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音乐太糟糕了,就像在杀猪。”
这是《重金属囧途》的一句台词,也是像我这种小白第一次听重金属音乐的感受。
战争、死亡、反基督、撒旦崇拜、后启示录......听上去就中二无比的主题,配上噪音一般的音乐,让外行人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何在。
直到看完这部影片,才发现重金属乐队虽然造型奇异、离经叛道,却也有着普适性的内核:自由、不屈、友谊、爱情。
影片的主人公是四名生活在芬兰小镇的年轻人,他们组建了一个重金属乐队,练习了12年却从未获得过登台演出的机会,还经常被其他人嘲笑是基佬、娘炮。
主唱的职业是疗养院护工,工作内容是清洗瘫痪病人衣物上的粪便。他暗恋花店里的女招待,却眼睁睁看着对方被更具人气的酒吧歌手泡走。
乐队其他成员的日子也没好到哪去,吉他手是一名屠夫,贝斯手是图书管理员,两任鼓手一个是贪吃的胖子,另一个是精神病人。
由一群loser组成的乐队,自然闹出了不少傻吊笑话:
主唱严重怯场,第一次公开演出,还没开口,就吐了台下的市长一脸。(真·呕吐唱法)
挪威的知名音乐人到访,本来是乐队遇到伯乐的良机,吉他手却误把一桶鹿血浇到对方头上。
鼓手演出自带酷炫的火焰特效,可惜帅不过三秒,就把袖子点着了。
为了赢得小镇居民对乐队的尊重,主唱谎称乐队受到挪威音乐人的赏识,被邀请到挪威的“北诅咒音乐节”演出,还将登上国家电视台。
可惜这个谎言就像他们做过的所有事情一样,最终都会弄巧成拙。
谎言被戳穿后,居民们对乐队更加鄙视,乐队成员之间也出现了分歧,第一任鼓手又死于一场交通意外,可谓祸不单行。
不过就像所有励志故事的套路一样,低谷过后,就是逆袭的来临。既然没有受到邀请,那就自己开车去音乐节,哪怕在停车场表演一次也好。
于是他们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决定:刨开坟墓,偷一辆车,带着伙伴的棺材去音乐节!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做了很多很酷的事情:写出了乐队的第一首原创歌曲;给乐队起了一个粗暴的名字——插入直肠;用测速摄像头拍摄一张宣传照,并且把照片从警局里偷了出来。
尤其这张超速掠过的乐队宣传照,还真拍出了一种亡灵般的感觉。
多少重金属党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让这群loser全都做出来了。
虽然名字有“囧途”两个字,其实影片只算是半部公路片。前面主要讲乐队在小镇被歧视、被边缘化,直到进度条最后的三分之一,乐队的挪威之旅才真正开始。
旅途中,虽有警方和边防围追堵截,乐队成员们也要追随自由的脚步。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勇敢的从悬崖边纵身一跃,简直帅炸!(请忽略最右的半个屁股)
和棺材一起漂浮到岸边,又遇到了玩cosplay的“北欧战士”,于是乐队乘着原始风味儿十足的木帆船,来到了音乐节的举办地。
乐队离奇的旅行经历打动了音乐节举办人,于是特准他们上台演出。
演出自然引起了一场狂欢,台上是乐队发泄般的嘶吼,台下是歌迷们自发的挡住警察,在人浪中传递棺材。
等到演出结束,一边是观众不断欢呼乐队的名字,一边是乐队成员们被警方拷住带走,还有什么比这种离场方式更适合一个重金属乐队呢?
