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长不看版:5分。撇开完全的copy套路不谈,即使将本片看做一部原创的作品,也是不合格的。 去年个人观影最佳之一的“摄影机不要停!”,在时隔半年之后,突然就在电影资源网站上冒出了一个……番外?下载的时候非常早,豆瓣的评价还没出来,但已经抱着不看好的态度了,只是心底里隐隐期盼一个奇迹而已。 然鹅,奇迹并没有发生。 60分钟的片长,比原作的90多分钟更加寒碜。原班人马全都在(豆瓣没有标明本片的导演,但原导演的编剧角色还在。),一家人齐齐整整,拍了一部纯粹为了炒热度或者圈钱的电视剧作品。 是的,就是说得这么直白。 无论从结构(一镜到底的原作+创作过程),还是其中的套路(前面各种伏笔后面揭秘),都和原作一模一样。由于时间缩短了1/3,还加上了无聊透顶的恋爱环节,导致哪哪儿都是缩水版。看完全程之后完全没有一点的好笑或者感动,反而充满了令人作呕的隔夜饭馊臭味。 就算是将本片看做是一部原创作品,比起原作来,还是不及格的水平——原作的一镜到底,虽然也充满了各种错误,但并没有给人很难看的感觉,反而机缘巧合的做成了不少奇怪的笑点,让人可以看下去,在揭晓谜底,笑过之后,又能给人一种“他们已经很努力在拍了”的感动和共情。这样奇特的观感当然不是信手拈来的,而必然是耗费了编剧无数的心血。反观本片,前面的一镜到底就已经极其无聊,为了烂而烂了。后面的揭秘极其做作,困难缺乏铺垫又非常不可信,又是为了困难而困难。两者完全不是一个层次上的。 而本片的主要描述对象变成了女儿,描述她为了自己的拍片信仰而放弃了陪男友去好莱坞发展的机会。然而她表达自己信仰的方式却是在表演中脱稿演出,放肆的表达自我,完全破坏了原有的剧本剧情——这样的女儿,和前作里因为爸爸的坚持而感动,想出人塔方法来守护剧情完整性的女儿,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本片的剧情,人设,在此彻底崩坏,无法挽救。 狗尾续貂的作品,炒的是黑热度,赚的是黑心钱,消耗和伤透的是观众和原作粉丝的心。这样简单的道理,原创团队不可能不明白,但他们仍然选择了这么做。这样的对艺术水准毫无要求的团队,我更愿意相信他们的第一部作品的成功只是昙花一现。悲哉,哀哉! 5分。
2018年,《摄影机不要停》突然爆红。
因为前后的巨大反差,以及电影中无处不在的电影人对电影的热爱,加上各种会心有趣的笑点,甚至最后仪式感极强的煽情,都让整部电影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看惯了套路僵尸片的观众们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新鲜感,纷纷给出五星好评。
整部电影的制作预算只有超低的3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8万),简直穷到可怕。这预算在物价人工更便宜的国内可能连拍个网大都不够,以至导演把自己3个月大的孩子都拉来客串。电影却在日本狂收了30亿日元(人民币1.8亿元)的票房。真正实现了口碑炸裂、票房升天的奇迹,堪称CULT片神作。
电影还卖出了海外版权,英文版拍摄计划已在进行中。
如此独特且重要的一部电影,今年突然播出了TV番外《摄影机不要停!好莱坞大作战!》。
依然由首部的导演兼编剧上田慎一郎任编剧,这次他更升级为总制作人,导演换成了新人中泉裕矢。电影主演全员回归(反正也没什么大咖),幕前幕后都是原班人马。
尽管还是熟悉的味道,开篇就是让人不忍直视的无聊恐怖电影,连过度饱和以至油腻的色调都与前作一模一样。
演员们依然各种浮夸尬演,剧情更是毫无逻辑地胡乱展开,好像想到哪里就演到哪里,漏洞百出。
虽然假装是好莱坞,但电影里戴假发的日本人,粗糙的设置无不在出卖着电影的真实所在,这帮人根本没经费跑去美国。
