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城市

HD

主演:梁朝伟,辛树芬,陈松勇,李天禄,高捷,陈淑芳,太保,梅芳,林照雄,金士杰,柯素云,吴义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闽南语,汉语普通话,年份:198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悲情城市 剧照 NO.1悲情城市 剧照 NO.2悲情城市 剧照 NO.3悲情城市 剧照 NO.4悲情城市 剧照 NO.5悲情城市 剧照 NO.6悲情城市 剧照 NO.13悲情城市 剧照 NO.14悲情城市 剧照 NO.15悲情城市 剧照 NO.16悲情城市 剧照 NO.17悲情城市 剧照 NO.18悲情城市 剧照 NO.19悲情城市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悲情城市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普通人的命运在轰轰烈烈的时代面前总是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个人,如果勇敢地站出来想阻止时代洪流,多少像奋力扑向风车的唐吉坷德,往往只能当殉道者,而更多时候,个人甚至连选择当旁观者的权利也没有。可是普通人的悲剧,无疑能照出历史的荒谬与残忍。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光复,基隆一户林姓人家眼见也要过上好日子,但人算不如天算,林家大小波折从此不断。“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家中的四兄弟更是只剩下老老实实开有一家照相馆的聋哑人老四林文清(梁朝伟)。然而悲剧并没到此终止,因为和进步人士有联系,林文清也没能逃脱被逮捕的命运,到此,林家男子只剩林文清和吴宽美(辛树芬)的幼儿——他尚呆在襁褓中咿呀咿呀地学语。芳芳郁金香鬼屋欢乐送 第三季我不是特工夜守侠骨仁心(粤语)我的蓝眼睛女孩莫负当年情深夜医院十里森林生死关头反转时空爱上你不能失去你逃走的女人机密档案实录火蝴蝶流浪的迪潘两个人的证明寻女彻夜行爱季庆典之最后的新年快乐马布斯博士的遗嘱乱世新娘奇幻精灵事件簿(剧版)天王盖地虎1990初来乍到 第四季真爱解码连环杀手逆袭的青春荒野的寿飞行队拜托,快结婚吧!我的魔界女友早熟2014无限歌谣季斩、鬼光我不是酒神X档案第十一季激荡护宝天师相棒第十五季24周贝茨旅馆 第五季生化危机:死亡岛中国公路暗河传残花泪海岸2015

 长篇影评

 1 ) 刺骨悲凉

第一次看,在大学的一个阶梯教室。最记得影到送宽美上山的时候,主题音乐响起,九份的风景,那么壮阔,音乐声中透露的寒意,让还身处炎热夏天的我和晓禾兄,冷得倒抽一口凉气。到最后看完,已经是冷到了脚板底。环顾四周,已经只有寥寥十几人,老师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人生”。这句夸奖学生的话,我还很记得。

 2 ) 世间多少事



夜风吹过黑幕下的基隆,岁月翻起的浪敲打月下的城。一个女人在生产,一盏灯在小屋中挂起,点亮一家人昏黄的的焦灼。

这是1945年的台湾,吱吱呀呀的收音机播放着日本全面投降的消息,女人的呻吟不时从屋中传出。而灯光幽明的小屋如海中的一叶舟,漂泊着一家人几十年动荡的岁月。

不多久,一声啼哭豁然划破黑暗,一个婴孩诞生了。孩子是个男孩,父亲林文雄为之取名光明。

夜色还凉着,天或许快亮了。孩子仍不时啼哭,窗外的墨色淡了一些,又很快归于沉寂。

这一刻,是一个家族悲剧的开始。伴随着婴孩初生的,还有我们将要讲述的一段故事。讲故事的人,叫做侯孝贤。

中学时候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一直不敢提笔说它,也不能说就真的看懂了它。常常会在脑子里想起一些情节和对白,体悟的是一份诗意的抒情和浮沉的怅然。年岁渐长,才评出其中不绝如缕的悲怆来,以及娓娓道来的对于时事的叙述和人生的解读。这部电影台词不多,想说的话却都在画面之外。

浩海中浮沉的是漂泊不定的台湾,孤岛上动荡的是乡愁不断的基隆,悲城里生活的是平凡普通的林姓一家。电影便是以林氏一家,串联起了一九四五年台湾光复至四九年国民政府迁台之间的一段历史。

