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详细剧透,严重详细剧透
这部片子,通过田中武志的采访,揭开十一个月前的夏原浩树家的灭门惨案。
十一个月前的案子至今没破,从新拾起仍然扑朔迷离,真想到底是什么?
这里我就详细说说我的理解谁。我认为真相是藏在田中和律师的对话,光子的独白,律师和母亲的对话当中,(其它的是交代夏原和田向两人的为人,和这个社会是格差社会还是阶级社会,让我们理解他们身上发生的任何事都情有可原。)
下面我把五段对话主要内容摘抄下来,便于理解。
1.影片7分钟三十秒,律师和田中看完光子出来。
田中:这段时间,有什么我能做的事情。
律师:光子的状态不太对劲,跟事不关己一样,她会不会是……比如童年时期跟千寻经历过同样的事情?
分析:
一.抛出虐待千寻的人童年有可能也受过虐待。
二.为什么光子会事不关己一样?因为我们知道光子小时候是没有受过虐待的,所以为什么她会表现的事不关己一样,因为她小时候见的太多了,他的父亲打田中。
2.在影片76分钟左右,千寻病情恶化,律师和田中的对话。
其中交代了,田中父母18年前离婚,母亲后再婚,父亲下落不明。
田中说的一段话,也算是这部电影对经典的一段话之一:我从不认为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但是人总该有些希望吧,可世上偏偏就有恶魔,连这点希望都要粉碎。
分析:
一.田中的父亲是恶魔且下落不明。
二.一个人的仅存的一点希望被恶魔毁灭了会做什么事?
3,影片第78钟左右,光子和心理医生的对话,以及律师和田中在车内的对话。
……
律师:光子小姐独自生下来千寻。
田中:那家伙对我只字未提,她说唯一这件事不想让我知道。
……
分析:
一:注意田中说的那句话的称呼,整部电影,田中都称光子为妹妹,只有这句话他称“那家伙”,这说明对于光子瞒着他生下千寻这件事,他是不满甚至愤怒的。
二:为什么田中对于这件事会愤怒?为什么光子对田中所有的事都没有隐瞒,唯独这件事要瞒着田中?等后面解释。
4.影片102的分钟左右,光子的独白,最心酸的一段,也是除了开头和结尾的人物群像外,拍得最好的一部分了,且演员演技炸裂的一段,为了表示尊重,我把整段都摘抄下来。
光子独白:
我一直想要个孩子,和某个最爱我的男人,生个长得像他的孩子,三个人一起幸福的生活,这不是谁都能实现的梦想吗?可是那个孩子是不笑的,我想抱抱她,可是,她一动不动,怎么会这样呢?
突然有一天,我在街上偶然碰见了夏原,跟你说过的吧,(重点1)她是我的大学同学,我一直挺崇拜她。
你已经无法成为夏原那样了,感觉有个声音清楚地这样跟我说,我一直很努力,一直很忍耐,一直紧绷的内心一下子崩溃了,我甚至听到了崩塌的声音,已经不行了啊,不行了啊,我本来想按门铃的,绕到后门发现厨房门没关,正好,我马上找到了菜刀,她老公真帅啊,一副头脑精明的社会精英的样子,这是理所当然的,他可是跟夏原结婚的人,难道还有什么怀疑的吗?所以我才拿刀捅了他,认真的捅,五次,六次,插到肋骨时发出了刺耳的声音,捅到心脏时就出了好多血,吓了我一跳。然后我来到二楼,夏原正要和孩子一起睡觉,看到浑身是血的女人,吓得不知所措,所以一切都很简单,菜刀是夏原家的,当然是好东西,很轻松就插进肚子里去了,连她护着的孩子身体也插到了。
分析:
一:光子的女儿是有病的,或者说是缺陷,从后面律师的话可以得出,有可能是近亲结合所生。
二.从“跟你说过的吧”这句话分析,光子这时候应该是在和田中说话,或者说是回忆和田中的对话。
三:田中是不是也参与了这场灭门案?
参与了。
第一点:这个案子是快一年了,还没有破,说明犯案人员绝对是一个老手,或者说心思及其细腻之人,而从烟头和公交车装跛脚,都说明田中是这种人。
第二点:开头的夏原家门口有四双鞋,其中有两双成年男子的鞋,还有一个模模糊糊的成年男子在洗澡,也就是说田中一定是参与了的,只是他是去清理现场的。
第三点:光子一直说,最爱他的人是哥哥,可是全片除了很少的话知道他哥哥没有抛弃她之外并救她脱离了父亲的魔掌外没有其他事,还有最后结尾光子对田中说“谢谢”,然后又说了“对不起”,这件事应该就是他们俩的秘密之一。
5.律师和光子母亲的对话。
母亲:她问我,有没有可以偷偷把孩子生下来的地方,她一心就想平安的把孩子生下来,不管这孩子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怀上的。
律师:但是即使是在被生父强奸之后怀上的孩子,也能让她产生这种想法吗?
母亲:你是不是误会了什么,是吗?原来你不知道。
律师:那么千寻的父亲是。
分析:千寻父亲是谁?
