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七年前在医院产下一个女婴,因为医院意外失火导致莉兹失去了自己的小女儿。莉兹深受打击,一时无法自拔,沉浸在失去女儿的痛苦之中导致精神出现了问题,在心理医院接受治疗。
因为这次意外使莉兹的婚姻出现裂痕,莉兹始终走不出丧女之痛,而丈夫比较理智,虽然失去了女儿但生活还需继续,毕竟还有一个儿子需要照顾,但是丈夫不忍心看见莉兹折磨自己,已经失去了女儿不能再让她失去儿子。于是两人虽然离婚但是儿子每个人带一个礼拜。
在一次儿子同学的生日会上莉兹看见了儿子同学家的女儿,顿时吸引了莉兹的注意,她觉得这个7岁的女孩子冥冥之中跟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这个小女孩叫罗拉。罗拉的哥哥是莉兹儿子的同学。罗拉的父母打算搬家,需要把现在住的房子卖掉。莉兹借着看房子的名义又一次来到了罗拉的家里。莉兹有了跟罗拉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莉兹表面看房子眼睛却一直观察着小女孩罗拉,她发现罗拉跟自己长得很像,越看越像自己的女儿。
莉兹的世界完全被小女孩罗拉占据。在她心里坚信罗拉就是自己的亲身女儿。于是莉兹制造各种机会接触罗拉,不管罗拉去哪总会有莉兹的身影。此时罗拉的母亲发现莉兹对自己的女儿另有所图,而买房子只是一个幌子。罗拉的母亲警告莉兹不要再骚扰他们,否则就会报警。
莉兹坦诚的对罗拉的母亲讲述了自己失去女儿的遭遇。罗拉的母亲很是同情,但还是警告莉兹不许再纠缠她的家庭。
而莉兹已经油盐不进。罗拉就是她女儿的想法已经根深蒂固。莉兹的家人都以为她的精神出现了极大的状况,希望她住院治疗。可是莉兹还是不放弃自己的观点。为了证明罗拉是自己的女儿莉兹偷偷来到罗拉家想取罗拉的DNA做测试。
正当她准备离去的时候被罗拉的母亲发现,两个人厮打在了一起。莉兹的坚持不懈加嘶声力竭打破了罗拉母亲的防线,罗拉的母亲竟然承认了罗拉并非自己亲身,而是七年前在那家失火医院捡来的。而自己才是失去女儿的那个人。水落石出,DNA结果出来了。罗拉是莉兹亲生女儿,一家人终于团聚......
精彩绝伦的悬疑电影。剧情本来一般般,平铺直叙,要不是最后的逆天反转全世界都会以为莉兹是疯子。而真相是除了莉兹全世界都疯了。母亲的直觉也太准了,母爱的伟大到达了痴狂的程度,无人能挡。
劳米·拉佩斯的演技简直了,这次最佳女主角应该稳了吧。演的太好了,驾驭力十足,在精神病与正常人还有母亲的角色里游刃有余的穿梭,得心应手,丝毫看不出在演,而是真实的情感诠释。
真理始终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全世界都认为你疯了的时候你该庆幸了。而真正疯了的人却隐藏在所谓的正常人中。这个世界太多腐朽的灵魂。清醒的人少之又少,清醒而又坚持的人更是大海捞针。众人皆醉我独醒,坚持自我的同时要有说服力的证明,而这个过程往往是艰辛的,孤独的,无助的。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惨痛的,但是为了那最后的真理一切都是值得的!
2016年有一部韩国电影叫《消失的女人》,它讲述了一个被保姆带走孩子的母亲所经历的一系列千难万险的找回自己的孩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被吕乐改编成为了国产电影《找到你》,然后狠狠的赚了一把观众的眼泪。类似的电影还有朱丽曾经主演的《换子疑云》,它讲述的也是一个执着的寻找自己的孩子的母亲的故事。此类题材一般都宣扬的是母爱的伟大。但同时也有一个不是很明确的点在里面,母爱的伟大是建立在找到自己孩子的基础上的,而没有找到的母亲通常被视为什么呢?
