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米·李·琼斯自编自导自演西部片-«送乡人»,荡气回肠而又诗意绵绵。在电影的叙事安排和结构上,惊人的相似于8月底看过的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的西部片《敌对分子》,故事主题都是围绕“护送”。
Rodrigo Prieto的摄影真的太棒了,光的运用无懈可击,配乐也好(片头曲一度听成«茉莉花»)
PS:①蛮荒之境没有善待之心(西部片的核心)
②对美国早期西部拓荒女性的另类讴歌
西部片从一言不合拔枪对射的娱乐化英雄向写实风格转变应该是1992年东木的《不可饶恕》,当时枪林弹雨的西部片确实到了一个瓶颈,大家审美疲劳了。影片中不再有来去如风快意恩仇的荒野大镖客,只有两个迟暮的笨手笨脚的老牛仔。没想到居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西部片重新焕发活力,东木功不可没。
本片是再将西部题材进行了拓展,荒蛮残酷的西部,男人都是命如蝼蚁,那么女人呢?
影片将视角聚焦在了当年拓荒西部的平凡女性身上,这又是一次值得尊敬的突破。大批观众也头一次感受到荒蛮西部的女性悲惨世界,对男人来说,很多女性只是男人的工具而已,与棚子里的马和骡子没有任何区别。
影片中的三个疯女人明显都是被自己的男人逼疯的,独立倔强的女主完全是一个西部女性中的另类,因为她的性格,也不被男人们接纳,甚至主动追求邻居家的一个二傻子一样的男人,都被拒绝。
影片完全写实风格,荒芜的土地、肆虐的风沙、随处而来的危险,完全颠覆了过去电影中的浪漫西部、壮美西部、如画西部,其实这才是真实的西部。演员演技完全在线,感觉最值得称道的是摄影,贫瘠荒凉、风沙肆虐的外景,居然被拍摄的极其有意境。
与本片同年上映的《大地惊雷》也广受好评,近期的《世界新闻》明显也是这种新写实风格,没有拔枪对射的西部片其实才是返璞归真的西部片,也更受观众欢迎,不灭的是永远的西部情怀和坚强不屈的西部精神。
西部片的这个走向其实值得中国电影人思考,中国的功夫片同样已经在一言不合拳脚交加飞来飞去中尴尬了很多年了。
很棒的片子 给了7分 装逼犯们你们行你们拍去 臭不要脸 以后选片得6分到10区间了 这样的的西部片给7分 各种逼格评价 结构 人物 手法 臭不要脸!!! 诸公得看这部片,扎实不错 评价完毕~ 不是所有西部片都要拍成姜戈 8恶人拿起枪的简居然给6分 简直吃了顿好饭还不愿意赞美厨师,臭不要脸!误导大家选片 什么玩意,凑字140~~~~~~~~~~~
我喜欢看美国西部片。粗砾的荒漠,漫天的彤云,稀拉的老树,衣衫褴褛又英气外露的牛仔。如果荒野相遇,一言不合,拔枪就射,生死只在一线间。广袤的地平线,模糊的独行客,快意恩仇,伴着暴富暴贫暴亡,美国19世纪西部拓荒者给我打下了标签式的观影印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汤米.李.琼斯这些并不强壮武艺也不高强的“老牛仔”,凭着沧桑隐忍而又不畏豪强的硬汉形象,使我很着迷。 直到最近看了老汤米的《送乡人》,才把原来的印象几乎全部颠覆了。拓荒者不都是英雄好汉,天天东游西荡行侠仗义,也不是整天揣着美元金条寻欢作乐醉饱他乡。绝大多数人都是为了信念和梦想在苦苦坚守,与残酷的环境拼争。一旦遭遇困厄,理想幻灭,等待他们的只有枯草一般的命运。被砂石尘暴揉碎,消失在大地上,不留一丝痕迹。 看完之后,我一直在想:人是为了什么而活着?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信仰和人生的目标?老一辈们一直教导我们,人要有信仰追求,要有理想梦想,为了实现它要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最终会功德圆满、修成正果。