一:这段话百分百可以断定光子父亲不是千寻父亲,而又加上千寻的缺陷,所以只有可能是田中。
二:从妈妈的那句“不管这孩子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怀上的”,说明这个孩子是个意外。
三:光子怎样都要生的,说明这个是她最爱的人的,田中。
四:这个是唯一没有告诉田中的事,说明田中是不允许这个孩子出生的。
五:他母亲曾经说是因为光子诱惑他的父亲,其实是他母亲说的是田中,而不是她父亲。
六:在田中高中的时候,第一次对妹妹做了不轨之事,前面的都是父亲,后被父亲发现,大打出手,父亲被揍,光子被母亲打,而后父母离婚。(快哭了,还黑了。)
七:田中除了杀了宫村,还有没有杀过人?
其实我认为田中的父亲是死了的,而杀他的人就是田中,所以才有了清理夏原灭门惨案的淡定,才有了杀宫村时的嫁祸。
《愚行录》这部日本悬疑犯罪片,真相云山雾绕,相信看完后大家都有几个疑问,在这里简单讨论下我的理解。
大部分嫌疑集中在兄妹身上,但有些人认为是宫村做的,这个不太可能,因为宫村说当年有被夏原整的惨的多的人想杀她,所以她杀人动机不足。
为什么说是哥哥杀的?电影其实草蛇灰线暗中给我们很多线索。哥哥是一个非常冷静机敏细心的人,作案手法完美,警察查不到真凶。比如开场让座装瘸突出他心思缜密。案发一年后重新调查是为了永绝后患。他第一次见宫村就已经谋划好用桌上的装饰瓶杀她,注意看哥哥看瓶子的眼神。
杀死宫村前喝茶,他很小心的没有让自己的嘴唇接触茶杯,这个动作很不自然,是为了避免留下唇纹。
嫁祸给宫村前男友的烟头他很小心的没有用手触摸过,避免留下指纹。
另外他在杀人后都不会立即离开,而是很冷静的清理现场。比如杀田向一家后洗澡并在前门摆放一双女鞋,杀宫村后坐下擦掉身上血迹并放置其前男友的烟头。其实这两组动作是相互对称的,导演就是用杀宫村的明镜头来暗示我们他杀了田向一家。
那么为什么不可能是光子妹妹杀的田向一家呢?首先现场打斗痕迹很明显,好多东西东倒西歪,而且田向是正面被杀的,光子一个人肯定无法完成。
再者光子在医生房间自言自语的说自己是从后门进去的,但前门有一双女鞋,因此如果她这样说的话是与现场证据不对应的,她没必要这样讲。光子在监狱说谢谢哥哥,也是指代的谢谢他帮自己杀人报仇。
最后,哥哥也做好了最坏情况的打算,那就是万一被凶杀案牵涉其中,就让妹妹顶罪,因此作出虐待孩子以及对医生、律师说小时候被父亲家暴、性侵都是为了让大家认定妹妹是精神病患者而最终可以无罪释放所做的铺垫。
真相是父亲是从小虐待哥哥,甚至虐待妹妹,但是没有性侵。兄妹乱伦被父亲撞见,而后父子打了一架。证据是事发后母亲很快离家并再次结婚,而父亲一夜之间白头并离家再未回来。这是对兄妹二人所做乱伦之事的羞不难堪,无法忍受。光子对医生说假话的时候提到父亲一夜白头并说自己于心不忍也正是对自己曾经伤害了父亲所做的忏悔。
二人乱伦生子,哥哥杀了田向一家。
一是近亲繁殖的先天疾病。二是被饿的营养不良。这个虐待事件应该是兄妹二人商量好的,因为孩子迟早会死,不如为最坏打算而作为铺垫。
电影没有交待最终结局,光子是否被认定精神病而释放?田向凶杀案最后是否将宫村前男友认定为凶手?这个开放性结局或许预示着一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句话不仅是对兄妹二人说的,也是对被杀死的田向夫妇说的。一方面反映了日本阶级固化的不良影响,一方面宣扬善恶有报。
这是近段时间看的最黑的一部片,因为它太过接近于真实。在这里,你看不到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你看不到不放过蛛丝马迹,荡涤冤情的检察官、律师或者法医,更看不见一往无前虎山行,拨开云雾见光明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你只能看到一道道看不见的墙,阻隔了真相,也阻隔了人心。
冲着满岛光翻出这个老片来瞅瞅,再次惊异于满岛光对受害人的演绎,本作中,对待哥哥,仿佛能看到《爱之曝光》里纯洁无垢,情窦初开的飒爽少女;追名逐利,一心想要一步登天时,却在一夜云雨之后被人百般侮辱后令人心酸的苦笑,仿佛能看到《白雪姬杀人事件》里只因为吃了饺子被杀害的浮华辣妹;而初入大学的青涩中,与《四重奏》里一心想摆脱童年父亲留下的恶名和阴影的大提琴师不谋而合。光子仿佛是这些角色身上最负能量,最糟糕,最病态的集合体,她的病态在谜底揭开的瞬间变成了一种必然的常态。
很好奇为什么这部片子叫愚行录,因为每个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果不是光子的点滴微扰的话,你完全看不出这些人的愚蠢。