据说芬兰是世界上重金属乐队最多的国家,在这个多山多湖的静谧之地,却让狂躁、叛逆的金属乐生根发芽,也许正是这里的年轻人厌倦了生活的一成不变,渴望那份热血与自由吧。
这种反差也是本片的一个独特之处,虽然背景是秀丽宁静的森林湖泊,主人公们外放着金属乐呼啸而过时,不仅没有煞风景,反而让人感到了生机和活力。
如果没有金属乐,也许他们永远不敢向爱的女孩表白,不敢向嘲笑他们的人竖起中指。
枯燥沉闷的生活,就需要这样大闹一场。
本文为《暴走看啥片儿》特约稿件,作者大海里的针。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我还记得那天陪俄罗斯客户到凌晨2点,从烧烤摊转战到KTV包房,啤酒一瓶一瓶直到包房只剩下已到中年的我俩。
沉默,是今晚的啤酒还有笙歌。其他人都走了,他终于可以把系统里林肯公园的一首首全部唱个遍,还有其他我不知名的重金属摇滚,他点我跟着歌词念。最后两个天南海北的国际友人在深夜里怀念了一把过去的摇滚岁月。真是感慨万千。
如同所有的励志电影一样,开头总是落寞。只是四位主角家住芬兰的小城镇,作为气质鲜明的重金属乐队成员往往遇到的非议误解更多。明明沉默寡言、明明工作平庸、明明骑着一辆快散架的自行车,但只因长发飘飘一身黑,就遭到了邻居基佬的嘲笑和吸毒的质疑。
四个人在成员家开的屠宰场里面排练了十二年,小心翼翼的维护着放肆的快乐。直到有天他们遇上了一个美丽的误会,一个或许可以参加挪威重金属音乐会的机会。然后他们收到邻居的尊敬和崇拜,又在误会澄清后重新受到嘲笑。鼓手无意间作死,他们最终决定还是去挪威音乐会,期间遇到了很多阻挠,最终还是成功的举行了表演。
相比于其它,重金属摇滚总是偏执,所受非议也更多。电影喜剧的桥段很克制,往往是用一本正经的中二来体现,最后半小时高潮才开始脑洞大开,笑料与癫狂齐飞。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不仅是芬兰和挪威作为重金属乐队的主产地,电影有很多梗让重金属音乐爱好者很有同感;而且电影里的励志并不是他们本身有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而是努力从自己蜗居的小天地中出来,不放弃的去尝试去追逐理想。
有时候和现实讲和就是勇敢的去面对。
一说到重金属,自然会想到摇滚。对于我这个音乐的门外老头来说,分不清楚其中的区别。只有从外观上来区分,半长不短头发的叫摇滚,长头发的是重金属。摇滚听国内的多一些,崔健啦,唐朝啦,许巍啦,最喜欢的还是轮回,吴彤主唱的《我的太阳》,现在听来仍然令人无比激动和震撼,和美声有完全不同的感受。重金属的听的少,有《愤怒》、《磁性的死亡》以及郎朗伴奏的《一个》等等。无论是摇滚还是重金属,它们的特点就是极端的宣泄,用低沉狂乱猛烈的演奏表达反叛一切的情绪,重金属尤为甚之。那种原始、粗糙的声音,听惯了传统音乐的人在一开始很难接受。
有人这样评价重金属:“为了达到强力,无私,虚无主义般绝对自由的氛围,放弃以个人、社会为中心的事实;金属乐游弋于个人意识观与世界观之间,以个体为主宰。制造一种集喧闹、暴躁和美丽、合理于一体的卓尔不群的音乐,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结构是干净整齐的。给金属简单的下个定义,他是一种通过充满跳跃性的、跌踏起伏的美妙节奏所产生的共鸣来获取和谐的音乐。”我很同意。
还是聊这部电影。