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光复,国民政府于10月25日派行政长官陈仪接管台湾,宣布台湾重入中国版图。然而台湾本岛人民的生活,并不曾因政权的更替而一日转变。

太阳旗落下,青天白日旗升起;知识分子慷慨高歌《流亡三部曲》,孩子耳边仍悠扬响起日本的旧时民谣;收音机里播放着台湾光复的捷讯,宽美却温暖地流着眼泪相送日本女子静子;当政者换了国民政府,腐败混乱却比过去更甚,就像片中林文雄呐喊的不平:“我们本岛人最可怜,一下日本人,一下中国人,众人吃,众人骑,没人疼。”到了二二八事件,这样的矛盾终致爆发。

1947年2月27日,国民政府台湾专卖局工作人员,在一次缉私活动中打伤女烟贩林江迈,后又误杀路人陈文溪。28日,台湾市民举行示威,要求严惩凶手,却遭开枪扫射。民众愈愤,冲突在数日内蔓延全台湾,国民党调动大批军队镇压,伤亡者有近千到数万人的估计。史称“二二八”事件。

国仇与家恨,乡愁与愤世,温情与冷视,就这样复杂地交织,人们也说着台语日语上海话,憎恨杀戮或相识相爱。这便是电影的时代背景。

正如电影开始婴孩的诞生,生于黑暗,取名光明,为其接生的却是一位日本妇人,孩子一生的命运亦难如其名。导演侯孝贤讲述的是宏观视野之外的民间史诗,历史年轮下,是一代人逝去的诗意青春,硝烟吹乱的平凡人生,胡琴拉不断的秋意凉凉。



林氏一家四子。长子林文雄,主持家中事务,经营一家酒楼。有一女唤作阿雪,后有一儿,取名光明。文雄后被卷入三弟与黑帮的争斗,并最终死于赌馆之中。

次子文森,原本打理一家小诊所,战时被日本人征调去了南样当了军医。留着家中妻子苦等多年,从此了无音讯,终无所归。

三子文良,战时被征去上海,为日军作了翻译,等逃了回来精神却已失常。好歹痊愈,又与黑帮争斗,被人陷害,抓进了监狱。在狱中饱受折磨,救出之后疯病复发,成为废人一个。

四子文清,自幼聋哑,在镇上经营一家照相馆。文清与小学教师宽荣为友,后结识其妹宽美,两人在静默中相知相爱,成为夫妻。文清、宽荣等皆为进步人士,二二八事件后共同从事革命活动。后宽荣被杀,文清随后亦被捕,死于狱中。独留宽美一人,抚养尚在襁褓中的婴孩阿谦……

编剧朱天文曾谈起文清这个角色产生的始末,一开始他们设想他是会说话的,但如此反不知如何着手,梁朝伟的国语又不甚好。一日谈话中,侯孝贤忽说,不如让文清哑巴算了! 于是林文清就成了如今这样一个无言的角色。 如今想起来,当初这样设计虽有些无可奈何,反倒成为一处妙笔,生出无心插柳的好处来。

当太多话语藏于心,最华丽的倾述便是沉默。世事无法言说,亦言说了一切。三个小时的电影泼墨出数十年无法风干的记忆,写不尽的家仇国恨,描不尽的乱世浮沉,文清则是这幅水墨上的一处留白。沉默的文清,是自身及他人命运的观察者;文清的沉默,则是生命的一份苍凉与沉静。

文清与人交流,常用纸笔书写。文清与宽美相识时,便是如此。对白化作纸笺上朴素清秀的笔迹,又化为了屏幕上黑白默片般的字幕,这使得电影有了一种文字的诗意,两人的交谈亦如涓涓流水,淡了愁,化了恨,留下的是内心的善意坦露,与人性的深处共通。

比如谈到文清童年失聪往事,谈到莱茵河上美丽女妖传说,比如看到逝去故友留下的诗句,一笔一划讲述的故事:明治时期,一个日本少女在樱花盛开时,自飞瀑下一跃而下。她不是厌世,亦不是失志,是面对这么灿烂的青春,怕它一旦消失不知道如何是好,不如就跟樱花一般,在生命最美的时候,随风离枝。她的遗书,给当时的年轻人整个都振奋起来,当时正是明治维新,充满了热情与气概的年代……