看过前作的观众,自然知道一切是戏,所有的粗制滥造背后都有能够理解的突发状况与无奈苦衷,甚至埋藏可能引发笑点的重要线索。
于是也只能捏着鼻子把这难受的20分钟给熬过去。
后40分钟才进入主题,画面清爽起来,故事的主线徐徐展开。
再次讲述好脾气又内向长得像姜文的导演,在元气满满又偏执顽固的女儿的帮助下,带着穷困剧组完成不可能直播拍摄的故事。
等于换了点元素,把原版电影依样画葫芦地整个翻拍了一遍。
整部电影看下来,唯一的疑问就是制作怎么可以“懒”到这种地步?导演大脑放空,编剧自我抄袭,在原作的基础上原地踏步,不进反退,一点新想法与新元素都没出现。
只是在制造拍摄困难时做了些技术性微调。
比如前作最大的困境是摇臂坏了,续作就变成“好莱坞”几个英文字母被大风吹跑;
前作主角捡到一把斧子,这次就摸到一把大保健,不对,是大宝剑;
前作里是关键演员拉肚子和喝醉而不得不拖延时间,续作就变成女主角错吃了安眠药……
总而言之,预算永远不够,拍摄永远状况百出。
矛盾结构基本一致,观众们好像是在看一部一模一样的电影,也难怪会觉得兴趣索然。
更要命的是,这次电影时长缩短到60分钟,已等同于一集电视剧,居然还多次加入广告植入!甚至还混入了毫不感人的爱情线!感觉这不是假装拖延时间,是真的素材拍不够在混时间。
之前细节感满满的对照设计在新番中完全消失,最大的漏洞就是那几个人体字母!与之前恐怖片里的镜头完全不一样。电影的预算可以缺乏,但欺负观众眼盲和健忘算怎么回事?
正片的字与最后的人体字完全不一样,这是欺负观众瞎么?
前作那感人的电影人对事业的执着和纯粹荡然无存,对原作的过度榨取,反而滋生出了许多算计和贪婪的意味。这部电影完全不想尊重和讨好观众,就是朝着让观众反胃的路数而来。
难道如今拍电影也可以搞连锁加盟模式?制作方是打算把这部电影的形式作为独家秘方进行流水线式的开发么?
就算它只是一部SP,也不该被这么拍出来。
都叫“一镜到底死亡之旅”了,以后可以满世界放飞了,除了好莱坞大作战,还可以金字塔大作战!紫禁城大作战!埃菲尔铁塔大作战!泰姬陵大作战!红场大作战!大堡礁大作战!天鹅堡大作战……
如果能搞定版权,还可以有变形金刚版摄影机不要停!哈利波特版摄影机不要停!复仇者联盟版摄影机不要停!正义联盟版摄影机不要停!速度与激情版摄影机不要停……
再把原作授权翻拍,英文版、法文版、德文版、俄文版、中文版、韩文版,统统来一遍,是不是想想都很让人有握紧钱包的兴奋呢……
就好像在创业咖啡馆头脑风暴出了个好点子,程序员还没到位呢,就开始张罗公司上市的事情了。
又像不像不停洗色的所谓设计师联名限量款?
再联想起电影此前传出的抄袭与版权纠纷风波,只能说,这部续集让人把导演上田桑的真面目看得更清楚了。
好好一部佳作,红得出乎意料,成功是妙手偶得。创作者却不知所谓,丝毫不珍惜自己的创作,就这样把自己拉下神坛。
如此失败,甚至会影响到对原作的评价吧。
电影成功,是因为谦卑和纯粹,而这次,续集完全站到了原作立场的反面,它做作、刻意、油滑,甚至有意无意,还透露出一种自以为是的矫情,哪里还有一点点电影人对行业的热爱与敬畏,哪里还有半点情怀?
它如此让人厌烦,也算深度诠释何为“狗尾续貂”了。
古人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古人还是客气了,哪儿轮得到三下啊,这第二锤,就把这扯虎皮拉大旗的玩意儿咣咣一顿敲碎了。
18万成本,1.8亿票房,逆袭高能片出了第二部:
《摄影机不要停!续集 好莱坞大作战!》
嗯……名字长到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看完发现——
还真是一言难尽!
去年的《摄影机不要停!》,在上映首日仅有两家影院愿意播放的尴尬情况下,凭借口碑大发自来水。
排片不断扩扩扩,票房水涨船高。
简直是踏上风火轮的黑马,一路昂首嘶鸣奔到全国票房前十!
