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新年第一部留给它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从《滚蛋吧肿瘤君》开始 就很喜欢韩延这个导演 用心讲故事用心解人生 真挚简朴 不炒作不造作不矫情不炫技不装逼 就讲好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 说普通也不普通 毕竟剧中人都经历了低概率的绝症折磨 但是三部曲没有一部是用绝症来煽情 没有一部是用苦难来换口碑的 他只是要我们明白 众生皆苦 我们唯有更热情地活着 多思考多反馈多互动多关心多感恩 以诚待人 哪怕一朵小红花,哪怕一声奥利给 他也要我们明白 真的爱情真的亲情 就是一起摇太阳 在大雨滂沱的日子里一起摇太阳 太阳是会累,但雨也不会下不停 人生的每一天 不是谢谢惠顾,都是再来一瓶 也喜欢彭昱畅和李庚希的演出 喜欢他们的投入真诚 没有一点儿偶像包袱 有人会质疑
在普天同庆的日子里
为什么要看这么沉重的影片 毕竟这个世界最大的隐藏技能 永远是笑着流泪苦中作乐愈挫愈勇 让太阳照进现实
对于中国人来说,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任何沉重的话题都是会被我们刻意回避的。而选在春节档期上映的《我们一起摇太阳》,却在宣发之初就公开了这部电影的内容就是发生在两个重症患者之间的故事。
因此我不禁好奇,这部电影究竟是哪里来的勇气,敢在这种喜庆祥和的日子里讲一个看起来如此沉重的话题,带着这种疑问,我走进了电影院,同这两个年轻人一起,经历了一段“读秒过活”的经历。
01
凌敏,一名身患尿毒症的女孩,每周都要经历多次透析之苦,甚至连我们最习以为常的吃饭喝水,对她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引起致命的并发症。对这个正是可以肆意挥霍青春时光的少女来说,生命反而成为了一种需要"读秒过活"的艰难旅途。
但就是在如此艰难的旅途之上,她却遇到了一个名字就叫吕途的小伙,而他的出现,似乎让凌敏的生命之旅变得更加“艰难”。
凌敏渴望能像一个健康的人一样,度过自己完整的生命时光,哪怕为此而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因此才偷偷背着父母发出了那条“征婚启事”。
而对于脑肿瘤患者吕途来说,长久的治疗已经让他放弃了对生命的渴望,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年老的母亲,为了能让自己离开后母亲能有人照顾,他也愿意付出代价。
因此,即便是出于强烈的自尊心,凌敏迅速撤回了视频,但却被“命中注定”的吕途所看到,随即开始对凌敏进行了一场“他追她逃”的奇特攻势。
单从对待病情的态度上来看,两者似乎并不是一路人。
凌敏是“不高兴”型,一方面是长期的透析和饮食控制让她不得不开启“计量人生”,实在没有什么能让她真正开心的事情,另一方面则是生活上的种种烦恼和限制,也让她选择了对周围的一切都十分敏感。
而吕途则是“没头脑”型,一方面是开颅手术让他物理意义上的失去了一部分“头脑”,另一方面则是已经被病痛折磨了太久的他选择逃避清醒,用一种装傻充愣的态度去应对一切,用钝感将自己紧紧包住。
然而就是这样对待生命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人,却在一系列的欢喜冤家戏码后相互温暖,“不高兴”的脸上充满了欢颜,而“没头脑”的脑海中,也敏锐地记录下了二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们两人不但在生理的层面上相互拯救,更是在精神上实现了相互拯救。
02
这部电影看起来是一部爱情电影,但仔细想想,却并没有止于爱情那么简单,我认为更多地是想向我们传达一种该如何面对生命、如何珍惜生命的思考。
“如果我得了很难治愈的病症,那就放弃治疗,这样虽然自己不在了,还能省下一笔费用让家人更好地生活”。这种想法我想我们很多人都曾经有过,但其实,通过凌敏和吕途的故事我们能够发现,这种想法其实非常自私的,是一种一厢情愿式的自我感动。没有人是孤零零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都与身边的其他人有着各种羁绊,这种想法不仅不会让真正关心你的人活得更好,反而回归让他们陷入长久的自责与愧疚之中。
所以,只要还有希望,就别放弃,那些关心你的人,永远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你能和他们一起活下去。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了话剧《出山》最后的那句“成人不易,珍惜!”,这句振聋发聩的话,同样可以作为这部《我们一起摇太阳》最好的注解。也许是我们早已看过此生的剧本,也许我们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只是偶然,但既然我们拥有了生命,那就已经是一场经历过千难万险之后的胜利,无论境遇如何,我们都应该在阳光下灿烂起舞,珍惜这美好的时光,珍惜身边所有关心你的人。
只要有阳光,那就有希望,只要有希望,千难万险就一定能走过去。
我想,这也是这部反映生命题材的电影敢于在春节档上映的真正原因。过去的几年,我们所有人都经历了此前从未有过的磨难,很多人的生活可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旧的伤口也正在慢慢愈合,只要我们还有希望,我们就一定能继续“摇太阳”。
最功利的婚姻交易,最动情的永恒约定
2019-09-26
最功利的婚姻交易,最动情的永恒约定
如果把新鲜的花瓣脱水、烘干、染色,那么制成的“永生花”将永不枯萎。在西安有一对绝症小夫妻,他们的爱情如同永生花一样,经历涅重生后,散发着世界上最浓烈的芬芳……
这曾是世界上最无奈、最功利的婚姻:尿毒症患者王宵为了活下去,和白血病复发患者于建平签下结婚协议:他死后将肾捐给她,而她则负责照顾他的父亲。等肾,就是盼“丈夫”快死,这人生的悖论悲壮而惨烈。王宵能如愿等到丈夫的肾吗?命运兜兜转转,又会出现什么转机?
