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才读完小说原版,所以在看的时候找电影与书之间的对应也是很有趣的,因此并不会觉得近3小时的片长有多长。但是不得不说,导演这次在改编的时候太过于随心所欲了,很多地方就算是我这个才看过书的人都觉得不太对劲。
例如:
1.书中迈克并没有找到片中的那个“神器”,因此也并不存在所谓为了杀掉小丑而故意骗自己的童年伙伴,不告诉他们部落人曾被小丑消灭这段情节。这个部分的添加真的太脑残了,完全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还败坏了迈克这个一直守在德里镇的“守卫者”的形象。
2.书中众人的回归虽然确实和小丑每27年的出现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小丑自己也在引导着他们回来,他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但是影片里完全没有展现出这一点。殊不知书中正是根据这一设定,才让他们能自然而然地接受自己的命运,在已经成家立业、吃穿不愁后还愿意抛弃一切与小丑决战。电影里好像每个人直到最后都还在纠结一样。
3.最可气的一点是对埃迪之死的处理。小说里是埃迪将手伸进小丑的嘴里,因为相信哮喘喷剂是大杀器而给了小丑致命一击,然后被小丑咬断胳膊,流血过多而死。电影里改成了像傻子一样背对小丑被捅死的结局。这还不算,在埃迪死后,书中大家是一直背着他的尸体,直到实在走不出去了,才放下尸体,而且本还说出“埃迪是属于这里的”这句话,打消了大家的顾虑。但电影里好像只有爱德华关心埃迪似的,最后也只有他一个人因为埃迪之死而哭。真的让人怀疑他们真是童年的好友吗?
总而言之,和改编出色、结构精巧的上一部相比,这部简直就是反面典型。
开门见山,这就是第一部的强行加长版,并且还耍不少小聪明。
虽然这个世界上像《潜伏1-2》这么能自圆其说保持质量的本体和续集很少,但是这种第一部惊艳第二部却拉得不行的也不多见。主旨就是克服心魔,第一部就已经阐述的足够完整了,第二部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套路,只是换成了成人版,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模一样,不仅药都没换连汤也没换,这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样的东西至于要俩小时吗?
情节设置上,15年以后全球的恐怖片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像本片这么明目张胆的用老桥段的很罕见了,恐怖片里主角一帮人分头行动已经成为了一个吐槽的梗,结果本片依旧在明确的光明正大的告诉你“我们得分头去找死”。
逻辑自洽几乎也已经放弃,本片设置了不少零碎、仿佛随便想起来就塞进去也顾不上情节衔接的问题,比如在主角团在鬼屋被boss追逐的关键时刻刻意抖个机灵,在两个人面前放三个门,分别是特别可怕很可怕和可怕,每一扇门打开都会被不同的跟情节没啥关系的鬼吓,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主角就这么被吓了三回之后就走开了,如果我是导演还不如拿这点时长来让詹一美脱衣服秀一下肉。很显然编剧想展示一下自己觉得自己很棒的创意和幽默感。
主旨就真的也挺无语,本来第一部几个主角分别都已经克服了自己的issue,结果这一部强行把已经克服掉的东西又捡回来硬是让成人版主角再克服一遍,詹一美的弟弟上次已经跟他和解这次又没由来的再跟他闹一次。
最后吐槽一下由于本作主角团只有一名女孩,在她身上非要强加爱情戏码真的够了,为什么有女性角色就非要给安排感情戏;中心情感就是“废柴联盟”,几个弱势群体一起互帮互助的故事,以至于当观众本来想沉浸在长大后的几人和童年友情的回忆时忽然又得面对成年人的爱恨纠葛,忽然就不感动了。为什么女性角色就不能和《冒险小虎队》一样,和另外几个男性就是单纯的友谊,反而她一出现就被两个男生当成爱慕对象。友谊的感动气氛被毁了。