此时,文清与宽美两人相视,静美无言,字幕再次映出了同样的诗句:“同运的/樱花/尽管飞扬去吧/我随后就来/大家都一样。”

一如最初,两人相遇在九份山间的葱秀里,如黛远山,流年似水,虽不知以后将会经历怎样的悲苦岁月,但此刻吹拂过脸庞的,是一生微笑相忆的青春韶华。



文清也不是一句台词也没有的。火车上人有要抓他,问他是干什么的,他眼里惶恐,竭力嘶哑地挣扎出三个字:台-湾-人! 人没听清,举起棍子要打他,幸而宽荣赶到,对着打手大喊,他是哑巴你不知道? 打手悻悻而去。

乱世如此,连哑巴都要逼着说话的。以至后来文清被捕被杀,其中的荒诞悲怆,愈发弥漫,方让人评出其中的无言来。

然而文清由于聋哑,始终站在混乱时事的边缘。对于台湾混乱时局表现最为直接的,则是身处其中的长子文雄、三子文良。两人的悲剧,是官僚黑帮争斗的牺牲品,亦是社会动荡的陪葬品。

文良是被乱世吞没的一叶舟。为求心中一己私欲,卷入黑道,盗印日钞、私贩毒品;却因时局的混乱至极,遭人诬告,被打致残。

而为阻止兄弟贩运毒品,大哥文雄卷入了黑帮的争斗。先是没收了文良偷运的毒品,又与黑帮请茶言和求一家平安,终因挡了黑帮财路,兄弟两人被以汉奸罪诬陷通缉。一番辛苦,虽救出其弟,但已成废人,文雄自己也终在赌场中与人夜搏,死于黑帮之手。肩负着家庭重担的大哥,就这样轰然倒塌,血泊之中,倒映着一个民族的伤痛。

一家四子,文雄文良这一脉,针砭世事,激浪翻涌;文森文清这一脉,则是天高云淡,静水流深。然而文雄被杀,文良疯癫,文森失踪,文清被捕。一家四子,终难逃家破人亡。

若在历史中寻一份答案,可看到那一个时代里,台湾本岛人与外来人之间的血痕依旧。孤岛台湾,飘零数十载,到了光复之后,日子却愈加水深火热。外来的投机者入岛寻一份利,拉帮结派胡作非为;外来的国民党入岛求一份权,腐败专政血腥镇压。 外来的国民党要说他们是汉奸,外来的上海帮认为他们挡了财路。本省外省,同宗相残。

他们苦苦寻求着对身份的一份认同,彷徨于命运的几经更迭,喑哑于语言的几度变化。是日本人,是中国人,还是台湾人?祖国是什么,哪里又是祖国?世事几度变迁,却仍在血雨腥风中挣扎求活;故土飘渺难寻,这一方土地上的人们,又将去向何方? 对祖国的追寻,对历史的陈述,对家族的追忆,对人性的审思,电影的语言始终是白描的,不动声色的,却是淡然苍茫的烟云,凝结的是没有遗忘久久不散的永伤。

电影中,宽容、文清等人久别重逢,在一处酒家聚谈畅饮。聊到惘然处,一人开口低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众人相和,歌声渐起,慷慨一时,萦绕在小城上空。 然而家在何方,何处为家? 只有漫天细雨迷蒙,久久不散。



     
侯孝贤谈起这部电影,曾说他希望拍出的,是自然法则下人们的活动。于是在他的一个个长镜头下,出生、死亡、相聚别离,都若隔岸观花。每每到了情节冲突之处,有人争斗或哭泣,镜头便会转向九份云海苍茫的远山。山路间弥漫着不散的轻烟,平和的叙述掩盖了潜流的暗涌。侯孝贤的长镜头便是这般,沉静淡然,缓慢不动,任你自由想象,作一个时间的旅行者,自生命之河一路回溯,寻一份对内心的自省。

这份镜头的不动声色,不免让人觉得冷淡疏离,而给予这份苍凉一份暖意与希望的,则是宽美贯穿始终的安静旁白。

“昭和二十年十一月初八,好天,有云,带着父亲写的介绍信,上山来金瓜石的矿工医院做事。哥哥教书没空,叫他的好朋友文清来接我。山上已经有秋天的凉意,沿路风景很好,想到日后能够每天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心里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日记式的旁白响起于九份的云淡暖日间,冷漠剖析一个时代脉络的同时,也温暖走入一个女子善良无争的内心。自那时起,一个家族的兴衰便在这低声述说中徐徐展开。而此刻,是温泉水一般的人生初见。

