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欧美片里,很难看到以老年女性为主的犯罪片,是真的难得。
我觉得老奶杀的还不够,应该把所有伤害动物的nan都烧死。
为啥呢?电影里已经表现得很清楚了,会欺负动物的蝻,他们不也欺凌弱小吗?不也伤害女性吗?一个个的吃女人吃的欢,自己老婆也不管。他们蝻=它们蝻,只敢欺负弱小,欺负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狗和女人。所以宁可误杀一千蝻,不可放过一个蝻。
在这个社会里,女的就没办法找公权力。还有蝻观众舔着脸问,为啥女主一定要通过犯罪手段解决问题?
这个问题问的我真的是抓耳挠腮,那还不是因为手握权力的人全是蝻?你们蝻帮助我们女了?蝻牧师教训女主不要替动物感到悲伤,不值得,而且上帝也不支持环保哈。蝻警察对女主只有嘲笑,嘲笑女主为什么要保护动物……还问了一个杀千刀的问题“为什么保护动物的都是你们老年妇女?你们就没别的人可以照顾?”
这个片子告诉我们,女性一旦会使用武器,暴力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那些宣扬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人,都是你们蝻,可是,现实生活里,动用暴力的人,也都是你们蝻。怎么着,好话赖话蝻们你全都要沾呗,不要脸。
看看哪个蝻被激怒了要来骂我,哈哈哈哈
F71:《糜骨之壤》~导演:阿格涅斯卡.霍兰 & 加西亚.阿达米克~一部波兰电影,电影主题是动物保护主义,在我看来,其实也是一部诠释孤独的电影~人与动物,人与动物的亲近,是不是,从反面描绘着人与人的疏离,这里的动物,可以理解为很多层次的意义:把动物神性,把动物无止尽的善化,其实是人类内心厌恶于人类之间的各种恶的角逐,是一种回避,是一种孤独的封闭;老太太把动物的生命看作高于了某些人的生命,是否,又是把某些人与动物做了比较,一方面某些人不及了动物,另一方面,像老太太这样的人,又因为动物,走了那样的极端,走到了和那些不及动物的人的那一面~导演是位年近70的波兰老太太,她本身经历过苦难的故事,也所以,才会有讲这样故事的电影。电影里的波兰人,大条的神经质,特别是那位老太太又不单是老太太,麻木与敏感并存,各色人等,都有着深深时代苦难的烙印,苦难的烙印中,还可以看到,心底曾存的共和的期待,那乌托邦式的生活,也是,曾经在她们心底播下过的种子~一种孤独、一种悲惨、一种烙印~可能,与动物无关~
看不懂这片子的很多人根本不了解影片后的文化背景。
波兰属于东欧国家, 波兰语和俄语相似。在波兰,很多地方允许狩猎,因为小镇比邻森林,有时候会有🐗等动物伤害农作物。
但是,狩猎是有狩猎的季节的,政府规定的是狩猎季节是避开动物繁殖季,以维持生态平衡。
我一波兰朋友业余时间也是猎户(有许可证),在狩猎季节可以在允许的区域狩猎,以保持🐗数量不会过多。所有合法猎户都要登记,猎户数量也是严格控制,并且狩猎动物的品种也是有规定的! (正常情况下,政府会监控动物数量。我朋友说,如果🐗季,野猪数量过多,还会对猎户罚款。)
但是,影片中的狩猎户是在非狩猎季节猎杀动物。警察和市长收到贿赂,一同对所有动物进行不分季节的猎杀,其中包括猎杀了女主的🐶(这个是不合法的)。
人们仅仅出于娱乐而猎杀各种动物,破坏生态平衡!因此,女主对漠不关心的警察说: 看看,我留了动物的部分,为了以后你们可以去克隆!
我个人坚决反对:为了皮毛,为了装饰品,去猎杀动物!