他们通常被认为是疯子,所有的人都会这么认为。试想一下如果姚晨在《找到你》中,最后没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来给自己加油助威,来给自己洗刷之前的所有的愤懑,那么面对他的是什么?朱丽在《换子疑云》中,奔走一生换来的又是什么?谁会给他们的行为买单?没有人。
这个现象用一种简单的社会理论就可以解释,我们大多数时候向往的是成功,成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前提是你最终成功了。在那些大人物还没有成为大人物的时候,他们面临的是什么?是嘲讽,是不理解,是鄙视,但是那种眼光的审判会随着他们的成功而烟消云散。究其结果,最后都是因为他们成功了,如果他们没有成功,应该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是什么。
同样的,我们歌颂母爱的时候,选取的例子大都是那些成功者,那些在母爱领域的成功的案例,他们大都执着于这种特殊的情感,他们大都不愿意放弃眼前的一切,甚至有人愿意一生都将自己放逐在寻找里。当然,这样的执着会产生一些幸运儿,他们最终会找到自己的孩子,但是那些没有找到的孩子的母亲就没有伟大母爱了吗?好像并不是,他们同样的具备着普通人不具备的母爱,只不过他们的人生并不很幸运。但是现实中却少有人为他们呼喊,这很遗憾。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一个关于已经快要成为疯子了的时候,突然反转的故事。《我的天使》很有指向性,一个失去了女儿的母亲一直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他苦苦寻找七年,最终在一个陌生人家里发现了端倪,这位母亲执着于寻找自己的孩子,以至于被身边的人认为是疯子,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成了她母爱的有力支撑。她最终找到了,然后以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收尾,这个时候,大家冰释前嫌,相逢一笑泯恩仇。
这本该是歌颂一个母亲苦苦寻找自己孩子的伟大历程,但是片中体现了的却是一种反讽。如果我们大胆的想象一下,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如果这位母亲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或者说结果是一场误会的话,那么她将要面临什么样的后果?恐怕并不是片中的简单的亲人离隙吧。
失去孩子,走不出悲痛,这一点大家都会明白是怎么回事。孩子对于母亲来说意味着什么,自然不言而喻,母亲是孩子出生的地方,母亲是孩子接触这个世界的媒人,母亲赋予孩子生命,同样的孩子也是母亲生命的延伸。但是这一切就这样的被一场意外夺走了。而同时夺走的还有这个母亲七年来的生活。
片中的父亲一再强调自己可以感同身受,但是这种感同身受大都是一种安慰的话语,真正能感同身受这位母亲的就只有她本人和那个收养了自己孩子的母亲。其余的人都只能是在外围给与安慰和一种礼貌性的理解。因此,七年来,这位母亲是孤独的。她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最终而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这不是最重的打击,最重的打击是外界的不理解,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儿子,甚至于连自己的丈夫也不能站在自己这一边来帮助她一起度过,这种长年累月的煎熬,这种没有答案的煎熬是最伤人的。如果说片中的母亲是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离开的话,那么即使是孩子确实死去,那也算有一个答案,但就是这种不能给予你清晰的答案的“离开”,最为致命。她一方面用大概率告诉你孩子已经找不到了,另一方面却用一种看似没有,但其实有那么一点点的线索来支撑你抱有一线希望。而这种希望仅仅是一个母亲的执念才看得到。相信这种希望的人,往往就会被夺走本该属于自己幸福的一生。