然而当樱花在雨后随风离枝,这一段邂逅相遇也在栉风沐雨中幻化为相濡以沫。穿越过幽暗的牢室,目睹了难友的鲜血,沉默的文清自觉走向了抗争之路;而在哭泣过了生离,煎熬过了死别,昔日澹然如水的宽美,也成为了贤淑坚忍的女子。

老大文雄已惨死,老三文良已疯癫,一个家已然分崩离析,落在记忆的却是一份最痛的平静。医院里,宽美产下一子,镜头再次转向九份的苍秀山海,镜头外是宽美静静的独白:“今天下午,听到新年第一次春雷,声势很大,一阵又一阵,像要把山跟海都叫醒一般。”

生即使痛苦,命不知何往,雨后的生命也还是有意义的。

故事的最后,这一家三口站在火车站旁,小儿抱在怀中,望着栅栏外灰雨里的海岸线,不知道他们能逃去哪里。这一份生命的尊严、隐忍与宽容,也还是让他们回到了家中,来到画着窗帘壁炉花瓶的布景前,调好相机,为盛装的三人拍下了最后的一张全家福。

再到后来,文清已被抓走,留下的人仍在平静地生活。宽美提起笔,开始给阿雪写信。

“阿谦已经长牙了,笑的神情很好,眼睛很像四叔。有空来家里走走,九份开始转冷了,芒花开了。满山白蒙蒙,像雪。”

浅浅低语间,让人唏嘘。

侯孝贤曾说:“我觉得总有一天电影应该拍成这个样子:平易,非常简单,所有的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邃。”