回到影片本身: 最多7分。片子铺垫太多,层次感太弱,反而弱化了主线。
1
一部130钟的电影,信息量极大,容量如同系列悬疑电视剧,却带给我们非同一般的感受,慢慢剥开了古老欧洲的另一面,其地域独有的质感,犹如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地理课。在我的印象中,欧洲多高山峻岭,以欧洲最大山脉阿尔卑斯山为轴心,向东南延伸为韦莱比特山及迪纳拉山,向东延伸至喀尔巴阡山脉,向南延伸至亚平宁山脉,向西南延至比利牛斯山脉,这些山脉构成了欧洲山系的主体。波兰南部与捷克交界处,正是苏台德山脉与西喀尔巴阡山脉,那里山林绵密,植被丰富,各种动物遍布。
让我没想到的是,同属欧盟的波兰狩猎风俗,仍大行其道,如此滥殇,才有了这部让人揪心的电影。触目惊心的,并非其中的系列杀人案,倒是当地允许一年之中,所谓禁猎与狩猎的奇葩安排。我们并没有看到哪些是应该受保护的动物,如一二三类这样的划分,而是森林动物都在狩猎名单之中,只要那儿有的。
一年四季循环,每月标记狩猎的动物种类也就不同,比如,大雪封山的12月,是最佳狩猎季,上面标记有:鹿、狍、野猪、狐狸、野兔、野鸡等动物。即便当局有保护动物的规定,也形如一纸空文。因为山高皇帝远,地方小镇就是一块法外之地,鞭长莫及,上面根本管不着。谁愿意大冬天跑到那儿吃冰棍。再说那些地方官员、执法部门,无一例外地都被黑恶势力蚕蚀乃至控制,黑白横行,枪声大作,无辜的生灵,只能在它们的森林家园纷纷倒下。
即便有良知的执法者,在众人皆醉情形下,也不得不同流合污。保护动物法规的模糊不清,地方当局的不作为,甚至沆瀣一气,让动物的命运岌岌可危。要知道,这不只是欧洲自然的生态屏障,也是人类家园良性生态链中的有机一环。
在这样的背景下,波兰新浪潮女导演阿格涅丝卡·霍兰,改编自波兰国宝级女作家奥尔嘉·朵卡的小说《在死亡的骨头上耕犁》,创作了这部悬疑惊悚片《糜骨之壤》(又译《猎肉者鄙》2017),给我们呈现了一幅触目惊心的捕猎场景。尽管电影以“猎肉者鄙”纷纷作毙的结局,还给这片森林以安宁,但我想,那种密布的捕猎器和狩猎恶行,并不会因为这样一部小说和电影,而真的就刀枪入库或偃旗息鼓。
2
片头提供了一个信息“纪念维朗卡”,显然,电影所涵盖的并非杜撰,它的深层次揭示不言而喻。偷猎盛行,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只是说其惊悚剧情,则多为“塑造”。这凸显了小说作者与这位女导演的价值观。你可以说她们都是极致的环保主义者,但她们的表达,显然站在了人类良知的最高处,而非止于浅显或哗众取宠的表达。她们在意的是这个星球的有机延续。如果对如此紧迫又严峻的现实装聋作哑,这无疑等同于毁灭我们人类的未来。
片中,60岁的英文女教师杜斯泽科,甚至还是一个编外者。她形象邋遢,不修边幅,说话大大咧咧,别人都把她当一个胡言乱语的女人,因为她动辄如布道般给人讲她的占星术。简直就是“鬼见愁”。至少她是环保主义者,一个有爱的人,一个知情达理的人,要不她的学生也就不会那么喜欢她。蹊跷的是,她宁愿住在崎岖大山的破屋里,也不愿住在小镇。影片慢慢扒开了大山那深藏不见的神秘面纱。
影片的惊悚,从这位老太太失去莉亚和碧雅卡这两条爱犬开始。对于她来说,这不止是两条狗。如同她跟神父说的,她们是我的女儿。这当然遭到了神父的驳斥,请别亵渎上帝,狗就是狗,它们不是你的女儿,人类是万物之灵,是地球上的主宰,所有的动物必须服从于人类,也为人类所用。难道人类就可以对她们进行杀戮吗。神父说人类是可以享用它们的,这是上帝的旨意。