算是一部励志片。讲的是芬兰的一个小镇上的四个青年,他们的职业是屠夫、清洁员、图书管理员。因为对音乐的兴趣组成了一支重金属乐队,自娱自乐。四个人清一色的长发飘逸。生活中的他们并非是那么愤世嫉俗,对人谦虚有礼,工作敬业,主唱图罗甚至还有些内向羞涩。只有在音乐中,他们的情绪才能得到发泄。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挪威将举办一个音乐节。为了获得这次演出机会,他们决定出征上路。不幸的是正在此时,乐队的鼓手车祸丧生。他们在悲痛之余几乎放弃了。之后,他们在小镇居民的鼓励下,劫持了医院里的一个精神病人充当鼓手,偷车上路。一路上,费尽千辛万苦,闯过边境,和军队对抗,终于到达了音乐节现场。音乐节主持者本来没有安排他们的演出,却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对他们说:“一个越过边界的芬兰金属乐队,绑架了个病人,带着一个死去司机的棺材,几乎在战斗中被拦下了。这才是金属的态度。”终于同意了他们上台演出,并大获成功。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里,除了养家糊口为稻粱谋的无奈之外,还会有许多的精神追求。游玩、喝酒、写作、欣赏艺术等等都是。这几个年轻人,是重金属的机缘使他们聚合在一起的。这是他们共同的兴趣。这种兴趣,要比工作中的所谓企业文化团队精神和凝聚力要浓烈的多。他们可以通过音乐去向别人向社会去展示那种不可名状的情绪,去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在重金属中,他们去破坏人们久已认可的规矩,渴望实现对社会的反叛。他们的这种情绪是很难对人言说的。往往在声嘶力竭大汗淋漓之后,他们才能感觉到自我的存在。而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所受到的压抑无处不在,作为一个社会人,没有人是完全自由的。你留了长发,就要忍受被别人讥讽为“基佬”的屈辱,你想自由的驾车飞驰,也就要做好命丧黄泉的准备。你想找到心仪的女友,必然就要挨准岳父的呵斥和情敌的敌视。而只有这种鼓声和贝斯声中的反叛,才是唯一被允许存在的。才能在嘶叫中吐出胸中的闷气。如同图罗的主唱,没有歌词没有韵律,只有发自肺腑的张狂。也如同那个吉他手,任由他在崭新的电吉他上缠裹一层又一层的胶带。他说:“如果我不做这个,我就感觉不像我了。”音乐为他们在这个不满的世界中打开了一道缝隙,使他们微小的渺茫的希望成为了一种可能。
影片叙述了他们去参加演出中的囧途。图罗的性格本来就内向,想到即将参加的演出,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其实不仅是对音乐,人们在日常中还要做其它的事情。可是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尤其是当这种阻力不仅来自于外部,还来自于你自己的内心时,你应该怎么办?影片借助那个疯子的口这样去告诫图罗:“孩子,摆脱你的恐惧的唯一办法就是面对它。在非洲有个部落从狮子口中偷东西。他们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人。他们走到狮子面前,就像他们是丛林之王。当狮子看到有人不怕它时,它震惊了。勇士们就在狮子面前拿走它的战利品。我们都有自己的狮子需要面对。”这个疯子就是这样形象具体的阐述了一个人应有的担当和责任。这也是重金属音乐人应该具备的特质。更是每个男人在这个社会上应该具备的特质。实际上,我们中间的许多人并不是这样,稍微碰到点事,彷徨、退缩成了他们的第一选项。事业上是否成功倒在其次,这种畏缩不前的性格使得他们永远生活在阴暗中,他们的人生永远是失败的,对于他们,世界也永远是阴暗的。这个世界始终衷情于那些勇往直前的人,碰到困难硬着头皮也要上,哪怕碰的头破血流。影片中所说的“囧途”也正是指的这个。即便他们的演出没有那么圆满,他们走过的“囧途”却使得他们成熟。