 3 ) 《悲情城市》观影随记

1、挂国旗的笑话,很心酸。
2、唱“九一八”《流亡三部曲》?台湾人?嗯,台湾进步人士。
3、台湾人与殖民地日本平民的友好关系,并不是像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关系一样针锋相对。静子的哥哥战死,静子把他的竹剑、诗作以及自己的和服送给宽容和宽美。静子回日本,竟有离乡去国之感。
4、日台片中,樱花绝对是很重要的意象。
5、金酒家、朝鲜楼,基隆的迷醉之地?
6、烟贩被打死后。进步人士们:“虎不打,打一些苍蝇干嘛。”
7、拿陈怡的国民党政府和日本殖民政府作比较,那时候米还有配给,现在米价涨了52倍,工资却一点没涨。“真正的问题是失业问题。”“受过日本政府奴化的,统统换掉。”“当初清朝马关条约把我们卖掉,有没有人问过我们愿不愿意?”
8、茫然的宽美看着讨论时局的进步人士,无言。而林文清放起了音乐。宽美笑了,时局以外,艺术和爱情是人们永恒的安抚剂。
《萝蕾莱》,德国名曲,一个古老的传说:莱茵河畔的美丽女妖,坐在岩石上唱歌,梳着她的金发。船夫们,迷醉在她的歌声中,而撞上岩礁,舟覆人亡。
“八岁以前有声音,我记得羊叫。”
这时候两人催生爱情之时的镜头,是非现实性的,因为文清聋哑,不需声音,进步人士们的谈论也可以隐去了。
9、“说什么现在台湾检肃条例要改,干你娘。反证法律是他们设的,随便他们翻起翻落,我们本岛人最可怜,一下日本人,一下中国人,惧人吃,惧人骑,没人疼。”不自认为是中国人。
10、剧情相关联的蒙太奇。文雄刚说完儿时被父亲绑在电线杆上的事,就出现了基隆的电线杆。
11、关于二二八运动的三条陈怡的广播:
①台湾同胞,台北市在前一天晚上,二十七日夜里,因查缉私烟误伤了人命这件事,我已经处置了;缉私烟误伤人命的人,我已经交法院严格讯办,处以适当的刑法。一个被打伤的女人,伤势并不重,但我已经为她治疗,并且给以安慰的钱。
②台湾同胞,关于这次事件的处置,我昨天已经广播过,你们都应该听到,明白我的意思,我现在为了安定人心,迅速恢复秩序,作更宽大的措施,特别宣布几点处置办法。一,凡是参加这次事件的人民,政府念其由于冲动,缺乏理智,准予从宽一律不加追究,二、因参与这次事件,已经被宪警拘捕之人员,准给予释放,均送宪兵团队,由其父兄或家族领回,不必由邻里长保释,以免手续麻烦;三、此次伤亡的人,不论公教人员与人民,不分本省人与外省人,伤者给予治疗,死者优予抚恤;四、这次事件如何善后,特别设立委员会,这个委员会除政府人员参政员、参议员等外,并参加各界人民代表,以便可容纳多数人民的意见。
③台湾同胞,昨天我再宣布临时戒严。我此刻以十二万分的诚意,告诉最大多数的善良百姓:我的宣布戒严完全是为了保护你们,你们千万不要听信奸人的谣言,有点疑惑,有点恐慌,对于守法的百姓,绝不稍加伤害,你们千万放心。我之所以宣布戒严,完全是为了对付绝少数的乱当叛徒。他们一天不消灭,善良的同胞一天不得安宁。
苍白无力,凸出矛盾,并与陈怡及蒋介石于历史现实所作所为呈天壤之别。
12、下文宽荣:“林老师失踪,处理委员会的人都被抓走。陈怡调兵,一路抓一路杀。”立马戳破陈怡在广播中的伪善面目。
13、走山路时的配乐总是悠远。开头与97分处皆是如此。宽荣与宽美一来一去,凸显时局的变化与动荡。
14、林文清被通知出庭后,被狱警带走穿过的那个狭长的通道如此漫长,采用了类似于《毕业生》中男主人公奔跑的镜头。
15、林文清带给林老师家属的其生前留下的字条?“你们要尊严地活,父亲无罪。”
16、林文清狱友在墙壁前托他带给家人的话:“生离祖国,死归祖国。死生天命,无想无念。”其兄阅读这句话后无声地抽泣。
17、林文良疯掉后,喜欢吃拜神、祭祖宗的供品,象征着对家国、祖辈的叛逆。
18、侯孝贤的镜头,永远是较固定的、少移动的、有也是缓慢平行移动的。
19、林文雄暴怒于靡靡之音、大发雷霆后,被上海帮一枪打死。台湾电影,对丧事、喜事等礼俗的描绘往往不避细节。丧礼后紧接着婚礼和新生儿。最后林家的男人只剩新生儿一个。但悲剧依旧在继续。

 4 ) 原来的悲情城市

我并不是个热衷电影的人。第一次看到悲情城市,是九年前在纽约的小破艺术电影院,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侯孝贤是什么人,甚至连梁朝伟都没认出来,因为我记忆中的梁朝伟还是TVB的小鱼儿。其时这部片子已经拍成十年,可是美国四处都买不到,我只有到处打听放电影的场次,去各家租录像的店里找录像带,把它看了一遍又一遍,又推荐给每一个我认识的人,直到网上终于有了下载。

就像eloa mm说的,太喜欢的东西,反而不知道给它写点什么好。情绪如同电影里那样,极度沉默,在暗处爆发。只是无论在哪里,总会特别留意跟它有关的一切事物,所以我在詹宏志的书里,一眼看到了这段故事。

“那是民国三十九年,大陆已经解放,但四川轮还通行于上海与基隆之间;这时有一班‘时代的末班船’正要驶入基隆港,天色灰灰蓝蓝,基隆山城正下着毛毛细雨,进港的船只拉响汽笛,山城另一端则嘟嘟嘟嘟开进来了烧煤炭的冒烟货车,火车轮船同时入港,各自鸣着自己的笛声。船靠港后,码头上一片逃难的狼藉,携锅带盆,牵羊持鸡的扁担军队,紧紧抱着大小皮箱细软的逃难人群,到处人生杂沓,场面混乱;下船人群之中却有一个人(当时预想的演员是周润发),似乎务实与这个大时代的悲剧,他原是上海滩的黑社会人物,来台湾并不是追随国民政府或效忠国民党,而是来追讨一批被基隆码头黑帮暗吞的‘货’,他并不知道自己上了历史的最后一艘船,从此将被留在一个他先前一无所知的岛屿,参与了一个重组的时代,直到所有的人都‘安静’为止。而这艘船停开之后,一直要等到四十年过去,这里面一些二十啷当岁的年轻人将以花甲白发之姿回到中国,并且一路号啕大哭到家门,不过,刚下船英姿风发的周润发,根本无法想象这些未来的事(谁当时想象得到呢?)。