今年初还拿到“日本奥斯卡”。
一部导演长篇处女作,没有任何大牌演员的小成本电影,逆袭成大赢家。
观影热潮从霓虹国漂洋过海到国内,看过的人无不叫好。
没想到这么快就出了续集。
更没想到续集是纯消费情怀的蹭热度片。
(番外也不带这么糊弄)
与去年一脉相承的丧尸喜剧主题。
换汤不换药的套路,无法二次琢磨推敲的结构,
看过第一部已经心知肚明的模式,强行煽情的尴尬。
全片散发着一股浓浓地“收割一波智商税就跑路”圈钱气息。
钮祜禄·人狠话不多·观众,直接祭出滑铁卢般的续集效应。
这就不得不再推荐第一部了。
它是部神奇的电影。
一个半小时,前一个小时都在用实力不停地告诉你,这是烂片烂片大烂片!
最后30分钟——
啪啪啪
脸打得生疼。
即使带着超高期待度,看完后也没有低于预期,反而会感叹:
是这样啊,有点儿意思,有点点感动,有一点点心酸。
甚至在摸着端倪猜出一两分后续的走向时,比起“不过如此”的想法,更会生出得意的快感。
彩虹屁夸了,也得讲讲内容。
一个荒废的工厂,满身血的小姐姐持刀后退。
弱小,无助,但能哭。
镜头切换,步步紧逼的男朋友,竟然是丧尸。
小姐姐缩在角落,情(尬吼)到深处,突然一声“卡”。
原来是戏中戏。
导演跳进来,对女主劈头盖脸教育,对男主耳刮子问候。
失心疯般一顿发飙。
气氛刷得僵到零点,只好暂停拍摄。
工作人员趁机出去透风。
只剩女主松本、男主神谷、化妆师晴美三人,闲着无聊,讲起关于工厂的诡异传说。
最关键处,
“嘭”!门关上了。
接着局势一发不可控制。
除了这三位,所有的人都变成了丧尸。
为了活命,一场争斗与大逃亡开始。
化妆师捡起一把斧子手劈刀砍,冲锋陷阵。
在血浆四溅中,三人冲上面包车,还是没成功逃走。
钥匙在丧尸腰包里!
为拿到车钥匙,松本不幸被丧尸拽下车,一路慌张逃到地下室,然后,一双布满尸痕的腿慢慢走近......
结果——结果什么也没发生,腿默默走开,女主又被男主救出去了。
????
是不是发现不对劲了?
铺垫这么久,所谓丧尸片除了血呼啦啥剧情也没演到。
更扯的还在后边,松本腿受伤,一时分不清是被咬了还是划伤。
化妆师为确保安全要砍死女主。
爱情的力量来了,男主出肉辅,彪悍化妆师瞬间被反杀!
没回过神,男主被咬变丧尸了。
女主举着斧头,不断倒退苦苦哀求,出现了与开头相似的一幕
只是地点换到了天台。
演戏成真,场面失控,导演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跳出来,疯狂夸赞松本演技的真情实感。
???
为追求艺术,导演不惜把所有人变成丧尸,好变态。
也很见效。
女主成功杀红眼,顺带将一直上蹿下跳的导演乱斧砍死。
从始至终,摄影机没有停过!为了契合片名也是拼了。。。
整个剧组被松本杀完,她默不作声走到封印中间,一抬头,屏幕出现字幕。
啊!原来是一场戏中戏中戏。
看到这里真是由衷感叹:
演了个什么玩意儿?
慌慌张张大逃杀一场,剧情分崩离析。
除了一镜到底,啥亮点也没有。
说好的丧尸片,看完了内心没有丝毫波澜甚至想打一星,还不如国产可怕片,能拿到这么高票房也是不懂霓虹国的口味。
可是再继续看下去,会发现所有事情都脱控了。
跳脱了我们的想象。
没错,直到出字幕,电影其实才半小时。
接下来就是逆天改命,一步步把烂片脱胎换骨塑成"神片"的过程。
没想到吧,前面看似剧透个底朝天,其实没有泄露一丝重点哦!
当然,说它神片不是因为艺术性有多强,镜头语言有多复杂而惊艳,演员演技多么高超。
《摄影机》本质还是一部爆米花片,但逻辑自洽,结构又比较新颖。
后半段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讨喜的喜剧片本质为它来一场逆风翻盘。
虽然不是大制作,也包含了真心——
电影人的消解与自嘲。
《摄影机》可以看到行业苦相一角。
投资方不专业不靠谱;
流量小生加戏改戏;
三线演员演技不高毛病不少;
当红小花倒是不难伺候,亲切表明只有两点不拍:
这也不拍,那也不拍。
不知名导演导戏全靠唯唯诺诺,听之任之。
难怪被称为是“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它呈现不少奇葩血泪史。
夸张的表演方式虽然粗糙无质感,
看到最后却是一部三次元措手不及又永不言弃的热血励志番。
而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最主要成因是亲情!
