人设有性格点、有情感点、有看点,可以打满分。
在情节上,本片每场戏的功能性都十分清晰,无论是情节推进还是误导观众,没有一场多余的戏,同时又能让观众猜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在主人公探案追凶的过程中一步步拨开疑云、接近真相并一再反转,并有机地插入动作、悬疑、情感等看点元素,而且每次解开“疑点”时,又在逻辑上能够自洽,并无bug!在这个兼具温情又血腥的、扑朔又迷离的故事内部,故事还会引发我们对于人性深层次的思考……
这样的悬疑片剧本,可遇不可求!可以打满分!
但是从现在的口碑与票房来看,本片似乎却未能取得胜利,究其原因,我认为:问题出在演员的选定!
首先,主角张小斐并不适合这个角色。
众所周知,悬疑片其实就是在和观众做猜谜游戏,谜面要精彩,谜底要意外。但还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代入感。要让观众相信这个“假定的情境”是真实可信的,才能进而在“悬疑感”中跟随主人公一起紧张。
演员张小斐在本片抛弃了以往的小品式喜剧表演风格,回归到正剧后,每场戏的表演方向和方式其实都没有问题,也见有功底,但并不精彩,究其原因有二。
其一,形象受制约,她的面相有高冷感,有刁蛮喜感,准确地说是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感觉,但并不具有母亲感,可参考电影《浮城谜事》中郝蕾与齐溪两位演员的母亲感。
其二,她并不足够飒。她的相貌在女性眼中和男性眼中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女性眼中,张小斐有美丽干练的一面,甚至五官细看很有魅力,似乎可以饰演一名强悍的母亲。
但对于悬疑类型片的主力观众群体男性观众而言,张小斐既不性感也不迷人,而且没有温暖感,缺乏母性。
毫无杀伤力的主人公难以让男性观众入戏并为之同呼吸共命运。
选演员其实是一件很玄的东西,导演对演员的感觉和判断非常主观且无法用标准说明,本片告诉我们,拍摄悬疑片,女导演应该带有男导演的眼睛来选择主人公,不仅要选自己喜欢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男性观众会不会喜欢,这是问题关键所在。
比如本片如果女主换成郝蕾,一定会好很多!因为悬疑片的大女主必须得让大量男性观众在潜意识里喜欢,并且在潜意识里有保护欲,这样的大女主才能带着观众一起走进剧情之中,走进其内心情绪之中。
其次,配角李鸿其是不得不的选择。
探案剧中,主人公通常需要一个搭子,比如狄仁杰旁边需要一个元芳,也比如刘昊然旁边需要一个王宝强。
在本片中,女主确定张小斐后,选定男搭成了一个难题。
这个角色本身就有混混感,过于阳刚强悍就会吃主人公的戏,会把主人公显得很弱,但如果有点“奶狗”,又撑不起剧情中(尤其动作戏)的强度,而且还不能太过大牌且太过帅气(比如彭于晏),因为这样的角色不仅抢戏还会有爱情戏导向,而且会消解本剧核!
于是主创们不得不选取了一位又刚又奶的角色——李鸿其,这位台式硬派小生。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来了,在内地观众的生活记忆中,我们的身边并没有这种质感的男生,于是我们一方面看到这样的男生会感觉并不生活化,像是别人的故事,另一方面也不会为他的勇猛、温暖以及受伤而有内心触动。内地男演员,个人以为秦昊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最后,惠英红演技很好,但不炸裂。
受害者母亲是本片的“大底”,是最后翻开的“底牌”。这个角色身上有明显的两面性,一面是慈母,一面是XX(不剧透了)。对于惠英红而言,貌似完全适合。
一方面她可以演绎细腻温存的文艺片,另一面她还曾经是英姿飒爽的“打女”,从演员表演的角度,惠英红确实是本片中表演完成度最好的演员。
但是问题来了,正是因为演员和角色之间,太契合了,所以并不可能带来让人惊掉下巴的炸裂感!
如果这个角色用一位向来饰演心慈面软、温情满满母亲感的中年女演员来演,比如,选用海清(肯定会比演农民有效果),让柔弱母亲变成狰狞癫狂,这种强烈的反差感才有可能冲击观众心灵的炸裂感,才会刺激观众去思索伤害对于一名母亲的巨大影响!
其实作者很用心,而且全片的完成度很好,但未能大获成功,实属遗憾,三位重要角色的选取偏差,最终影响了本片效果与在市场上的成败。
当一部作品成功,人们往往会认为本片在方方面面都优秀,通常不错。
当一部作品失败,人们往往会认为本片在方方面面都不行,通常不对。
比如,电影《拯救嫌疑人》的剧本非常硬,可惜三位演员选取不当,最终沦为路人,如果换上三位不同的演员,本片或许就会成为这个昏暗的季节里一道耀眼的光!
当然,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主人公律师改成男性,男搭子改成飒女,受害者妈妈改成受害者爸爸,参考演员分别为于和伟、杜鹃和倪大红,同样的本子就也许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改动或许并不是女导演所喜欢的角色和感觉!
