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理想主义书友会”。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一部充满了勇气的冒险类定格动画了,每一帧都值得推敲和细细品味。主人公莱诺爵士独自挑战尼斯湖水怪需要勇气,独自否定权威需要勇气,只身前往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异乡寻找传说中的大脚怪需要勇气,将大脚怪视作朋友并超越过去狭隘的自己需要勇气,而勇气,也使三个原本孤独的灵魂走出了藩篱,鲜活起来,最终收获了超越物种和性别的友情,也使荧屏前的我们感动并领悟。
影片伊始,由冰天雪地中的脚印开始,演进到紫色滩涂上的一连串脚印,再由长镜头自然引出紫色天空下的一叶孤舟——即使船上有两人,但这表明主人公莱诺爵士仍是孤独的。这种孤独的构图在他遇见大脚怪前比比皆是:刚刚被又吓又气的助手抛弃的莱诺爵士在神态各异的祖先头像下独自瘫倒在沙发里;准备面对权威畅谈计划的莱诺爵士急匆匆独自穿过狭窄高耸的哥特式走廊;水天交接的大海上意气风发的莱诺爵士独自迎风挺立在孤船船头;光线罕至充满参天大树的原始森林里骑着瘦马的莱诺爵士独自踽踽而行。
直到在一片光线充足,欣欣向荣,象征希望的翠绿林间草坪上,狂奔的莱诺爵士与大脚怪的第一次正式同框。
勇气不再孤单,友情的萌芽开始生长。
人物塑造在一部杰出的电影里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从第一幕诱捕尼斯湖水怪我们就能看出,莱诺爵士是个脑子只有伟大理想眼中只有直线目标的热血壮年,拼命挣扎的助手呼救时他关注的是拍照表情,边向助手敷衍“保证你再不会被吃掉”边狡黠地担心自己会不会被探险界接纳,遇见会说话写字的大脚怪他第一反应是测量各种尺寸证明自己预测正确,大脚怪把墙撞出大号缺口他只是讽刺型的说一句“厉害啊(bravo)”。一度让我很担心剧情会不会走向黑暗系,比如莱诺爵士骗取大脚怪信任途径欧洲时为证明自己发现了传说中的生物将大脚怪展出,大脚怪狂怒,再经过反派权威的追杀,莱诺爵士才和大脚怪冰释前嫌的平庸剧情。
幸好他遇见了阿德里娜,这位火爆性子的墨西哥女人能暴躁的一把扯开吻别的路人,也能举枪威胁莱诺爵士一同前往万里之外的喜马拉雅,正是作为剧情催化剂的她劝说原本心肠不坏的莱诺爵士踏出自我改变的第一步,安慰开导孤单又忐忑的大脚怪,并像朋友一样无条件称赞给自己取了女名“苏珊”的大脚怪。
从此,大脚怪不再是传说中的神奇动物,莱诺爵士不再是自以为是的英国贵族,阿德里娜不再是郁郁寡欢的寡妇,随着之后剧情的推进,更是摆脱了原本各自刻板的符号,变成了层次丰富的电影角色。也正是如此,三人的友情也得到升华,不断自然演进,通过最后摆脱陷阱、共同对付邪恶权威等一个个层层递进的剧情小高潮自然导出了友情最高点:苏珊放弃了寻找同类的初衷、莱诺爵士摒弃了一心探险争得虚荣、阿德里娜抛弃了自我封闭的生活,三人开始结为同伴,作为朋友在世界各地探险——不是为了虚荣,而是共同的、真正的对探险的热爱。
不仅人物塑造水平不凡,《遗失的环节》在色彩、配乐、布景三个重要环节上都很出彩。神秘的紫色系尼斯湖水域场景里有黑色幽默式的芭蕾动作,那是长得像土豆的助手在惊惶挣扎;鳞次栉比的灰色系伦敦城场景里有不慌不忙的马车溅起的泥点糊了一行行人一身并引出了探险俱乐部剧情;泥泞不堪的土色系美国小镇场景里有着欢脱的酒馆混战及踢踏舞配乐;郁郁葱葱的绿色系印度热带雨林场景里有着飞舞的蚊虫、嘶鸣的大象、酷似甘地的印度老头和转瞬即逝的民族乐器Ghungroos声,隔着屏幕都能感到咖喱味;冰天雪地的白色系喜马拉雅雪山场景里有伴随着若有若无的串铃和骨笛声出现的冰冷幽深的蓝色系雪人宫殿和挂满经幡的西藏民居。
