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一开始,就是激情戏。两个人在床上抱着滚,接着女上位,还玩起了SM.。在男的就要到达天堂的时候,女的抓起了一把冰锥,猛地插在他的头上,鲜血横流,他吭都没吭一声就真的上了天堂。
死者是个著名的摇滚乐手。负责此案的尼克探长(迈克尔•道格拉斯 Michael Douglas 饰)经过调查,把目标锁定在美女作家凯瑟琳(莎朗•斯通 Sharon Stone 饰)身上——她是死者的女友,而且她的一本书中描写了相同的杀人手法——只是始终找不到证据。凯瑟琳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她似乎对尼克的一切了如指掌。她正在写下一本与探长有关的书,因此希望多与尼克接触,而尼克也希望借与她接触之机找到她犯罪的证据,于是两人沾到了一起。
凯瑟琳交往的人很多都是有过残忍犯罪记录的。尼克怀疑她每写一本书都要杀一个人,并且是按书中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事件似乎表明凯瑟琳是一个凶险的杀人凶手:她大学时的导师被人用同样的方法杀死;她的父母在一次事故中双亡,而她送给尼可的一本书写的是一个女孩杀害了她的父母并伪造成意外,为的是证明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尼克一心想抓她归案,但在她强大的魅力下,却渐渐爱上了她。与此同时,通过凯瑟琳不知是有意或无意透露的信息,尼克发现同事贝丝也有嫌疑。
贝丝是尼克的心理医生,也曾是他的女友。尼克误杀过几个人,因此要接受精神状态评估。如果不是贝丝帮助,他早就被开除了。尼克发现,贝丝与凯瑟琳大学时是同学,而且她们还上过床。但贝丝隐瞒了这一点。进一步的调查表明,贝丝的前任丈夫死于非命,而摇滚乐手也曾和她共用过一间办公室。尼克在办案过程中陷入一起杀害警员尼尔森的案件中,他开始怀疑是凯瑟琳栽赃,后来又认为是贝丝杀的,因为尼尔森在调查她。
尼克的拍档加斯找到一条线索,贝丝和凯瑟琳大学时的室友愿意透露她们两人的关系。尼克和加斯赶到约定地点,由加斯一人赴约。加斯刚跨出电梯,一个戴着黑色连衣帽的人就拿着冰锥向他猛刺。尼克感觉到不对劲,但当他赶到时,加斯已血肉模糊躺在电梯里。这时,贝丝出现了。在强烈的怀疑及神志不清的状态下,他朝贝丝开了枪。随后对贝丝的住处进行搜查,找到了作案用的冰锥及杀害警员的手枪。案子似乎破了。
凯瑟琳找到尼克,一脸楚楚可怜的样子,而不久前她还以书已写完为名提出断绝关系。在一场激情过后,凯瑟琳曾想在床底取出什么东西,只是最终放弃了。随着镜头的慢慢移动,可以看到,床底下赫然躺着一把冰锥。
影片最后也没有交代谁才是真正的凶手。不过,相信很多看过此片的人会倾向于认为是凯瑟琳,而贝丝不过是一个替死鬼,一心要抓凶手的尼克看起来就向被凯瑟琳当猴耍。
性,嗜血,冒险,我想应该是片名所谓的“本能”。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的凯瑟琳以与法律作斗争为乐,每一次的冒险都能全身而退。她有着完美的身体,完美的智商,完美的身体用来诱惑男人,毁灭男人,完美的智商则用来洗脱罪名,“有本事就来抓我啊”,在她那招牌式的微笑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嘲笑。她贪图享乐,从不肯浪费自己的身体,既与男人上床,又与女人上床,因此,既有男人被她利用,也有女人为她卖命。
高智商犯罪经常被人津津乐道,说明每个人潜意识里都有犯罪的倾向,只是害怕受到惩罚,一般人不敢付诸行动。人本来就是嗜血动物,内心都向往割破血管,看鲜血横流,只是接受的规则多了,这种兽性慢慢被驯服了。但它没有消失。比如西方塑造的吸血鬼,我认为就是人隐藏的本性通过外物表现出来。影片没有点明谁是真正的凶手,也许凶手不唯一,贝丝和凯瑟琳都杀了人。尼克更是杀了四五个,做卧底时杀了几个,做警察时杀了一个游客。但凯瑟琳告诉我们,他杀那个游客时吸了可卡因,他也承认了。但他没对调查人员说,他的妻子也因此自杀。这样,背后的玄机就值得揣摩了。也许他是另一个凯瑟琳,他杀人也是为了看看能否逃脱法律的制裁,从而获得智力上的优越感。“有本事就来抓我啊”,也许他每天也都在心里这么说。