被杀的田向,为了自己未来的生活美满,可以毫不掩饰的抛弃一般意义的廉耻、道德、忠贞,甚至是自己的感情。最佩服的是他在两个大小姐对峙时风轻云淡的表白:“既然有后门,就是要人来走的嘛,我这样做也是为了未来的家庭,那个她负责,如果没有今天这件事情的话,你们有可能会成为那个她。”在这个计算中,他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感情,因为那不重要,因为已经没有了。不过,正是这么一个不惜一切代价向上爬的人,最终却没有选择任何一个后门,还是决定相信自己的实力,这在他自己看来或许就是一种愚蠢。
被杀的夏园,既光彩照人,又左右逢源,她是唯一一个游刃有余混迹“内部生”的“外部生”,享有所有女性角色欣羡与嫉妒,是最有可能一步登天的女神人物。但是她先是为了一个无名小子和宫村互相妒忌,又为了讨好“内部生”献祭过光子。可是为什么混了一圈上流社会后,最后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田向?这在她自己看来或许就是一种愚蠢。
宫村,嘴上极其强硬,自尊心极强的女强人,嘴上说着对夏园的一切资源不屑一顾,却暗地里较劲,被奉承两句就沾沾自喜。这些举动在她自己看来是必须去否认的愚蠢的黑历史。
山本,这个一心求嫁,最后被田向和渡边玩弄的可怜女子,愚蠢。
稻村,富二代大小姐,自认为只是钦佩田向的执着,最终还是决定默默生下她和田向的孩子,愚蠢。
律师,自认为了解一切,却啥也没查出来,愚蠢(相比李狗嗨)。
男主田中,全剧最精明的角色,面对强迫别人让座的正义伙伴,能够假装残疾,用自认为自己正义的人的正义武器毫不留情的反刺其内心的犀利狠角色,能够在得知妹妹暴露而痛下杀手,还能顺利嫁祸给别人的天才杀手(这里实在是说不通,只能说编剧和导演太任性),能够不动声色的守护妹妹的罪行。可是最终为了妹妹的变态愿望,竟然和父亲一样乱伦。这一定是他内心最深处不能原谅的愚蠢和罪行。
宫村把夏园的死归咎于光子,说夏园毁了光子。真的吗?每个喝醉的人最终都是自己喝的。本想着拜托童年被生父性侵的阴影,却只能靠与更多的人发生关系来寻找上升阶梯,最终只能靠与最爱的哥哥生下孩子满足自己的愿望。想想这样的剧情都让人有些不适,但是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评判这不幸的人生?
而记录、揭露每个人不愿提及的愚蠢的行径,汇集成册,最终成就了这本愚行录。
全剧最可恨的莫过于编剧,明明是父辈、上流社会造的孽,结果母亲再嫁,开始了新的人生,上流社会只知道报怨自己被安排的人生,将心中的腌臜龌龊宣泄给了拼命想要往上爬的光子。而光子呢,杀死了好不容易不择手段爬到中产田向一家,饿死了象征童年自己的自己的孩子,完全不相干的女强人也只是因为逼近真相而毙命。好像山顶的人拉了一泼屎,扔到了山脚下的一个倒霉蛋,倒霉蛋生气的把屎扔上去,却只砸到了山腰的辛苦人。
说实话,这种题材的作品,对于儿时的我来说是无比厌恶的,那时我相信人生充满可能性,在不断拼搏中,自我激励,最害怕一回头发现自己还停在原地。不过,历经种种,看到当年学习成绩很差,家里富硕的同学有了更高的生活起点,看到自己多年所学,到了工作岗位一无是处,看到一部消极的作品,难免会有些共鸣。
当然,不得不说本片有些设定实在是偏颇,比如几乎每个女性角色的人生理想都是找个相爱的人,为他生孩子,实在是偏激而愚蠢。社会阶级也并没有固化到没法打破的地步,生活中处处都是个例,不一一列举了。只是能从剧中看到周围很多人的影子,那些想学人搞潜规则,结果没玩好,把自己玩进去的人,那些执意要强,忽略了自己内心宁静的人,那些自认为冷漠如铁,两三下就被触碰到内心柔软的人。怪谁呢?只能怪愚蠢,这才是另一种宿命论。
by风满蜃气楼
2017年2月在日本公映的电影《愚行录》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围绕一桩未被侦破的幸福家庭灭门惨案,以周刊记者田中(妻夫木聪饰演)为主线人物,用死者夫妇生前相熟之人的回忆拼凑出被害者的社交形象,并试图从中发现潜藏的真凶。在外界看来无比美满的家庭为何一夜之间惨遭血洗,执着此案的田中记者与他们又有何关联,电影用克制的镜头静静叙述,从多个角度层层深入、相互填补,在空白记事板上串联起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网,最后绘制出一副惊心动魄的地狱众生相:关于男女、关于家庭、关于幸福、关于改变命运的野心。
影片始于一个阵雨的阴天,伴随低沉的提琴声,画面里出现一辆到站停靠的公交车,车门打开,走上一位斜跨公文包的西服男,随着他的前行,镜头缓缓掠过一身制服的司机和一个又一个乘客在主人公田中脸上定格;片刻后,镜头停驻,目送大巴重新起步。
画面切换到车内,临窗兀自出神的田中忽然听到一阵“喂我说”的喊声,回过神来才发现过道里站着位白发老人,刚上车的中年男人一脸严厉地示意他起身让座。没办法,谁让周围坐的都是老年人呢。田中斜睨男人一眼,一言不发地起身,在老人道谢坐下后迈着一瘸一拐的步伐移向车门。
一步、两步、啪嗒——田中直直倒向地面,又在众人礼貌的关切声中重新站起身来,走到门侧;刚才的中年男人意识到自己似乎犯下某种错误,不自然地撇开目光,却没有道歉。正当我们为“残障人士”田中愤愤不平,公车再次停靠,田中一瘸一拐地下车,走出几步后又如履平地般恢复了健康——原来刚才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让中年男人产生罪恶感的表演。