而且各个场景的转换毫不突兀,举个例子:莱诺爵士踌躇满志的在船头远眺时,双眸闪烁着希望的光芒,配乐用E大调恰如其分的烘托了此时人物心理并暗示了未来情节走向,当他深入原始森林时,音乐逐渐消退乃至停止,假如这时音乐完全停止就会很单调和突兀,与紧接着的第一次见到大脚怪时的紧张气氛无法衔接,但森林中的特有鸟鸣和扇动翅膀声完美连接了上述两个场景;酒馆混战时的小提琴乐紧张而有节奏感,在转入下一场景前同样不能突然停下配乐转到不相干的情节,这时被马后蹄踢飞的壮汉撞掉的一扇破门落地声干净利落地为酒馆混战画上了休止符。
此外,善于运用双关语小幽默也是亮点,影片名字Missing link引申义为“迷失的林克”,字面意思是“遗失的环节”,在人类学中指猿类进化到人类间半猿半人的生物,在现实世界中,从未被发现过实体的大脚怪就被怀疑是遗失的环节的代表——一心成功的莱诺爵士连报纸标题都想好了,missing link,哈!
两人的对话同样如此:
莱诺志得意满:I give you my word(我向你保证\送你句话)——大脚怪一脸友善:是什么话?
莱诺暗含嘲讽:You don’t say(可不是嘛\你不要说)——大脚怪一脸认真:我刚说过了!
莱诺随意说:Crackopen the window(快拉开窗户\敲碎窗户)——“哗啦”,大脚怪敲碎了窗户。
大脚怪:这是违法的——莱诺爵士:得了吧,这可是在美国
最后,细节也是一部好电影的评判标准之一。莱诺爵士在阿德里娜家偷地图被捉了个现行时,眼睛圆睁,眉毛低垂锁紧,肩膀耸起,下意识后退小碎步,这可比国内流量小生演技强多了;大脚怪在恶犬对自己狂吠时会像猩猩一样四肢着地咆哮回去,这能让角色更可信,而非让观众觉得是人类披了层动物毛皮在演戏;彩色大航海时代风格地图本身就是希望和梦想的象征,而放置其上的诸如指南针、英式茶杯、船票车票、笔记手册、纪念品、星座图等小玩意更是增添了许多有意思的小情趣。
总之,这种配色美观、情节友好、极具观赏性的动画难得一见,各年龄段都能从中找到值得欣赏品味的部分。更让人惊喜的是,这部作品也有《连理枝》、《魔弦传说》的创作团队参与,配音由“金刚狼”休.杰克曼、“卡魔拉”佐伊.索尔达娜等一众明星领衔。画龙点睛的片尾曲《Do Dilly Do(A Friend like You)》也让人有再看一遍的兴趣,期待这只是三人系列冒险中的前传。
看电影是种随机相遇的缘分,如同与恋人的相遇一般,遇上了就遇上了,发生故事的人也就是这个人了,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人,也许故事就变成另外的情节。可惜人没有那么多时间与很多很多人发生故事,好在,人可以跟很多很多电影发生奇妙的相遇。
《遗失的环节》便是与我相遇,并发生了奇妙之旅的电影。在众多金球奖获奖影片中,没有选一看名字就是大手笔的,也没有选著名影星演的,冥冥之中选了这部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动画片。
它的开篇以佛洛斯特爵士到海上不顾生命危险给水怪拍照,以此证明自己有能力也有资格成为探险家俱乐部的成员。可惜,如果有人打心里就不想认可你,从不曾看得起你,从不认为你们是同类,那么你找的证据就是个可笑的笑柄。
如果你以为这个努力证明自己的过程是多么可笑多么没有意义,那就错了。上天会把努力奋斗的人,冥冥之中送到他真正的同类那去。只是,路途更为坎坷罢了,但这坎坷是值得的。如果同类真的那么容易找到,人类为何还那么苦苦寻觅呢?