最无奈的婚姻:两个绝症患者的生命协议
2011年,23岁的王宵从西安工业大学毕业,成为西安华荣公司的一名白领。她准备工作两年就谈恋爱、结婚,未来的一切满是光明和希望。
2012年初,王宵突然觉得浑身没劲,吃不下东西,连走路都打晃。到西安交大附属医院一检查,发现自己竟然患上尿毒症,而且已经是晚期!顾不上忧伤,王宵随即住院接受治疗。医生说,如果不换肾,她很可能挨不过一年。王宵的父母有慢性病,不符合器官移植条件;姐姐的条件符合,但姐夫死都不同意。
王宵整天泡在患者QQ群里,苦苦寻找生机。2013年4月的一天,有人给她出了一个主意:“你可以到癌症群找一个男病友结婚。等他离开人世后,以妻子的身份接受他的肾脏移植。癌症患者只要不并发肾功能衰竭、血型吻合,肾脏一般都符合捐献条件。”
在病友的推荐下,王宵加入“活着真好”西安癌症患者QQ群。随后,她在群里了征婚启事。在启事里,她忐忑而真诚地写道:“婚后,我会给予对方最好的照顾!为了活着,请原谅我的卑微和龌龊!”
这个帖子迅速在群里引起了反响。同在死亡悬崖边上徘徊,没有人忍心责备她,很多人都是一声叹息。第三天晚上,一个网名为“喜欢向日葵”的群友,问王宵:“你是不是恶搞?”王宵当即给对方发去了自己的病情证明和身份证照片。过了好一会儿,对方才回复说:“我愿意和你结婚。我叫于建平,西安人,27岁,患骨髓瘤3年,B型血,2012年做过骨髓移植,复发了,已经不抱希望了。”肾移植和骨髓移植不同,只要血型一致就可以,而王宵也是B型血。
王宵喜出望外,很快和于建平交换了手机号。于建平还想继续聊,王宵半天才回了一句:“透析呢!胳膊被固定了,现在是单手兽一只!”于建平以为她在开玩笑,几秒后,王宵却发来一段自拍视频。视频里,王宵正躺在透析机一旁,输液管里流淌着红红的血。她脸色惨白,但笑容灿烂:“看到了吧?一会儿姐旧貌换新颜,日新月异呀!”于建平看了目瞪口呆,这女孩太调皮了!
2013年6月下旬,王宵暂时出院了。在熟人的帮助下,王宵确定了于建平的身份。随后,两人约在西安的兴庆宫公园见面。见面时,大热天的,两人却都戴着口罩。远远地,彼此一眼就 “认”了出来,互相拥抱。王宵哈哈大笑:“这算相亲吗?怎么像特务接头?两个奇葩啊!”于建平被她逗乐了,也开起玩笑:“来!看看我,你就活得有希望了!”
于建平摘下口罩,王宵才发现他的脸色很难看。原来,早在一年前,他就放弃了住院治疗,血象维持都是靠服药。王宵十分惊讶:“这怎么行?你这么草率,随时会出大问题!”于建平的神色暗淡:“我不在乎。我受够了,反正你等着我的肾呢!”这是两人都绕不过的沉重,王宵沉默了。
于建平只对王宵提了一个要求:“你不需要照顾我,但要在我死后替我照顾我的父亲。”这个要求令人心酸,王宵毫不犹豫地点了头。于建平比王宵大两岁,毕业于西安交大,是西安光大理财公司的业务经理。他和女友马上要结婚时,却突然查出患了白血病。很快,女友像躲瘟神一样离开了。他的母亲已去世,为了给他治病,父亲把房子都卖了。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的他,人生陷入绝境。刚开始,他也曾经痛恨命运的不公。白血病复发后,他对自己绝望了,越来越担心父亲:母亲走了,房子卖了,钱也没了,自己要是再走了,父亲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可怎么过?这个念头重重地压在于建平的心头,正感到束手无策时,却意外看到了王宵的征婚启事。他很清楚,这份协议没有法律效力,可是对于绝望的他来说,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只能试试。
王宵其实也抱着类似的想法。肾脏移植与骨髓移植不同,血型相融是手术的首要条件。其他指标就算配型不理想,也可以考虑手术。能够找到同血型的肾源太不容易了,所以,哪怕手术有风险,她也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
2013年7月16日,两人在西安市碑林区民政局办理了登记手续。中午,这对特殊的夫妻在友谊东路的一家小饭馆庆祝“结婚”,并签订了一份特殊协议:鉴于双方的身体情况,两人不同居,不公开,财产独立。若于建平死于王宵之前,自愿捐肾给她,于建平将以遗书形式告知父亲。若捐献手术成功,王宵存活,需要照顾于建平的父亲,直到老人去世。若于建平的肾脏无法使用,王宵无须承担尽孝的责任。