田中向上司申请重新调查近一年前的灭门案,找到被害家主田向(小出惠介 饰演)的公司同僚渡边(真岛秀和 饰演)进行访谈,两人见面时也是雨天。渡边领田中到了附近一家居酒屋,田向生前常和他在此消遣。或许是被问起犯罪嫌疑人的线索吧,渡边喝着生啤,说起一个叫山本的后辈。
在某次同事组织的迎新会上,田向勾搭上一个叫山本的后辈,原本只想玩玩,对方却纠缠不放。为了帮田向摆脱山本,渡边“挺身而出”,在酒吧“偶遇”被田向放鸽子后沮丧的山本,并扮演一个被女人玩弄的心碎男人,让山本对他产生同病相怜的好感;二人很快便发生关系,山本对田向的感情转移到渡边。但渡边很快对她厌烦,便假装发现了她与田向的关系,反过来指责山本让他“与兄弟的相处变得怪异”。看着山本泪水几乎夺眶而出的脸,渡边沉重地表示以后不要再见面。甩掉山本以后,两个男人也是在这家居酒屋并肩而坐,你一言我一语地叹息。
“是个好女孩啊。”
“如果不是那种相遇方式,说不定结局也会不一样。”
“是啊。”
“喜欢的心情是真的。”
“是啊。”
二人间的沉默在热闹的背景声中持续了几秒,紧接着爆发出默契的大笑,观众这才猛然发现两人心中没有丝毫罪恶感。
影片中影射现实中“庆应大学”的“文应大学”、影射“早稻田大学”的“稻田大学”,二者都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名牌学府,被害者田向夫妇曾各自就读于其中之一。田中访问的受害人相关人物除了田向的同事渡边,还有他大学时代登山社团的成员惠美(市川由衣 饰演)、田边太太的大学同期淳子(臼田麻美 饰演)及其前男友尾形(中村伦也 饰演)。
据淳子说,文应大学的人际关系网中存在两种阶级:“外部生”和“内部生”,内部生都是从附属高中直接升入大学,他们家境优渥、从未吃过苦,而外部生则都通过努力考进文应,家境平凡,哪怕付出十倍努力也无法过上内部生的上流生活。
受害者田向太太结婚之前姓夏原,和淳子、尾形一样,她也属于外部生中的一员,但凭借美貌和高超的社交手腕,夏原成功打入内部生群体,成为万人欣羡讨好的对象。
在淳子眼中,夏原是披着温和善良皮的心机女,拼命展现自己的贤良淑德,只是为了抬高自己、吸引各种男生;而淳子的男友尾形认为夏原不仅温柔美丽,还识大体,从不故意凸显自己。电影将淳子和尾形受访时的画面交替剪辑,让人愈加摸不清被害人的真实形象。
另一方面,田向先生在大学期间是个花花公子,他游戏花丛,与数个女生纠缠不清。毕业前夕,田向为了找工作的事找到喜欢过自己的惠美,求她将自己推荐给她的社长爸爸,以便疏通人脉。惠美曾经苦于和田向及其女友泉的三角关系,此时重逢不免燃起复仇之心,她答应帮忙,条件是让田向做备胎。田向高兴地答应,却瞒着她又交往了另一家公司社长的女儿早苗。惠美敏锐地发现另一个女人的存在,找到早苗摊牌,又叫来田向试图揭穿他的谎言,谁料田向干脆地承认劈腿,就找工作的重要性侃侃而谈,并不觉得自己有错——为了创造美好的将来,他会不择手段。
电影没有正面刻画被害人夫妇的经历与性格,没有交代两人如何相识并组建家庭,而是通过与他们相关的人物之口,用模棱两可的方式描摹出两幅速写像;人物形象来源于碎片式的回忆,沾染了叙述者的主观情感,彼此矛盾,不断被修改。
剧情发展至后半,淳子致电田中,说想起另一个有杀人动机的女人:她被夏原拉着一起从外部生“晋升”为内部生,却遗憾地没能如愿钓上金龟婿,进入“幸福”的上层。
“田中光子小姐的不幸都是因为她长得美。即便出身和教养再怎么好,男人都是一个德行,夏原明明知道他们不会认真和她交往,却让她被内部生玩弄于鼓掌中。”
“光子小姐是单亲家庭,背景也很普通,这种人想跟内部生走到一起,嘛...总之很难。”
“但光子小姐也确实有点没节操,或者说太有野心,夏原就是利用了她这一点。”
静静的夜里,淳子在她经营的咖啡厅露台上与田中围桌对坐,回忆田中光子的悲惨遭遇,嘴角噙笑,手中夹着香烟感叹道:“我当时就想,决不能变成她那样。”末了还补上一句:“听说她最近因为虐待幼儿被逮捕了吧。”
田中微笑:“你听谁说的啊。”
“现在还有联系的大学同学。我还在想,会不会是因为当时受了夏原的影响才会做出这种事情呢。”淳子答。她沉思片刻,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如果我是田中光子小姐,可能真的会去杀了她。”
田中闻言垂目,喝完杯中最后一口酒,用鼻子发出讽刺的笑声。淳子有些窘迫,以为对方是出于无聊,却没有意识到,她口中这个没有节操的可怜女人和眼前的男人一样,都姓田中。
电影的谜题之一是找出灭门案的凶手,受访者带有主观情感的回忆、光子对心理医生的倾诉既是解谜条件,也是迷惑手段。我们跟随主角田中东奔西走,视角不停转换,在纷乱的线索中得到某个似是而非的答案:光子是凶手,作案动机是被夏原毁了未来,对方却毫无罪恶感地过着幸福人生——但,真相果真如此吗?