神奇吗?
电影号称“撑过前30分钟,会发现一个新天地。”
但实际上,认真对待前面的每个点,才能体味后边的好玩。
还记得前几天,九二大力鼓吹的Cult风日片『摄影机不要停』吗?
当时九二信誓旦旦地在评论区说,照这个趋势,续作一定会超越前作。
今天看完续作,啪啪啪打脸。
打开豆瓣,引入眼帘的是,前作8.5,续作5.8
天啦噜,续作连及格线都没过!
同样的编剧,同样的演员,居然!!
雅蠛蝶哦!阿西吧呦!不仅全片新瓶装旧酒,而且还时长缩水半小时。
九二只好通过一遍遍的拖进度条,告慰自己失望的、纯洁的、幼小的心灵。
全片换汤不换药,开局一把西瓜刀,一刀一个怪。似曾相识的套路,毫无创新的剧情花招。
甚至,还有硬核的雀巢咖啡广告植入,我特么一气之下,直接把自己冰箱里的雀巢速溶全都扔啦喂!
更有那位电视台女台长,两部了,连着两部了,作为一个恐怖喜剧,最恐怖的不是剧情,竟然是她那张白的跟鬼一样的脸,和夸张炸裂的演技。
上一部是老爸导演一镜到底走上巅峰,这一部是女儿临危不乱全程carry。
然鹅,导演组你们难道小时候不看圣斗士星矢吗?
同样的招数使用第二次就不管用了啊,亲!!!
整个影片的故事内核,依然是热爱电影的低成本无产阶级卖苦。
只不过像片名说的那样,故事的背景搬到了美国的好莱坞。
可是哪有什么真的好莱坞啊!!!
直接就在日本挑了个公路的路基来拍摄了啊!!
不过说起来Holly Wood几个用纸板做的字母那段,还是有点意思的。
另外,剧中女主最后的『阿姨洗铁路』也还是值得期待。
演员们的表演状态也都稳定在第一部的水平,只是,细分太少太少了。
说起来,那位摄影导演助理妹子,这回的处境机会反而比第一部多得多。
但是!!也尬的多!!
那坐在地上摸眼镜,到底是要摸多久啊,从戏里尬出戏外,简直不知道这到底算是成功还是瑕疵了。
全片下来,优点寥寥无几,失望倒是来得汹涌如潮。
最后人肉拼字母的梗,有点常识的人都能看出完全不成立啊。
而且,根本都没给拼好后的画面,可能连导演组自己都觉得这梗牵强的说不过去了。
与之相比,作为副线的女儿的情愫反而显得比较好看。
最后在热爱的电影和与男朋友远走美国中,选择了留下。虽然情绪发展给的突然,但是也不失天真和自我的角色个性。
所谓,亲生的续集,假借的场景,半瓶的质量,无趣的重复。
可能,说的就是这部经典之后的续作了吧。
—— 终了 ——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
人家续作是雀巢咖啡微电影了啦(鬼才信(/▽╲)……
要说近两年称得上是神作的日本电影,<摄像机不要停>绝对是其中之一。
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就是反转:你以为这是一部垃圾丧尸片?不,这是一部告诉你垃圾丧尸片怎么拍出来的电影。
没错,前后巨大的反差,再加上值得反复探寻的细节,让它成为2018年最大的一匹黑马。
它让一众不知名的主演亮相于台前,导演兼编剧的——上田慎一郎也获得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提名。
时隔一年,同一批演员、同一个编剧(导演换成了中泉裕矢),带着<摄像机不要停>的续作再度来袭,这次,还能如前作一般轰动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
摄影机不要停!续集 好莱坞大作战!
カメラを止めるな!スピンオフ ハリウッド大作戦!