“刚下船的周润发,无视于国难与流离,她另有家法要处理。他在码头上叫了一辆黄包车,车子往大街拉去,道路两旁骑楼之下是更多的逃难人群,他们栖身墙角,身边堆着各种家当,你不能想象人们会带什么样的东西逃难,有的人竟然还带着衣柜和等身高的穿衣镜,他们有的衣着讲究,有的则衣衫褴褛,但都一样狼狈不堪;周润发看着两旁潮水般的难民,胸中另有一番心事,黄包车拉着他在大路上愈走愈远,直到渺不可睹,这时音乐响起,片名压在街景之上,四个大字:悲情城市。

“没错,悲情城市,这是原来《悲情城市》的故事构想,后来侯孝贤为了把角色背景再研究得彻底一点,把人物角色的上一代想得更清楚一点,竟然不得不发展另一段更早的故事,也就是三年后真正开拍的《悲情城市》。”

我能说什么呢?没有周润发,梁朝伟口不能言,黑帮争斗与政治迫害都被压在市井人生之下的《悲情城市》,才是真正征服我的那一部。并不是说黑帮片便低劣;我也是看英雄本色长大的一代。然而面对那样的历史,那样的鲜血,发哥的风衣火柴枪法都变得轻飘飘的,只有那些普通、鲜活、沉静而坚忍的人,才能够有同样的沉重。

 5 ) 人类都是飘萍

看完影片,我不能说是看懂了,一股无名的悲伤环绕全身。就像悲情城市豆瓣页面的简介里写的一样“更多时候个人甚至连选择当旁观者的权利都没有。”于我更是如此,我活在比那个时代那片地域的人民好不知多少的时代,所以我认为我对于他们的生活是没有发言权的,所以只能在一个观看者的角度说出我的一点见解。

群体之悲情。这部电影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部电影描绘了于1945年到1949年间台湾人民的生活。影片的一开头我们看到了一个婴儿的出生,林文雄获得一子,取名林光明。我注意到一个场景,就是饭桌上方的灯亮了,这也暗示着此时的台湾脱离了日本的统治,但是周遭的一切还是被阴暗笼罩的,这或许暗示了这一家人的美好未来并没有因此到来。紧接着的是侯孝贤以一种暴力悲伤的方式让一个个生命在影片中消亡,这其中的悲情不只是这个家庭,观影者都知道,在这个家庭的背后,还有一群无力的生命也接连消亡,这些生命的总和就是这座孤岛——悲情城市。

个体之悲情。全片的旁白以经历者的角度讲述。我记得文清讲述的故事:一个日本少女在樱花盛开之时自飞瀑一跃而下。她不是厌世,亦不是失志,是面对这么灿烂的青春,怕他一旦消失不知如何是好,不如就跟樱花般,在生命最美的时候,随风离枝。此时的宽美和文清相对无言,很美好,但是也很悲凉,他们都知道在这个悲情的时代,主宰着他们的并不是自己,而是这个无法逆转的时代。悲哀还在,他们的日常交流也要在台湾话,上海话,广东话间转换,不知觉间,已经为个体间蒙上了一层灰雾,最后只能在各自的沉默和悲哀中度过。

对比当时的台湾和现在我们的生活,我在想,我们的这个世界是否有些缺乏共情的能力了。社会经济发展了,政治思想也进步了,但是个体之间的联系却越来越少了。人们都低着头,沉默地做着眼前的事情,以至于发生的一切看上去都那么平淡,那么不值得注意。如果换位想想,我们就是影片中的台湾人民,也许你会想要反抗,会想要自由。但是并没有也许,我们也会像影片中的人物一样,向时代妥协,患上心灵上的失语症。而如今的我们,有差吗?好像也没有,我们只不过是从人类,变成了后人类,被巨大的信息洪流掩盖,即使心中有愤慨,大部分的人也选择沉默,因为对于时代来说,每一个个体都是微不足道的一粒沙,当巨大的信息潮水向我们涌来,也就散了。

为什么如今的那座孤岛与我们会有那么多的隔阂?因为双方都几乎不发声,几乎不了解彼此,只靠听最顶层的少数高谈阔论。那些封杀,屏蔽就好比影片中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亡。我希望的是,多些自由,少些矛盾吧。就像鲁迅在热风中说的“我们改良点自己,保全些别人;想些互助的方法,收了互害的局面罢!”