最无畏的反悔:我们一起活着
虽然“结婚”的目的不纯,可真“结婚”后,两人都情不自禁地牵挂起对方来,毕竟这很可能是他们生命中唯一的一次婚姻。他们每天都要打很多电话,一聊就是很久。王宵有失眠的毛病,于建平主动说:“我讲故事最乏味了,保证让你睡着。以后我每晚都给你讲个催眠故事吧。”王宵开心地说:“行啊!”在他温和又有磁性的声音里,王宵很快进入梦乡。
2013年9月初,王宵的肌酐值突然急升,超出正常数值30多倍,紧急住院。看到自己的小腿肿得发亮,回忆起一个病友死前也是这个样子,王宵再也笑不出来了。于建平发信息,她没有心思回;他打来电话,她也不接。于建平怕她出意外,跑到西安交大附属医院肾病科,一间一间病房地找,终于找到了王宵。看到于建平,王宵吓了一跳。见王宵的父母也在病房,于建平连忙自我介绍:“叔叔、阿姨,我是王宵的病友,来看看她。”老人客气地又是让座又是倒水。
等王宵父母离开病房,于建平立刻拉下了脸:“你病了怎么不说一声?”王宵强作欢颜:“对不起,我等不到换肾的那一天了。”看见意志消沉的王宵,于建平心里很难受。同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我现在多陪陪她,她将来或许能记住我的好,能对我爸好一些……”于建平决定每天都到医院陪伴王宵。
在于建平的鼓励和陪伴下,经过半个月的系统治疗,王宵的各项指标都降了下来,腿肿也消了,她又恢复了过去的调皮。有一次,于建平没在病房,她用美颜模式自拍了一张小腿照,发给于建平:“哎,那个当老公的,分享一下我的销魂小腿吧!”于建平哈哈大笑:“惊艳到晃眼!要是你没病,我会追你的!”王宵心里美滋滋的:“那就等我好起来吧!”说完这句话,于建平一下沉默了。王宵心里一沉:她想彻底好起来,要靠于建平的肾。她连忙把话题岔开了。
于建平其实是个幽默风趣的人,上大学时写了很多段子,还会演小品。只是因为病痛的折磨,他的情绪渐渐低落起来。和活泼的王宵在一起后,他的幽默天赋又被激发出来。每当王宵被病痛折磨得没了脾气,他就发给她几个原创的幽默段子,逗得她捧腹大笑。
善于煲汤的于建平,还跟朋友学会了做药膳。他根据两人各自病情的禁忌,每天做好两罐汤,带到病房一起喝。每次他一边喝,一边发出夸张的声响:“哎呀!这该叫同病汤啊!好喝,真好喝!”而王宵也非常关心他,每天都询问他的血象情况。时间长了,于建平形成了条件反射,一看见王宵,就自动报出一大串数据,然后说:“汇报完毕,请指示!”两个人互相关心,互相温暖,两颗心也越来越近。
2014年元旦晚上,于建平吃过饭,特意提上自己亲手做的花篮去看望王宵。一见面,于建平就给了她一个拥抱:“新年快乐!”王宵紧紧拥抱着他,说:“新年快乐,老公。”于建平哈哈大笑:“你应该说,新年快乐,我的肾!”王宵的眼圈瞬间红了,于建平紧紧抱住她,说:“我喜欢你!傻丫头!”在那灯火阑珊的街头,王宵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然而,元旦过后,王宵又联系不上于建平了。1月9日上午,王宵按照身份证上的地址,打车来到于建平家,是于建平姑姑开的门。于姑姑告诉她,于建平和父亲都在医院里。因为最近于建平连口服的化疗药也停了,血象一塌糊涂。父亲催他去医院,他也不肯去。一周前,于父叫来几个亲戚,把他强行送去西京医院。一瞬间,王宵的眼泪顿时喷涌而出:于建平这是在故意加速死亡,好成全她呀!
“这个傻瓜,这个疯子!”王宵迅速赶赴西京医院。路上,她一边哭,一边痛骂于建平。然而,也正是在这次“你死我活”的抉择里,王宵想明白了一件事:她要拉住于建平的手,一起横渡茫茫沧海,他们要一起活着!一出现在于建平面前,王宵就大声嚷道:“于建平,你不吃药、不治病是想找死,是吧?”
于建平怕王宵说错话,连忙示意父亲在场。王宵却把老人拉出病房,把事情的经过对他和盘托出。她郑重地对于父说:“既然我和建平已经是夫妻了,我们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返回病房,她又给于建平下了通牒:“你必须好好治疗,否则,我就和你离婚,你的肾我也不要了!”