显然,神父与杜斯泽科的观点冲突,正是她与狩猎者冲突的深层次原因。狩猎乃是世代相传的恶习和陋习。但她并非一个人在战斗。影片给我们排成了强弱分明的对垒阵营,强的一方。强到如同碾压一只蚂蚁那样简单,神父、沃斯基市长、警察局长、黑恶势力的代表尼尔扎克等。
弱的一方,杜斯泽科,加邻居老头斯托匹尔克,警察局电脑程序员戴兹奥和打工女孩玛丽亚。至于那位昆虫学家鲍罗·施泰德,他所说的昆虫世界,因为滥砍滥伐,同样面临危局。但他只是来跟女老师谈谈情说说爱,并无大用,只是片中一味调剂的佐料。
3
狩猎者猖狂,无法无天,每当杜斯泽科在屋里听到动物被射杀的嗷嗷叫声,她的心就仿佛在流血。当她的两条爱犬失踪了,她带着学生连夜寻找未果。她来到邻居那位狩猎的中年男人大脚那,警告他如果再射杀动物,她就要向警方报案。但她还是没有找回她心爱的狗狗。
那晚,邻居老头斯托匹尔克却告诉她,那个大脚死了,嘴里咽喉处,卡了一个尖利的动物骨头,想来这真是报应。警方找到她询问,她却说根据占星显示,大脚应该是被动物报复所致。她说人类有过这样无数的先例,一旦动物们最后忍无可忍又无处可逃之时,动物就会联合起来向人类反击。这种报复是必然的。
警察局长当她是疯子,让她走开。但她却看到了黑老大尼尔扎克在找警察局长的茬,让他摆平这事,否则吃下的将会被吐出来。看来蛇鼠一窝。正是在这里,老太太认识了小伙电脑程序员戴兹奥,而打工女孩玛丽亚正是尼尔扎克的手下,时装店的服务员,一切得听命于尼尔扎克,甚至要帮他打飞机。尼尔扎克圈养了大量的野生动物,然后由他贩卖,不止于此,他还开设地下赌场和妓院,女孩多来自乌克兰等国家。
电脑程序员戴兹奥患了癫痫,幸而老太搭救,要不就会有大麻烦,因为警察局如果知道他的病情就会开了他。但他是一个天才,只要进入电脑,这个小镇所管辖的区域,就全在他的掌控之中,他甚至可以通过电脑停止城市的供电。还有一位邮递员,他痛陈黑白两道的肮脏交易,让人感到现实的可怖。
之后,吊诡的是,小镇发生一连串杀人案,更是让人一头雾水,无法揣度,也让人咋舌。开着“路虎”的警察局长倒毙于雪野,尼尔扎克和市长也相继被害于森林荒野之中,神父的教堂起了大火,神父也被烧死。如前所述,杜斯泽科坚持认为是动物报复这些无情的狩猎者所为。但没人相信她说的,即便邻居老头斯托匹尔克的检察长儿子,也不相信她的鬼话。
这其中,可怜的女孩玛丽亚,竟被当作杀害尼尔扎克的犯罪嫌疑人,被警方逮捕。老太太杜斯泽科为其呼吁奔走,加之小伙戴兹的暗中协助,终让玛丽亚无罪释放。戴兹和玛丽亚,这对有情人走到了一起。这连环杀人案,最先揭晓底牌的,正是电脑程序员戴兹,他根据大数据分析,得出了结论。当他告诉女友玛丽亚,然后找到老头斯托匹尔克,他们决心一起保护杜斯泽科。最终在他们的协助下,老太太终相安无事,跟这帮战友们,继续在大山过着恬适宁静的生活。
4
是的,正是杜斯泽科用占星术等行为作挡箭牌,让她转移了话题并逃过了检方的怀疑。她简直就是山村版的艾琳·沃诺斯(历史上的连环杀人犯之一)。当然,影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女演员阿格涅丝卡·玛多特·加巴卡的精妙演绎,她赋予杜斯泽科这个角色一种灵魂,如同一道天然屏障,守护着这片森林和各种动物。
她的不露声色,她的神经兮兮,她对于动物的悲悯和深深的同情,上升到一种坚不可摧的意志,让她决心铤而走险,用这种反杀戮的手段,去一一了结她眼中的这些所谓的“杀人犯”。她对狩猎者的毫不留情,与她的对于动物和森林家园的这片爱,形成一个无情与有情的强烈对照。
霍兰师从捷克名导米洛斯·福尔曼,以及波兰名导扎努西、安杰伊·瓦尔达,执导了响誉世界的《发热》《愤怒的收获》《欧洲,欧洲》等片。还曾参与基耶斯洛夫斯基“三色”的剧本创作。她的电影往往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呈现朴素严格的现实主义倾向。这部《糜骨之壤》的主旨,即霍兰最拿手的,无一例外,男人是捕猎者,宗教沦为欺骗世人的工具,女人总是被动的,唯有以自己的方式秘密的反抗。