寒风萧萧,夜雨寒,找不到妹子同行的阿明,又独自于一个寂寞的夜晚,在塔斯马尼亚边缘海港老年渔村的一个偏僻的影院,看了夜晚首映的小丑回魂第二部。
其实,阿明并没有看过第一部,因为,阿明对小丑不感兴趣,西方人的恐怖谷效应,和亚洲人不同,他们惧怕小丑、玩偶、仿生人,可阿明更害怕楚人美和椰菜花子。
后来,阿明看了十分钟吐槽小丑回魂第一部,感觉,这小丑也不行啊,一个小朋友都杀不死还被主角团灭,是来卖萌的么。
但是,有一天,阿明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小丑回魂第二部的预告片,就是长大的女主角,回到以前的公寓,碰上了里面住的老太太那一幕,那一幕,拍的真不错,有一种静默的、冷呦呦的、潜滋暗长的、让人恍惚的,恐惧感,尤其是老太太说,在这个小镇上,死去的人,并不真的死去,然后突然定住那里,那几秒钟,阿明真觉得,非常精彩,这一幕,也拍出来了史蒂芬金一贯的那种近距离的、让人不安的、缓慢而急速攀升的惊悚感。
就是这个预告片,让阿明,对小丑回魂ii,十分期待。
毕竟今年,看过的几部,哭泣女人,安娜贝儿iii,仲夏夜惊魂,宠物公墓,都不太让阿明满意。
然后,话不多说虽然已经说了很多,阿明喝着两公升可乐冰沙吃着沾满了黄油和糖霜的24k无敌爆米花,在唇齿间弥漫着传统谷物特有的芬芳时,电影终于开场。
本着不剧透加上没看第一部完整电影很多人小时候和长大后我都对不上花了他妈很久才搞明白的原则,具体电影情节我就不说了反正也说不明白。
总之,看完以后,阿明觉得,这部电影在丰富程度上,还是秒杀了之前那些温子仁监制的系列宇宙鬼片和其他的翻拍的不温不火的史蒂芬金系列影片的。
影片讲述二十七年后小丑回魂,长大的主角们重回噩梦小镇,记忆被唤醒,成年交织着少年时期的恐怖经历。有趣的是,这个电影挺有耐心的,前面一大半时间,是让六个主角分头行动,各自找回童年的记忆和重要物品,携手回收魂器封印伏地魔,不对是外星人飞到地球作恶的小丑。
于是,主角们分头行动,每个人都有一段自己的经历,这就约等于,是电影兼容了六个独立的小鬼故事,每个人都独自见鬼,穿插着童年的见鬼经历。一般这种团战类的电影,能花这么多时间,分开拍每个人,也不算特别多见,其中呢,果不其然,我最喜欢的,依然还是女主角独自撞鬼的那个鬼故事。我觉得,她这个独立片段,是全片最好看的。
恍惚间,我甚至想到了史蒂芬金那部幻影凶间,也是主角一个人去到酒店的一个房间,发生了不少怪事。当然这两者并无任何相似之处,但是其中有一贯的那种惊悚特质,即一个人,去到一个环境,开始发生怪事,开始一切都温温顺顺的,让你放下戒心和防御,但很快事情突然发生变化,你被环境的恐怖的变化吓得措手不及,我觉得电影还是拍出了作者的这种特质。比如幻影凶间里男主角通过窗户看向对面相同的大厦位置有相同的窗户,里面甚至有相同的人,比如女主角和老太太喝着茶,音乐慢悠悠播放着,知道不经意间老太太露出腐烂的胸部(呃),两者都有那种引人入胜的恐怖感。
当然啦,我觉得预告片剪得更好,电影里,女主角这个段落,最后老太太还是以一个CG怪物的形象冲了出来,这里怪物的形象太过具体,又有点搞笑,反而冲淡了女主角一开始和老太太聊天发现她似乎有问题的那种日常的恐怖感。
我对这个电影不满的地方也是,很多鬼怪的形象,还是太具体、且不吓人还有点搞笑,如果能再隐约一点,含蓄一点,高明一点,就不会更加浪费先前铺垫出来的递进的良好的恐怖氛围。
至于其他几个主角独自行动纷纷撞鬼的段落,不多赘述,只能说,有些一般,有些不错,但全放在一部电影里,可能会稍微有些长。