这一看片名——好莱坞!大制作啊!要知道,上一部电影的全部预算也不过18万人民币,可它却拿下了整整1.8亿的票房,看来这一次有钱来拍了。
故事开始,前情提要。
简单来说,上一部在丧尸片里活到最后的女主角,这次将头发染成大人颜色,跑来了好莱坞附件的一家小餐馆打工。
至于她为什么不能说话,这个喵酱后面再讲。
看布景,餐馆的空间虽然不如上部电影里的废弃工厂大,但这是在美国哎!还是在好莱坞附件,这一天租金下来都可以买下废弃工厂了吧?
镜头也很适时的切换到窗外,看到没,好莱坞!
不过这刻意的国旗、歪歪扭扭的字母,咋看上去有一丝丝奇怪呢?
还有这个,别以为带着个假头套我就看不出来这是亚洲人了吼!
不是在美国吗?拉个金发碧眼的群演很难吗?
丧尸来袭后主角逃生的场景,咋只有楼上和楼下呢?
这制作看起来,比上一部还要穷啊。
熬完这混乱不堪的半小时,反转终于来到:带大家看看片子镜头后的故事。
首先呢,剧组确实没有钱,因为投资人带着他的小姨子跑了 吸毒被抓。
所以好莱坞去不了,场景在日本找的,好莱坞是纸板搭的,就连外国演员,也是拿导演女儿的老相好来凑数的。
然后呢,因为咱们的女主角英语说的不好,所以干脆让她演一个哑巴。
如果你没有看过前作,第一次看这类型的电影,对这种拍摄方式或许还能感到一丝新意。
可看完之后,绝对打不出如前作一般高的分数。
为什么?同一个编剧同一批演员、还是一样的套路,为什么续作和前作比,会有那么大的悬殊呢?
细节。
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前作中,有一个设定是大摇臂坏了,可是最后一幕必须是俯拍,那怎么办呢?导演想出一个办法:用人搭梯子!
所有工作人员和杀青的演员堆上,你能看到一个这样的人梯:
人梯摇臂拍出来的效果是这样的:
而在续作中,又设置了一个类似的难题:最后一幕要拍好莱坞那几个大字,可以板子被大风吹跑了几个,漏了些字母怎么办?女主想到一个办法:用人搭!(编剧真的太没有新意了)
于是大家在身上洒满白面粉,用力凹好姿势:
展示的效果是这样的:
可拍出来的却是这样的:
是不是感觉受到了欺骗?!这完全是买家秀和卖家秀嘛!喵还特地来回看了好几遍,就想知道导演是用了什么特效,让这几个字看上去如此丝滑不造作。
前作是团队协作的感动,续集则变成了明目张胆的欺骗。
那感情线呢?第一部交代的很清楚:三流导演、工作不顺,老婆孩子都无视自己,为了唤回家庭的温暖(老婆有个演员梦,女儿喜欢这次拍摄中的男演员),导演决定接下那个不怎么靠谱的丧尸片拍摄工作。
简单来说,像是中年男人的自救。
当然拍摄过程也不会那么简单,除了预算不够,还有一群不怎么靠谱的演员:不怎么红却把自己当大牌的女爱豆、带着孩子来拍摄现场的妈妈,以及嘴上说着靠谱,手中却永远不离酒瓶的酒鬼大叔····
面对这样一群人,导演在现场的即兴表演,更像是情绪堆积来的爆发。
他太难了,所以尽管前面三十分钟拍的像狗屎,可看完全片后,我们还是被剧情打动,甚至会N刷前面的镜头去找关联,然后感叹卧槽。
续作也加入了感情线,这次变成了导演女儿和她外国男友的故事。
男友劝说女票和自己去好莱坞发展,女主很心动,想着老爸刚好要去好莱坞拍片子,那自己正好跟着一起去。
可没想到投资人撤资,好莱坞去不了,连外国演员也请不到,紧急之下,女主拉来了自己男票和老妈的外教老师。
对剧情一无所知的两人还成了剧中关键的主演。
甚至连剧本研讨会和救场处理这些关键点也都一扫而过。
情感的升华呢?在女主和工作人员一起用力凹出好莱坞字母后,她终于意识到:去TM的好莱坞,这里才是老娘的归属!
就···很突然很尬你懂吧?
有同学肯定要说了,前作一个半小时,续集的时长只有它一半,很多东西拍摄不到很正常啊。
可是,讲道理哎,这个咖啡机都能有好几秒的特写镜头:
那为啥咱群演的餐桌上,连杯水都没有?