难得的是,影片对于自然形态的呈现,可谓不惜笔墨,配乐也极为悦耳动听,沉缓悠长。杜斯泽科眼中的坏人,镜头皆用特写,对准他们不停嚅动的嘴唇,让人感到极其丑陋和厌恶。当然,影片与那种传统的惊悚悬疑片,有着根本的不同,它并非为了惊悚而惊悚,它的重点还是聚焦于老太太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憎分明及行事方式。
“在死亡的骨头上耕犁”,这注定是无以回返的较量。但我想,影片其凛冽之处,正是要告诉我们,杀人并非终极目标,一切源于爱护自然,保护动物的理念。这不免打上了环保主义至上的烙印。尽管影片有诸多瑕疵,但还是为我们带来了那种可贵的震撼力。也提醒我们,身为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成员,如何对待万物生灵,如何面对自己对于大自然可能性的需求,这无疑是一个响亮的警醒。
我想,这才是影片最触动人心之处。如同影片最后话外音所说的“当天王星进入白羊座,一些无法预知的事情会发生,一个新循环将开始,即人类的现实会重生。”
2017、9、13
诡异的海报极具冲击力,动物的一只眼眶嵌入人眼:
结合电影,你说狗眼看人低我没有异议……
哥哥养过一条狗,过年的时候大人想吃狗肉,哥哥拿着绳子,眼里有晶莹的泪光闪动……
大雪纷飞的冬夜,加点桔皮、生姜,红烧狗肉香飘十里,哥哥和我们一样吃得呼呀嗨哟满头大汗。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小时候去动物园觉得那些动物怪可怜,后来去海洋公园,心情更为复杂,那些庞大的身躯在那么狭小的空间,看到它们那么郁闷,甚至无法自杀……
马戏团、动物园、海洋世界显示了人可以自私、卑劣、残忍到什么地步。
另一方面,人为什么是高级动物,人性可以高贵到什么程度?
《猩球崛起》系列似乎在为所有被人类囚禁、虐杀的动物呼吁正义:
这种“反人类”影片一而再地大受欢迎,恰恰证明了人性的高贵:对弱者、生命的同情已不局限于同类,动物保护、环境保护既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也是人性的需要。
但,任何事物过犹不及。
《糜骨之壤》的编剧及原著作者是波兰当红大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2018国际布克奖获得者:
动物的一只眼睛是人眼,充分体现了托卡尔丘克的创作思想:
与大自然的联系让我接触到了最深刻的生命本质。大自然不停地向我们讲话,用信息充盈我们,而我们只聆听到了其中的一点点。自然是一种更高形式的自我,我们是它不可分割的部分。
《糜骨之壤》是动物保护题材?波兰媒体一针见血:生态恐怖主义。
老教师的两条爱犬失踪,向神父求助。
她将动物等同于家人,把爱犬当成女儿,神父不以为然:
偷猎者虐待狗、设置陷阱非法捕猎,警察无动于衷,善良的老太太怒火中烧,势单力薄的她跑去阻止一大群男人打野鸡:
神父布道:
狩猎者是天使,有选择的狩猎保持了自然的平衡……
老太太勃然大怒:
你杀戮、圈养、贩卖动物,她就杀你:
戴有獠牙的帽子富有象征意味,老太太成了爱犬的复仇天使:
我们反对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虐杀动物,但动物保护激进到杀人放火,是否走火入魔?