不过电影做的还是不错的,至少不会让你觉得瞌睡,到了后期,主角团纷纷收回魂器,开始攻打伏地魔的老巢,这里还夹杂了惊人的反转,重要人物的英勇就义,以及我们一点都不感到无聊的正义的嘴遁,总之,大结局自然是终于击败了小丑,还麻瓜世界一片和平。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在元素杂糅,独立段落的恐怖气氛上,做的都不错,可能第一部成功,第二部也财大气粗,野心和格局都有,不是那种安娜贝儿iii式的看起是鬼怪复仇者联盟实际还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是真的拍的挺完整。
值得说的是,影片很多转场、童年成年视角的切换都拍的挺有新意的,当然啦,欧美鬼片的此类摄影剪辑都是一贯的有逼格,不多赘述。
总的来说,阿明觉得,这部电影应该是今年看过的主流院线上映的最好看、丰富的一部了,尺度在成人血浆和儿童打怪之间游走,偶尔还有冷幽默和吐槽,也算元素丰富了。旧物店里史蒂芬金还客串出现,让人惆怅唏嘘难以自禁。
接下来可能期待的也就只有那部在黑暗中讲的故事了,不过看评价似乎不高,真是捉急捏。
就这样了大家拜拜吧。
主角们忘掉童年阴影用了27年,没看正片就被剧透的你忘掉以下文字需要多久?当然,也欢迎不敢看恐怖片又管不住好奇心的观众利用这篇东西了解剧情。
开场画面无缝衔接前作,少年主角们歃血为盟。随后转到27年后的德里小镇,游乐场里一对同性伴侣遭到小混混的挑衅,随即升级为肢体冲突,人数不占优势的情侣惨遭毒打,其中一人被扔下河。但他并没有死于溺水,而是被突然现身的小丑咬死。这一段铺垫了德里小镇的恶土氛围,也是故事核心角色小丑的初亮相。
正面角色建立观众认同感要通过“救猫咪”,同样道理,反派要让观众产生足够的厌恶感和恐惧感,就要通过“虐猫咪”,最好还是虐一个救了猫咪的“猫咪”。第一个牺牲者Adrian由编、导、演全能的青年天才电影艺术家多兰饰演。Adrian把打靶游戏(靶心是人偶的嘴巴,口爆成功即可得分,非常恶趣味)得来的奖品送给脸上有胎记的小女孩,这是他的救猫咪时刻。然而这么一个具备主角气场的人物,却是不折不扣的龙套,而且他的故事里出现的所有人(除了小丑)后面都没有再参与主线剧情。
当年的窝囊废俱乐部成员麦克是七人组当中唯一留在德里的,他一直在从事关于小丑的研究,得知出现新的受害者之后,立刻联系了早已各奔东西的伙伴们。比尔成了作家、编剧,不再口吃,最大的问题是他写的书总被人吐槽结局太烂,但我觉得总归烂不过《X战警:黑凤凰》;埃迪成了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专家,找了一个跟他妈妈很像的妻子;贝弗莉嫁了一个身家不菲却跟她爸爸一样性格扭曲的老公;满嘴骚话的瑞奇成了脱口秀演员;变化最大的是小胖子本,他如今是事业有成的型男,开视频会议讨论建筑风格时,可以随时用类似于“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句式强势说服手下员工。表面上看他们每一个都是成功人士,然而实际上我们能感觉到他们各自的生活状况并不如意,年少时克服的性格弱点又回到了他们的身上。这时迈克的来电成了他们改变生活、打破“静止=死亡”状况的催化剂。
不过改变不是那么快就发生的,维持原状的惯性还要再持续一段时间。几个伙伴聚在了一起,他们抱着单纯的类似于参加同学会的心态回到故乡德里。选择中餐馆作为聚会地点十分应景,一帮中年人凑到一起喝酒聊天吹牛逼的画面与中餐馆的包间和圆桌天然具有极高的适配度。可惜这间中餐馆卫生不达标,饭吃到一半,虫子满桌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可能是因为这家中餐厅的食材保存条件不理想、冰箱不够用,他们需要一个足够有魄力的老板帮他们下决心买冰箱。
我最受不了人脸+虫子的形象,每次看到都会SAN值狂掉。偏偏这部电影里就爱用类似的形象来制造惊吓效果,除了第一幕这里长着婴儿面孔一边啼哭一边爬来爬去的虫子之外,后面第三幕长着虫子腿鬼鬼祟祟爬来爬去的腐烂人头也很带劲。这种认真、踏实地吓唬、恶心观众的行为彻底征服了我,也是我给这部电影五星的最重要原因。