于建平对王宵强调说:“我不是单纯为你才放弃治疗的,我不想受罪了,而且也没钱。现在死还能救你,等以后肾损害了,什么都晚了!”王宵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哭着冲上去扇了于建平一个耳光:“你不怕死,我也不怕!我们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于建平被她镇住了,含泪一遍遍问:“你这是何苦?”王宵也泪流满面地说:“我不甘心,我还没恋爱过,你就当一回陪练,不行吗?”于建平喃喃地问:“我行吗?”“你行,因为我俩在一个起跑线上,旗鼓相当,都是落后分子!”王宵含着泪大声说。于建平笑了,但随即又哭了起来。这一次,他分明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永生花的秘密:那向死而生的芳香
这天下午,王宵回家后,把结婚证放到了父母面前:“我瞒着你们结婚了……”惊呆了的父母弄清前因后果,悲怆泪下。他们怎么忍心责怪女儿?对突然冒出来的“病女婿”,他们也只有接受:“结婚证都领了,也就是咱们的孩子了。”之后,王宵再做透析,也选择了西京医院,方便和于建平相互照顾。两家人还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车库,一起做饭,给两个孩子增加营养。
2014年初,两人的病情都基本稳定了。王宵开始忙着给于建平筹措药费,进行第二次骨髓移植。
因为做过一次骨髓移植手术,于家已经家徒四壁。于建平长期不上班,收入只有单位的基本补助。王宵打算向父母借钱,先给他治病。然而,于建平却无论如何不肯接受:“这和我们结婚时的协议已背道而驰了。万一我再次移植失败,你怎么办?”王宵的父母也不同意:“我们手里只有不到50万元的积蓄,这是你的救命钱!万一哪天等到肾源呢?这笔钱谁也不能动!”
这条路行不通,王宵又开始想办法赚钱。然而,作为一名晚期尿毒症患者,她根本找不到赚钱的门路。就在她束手无策时,朋友李斌给她介绍了一个台湾手工艺人,对方会做漂亮绝伦的“永生花”。
“永生花”有一段缠绵悱恻的故事:二战期间,战火蔓延到欧洲南部的安道尔城,一对情侣即将离别。男孩从花园里摘下盛放的玫瑰,送给女友,说:“当玫瑰的最后一片花瓣腐烂时,你就忘记我,开始新的生活。”然而,他走后,女友把花瓣脱水、烘干、染色,这样制作的花永不枯萎。终于,男孩回来了,两人再也没有分开过。而这种永不枯萎的花,被人们称为“永生花”。
王宵觉得,永生花的故事,简直就是她和于建平的写照。她当即在艺人的指点下,制作了一朵永生花,带到于建平的面前:“我们就像这朵永生花,虽然经过了褪色、染色,但一样绚丽!”看到“永生花”和真花一模一样,于建平惊奇不已。更令他吃惊的是王宵的决定,她要制作大量的永生花到街头售卖,为于建平筹措药费。她自信满满地说:“你等着我!”于建平被深深触动了:“我也跟你一起做花,陪你去卖花。”
2014年春节前,大唐西市广场,王宵和于建平摆的“永生花”花摊开张了。王宵把两人的故事写成一张张卡片,挂在花摊前。她写道:“这是废墟里盛开的永生花,花永生,爱永恒!”不到两个小时,他们带来的百余朵花就销售一空。短短几天,他们就赚了3000多元。“花想容”花艺店的老板王容听说他们的故事后,不仅从王宵这里大量进货,还在当地的花艺群里号召大家一起找王宵进货。很快,王宵就拿到了每月1万盒永生花的固定订单,而且生意越做越大。有一位好心人,一次买了7万元的永生花送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王宵就为于建平筹到了手术所需要的30万元。
4月中旬,王宵委托姐姐前往上海,联系于建平第一次做手术时的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经过检查,于建平的身体状况符合骨髓移植的条件。4月19日,医院通过骨髓库联系了当初的捐献者,一个25岁的浙年。对方愿意再一次捐献骨髓,得知这一消息,王宵喜极而泣!
