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大雪的场景让人想起了情书。很长一段也是一种温情的日常生活记录。直到游乐园的夜晚,开始加入了悬疑。然后出现了争吵与痛苦。然而还是回到最初的场景。原来,温人的母亲对他的受伤也始终耿耿于怀,虽然一直没来得及来找温人要回她的红手套,温人最终释了怀,跟童年里的母亲的背影挥手告别。我原还以为会是朝着背影奔过去,现在想想,还是这样结束比较像是一个结局。
母亲因为跟喜欢她的人聊天而没有注意到温人的跌倒,父亲跟母亲争吵让母亲离开了他们,母亲到了新的家庭却非亲生的女儿感觉她对弟弟的偏心…其实这些都是很多家庭中常有的情感纠结。然而,母亲为了救同样在游乐场跌倒的别人家的小孩,父亲一直以来对母亲的思念,女儿珍藏着母亲送给她的水晶球钥匙圈…亲情的空洞慢慢被填补。星丘的失物招领处,拾到踢踏舞鞋的可爱的小姑娘,把每一件失物认真记录还画出想象中的失主图像的温人,帮温人一起找伞的想要当指挥家的垃圾站工作人员,还有想学踢踏舞的温人的老同学,这些温暖的片段还是让人觉得很治愈。亲情啊,就是很多不完美,但是却是人内心一种永恒的寄托,其他的情感亦是。
冬日里,喜欢泡上一杯茶,蜷在沙发上,任思绪飘飞,随着窗外不羁的雪,漫漫地漂泊到童年,滞留到少年,绵延到青年,最后回归到中年。窗外的风,咆哮着,仿佛告诉人们,人生本来就不是静悄悄的。
思绪漫漫地飘散,又会羁绊在某个时点,绕不过去,反反复复,纠结着,缠绵着,任时光向前,总有个过不去的结在心头驻扎,走得再向前,也不免回头望。
这个结,可以寄托于一个不起眼的小物件,可以是多年前拉家常的一句话,可以是一个不再清晰的画面。这种结,在日本电影中会漫不经心地流露出,又在某个情节处前后呼应,击中人的心,可以让破碎的心复原,也可以让虚幻的心落地,终可以把这一页翻过去了。“寻遍了却偏失去,未盼却在手。”
就像《人证》中,日本母亲离开时留给混血儿子的那顶草帽,在多少个孤苦无助的日子里,支撑着儿子长大,又支撑着儿子在被母亲刺中之后,在生命最后一际,还能踉跄走到母亲举行发布会的大厦,为了再看母亲一眼。
也像《第八日的蝉》中,养女长大以后,寻迹到了养母当年和自己生活最快乐的那个小镇,找到了那个拍照片的老照相馆,寻找当年未来得及取走的合影。养母已经把照片取走了,但是留下了底片,而且,养母很坚定地告诉照相馆老板,照片上的小女孩会来取这张地底片的,无论多少年之后。
也像《麦子小姐》中,片尾,麦子回到母亲的家乡送回母亲的骨灰盒,遇到母亲当年的闺蜜,得知母亲曾经在怀着麦子的时候回到这里,拍着隆起的肚子,对闺蜜说:“虽然我到东京后没有成功,很是落魄,但是有了家,还会再有一个孩子,我很欣慰。”这是电影最后一句话。
《星丘车站失物招领》中,母亲在风雪中离去遗留下的那只红手套,默默地陪伴着小儿子温人长大,让温人觉得母亲从没有走远,母亲从没有忘记他,母亲一定会回来取这只手套的。
有些感情上的东西,想留是留不住的,但是,它,一直萦绕在心间,陪伴着人生,从未失去。
温子一直对母亲的离去,心存幻想,幻想母亲还会回来,原来的家还会复原,即便母亲在不远的小镇重组了家庭,新生了孩子,即便母亲从来没有回来看过他一次。
母爱的烙印曾经深深地刻在他年幼的心灵上,他小心封存,小心珍藏,不让别人触碰,不与别人分享。母亲遗留下的那只红手套,母亲临走时抚摸着他的头对他说的那句话:好好留着,我会回来取的。这是母亲对温人的牵挂,也是温人对母爱的羁绊。
后来母亲的意外离世,让温人一度迷失,他以为母亲确实已经把他忘了,他心灰意冷,直到母亲的死因大明,原来母亲为了救摩天轮下摔倒的小孩才不幸离世的,而多年前自己同样在摩天轮下摔倒,母亲同样奔向自己。原来,母亲一直记得自己,“没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当曾被一种强烈炽热的爱包围过、渗透过,即便后来这份情感撤离了,那么,余温足以暖人一生。
温人的母亲给予他的母爱,就是这样的暖。即便这种母爱在其他日本电影中演绎成了冰,也不翻改它从前的暖。
《人证》中,日本母亲回到日本后,事业成功,为了保住现在的地位和家庭,她拥抱远渡重洋寻母而来的混血儿子时用匕首刺向了他的胸口。但是儿子并没有控诉和谴责母亲,他觉得能再见到母亲,能被母亲拥抱,就是他最大的幸福了。因为童年时,母亲给他的爱,是最真的爱。