我们潜意识里也是在这样传递给下一代,从来没觉得有什么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一直坚守的信念、设立的目标对吗?如果理想不能照进现实,我们怎么办? 还是回到故事吧,背景是美国19世纪西部拓荒时代。玛丽.比.卡迪是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她出生在繁华都市,有温暖的家庭,受过良好教育。她忠诚于信仰,勤劳能干,始终坚信自己凭借双手,能在西部打拼出一片新天地,组建自己的家庭,过上美好的生活。事实上她也无限接近了这个目标,有 30英亩的农场,自己的房子、牲畜,银行有存款,比小镇子里创业夫妻过得都好。唯一缺少的是爱。因为性格强势,没人愿意娶她,即使是镇子里的落魄丑男。当时社会的男权意识不接受这样的女汉子。 镇子上出了三个疯女人,都是因为遭遇了残酷命运打击而无法生活自理,男人们都束手无策。神父组织大伙儿议定,派一个人护送“三疯”回到都市,接受关怀治疗。但这个任务单程需要五周时间,横穿大半个美国,没人愿意去。激愤之下,卡迪领了这个任务,借了一辆马车,准备出发。回家路上,偶遇老无赖布里格斯将被人吊死,出手相救,条件是帮助自己完成护送任务。 一男四女出发了。一路上经历了种种事端,戏码主要是男女主角由开始的不信任、到协作、到认可。最重要的是卡迪发现了老布人性中道义的一面,又动了嫁人的心思,勇敢追求心中的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一无所有的糟老头儿,也拒绝了她。卡迪的世界彻底崩溃了,她用崇高信仰和坚定信念构筑的人生目标瞬间坍塌了,半生苦苦为之追求奋斗的自尊自立看起来是那么的一文不值。在向老布主动献身那一刻,一句“请分享我的自尊吧!”,卡迪亲手扯碎了自己的信仰信念和自尊,随着人生的第一次痛楚,毁灭了自己。那一刻,她也成了“疯女人”,只不过,她毁掉的不只是肉体,还有信念。卡迪的死促成了老布的救赎,他完成了任务,然后在不知何处是终点的路上继续飘荡。 片中有很多令人悚然的场景,让人心颤和深思。如:三个疯女人离家时,情况各异,但都透露出了家的破灭,男主的绝望;途中遇到被翻开的坟墓,卡迪不顾掉队也要重新整理好,结果迷了路,寓意大家都是迷途客,只是来早与来迟;火烧荒原大酒店,是最牛奔的一幕,寓意多么残酷的客观环境我们都能忍受,反而是来自所谓文明社会、人类自身的冷酷绝情让我们难以承受,是摧毁信仰道义的地狱之火,人人都想一把火烧了它;老布揣着卡迪的钞票去赌博,被告知钞票的发行银行破产了,只是几张废纸,再次反衬出卡迪坚守的信念和奋斗的成果是多么的虚幻;片子结尾,夜色中,老布在回程的船上,向着抗议他吵闹的人们开枪,寓意着被文明社会剥离的拓荒者,只能发出几声无谓的嘶喊;老布为卡迪定制的木质墓碑(写着上帝爱她,请带她到你身边)在船上被人随意踢到水里,而老布和几个乐手浑然不知,沉醉在自己的狂歌热舞里,寓意着社会如果失去了信仰和正义,人的存在也不过是一块随波逐流的木头,没有价值,没人关注,不知所终。 人到底为了什么而活着?是梦想,是为了过上好日子的期盼,追逐梦想更需要坚定的信仰信念和个人奋斗,卡迪也做到了,这都没有错。但她做不到左右社会观念、社会道德。在残酷的自然环境和冷酷的社会环境双重打压下,个人对信仰信念的坚守和奋力打拼只是大江大河中的一朵浪花,一闪即逝。 我想说的是:个人目标的实现和价值的体现需要社会文明体系的承载,而社会文明是由多重体系构成的,法治与信仰是最重要的两大支柱,前者为根基,后者为枝干,互为补充,缺一不可。个人价值孕于其中,成长于其中。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如果只谈信仰缺了法治,则失了根基,个人的收获再多终将镜花水月;如果只谈法治不讲信仰,则失了活力,只剩下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即便是强者也心无所系,惶惶无依,社会充其量是一架物质文明的机器。