影片开头,田中在凶案发生地勘察时碰上一个来历不明的怪女人,两人谈话结束之后,画面忽然切回案发现场:镜头从屋内玄关处的四双鞋开始,路过昏暗的走廊、探入狼藉的客厅、映出田向的尸体,接着扫过血迹斑斑的楼梯,定格在二楼卧房母女俩遗体附近的一个似圆形花环上——这个花环和咖啡店女老板装饰在室内的圣诞花环几乎一样。
下一秒,镜头切换到浴室,伴着哗哗的水声,凶手正在门内有条不紊地清洗身体,水雾氤氲的玻璃门上满是血迹——作案后毫不慌乱地处理现场,这种冷静到极致的行为也和杀害咖啡店女老板后在烟灰缸里摆上沾有尾形唾沫的烟蒂如出一辙。联想起主人公在开头被迫让座后的报复行为,一言不发却鞭挞人心,不免让人怀疑他是个睚眦必报的极端人士。
案发后将满一年,真凶身份仍无定论,大众对此案的热情早已褪淡,身为记者的田中却在此时旧案重提,原因似乎不止上司以为的“因妹妹获罪入狱而需要转移注意力”这么简单,毕竟牵涉到杀人案,“除了当事人,谁都想躲得远远的”。剧情的一大反转在于千寻真实身份的曝光,而光子前后两次在狱中对田中说的“秘密”似乎不仅指女儿,还涉及灭门案真相。但如果田中是凶手,光子在心理医生离开办公室后的“自白”有何隐喻?如果凶手是田中兄妹之一,惠美口中“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个容器,崩溃了吧”的“那个人”又是谁?
田中兄妹的母亲不满二十岁便先后产下一对儿女,自己还是孩子,当然没有任何照顾孩子的常识和责任意识。田中从小饱受家庭暴力,光子也从小学三年级起受到父亲的性侵,直到哥哥升上高中发现兽行才愤怒制止。得知此事的母亲不仅不心疼女儿,反而认定是光子主动诱惑父亲。夫妻俩很快离婚,母亲改嫁,兄妹从此俩相依为命。
为了逃离泥沼般的家庭,摆脱宿命的厄运,光子努力学习,考上名牌大学“文应”,进入学校后却发现小社会中隐藏着“阶级”差距,总有些人从出生起便“高人一等”。但例外总是存在,外部生中也有人成功“晋升”,那就是夏原。因为一次“偶遇”,光子认识了万人迷夏原,并借助夏原的人际关系闯入“内部生”群体,她努力试图攀住某根富贵的藤蔓,却被五光十色的欲望掩埋口鼻,最终绝望地窒息。
日语中有“xx像”的说法,“像”是名词,指某种抽象的形象,或是心目中的图景。
例如“实像”“虚像”“理想像”“英雄像”“犯人像”“家庭像”......
日本核心家庭的传统结构是“男主外,女主内”,延续至现代,即表现为女性婚后辞职、回归家庭。很多日本女性都有一种对理想家庭的设想,大致包括一个能提供衣食无忧生活的职场精英丈夫,一个或几个可爱的小孩;而实现这个梦想的途径便是结婚。
片中出现的山本、惠美、光子、夏原,无一不是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甚至身为男性的田向也曾在惠美和早苗面前吐露过自己对未来家庭的想象。他们追求的不是某种情感,而是一种抽象的“幸福像”,家庭是承载幸福的容器,结婚对象的“个性”并不重要,只要条件匹配,任何异性都可能成为婚姻中的“另一半”。
日本社会阶级固化,富人的后代从小享受丰富的资源、受良好的教育、更容易拥有幸福的未来,而平民的后代从小便面临各种资源的匮乏与无处不在的竞争,没有绝对的平等,即便靠努力有了出息也无法改变社会地位。就像平行线的两端不会相交,阶级与阶级之间也顶多在学生时代游戏般互相缠绕,毕业后进入社会则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电影中的夏原从一开始便对这点心知肚明,所以即便与内部生相处融洽,也并不在他们之中寻觅伴侣,而光子的悲剧在于家庭阴影带来的恐惧让她滋生了疯狂的野心,以为主动结交富二代便能嫁入豪门改变命运,到头来却在污泥中越陷越深。
故事围绕被害者田向的家庭展开,外界对他们的评价是“幸福”“融洽”“像童话一样”,而与这个幸福家庭相反,主人公田中兄妹从小遭受家庭暴力,没有享受过来自父母的爱,长大后产下禁忌之果,却重蹈父母的覆辙。无论杀害田向一家的凶手是哥哥还是妹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一种“不幸”对“幸福”的敌意。身为记者的田中执意追踪此案,除了确认相关人员对真相一无所知外,也是要通过报道揭开田向夫妻“不为人知的一面”,换言之,是要击碎他们在社会舆论想象中的美好形象,告诉世人所谓“幸福”的背后存在多少狰狞和“牺牲”。
电影叙事首尾呼应,形成一个完整而对称的圆环,从一组自外向内窥视的公交车慢镜头开始,结束于车内缓慢移动的人物群像;主人公两次让座,从被动到主动,或许是因千寻之死产生了心态波动,或许是源自仇恨释放后的突然放空。标题“愚行录”,意为记录各种愚蠢的行径——人人心怀目标、自以为是地挥霍“聪明”,却不想最终都成为某方面的“愚人”。
或许就如惠美所言:“大家都一样,愚蠢而空洞(みんな愚かで空っぽ)”,却也因为“愚蠢”,得以保全心中幸福的幻影,不至于被野心反噬,迎来崩坏的破灭。
【东瀛文艺通信】
微信订阅号:dywytx
(劇透) 這樣的開場實在讓香港觀眾太有親切感了:巴士上的「西裝友」逼令男主角給別人讓座,男主角拐著步離坐,還在走廊上跌倒,在其他乘客面前羞辱了自以為正義的「西裝友」。然而都是戲一場:是非對錯不能看表面,其實看裡面依然無法分辨。