《糜骨之壤》是一部令人纠结的电影,把被凌辱的女性与被虐杀的动物联系在一起,为弱者呐喊,艺术手法高妙,为我们观察世界提供了另一个角度,但总体构思和价值取向却令人难以苟同——
片尾展示世外桃源,人与自然的大和谐,人走着走着突然消失在环境里,隐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且,自然高于人:
现实永远高于艺术:有人因为可怜弱小的动物大开杀戒,杀死杀伤十多人,你信吗?
最善良的人成了最可怕的杀人狂!
双手沾满鲜血的极端动保主义者,显然比开着私人飞机参加环保大会的富豪还要荒谬。
人是万物的尺度,我思故我在,没有人类,自然的意义由谁赋予?
人类活动必然与自然发生冲突,怎样在生态保护和发展之间取得平衡,长期困扰着人类。可以肯定的是,极端主义不可取。
一、类型变奏:悬疑片《糜骨之壤》的暗黑童话
美好的童话里,往往藏着黑暗的地方。尽管阳光普照,但阴影一定存在。《糜骨之壤》里也讲到了一个童话,关于夜猎人的童话。猎人猎杀动物,夜猎人猎杀人。夜猎人的狗变成青苔。
其实《糜骨之壤》本身就是一个暗黑童话。静谧、洁净的山林中,此起彼伏的野兽叫声越发凸显此时的寂静祥和。原本的平静被一伙开着越野车、携带猎枪的盗猎者们打破,他们聚集在山前一处空地上,刺眼的车灯和警示般的打击器乐声暗示着山林和动物们的噩梦即将到来。动物们的守护者——夜猎人,杜丝杰科,她是一位懂占星学的女巫。她的能量来自太阳。每天日出和日落,她都会大大地张开双臂,接受阳光的洗礼。因为太阳对人和动物都是公平的。然而,有太多人漠视动物的权利了。杜丝杰科与盗猎者、警察、神父对峙,面对他们的无动于衷、一意孤行。杜丝杰科“施展魔法”,在动物的“帮助”下,惩罚了贪得无厌的盗猎者和伪善的牧师。杜丝杰科的好朋友威尔斯基、“好消息”诺维娜、昆虫学家、警察局程序员帮助她逃离了追捕。最后他们幸福地生活在山林中的一处房子里。
影片结局是光明的、美好的,就像每一个王子与公主的童话。但杀戮却是真实存在过并被细致展现的。被残忍虐杀的鹿、血淋淋的动物皮毛、被砸得血肉模糊的人脸、爬满血甲虫的尸体……其实影片最后一个移镜头中,原本欢乐奔跑的杜丝杰科和两条狗的消失已经在暗示美好纯洁的逝去。
悬疑片的类型程式里一般有旗鼓相当的敌对双方,如《七宗罪》中的警探与犯罪者。双方进行智力和体力等方面的较量,一回合、两回合、三回合,直到正义的一方在慢慢积蓄力量后一拳打倒了邪恶的一方。
影片起初的悬念在杜丝杰科失踪的两条狗,接着是“大脚”邻居的死亡,雪地中身亡的警长,盗猎者奈扎克的失踪,身体内外爬满血甲虫的市长,死于教堂火海的牧师。这是连环杀人案,死者的共同点是猎杀动物或漠视动物的权利。而杜丝杰科对此的解释是天体运行,人的宿命以及动物杀人。
那么《糜骨之壤》的类型变奏体现在,作为破案一方的警察和检察官似乎都是“无能”的代名词,尽管他们无法相信杜丝杰科的星座学和动物杀人说,但此外似乎并没有什么作为。看出杜丝杰科的犯罪行为的是她的朋友警察局工作的一个程序员,最后还和她一起出逃。可见,此片悬疑叙事的张力不在侦破者与犯罪者之间,而是动物和人之间。在8月的化装舞会上,装扮成大灰狼杜丝杰科也是动物之一。
二、光暗相生:闪回、光束和特写
善恶互体,光暗相生,这是自然法则。