而结尾处看似美好幸福的生活其实很讽刺,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母亲找到了自己的孩子这个基础之上,试想一下,如果这个孩子最后被发现不是自己的,那么眼前的一切,这位母亲之前的所有行为大家会如何评论,伟大还会用在她的身上吗?之所以她被成为是奇迹,是伟大,那是因为她找到了孩子,否则呢?这个世界上不过多了一个疯子。
Lizz,作为主角,可能是导演编剧的锅,被塑造成了一个神经质,极度敏感,甚至有些病态的女人。以至于一开始我根本无法代入她母亲的角色,只是对她产生了一种恼怒:自己的儿子一直在被她伤害,被她冷暴力对待,却对“别人的孩子”纠缠不休。这一点在她带着lola滑冰撞到人家小姑娘头之后到了极点,基本上看到这里我就已经认定了影片的惊悚处就在于这个疯女人的疯狂臆想和占有欲上面去了,在后期她跟踪lola到处跑的时候我就极其的担惊受怕……
不得不肯定一点,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偷窥狂,一个有臆想症的疯子,这一点塑造的过于好了,不插入一点Lizz认定那小姑娘就是自己女儿的证据,哪怕是她的直觉,也可以插入一些小婴儿时期的特征吧……结果没有,影片就用一句“直觉”,太薄弱了,最后添加lizz拿头发去化验的证据也是,一点铺垫都没有……根本撑不起来后面的反转。
另一点,可以看出导演希望用Clare对小女儿的忽视和鼓励措施的不当来反衬Lizz的母爱。但是,明显不够啊……Lizz的母爱这一人设在观众看到她如何对待自己的儿子的时候就坍塌了,最后大家看的就是:一个略有瑕疵的妈妈vs一个忽视自己儿子,跟踪别人女儿,还在拒绝心理医生治疗的女人。我的天......这怎么去选一目了然啊,最终导致的就是那个所谓的反转没有让我多么感动,反而有种前面一大堆东西白看了的感觉。
部影片的剧情有着奇妙的反转,在所有人都认为丽兹疯了的时候,最后的事实却证明,丽兹是对的。出于一个母亲的直觉,她一直在试图走进劳拉的生活,却发现她怎么看都像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可惜的是,没有人愿意听从丽兹疯狂的设想。好在他们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影片一共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丽兹与托马斯 前夫的家庭生活,另一条则是苦苦追寻女儿的故事。 影片很好地将这两条主线融合在了一起,刻画了一个略显神经质的妇人。并且巧妙地将丽兹穿插于两条主线之中,疲于应付的样子表现了出来。
这部影片的剧情有着奇妙的反转,在所有人都认为丽兹疯了的时候,最后的事实却证明,丽兹是对的。出于一个母亲的直觉,她一直在试图走进劳拉的生活,却发现她怎么看都像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可惜的是,没有人愿意听从丽兹疯狂的设想。好在他们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影片一共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丽兹与托马斯 前夫的家庭生活,另一条则是苦苦追寻女儿的故事。
影片很好地将这两条主线融合在了一起,刻画了一个略显神经质的妇人。并且巧妙地将丽兹穿插于两条主线之中,疲于应付的样子表现了出来。
但是,影片的缺点也很明显,一个简单的寻子故事,并不足以撑起整部影片。剧情还是略显拖沓了一点,好在最后的反转真的是有趣。
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同时,影片刻画了两个完全对立的母亲。丽兹对于女儿的爱是纯粹的,是疯狂的。当在咖啡厅内对峙的时候,克莱尔没有说出真相,她选择了全盘否定, 甚至还言语攻击了丽兹。
可在影片的最后,其实丽兹也没有真正拆穿克莱尔的所作所为,一切只是猜测罢了。可克莱尔的心理防线却崩溃了。她清楚地知道,劳拉确实不是她的女儿。
原本她拿起武器,想要终结丽兹的性命,将这一秘密永远的保守下去。可最后,她的良知唤醒了她。
克莱儿对女儿的爱,是美好的,可她却依然是一个自私的人。最终丽兹还是揭下了她的面具。
丽兹尽管有着躁郁症,性格却是单纯的,从眼神和举止都透着一种纯粹。反观克莱尔,从一开始就能看出她的防备,她的多疑。她那不一般的遭遇。
两人性格的鲜明反差,实在是耐人寻味。