故事以追查懸案的形式展開,導演以緩慢的節奏推進,線索鋪開了,卻不全收回來,看來鬆散,甚至最後謎底也含糊其辭,預期看一齣懸疑犯罪類型片的觀眾可能會失望。但《愚行錄》要說的正是尋根究柢之不可能,而「線索」這回事本身就曖昧吊詭,既隱且顯。男主角被設定為記者實在巧妙;這種本來要把隱藏的秘密發掘出來的職業,其實也可以掩藏真相。「為甚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是誰人造成?」人們著眼於因果與是非,卻忽略了解釋往往也是掩飾。
對照一下原名《愚行錄》與英文名Traces of Sin,暗示愚蠢的行為與罪惡的人性是一體兩面。然而太強調人愚蠢的一面,有否忽視犯罪者責任之虞?戲中最不討好的角色,攻於心計,玩弄感情,卻是最能代表社會大多數你我他的人--他們只是盡力在階級社會中向上奮鬥而已--正是兇案的受害者。相反,犯下按常識所定義的「罪惡」的人,卻正正是引起觀眾同情的主角,使人情感上難以批判。不過創作者並非宣揚甚麼「大愛」與「包容」,而是讓觀眾看到這個可能性:即使愚行/罪惡之網絡張開,我們卻仍然無法找到追究道德責任的入口。
有一說法叫「結構性的罪」,罪人也是受害者,一個人犯錯背後總有其錯綜複雜的因由。然則都是社會的錯?但社會亦由人組成,孰雞孰蛋難以分辨。罪惡是一面鏡,人陰暗的心理結構映照著殘酷的社會結構。犯罪有情有可原;生為富二代不是原罪;用盡手段上流亦是常情。似乎人人都有錯,人人都錯唔曬。死者和兇手的行為與遭遇缺乏普遍性,《愚行錄》終究不盡是讓觀眾對號入座的社會隱喻圖。然而這故事猶有深刻的寓意:查案也好,研究社會現象也好,追尋「真相」若是為了「對症下藥」,終是徒勞。沒甚麼可以改變,不論是殺人者還是被殺者;更絕望的是,不是富人,下一代連生存也不能。
(刪節版原載於am730「730視角」2017年9月5日)
愚行录 愚行録 (2016)
小七和光妹的新片,有点社会推理派的意思,一件灭门惨案和一桩虐童案的双线索叙事。随着记者对死者社会关系的采访,从不同人的口中渐渐还原出死者的面貌,而随之渐渐清晰的是一个黑暗,冷酷,无奈的社会悲剧。鲤鱼给8分。
妻木夫聪扮演的田中武志是一名期刊记者,一年前发生了一件惨绝人寰的灭门惨案,一年之后案件凶手仍然逍遥法外,田中武志不愿放弃,决定对死者的社会关系再做一次深度采访。 满岛光扮演田中武志的妹妹田中光子,身陷一桩虐童案中,她漠视女儿的存在,致使女儿严重营养不良。女儿被送进医院抢救,而对光子的精神鉴定,将决定她是否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被灭门一家的男主人田向是一位事业小成的大企业白领精英。 女主人夏原则是一位全职主妇,夫妇两人养育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儿。一家三口过着令人羡慕的美满生活。而一夜巨变全家都被残忍的杀害。 田中武志分别采访了男死者的同事和大学时的女友,女死者的大学女同学和大学男友。通过几人分别的描述,死者的形象渐渐丰满起来,而灭门惨啊的真相也若隐若现的浮出水面。
先说说电影,电影的叙事结构挺有看头。电影的第一男女主角分别是田中兄妹,而还有一对潜藏男女主角则是田向夫妇。而对于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来说,田向夫妇的重要性丝毫不弱于田中兄妹。而田向夫妇在电影一开始就挂掉了,他们的人物形象完全借由其他叙述人的旁述拼凑起来,有点像《公民凯恩》的意思,但是就像先前所说那样这部的主人公其实是四个人,受于篇幅的限制,自然就无法象公民凯恩那样丰满,这也就是很多网友感觉这部空洞的原因。电影表达的东西很多,我倒觉得导演已经讲清楚了,之所以很多地方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则是留白的技巧,观众看过电影之后的思考是观影快感的一种延伸,至于答案未必只有一个。电影是艺术,不是数学,不需要真理的唯一性。
下面的讨论严重剧透,想看的可以先看电影,之后再来切磋。
关于案情我认为真正的凶手是小七,而光的孩子也是和小七兄妹乱伦所生。这种结论我接受不同意见,但是要说出道理。
这部其实是非常黑暗的一部,导演非常克制内敛的,在观众面前展现了一个细思极恐的黑暗社会。导演表达的东西很多,这部从很多侧面深入分析都是一部好电影,而鲤鱼最感兴趣的则是阶级社会令人窒息的压迫感。电影是岛国的,而这种压迫是全世界的。
屌丝逆袭现在好像是大家都喜欢的话题,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其实一直以来我认为人一生中最难成功的一件事就是社会阶级的提升。当然如果世界观认为伟大的无产阶级必将解放全人类,也就不难了。一个人就想领低保,住廉租房,做零排放的环保人士,应该不会太难。现在社会普遍价值观应该没几个人甘心一辈子做无产阶级。人生最难的是从无产阶级到中产阶级,或者从中产阶级到资产阶级的这种阶级跨越。而月收入三千变五千,或者一万变三万,则无足轻重,而且生活品质变化也不大。但是这里注意了社会阶级不能决定一个人人生是否幸福,只是社会底层阶级如果不是个人修养和心智都十分强大,真的很难幸福。
