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预告,节目第一期突然就播了,甚至连官微都是开播当天才公布的开播信息,显得有点仓促。但是看完第一期之后觉得虽然定档仓促,但节目内容并不仓促。
首先要说的是文化感。
第二季节目在文化感上依旧保持了一定的文化高度。虽然很多节目(尤其是文化节目)很难保持在第二季依旧水准持平,但是经典第二季虽然没超越,但我觉得至少至少是持平的,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文化不是一座高山,是通过更加通俗的方式让更多人去读懂。开场康震老师对诗词的解读是新加的流程,这个流程设计得很好,解读也很通俗,使诗词文化不至于阳春白雪,更易于让人去接受。同时在听歌之前也更加使观众读懂了诗词本身的内在含义。这一点是要点赞的。
第二是包容性。
在节目的宣传片中我看到了许多外国面孔或元素,克丽丝叮、包括第一期里的罗杰斯女儿、五种语言的登鹳雀楼,这意味着这一季不再局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而把目光放得更广阔,对世界文化的文化互融共鉴有了包容态度,这种格局的提升对于这样的舞台是不容易的。(尤其在文化节目泛滥,各家始终沉溺于传统文明无法自拔、善于煲传统鸡汤的今天)新鲜的血液是值得表扬的。
第三是情感向。
第一期节目印象最深的就是《乡愁》。这张情感牌打得很好,不得不说赵照是有才华的,重新作曲的《乡愁》配上齐豫倾诉般的嗓音,让本就老少通吃的诗句,更像一把柔软的刀子直戳人的内心。听着听着,甚至还没反应过来,眼泪就已经流下来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乡愁”,这个“愁”不只是对“乡”的愁,而是一种对于过往时光的牵挂。节目组很聪明,在临近春节的小年夜放《乡愁》,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本就让人难以自控,会让每个人都将自己代入,这样一来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第四是对“经典”的再定义。
细心的人应该已经发现,第二季节目不再局限于传统诗词,把现代诗也加入进来了。就比如刚刚谈到的《乡愁》还有谭维维的《山高路远》,虽然会有人对选取现代诗的行为是否配得上“经典”持保留意见,但是个人认为,这些现代诗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就说明它们已经经过了、扛得住时间的打磨。“经典”本就是跨越古今的,从《诗经》到唐诗,从元曲到现代诗,古诗也好、现代诗也罢,在每个年代,每年都有许多人在创作“诗”这样的体裁,大浪淘沙之后,能够让人记住,就已经是它们的能耐。在这一点上,节目对于“经典”的重新定义,显然更加准确了。
第五是科技创意。
第二季玩了一个“读诗成曲”,还蛮逗的,扫一扫,读一句屏幕上的诗句,就可以转化成自己声音的歌,据说是用了AI,这个创意还挺有意思的,也应该是这一季跨界传播的亮点。我玩了玩这个东西,感觉挺逗,但是希望界面可以更简化并美观一点,生成的歌曲再长一点,曲库再丰富会更好。
第六来说说时代价值。
谈央视节目这一点是绕不开的,大家也都知道央视节目总喜欢“上价值”。相比第一季,这一季的价值输出其实还蛮自然的,把价值嵌套到入歌中,比如五种语言演唱《登鹳雀楼》,作品做到了做歌、诗、人物故事的统一,不至于生硬,这一点是个进步。
最后我们来说说问题。
当然,天下没有完美无缺的珠宝。就算再好的东西也是有瑕疵的。第二季节目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访谈过程节奏略慢的问题,很容易让人恍神,这一点对于电视节目来说比较危险,因为大家会调台。对于带有音乐属性的节目来说,大家可能更愿意听歌。所以听听解析、听听歌、简单听听鉴赏团评论就挺好的了,个别朗诵、评论的节奏还可以再简化。
综上所述,第二季节目还是有进步的,对于撑到第二季这件事来说,能够在第一季的口碑、传播都很高的前提下做到再创新,大胆突破,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希望节目组能够继续改进,毕竟刚刚开始,后续还有许多进步空间。
从经典咏流传第一季就开始看,好不容易等来了第二季,央视果然没有令我失望!