跟我一样被吓到行为失控的主角们险些把饭店包间拆了,回过神来才发现一切都是幻觉。出门时瑞奇遇到热心小粉丝来打招呼,被他当成幻觉的延续,一通臭骂,结果粉丝巧遇偶像的小确幸沦为小型脱粉回踩现场。
饭店门口,六人从电话里得知唯一缺席的斯坦利已经自杀身亡。除迈克以外,其他五人因为离开德里而被封印的年少冒险记忆开始复苏,但是他们大多拒绝回想起当年的事情,并希望尽快离开。只有比尔一人愿意留下来跟迈克一探究竟。此时故事推进到第一幕的“争执、辩论”阶段,主角们在纠结要不要继续深入这个有小丑存在的颠倒世界。
比尔参观了迈克收藏的法器,并在他的引导之下见到了神奇的幻象。引导的方式是给他下药。迈克这个角色我越看越觉得是比照着《宿醉》里那个胖子来写的,一直在暗搓搓地搞他的小伙伴们,比小丑更让人防不胜防。题外话,《宿醉》的导演也拍了一部小丑题材的电影,据说近来好评如潮,关于那部电影的讨论我们放到一个月以后。
六人组重新聚在一起,交换彼此关于小丑事件的情报,得出结论:如果不解决小丑,他们都得死。于是或情愿或不情愿地,他们共同投身到对抗小丑的事业中来,故事也进入到第二幕。类型片第二幕前半部分主体是“娱乐、游戏”。本片既是恐怖片,又是青春片,所以“娱乐、游戏”的呈现方式就是穿插着主角们的青春回忆安排惊吓桥段。
比尔等人按照迈克的指示,去分别寻找他们自己灌注有少年时代回忆的法器,这也是直面心魔的历程。比尔的法器是从下水道里捡回来的当年弟弟临死前玩的纸船,他的心结是对弟弟怀有的愧疚感。话说我一开始以为关键道具是他从斯蒂芬金开的闲鱼线下体验店淘来的那辆自行车。本片当中一美的主要搞笑戏份都通过他跟自行车的相爱相杀呈现。
贝弗莉的法器是藏在旧居中的情诗,这么多年来她一直以为是比尔写的,让身为原创作者的本倍感维权之艰辛。贝弗莉的心结是父亲对她扭曲的占有欲。几个小伙伴分头行动时,贝弗莉经历的恐怖事件是最有设计感的。不过那个阴森诡异又带着三分搞笑的裸体老太太暗中观察的桥段,似乎跟去年的恐怖片爆款《遗传厄运》撞梗了。
本的法器是初识贝弗莉时对方帮他签名的学校年鉴,他的心结则是年轻时因外形而自卑,不敢争取贝弗莉的爱;埃迪的法器是哮喘气雾罐吸入剂,心结是因过度在意风险而倾向于逃避退缩的懦弱性格;瑞奇的部分是最不吓人的,却是信息量最大的。前作当中完全负责活跃气氛、看上去有点没心没肺的瑞奇,其实是所有主角中最复杂的一个人。他的法器是游戏币,心结则是自己对全世界隐藏了一个巨大的秘密。瑞奇这一段让我想到了《黑镜》最新一季的第一集,就是有猎鹰的那一集。两个故事共同说明了一个道理:格斗对打游戏容易把人掰弯。
电影进行到中点处,随着伙伴们陆续回到住处,娱乐、游戏部分结束,开始进入第二幕后半段的“恶人逼近”环节。其实小丑从一开始就离大家不远,毕竟他才是这个故事真正的核心角色。于是为了体现出剧情的节拍分割,编剧又安排了另一个反派角色去实施具体的“恶人逼近”动作。上一部当中的不良少年鲍威尔被当成小镇上的儿童连环诱拐谋杀案真凶,在精神病院住了27年,随着小丑的回归,他也再度受到召唤,继续跟窝囊废俱乐部作对。
在埃迪陷入与鲍威尔苦战的同时,比尔和贝弗莉却在楼下亲上了,并不是这俩人不讲义气,而是类型片的套路就是如此——这一情节有时被称作“第60分钟的浪漫”。“60分钟”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时间,通常这种接吻、深情相拥、甜蜜告白的情节会发生在一部电影的中点到三分之二处之间,主角感觉到达了人生的巅峰,马上就要挨上编剧一记响亮的耳光。
比尔和贝弗莉正亲着,突然从楼梯上掉落一个滑板。它属于之前饭馆里被瑞奇怒喷一顿之后脱粉的那个小男孩。小男孩住在比尔家当年的老房子,比尔曾经劝他赶快离开德里小镇,显然小男孩没有把他的话当一回事。比尔一路追着小男孩来到游乐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他被小丑吃掉。这时主角比尔体会到了“失去一切”的感觉,进入到“灵魂的黑夜”。