没有一个绝对善良的人。为了保护动物,从起初的慌张无措,到后来的驾轻就熟,最后留下鳄鱼的眼泪,杜丝杰科的连环杀人似乎也违背了她最初谋求人和动物平等的诉求。最后她出于个人私欲(为救诺维娜出狱)将费洛蒙递给了市长,走向了狂热的极端。在杀害市长的过程中,其中一个镜头的构图只保留了杜丝杰科头戴的狼头部分,象征她此时已经完全化身为动物,人性被兽性完全压抑。圣经中说道,如果你没有罪,那你可以用石头掷那有罪之人。杜丝杰科杀害警长和奈扎克的作案手法是用如石头般坚硬冰块猛击头部。此时,我们可以认为杜丝杰科的身份是中立的审判者,她是无罪之人。而事情的发展最后超出了控制,杜丝杰科已经被仇恨蒙蔽良知,她也不再无罪。
其实影片主要人物的一大特征是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个体。以杜丝杰科的占星术为叙事契机,通过闪回的剪辑手法交代人物前史或创伤经历。如“好消息”诺维娜和奈扎克的地下关系,警察局程序员童年时目睹了祖母的尸体,威尔斯基小时候目睹了上吊自杀的母亲等。每个人物不为人知的缺陷和阴暗表现使得人物更多维、真实性更强。他们不是圣人,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们有同样的欲望、同样的品行、同样的弱点、同样的执念。生活复杂难解,人性亦然。这样,我们也许更能理解、宽容他们。
对此,影片在视觉经验上的一大表现,我认为是通过各种光源的光束传达的。真正的黑暗,不只是在银幕上表现黑暗,而是演员们切实呆在黑暗里。这带来某种程度的现实主义。其中许多光源都是来自人物的手电,如杜丝杰科发动孩子们帮忙寻找失踪的勇卡和利亚(两条狗)。森林里,十几条手电的光束艰难地割裂暗夜,手电光偶然但又必然地照见了森林里的血腥虐杀。一头大睁着沉默的无辜的眼睛,躯体僵硬的鹿,它身上有斑驳的伤口,血肉分离。孩子们和杜丝杰科的良知就像微弱渺小的手电光,在整个小镇沆瀣一气、麻木不仁的沉沉黑夜中,短暂地目睹了真相。车灯、手电、帽顶灯的光束所至,却为暗夜,却为死亡。
影片在视觉经验上的另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在杜丝杰科和警察、牧师对峙过程中,突然插入的似乎是杜丝杰科主观感受到的对方的嘴巴和眼睛的特写镜头。牧师(代表信仰、道德权威)、警察(代表法律权威)的嘴巴和眼睛的特写镜头,嘴巴开合、杂乱胡子,成为一种说教、训诫的象征。而这训诫所出之处,却不纯洁。抽离的局部,间离的效果,让观众一下子认清了对方的丑恶之处。
总体说来,影片的信息量很大,还有很多可以解读之处。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角度来看,影片开头和结尾的黑屏,配的是女声独白,讲述具有启示或寓言意义的句子——永恒的女性指引我们向前。影片所讲述的也是一位女性(缺乏女性性感特征)反抗猎枪(父权)的屠戮,以博爱关怀弱势生灵的故事。
野性十足,《肉与灵》里的“动物世界”充其量只是文艺式小打小闹,这里的“人与自然”可都是来真格的。女主全场飙戏,撑起了一部犯罪和田园混搭的另类“黑色”电影。问题也不少,价值观先撇在一边,剧情剪切和人物交代,副线的实际作用,闪回的用意,都值得商榷。@Festspiele Berlin
看了一半实在受不了退场了。
真的不好意思说我情节都没看明白,看明白的地方又觉得很一般。回头再评。
为什么评分这么低…能看到一部以六十岁女性为主角并讲述人与自然还有弱势群体的电影真是让人感动