 6 ) 应该是导演讲述过的最为复杂的故事。

以天皇的投降声明开场,开头的半个小时里所有人物尽数登场,略有有凌乱之感,侯孝贤保持在一定距离的固定镜头一定程 度缓解了这一疑虑。影片中间部分,有一个和片头部分类似的镜头,这个82分钟处的段落镜头,是一个明显的转场,在节奏上取得了一个缓和的效果——可以参考 《战舰波将金号》里的晨雾一景。在这个镜头之前,各色人物悉数上阵,并为观众所了解,此时驱动故事的是2个小情节,静子的离开和文良的疯病愈而复发;在这个镜头之后,就是知识分子眼中的二.二八事件及其影响。前一部分的知识分子的场景为后一部分他们的不同命运做铺垫。影片使用了丰富多彩的电影手段——如果 “丰富多彩”可以这样用的话——精巧,细致,又非常大胆。这里不重点讨论故事本身,已经有很多前辈挖的足够深了。
    侯孝贤自由的时空观念赋予了影片非同一般的运动感;他从不用交代镜头,我们自始自终都不知道文清的照相室的环境以及和林家的庄子相距多远,也不知 道文良文雄流连的赌场酒馆位于何处,接在一起的两个镜头往往是两个不同空间,事实上,本片没有向观众交代一个完整而清晰的空间关系。前面也提到了侯在时间 上的大胆应用。这样的时空转换方式是影片的故事决定的——数量众多的人物要在两个半小时里全部完成讲述,侯又习惯用固定镜头,决定了一定程度省略和跳跃的 必然;这些大胆的切换发生在略微呆板的镜头之间,反而为剪辑增添了活力,弥补了镜头本身缺乏的运动感。在时空观念上,至少在这部影片里,侯孝贤和苏联同行 类似,依赖镜头内容组成一个新的空间,只是由于影片内容太多,这个新空间不太明确。这里有一个小小的疑惑:侯孝贤是否刻意如此,淡化空间,使这个故事的产 生能成为一个大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类型,进而暗示整个时代?

 短评

侯孝贤的片,不是人人都能欣赏得了的~~

7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如果谁想对台湾目前的状况有一个非常理性的认识的话,候孝贤的<悲情城市>是必看的.看之前我都没有想到台湾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间居然会如此仇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仇视已经慢慢转化为台湾人对大陆人的仇视.对这种情况,陈仪需要负最大的责任.其实日本人投降后,台湾本省人是抱着回归中国的积极态度的(影片中那些台湾知识分子动情高唱<流亡三部曲>就是一个例子),可是由于陈仪为首的大陆人在台湾的胡作非为,硬是把台湾人的地方意识给逼出来了,然后由于蒋介石的高压政策进一步恶化.

9分钟前
  • 蓑笠翁
  • 力荐

总算看了一部让我相当稀饭的侯孝贤作品,要不然我要跟这位闷人皇帝诀别了。历史,政治,社会,文化,日本,中国,外省人,本省人,这些三言两语的已经没法概括了。我只有从深远与内蕴之后提取一个最肤浅的观后感:我觉得梁朝伟是华人里面最优秀的男演员。

13分钟前
  • 思阳
  • 力荐

1989年,侯孝贤拍摄以台湾近代历史为背景的《悲情城市》,打破了当时台湾电影涉及政治的禁忌。梁朝伟在片中扮演不会说话的主人公文清,大获好评。二十三岁时,我是《悲情城市》里的中学教师,和同志一起对酒当歌,唱起祖国的歌曲。只有同我一样憧憬未来的青年,才能知我此刻心中的苦痛。——唱九一八的时候很触动人。

17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史诗式的环境格局,平常人家喜怒哀乐背后微雕的恢宏悲悯,管中窥豹的细实风格,一切直迫人心

