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70年代意大利“铅黄电影”(Giallo)对近年恐怖类型片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卢卡·瓜达尼诺的《阴风阵阵》、扬·冈扎乐兹的《刺心》、布鲁诺·福扎尼/伊莲娜·卡泰特的《妖夜迷情》,其中,深得真传的莫过于英国导演彼得·斯崔克兰德,他一连三部作品(《邪典录音室》、《公爵蝶恋花》和《夺命霓裳》)都在用统一的风格手段提炼出“铅黄电影”的精髓。而最新加入这个邪典趣味阵营的是一位德国导演:蒂尔曼·辛格(Tilman Singer),他凭借《卢兹》这部处女作让观众领略到达里奥·阿基多(Dario Argento)和大卫·林奇两者风格在21世纪电影里的激烈碰撞,实验性叙事方式更为传统的着魔题材找到崭新的突破口,令这部处女作焕发出意想不到的诡异灵光。
光是影片的开场足以证明这位处女作导演的惊人天赋。他很懂得恐怖片影迷的口味,耸动的声效配乐、复古的16毫米摄影,以及粗糙画面上闪现的胶片划痕,不动声色地营造出毛骨悚然的气氛。开篇这个静止长镜头看似简单,却向观众交待出主人公(Luz)、故事的场景(貌似废弃的警察局)以及恶魔的主题(反复出现的咒语)。逼真的复古年代感延续至下一个酒吧场景,继续引出心理医生和另一位女角色。
全片明显出现有两个场景(酒吧和警察局),以及梦境和回忆里的场景(出租车)。最别出心裁的莫过于女主角卢兹在接受心理医生催眠后,重演当晚车祸发生前驾驶出租车预见的奇人怪事。女主角、心理医生、女警、现场翻译,四个人在三种语言(德语、西班牙语和英语)切换中流露出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感,同时也在原有的叙事文本中恣意打破幻想与真实的界限。
其实,恶魔附身也好,心理催眠也罢,在惊悚恐怖类型片里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情节和人物不是这部处女作的重点,声音和氛围才是创作者的核心表达。导演用平行交错的时空感创造出迷宫一般的叙事线索,而不同叙述者的口吻更将这种怪异氛围推向顶峰。这个富有实验意味的邪魔入侵故事完全没有落入到类型套路里,即便结尾部分尚有悬而未决、无法自圆其说的谜团,也无法掩饰这位导演的才华。这绝对是一部令人眼前一亮的处女作!
视听风格怪异迷人,但这种非常实验性的叙事方式感觉不是很有效。
有前途
有潜力,但比较失败
还是在复古美学元素与实验戏剧间做个二选一吧……
确实汲取了很多老式铅黄的灵感,那些在背景中被放大的无声源轰鸣噪声,慢速行进的游走长镜,眼部特写与眼部视点的移动,喜欢那场在催眠状态下无实物还原的车祸情形,还有奠定全片怪异神秘基调的开场三分半定格长镜。不过,观影过程确实晦涩且艰难,所以一个小时的时长是极为正确的决定,希望导演的下一部《布谷鸟》能在坚持视听风格的基础上多打磨一下故事。
惊喜,视听语言极佳,开始那段绝了,大概是这几年来见过最邪的片段。催眠还原车祸情形,时空错乱剪辑构想很棒,但后半段画面有些克制,就使本来简单的故事略显寡淡无味了。
对意大利铅黄电影的一次拙劣模仿
又是一部带有强烈“铅黄”色彩的惊悚恐怖片,无论在声效和美术设计都给人逼真的复古感。恶魔附身也好,心理催眠也罢,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没想到最厉害的是叙事方式,用视角转移、时空交错等手法来讲述这个恶魔的故事,完全没有落入到类型套路里,绝对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处女作!
[pc]微血,配乐、摄影还行。宗教,催眠,口口传播。节奏太慢,成本有限
风格化的Horror主题,不断插入的包括Giallo风格特写、声音剪辑、梦境的画面和宗教隐喻,对故事剧情的热情像听片中三种语言切换一样逐渐失去了耐心,反而是试验手法的尝试让影片有独有韵味的神秘感;
虚张声势,故弄玄虚,以为标新立异,实则拙劣模仿。
没看懂
马德,最烦装逼的人。
实验式的铅黄电影,偶尔会让人想到《阴风阵阵》,但更多的是想到what the fuck
畫面太爛
i luzt it
格局很小,镜头都是内景,走的虽然是试验电影的风格,但是宗教和神秘营造的恐怖感让人喘不上气。后期镜头处理的胶片雪花味儿复古十足,整体的风格很像是早期的铅黄电影。
复古铅黄,有样式没精髓。背景噪音真的让人很烦躁倒是。
复古铅黄邪典片
虽然视听风格新颖,但故事真无聊,而且对普通观众也不友好,稍微不留神,就完全看不进去了,好在简短,算是此片交出的最大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