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天与地》结尾独白
I had come home, yes. But home had changed.
没错,我回家了,但家已经变了。
And I would always being in between South, North, East, West, Peace, War, Vietnam, America. It is my fate to be in-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而我将永远活在两者之间…
南方,北方,东方,西方,和平,战争,越南,美国,我命中注定要活在天地之间。
When we resist our fate, we suffer. When we accept it, we are happy.
抵抗天命,必将受苦;接受天命,福乐自生。
We have time in abundance, an eternity to repeat our mistakes, but we need only once to correct a mistake.
我们有的是时间,重蹈覆辙,但改过迁善,一次足矣。
And at last hear the song of enlightment with which we can break the chain of vengeance forever. In your heart, you can hear it now. It’s the song your spirit has been singing since the moment of your birth.
而我们终能听到般若之歌,用它来斩断复仇的锁链。此刻你就能在内心听到,自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灵魂就一直咏唱的这首歌。
If the monks were right and nothing happens without cause.
也许僧人说得对,万般皆有因。
Then the gift of suffering is bring us closer to god, to teach us to be strong when we are weak, to be brave when we are afraid, to be wise in a midst of confusion, and to let it go of that which we can no longer hold.
那么受苦将赐予我们更接近神灵,教导我们,软弱时要坚强,恐惧时要勇敢,迷惑时要明智,抓不住的就要放手。
Lasting victories are won in the heart, not on this land or that…
永久的胜利…
是在心中赢得的,而非在一片土地上
2 ) 深触我心
这部片子是在大学的时候老师推荐的。
看完之后,我仿佛一同经历了这个越南女人坎坷的人生,久久不能从压抑中解脱。
绝对深入人心
3 ) 越南简史
第一阶段:公元前112年-968年越南正式独立;1000年的中国领土。
第二阶段:968年-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900年的中国藩属国。
第三阶段:1885年-1945年二战结束;60年的法国殖民地。
第四阶段:1945年-1976年,30年的南北分治。其中,1955-1975,越战20年。
第五阶段:1976年至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4 ) 苍天如圆盖,陆地如棋局
If war produces one thing, it's many cemeteries. And in cemeteries, there are no enemies.
战争作为人类矛盾的最高级表现形式,将人的一生翻来覆去颠来倒去地改变。
而在越南战争中的黎里,在十几年之间,经历了人生的几乎全部元素的洗礼。
这就是天与地之间的全部。
天与地是一个东方的概念。引用诸葛亮的说法,天像一个大盖子,地是一个大棋盘。棋盘上有黑白子,无休止地对弈。
我,目前,作为观棋者,观黎里的前半生,内心的海水被激荡起来了。
“而我将永远活在两者之间,南方,北方,东方,西方,和平,战争,越南,美国。我命中注定要活在天地之间。”
这是黎里的命。
而黎里最后说,真正的胜利是赢在心里的,而不是这些土地。
如果战争的矛盾双方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又何来战争。
Different Skin, same suffering.
或许只有通过苦难,人的灵魂才能得到最终的交融,理解才开始。
黎里和Steve的姻缘开始得蹊跷,却发展得合理。战争使人畸形,畸形的人如果不能走上生活的正规,懦弱的如Steve般自杀,坚强的如黎里,待all is forgiven,继续生活在天与地里。
汤唯般迷人的黎里,让人痛心的越南美景,和黎里一起成长式的铺叙手法,这不愧是越战大师的作品!
5 ) 天与地
《天与地》,奥利佛斯通导演的三部越战题材电影的最后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影片描述了以越南战争为大背景的前提下一个叫黎里的人生沉浮。有人说这是一部失败的关于越战的电影,究竟它失败在哪儿?我们不能空谈战争的利与弊,而是得跟随女主人公的视角来看她在战争中遭遇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诚如黎里所言“我命中注定要活在天地之间,抵抗天命,必将受苦;接受天命,福乐自生。万般皆有因,那么受苦将赐我们更接近神,教导我们,软弱时要坚强,恐惧时要勇敢,迷惑时要明智,抓不住的就要放手,永久的胜利,是在心中赢得。”
6 ) 越战三部曲终篇
继《野战排》、《华尔街》、《生于七月四日》之后看的第四部奥利弗斯通的电影,大师级水准,太喜欢这种风格的电影了,从布局、构图、摄影到配乐无一不是举鼎之作,剧中每个越南人甚至越共都说英语,很难不让我联想到末代皇帝,开篇呈现出的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与蓝白天幕交相辉映,与后来的满目疮痍对比,显得更加纯白。画面与剧情的起承转合流畅自然,发人深省,特别是黎里回到美国家中一幕,随着各种快餐零食在炉气灶上频频现身,引得黎里目瞪口呆,想必此刻的她应该处在天堂吧,对于观众来说,也要能承受住刚从西贡的糜乱吵杂转向加州小镇的平安祥和所带来的剧烈落差,抛开这些不谈,剧中突然响起的sugar sugar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好久没有看过这么爽的电影了,大爱!越战的电影真是看一部少一部了。
2019年度观影十佳第二部,奥利佛·斯通将自己母亲的故事搬上了银幕,从母亲的女性视角出发看待越南这个美丽的国家,贫瘠又动荡的故土,独特的视野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世上的幸福大抵相似,苦难却各有不同,当战争让越南姑娘黎里一步步走入军营,供人消遣的时候,个人在撕裂的国与家的夹缝中残喘的压迫感非常真实。奥利佛·斯通的母亲从战乱的越南漂洋过海到美国,在天与地之间显得柔韧又刚强,镜头里的越南呈现出了油画一般的艳丽色彩,我相信这是经过他或者经过他母亲回忆美化之后才形成的画面,没有人愿意沉浸在悲痛之中。画面隽永,情感扎实,一部难得的佳片。
我将永远活在两者之间,南方,北方,东方,西方,和平,战争,越南,美国。我命中注定要活在天地之间。
女主某时像凤姐,某时象蔡依琳,某时象林依晨,原来这三人同属一个style,太有喜感了!!!