影片的B故事是几位主角的友情。最想逃走的瑞奇路过已经去世的斯坦利当年做成人礼演讲的教堂,重新回忆起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于是掉头回去跟伙伴们会合,顺手解决掉了险些致迈克于死地的鲍威尔。窝囊废俱乐部的成员们互相鼓励着彼此,一同进入了小丑的根据地井楼,故事也就此切入第三幕。
第三幕结局部分,主角们要经历五个阶段完成“风暴突袭城堡”,使事件得到完美解决。首先是集合伙伴与必要的工具,这一项准备工作在一行人进门之前就做好了。然后是执行计划,众人把各自取回的法器放到一起焚烧,举行仪式,念诵咒语,准备消灭小丑——所以说那辆自行车不可能是法器,要把它搬到地下洞穴烧掉实在太费劲了,这种庄严的时刻要啥自行车。第三步是“高塔意外”,计划受阻,由于迈克没有在一开始对伙伴们吐露关于仪式的全部真相,导致仪式失败,小丑力量不减反增,伙伴们之间的信任也濒临瓦解;第四步是再次深挖,四散逃命、被小丑盘算着各个击破的主角们要在此时彻底战胜心魔,调动起自己最后的力量:比尔走出了弟弟死亡的阴影,不再对过分苛责自己;贝弗莉和本互相倾吐了深埋在心底多年的爱意,勇敢地对彼此伸出了手;埃迪战胜了懦弱,对小丑刺出了贯彻信念的长矛;只有瑞奇好像没什么变化,他一如既往地负责搞笑,前作当中备受欢迎的“中杯”“大杯”“超大杯”……不好意思,应该是“不吓人”“吓人”“很吓人”三重门强势回归,配合比尔哈德尔的表演,以及汪星人幼崽天然的与恐怖片完全背离的气质,构成全片最大笑点。最后一步是新的计划的实施,战胜心魔的主角们不再畏惧小丑,轮番上来一人一口垃圾话,将他活活喷死。
消灭小丑之后,伙伴们回归了各自的生活。故事在斯坦利的绝笔信中落下帷幕,最后的画面是七个小伙伴曾经稚嫩的脸庞,他们又回到了故事开始时的样子。已经步入中年的窝囊废俱乐部成员们,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其实仍然受到童年阴影的支配。他们一度选择了逃避和遗忘,以为只要不去想起自己的“窝囊史”,就可以维持“天生赢家”的自信。然而只有直面昔日的恐惧并战胜它、接受自己“失败者”的身份,才能真正把手中的“成功”握得踏实。
电影直到最后瑞奇也没有出柜。他的真正结局应该是:凭借优秀的喜剧才能加盟《周六夜现场》,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史小芳,后来跟他的同事、负责播放每周要闻的赛金花喜结连理。
其实结合瑞奇决战之后对埃迪的悼念,再回想他之前的表现,会发现他也实现了对自我的突破。他展现这种突破的方式,就是一直陪在埃迪身边,直到埃迪生命的最后一刻。虽然他没有把爱说出口,但他的行为其实与本和贝弗莉是一样的。在你身边一直占你便宜、想要让你叫爸爸的人,有可能在心底埋藏着一份不肯说出的感情。所以我现在相信郭德纲对于谦老师是真爱。
全片接近三个小时的片长让我丝毫不觉疲倦,这主要得益于笑点和惊吓点的适当搭配。虽然这篇东西的绝大部分篇幅都用在了分析剧情上,但剧情反而在我看来是扣分项,最大的问题还是那个略显冗长的第三幕——作为视觉奇观的载体当然是合适的,但是整个推进过程在看过前作的观众看来却缺乏惊喜。上一部一群小孩一轮嘴炮把小丑说死,虽然有点中二,但是因为那份中二与小演员们的少年感相得益彰,所以还可以忍;这次换了一群大人同样来一轮嘴炮,就显得十分尴尬了。瑞奇扔石头砸小丑那一幕让我小激动了一把,可惜情绪还没完全调动起来,他就又泄了气沦为搞笑工具了。石头大战其实不失为结果小丑的理想方式——既关联了前作的经典情节,勾起观众的回忆,又通过类型元素的挪移避免了现在这样的尴尬重复。
除此之外,本片还存在着一些无意义的铺垫,比如男主角的老婆,跟主线剧情完全没关系,只露了一面就没下文了,不如直接删掉。还有脸上有胎记的小女孩,她出现在两场戏当中,让我一度误以为她会是这一部受到主角们保护的关键人物,结果小丑说吃就吃。导演应该是单纯觉得小演员太可爱了所以才多给她几个镜头的吧。跟小女孩一样在故事开头就登场的那几个小混混,本来以为会接替上一部的鲍威尔,结果因为鲍威尔本尊回归,硬生生把他们给挤没了。其实鲍威尔这条线也拍得很随心所欲,硬塞给他了一个已经变成丧尸的基友,却并没什么卵用,还不如把戏份腾出来交给年轻一代的混混,让他们拥有被主角教做人的机会。