王宵的父母拿出了10万元,于家父子又自筹10万,一共凑了50万元。4月26日,于建平在上海瑞金医院完成了二次骨髓移植手术。进舱前,王宵捧着一束红色的永生花,含泪亲吻着于建平的额头:“老公,我等你健康出来!”于建平给了她一个踏实的拥抱:“等着我。”
因为是第二次移植,各种风险都将无限增加。在舱内的一个多月,于建平数次挣扎在生死关头。而王宵不停地制作着永生花,她相信这些经过了涅重生的花朵,将散发世界上最浓烈的芳香,丈夫一定能闻得到!与此同时,王宵也在拼命自救,她定期做透析,跑步,吃中药。
5月底,于建平顺利转入普通病房。6月20日,他的各项指标正常,和父亲、王宵一起返回西安。看着儿子身体逐渐康复,于爸爸对王宵既感激又惭愧,对她说:“孩子,要是没有你,建平就没有今天!我的肾要是适合你,马上捐给你!”王宵含着眼泪说:“您这么大年纪,不能做手术了。放心吧,我好好调养身体,慢慢等肾源。”
而爱,再次催生了生命奇迹:王宵的病情不但没有恶化,反而好转了。透析由每周两次,改成了一个月一次。2015年1月,经检查,她的肌酐指标进一步降低。医生说,如果照这样下去,即使不换肾,她也可以活下去。
2015年2月14日,王宵和于建平在西安和平大饭店举行了婚礼。王爸爸给他们写了一副对联:“一对老夫妻,从此新生活。”而他们的爱情和生命,如同永生花一样,经过种种考验后,涅重生,历久弥新。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但幸好有你,你就是照亮我的太阳。
三月的烟雨飘摇的南方
你坐在你空空的米店
你一手拿着苹果一手拿着命运
在寻找你自己的香
窗外的人们匆匆忙忙
把眼光丢在潮湿的路上
你的舞步划过空空的房间
时光就变成了烟
——张玮玮《米店》
三月底欣赏这样一部电影,跟着剧中人一起欢笑哭泣,灯光黑了又亮起,仿佛过了一生一世。
电影延续了韩延导演一以贯之的“暖伤”风格,将镜头对准两个游走于生命边缘的微小个体,他们从素不相识到误打误撞结为“夫妻”,从一连串的误会隔阂到感同身受相濡以沫,他们在人生的绝境中发现了彼此,在令人窒息的黑暗里寻找光明,一路互相鼓励扶持,用爱治愈满身满心的创痛。当命运无情的狂风暴雨袭来,他们并没有被狠狠打趴下,而是勇敢地迎风挺立抱团取暖,在洪荒宇宙中幻化成永恒的姿态。
电影里除了对抗病魔的“治愈之旅”,其实真正打动我的,正是这份不期而至的爱,它如此纯粹闪耀、珍贵罕有,甚至超越了命运无常与生死的边界。因疾病而意外结缘,因爱余生相知相守,凌敏和吕途的故事,更像是一个浮躁年代里的纯真童话,梦幻却不真实。
“我们一起来摇啊摇太阳,不要错过那好时光……”
全片出现了两首主打歌,一首是《摇太阳》,另一首《米店》,分别是片中两位主角最爱听的歌。即使在那些最黑暗的日子里,只要还有音乐的陪伴,就不会觉得天涯茫茫孤立无援。在三月春风沉醉的夜晚,独自听着这种具有年代感的怀旧小调,就忍不住想拉住岁月的衣袖,“人生啊请你慢点走。”
这世上没有永远的不幸,所有的旅程终会抵达。电影的最后,在众人的祝福声中,凌敏和吕途手牵手一脸幸福地走入了婚姻殿堂,虽然长年累月与病魔鏖战,原本青春靓丽的外表早已不复当年,但他们这份不离不弃的真心真意却惹人泪目。
相爱的人总能找到相爱的理由,未必仅仅因为同病相怜,也许只是一刹那的感同身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如一段苦难的旅程在严冬之后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
虽然电影里的结局理想化,却不代表现实中并不会发生人间奇迹。据说《我们一起摇太阳》改编自一篇纪实报道《最功利的婚姻交易,最动情的永恒约定》,影片人物原型叫王宵和于建平,故事的结局也正如电影一般,历尽劫波恶疾退散,有情人终成眷属。记得文章的最后一句是,“他们的爱情和生命,如同永生花一样,经过种种考验后,涅槃重生,历久弥新。”
那些关于疾病题材的本土电影总会无意间触碰国人的痛点,前有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后有《温柔壳》《不止不休》,而韩延拍出了独属于自己的“生命三部曲”(《滚蛋吧!肿瘤君》、《送你一朵小红花》、《我们一起摇太阳》),整体看去,这些片子走的基本都是温情脉脉的“自救”路线(外界的援助力量基本可以忽略),但总感觉是——犀利不足却煽情有余(总觉得欠缺点什么)。客观而言,与疾病题材沾边的电影其实并又不好拍,拍得太悲催沉重了观众不买账,拍得太狗血煽情就有“媚俗”之嫌,拍得太荒诞戏谑又显得不严肃庄重……总之容易吃力不讨好。关键是如何找准视角,如何在内容上平衡取舍,所以拍摄疾病题材的电影,对编导主创而言都是一次不太轻松的考验。