回头再说这部电影,电影中日本社会阶级划分也和全世界一样,资产阶级,田向为了找工作主动联系的前女友,把田向当备胎那个女人,大学里玩弄光妹的富二代;中产阶级婚后的田向夫妇,注意了是工作以后的他们,大学时代他们还不是;社会底层田中兄妹。
这里还要注意一点,导演没有站队的,不是对小资产阶级或者资产阶级进行批判,这部不是一部具有左派现实主义批判的作品。不是某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压迫,而同一阶级为了逃出升天,对同类的自相残杀,这一点对于理解整部电影很重要。
之前说了田向和夏原夫妇是这部的主角,这两人很好定义,一个不折不扣的渣男,另一个则是名副其实的心机婊。这里必须再次强调一点大学时代的他们,也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强大的社会人脉支撑。环境可能比小七和光妹好些,但是也是屌丝。最终二人靠着不择手段爬出了社会底层的泥沼。看过电影之后我翻了翻豆瓣的影评,基本上大家对二人是持痛恨态度的。这个很好理解,只要年纪稍大一点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同一时期的好朋友几年之后总会有一小部分脱颖而出。而这些人阶级提升之后,往往脱离原有的社交圈,而在原有社交圈子里他们口碑往往极差。这背后的原因,可以这样理解,某一时代大家是在同一起跑线的,可一小部分人世界观价值观和大部分发生了背离,而之后这些人看起来过得比大部分要好。这就是为了向上爬,不择手段。可是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疑问一定大部分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是正确的吗?而这部电影也提出了一个更残酷的疑问,这些踩着同伴爬上去的人该死吗?
电影里另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是,光妹真的是无辜的吗?我看电影时是对光妹的角色有怜悯之心的,小时候被母亲虐待,被父亲性侵,与哥哥乱伦,大学被闺蜜出卖给富二代当玩偶,编剧心够狠,怎么把这么多事都压在一个角色上,这是多么悲哀的人生啊。但是看过之后我一直在想,光子没有脱离苦海的机会吗?有的她考取了名牌大学,这不是个可以过上正常人生活的机会吗?可怎么就会成为了富二代的玩物,而毁了一生呢。这都应该归罪于夏原吗?可能未必,夏原是不折不扣的心机婊,她把光子献给那些纨绔子弟,当然不只因为光子美貌,而且她洞察了光子有接近这些纨绔子弟的主动意愿。光子没有吗?如果说利用这里是互相利用,夏远利用光子讨好富二代,而光子利用夏原接近富二代。这里要注意一个关键的细节,在别墅的聚会里,夏原和光子都去参观了富二代的卧室,参观之后夏原主动消失,而光子想和富二代继续交往。这里光子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她是被灰姑娘的童话骗了而不是夏原。之前我说了阶级的提升是非常困难的,而跨越几个阶级的飞跃基本就是童话。当然这世界出过戴安娜王妃,可妹纸们长点心吧,这是特例而不是惯例。换句话说王妃也未必幸福。而夏原真的很有心机,她在那些纨绔子弟中长袖善舞,可最终选择和田向这种同类幸福的生活,就是她的过人之处。
最后说说杀人动机,无论最后下手的是谁,动机都是当夏原漠视的从光子身边走过,而光子发现此生都没有机会和夏原一样幸福的生活。绝望之下,毁了夏原拥有的一切。本来拥有一切的并不可恨,最可恨的是本来和自己一样一无所有的人,现在拥有了一切,而自己却永远也无法拥有。我这样理解对吗?这里还有一个细节,此时光子的孩子已经出生了。
非常冷酷的一部,冷得不寒而栗,看不看随你。
资源分享,娱乐资讯,深度评论关注微信公众号:lydysc2017
感觉我有可能是第一个看到这个片子的中国人,极度地阴暗冷峻,加上Casino厅给力的空调,几乎是扶着墙走出影院的。画面相当克制的日式推理,却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人性最为黑暗的作品之一。
看完了就是觉得很空洞,推理的过程走马观花,根本感觉不到戏剧张力,虽然故事已经够黑了,还是觉得所有主创都差点火候。什么阶级社会,人性自私,童年毁一生的情节放在一起,只让看惯这类电影的人觉得肤浅符号化,虽然一切很可怕,还是让人觉得无聊,也许所有匪夷所思的重大杀人案,真相都很无聊吧。
至湊佳苗《告白》以來,這種人性扭曲病態癡線不正常中二病復仇故事,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出現,說穿了這些作品都帶著同樣的價值觀,自私到極點,中學生水平的心理思維,但為何會大受歡迎?向井康介算是為這「類型」加入了階級意識,其空洞依然,如果電影拍得黑色喜劇一點,諷刺性強,會否來得有點意思?