好爱看这种复仇反杀类悬疑片。最后的反转太刺激了,看得我头皮发麻
张末想要做女版陈思诚吗?剧情毫无逻辑,全员犯法,跟过家家一样,想一出是一处。还有女导演怎么能拍出男凝味这么重的镜头,在电影院如坐针毡,完全浪费了生命中的两个小时和四十块钱。
张艺谋女儿加入陈思诚改编宇宙的既视感很强烈……
结尾画风突变电锯惊魂,直接让人下去搅了不行嘛,非得救,经典该死的没死,不该死的死了。张末导演的水平仿佛还在10年代,总能给人老套的感觉。
反转前我如坐针毡 反转时我如芒刺背 反转完我如鲠在喉
华人大闹东南亚系列+1
小天才电话手表已成为律师的必备潮物。
我求求导演还是把这片拍成B级片吧,这电影反而限制了创作者,血浆、断肢、再来一段长镜头全过程的“侮辱”,保证满足一帮观众眼球与偷窥欲!干嘛最后要把那段qj戏拍出来啊,已经揭秘了还在拍一边?生理不适,我说怎么开头母女秀大长腿呢,敢情在铺垫?那为什么还是安排母女洗澡?明明在办公,安排卧室讲睡前故事也行啊!很多关键剧情是生硬安排的,从来没见过接待绑架的警察一个人不留去办其他案子,硬是让主角挤出一场无关痛痒的紧张动作戏。最后一个偷拍视频还放到最后交上法庭,这不是为了增加悬念,是为了显示主角的律师身份吧,是编剧自己提醒自己这是关于律师电影吧,好生硬,前面的各种法庭冲突一点没作用!一个好好的女生遇上两个变态也是没谁了,检察长也是变态!全片看得我难受!
又一部营销女性题材的诈骗电影,想到导演本身也是女性就更失望了。影片中各种不必要的男凝,看完也不懂母女泡澡的镜头有何用意,展现跑得快也不用一直强调大长腿吧?表达极致的母爱为何一定要用这么残忍的方式,咱们女性就是结局最惨的对吧。表现受害者遭受的痛苦不一定要重现被迫害的镜头,这段戏和陈律说的“二次伤害”有什么区别。还有王子异这个角色设定真是莫名其妙,最后也没说清楚,这些故作悬疑的反转比消失的她还要拙劣一些,主线母爱都描绘得不大行,更不用说法庭戏和破案过程了,随意得要命,没眼看。
整体都反套路,以为不是凶手了结果真是凶手,在犯罪上圆得过来。李鸿其的表演真的不错,期待更多的角色了哈。王子异的表现超过预期,真他妈像一个神经病,反应和表现都超过预期哈哈,谁选的!惠英红含着泪的眼真好,什么叫表演控制,这就是!张小斐有点低于预期了,整场戏下来我都没怎么从她那里入戏,大屏幕上审视她,有种明白她怎么那么晚才红起来的感觉,确实还是差了点火候了哈。影片败笔都在结尾了,一个是永远解决完毕了事情才一堆警察出现,非常下头;二个是讲小女孩被绑架的小故事,没必要,可以在商业片上再多点自己的艺术表达,别这么懒,老用套路啊!
类型过于杂糅到什么都想来一点,也就显得有些拖沓和互相牵扯了。还有就是,检察官父子分别叫安华和纳吉,这他们马来人太亲切了。
有惠英红的部分,和没有惠英红的部分完全是像在看两部电影。演技上的碾压是如此直观。
整体来说还ok,至少比啥《河边的错误》通俗易懂,反转虽比较刻意生硬,至少伏笔都回收了,而且事后想想也蛮有意思,半月板摧毁者v物理系锤王v法庭的不败传奇v长得很像凡凡但可以没踩上缝纫机的丝带男,想想真的蛮有趣。
前面平平无奇,以为是一般的律政片,后面反转措手不及。又是母爱,又是张小斐,挺好。惠英红还是NB,演技真好,没看过韩原版,感觉还是值得一看的
我无法理解为什么这电影的评分比《河边的错误》低,没有明显的bug,剧本也挺不错,演技也在线,算是一部很合格的商业片。惠英红虽然普通话说得不好,但演技甩了张小斐100条街
典型的案中案、局中局,反转确实让我意想不到,而这或许就是电影故事的魅力吧,而撑起故事的除了情节设计之外,张小斐和惠英红等一众演员的演技也很出彩,尤其惠英红的爆发式表演十分吸引我。当然电影最后也进行了法律边界的探讨,被扭曲的正义还算是正义吗?
满分!张末离开张艺谋的第二部作品,本以为仍会青涩,没想到完全不逊于他老爹啊这片子完全不输坚如磐石,甚至我觉得更好。我本以为于和伟演的反派已经够狠了,没想到这部剧里的反派更狠,让人冷汗直流。虽然这是张小斐第二次当主角,但是他的演技却十分的老辣,我觉得凭这部影片,他完全可以获得一个影后提名。再说剧本,结构太完整了,环环相扣,绝对是我今年的华语十佳。刚开始就是感觉和毒舌律师挺像,最后成功把案子推翻本来以为影片也就到此为止了,没想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之后又有将近半个小时的故事。总之就是非常的好看,冲就完事了最后建议有能力的还是要看iMax场,这能让你的观影体验翻倍
案中案中案,女性作为主体的行为动机都是从母爱出发,包括支线的父爱,前边四平八稳以为会很常规,没想到最惊悚的重头戏全在后面,盘活了整部电影,环环相扣中有罪的人都受到了惩罚。我觉得惠英红老师说得很对,导演对丹温结局的处理其实是为林老师留了最后一丝体面,不想让她和她的女儿一样被曲解被网络污名化。
王子异不像是演的
似曾相识,像是《唐人街上我误杀了看不见的客人之张小斐为女儿再拼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