重金属的特点在于反叛精神。图罗他们的囧途也印证了这种反叛。然而他们的这种反叛也是不能脱离社会的。人们所有的行为、观念、意识都在受着社会的制约。他们去参加演出,以及之前的不安、恐惧,除了对音乐的热爱之外,不是也来源于一举成名的俗念吗?观众们在欣赏这部影片时,不是也在为他们的成功欣喜吗?没有人不在乎他们的举动,也没有人不渴望成名。那么这还能称做真正的反叛吗?话说回来,能做到有意识的反叛已经不易,咱们还是不要去追究这反叛是真诚的还是略显虚伪吧。毕竟能参透生活的人并不多,毕竟我们还要吃饭穿衣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毕竟我们已经欣赏到了一个美妙的故事和美妙的音乐了。
本人评分:7.0。
一、默写剧本
一个金属萌羞涩大叔,整天骑个自行车带个耳机,三点一线的在琴房,家,工作的地方。这基本上就是他的平凡的一天。他的工作也很平凡,是个精神病院的护工。你想吧,一个爱音乐的青年的精神状况,他基本上都有。比如:拿着拖把摇摆,被欺负的时候,带上耳机放大音量。起初的他,就是一枚羞涩的小直男。同时呢,他还是个内敛害羞的主唱。面对喜欢的女孩,被道格拉斯三流艺人欺负的时候,却屁都放不出来。(这一点都不摇滚,更谈不上金属了。)
长发闷骚男,应该是很sheldon的,记得住所有音乐的作者、旋律、歌词等、而且是最操心、最理智的那一种,就是那种几位大哥有事情,我办好便是的那种感觉。不与人争辩,聪明,文艺,更重要的是,话不多。但是做出来的 事情,却容易是最出格的。比如:超速拍专辑封面,唯一一个金属彩妆。胖队长葬礼上的悼念词还是很感人的。
金发朋克男,有着金属的背景他是一个屠宰场割肉的。平时割起肉的样子,可能是和芬兰的鬼天气有关,他像极了玩脏金属,死亡金属的家伙。他带来了整个乐队原创歌曲的创意,尤其是在闷骚男这么严厉的审美评论的基础上,他通过一台绞肉机中带着刀子的肉,打开了自己乐队的原创大门。
胖队长,灵魂人物,有着对未来的憧憬,并且可以感染到其他三个人。用台词的话说,对梦想执着到可怕的那种感觉。甚至死过两次,为了梦想,也是进过警察局偷东西的家伙。只不过,胖队长太疯狂,非要和测速仪较劲。(这里有个矛盾的地方,一个玩死亡金属的家伙,最后却不敢撞鹿,说明这些人的内心还是非常善良的了。)
其实,整个片子的思路是根据一个简单的结构进行的。乐队介绍(四个人基本概况)—音乐节邀约—原创歌曲的由来—获得点赞—专辑封面——后备鼓手找到—专辑名字以及logo的由来—去不了音乐节——胖队长之死——放弃音乐——希望点燃——(后面的话,就略显魔幻了)跨境(芬兰挪威)被捕——跳崖——音乐节着陆(警察跟着镇压)——演出成功。
冲突点:
狂躁的精神病患者——成为鼓手(只有金属乐可以治愈这个精神病患者)
害羞,沉浸在音乐世界——走出自己沉浸的世界,与世界对抗,获得主动性。(不敢和女生说话,不敢反抗,一紧张害怕就会呕吐。到后来,亲吻自己的敌人,亲吻自己喜欢的女生,呕吐完之后,大声歌唱。中间经历了那位精神病患者的开导,你只需要面对自己的恐惧即可。)
演出的邀约,改变了大家对他们的态度——邀约取消,一落千丈(群众会因为你的知名度,由前呼后拥到群起而攻之)
金属乐和流行乐的矛盾(尼古拉斯红衣就是个典型代表,浮夸,花心,功力,世俗。)
被打击之后,坠入谷底——重新站起来,燃烧起来金属之魂(看到了乐队的专辑封面,女友的提醒)
如何乐队打击(胖子之死,辜负了所有人期望的恐惧,平时压抑的状况)
顺从——反叛(跳崖,和警察抗争)
二、印象深刻的镜头
三、一些感触
1. 后半段芬兰挪威边境线,那一段,彻底笑翻