这片的主题也容易落入《玉子》的窠臼里,尤其结尾大反转反而减小了力度,也增加了行文的矛盾,在想想她养的狗吃什么的时候觉得更说不通。。。不可否认的是霍兰的节奏和氛围感特别好,合着配乐给人一种亢奋的感觉。[B]
是我今年看过最好的电影!影片的精神和信仰是我所追求的 动物也是有灵性的 它们的生命同样值得尊敬 影片出现多次的麋鹿和憨憨的傻袍子 是正义之神审视人类犯下的罪恶
3.5 杀动物还是杀人?影片开头边阐述占星术还边展示独居之屋,多少想到基耶《十诫》之首《神诫》。表演又嫌多少有些许过火,年轻人的表演总像拼了命吸引眼球,老年组的表演则像拼了命展现演技。但是摄影真是很美啊!母女一起编导,也是美事一桩。
不是很懂这种世界观,吃动物和被吃难道不就是公平的自然法则么
一部三观诡异的奇怪电影,这片子也可以叫“别惹狗奴”,狩猎动物不能被原谅,杀人就可以理所当然,还说是男权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不公。抛开价值观的问题,把一个连环杀人案拍成人与自然的文艺片,这点挺有意思的。这部【糜骨之壤】拿了柏林电影节的阿弗雷鲍尔奖,确实挺让人大开眼界的。
#HKIFF# 动物真的比人好看比人有意思。不过整个故事太直了,没有皱褶和层次感。
太棒。其實復仇不是為了動物們,而是為了人性的脆弱面,也即是人性的光輝面。不能提供人文關懷的宗教要麼是虛偽的,要麼是愚蠢的人類有意或無意誤斷了神的旨意。
小说文本改编。极端动物保护主义只是表象。果然女导演拿起刀就是狠一些。60年代“爱与和平”花一代老了之后除了唱“日升之屋”还把决绝反叛延续下来。虐杀动物的人也会虐待女人儿童,坏蛋必须死!老太太叫宣讲猎杀低等动物的神父滚下来那刻,我好想为她鼓掌!
拍法这么年轻这么cool,没想到导演却是一位大妈。赞!
好一个疯狂的老太太,虽然有极端动物保护宗教国家历史占星等元素,但纯当一部浪漫的复仇片看还是很满足。冷幽默歇斯底里惊悚犯罪怪异神秘自然的氛围渲染的也好,包括进入角色和回溯现场的拍法还有泛指的地方都是点到的太杂过多,要再纯粹和狠一些就更过瘾了,比如很相似的肉与灵就是。欧盟影展百老汇。
狩猎四季。猎人与反猎者,杀生与杀人正义性质的思考。动物的每次倒下都是糜骨之壤,回忆插叙和嘴部特写别出心裁。Kuba能不能再帅点??!!!!大长腿金发眼镜斯文造型惊鸿一瞥看得口水直流!笨拙可爱帅气腼腆的IT nerd小哥款贡献全片最多笑点,根本让人笑个不停!幸好漂亮的女配妹子最终被他泡上>3<。
鹿蹄爆头,昆虫钻脑,雀鸟烧房;一个嬉皮童话,波兰星座疯婆子John Wick,借星盘运势和动物保护之名,反体制反宗教中的权力叙事;怪里怪气偏喜剧,还成
還是有歐洲電影的風骨的,雖然包的是類型片的皮囊。這似乎和我們workshop是在同一個地區拍的,趕緊來看一下波蘭的鄉村。
非常喜欢的故事,非常喜欢的风景,非常喜欢的生活。星盘、极简、码农,每一个梗都觉得很会心。全片结束时全场响起掌声,当之无愧。
前半部分不错,后半部分给人一种『前面花的太狠没钱了让我们快点结束吧!』的仓促感,其实可以不用这样结尾就很有力度了。听导演采访(因为英语其实我也没怎么听明白)说是根据小说改的,不知小说的结局是什么样子的。这种激进的反猎杀电影,却最终做到了反激进,如最后的乌托邦化为虚影。
摄影不错,配乐太屎,其他接受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