有时我也在想,在现有的创作环境下,要想发掘出那些更深层次的医患矛盾与根本症结并不容易(难于上青天?),所以不能苛求更多了。换个角度看,韩延导演这种“规避现实,放大情感”的拍摄手法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之举,现阶段“因地制宜”也唯有如此,没啥大毛病。虽然免不了一些抓马剧情&煽情套路(甚至商业化),但如果能让普罗大众通过电影媒介了解到当下底层病患那些难以言传的挣扎与痛苦(并且感同身受),那么这种类型的电影存在就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回到《摇太阳》这部电影,除了故事本身,两位主演的倾情演绎也十分动人,彭昱畅饰演的吕途外号“没头脑”,他有着孩子般的天真善良、简单执拗,李庚希的凌敏外号“不高兴”,她性格坚强独立有主见,生活中总是雷厉风行“有仇必报”一副不好惹的样子……他们这对CP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妥帖搭调。电影有意把悲伤的因素淡化,反而突出一些怀旧的元素,仿佛让人瞬间穿越回到了小时候——话说《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故事不就是在讲“成长的代价”吗?“没头脑”的孩子长不大,“不高兴”的孩子也长不大,所以他们俩就像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无论世事艰难人生无常,他们总是面对镜头傻不拉几地憨笑着,在屋顶尝试和外星人连接信号,哼唱着儿时的童谣《摇太阳》,努力活在此时此刻,把所有阴霾和不幸统统抛在脑后。
无论这个历程多少艰辛,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正如本片的英文名《 Viva La Vida》),心若向阳,无谓悲伤。
电影里有些看似“闲笔”的设定其实也是匠心独运,比如那个“再来一瓶”的梗,吕途一直心心念有一天喝饮料中奖“再来一瓶”,于是凌敏就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她用事先定做好的“中奖饮料”开导他,不要灰心丧气,希望他能勇敢面对恐惧战胜病魔。还有那句在片中反复出现的“奥利给”,每当生命中的关键时刻,他们俩就会诚恳地给对方打气,原本一个俗之又俗的“加油口号”,却在这里有了别样的深层蕴意(犹如“我爱你”)。
英国诗人乔治.查普曼有句名言,“ 我告诉你,爱神是万物的第二个太阳,他照到哪里,哪里就会春意盎然。 ”爱是阳光,爱是春天,爱是我们在世上继续生存下去最充分的理由。无论再渺小的生命也值得爱神的眷顾与祝福,因为有爱的光芒,万物才可爱起来。
一个人的旅途或许孤单,但两个人的旅途就会成为一段毕生难忘的回忆。凌敏和吕途既是病友战友也是彼此的知音,正因为互相扶持不抛弃不放弃,他们才能肩并肩一路同行,原本黯淡无光的生活才有了一抹希望的亮色。
当吕途陷入低谷的时候,他问,“万一我的剧本没有下一页呢?”,凌敏就说,“不去翻你怎么知道?”,凌敏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也会自暴自弃,她会问,“‘摇太阳’不是一个病句吗?为什么要摇呢?”,这时候吕途鼓励她,“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它也会累,也会打瞌睡……当我们碰上阴天雨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意念把太阳摇醒,只要意念不倒,总有一天太阳会被摇醒的。”
我的天空里原本没有太阳,但幸好有你的一路陪伴,你就是照亮我的太阳。
太阳是需要被摇醒的,人生是需要被唤醒的,万物之所以生生不息,大概是因为爱的力量吧?
嗯嗯,别丧,奥利给!
2024年3月25日
《我们一起摇太阳》是韩延导演继《滚蛋吧!肿瘤君》和《送你一朵小红花》后的“生命三部曲”终章。无论是哪部电影,我们都可以从片名中窥见韩延导演对生命的敬畏和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也善于借用一些非常具有画面感的特殊意象(小红花和太阳)来传达这种态度。
“送小红花”是对勇敢地与病魔抗争的奖励,“摇太阳”则是一个回归童真、充满想象力的动作,寄托的是导演的希望和祝福:正在经受病痛的人们要畅快恣意地活,天上有太阳,心里也有太阳。而《摇太阳》正是导演送给观众的一个小☀️。
男女主人公一个“不高兴”一个“没头脑”,他们的相遇始于荒唐利用,终于相知相爱相互救赎。生命题材总是容易沉重,但欢喜冤家的设定很好地缓解了这种感觉,这也是韩延导演已经信手拈来的处理手法,“有笑有泪”在“生命三部曲”里绝对不是敷衍的贬义词。李庚希和彭昱畅的组合也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我竟然看出了一些夫妻相(好配)!两位演员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彭彭少录点综艺,好好拍戏吧!
电影几经波折再次上映,那就借着《摇太阳》在这个春天向着太阳好好生活吧~
知道春节档要撤档才赶紧买了家附近电影院的票,之前在抖音上看过 cut 并不觉得好看,看完了刷豆瓣才知道女主是漫长季节的女主,男主是彭昱畅
但是看完之后还是强烈推荐这部片子,这部电影就像电影的英文名一样,生命万岁
可能大多数人看电影只是带着主人公好惨的同情心在看,很难共情
但是我看开头一小时的剧情的时候,其实是内心带着恐惧在看,因为病痛的折磨真的是非常具象,甚至一度坐在椅子上难安
但是导演拍的非常好,后半部分彻底消解了这种痛苦,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生命和生活的宝贵和可贵之处
导演真的很厉害,中国有大概不到 10% 的成年人有慢性肾病,所以导演所表现的人群并不是一个什么多么极端的群体
