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是李连杰带着文章走进了纳尼亚魔橱,在魔橱内的冰天雪地里收服了雪女徐若瑄。
然后里的伏地魔化身吸血鬼出现在闹市,文章一不小心被伏地魔咬成了石像鬼,并投入妖界与青蛇厮混;
接着出来两条《新白娘子传奇》片头里那种动画水平的大蛇,黄斗鸡饰演的大白蛇被打至奄奄一息,林峰饰演的鼓上蚤许仙进入雷峰塔盗取人参娃娃救了黄斗鸡。
黄斗鸡苏醒后莫名奇妙演起了未来水世界,与李连杰大战,李使出如来神掌最牛逼的一式“万佛朝宗”打败了黄斗鸡并压至雷锋塔下,剧终。
本片参考剧目:《纳尼亚传奇》《新白娘子传奇》《哈利波特》《魔兽世界》《功夫》《水浒传》《人参娃娃》《未来水世界》……
首先,很遗憾的是豆瓣还是一个很和谐的地方,至少在五毛盛行的年代,这里居然对电影没有负分制度。当一部电影在无下限的挑战观众的审美和智商时,至少我们应该有种方式可以发泄一下。
看得出来,这回样子还是花了大工夫砸了大笔票子在这部电影中的,不过实话实说,电影特效良莠不齐,剧情编得超级荒谬,你演员演得超级过,感觉就在看一部山寨的《范海辛》+《情天大圣》——只是这回丑变美丽的阿SA变成了帅气变妖怪的文章。至于在预告片中一直超级无敌炫耀的特效和法海和白娘娘斗法的超级场面,现在看来,还是没脱离出那种线条+抛光的特效初级阶段。真不知道杨子你是怎么找的特效,你既然巨力集团这么有钱,你就大大方方地请维塔,要么工业光魔,再怎么着也不会差到哪里吧,你要想想,你这可是在投资给你深爱的女人的一部电影啊。再怎么着也应该不差钱吧。
作为一个观众,而且是花钱去看电影的观众,想来应该有权利对看的电影指手划脚。本来预告片的印象分还是蛮高的,结果看了全片被雷得里嫩外焦的,要不是文章和李连杰好歹还努力撑了撑场面,加上雷颂德的配乐还是不错,不然真的可能连一星的水准都没有。下面仔细说说这部电影中的简单观后感,可能情绪比较激动,骂街出没,五毛退散。
关于特效
说实话,最开始的特效还是可以的,至少勉强是上了及格线了,其实现在电影工业过度迷恋电脑特效,殊不知像工业光魔这种巨头级别的工作室还是依旧把模型特效放在一个重要位置。造景方面肯定是已经有一定技术水准了,尤其是《圆明园》和《大明宫》还是领略了国内电脑特效造景的能力。不过一遇到稍微有点动静的桥段就不行了。尤其是在电影中黄姑娘从身后冒出很多小白蛇和法海斗法的桥段,编剧尼玛你脑残啊,你以为白娘娘是美杜莎么?还是冒N多的蛇头出来。你外国神话看多了么?