这部影片标榜高智商犯罪,但在情节处理上并不显得高智商。细节方面都是直接跨过去的,几乎是编剧说她高,她就高。而且,以现在的眼光看,漏洞也不少。比如说,两个人那么剧烈地干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点水流出来吧,再怎么清理现场也会留下一点的,况且凶手都没清理现场,有了嫌疑人,验一下DNA就可以了。好吧,就算92年的时候还没有DNA技术,那总该有指纹技术吧?凶手拿纱巾绑着死者,并且没有带走,总会留下指纹吧——她可是没戴手套的——莫非那纱巾不沾指纹?那她摸了摇滚乐手这么久也没留下什么?警察说,现场是没有指纹的。既然警察都说没有了,那就是没有了。
谈这部电影最绕不过去的一个人当然是莎朗•斯通。可以说,如果没有莎朗•斯通,这部电影就没什么看头了。说《本能》捧红了莎朗•斯通,不如说莎朗•斯通捧红了《本能》。她漂亮的眉毛,漂亮的眼睛,带着挑逗性微笑的脸庞,不知迷倒多少人。我最喜欢的是她微启的红唇,露出洁白的牙齿,看着我就想把舌头伸进去。这里含着一种犯罪倾向。还有她火辣的身材,她换衣服时摄影师从背后给我们来了一个全景图,我真想揍他一顿:你他妈的就不会跑到前面去吗?她换衣服的动作潇洒利落:一甩,一抛,套裙一套,好了。No brassiere, No underwear。因此,她在审讯室里把审讯官挑逗得满头大汗,双眼迸出。唉,别说他,我都快血管迸裂了。
激情戏也得拎出来说一下。片中共有四五场激情戏,除了开始那场,其它的都是尼克跟贝丝或凯瑟琳的 。其实贝丝也蛮漂亮的,特别是她那双大眼睛。她跟尼克的激情戏中,尼克残暴地对她来了个后插式。这一场激情戏立刻让我想到《色,戒》中李先生对王佳芝的那招后插式,连脱裤子的动作都一样。是梁朝伟偷了道格拉斯的师,还是暴力的男人都喜欢后插式?莎朗•斯通的激情戏当然更吸引人。她在冰雪中保持火的热度,让你癫狂,让你臣服,让你欲罢不能。尼克跟凯瑟琳,就像两头饥饿的狼,互相啃啮对方的肉,每个人都酣畅淋漓,全身的每一个骨头都得到舒展,具有强烈的张力感。这样的激情戏比日本A片好看多了。那些A片看多了,就发现几乎一个样:把道具一个一个地拿出来,把动作一个一个地做一遍,看着就瞌眼睡。而且,女优都像个玩具娃娃似的,叫做什么就做什么,都没有互动。要知道,野兽是从不玩花样的,只有人才玩花样。
最后说一下,我挺喜欢凯瑟琳在海边的那所房子,简直就是我的梦中家园。要是把92年时的莎朗•斯通及那房子给我,我此生足矣。
其实一直不知道有这么一部影片的存在,不管怎么说也是14年前的作品了,那是我才9岁吧,还是一个小P孩呢。只是最近听说了其续集《本能2》的出品,才开始了解这部R级影片
故事的情节的确很精彩,流行歌手死在高潮时死在了床上,嫌疑最大的就是他的女友。性感迷人的女友却是一个为了写作可以跟任何人上床的作家,令人震惊的是歌手的死法和她不久前所出版的新书内容完全符合。于是,有着一定心理问题的探长开始着手调查。然而,却被女作家深深诱惑不能自拔。更恐怖的是,她的下一本新书的故事就是一个探长爱上了不该爱的女人,最后惨死。
一切似乎是如此的香艳,如同成人故事一般。
整部影片也的确充斥着情欲和放纵。莎朗•斯通刚露面就给我惊艳的感觉,嘴上叼着香烟,一身性感的洋装,脸上却是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样子。而不穿内衣就去警察局做笔录,甚至肆无忌惮地跷蹊大腿,把警察弄得是一愣一愣地。那个场景还被评为奥斯卡最性感镜头之一,诚然,名副其实。
影片中涉及了多种精神疾患类型,包括:酒精中毒、烟草滥用、可卡因滥用、窥阴癖、同性恋、双性恋、易装癖、自杀、人格障碍、暴力攻击、性施虐狂和受虐狂等等。而各种角色也是一个个生活在同性恋或其他各种千奇百怪的性变态的阴影之中的。甚至包括道格拉斯所扮演的警长,莎朗•斯通称他为shooter,因为他所误杀无辜的时候,的确感到了快感!