这部戏很感人,但是没有让我觉得很煽情,笑着流泪看完了全部
这部甚至比热辣更不煽情,也更真实
希望大家都更热爱生活
生命万岁
文/梦里诗书
从病症的痛苦中汲取向阳的力量,《我们一起摇太阳》用爱的美好来抵御疾病的磨难,这也是韩延第三部同类型电影。在如何酝酿塑造情感上,其已然有着自己的心得想法,但遗憾的是,同之前的电影一样,电影并没能足够的贴近于现实,而只是将镜头一味地聚焦于爱情,却失去了真实。
将爱情与病痛关联,往往都能博取感动,但真正能呈现好人性与病魔,讲好对死亡认知的电影却屈指可数,《我们一起摇太阳》的问题其实也正在于此,韩延在这部电影中已经能足够细腻的去塑造人物情感,并用镜头试图走进被病痛折磨的患者世界,电影由此让我们看到了爱情最为美好的一面,它不仅是一种获取,同样也是牺牲,更是为了对方能够鼓起的勇气,这无疑是电影出色的地方,它将美好的爱情展现了出来。
然而疾病其实也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它在成为电影情感推手的同时,也在考验着导演能否真切的展现社会现实,而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一起摇太阳》所呈现的社会,给我的感觉是乌托邦式的。它仿若让人置身于了一个全民免费医疗的世界,普通人在疾病面前所需要对抗的只有疾病本身,但现实,至少在我们国家对普通人来说却并不是这样。病魔面前,有多少普通人所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疾病,而是现实的苦难,是治疗费用的重压。
所以《我们一起摇太阳》中的重疾,并没有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镜子,它只是成为了服务于爱情的工具,其实将电影中的疾病替换成其他困难,这部电影同样成立。不过是疾病更能打动观众,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韩延,一而再,再而三青睐于这类型电影,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用疾病所掩盖的,拿彭昱畅饰演的吕途来说,它的“没头脑”是他能跟踪、偷窥一个女生合理化的说明,但最后电影却又说明之前行为都是假装出来的,这就造成了这个角色之前所做的跟踪、偷窥,如果不是放在彭昱畅这个演员身上,而是放在现实里,恐怕会让每个女性细思极恐。
从这里其实不难看出,整个电影的故事是有问题的,它只能依靠巧合,因为当一部电影被剥离了真实的社会环境,又想要酝酿出高甜的爱情,那么它只能是用巧合来制造这一切,用看似美好的结局传递力量,但在现实中,我相信这样的相依相守一定会存在,但却绝不可能如电影中所演的这样,没有各自现实的生活困境,所以说固然《我们一起摇太阳》能给人带来感动,但她所带来的感动是一过式的,是快餐式的。
不讲现实,空谈爱情,且是属于两个重症患者的爱情,《我们一起摇太阳》最终让人看到的,在我看来只是一颗人造太阳,它徒有爱情的光芒,却让人难以感受到真实的温度。
韩延用同一个套路拍了三部绝症电影,我的天啊,没见过这么消费绝症病人的导演。
韩延绝症三部曲最佳,素颜雀斑的李庚希和胡子拉碴的彭昱畅化学反应十足,比起小红花那一对的青靓白净实在像病人太多。对病痛的恐惧和对生活的向往都表现的不错,尤其领证和婚礼的段落,对一月刚步入婚姻殿堂的人来说宛如一颗核弹,到底还是he好看啊
如果上的是五一档,可能至少会有10亿➕的成绩。
彭彭本色出演 女主戏也很绝 票房黑马拭目以待 墙裂推荐!!!
特别棒,又感人又温情好笑,好好哭。故事动人,从头到尾的戳人心。震惊于彭昱畅和李庚希的绝佳演绎,去横扫奖项吧,票房也要奥利给!同时希望此片可以推进器官捐献移植,让病人不再被歧视。故事关于爱情、亲情、社会关怀,场景真实,细节多,悲伤底色中给予大家振奋人心的力量,结局he,不用怕。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去看了,出了电影院阳光正好,哇哦,摇到太阳啦。
妈的!李庚希和彭昱畅真是有灵气的好演员,这也真是一部值得去电影院看的好片子!可惜在春节档上映、排片又少太容易被埋没了😞从《超越》这部电视剧认识李庚希,看她演《漫长的季节》封神,这一次的摇太阳也更加出彩!希望摇太阳可以成为春节档黑马
摸准了大众在大银幕上所能接受的苦难最大值,非常“清醒”的导演。借用现实中的绝境,又完美避开了绝境中的一切黑暗,径直走向光明,已无法从这样泛化伤痛、回避私欲、用统一格式的善良归拢一切的电影中汲取到更多能量。两位演员的表演的确是标杆级的,希望他们横扫奖项,再心无旁骛地去演一部真正的爱情片。
韩延导演总是很擅长以少年的设定来探讨年轻的生命如何在病痛的绝境中开出花来。这次李庚希的生活化演技和彭昱畅异次元少年感碰撞得颇具奇妙。两个人一起“摇太阳”看似无厘头,实际上是要在绝望中互相鼓励支持,帮助对方寻找到心中的阳光。一个人独木难支而两人却能迸发出生命的奇迹,两人一些情感的自然流露经常看得我泪流满面。其实用悲伤的眼光看待这种电影总让我觉得狭隘,或许需要这份阳光的不仅有生病的主人公,还有每个内心不够坚强需要热爱生命的人。
#标签太多了:尾随、跟踪、故意伤害、强行住进人家里、婚闹、喝尿、奥利给。是如何把这么多敏感元素全部加到男主角一个人身上的。并且你们结婚都这么随意且随便吗?女主身上的病无疾而终了?