情节和特效严重脱节,你到底这是在炫耀特技呢还是特效视频制作教程案例呢还是在讲故事啊。很多桥段的特效感觉很明显是刻意为了去炫而作的,当一开始你就准备用力过猛的时,你难免最后为阳痿。在这部电影中就清晰地阐述了这个道理。看得出从导演编剧到演员龙套再到剧务送盒饭的都很鼓起了一股子勇气在努力做到很好,但是显然是没能力像姜文大叔一样那些英武地用力过猛地站着把钱挣了。特效到后阶段,可以看出制作的精良程度没有前面的特效做得好了,甚至有些加班赶工完成任务的嫌疑。
关于人物
林峰一张嘴,就开始让人感觉是TVB。
阿SA一张嘴,就开始让人感觉是《情天大圣》。
文章一张嘴,就开始让人感觉是在和杨晓芸拌嘴。
黄姑娘一张嘴,就开始让人感觉尼玛这你哪里是在演戏啊,你完全是在演话剧。
关于剧情
既然里面还是有很多唧唧我我的镜头,为什么杨子你不来演许仙啊。林峰一演许仙让人感觉在看TVB的电视剧,有没有!倒是几个龙套显得相当加分,千嬅姐姐,林雪叔叔,姜武,还有杜汶泽啊,徐若瑄啊。你到底是要弄哪样啊,杨子叔叔。
最可气的是编剧脑残,已经脑残得毫无底线了。法海已经给白娘娘说了,在救许仙,但是白娘娘还执意法海是不让她见许仙。这个桥段明眼人都知道是误会啊,我们白娘娘这么冰雪聪明的,不至于只有这种语言理解能力啊。你还以为是混街头的青春期少女么,这么冲动。法海又一次给白娘娘说了不要去打扰救许仙,结果还是打起来了。这个梗你未免设得太硬了吧,这么看来,感觉黄姑娘演的白娘娘简直就是个小姑娘根本谈不上聪明的超级御姐。至于最后许仙失忆又恢复记忆的桥段,你不觉得太老了么?但是那句台词还是写得多漂亮的,但是放在彼时彼地,你不觉得有点另类加不搭调么?编剧啊编剧,你是在用心黑样子还是在用心黑黄姑娘啊,或者压根你们就是爱上了黄姑娘。
许仙和白娘娘相遇相识的桥段——应该整段删除掉,编剧你丫的再脑残也应该尊重一下中国传统,特别是从小看或者听中国民间传说长大的观众啊。相遇得这么拉风,相识得如此放浪。你让我们看《新白娘子传奇》长大的小朋友们情何以堪啊。眼前的黄姑娘哪里演的是白娘娘啊,分明就是狐狸精,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看得是《画皮》,这分明就是个加强版的潘金莲啊。还床戏,我呸!编剧你真的可以去死了。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你是华侨是ABC是老外吧。你还能编得更加离谱一些么。
配乐
雷颂德救了杨子,顺带救了一水儿的七七八八婆婆妈妈老老少少。
感动
白娘娘的故事一直让我感动至今,不管有不有这部电影-这种感动是和电影无关的,可能只要是个正常的导演来导白娘娘,大概都能为剧情所感动。但是这部电影居然让我只在最后一刻的时候感动,真的可能是因为配乐加上两个主角终于感情投入热泪盈眶的缘故。
其实最想说的是,真正让我感动的,还是杨子对黄姑娘的一片爱。
用一部电影来表白,这种爱也算得上是惊世骇俗了。
所以,黄姑娘,不管你演得多用力,你大概还是演不出赵雅芝阿姨的那种仁慈和善良,在你身上看不到白娘娘的美好的内心——温柔聪明仁爱有加,你连范文芳姐姐都比不上——在你身上看到还是一股子狐狸精的味道(特别是看了这部电影里面黄姑娘和林峰夜市相识的桥段)——这不是贬低,只是陈述黄姑娘确实不适合演这种角色,她演技可以,只是比很多做作的演员强百倍,但是在角色上她确实不适合。不管你杨子对她爱得有多深,不管你杨子愿意砸多少钱请个超级大咖来演男主角,黄姑娘确实演不出白娘娘的味道。
这是一个讲述中国传统唯美爱情的民间传说。而且这个故事基本上老百姓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在改编这种传说故事的时候,你多多少少应该多长个脑筋多考虑考虑老百姓的感受。所以,过度的自以为是是傻逼,不是牛逼。
综上所述,黄姑娘,你永远不是赵雅芝,永远也不是我们心目中的白娘娘。
杨子,我们真的见识了你对黄姑娘的一片深情。等你们终成眷属的时候,希望能砸钱再拍一部电影。
黄姑娘,早点嫁给杨子吧。
看在李连杰叔叔卖力出演的份上,一星。
以上。