我就一个疑问:那个男的到底哪里迷人了是个女的都爱他??
日本版《踏血寻梅》,宿命和阶级毫不留情地雪上加霜,在人性的角力里,我们撕毁自己能赢得什么?什么也没有。上层越来越圣洁,底层越来越污秽。没有救世主的,每一双碰触你的手都是要拉你下地狱的恶魔。哦,“如果真的是恶魔反而不可怕了。”
黑庆应黑得带感!
其中有一幕群手的戏份,也算年度难忘瞬间了
“最后她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别人的容器,而容器永远无法填补自己的虚空。” 用荒谬回应荒谬 以愚行对抗愚行 彻底的绝望 对阶级分化社会的控诉 鄙视链背后是一条人吃人的食物链 光妹继续扮演美如画又让人心疼的小女孩角色
愚不是愚蠢,而是貪癡嗔。影片反映的不僅是社會固化的現實,更是人性本能的掙扎,沒有純粹的善人,也沒有純粹的惡人,各人不過是為自己的慾望所推動辯解。欲念不在大是大非,卻在日常是非,導演捕捉得恰到好處,冷峻壓抑與溫情兼具,以案件寫人性,比東野圭吾更佳。
如果把愚蠢的人类的所有的行为都归为愚蠢的话也就没有什么讲述和记录的意义了。然而也只能如此活着,在愚蠢中做对自己最合理的选择和最精湛的演技。(光酱真人好美好可爱因为是首场舞台挨拶加一星w
每个人都愚蠢地在世间行走,带着嫉妒贪婪和随时杀伐的恶念,惶惶度日。日本不是差别社会,而是阶级社会。有人笑意盈盈一把将你推入深渊,有人巧言令色夺走你的挚爱,有人慈眉善目陷你于万劫不复。一起灭门凶案映射的众生相,收起烟头装成瘸人。丑陋的人性泥潭中所有人胶着纠缠,在谎言乱局里难分难解。
乱伦 虐童 杀人 挖掘真相的人原来是掩埋真相的人
本届最佳候补。双线结构,一条是单亲妈妈光妹虐待女儿的自白,一条是小七调查灭门杀人案。两条线最终交织到了一起,两个案子直到最后都没有揭明真相,而是给出了充分的线索留给观众思考。叙述为主,从各人矛盾的叙述中看人性,有竹林中的味道。镜头语言干净克制到近乎冷酷,精彩。
#SIFF 影像上的惊心不在于物或事,在于人,每个常人。目睹的每桩愚行向着人心屈卑,女性角色话语中的自我物化,可怜的时代心理。妻夫木聪漩涡中央的爱憎入木三分,满岛光表演也尤厉害,两人冰冷的暴戾和践行的恶,是和直截点出的"阶级社会"平静、几乎理应的对峙。恶,怒,愚,小七演出了个系列
冷峻,疏离,放眼皆是虚伪,淡漠之中的一丝人情味,仅限于兄妹之间,原生家庭的悲剧渗进血液,阶级固化击碎平女孩梦想,妻夫木聪和满岛光厉害,满岛光去哪里都像带着一道光,对着空气自述那一段很动人,妻夫木聪婚后丢掉偶像包袱,继续挑战不同性格的角色,这个片子要进旬报十佳吧。
前半段几乎是日韩影十佳备选了。后半段开始各种跑歪,不平庸但是有些故弄玄虚。好在气氛营造,光影技术,还有一些很有趣很好看的艺术化表达,一堆粗糙的手掌抚摸女主角的身体,带过被欺凌的戏份又十分好看。还有同样是一帮演员的好戏。妻夫木聪则戏份太少完全没发挥。比怒要弱了一个量级,勉强四星。
借着一宗灭门惨案,内核是在讲阶层固化。年少不更事的人们,以为拼命考上一流大学,就能爬到上层社会,进了学校才发现,一流大学里已早早帮你把阶层划分好,同一个大学里,你想打进顶层群体,几无可能,跪舔都舔不上。
导演用很认真的态度拍出了空泛无力的作品。悬疑感还没造足就开始匆匆说明每个人物动机,导致最终满盘皆输。卖力铺细节和煞有介事地旋转多个视角,还是拯救不了这么老生常谈的所谓“人性黑暗面”,说起来此类日本小说电影真是同质化严重,永远一个死气沉沉的调性。两位主演的表演是片子最值得看的部分。
画面拍的非常美啊。导演害羞地说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篇电影,也真是很厉害呐。
#SIFF2017#大银幕上看妻夫木聪完美的颜,所以看到前排有位男生,每当出现小七特写镜头或者单人镜头时,都会拿起手机默默拍时,是不是应该把他打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