身边的人永远不会知道。我最近经常觉得好累,好苦,孤独,无助,绝望,喘不过气,成宿成宿失眠,身体疲惫得抖,头疼欲裂,但就是睡不着只能睁着眼看日出,时常觉得走到绝路,精神内耗严重。《我们一起摇太阳》两个主角我能懂他们的邋遢,因为得将所有的力气用来活着。结尾他们都从困境中冲了出来。在开年的时候,这样一部电影,有了意义,大家可以来找些力量。当我们遇到生活的“阴霾”,往前走,挺一挺,得把太阳“摇醒”,可能会遇到同路人,可能会迎来转机。2024,新的开始,撒欢儿地活吧!
一开始很纳闷两个人这么突破形象,原来这两个都是扮演重症患者,所以面色灰败。部分取材纪实报道,我查了一下新闻里最后两个人都得救了,真的是太好了。
韩延怎么总喜欢在电影里植入mv?
最打动我的是,电影里的彭昱畅与李庚希虽然灰头土脸、几乎全素颜,却不丧,不低沉,相反总是劲劲儿的,传递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与生理质感。在阳台上大声喊出“奥利给”,将旅行团过成婚礼现场,把“谢谢惠顾”的人生活成“再来一瓶”,两个各自有残缺的人相遇,聚集在一处取暖,人生就有了窸窸窣窣的细微光亮。像两株原本有阴影的植物,向着对方慷慨大方地摇出太阳,从此并肩作战茁壮生长,这是多么美好的人间喜事啊。
韩延“生命三部曲”最佳,真挚而动人。1.对大病患者及家庭的呈现极尽真实,无论是主角性格塑造(坚韧独立又敏感忧郁、用尽全力勉强活着的“不高兴” Vs.表面开朗积极实则内心放弃摆烂颓废到底的“没头脑”),还是对各样细节的写实描绘(身体、自我管理与生活方式、租屋、医院、社会环境等)都特别贴近现实。2.某种意义上已触达该类题材剧情片写实程度的边界,重症慢性病人的衣食住行、工作问题、污名歧视、家庭压力乃至器官移植困境都涉及了。3.平视、直面生之艰辛,苦痛与欣悦、沉重与轻盈配比恰到好处;节奏至为妥帖,几无冗余或矫情。4.李庚希的表演自然无痕,彭昱畅的演绎也足够精妙。5.女性视角切入贯穿全片,跟踪骚扰戏实在惹人反感,父母因故离家+内瘘破坏是关键点,由此爱从偶发事件渐次升至命定永恒,遂有患难真情和彼此拯救。(9.0/10)
开头看着挽起头发,苍白病态的李庚希,恍惚中好像看见了《门徒》里的张静初,她会是下一个张静初吗?韩延讲故事的水平比前两部进步了,不那么矫揉做作了,或许是这部演员的加成——看一群老戏骨和演技派真是享受,把你搞得一会笑一会哭,这回的演员总算全员押对宝了。不知道为什么,看发福后的徐帆竟然没有小时候看《错爱》里的周佳丽那么让人咬牙切齿了,也许是因为“江湖一胖泯恩仇”吧!彭昱畅啊,趁早离湖南卫视那群综艺咖远点,你可是演过《大象席地而坐》的人;庚希啊,在最好的年纪南下吧,像张静初那样勇闯香港影坛,像刘雅瑟拿个影后凯旋归来。
在一声声“奥利给”中逐渐崩溃😅🙏
以前看这类电影我没有太多感触,直到最近外公去世,这种故事就特别触动泪点。想起我外公,几十年来身体一直很健壮,12月忽然发现癌症,元旦后一个星期就没了。在他生命的最后一个月,我们都尽量多陪陪他,想着让老人家离去的时候起码是开心的。也很庆幸这部电影是陪我女朋友和小姨子看的,而不是带我妈看,免得我妈再哭一场。韩延的电影一向治愈,尤其是在这部影片中,他把自己擅长的技能都发挥得炉火纯青。一个严肃悲伤的选材,再以上轻松愉快的叙述给人希望,配上明亮的滤镜和怀旧的音乐,一起构成韩延导演的个人风格。幽默却不尬场,感动而不煽情。
如果苦难已经发生,那究竟怎样才是最佳的面对方式?绝境之中的他们,又该如何面对结局已知后的生活?看到三部曲的终章,我才终于明白,成为彼此心中的太阳,也许现实中的苦味就会淡那么一点点。片名中这几个字里面,最重要的其实是“一起”,爱情不是解药,却是最好的催眠剂,在至暗时刻来临之前,带着世界的善意活下去,也许这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吧。两位演员贡献了生涯最佳表演应该没有异议吧?不得不说,韩延的片子是很适合演员发挥的。
这里很韩延的部分,是用情感、用关系,且不止是爱情去对抗生老病死。这些与病痛一起生长的爱欲和生命力,和韩延擅长的欢喜冤家模式一起,指向的是“不自由的身体”也可以拥有自由生活的正义性。于是他们可以幻想宇宙,也可以拥抱爱情。与之前不同的,韩延这次对主角“去病症美化”了,彭昱畅和李庚希没那么“美”,反而更贴近他们所属的群体。演员敢于在银幕上不美除了尊重角色本体之外,在这里还是一种从视觉上让观众体验到病症痛苦的通感表现。屋顶那个最终没升起来的太阳是全片高光点,那是没有太阳的日曜时刻。
吕途联系上唐志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