人生,本来就不是静悄悄的,浮于表面的平静,有时遮掩了深处的裂痕。人生,也从来都不是四季如春的,有夏花的灿烂,就会有秋叶的凋凉,有春天的柳芽,就会有冬日的飘雪。但是,曾经感受过的暖意,足以支撑着人们,在风雪的寒夜里,期待明日的朝阳。
因为,心里,一直都有太阳。
极慢的节奏,意识流般混乱的叙事,并没有让我厌倦,因为心足够静吧,能够感觉动到每一幅画面的灵气和画面后的深情。
昨天在电视里看了《星丘车站的失物招领》,今天在豆瓣上查了,原来是2016年上映的,还是比较新的片子呢。看了很多日本的片子,一直不太分得清,过去的还是现在的,看的还是不够多吧,哈。
虽然已习惯了日本影片的慢节奏,但本片节奏之慢,慢到匪夷所思:镜头停在脸上超过十秒,然后眼睛眨一下……好吧,我为自己的好耐心感到好奇。我感觉到慢,同时一刻也没有忽视地认真地看着,期待着某些动作,然后真的,眼睛会眨一下,心不正焉却意味深长;然后真的,似有若无的意识中的雪花飘飞过来,真切地落在主角的肩头,镜头里的光影微弱的变化都被一一捕捉,那无来由的雪粒,逐渐堆积,堆积着记忆的凄苦和忧伤,而并无触觉之寒冷。
整个故事其实简单,而手法却很有点意识流,镜头在过去、现在、假想中来回切换,如果不习惯,可能确实很难看下去吧。但是,每一个镜头,明明都很美丽啊。所以,真要看下去,其实也并没有想像得那么困难。除却镜头表面展现出来的梦幻般的美仑美奂,还有藏在细腻的心思和温和的动作里面的感动:一朝无可挽回失去的爱与依恋,是多么让人无法释怀,是多么深刻的忧伤啊。
温人为每一个失物画画,每一笔都那么有情有意,给人深刻印象的当然不是绘画的才华,而是对投射在物品中的人物精准的设想,你越是觉得没有必要,越是觉得小题大作,那种感动与好奇,就会越发地突显出来,让你欲罢不能。
父母分手的孩子在失落中迷失,而分手后的父母,依然在爱的得失中而备受煎熬,爱或者不爱,真实的生活从来不是我们想像得那么简单,平淡的外表下面,可能波涛汹涌。
现实的温情随处可见,悬疑的推演又让你始终提着一颗心,而最后,当然,直到最后一刻你才发现,你所有的对于母亲死因的猜测都是错的。她死于最光辉灿烂的爱,而不是任何一种人性之恶,而这为爱的一跃,如此自然而奋不顾身,是否足以唤醒迷失在失落里的孩子?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男主在一个叫星之丘车站的失物招领处工作,他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常常想象失物主人的模样和背后的故事,同时会把想象中失主的模样画在一张卡片上挂在失物上。每当失主来认领遗失物品时,他的同事总是惊讶于男主所绘的失主和真人相似度极高。男主总是认真地对待每一件在旁人看来近似垃圾的失物,帮助失主们找回他们。甚至不惜去垃圾场寻找因长期无人认领已被当垃圾处理掉的物品。但是实物好找,他心里一直有一份遗失的母爱却始终无法找回。当一天得知母亲意外身亡后,他开始寻找真像,最后发现母亲原来不曾抛弃他和哥哥,在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都在惦记他们兄弟俩。他终于放下了心结,找回了那份属于他的母爱。
每一件物品都会因使用者对待它的心不同,表现出不同外表和与主人的纽带,感情和心境自然也就会被使用者注入物品。同理任何手工制品为何珍贵和独一无二,无法被机器制品取代,就是因为每一个匠人都会把自己的心和情注入自己的作品,让它拥有生命。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遗失过随身物品,失去的东西或许容易找回,但失去的亲情、爱情、友情,却不容易找回,因为你不愿放下,不愿信任,不愿被伤害。当全剧终,出现本片英文名《lost and found》后,恍然大悟,这是一个讲失去和寻回的故事。
这是部典型的日本文艺片,剧情发展有点慢,但在细节表现,画面,配乐,演技上,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那份意境和心上,真的很棒!不过这种片子真的只适合在影院看,在家看电视的话坚持不了20分钟,就会不想看了!