佛洛斯特爵士找到了他的同类——大脚怪林克。他们看上去那么不同,身高体重不同,外表不同,认知不同,性格不同,思想不同,甚至连物种好像也不同,可是哪又怎样?他们都在苦苦寻找自己的同类,都在渴望找到自己的归属。因为这点,他们能够惺惺相惜,能够读懂对方的渴望。
很多人苦苦追寻知音,追寻同类,如何寻找呢?不是通过相似的性格,或相似的社会地位,学历,兴趣爱好,而是通过一颗真诚的心的体谅和理解。如此,人才会真正的互相包容,互相接纳。
人活在这世上,总渴望被接纳被肯定,才会有那么多人苦苦奋斗,苦苦追求。不管那追求的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不是自己真正的归属。
影片除了关于同类和归属这个主旨打动我外,还有好几个方面让我印象深刻。影片的题材较为新颖,将对世界的探险和人的自我归属进行探索,两条线同时进行人对世界的探索,实际上是想了解自己的来处,对自我归属的探索则是想知道自己的去处。当佛洛斯特爵士知道自己的归属不需要通过外界的肯定时,他说自己进化了。是啊!他的确进化了,不再纠结于肉身的归属,而是了解自己真正的渴望,他的心终于有了归属。
在探险的路上,不论是佛洛斯特爵士,还是林克,从未退却。他们是那样坚定,更是那样的勇敢。正因如此,他们才最终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属。当看到佛洛斯特爵士对水怪毫无畏惧的坚定眼神时,我被人性里蕴藏的无穷的勇气所折服。佛洛斯特爵士本是有钱子弟,却为了探险事业付出钱财,心血,无数次尝试大半辈子,始终充满激情,从未停下脚步。在今天这么浮躁的社会,如何不让人感动呢?
最妙的是结尾时,他们探险结束,佛洛斯特爵士与埃德丽娜已是情投意合,可是埃德丽娜却并没有满足于爱情的甜蜜,而是选择独自一人去探险,寻找她的自我。这又是何等地忠于自己。单是这样一个结局,就可看出导演对人的自我的思考之深,格局之大。这个结局可谓是点睛之笔,更是不再把埃德丽娜当作一个陪跑员来描述,而是让埃德丽娜也有自我和血肉。
本片作为动画片,色彩运用既绚丽又精巧,有些颜色的使用让人觉得吃惊之余,不由得暗暗感叹,比如佛洛斯特爵士的书房的玫红色,埃德丽娜书房里的彩色玻璃,西藏的风情和独有的色彩,雪怪的巨大宫殿里的冰青色冰块,既精美,又细致。看得出创作团队在色彩和绘画上十分用心,好些地方都非常逼真,比如在西藏的碎石,与林克相遇的小镇的泥泞路,都宛如真的画面。
看到创作者如此用心费神地创造了这么一部引人思考的影片,心里暖暖的。与这部影片不期而遇,有了今晚非常美好且收获满满的精彩体验。虽然最近心绪沉重,但我应当像埃德丽娜一般,去未来勇敢探险。不管未来将会发生什么,都是此生丰富多彩的体验。如果什么事情都要能预料,能掌控,那还有什么好玩的呢?该跨出封闭的圈子,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啦!勇敢的出发吧!
奔着获奖去看的,看完一口老血,请问,它好在哪里?
剧情平铺直叙,毫无波澜,除了在一开始就暴露出来的怪兽和它会说话会写信的不同之处来,到后来……
我倒是一直在想之前看过的一个中国女孩送雪怪回喜马拉雅的电影,相比之下,那个在情节和画面上都更胜一筹了。
仅仅是因为定格动画?比鬼妈妈和僵尸新娘也差多了,当然,低幼也赶不上小羊肖恩的情节,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有的动画做得那么好,有的动画就倒退这么多呢?