过分了啊。
前作能一举成为当年的电影黑马,剧本的创意当然功不可没,可是编剧呀,红利不能一直吃,钱也不是躺着就能挣的哦~
星级:★★
这是第一部的续集,我是受到高分的影响误打误撞先看的续集,时间不算长。
它用前16分钟给我叙述了这部“烂片”,之后的时间讲述人们怎么把这部烂片给完善的,背后的辛苦和配合,但是它也反应了这都是由于他们的熟练度不高,而且这是烂片续集了,配合和演技还是如此的没有长进,每个人都只是在应付着拍,如果他们想拍好,完完全全可以去努力。因为这是放在电视上的,整个剧组的人对这部电影都不是很上心,女演员 应付表演,不说话不染发。监督只顾投资利益,听到收视不错立马不假思索的接着续拍,在里面对演员的挖墙脚。导演根本就对剧情的不熟悉,不知道好莱坞的风格,也不能很好的对演员和现场的控制,自己有意见却不敢提出,对自己的片子质量根本不重视,更不用说自己糊里糊涂的睡过拍摄时间。还有在现在喝完酒就上去的群演,用错道具的副导。 里面美国男友觉得这是毫无意义的片子,自己一口一个一流的好莱坞,但是自己的表演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他怪罪的不是自己,而是没有一流的“好莱坞”。所以我觉得如果一个人把自己所认知的和自己挂上钩是愚蠢的,因为它并没有出现在你的身上,只是你自己的幻想。人们常常抱着远大理想,但是眼前的事却不屑于做好。他们觉得这些不值得自己去做。
但是这部电影本身也是敷衍的,估计是第一次用小赢大得了成功,这次接着套。但是这次让人失望的点太多了,剧里面的场景出现大问题,没有把每个人的形象特点表现出来,也难怪这部时间那么短,而且女主和美国男友的剧情线的内容也是少的不行,仅仅在拍摄的最后用台词说出了心声。好莱坞的标志用人根本拼不出来拍摄里面的效果,完完全全是忽悠,是把观众忽悠。 看了很多的评论都说没有新意导致的低分,我觉得是有道理的。这让我立刻回去看了第一部,再进行比较。
烂片是有烂片(指16分钟的电影和整部)的道理的,如果没人上心,那么大家都知道这个片子的质量应该在什么档次。
真是担心第一部把创意用干净了,第二部变成蹩脚的重复。一镜到底第一次是杰作,再用就没有新鲜感了。
为恶搞而恶搞,神经病啊。
2.5 新鲜感果然只有一次。况且在时长缩短后,笑果成倍数缩减,几乎没啥好笑的地方。
只能卖一次
开局一把刀,换汤不换药。似曾相识的套路,一见如故的花招。实力夹带感情戏份,硬核植入雀巢广告。上一部是老爸作为导演主导故事走向,这一部是女儿变成焦点经历人生的难。电视台女领导和红辣椒里的人偶一样惊悚。
豆瓣8.5,友邻4.5,emmmm……
第一次,惊艳;再重复,无趣。
没必要的番外篇,这次就跟看快手土味视频一样的感受,刻意了,套路了,为low而low,基本没什么惊喜。
挺有意思的一点在于,我是被《摄像机不要停!》的正片吸引来看番外篇的,又希望番外篇有别于正片的结构、看到更多的惊喜,结果却毫无创新地复刻了正片的全部内容——也算是得到了一点“惊喜”。
同样招数用两次就有点。。。雀巢是投了多少钱。。。感觉真鱼可以走类似伊藤沙莉的戏路。
一鼓作气 再而衰
祝咖啡机好卖
这个梗可算是给玩烂了
真续集,假场景,制作长度减半,成本减半,遇到的麻烦也化简了;这个模式玩一次之后再复制,貌似笑果减半了。
可惜,自己作死自己
不光是点子不新鲜的问题,最后Hollywood根本不成立啊,而且中间的花招儿也少了,我是还挺喜欢女儿这条线的,但整体片子不行
金色假发夏威夷衫,安眠药和插花师,Say hello to my little friend!Are you talking to me? 过度消费重复自己了,不好,但作为雀巢咖啡微电影来说,还算符合B片情怀吧
狗尾续貂,雀巢之耻,不说前面的无聊重复,只最后好莱坞拼字在效果上的不成立,就已经完蛋了
这次的粗糙是真的粗糙,完全粗制滥造,狗尾续貂。
太过无趣的自我重复了,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