2. 高潮部分,呕吐完,然后死嗓开场那一段。震撼到不行。
3. 电影本身,严格意义上讲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喜剧。摇滚电影的套路,也存在。(压迫,执着,梦想,反抗。)对于,阅片量不多的观众或者金属狗而言,这将是一部能够引发高潮的作品。可是,对于我而言,也就1.2特别出彩。别的部分并没有给到我太多的惊喜。
4. 每个人人生中都有害怕的事情,比如约一位领导吃饭。我还是很紧张的,有时候为了避开紧张,就延期吃饭这件事情。说白了,还是不敢面对呗,如果饭店查好了,时间约上了,话题想好了。约便是,哪有那么多废话啊。
5. 年轻的时候,一直都有这种态度。有话就说,有话就写,而且要彻底,因为彻底之后才是美丽的空虚。年轻的时候,一直很理解这件事情。闹就闹大的。我呕吐也好,我唱砸了也好,我义无反顾的触碰法律,去做一出格的事情也好。只要后果不是很严重,承担的来,那就拿后果说话吧,至少要让生命绽放一次,到老了可以有niubi去吹。
6. 这一帮年轻人的出格之举并不是因为性格本身,而是因为梦想使然,摇滚精神在召唤。所以,故事就出来了。
这不仅是给重金属爱好者的电影,原来也是老少皆宜的,同行妈妈也看的很开心,妈妈已经记住北欧芬兰不仅极光和驯鹿还有重金属摇滚。
故事是相对老套,芬兰的几个小镇青年(现实生活的loser)组了一个乐队,在保守封闭的镇上坚持练习自己喜欢的重金属摇滚十几年,然鹅一直没上过台,经过他们的执着和努力第一次的正式演出登上了挪威的音乐节舞台,期间引发了一连串有趣且荒诞的故事
故事挺简单,虽然大部分桥段都能让你猜到,但意料之外的那几个情节真是让你惊喜,不夸张的说北欧人幽默起来真是让人你留着眼泪的的狂笑。偷了车挖了坟带着伙伴的棺材一路欢乐的去音乐节;超速用监控拍乐队海报,不得不说挺有创意[捂脸]。内核十分重金属,但描述故事的方式轻松诙谐,不懂重金属摇滚的观众也能很容易的投入其中。很愉快的观影体验。
ps:最早接触重金属乐队是芬兰的Nightwish 每次听到重金属都挺想去学打鼓,那种双踏一直踩真是能量爆棚
为金属党量身定制却适合所有人观看的励志电影
刚刚看完《重金属囧途》回来,绝对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之一,没有辜负一名金属党对它的期望!芬兰+挪威两个重金属国家联合打造的,还能差得了!我到现在还在激动中!
影片的大致走向跟常规的“小人物的梦想之旅”没什么区别:主人公生活在乡下小镇,做着微不足道的工作,要么忍受着别人的非议,要命就默默无闻毫无存在感。最终在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偶然契机下,凭借对梦想的热爱,从失落到复出,历尽千难万险,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感动众人。
这样的电影我们从小到达看了不止100部,但为何这部《重金属囧途》仍让我心潮澎湃,甚至在观影过程中被某些场景感动得热泪盈眶,源自于这真是一部懂重金属音乐的、为了重金属乐迷所量身定制的电影,里面的众多细节、搞笑的梗、乃至最后煽情的情节都非常符合金属党的心理。为了照顾很多还没看过的朋友的感受,我就不过多剧透了,更多的说一些感受吧。
影片里的主人公所在的是芬兰一个小镇,我们的主人公在生活中的真实角色分别是:主唱是疗养院(兼顾养老院和精神病院的功能)的清洁工,吉他手是驯鹿屠夫(子承父业的家族式作坊,他爹是个“狠角色”,看完你就知道了),贝斯手是图书管理员(绝对理论派,并持续不懈地向所有来借书的萌妹子推荐极端金属唱片),鼓手职业不明(信念最为执着的一个,鼓打得真不赖!)。这个由从小到大的玩伴们组成的乐队,虽然成立了12年之久,但从未演过一场,所排练的曲目也都是翻弹,没有名字也没有自己的作品,因为主唱不管唱功多么牛逼,到了大家面前就会紧张地张不开口。