大叔就不能让swank像大地惊雷那样走完全程么?中途刮掉扣分
汤米·李·琼斯制/编/导/演,“six Oscars among the three actors”。蛮荒,灼人。可惜我电影节太累不在状态,未来补过吧。
怪里怪气,女主死的戏乱来
开场很有味道,可惜越到后面越平淡了。
三星半。一个老混蛋和一个女汉子护送三个疯女人穿越西部的故事。汤米·李·琼斯出演的影片我看过不少,但他导演的影片我还是第一次看——虽然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导演作品了,而且他导演的影片口碑普遍比出演的影片口碑好。汤米·李·琼斯是一个不错的导演,沉稳、扎实,但缺乏惊喜。 斯万克,女汉子专业
非常散乱和突然,前半段差点睡着,斯万克阿姨怎么现在都是野猩猩角色,即便如此也不能刷脸就直接跳过人物塑造和刻画啊
西部女性的悲情史诗!挺写实的风格,摄影给人一种绝望之感,这样荒芜的平原与大漠,这样一群人,尤其在女主自杀后更显出是宿命更是那个时代的残酷与无情。
结尾还不错,感觉导演也蛮自恋……说实话这种片子你不能要求它多有创意。感觉汤米大叔上一部因为编剧强大所以还是蛮不错的。话说结尾梅姨一出来真是强戏啊(俩人演过couple的所以怎么看怎么歪呵呵呵)
剧情让我想起了去年兰兰改编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历经磨难的美国西部到东部的穿越之旅,西部与东部的对比,凸显了那个时代西部开发的艰辛。汤米李琼斯与斯万克的表演真挚动人,火烧旅馆、舞蹈与枪声有意思,摄影和配乐使得这个作品更加深情悠远。
很感动。景观级别的摄影。比《三次葬礼》更加沉稳忧伤,撼动人心。琼斯老爷扎根西部拍摄公路片倔脾气真不简单。马可•贝尔特拉米的配乐非常优美。
皮相清淡,滋味醇厚。
不合逻辑的(什么)鬼(的)故事。
今年至今为止看过最好的一部电影,强大的精神核心与悲凉的进程让人浑身无力,然而又充满对幸福的渴望。
6.8 影片没找到自己的叙事重点,其一是对几个女性角色背景的铺垫逻辑稍显混乱且效率低下,其二呢影片通过一个令人震惊的转折从前两幕的女性视角转换到男性视角,但这两个视角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内涵特征,造成了一种很强的割裂感。但影片所要维持的情绪是连贯的,一种被抛弃的落寞情感。
想做的是反类型传统,能力却相当有限,每场戏都像火纹随机触发的队友亲密度对话小剧场,全片下来几乎没有几场戏是连贯顺滑的,配角也没有一个出彩。
摄影超赞,许多场景拍得跟油画似的。本来还指望能更深一步的挖掘斯万克和老李头间的关系冲突,没想到在一场宿命的交接后却留下了老李头一个人独自前行。西部拓荒期女权意识的觉醒,该讲的基本都讲到了,但总感觉差那么一点点冷静的爆发,而非愤慨的发泄,结尾试图补救的舞蹈与枪声终归也已是力不从心。
绝望大西部,即便人性不得已逐步丢失,却也能义字当头群魔舞。追马印第安,决斗爆头男,竖坟鬼打墙,火烧资本家……写实过头,凶残过头。既疯癫又理性的女性视觉戛然而止,墓碑漂走。叙事角度比较奇怪,画面极美
前半部罕见地展现了西部历史征程中的女性血泪之路,后半部却意外地转化为男性视角完成叙述。隐藏其中的女性,从轰轰烈烈的抗争到悄无声息的湮没,正是一种刻意的历史书写方式的牺牲品。
低于预期
除了“勇气责任承担沉默耍酷”这些惯常西部片元素,还有《大地惊雷》式的落寞情怀,从女人到男人的视角切换在内容上也是一种传承和洗礼,最终落脚点应该还是对女性的讴歌和慨叹。但要论及好看,估计还得要昆汀那种,更痞更狠更血腥更多些出人意料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