前作当中主角们的人物弧光已经相对完整了,本作为了让故事仍有可行性,采取了一个十分老套却奏效的方法——通过失忆洗掉上一部建立的人物弧光,让主角们重新成长一次。这种手段其实有点耍赖,但是好在主角们多了27年人生经验之后,再次成长得比之前要更彻底:比尔上一次只是对弟弟放手,这一次则更进一步与自己和解;本和贝弗莉也有钱……有情人终成眷属。
最后的最后,看完本片的最大感想是,詹一美的戏路跟范伟老师还挺像的,都擅长扮演骑自行车、坐轮椅的角色,也都擅长模仿口吃。
回到伦敦正正经经的第一个周末,冬天来了。
周五下午,纠结徘徊了很久,要不要去看小丑2,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从不会一个人看恐怖电影,毕竟这会浪费一个难得且优秀的约会理由。
我得说,抛下剧情的一点点玄幻和宇宙色彩,这部恐怖片的核心理念感动到我。
什么是恐惧,它最外在的表现是情绪,对恐惧共情极为敏锐的我们,在很多时候难以挣脱以生存为第一目的本能。那么剥开这层情绪的皮肤,是什么让我们对外界产生恐惧?我们能克服本能吗?这部电影在尝试着回答它们。
回忆小时候,总有一些片段稍稍触碰便能浮出水面。一个人在家看少年包青天时,总觉背后有一双眼睛;和小伙伴大半夜玩躲猫猫,趴在围墙上方用阴影盖住自己时的一阵阵凉意;为了不绕路,爬墙上学时,发现砖缝里面巨大且有很多触角的莫名生物。这些的恐惧情绪,现在看来,会是玩笑。
那么我们真正恐惧什么呢?
那些根植在我们内心更深处的情感结块,它们幽微深密,被重重包围。小丑2以分篇章的形式,讲述了他们几个主人公恐惧的来源。有的是难以忘怀的愧疚,有的是童年时期遭受的歧视和暴力,甚至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重要亲人的态度和忽视。
对于孩子来说,情绪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是判断立场和态度的主要来源,而成年人的我们,会更为理智的梳理情绪。童年时期深刻而又巨大的情绪慢慢积累成冰山,沉入海底,构成我们的防备机制,成为我们理解世界,以什么态度面对世界的基础。
这部电影带着我们,发掘出恐惧面孔下,扎在深处的,因为在小时候不能被自己理解和解释而形成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带来的情感体验。它告诉我们,正视这些想法,去尝试和自己和解。
在这个基础上,它继续告诉我们,认识自己仅仅是第一步,而与自己和解并不容易,这需要很多的勇气,支持和爱。电影绿皮书里有句台词,说,being genius is not enough, it takes courage to change people's hearts。我想,改变别人的心需要勇气,改变自己的心则需要更大的勇气。
电影里那个在小时候默默给女主人公写情诗的男孩,此刻终于成为能够坦荡对她喊出的情诗的男人,而她在一片血海里伸出手,终于在27年后握住了一颗珍贵的心。
《小丑回魂》的一二两部,构成了一个非常棒的对偶,第一部主讲童年的噩梦,第二部则是描绘成人世界的恐惧,面对着相同的敌人,拥有了更丰富的阅历,绕了一圈后依旧要直面曾经的自己,每个人于童年时种下的心魔,在掩埋27年后开花结果,若是不把它从根里刨除,它还会在你的遗忘中蛰伏下一个27年。