主唱虽然长发翩翩、颜值担当,但在生活中却是一个腼腆到不行的人,被镇上几乎所有的人都diss过(娘炮、基佬、长发拖把,瘾君子、怪胎……)见到自己心爱的姑娘也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来,就连镇上一个酒吧驻场歌手(当地人还视为大明星)当面羞辱自己也不敢回嘴,每天骑个快要散架的二八自行车,过着家、疗养院、屠宰场地下室的三点一线的生活。其他几位也都如此,只有在地下室排练室,才会在音乐中完全释放自己的激情和能量。
这跟我自己和身边的金属党的现状简直太一致了。很多人误以为金属党跟他们想象的“地下文化”一样外表张扬、性格狂放,纹身穿环、要么大光头要么披肩发,完全一副“负能量”的样子。可只有我们自己才会清楚,真实的金属党是什么样子。绝大部分的金属党是放到人群里压根看不出来的,简单而普通,腼腆而内向。也只有在金属现场才会将自己的能量随着音乐爆发出来,音乐结束就变回温顺小绵羊了。甚至前一秒钟冲着台上乐队大喊“牛逼”,下一秒演出结束乐手下台从身边经过,都不敢上前打招呼那种,更别提在场地里相互交流了,彼此偶然间的眼神交流,都急忙躲开。回到电影中看着主唱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害羞和尴尬的表情,真的太感同身受了。我觉得金属党才是一群有着严重社交恐惧症的群体,哈哈哈。
所以整部电影前半段,我是在又憋闷、又无奈的心情下看的。前半段的情节也在平淡中进行。情节的转折来自于一个金属音乐节主办的偶然造访(当然绝对不可能冲着他们来的),这给了乐队成员们一个美妙的幻想,认为自己可以跻身于邻国挪威的大型金属音乐节演出。而故事从这个时候也开始有趣起来,成员们开始筹备自己的挪威之旅,在小镇中因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演出,所有人各种美妙的误会也在不断积累,并最终积攒到无法收场,让乐队直接面临解散的崩溃边缘。后来又因为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重新点燃了成员们的激情,真正开启了他们激情四溢的挪威之行。
抱歉,为了不剧透,我只能写这么笼统了,因为后半段的情节真的太精彩了,我真的希望你们能自己去感受这里面的每一个笑点和梗,包括几场非常非常非常METAL的热血桥段,真的让我泪奔。最后当然是圆满的大结局了!
至于里面的音乐,质量真的不错,肯定会出现一些著名乐队的著名片段。尤其乐队自己原创的那首歌,相当猛啊!不知道有没有原声带,也不知道这乐队是否真实存在,如果真的存在,绝对可以关注哈!\m/
太吊胃口了是吧,对不住,第一次写影评,真的不知道咋往下写了,剧透就不好玩了。很多人都问这片子在哪儿上映,大规模上院线估计是没戏了,这是2018欧盟影展巡展带来的一部,北京只排了3场。全国有七个城市。济南,杭州,深圳,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场次大家自行搜索吧。
妈呀男主又帅又萌又甜 贝斯手萌傻尴尬型学霸 总之人设非常讨巧 集结了非常多喜剧片的常用桥段 但是人家学得到位 加上点金属梗和北欧风格 居然出来了一锅清新萌动的搞笑效果 再加点青春励志先抑后扬 看得十分过瘾 挪威那个cosplay节看起来超级好玩
大便失禁也好过一直便秘,越到后半段越嗨,这种片子都应该拿到电影节来看,掌声超热烈
印证了一条生活经验,每个金属党都是小可爱
说死就死 可爱
