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对开曼群岛不是很了解,看完了这个纪录片,最大的感受就是,不愧是英国的殖民地与自治领,开曼和香港,骨子里就流着浓浓的英式血脉。
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带来了大量的产出,对于一个蜗居欧洲一角的岛国,英国论起面积来,不算大,人口,也远远少于当时的欧洲第一强国法国,而说起居住环境,也是十分十分差劲,广袤的英格兰平原由于特殊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总是一阵一天,一阵雨天,而整个岛的农作物也是荒芜得可以,除了土豆,还像真没有别的什么作物了,至于海鱼之类的,曼彻斯特的居民,要一直等到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修好之后,才第一次吃上了海产品。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于英国这样一个自身环境受限的国家来说,没有暴增的人口压力,也没有大一统带来的君主专制,虽然有着时不时的战争,但是整个岛屿内部,比起欧洲大陆来,还是和谐许多。
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得英国诞生了诸多科学怪人,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将自身的禀赋激活了出来,钢铁煤炭被大肆开采,从世界各地运来的棉花积聚在曼彻斯特的纺纱厂里面,大量的货物使得英国走上了商业贸易的道路。
拿破仑将英国成为“小店主的国家”,而在英国,人们对于商贸的热情也是十分高涨的。
有货可卖,是英格兰首都伦敦居民的新常态。
在工业革命时期,“我去伦敦买了个老婆”也是十分常见的一件事。
由于离婚程序繁琐,离婚费用高昂,所以许多夫妻离婚不得不使用这种卖妻的方式。
拍卖老婆在当时的英国是一件十分常见的事情,不少妻子多以几便士的价格就被拍卖出去了。
不过,对于许多女性来说,倒是乐得被拍卖,甚至曾经有丈夫在拍卖后后悔,妻子大声怒吼:去你MD老娘跟你过够了。
而在当时的伦敦,由于女性不能参与工作,也导致了整个城市内,基本上所有能赚钱的女性,从事的都是妓女这项工作。
最近热播的英剧《名姝》将当时伦敦城内妓女的卖肉与斗争生涯表现得十分淋漓尽致。
无货可卖,那就卖自己。
“想和我做个生意吗?”一直是英国街头妓女的邀客用语,可见英国的国民性当中,少不了商贸精神。
这种精神,也被英国带到了殖民地那里。
在中国,上海人的买办精神一直没有消退,这个凭借转手外国工业产品的殖民地,通过大量的商贸起家,浓厚的商贸与规则意识一直流传至今。
而英国众多的殖民地,不仅转手贸易,甚至延续了英国的法律体系,香港,新加坡,就可作为典型的代表。
但是英国本土,由于君主立宪制度不断更正,而在一战二战之后,被迫向平民阶层敞开权力,在随着女性参政论者不断以暴力、非暴力以及用性命换来选举权,而在1948年,保守党执政的英国通过了NHS(全民免费医疗)体系。
以商贸起家的英国,在最疯狂的时代出卖劳力,威尔士的煤矿工人艰难求生,伦敦的童工根本活不到成年,女性从十几岁开始做雏妓,爱尔兰的大饥荒一下子饿死了爱尔兰岛上一半的人口。
商贸精神至上的英国,也在不断地转型。
这或许是纪录片里面的主持人之所以会问出诸多问题的原因。
因为比起英国本土,英国众多的殖民地与自治领,依旧延续着英国资本主义至上的血脉。
看到了开曼,就想到了香港。
开曼群岛、香港、新加坡、塞舌尔群岛、百慕大、英属维尔京群岛、英属马恩岛等诸多英国前殖民地与自治领,使用的,是由英国银行家开创的“离岸公司”这一概念。
离岸公司,也就是在一个地方注册公司,但是不能在该注册地经营生意。
与之而来获得的好处,是可以减去一大笔税收,一般国家,会对公司征收基于营业额与利润的税收,而离岸公司,则只征收公司管理费。
公司管理费比起正常税收,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除了税收优惠,还有外汇优惠,不少国家对于外汇,都有一定自由度的管制,而离岸公司,则基本没有管制。
这样宽松的环境,给不少公司带来了极大的营商自由度。
企业与个人的税收少了,那么收入自然高了。
例如香港与新加坡,两地的个人所得税,就一直十分低。
对于香港人来说,挣多少,就是挣多少。
而对于其他地方的人来说,则是挣得越多,缴纳的税收就越多。
而在开曼,则同样适用香港的规则,挣得越多,那么是真得挣很多。
宽松的营商环境,也使得香港屡屡登上营商自由度地区的前几名。
但是,这些英国的前殖民地与自治领,似乎面临着比英国本土要艰难许多的问题。