1.遗忘的童年 德里是一个很古怪的城市。大略因为它每27年就要发生一次重大的死伤事故,若要在这里生存,就必须有着放下过往继续生存的能力,因而,从德里出来的人,仿佛也都有着这样的一种共性,便是遗忘。 其实不只是德里,成长的世界就是充满着忘却与模糊的,名字与事情,若不记录下来时时温习,也就是几年的时间里便会如同掌中的沙子一半流失大半,也无外乎几位从德里出去的少年在迈克打电话过来时都愣了一下。 德里,仅仅是这个名字,便有如黑洞。他们已经尝试着,几十年不去想那个黑洞里曾经生活的自己了,但是当年的血誓,重新浮现的疤痕,都在招呼着他们再一次面对儿时恐怖的对象。 原作中,比尔接到电话后,手上出现了白色的伤痕,他的妻子意识到,之前从未注意到这个伤痕,仿佛是这一个电话让他有了过去一般。 过去,尤其是不愿回首的过去,被掩藏在记忆的深处,但是每个人,比尔,瑞奇,斯坦,迈克,贝弗利,本和艾迪,或者意识到或者无意识地,都在重蹈着自己过去的路径。 比尔把自己最深的恐惧掩藏在心里,成为了畅销作家甚至参与进华纳电影剧本的编写,写了一本又一本恐怖小说,却不知道灵感来自何处,也无法写好一个结尾,因为一切都没有结束。 贝弗利无知觉中嫁给了一个和他父亲一样控制欲极强的男人。 本小时候的建筑才华让他成为了优秀的建筑家。 艾迪的老婆和他妈妈一样对他无微不至地关心艾迪有时候甚至会错以为他老婆是妈妈。 瑞奇发挥小时候的笑话天赋和口技成了脱口秀的主持人。 迈克留在了家乡,没有忘却,一直钻研着关于it的历史。 斯坦...斯坦没有能与大家聚首。
2.记忆的伤痕 在东方璞玉中餐厅聚首以及之后的小小惊魂后,重回德里的loser俱乐部成员决定回到自己过去生活过的地方,找一个当年对自己意味深重的物件。 这,被称为是一种牺牲,因为他们的过去并不是美好的,事实上,他们的过去可以说是伤痕累累。 比尔的一生都沉浸在对于弟弟的沉湎之中,他为此自责,懊悔,也恨透了那个夺取他弟弟的小丑,下水道,还有那个飘荡到幽冥的纸船。当然,他的口吃也伴随着回到德里而再次出现。 贝弗利深陷父亲的管制之下,那是糟糕的,但莫名地,又有一种被关怀的错觉。 本的弱点是他儿时的肥胖,虽然长大后已经成了健硕的汉子,内心里却依旧在竭力掩饰着自卑的自己。 艾迪脆弱的身子骨,那个樟脑水假扮的哮喘药,他一辈子活在“健康环境”的限制之中。 本片给了瑞奇上一部没有的设定,就是同性恋,当然这种情感如此含蓄以至于全片都无甚表达,当然他选择的那枚游戏币,也表明了他的遗憾。那个鲍尔斯的堂弟,本来在开心地和瑞奇玩游戏,不过畏惧堂哥的威势,转头便对他恶言相向,也不知是可恨还是可怜。(在影片中,几个人在本搭建的地下室里的时候,瑞奇和艾迪在同一张吊床上互相怼来怼去,大概也是同一天,因为瑞奇穿着相同的衣服,瑞奇在桥上刻下了R+E,事实上你看完全片再回过头看一些成年瑞奇和艾迪的对手戏,你会有新的发现)
迈克的角色则比较单薄,依旧是上一部中父母被火烧死的心理阴影。 每个人选择了一件代表自己过去的物件,这是除魔仪式的步骤。
3.成年的恐惧 孩子会害怕夜里床边的阴影,成人则不会,有人便觉得成人没有那么多恐惧的心理。 也对,也不对。 成年人确乎见识到了更多的事情,胆子更大,不会像童年时候的自己一样被各种鬼怪轻易吓到。 然而,也是因为成长,那些性格中无法抹去的缺陷也随着身体的长大而根深蒂固,更不用说成年人更明白生死存亡,面对未知与危险,便也愈加缩手缩脚。 本片中,成年后恐惧的最大篇幅给了艾迪,重新进入老房子后遭遇到危险,艾迪被吓到不能动弹,然而也正是这样的艾迪,反击了恶霸鲍尔斯,用“能打击恶魔”的矛射穿了小丑,最后不幸身亡。 并不是说成年没有恐惧,恐惧根治在每个人心中,也伴随着我们从出生到死亡,成年人于童年不同的,或许是更能认识到面对恐惧时我们应当作何选择,是逃跑,还是去面对。
4.盖不上的气球,漂浮的血 除魔仪式,那个顶出来的气球,很有意思。 迈克知道chud的除魔仪式也许并不管用,但仍旧一厢情愿想用这种方法封印恶魔。 恶魔来自于宇宙,所以它的血液都向天上流淌。 恶魔很大,人类很小。 不过恶魔并不能肆无忌惮地杀人,因为它以恐惧为自己强大的燃料。 没有了他人的畏惧,它只是个弱小,任人宰割的小丑。 这个小丑,它用着萤火虫和悲惨的故事勾引少女,它在比尔面前当面杀死小孩,它用死光让瑞奇漂浮,它用利爪刺穿艾迪的身躯。 但是它也在害怕着那群成年的斗士们,不仅因为他们曾经打败过它一次,更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根系就是别人的恐惧,它放出了loser俱乐部的死敌,它不断威吓着他们想逐个击破,但是它最后也只能蜷缩成一团,被人捏碎心脏。