从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挖掘素材作为电影母本是当今电影创作中一种日渐凸显的趋势。从《满城尽带黄金甲》(改编《雷雨》)到《画皮》(改编《聊斋志异》),从《山楂树之恋》(改编自同名小说)到《最爱》(改编《丁庄梦》),当代中国电影的创作似乎已经极力把根须深入到文学的土壤中以求获取营养。然而,当下的中国电影创作似乎又陷入了进退的两难境地:不断新瓶旧酒的改编让已然审美疲劳的观众对电影的制作水准差评不断;另一方面,一些原创性强的电影由于投资、市场、宣传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而票房惨淡,即使在艺术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很难在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与这种两难境地相应显露出来的,则是在“大投资大回报”观念影响之下的技术主义思维倾向——过分追求影片的技术表现和视觉冲击力,而忽视对电影本身内容的创作。《阿凡达》的成功带来了电影技术新的革命,高额的票房回报使得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在电影创作过程中忽略剧本自身的表现力而注重特效,技术主义就某种程度而言重新泛滥。《肩上蝶》、《画壁》等影片反映出的这种倾向,在《白蛇传说》中尤为明显。然而,技术所不能掩盖的是电影本身的平庸与苍白,这样的趋势折射出的则是当下电影创作的浮躁环境。
情节改编:平庸荒诞
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另外三部为《梁祝》、《孟姜女》、《牛郎织女》)之一,《白蛇传》的故事流传甚广,尽管版本不同,但核心情节还是具有连贯性和内在一致性,都将许、白的爱情故事完整的表现出来,同时也让一些经典桥段如水漫金山、断桥等深入人心。对这样的故事进行改编,很大程度上需要编导在尊重观众审美需要基础上进行思维上的创新,赋以作品新的意义和内涵,但创新并不意味着毫无原则的胡编乱造。《白蛇传说》的改编让观众丝毫看不到影片情节的逻辑性,反而充斥着大量荒诞、平庸、肤浅的台词,以及自恃高明的桥段和粗劣的特技效果。我们知道,许、白二人的相识不是风月场上的偶遇,是发自内心的深爱和跨越伦理障碍的厮守,因而,编剧在这里安排的许、白相识便让人莫名其妙:白素贞一眼就看上了落水的许仙而不惜用自己的真气相救,许仙因为白素贞的水中一吻而瞬间定情。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许、白爱情的严肃意义,同时无法为后面情节的展开提供合理的逻辑依据——如果他们的爱情只是这萍水相逢后瞬间擦出的火焰,那么我们如何去理解他们爱情悲剧后面所承载的力量?没有根基的爱情如何换来心甘情愿的付出与厮守?
也许是刻意为了追求创新,剧作者在这里将盗仙草的情节移植到了许仙身上,试图表现双方在这场爱情中各自的付出,但是编剧在这里忽略了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对许仙的形象塑造。无论是在古典传说还是在以往的文艺作品中,许仙这一形象都是作为一个矛盾体而出现的:一方面,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愿意与妻子长相厮守;另一方面,他骨子里又有着中国古代传统知识分子的懦弱,听信法海谗言,成为破坏自己幸福的帮凶。徐克《青蛇》中许仙的形象将这种矛盾性进行了深刻细致的刻画,正是由于许仙自身的怯懦铸下大错,才更加体现出他幡然悔悟时对于爱情的见解的巨大震撼力。但在《白蛇传说》中剧作者的这一改动,使许仙站在和白素贞同等的地位上,甚至让每个角色都以“完人”的姿态呈现,忽视了电影本身所应具有的人物形象的表现力。如果说《青蛇》试图在传递“所有的神都是人”的理念的话,那么《白蛇传说》中所阐释的,即“所有的人都是神”的庸俗看法。影片中的白蛇甘愿为许仙付出,许仙为了白蛇而去盗仙草,能忍为了救青蛇不惜与法海反目,青蛇为了救白蛇不惜一切,法海因为能忍而对青蛇手下留情,甚至那些小动物个个都是乐于助人的角色。如果影片中存在着如此之多充满爱心的人,那么许、白爱情悲剧的根源只能归结为他们各自身份的巨大差异。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剧作的“创新”依然只是为了表现一个陈腐主题的话,那么这种所谓的“创新”价值何在?