整个故事的安排其实是十分完美的,即使开始就认定了莎朗是凶手,却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细节被挖出,而动摇了这一判断。女心理学家曾是个同性恋,他的丈夫被杀,被杀的警官曾去调查过她……天哪,一切似乎都太巧了!
难道我错了?道格拉斯也开始动摇了。如果说,开始是只是出于无畏以及希望抓住凶手,再带有一点点的好奇,最后却是深深地陷入对莎朗的迷恋而不能自拔了。最后,道格拉斯在杀死女心理学家后的痛哭,是一种悔恨的表现,但这却只是让他再次感到迷茫,表示她那又会是谁呢?
结局来临,当道格拉斯和莎朗在床上翻滚的时候,其实我知道莎朗已经赢了,赢得那么彻底,即使好友被杀、即使不再怀疑女心理学家,shooter也不会认为她就是凶手了。而最后地板上没有拿起的冰锥,只是一种胜利的宣扬。那时,杀他已经没有必要了。
结局早已经定了。
接着就看了第二部,莎朗•斯通早已老去,虽然仍然不失性感,却让人提不起精神。整个表演乏善可呈,莎朗也没有过多地展现她的身体,不过故事的安排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最后莎朗所编造的故事——一个版本为警官为凶手,另一个为精神病学家。感觉又在看老谋子的《英雄》了,呵呵。不过的确是非常合理的,这时我的确是有些震撼。不过总体还是远不如第一部经典。
影片对人性丑陋的描画真地让我恐惧。这个千年来的话题又一次被提出,人性本善还是恶?有些人仅仅为了一时的冲动就可以好无顾及地杀害自己的亲人,而有些人竟然可以对杀人上瘾,天哪,在人的灵魂深处到底隐藏着多么可怕的东西。看到这些,还会有人认为人本善么?
一切的罪恶都来源于人性中的贪婪、欲望甚至是好奇。只是平时由于环境、道德、法律已经教育而得到了压制。很难想象一个朴实的农民会有玩3P的欲望,会有性虐待的倾向。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还仅仅处于安全和生存的需要,只要能让家人满足温饱就已经很满足了。整天忙碌的他,心中的欲望也许只是邻居家的牛而已。然而对于那些不需要为生存担忧的所谓上层人士而言,欲望和贪婪被一次次地满足,正常的需要已经不能引起他的渴望,于是所谓的新奇、怪异就占据了他的心灵。第一次只是为了好奇和乐子,如偷窥、吸毒、双性,第二次则是因为熟悉而更加兴奋,第三、第四次之后就可是变得麻木、依赖,最后心灵开始扭曲,变态的行为成为了熟悉的动作。道德和法律已经不再成为界线,甚至成为挑战的准则。
一切的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满足,从刺激中、从好奇中,人一种可悲的动物。如果缺乏正规甚至是死板的教育,一旦人在成长中不能建立严格的道德标准,人就将是最可怕的生物。
自从很傻很天真的莎朗·斯通小朋友的“因果报应论”于六·一前夕在网上流传开来,就像放了一枚重磅炸弹,“扑通”一声把刚刚消停没几天的中国网民的神经炸开了花。在“报应论”之前,我们的媒体评论她是“性感女神”、是智商过150胸大有脑的Muse、是常盛不败的影坛奇葩;“报应论”出台之后,斯通阿姨的地位一落千丈,一夜之间变成了“娼妇”、达赖的二奶以及the mother of the son of bitch。“报应论”之前莎朗·斯通是叛逆尤物,“报应论”之后全国人民都恨不得暴殄天物。现在连路边嘬棒棒糖的小女孩都会轻蔑地说“那‘斯’”。那一夜我失眠,从床上爬起来写博客。顺着“脑残”的标签链接出去,发现除了我自认最近比较残之外,其它的标签都齐刷刷地指向了斯通阿姨——这位长江后浪推前浪,不怕牺牲以助网友们喷泌唾液的仁人志士。事实证明,无论是家乐福还是王十块,能量都没火出小半个月,就被斯通阿姨抢尽了风头。
举国震怒的结果是从南到北国骂和口水的倾情奉献,接着便是举国封杀、大快朵颐。先是Dior解约,接着可能就是全国院线联手抵制莎朗·斯通的电影。斯通阿姨出言不善,但无私朴素的人民大众不计前嫌,纷纷帮她精打细算:为了一句话,电影损失五千万,代言又有上千万。这几千万可不是肠道益生菌,有与没有只与通不通便有关,那是活生生的银子、是发展中国家劳苦大众的剩余价值! ——钞票,晓得吧?