Pasi好中二,葬礼上画着带泪滴的尸脸吟诗好动人。带着棺材去演出,让我想起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lol
欧盟影展的一个大惊喜,观影氛围爆炸,是那种在收碟时代不同朋友聚会吃着零食喝着啤酒饮料我愿意拿出来给大家放然后一起乐呵胡聊蛋侃的影片。真正的死亡呕吐重金属摇滚,与其便秘还不如失禁来得痛快。无厘头的恶搞,荒诞中有那种不年轻了的小人物对理想的执着洒脱实践,基佬小团伙对音乐品味与装扮的自嘲,国家法规绿教防恐的讽刺,真的玩儿到飞起,芬兰不止有阿基,北欧的cosplay乐队文化和创意被完全的看嗨。
非常喜庆的金属喜剧,主唱死亡金属,贝斯黑金属,吉他手Megadeth,小胖鼓手德意志激流,乐队编的歌巨难听,Blast Beat翻译成“冲击波”巨傻逼
与其便秘,不如失禁来的痛快!缺条皮裤和一头飘逸长发了。
驯鹿搅拌机之断指摇滚魂,超速摄像死亡专辑,挪威边境敢死队和维京海盗速递,棺材现场呕吐狂欢,失禁强于便秘!《芬兰人的噩梦》之秀发小清新也有金属梦,好评
symphonic post-apocalypic-reindeer-grinding-Christ-abusing extreme war pagan Fennoscandian metal
从此精芬多了一个注脚:精神病芬兰。
笑出眼泪哈哈哈···
不贩卖情怀 因为情怀自在其中,励志喜剧套路 但梗料不俗。金属,只给懂的人儿。。。p.s 有泪点,哎玛~~~
挺搞得、想起了那个段子,芬兰森林护林员75%的工作都是在搜救拍封面迷路的金属乐队,嘎嘎嘎嘎嘎,应该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的故事了,因为还在用磁带。因为居然有人敢说金属乐队们是娘炮,哈哈哈哈。最深刻的是乐手之一的父亲教育他们:生活就像阴蒂,就在那一块,你却总是按不准位置。
驯鹿尸体卡在机器里是他们的音乐灵感,从别人骂他们的脏话里得到乐队名字,他们在测速仪前拍下宣传照,挖好朋友的坟,从疗养院偷鼓手,只为赶赴本不属于自己的音乐现场。被边境拿着重型武器因为住的近所以加入的志愿军狙击,站在悬崖跟随棺材跳下,搭乘维京爱好者手工战船。和心爱姑娘的吻没能治好主唱的疾病,却是登台表演的信号弹,逝去挚友的棺木被人们传递,电器破碎的火光成了谢幕的烟花,在此之前他们不过是蝇营狗苟的屌丝,之后他们是真正的金属乐手。你问他们的演奏风格,他们会说交响后启示录,驯鹿磨具,反基督,极端,战争,异教芬诺斯坎迪亚金属,你问他们的队名,他们是“插爆直肠”!
抬着棺材去演出,真·死亡重金属
驯鹿不知道,任人宰割就是温和的下场。狮子很清楚,经历过厮杀方可丛林称王。朝着太阳怒吼,哪怕是乌云密布,羊头手永远滚烫。向着大海出发,就算有万人阻挡,维京人决不投降。与其便秘,不如拉在自己身上。如果恐惧,大口吐在别人肩膀。战士的身体装进棺材照样跳水,摇滚的灵魂发出尖叫金属插入直肠!
10.21 老爸的手指。棺材跳水。维京 cosplay。屠宰场。怎么写歌。拍合影。插爆直肠。死亡货卡。起艺名。吻。metal first。金属风格贯口。阴di隐喻。狮子隐喻。失禁隐喻。躁狂症鼓手。葬礼突然深刻。
2018欧盟影展很惊喜的一部,对重金属纯粹且癫狂的崇拜,由始至终没有出戏。男一号那种外表软弱内敛、内心坚强澎湃,把对时代的嘲讽,一幕幕的铺陈升华。前半部分的小火慢炖,直至挖出棺材一刻,一个个高潮让观众紧跟情绪而嗨。#2018欧盟影展深圳站百老汇1215
重金属启示录真人版既视感!真男人只会亲男人实在流弊,北欧从国防军到乐队都是沙雕风格,的确吃得太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