就整体的剧作结构而言,由于为技术噱头服务的支线(包括人物和情节,比如能忍被蝙蝠妖咬到)过多,整个影片显得过于零散。台词并未为推动情节而服务,而是机械、零散地穿插在演员的表演之中,完全限定了演员的表演空间。如此苍白平庸的剧情设计几乎可以说是影片失败的根源所在。
演员表演:乏善可陈
主演们在影片中的表现乏善可陈,动辄声嘶力竭的叫喊间或楞挤眼泪纠缠丝毫让我们看不到任何艺术创作的痕迹,反而更容易让我们把目光投到配角演员身上。
从《海洋天堂》开始,李连杰开始了其自己拓展戏路的努力,希望以新的银幕的形象出现,《白蛇传说》似乎又让李连杰走回了功夫之王的老路。与以往不同的是,在《白蛇传说》中李连杰的功夫被特效技巧所淹没,连文弱的黄圣依在功夫巨星面前都能够抵挡一阵甚至是占据上风。这不禁让我们想到王晶《鼠胆龙威》借张学友所饰演的形象对电影技术主义的嘲讽。李连杰所饰演的法海,没有赵文卓的矛盾与自省,反而是以一种冷处理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极为中庸的人物。与李连杰在《海洋天堂》中有过合作的文章饰演的能忍本是一个可以充分挖掘的人物,但由于剧本本身在人物形象上没有足够的素材支撑,演员在角色上的创作自然也就很难再有发挥的余地。
由于剧本的平庸与苍白,《白蛇传说》将人物形象能够表现得空间压缩到了极致,每个角色都是极为概念化的,观众对人物形象的判断基本靠的是固有经验,而绝非演员的表现。眼花缭乱的技术很大程度上已经为演员的表演戴上了面具,让我们无从看到表演的真实。
乱弹及其他:
需要指出的是,《白蛇传说》可以说是一个典型,是技术与商业结合的典型,是剧本苍白与电影产业浮躁的典型。影片的投资者在谈及出品理念时曾说拍这部影片是为了“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看完此片大家最为深刻的一个感觉则是:那些口口声声喊着为文化而电影的投资者恰恰不懂得什么是文化。所有新瓶旧酒的投机与生硬的“炒冷饭”都只能让大家愈来愈失去对国产电影的信心,技术主义繁荣下所隐藏的,是利益的驱动和对电影本体的忽视。
《白蛇传说》就好像一条蛇,它中了自己酿造的毒,吞下了自己以为甜蜜的苦果。
狐妖的这句台词真经典了,听得我脸上火辣辣。自从像李连杰老师一样皈依佛门之后,我的话也越来越多,很快就要变成一个话痨了。在个人,说话太多,容易走漏了真气。对别人,说话太多,容易让人厌烦。所以才要叫和尚尼姑去修默照禅,闭口禅,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还世界一个清静。
我看这个片子看得蛮专心的,一则是看到李连杰居士才五十岁就老成这样,心里非常感慨,可见他这些年做壹基金,真的是拿身命在作布施,不然,男人五十还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另外,这片子的情节也不算太离谱。比如和尚们沉入水底后很长时间还在坚持念经,这个很多瑜伽师都可以做得到。还有一个镜头令我触目惊心,就是法海走到妖怪们变出来的华屋之间,斥道,空花水月,迷惑众生,手一挥就变成了断壁残垣,让我不由想起现如今汉地到处都忙着大兴土木,修庙造塔,迷信偶像的风气掩过了显扬正法,只怕到时候也是一场空花水月。
有人说为什么最后白蛇就像是无理取闹一样,其实这并不奇怪,蛇,在六道轮回里面,以嗔心著称,而畜牲道的众生(比如在爱情中的男女),只看到眼前的一点点利益,不称心如意,根本不会停手,发起脾气来水漫金山,是完全可以讲得通的。说到蛇类对于水的控制,也有广泛的证据。在中国,蛇被称为小龙,龙行云雨,厉害的蛇大概也可以。早期吠陀神话中有巨蛇那伽崇拜,也一样能够行云布雨。
说起佛教和蛇,其实颇有渊源,汉传佛教通常把蛇王那伽翻译为“龙”,属于天龙八部之一,是佛教的护法神。东南亚早期佛教造像里,常有佛陀成道,由七头蛇王护佑的形象。那么为什么法海得不到蛇的护佑,反而会打得不可开交呢?因为人的傲慢心,最容易激怒蛇类。而法海和尚在白蛇类故事中唯一的一个错误,就是恭高我慢了。