其实,影片在很多地方已经设下了伏笔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丽兹和劳拉之间的相处,从来就没有一丝违和感。首先是第一次亲密接触,一起照镜子。母女俩是多么地相似啊。
之后,一起参加歌剧演出,一起划船。尽管劳拉被带往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但是她并没有任何的害怕。与人贩子不同的是,丽兹是真的把自己当做了劳拉的母亲,来对待她。
同时,劳拉对克莱尔撒了一个谎,她说丽兹没有碰过她,也预示着影片即将到来的反转。
总的来说,影片的剧情是非常吸引人的,当所有人都认为丽兹疯了的时候,丽兹所做的恰恰是正确的,本片也有种欧亨利式结尾的感觉。
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可惜的是,单单依靠寻找女儿,亲子关系来撑起本片,实在是略显拖沓了。同时,尽管刻画了两位母亲的形象,却不够饱满。在影片的最后,克莱尔仅仅是独自坐在车中,与丽兹对视着,却没有其他的话语。她的行为与所有人都格格不入。这样的演绎也略显苍白了。
《我的天使》也很遗憾的只在豆瓣拿到6.7分。
我是一名b站up主,专门做影视解说,写影片也是想来豆瓣,让大家看看我的观点是否合理。
这段影评是我的视频文案。
如果对我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哔哩哔哩搜 吉法师。
米·拉佩斯将主演心理剧情新片《我的天使》(Angel of Mine),金·法兰特(《陌生之地》)执导,卢克·戴维斯(《雄狮》)和大卫·里格(泽克和路德)编写剧本。基于2008年法国电影《天使的印记》,围绕一位母亲莉兹展开,几年前她失去了女儿,仍在应对悲剧带来的疼痛,她开始确信一位陌生人的女儿就是她的骨肉。随着她对这一理论的痴迷度日益增长,她与这个小女孩的生活越发纠缠不清,失去了与现实的接触。该片4月开拍。
母亲壮举硬核证据
这翻转来得......打死也不能说啊。女主确实演得好。
整个故事其实非常简单。母亲对儿女的灵异第六感!导演营造出一种超强的悬疑感,让人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结局。导演又用强大的镜头语言和配乐让明明很nice的女主制造出了惊悚片的效果。结局更是意料之中的惊喜。女主演技炸裂,节奏好,很优质的影片。
故事简单,情节动人,女主演技非常好,还一直以为结局会往惊悚的方向发展。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大概就是这样吧。小萝莉可爱的就像个小天使,片尾童声吟唱很好听
故事撑不起长片,有女导演特有的黏黏糊糊。对母爱的描绘还是让人动容。
正觉得这个女人一定疯了,明明DNA就能验证的事,她一定要回避而只相信自己的臆想,结果她就去找小女孩头发了……所以结尾算是很反转,不过前面太拖沓。
剧情略显单薄,戏剧性的结尾其实削弱了整片调性,反觉不美。值得赞许的也许只有劳米的演技了,脆弱、神经质,甚至是神神叨叨,形象刻画活灵活现,明明做的都是吓人的事情:带走别人的孩子,舞台偷窥、半夜私闯民宅……但却并不让人厌恶
老米教科书表演
浴缸里神神叨叨的剪切那儿开始就想弃了。拖快进看下去又被豆瓣热评拉回来了。其实去掉前段那些神神叨叨后段我能打四星半。 电影最好的一点是,这个故事里没有坏人。所以能happyend。
剧中女主角的偏执形象太可怕了。虽然可以理解其痛苦,但她给别人带来了无尽灾难。最后是光明结局,但问题并未解决。光有爱是不够的,她的性格会让团圆之家再次破碎。
3.5星。母爱的直觉。
第一次看到这种故事居然是这种happy ending
直觉这种东西真的没道理讲
7分以上才是合理的分数吧~
小女孩超级可爱!
20_200。关于母爱,故事不复杂,女主角的演技非常好,3.5
有一说一,女版C罗的演技,实在太牛逼了。癫狂边缘的那种感觉,可怕又可怜。
不得不说,这是个相当受众有限的电影,其中充斥着相当多的理所当然的感情。即便如此,两个女演员所呈现的激烈感情还是很吸引人,因为这个,可以多一颗星。
导演还算心慈,没有下狠手… 这个世界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所有人都认为你有病,后来才发现有病的是他们!
阿莫5分版。这,这这……这一反老美的叙事风格啊!往常不都是疯癫之后人格分裂什么的嘛……只是最后找回女儿了还是很暖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