于是斯通腻腻歪歪地“低头”了,再次用了我们熟悉的“deeply sorry”。到底是遗憾还是道歉我们不得而知——就算是道歉,可是如果道歉有用,要警察干嘛?!管她是什么Stone!“水滴石穿”是我们的信念。这水不是天上之水,是我们的口水。
但我们可能忘了,人家Ms.Stone也有自己的信念。这个“信念”就是中国对“追求自由解放”的达赖不友好。个人信念出自于个人观点,和周边环境、自己接收的资讯取向有关,未必正确。就像我觉得伊战涂炭生灵而不怎么喜欢美国一样。美国的很多民众追求人权自由高于普通概念上的国家利益,加之对中国历史和环境的不了解,想当然很容易就被达赖忽悠了。但我们能容忍被忽悠的范厨师,看着他一笑而过,却怎么也无法容忍被忽悠的通大妈。因为斯通阿姨的智商超过150,因为斯通阿姨是个super star;而范厨师则很有可能是有史以来唯一能和阿甘PK低智商的super stupidity。
我一直坚信,对于平凡的人来说,无知既是暴虐的根源。并且从种种迹象来看,斯通阿姨虽然常常在大银幕上人面兽心,但生活中还不至于邪恶到哪儿去。联系一下她发言的上下文,我们甚至能惊讶地发现一个由无知到“改过自新”的好同志斯通。而全中国的媒体似乎都变成了狗仔队:发言三千,吾只取“报应”两字而已。
回顾一下我们的2008上半年,这注定是不顺的半年、郁闷的半年、崩溃的半年。也许正是因为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我们的神经也变得异常脆弱敏感,致使收获了史无前例的暴怒、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海量网络暴民。网易曾经的宣传语是“网聚人的力量”,真不知道这句话是谁想出来的,我想他一定和拍《无极》的陈凯歌一样拥有先知先觉的神秘力量。如果怒气能化为能源,中国在2008就会谁也挡不住地崛起;如果要写一本书送给2008上,我想我拟定的名字肯定是《我把口水献给你》。
中国人有个很大的优良传统,即言而优则听,言而恶则骂。国际舆论对我们来说好像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般重要。不知道从哪天开始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要靠国际同胞的言语来支持了。北京奥运受抵制之时,我们的记者第一时间飞赴世界各个旮旯寻求国际友人的舆论支持,像《香水》中的杀手收集少女体香一样疯狂地收集那句“ 我不赞成奥运政治化”;地震发生后我们的新闻循环的是那些无名小国对我国政府快速行动的高度赞扬,让我又认识了几坨听都没听说过的国家。毛主席雄赳赳气昂昂“你们爱说嘛说嘛,我们该干嘛干嘛”的时代脊梁像地震中的豆腐渣工程一样垮塌得连渣都没剩,一个外国女演员的“口无遮拦”和无知就这样轻易地刺伤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988年,印度裔英国人萨尔曼·拉什迪的小说《撒旦诗篇》(The Satanic Verses)出版。因其包含了一些对先知穆罕默德、对伊斯兰教不敬的言论、场景和情节,引起了全世界穆斯林的强烈抗议,导致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对作者发出悬赏追杀令,致使拉什迪至今还逃亡在只有撒旦才知道的地方。但反过来这个追杀令又使西方人觉得自己的言论自由理念受到了另一个文明或价值体系的冒犯,从而使本来就处于紧张状态的西方与伊斯兰文明间关系变得更紧张。照此逻辑,是不是有一天我们也会发出“全球追杀令”追杀莎朗·斯通?