在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因吝啬投身为蛇,守护自己的金瓶生生世世,有一世忽然厌烦,要把金瓶供养僧众。路遇一人,请人为它满愿,路人答应,但在路上无意中显露慢心,差点被蛇一口咬死。当然最终还是有惊无险,平安到达寺庙,供养金瓶,听闻佛法。这位路人,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这条蛇,是大阿罗汉舍利佛的前世。所以如果有傲慢心,很容易和蛇类之间产生矛盾。我想法海和白蛇经过不断的学习之后,也会成为这样一种互相帮助的关系。佛陀成道之后,七头蛇王为佛陀遮雨,守护佛陀,佛陀也感慨地说道:
“快乐安隐者,知足闻见谛,善念于世间,忍受诸众生,无著世俗事,超越贪与爱,一切至乐者,无恭高我慢。”
七头蛇王照片见这里: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356722012/ (摄于芝加哥艺术学院)
感情没基础,人物没个性,特效没细节,笑料没智商,打斗没招式,煽情没逻辑,对传说没有任何忠实,对新时代观众没有尊重,彻底溃败
全片的笑点就仅仅那么一句,骗子。我对这部片子想说的也是这俩字。
前半段没有一件,后半段,思密达的特效没有撑起来,失望至极,像个未完成的作品。估计要真的被打入“二奶片”的行列了,悲催,辛辛苦苦做得半死,还要挨口水了。
特效滥用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而且还是假得要命的特效,一群人站在假景前面斗法,很有舞台剧的风范,当然,表演不如舞台剧。白蛇和青蛇拖着长尾巴在地上爬来爬去的真是惊悚。许仙与白蛇就是不停的亲嘴加爱情独白,总像误入“情感倾诉”。另外,蛇不是最爱吃老鼠么,白蛇找个精灵鼠小弟的宠物做酒肴么?
大杂烩一锅炖,特效看得出烧了钱,但那些各种精和两条变身后的美女蛇一出来还是让人掩面,这些“萌”物要花去多少投资啊!这场妖魔大会齐聚中西方各种品种,拿来主义的造型倍儿眼熟,本来看烧钱是件很美妙的事,可惜程小东烧成了一场集体自焚,连带着烧了观众!这种通片都是尿点的片子还真不多见!★
还行吧
这个片的托的数量堪称巅峰!但是水平没有神马起色。我不抵触这片,但是好评还得观众说了算。今天去看了下,觉得还行,作为一部喜剧片挺合格的,特效对得起国内的水平。
当年我没看这部片…直到我看了肥蛇传(微笑.jpg
黄圣依在《白蛇传说》里面真是本色演出啊。把白素贞演成了一失足妇女,而且是个会犯花痴的失足妇女。
素你妹啊,还素素,黄圣依你把白素贞演的太骚了!!!!!!!
感觉不对,哪哪都不对。虽然特效越来越好,但是总感觉超越不了经典。
将就吧
畫面很美,但劇情實在是亂七八糟
基本底线是守住了,但依旧问题多多。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编剧上,叙事生硬、情绪跳跃、人物呆板,对白更是严重不着调,前言不搭后语,没话找话一句一句硬挤出来的。演员没有能放开,表演过于拘束。特效运用过于泛滥,想不假也难。这么多特效场面真要全做到逼真,即便3亿投资恐怕也楼不住。
看了一下短评,发现全是托。。。
尼玛我最讨厌现在这股子东方魔幻的邪风了,东方魔幻你妹啊!!!!剧情像青蛇,造型不中不西怪里怪气。趁着中国电影的泡沫捞一把热钱教主和教主夫人你们省省吧!!!!!
只说一句:文章演的能忍是唯一的亮点和看点
比我预想的好一些,特效基本已经达到国产片的顶尖效果,故事表演虽然苍白一点,但还是不乏亮点,最后的结局暗示的“心怀天下,必有包容”,不同个体不同群体都应该多些理解和包容,世界才会更美好。那只老鼠做得不错,老让我想到精灵鼠小弟。
杨子的爱情是伟大的,程小东跟徐克的差距是巨大的。
能忍的是杨子他老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