22分钟前
  • 无梦快乐酣睡者
  • 力荐

“我们本岛人最可怜,一下日本人,一下中国人,众人吃,众人骑,没人疼。”其实前殖民地的人们最没概念的往往就是“回归”,但“回归怀抱”永远是喊得最响的口号。风飘絮者山河破碎,雨打萍者身世浮沉,过得不好,政权更迭就都是狗屁。私以为侯孝贤善于化小但拙于见大,着小处侯更佳,揭大处更爱看杨。

25分钟前
  • Ocap
  • 推荐

台湾新电影巅峰,东方意蕴心理节奏,散文结构诗化风格,简化弱化戏剧冲突;222个镜头,长镜弱光,哑人执笔字幕叙事,日记旁白女声主线;二二八事件下的普通百姓,政治边缘人,城头变幻大王旗,跨时代史诗,家不幸之共鸣。不会国语的梁朝伟,息影末作的辛树芬,配乐无尽滋味。89金狮

2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台湾历史的失语症。若能开口,该讲什么语言呢?

29分钟前
  • Ada的B计划
  • 力荐

那时候的梁,年轻的让人震慑。看得我好难过。

34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侯孝贤有一种天生的悲悯,以林姓家族的悲剧命运昭示了台湾一个时代的惶惑和苦难。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洪流中越发渺小,悲剧的命运不可避免,令人心酸。侯孝贤最好的一部电影,华语电影中的经典之作。S.E.N.S的原声瑰丽难忘。而年轻的梁朝伟,饰演男主,全片仅有3个字的台词,却依然能令人泪流满面

35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B+】侯孝贤说过,每个人都能当导演,只要你足够认真,认真的去观察你的生活,关注你生活中的人,关注人的生活和状态,然后电影也就不过是你用以表达的一个选择而已。侯孝贤对人间万象有着多深的体会,看这片就知道了。

38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张爱玲——路过台湾,浓蓝的海水上浮着青绿的岛,像中国山水画,那样的山,想不到,真的有!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没敢走开一步,怕错过了,知道这辈子不会再看见更美的风景了。悲情神思者,音响一何悲,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四星给配乐

42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如果说杨德昌的<一一>是思想者的眼睛,那么候孝贤的<悲情城市>就是神明的目光.神者有二.一者冷静甚至冷酷.神终究为神,衣食无忧,生死无患,犹如看客般观望人世嬉笑怒骂,悲欢离合,却从不伸出上帝之手.二者慈悲为怀,菩萨心肠.候孝贤是两者兼有.

43分钟前
  • Cao
  • 力荐

无声的悲凉

45分钟前
  • jane
  • 推荐

想嫁一个文清一样的聋子 他说的每一句话 我都会相信 只有这样的人 每一个字都是用心听用心说的

47分钟前
  • icancu
  • 推荐

歷史是甚麼。戀人絮語。少女日記。寒喧信箋。暗語出賣。血帕遺言。我們訴說歷史的話語如此輕碎,皆因歷史本身也破碎如是。

52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侯孝贤由私人自传影片转向社会历史题材的代表作,获威尼斯金狮奖。1.以中远景固定长镜头泼墨出数十年无法风干的记忆,写不尽的家仇国恨和描不尽的乱世浮沉,沉静内敛下暗潮汹涌,悲怆凄美;2.神思者的悲沉配乐,余音绕梁;3.梁朝伟饰演的聋哑林文清,无言的控诉与无奈;4.空镜头,樱花盛极离枝。(9.5/10)

5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这片要是找个擅拍商业片的一定能拍出个厚重的史诗。侯孝贤在第一次不拍自己的时候却仍然坚持风格不变,戏剧性削弱、表演的削弱。在叙事上依然有意的断裂、留白,弱化故事的连贯性。不过度煽情,不强化冲突,甚至这么精彩的配乐都很少用,冷静的旁观。弱戏剧就意味着强化真实感,增加认同感。真是牛逼。

5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九份开始变冷了 芒花开了 满山白蒙蒙 像雪" 寒冷侵袭的时候 谁又躲得掉。没有多复杂多华丽的铺垫 没有煽情没有矫揉造作的桥段 一帧一帧悲情的画面 放映出时代的绝情和平凡人的疾苦

60分钟前
  • 蜜朵荔
  • 力荐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小时前
  • 许诺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