鲁迅大爷说:“缄默,是最大的蔑视。”我相信那是一个特定时代之下的无奈之语。今天我们终于有实力争夺话语权了,然而在大灾大难面前,任何的言语都是多余而非明智的。所有干坐着说话的人只是插一脚淌浑水,谁也说教不了谁。我记得小时候出去吃饭,饭店的打火机上总是印着老婆对老公的叮嘱:“少喝酒、多吃菜。 ”意思是别整那没用的,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才是真的。现在想起来,真是至理名言。是啊,天降大难,就别整那没用的。能干点嘛干点嘛,不能干实际的最起码也别偏听偏信四处添乱,老实待着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1923d01009fkb.html想象一下,Beth和Catherine都是双性恋,1979年俩人进入伯克利大学,同年C的父母因为游艇爆炸身亡,留下大笔遗产。80年,C用冰锥杀了自己的心理教授,碰巧Lisa也选了这个教授的两门课。Lisa迷恋C,甚至把头发染成金色,和C穿一样的衣服。这让C不堪其扰,曾到校警那里检举Lisa。
毕业后两人各自结婚。
Lisa嫁给了一个医生,不再迷恋Catherine,将名字改为Beth。但因为双性恋的问题,Beth和丈夫发生争吵,愤怒之下枪杀了丈夫。后来Beth搬到了洛杉矶,在警察局供职的同时和另一个心理医生合开了家诊所。另一个医生正是Gus和强尼的心理医生。在洛杉矶,Beth认识了尼克。
Catherine在84年嫁给了一个拳击冠军,拳击手死于一场拳赛。在这之后Catherine开始认识有着各种前科的朋友,并开始写小说,第一本书的内容是小孩谋杀双亲。
在电影开始一年半前,Catherine认识了强尼,以之前用冰锥杀死心理教授为灵感写了摇滚歌星被冰锥杀死的小说,于一年前发表。之后,C对尼克射杀游客的新闻很感兴趣,想写一部关于侦探的小说,她收集了许多尼克的剪报。通过强尼,C知道他的心理医生的合伙人Beth就是以前在学校迷恋自己的Lisa,而Beth同时供职于洛杉矶警局,于是她买通尼尔森,暗中调查Beth和尼克。
尼尔森调查了Beth老公的死因,还从校警那拿走了Catherine的检举档案。三个月前,Beth被迫把尼克档案给尼尔森做交换(尼尔森要将尼克从警局除名,不接受B的评估,因为认为不够客观,所以B拿档案跟他交换)。这就是为什么Catherine在强尼死之前就对尼克非常了解。
当时机成熟(关于摇滚歌星的小说已经写完,对Beth和尼克的调查基本结束),Catherine用冰锥杀死了强尼,尼克果然因为侦破案件的需要找上了门,这样,Catherine认识了尼克。这时,尼尔森已经没有用了,而且因为他知道太多的事情,于是Catherine就用Beth枪杀自己老公的方法杀死了尼尔森。并想把强尼和尼尔森的死嫁祸到Beth身上。
至于Roxy的死,是Catherine没有想到的。但她装作不经意的告诉尼克Lisa的名字,正是误导尼克向一个自己规划好的方向调查。Beth深爱尼克(死前说的话是可以信的),他俩停留在炮友关系上。在尼克质问Beth的时候,Beth没有对尼克撒谎,她也确实没有杀尼尔森的动机,(而且作为一个凶手,家里还有凶器,是不会任由自己门锁坏了还很淡定不着急去修的)。但尼克因为先入为主的想法和对Catherine的爱慕使得他的天平偏向了Catherine,认定Beth是凶手。
从Catherine打印的小说来看,是她假扮室友约Gus出来,用冰锥杀死Gus(因为Beth的电话记录查不到她和Gus的留言),并借尼克的抢杀掉了Beth。她在楼道上扔了假发和大衣,在Beth家中放了凶枪和剪报,让警察误认为Beth还迷恋自己,是杀害强尼、尼尔森和Gus的凶手。
综上,Catherine父母是否谋杀未知;Catherine的丈夫死于拳赛;Roxy死于车祸;Beth杀了自己丈夫;Catherine杀了大学心理教授、强森、尼尔森和Gus(除了模仿Beth的杀人手法外,Catherine杀人都是用冰锥);尼克杀了Beth。