完全没有打动我的地方,说到香格里拉,我倒是又想到了消失的地平线,也算是电影带给我的怀旧感吧。
这个假期看到的最差的电影。
重新认知接纳自己——《遗失的环节》
今天聊聊电影《遗失的环节》。
片名Missing Link (2019),别名大冒险家(台) / 缺少环节。
《遗失的环节》是莱卡工作室出品的黏土定格动画。
莱卡工作室当年凭借《僵尸新娘》进入观众们视线,充满哥特风的大胆画面和感情真挚的故事,为莱卡工作室赢得了不错名声。随后的几部动画《鬼妈妈》《通灵男孩诺曼》《盒子怪》《久保与二弦琴》同样坚持黏土定格动画路线,制作速度慢了些,不过口碑都挺不错,获奖颇多。
黏土定格动画的制作难度主要在于角色动作,需要一帧一帧地拍摄画面,每当角色有动作或表情时,则需要一点一点调整。
每一幅画面每一个布景都需要耐心制作调整,这都需要时间和财力。这种技艺费时费力的程度与钻研三维动画技术相比,是另一种维度的匠心精神。
计算机软硬件不断加强,有了强大的引擎,精彩的三维动画层出不穷,而能够耐着性子做黏土定格动画的真的是少之又少了。
《遗失的环节》能够获得第9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奖和第77届金球奖最佳动画长片,也算是对影片的充分认可。
三维动画在制作技术方面的创新是一种突破,黏土定格动画在传统技艺的沉淀也是一种突破。
片中角色的表情十分丰富,为了贴合剧情需要,莱卡工作室甚至为每个角色制作打印了各种不同表情,在合适的时候换上。
这年头观众们都久经沙场,技术层面的东西即便不会做也能看出个七七八八。在《遗失的环节》中,观众们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莱卡工作室制作的用心。说实话,现在还有人能坚持这种技艺,本身就挺容易让观众给出情怀分。
达尔文进化论是可信度最高的演化理论,被人们广为接受。在达尔文进化论中,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人类进化过程中各时期的化石都已经被找到,偏偏一直没有能够发现介于人类和类人猿的化石或者证据。
在人类和类人猿祖先之间似乎存在了缺失的一个环节。于是《遗失的环节》将关注点放在这个遗失环节上,试图用黏土动画的形式讲述一个不为人知的冒险故事,补全人类进化史上缺失一环。
《遗失的环节》中,热衷于探险的莱昂内尔·弗罗斯特爵士Sir Lionel是一位出色的探险家。他一直想要加入探险家协会,获得帝国认可。机缘巧合,他发现了大脚野人林克Mr. Link,而大脚怪正好介于人类和类人猿之间,可以完美填补进化论的缺失环节。
林克也希望借助莱昂内尔的帮助,前往香格里拉寻找自己的同伴。就这样冒险家和大脚野人一同踏上前往香格里拉的历险。
《遗失的环节》技术层面没有问题,做得十分精细出色。莱昂内尔造型明显参考了配音演员休·杰克曼的外形,可以看出有一点点狼叔的影子;林克则像一只行走的大猕猴桃,毛茸茸的,蠢萌中带着一丝可爱。
不过在剧本方面本片就明显缺了些感觉,整个剧本值得好好打磨打磨。莱昂内尔和林克的探险过程缺少了冒险气氛,一切显得太过顺利,和见惯了的冒险电影显得有些不同。从进化论的遗失环节入手十分巧妙,可影片最终落脚点又落在了自我认知上。
艾德莲娜打破了莱昂内尔男性本位思想,冰猿女王打破了莱昂内尔西方本位思想。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他们的价值观被不断重塑。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个体认知。
个体的自我认同是否需要群体肯定?别看莱昂内尔好像是一位知名探险家,享誉天下,其实他本质和大脚野人林克没什么区别。他们都缺乏归属感,强烈地希望归属某一个组织某一个群体,似乎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现实中,两人的遭遇给出截然相反的答案。
莱昂内尔和林克不论走到哪里,都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莱昂内尔在冒险协会被会长妒贤嫉能、得不到会员认可,迟迟不能入会,到了香格里拉又被当做不受欢迎的入侵者。林克在原有栖息地被当做怪物猎杀,渴望得到族人接纳,到了族人聚集地西双版纳,又被当做红脖子乡巴佬……
历经磨难,他们最终才明白,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虚名,自己对自己的认同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个体,并不需要别人的肯定才能展现价值。自己如果都不能认同自己,如何能寄希望于祈求别人的认同呢。
黏土动画执着归来,