几千年没有变的村庄,却被越战完全地改变。不义的战争可能会带来创伤,但是所谓的正义的战争却会带来毁灭。反战要反对的不是不义的战争,而是所有战争。
叫这个片名的电影还真多……从越南人的视角看待越战,风格类似于《末代皇帝》,大有小人物被历史挟持的意味。镜头的表现形式很西化,很多剧情带有浓厚的佛教式说教(斯通是佛教徒)。
奥利弗斯通“越战三部曲”之三。回溯了一位越战难民颠沛流离的悲苦人生,却拍得荡气回肠。尘归尘,土归土。被战争撕裂、寄生、嫁接出的亲情,其背后掺杂了太多无法控诉的血与泪,终究是无法和解的,所以,我们只能抛掉往昔,无奈又独立地面向未来。
多年后,生活美满的黎里带着三个儿子再次回到越南,但已物是人非……
天与地是党同伐异般罪恶的永恒对峙,尘世女人颠沛流离,落叶归根获得艰难轮回,再矗立天地间,感受心中永恒的胜利。实在陶醉在完全可以独立成章的旋律中不能自拔,但因老爸喜多郎的音乐伴随我长大天与地带给的也远不止步于陶醉,失望需要很仔细的才能在职员表里找到小小的Kitaro,愧对音乐是本片的灵魂
美左导演的心中一定都住着个声音,这声音告诉他们,这些民族在生活习性上或许愚昧无知、异域风情,但追求民主人权的精神确是天生下来就能与美国人比肩的,前者你一定要表现,有那么几个固定元素,后者你一定得充分发挥,因为越过越惹人爱。你虽承诺给它们看越南,但实际上给它们个类似东亚的美国就行了
最鄙视仗打到哪里就成天想着搞人家女人的军人← ←
如果换个语境或国境,天与地同样适用于东亚的任何一个国家。内战,外战,国破,家亡,一个女人在纷繁的乱世中从肉体到灵魂被蹂躏了三番五次。重归故里,依然无法痊愈,就像从娘胎中呱呱坠地,就只能逐渐依靠自己。即使到了丰饶富足的异乡,也还是个过客。根,一直都在那里。斯通三部曲的末尾,柔中带刚
场面调度 镜头感 配乐都一流 故事讲得也很好 悲凉的气息贯穿始终 高质量的影片。陈冲很入戏
“痛苦是恩典,是让我们和神接近;在软弱时教我们坚强,在害怕时让我们勇敢;在迷惘时让我们有智慧;当我们不能再依靠神,长久的胜利在我们心中,而不是在地上。”。。。电影展现了一个越南女子曲折流离的生活,一个国家的苦痛战事,两种文化的激烈冲突,两种信仰的殊途同归。。。反战,也可以这么表达!
【补標】VCD2022-8-5重新再看HD画质字幕在线加一星⭐女性的觉醒,是20多年后重新再看才明白的。也是关注越南女演员居然才知道她已经17年去世。
可能很难用简短的话语表达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黄金新娘》里的越南女子形象挥之不去。一切历史,政治,意识形态,其实终究可以被一种发自母性的宽容所抹去。没有哪里是真正的天堂或地域,只是心之所在何方。
“抵抗天命,必将受苦;接受天命,福乐自生。我们有的是时间,重蹈覆辙,但改过迁善,一次足矣。而我们终能听到般若之歌,用它来斩断复仇的锁链。此刻你就能在内心听到,自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灵魂就一直咏唱的这首歌。也许僧人说得对,万般皆有因。那么受苦将赐予我们更接近神灵,教导我们,软弱时要坚强,恐惧时要勇敢,迷惑时要明智,抓不住的就要放手。永久的胜利,是在心中赢得的,而非在一片土地上。”
斯通爷爷明显是想两边都讨好,真是……
奥利弗斯通越战三部曲之三,拍得最好的一部,不过貌似也是名气最小的一部。通过越南普通女性的视角来讲述战争,太微妙了。
是我看过最动人也是我最不喜欢的越战片 先不说零散的片段和切换 节奏也比较破碎 除了片头和片尾突如其来的升华 以及美国军人的描述 整个片活脱就是用越南苦难包装的美国梦 乱世佳人一般煽情实际上却无法真正贴近越南 相比许鞍华的投奔怒海 奥利弗还是更适合以美国视角去表现越战比较好。
黎里太美国化美国人眼里的禅机太小儿科,命运岂是一句轮回可以写照的。山光秀美,人灵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