至于Catherine为什么不杀尼克,是因为还没有物色到下一个小说的主角,尼克还没有被玩腻,在这之前尼克不会被杀,就像摇滚歌星那本小说写完之后还活了一年的强尼。Catherine才不会爱上尼克。
老子看过的第一部黄色电影。
重新看了下高清版本的,逻辑错误层出不穷 ,为了凸显莎朗斯通的高智商心机婊,强行把全员智商水平拉低,然后再安排一个脑残的男主实在是够够的。我一直以为片里只有女同,其实仔细看可以发现男主身边的胖子警员暗恋着男主啊,还有开头死的摇滚歌星和市长有亲密关系~呵呵呵,只能说13装的不错惹,科技与心机婊成反比例关系,没有摄像头的年代真是黑暗惹
保罗·范霍文代表作,一半是扑朔迷离的悬疑犯罪片,一半是描写性本能的大尺度情色片。莎朗斯通将一位妖艳性感的高智商蛇蝎美人演绎得入木三分,跷二郎腿色诱警探的场景更是让人过目难忘。屋顶镜子映照下的SM杀戮开篇,结尾看似解疑,实则平添神秘。PS:阿佳妮推掉片约,略遗憾;女二似海瑟薇。(8.0/10)
范霍文抽出传统蛇蝎美人式黑色电影的筋肉,辅以自己对欲望的一贯认知,打造出的春色大餐:这其中的欲望既是初级原始的狂野肉欲,也是高级邪恶的精细控制欲,两种欲望的互相勾连中是一场扭曲的猫鼠游戏,只不过猫知道自己是猫,而老鼠却也误以为自己是猫,太有趣了。
毫不犹豫的五星,莎朗斯通当年真是风华绝代。
听过那么多人说过之后再看,还蛮不错的说。莎朗真的不愧那么高的智商
没死是因为活儿好吗= = 呵呵后 开个玩笑~
要是没上译国语撑着还真看不下去。悬疑色情片,整体氛围还行,但情节和人物比起周星驰那部模仿之作《龙过鸡年》高明得真挺有限,也许日里生情算是亮点。
劳拉穆尔维说过“在一个由性别的不平衡所安排的世界里,看的快感分裂为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起决定性作用的男人的眼光把他的幻想投射到照此风格化的女人形体上。”女性是被看的对象,因为看的权利在男性,而故意地被偷窥,则是女性使男人陷入迷乱的手段。无怪乎说这是女权主义电影。
一场男性与女性的情欲较量。Nick刻意保持清醒与冷静,但在面对性诱惑时,却又显得如此不堪一击,所谓的博弈,实际上在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最终Catherine成了男性性幻想的客体,并拥有操纵男性行为的主导能力。充满性诱惑力的女性才是较量中的狩猎者,男性会受限于本能而心甘情愿成为束手就擒的猎物。追求刺激的男性,在将生死交由本能时,还会不会想起当初有一个人,会永远默默地将他回家的钥匙放在兜中。
绝对被莎朗斯通惊艳。
最早听同学讲的绘声绘色,想象着会是什么样子捏。。6,7年后终于看了此片,也不过如此。。
您的美艳必然载入影史啊
很黄很暴力.很淫很色情.
佐证了有叙事效用的床戏是重要且不可被删减的。性作为人类构成基本元素之一在描写欲望的电影被刨除简直不可理喻,即便厉害如色戒,也得靠刺激视听展现仇情的转换,只是可惜碰到了天朝剪刀手...
看过换腿就足够了
总觉得还是有点太故弄玄虚,这片子和《沉默的羔羊》是前后年的,可见那个时期好莱坞多流行把学心理学的人写成神啊...
披着情色外衣的心理学大作,欲言又止的谋杀缠满欲望与理智的诗意,让人情欲杀欲青筋暴起的叙事节奏,以及莎朗斯通最好的年华里,令人魂不守舍的美貌和智慧,导演对观众好奇心的挑逗和引导,犹如一场对大脑的SM,欲罢不能。
马老师说了,这是一部伟大的动作片
当年这片子一出,说是让无数美国少年一夜长大。不过,本人看完后只有一个感觉:一夜长大的果然是少年而不是少女。保罗·范霍文代表作,一半是扑朔迷离的悬疑犯罪片,一半是描写性本能的大尺度情色片。莎朗斯通将一位妖艳性感的高智商蛇蝎美人演绎得入木三分,跷二郎腿色诱警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