故事从男主温人的视角描述了一个孩子在幼年失去母亲带来的创伤,母亲在他的记忆里是温柔的许诺会回来找自己的不会抛弃自己的,他将母亲的离开归罪于父亲。
男主坚信丢失的物品是失者们的重要之物,就如同被母亲丢失的他。他坚信母亲会回来找他,直到听到母亲的死讯,使他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在那个下雪的日子被抛弃了,是不重要的,就如同那把他在垃圾堆里翻了一夜的雨伞被那个女主人无情的遗弃了一样。他开始崩溃,这是他心里的创伤,是他的坎,电影里用下雪表现了这一点。所以他从一开始温柔待人的小伙子变得开始对要好的垃圾场朋友生气,撒谎骗姐姐,嫉妒她拥有妈妈的爱,言语激进的对同母异父的弟弟说话,挨了揍,怀疑母亲的死因等等,,,都是因为他不想承认自己是不被需要的。
姐姐的再访,告诉了他另一个视角的故事,原来拥有了妈妈的姐姐也并没有那么幸福……因为贷款的事情他又找到了哥哥,哥哥告诉了他不知道的那部分,原来爸爸深爱着妈妈……最后片尾的两个小男孩告诉他妈妈的死因是为了救像自己一样摔倒的小男孩,他意识到妈妈其实是爱着他的,他才真正的释然了……冰雪融化,其实这个孩子想要的可能就是被爱这么简单…
电影对情感的表达很细腻,围绕着电影初的那场大雪分别的场景徐徐展开,在男主不断地追寻下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还原了最初分别的真相,这种叙事方式比较有趣…总得来说还算合格的一部作品,看的时候建议关掉弹幕!
前后近乎割裂开来的两部分终于在最后还算圆上了,不过中后部分还是太闷了。上影节想看没买到票的就剩下海上火焰和濑户内海没出资源了,看过的好像还一个资源都没出。。
故弄玄虚,一群恋母控。
导演处女作,虽然大牌云集,但节奏剧情等方面都显得有点弱,很难抓住人心,更别提被感动了
温和安静美男子中村伦也。也是想要珍惜每一件物品,总是没有办法真正把握。
雪天的唯美,晴天的光影,画面真是赏心悦目。渡边崇的几首钢琴原声配上此景更是优雅悦耳。从人设到故事整体还是挺喜欢。只是摩天轮不够shock导致父亲的形象不够鲜明;解释死因显然不合理,草草了事;母亲的角色转换有点强行。
我觉得吧 节奏正好
悲伤与温暖一起释放,真好。中村伦也像一股清流。
画出幻想中每个失物的主人,永远无法认领的一只手套,期望成为交响乐指挥的垃圾工人,铁道跳起踢踏舞,摩天轮只为她亮起……一个过世的母亲,两个破碎的家庭,MV滥煽情不太舒服,但整体感觉还行
隐约嗅出了男主小帅哥和垃圾站大哥哥的基情,尤其最后雪地里的那个道歉电话,小哥的表情过分酥甜了:)
作逼
这片子06年拍出来分就不会这么低了……
画面是真的美,但是整体有点太拖沓了…故事也有点莫名其妙,连佐佐木希在里面都看着很一般…木村佳乃怎么演的角色都这么一言难尽…
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母亲的形象,一直模糊。直到最后一刻,才渐渐清晰的母亲的脸。这也是他找回的记忆的失物招领。
所有的忧伤都只需要妈妈的一个拥抱就能化解。没关系的,因为你爱我。
除了节奏慢点没有缺点啊 不过我在b站看的 弹幕里太多影响观感的傻逼了 结尾哭成狗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至少知道了自己不是妈妈无所谓随手丢掉的垃圾 找回了曾经的记忆和爱 扣题了 失物招领
那段踢踏舞拍得很美
主线剧情不清晰,主演也缺乏人气,但是影片唯美意境不错。借用失物、拾物、归还的小事,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羁绊与内心变化,无论光影配乐,都让观众看得很舒服。从小女孩敲钟声开始,萌萌的小脸蛋,到摩天轮再现辉煌瞬间,心中已被感动。
摄影像是加上了“筱田升滤镜”,然而角色心情描写也没啥大花头,节奏非常慢,显得摄影滤镜太浓,装了。
细想想,能够到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