节目主持人还是老熟人小撒,嘉宾除了熟悉的康震老师外还有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和知名主持人朱丹。三位职业不同,从事领域不同,反而更能多方位解读经典。
第二季第一期让我最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齐豫老师和赵照老师的《乡愁》了。
在齐豫和赵照登场前荧幕上是余光中老先生缓缓开口朗诵这首诗;还有台上那把没有人坐却一直在摇的摇椅,勾起了我们记忆中的故乡人;不得不说节目组用心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尚雯婕。 冲破万重浪,勇往直前,经历风霜冷漠,却依旧梨花满目,浪漫如画。是这首诗,也是尚女神的战旅。
雨巷,赵照。 初中最爱的一首诗,没有之一。彷徨在悠长的雨巷,等待一把油纸伞,等待一个丁香一样的身影。城市喧嚣中,哀而不伤,悠远朦胧的一位丁香,美极了。 长相思,林志炫。 月牙低悬,白衣清列,林少是什么谪仙人物。舞美满分。 山高路远,谭维维。 夏老的珠峰故事。那次,他离封顶只有94米,但他的决定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还有对他人生命的尊重。比起坚持精神,牺牲精神更让我感动!这个让全场起立的人,让诗歌落地,一个失去了双脚的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确是个幸福的人。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阿鲁阿卓山风组合
阿杰鲁,风雨无常本是常事,无论困难几何,既然躲不过,面对便是了。
少年狂,汪苏泷
别董大,凤凰传奇。 知否知否,郁可唯胡夏。
长歌行,王源
送别,厦门六中合唱团
梦蝶: 一百万个可能
乡愁,齐豫
第一季就觉得很好,每期看完都有那么一两首旋律抓耳,要特地找来反复听好几遍的歌,配合着诗词深度解析,从中领悟到传统文化对自己生活的启示,这大概也是经典的力量。 承载经典的形式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平心而论,用现代人的心境去诠释古诗词的意境,还要考虑到大众接受度和对诗词内涵的阐述,难度不言而喻。 《经典咏流传》将古诗词再次创作呈现,让人有机会重新解读、接受传统经典,与之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对经典满怀敬意又不敬而远之。 这期节目里最喜欢的是《乡愁》和《长歌行》,从小念到大的诗,不期然又一次被戳中心底。
刚开始是先在音乐网站上发行的音频,当时觉得好干净很有感觉就想看看现场是什么样的。
现场的感觉真的很棒,听着李宇春唱歌感觉就不能呼吸了,生怕呼吸声干扰了她唱歌的声音,很干净很温柔。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吸引力。
就像撒贝宁老师说的,她唱完后整个演播厅都温暖了起来,这首歌就是专门留给你的。歌曲收尾后,我还是留在当时那个意境里不愿意出来,那里太美了,真的是人间天堂啊。
李宇春的声音不是传统的女高音,所以她的声音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听了很舒服,感觉心田有一股暖流的感觉。
所以说李宇春的声音是一块宝贝。
1.不同:增加不同的人朗诵片段 增加了解读环节(开唱前) 更加国际化 2.其实重复的诗词会让大家疲倦 大家想看到新的好听的歌好的词
所知:1.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山高路远》 2.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3.道虽迩(近),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4.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仄 成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5.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6.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7.大音希声 8.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9.人生有诗意 永远是少年 10.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11.诗言志 词缘情
12.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13.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14.香奁体《懒起》 昨夜三更雨 今朝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 侧卧卷帘看 15.林下之风 形容女子有“丈夫气” 16.噫吁嚱 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寨相钩连 17.《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 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 世外仙姝寂寞林 18.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19.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乡愁
第二季如期而来,先满分给上。中华文化用一生都难探寻完的神秘。太过迟到的点评,但经典永不会退出潮流,只会越来越有韵味。本季质量也是杠杠的,开篇的《乡愁》颇为感动。为康震男神打call。
传唱人:王源很拉好感,感觉诚恳,不浮躁。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合唱团太感人了,老一辈科学家们真的做到了青春献祖国。69岁登顶珠峰的截肢爷爷也让人敬佩。最喜欢的歌曲:知否知否和蜀道难。嘉宾:朱丹又美又温柔还学识渊博,周一围怕是瞎了眼才那么不尊重她。喜欢康震!节目设置的一点吐槽:不太懂唱完歌后面聊天和鉴赏时刻有啥区别。
传承经典,王源的长歌行太好听了!和他的心境应该也很符合吧,弟弟能勇敢地追求梦想真的很令人刮目相看。大步向前走吧!“青春本无畏”!
特意找了个和曾宝仪长得很像的朱丹作评委吗
传承经典,歌颂永恒
节目编排明显比第一季更高大上了,每一期都有一两首歌曲让人印象深刻。不遗余力的宣传了民乐和李清照,作为李清照的粉丝必须要给四星。
今天这期的我都好喜欢!!!
卧槽 《黄河大合唱》的阵容开挂了
将中国传统诗词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出来,实现了经典与流行的融合,有趣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节目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怀旧与回忆,通过艺术老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述展开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化回忆,后部分则是明星歌手们的演唱,极大拓宽了本节目的受众面,突破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界限,打破了观众年龄层的限制。
节目总的来说是不错的,但是,有一大败笔,将诗词改编成曲的时候许多人压根不考虑原来诗词的意境,最差的改编则是将流行文化中的奢糜杂糅进去。
央视这个节目,节奏有点慢。萨顶顶的春江花月夜可以说是十分吓人了。
每周陪妈妈看,但是曲调真的一听就忘。
有的编排的特别好特别好,真正达到了永流传的意义。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回忆过去,追忆故人,泪目。
观感上觉得比第一季差了一点点,可仔细想想优点其实不少。比如两位新点评嘉宾一个负责划重点一个负责实践指导,比哈林阿宝合适;比如这一季原创歌曲很多,基本没有老歌硬加诗词的情况,虽然歌的熟悉度差了点,但是正确的取向;比如经典的范围得到了扩大,而且不再人人唱李白,科普了很多小众的诗词;比如请来了不少肯坐冷板凳的民乐国乐传承者。遗憾是预告的周华健到底没出现,还期待他的歌会致意一下金大侠呢。
忘记打分了 喜欢吴谨言的《子衿》
素人和小孩都修音修成洛天依了,大概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在对口型,更不知道自己无法挽救的音准吧。煽情背稿讲故事赞赞新时代,还是央视的一贯作风。也有一些专业的音乐人,不讲废话不演戏,全是干货,真正的现场音乐,作品质量很高。还有一些心知肚明的圈内老油条,轻车熟路,完成工作罢了。中国特色大杂烩。
乡愁让我泪目,这种直入人心的感动就是经典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