虽然,整个地区的营商环境与产值甚至世界知名度,一直勇攀高峰,但是,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来说,似乎幸福感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提升。
或许,一定程度上这便是一种英国策略。
对于英国来说,殖民地是原材料产地,是商贸口岸,是新体制的实行地,但是,殖民地与自治领,并非是英国本国。
也正因此,英国对其担负的责任也十分小。
英国人在孟买、在加尔各答,是要控制整个印度的原材料生产与消费市场,而在天津,在香港,在上海,是要将大批货物,卖给中国北方、长江流域与南方的。
也正因此,英国人需要一个便利于商贸的税法体系,越少的税收,越利于交易。
香港、新加坡、开曼群岛,都是这一体系的践行者。
由于缺乏税收来源,对于这些地区来说,拓展其他收入,就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香港,这项任务交给了卖地。
香港的土地,大部分归政府所有,政府将土地拍卖给地产商,从中获取收入。
而在开曼,这项任务则交给了对商品征收的进口税,也正因此,开曼的物价一直居高不下。
说到底,香港、开曼以及英国其他殖民地与自治领,在很长时期内,并不是为普通人民服务的,这些地区最重要的法律,都是方便英国商人的贸易。
而负担,则转嫁给了普通居民。
但是,香港与开曼,一个房价高企,一个物价飞增,也不仅仅是英国的锅。
香港地狭人稠,小小的岛屿及岛屿周边,有着700万人口,涌入的人口共同将房子当成了可以持有的资产,这让香港脱离了英国殖民的初衷。
而开曼群岛,对于本土的贫富差距,似乎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
香港与开曼,都得益于英国自由贸易的政策,但是似乎,却并没有英国本土,对于公民负责的精神与态度。
开曼是英国的开外领地。避税天堂,潜水圣地,离岸金融中心,金融和旅游业是其支柱。
并不是所有的开曼人都有钱,也有贫民区。贫民区的人甚至连房子都快要住不起。因为不交税的缘故,所有没有社会福利,一些政府应该承担的社会福利责任都由慈善组织代替。所以很难落实像英国那样住房养老都有政府做后盾。在开曼,有钱的不是政府,而是银行和大企业。甚至连岛上的医院、学校和道路建设都是由有钱人办的,并且是作为盈利项目。虽然不用交税,但不交税的后果是中等收入的人,大量的钱都会交给医院,基建,学校等等,有钱的更有钱,没钱的也更落魄。
政府对这种事情不干预。比如在开曼一栋商业写字楼里,能有上万个公司。公司里面都是没有员工在工作的,大部分只是在开曼注册的空壳公司,用来避税的。
全面、客观且有趣,这个记者可真敢问,开曼岛主官和英国提督闪烁其词的样子真是值得一看,英国提督在记者逼问下把责任推卸到了英国内阁上,估计她以后不太好混了
主持人也是編劇和撰稿,確實很厲害,在幾乎每個採訪對象都在打太極、守口如瓶的時候,能挖出「拼圖」的材料,還把原本想利用片子洗白的官員問得張口結舌,最大可能得出有用的信息。本片同理可得「一份不能被描述的文件」。"I think it will make your society unrest." 結尾意味深長啊……
#utterly_biased#,故意找了个当地满嘴跑火车的暴发户讲了句“啊,我看英国那里应该会社动荡吧”*白眼*白眼,地方长官讲话蛮正常的,主持人就故意绕晕她,搞得人家好像真的被问住了一样*白眼*白眼
一座大楼注册了一万家企业,真是震撼...
年薪9.4万英镑或者39万英镑买套房子就能成为开曼居民,虽然是避税天堂,但消费很高,贫富差距也大。以前做过离岸公司避税,就是注册在开曼。
想去玩泥巴
避税天堂,穷人地狱...
和香港很像的模式,企业低税负,但是将生活成本转嫁给了普通人
结合最近的巴拿马事件,挺有道理的
长见识。
bili许多评论在阴阳怪气说想逃税。可以看看弹幕。
没讲清楚
当作长见识
外包公共服务给superrich可能就是让他们buy our future
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scratch the surface of the Cayman's financial system... 此等命题纪录片,想挖掘真相,和盘托出,做不到的。
避税天堂开曼岛,不禁想到香港,英国对于海外殖民地的责任感可真是...
三星半。主持人最后问出了那个关键问题:"英国创造出这样一个离岸避税天堂,到底能从中获得什么好处?",但并没有得到合理的答案
迷之tax heaven,不过建筑业巨头的话真是发人深省
都知道,很少有人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