重新认知接纳自己。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对进化论毫无兴趣,然而此片与争辩创造并无关系。这是一部好可爱的road movie,重新认知自我,找到归属,(不爱我的我不爱嘛~lol😂 )获得友情,携手新的冒险。LAIKA的静帧精湛技艺不容错过,credits也值得看到最后一分钟啊~向LAIKA手作劳模们致敬~另:故事的流畅度与情感完成都比KUBO有了进步❤️ 寻找同类和冒险家的探险故事完整并不低幼,片中几个笑点也好高冷,只是大脚怪的毛发实在有些密集恐惧感
这里不讨论剧情本身,只谈谈故事下悄悄输出的意识形态观念。本片又一次把西方人的有色眼镜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会对影片中关于东西方的描述的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一.怪物面相(形象塑造)
西方的大脚怪(苏珊)面相憨态可掬,圆脸型,圆眼,橙色代表热情,第一眼看着善良(可参考胖达大熊猫,谁人敢说我不可爱,让他牢底坐穿,哼!)。
东方的雪人,面相可憎可恶,倒三角脸型,细长眼,青色代表冷漠,尤其是雪人族长,不需说话第一眼就感觉恶人(可参考西方的女巫,诱惑别人吃苹果的那种)。
二.怪物行为
西方大脚怪为了找到亲人,一路历经千辛万苦,披荆斩棘,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和朋友互相帮助找到目的地,简直就是勇敢正义的象征。显示了西方人乐观勇敢的性格(西方人代表正义)。
东方雪人迎接远亲的方式只有长矛和嘲讽,对待同族只有狭隘的偏见和拒绝,嘲笑大脚怪毛的颜色有种族歧视的嫌疑(这里也有可能没这意思,但不得不说世界上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就是西方白人,成天贼喊捉贼),不愿让人知道香格里拉表示东方人的胆小,故步自封,不愿分享等自私自利的性格。把主角等锁入地洞直接显示雪人恶魔的本质(东方人代表恶魔)。
三.东西方角色对比
西方主角,典型的绅士,幽默,正直,骄傲,为朋友两肋插刀,出生入死,面对威胁勇敢抗争,最终接纳苏珊进入人类社会(这里显示了西方对所有事的宽容态度,又和东方的狭隘形成了对比。世界警察不是白当的,一切为了世界和平🤮。)
西藏藏民老奶奶,开始说好要一辈子守护香格里拉秘密,但面对孙子被挟持,妥协告诉恶人目的地,论剧情这里一切显得合情合理,但人们看时会下意识觉得老太太懦弱不敢抗争,没有智谋和敌人周旋。刻画了东方人胆小懦弱的性格。(最近美国影视剧中把东方人奶奶描述成吐痰,脏话连篇的形象,引起大范围反弹。)
当然影片最后正义战胜了邪恶,皆大欢喜。但其中种种潜移默化的对比,就是当下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看法。
只有我们中国人真正强大起来,不只是经济军事,还有思想上的强大,才能让强盗正视我们中国人。
最后说一下,某些中国人请不要再跪舔洋大人了,我们49年就已经站起来了。
「Is there anything wrong with staying exactly where we are? Man, killer of life, of hope, of dreams. Man talks of the magic of the world, but it is a prize, something to be claimed as proof of his worth.」
大脚怪、雪人的故事在动画界还挺多视角的,这一部虽有新元素,但老套的底子更广大。论蠢萌趣怪,偶有亮点的大脚怪还比不过片中几只禽类。虽然不知道在金球拿到最佳动画长片的缘由,但是希望奥斯卡别再乌龙了。
和《Kubo》一样,说好听点是制作精美的画面大于故事本身,说难听点是中看不中用。还少了 Kubo 的神秘东方气质与定格结合的美感加成,整个片子看下来也太平淡了。不过最近刮的什么风,连着两部雪人的片子上映。
从失落的黄金城到消失的地平线,《遗失的环节》有着所有冒险故事的探索未知的精神,但是本片重点并不是带你探寻未知的生物,而是探寻人类未知的内心,遗失不仅仅是人类进化历程的一个环节,遗失的也是对包容多元与时俱进精神的探求。为了实现这一母题,影片将冒险片喜剧片西部片相互融合,同时还包含了大量的迷影致敬,《夺宝奇兵》《淘金记》《正午》《泰坦尼克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盗梦空间》等等,数不胜数,非常勇敢具有冒险精神的一部影片。
原来片名是这意思啊,制作仍然很棒,其他就对对付付吧
喜欢画风. 但故事不吸引人.........
这一次的Laika融合了大量的老电影元素拍摄了一部阿德曼英式风格的冒险故事,聚焦着文明之间的碰撞,时代车轮滚动下的矛盾,何为野蛮,何又为文明,而到最后,一切都离不开两个创作的核心,“我们在世界之中的位置是什么?”以及“我们的自我价值到底是什么?”很喜欢影片那些具有深意的台词:“我以前以为我们塑造了这个世界,现在我知道是世界塑造了我们。”Laika真不愧是最伟大动画制作公司!
一个人一个怪物,都想融入自己的团体,可惜发现团体不被接受,就自立门户,剧本简单粗暴,很多地方的剧情推动都太快了一点,人物塑造的也很一般,只有几个地方还有一些有意思的笑点,画面不如莱卡工作室之前的魔弦传说,更加的商业化,低龄化,有几个动作戏设计的有点意思。
这个拿金球奖最佳动画,有点太说不过去了吧
Laika 的卡司越来越大牌但是故事没有什么大的变化。音乐画面还是那么优秀
2.5 主角虽然是一堆成年人,然而却不演成人故事,幼稚园级别的“认同与友谊”主题。第三幕彻底崩坏。
laika就这么不声不响又拍了一部啊……比kubo和boxtrolls差远了。
金球奖最佳动画。轻松有趣的儿童片,回到了久违的环保主题。在常规套路中做了几处巧妙的反套路设置,是本片少有的亮点之一。
尼斯湖怪水下滑行,西部文明礼貌bar fight,失重翻转渡轮,香格里拉悬崖秋千;故事质量太平庸,绅士冒险情怀还可以
这不会是要拍第二部的节奏吧,幸亏富二代他老爹买下莱卡,不然定格动画可能早从电影界消失了。。。
莱卡工作室的动画,剧情一直似乎是短板,这次的剧情又是很一般,这种主角迷失自我,又找回自我的故事,真的不知道看了多少部多少遍,这样的剧情实在缺乏让人再次感动的力量!莱卡擅长的美术风格和定格动画这些方面终归只是技术,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的市场大潮就是所有的动画厂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这样的剧本,很不像莱卡过去会拍的东西,反而更像照明娱乐或是蓝天会接的,金球奖其实更多的是对莱卡十几年如一日的技术追求进行了表彰,也挺有一番意义的,不过还是不知道现在要商业没商业要艺术不艺术的莱卡还能走多远。
勉强三星,Mr. Link实在是…丑到影响观感…
Laika工作室的作品都独树一帜。真的爱惨定格动画了!从寻找大脚怪开始到公路大冒险,这场寻找自我认同之旅本来是想找到同伴不至于孤独,但其实,Link的伙伴一直就在身边吖!不及鬼妈妈、久保与二玄琴来的惊艳,但故事完整流畅,还是值得一看的。
Laika的美术风格赞到爆!在影院只想疯狂截图。这部的视觉效果不输《久保》,故事完成度比久保要高,配乐和片尾曲都是我喜欢的风格!最喜欢Laika的一点是,他们把定格动画和3D特效完美结合,就像是把现实和想象完美结合。永远感谢电影这个造梦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