之后一切漂浮在空中
5.桥下的气球,缄默的庭审 我并不满意电影里对原作的这段复现。 原作中关于这个同性恋被小丑袭击的这一段,是里面我最喜欢的桥段之一,故事同电影中描述的一样,然而最精髓的部分在其后警察的审讯。 警察分别询问着每一个人当时看到了什么,犯事的那几个年轻人提到了看到了小丑,死去同性恋的伙伴也提到了小丑。 警察自然是不信的,觉得那可能是他们看错了,或者就是那几个犯事年轻人编出来的一个替罪羊,他们说小丑出来就让他们自我辩护的证词显得虚假了不少。 而对于死去同性恋的同伴而言,如果在庭审上提出小丑的话,那么那几个人可能会被轻判。 于是,最后的庭审上,没有一个人提到小丑。 这,才是这个故事最恐怖的一点。并不是一个同性恋被小丑而杀,也并不是桥下飘浮着数不清的气球,每个气球上都写着我爱德里,恐怖的,是在德里这个城市,哪怕所有人都看到了小丑行凶,最后这件事突然被掩藏起来,于是哪怕过了几百年,一个又一个的重大事故之中,都难以看到小丑的身影。 仿佛是大家说好了不去讲它一样。 这才是真正恐怖的事情。
6.飞驰的自行车 这部电影,还是很基于原著的,至少不少原著的情节都有所保留,比如比尔回到二手店重新买回自己童年的自行车银驹。 虽然也很可惜,电影没有提到这个自行车对他是多么重要,这个自行车载着他逃离了恶魔,这个自行车的速度救了艾迪一命,他小的时候蹬着这么硕大的车,全速启动后几乎停不下来... 这才是这个自行车为什么对比尔如此重要的原因。 当然我还是很开心看到了史蒂芬金的客串,电影里面无数次吐槽结尾很烂,毕竟小丑回魂原著确实在描写少年时代亮点更多,(当然不能不提结尾七人群啪的被人诟病的剧情),本片在结尾算是做得不错,loser俱乐部和小丑的激战爆米花性十足,虽然因为原著所限,所以一些地方仍然有些维和,不过已然做的不错了。
7.每个人的过去与现在 本片时长将近三个小时,作为恐怖片而言已经是巨无霸的存在,而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便是—七个主角。 哪怕斯坦在影片开头就早早挂掉,对剩下六个人每个人都要着笔墨去描写还是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更不用说第一部尚且还是只有童年的剧情,这一部在大人每个人的戏份之外还要穿插许许多多童年的剧情,这便极大地增加了片长。 当然并不是抱怨,毕竟原作的大部头要一方面留下精髓去掉糟粕,另一方面又要把故事讲得完整且面面俱到实属不易,甚至我还觉得开头的六通电话那里过于随意而简单了,除却贝弗利的那一部分稍微长一点,其余几人都是走马观花一般,基本无甚表现,这也是一个小遗憾。 不过影片在童年与成年,包括角色之间的切换的镜头还是颇为有意思,印象比较深的便是从本房子外看到的星空变成了斯坦正在拼凑的拼图,而从斯坦手上滴落的血落到了贝弗脸上,贝弗利行走街道下水道的雨水在过去喷涌而出,鲍尔斯青年时看到的气球一直漂浮到今日。 上面那一段,真的很棒。
而说起每个人的过去与现在,就要讨论一下各个演员的水平了。除却没什么戏份开头就剧情杀地斯坦,表现最好的既不是男主一美也不是女主劳模姐,而是成年瑞奇的扮演者比尔哈德尔,兴许是人设便是活泼笑话不断的脱口秀主持人,比尔哈德尔将这个复杂的瑞奇演得活灵活现
而相比之下,一美和劳模姐则只是中规中矩地完成了任务。在此心疼一下据说“用了做多血浆的场景”,也不是劳模姐的问题吧,总之就是觉得很一般,没有展现出那么多血浆的冲击性,感觉把血浆换成水也并不差很多。 至于小演员们,依旧不错,但是因为他们都在快速地长身体,所以第二部在拍摄的时候用特效对一些小演员进行了年轻化处理,如果不注意其实也还好,不过仔细一看有些人明显皮肤细节比小贝弗利要少,看上去脸很光滑,尤其是小艾迪(看看半年前的沙赞里面这个角色都长得多大了)和小瑞奇(参见最新一季怪奇物语),你只要看得够仔细,就能发现一些轻微的违和感的。
最后做一点小小的总结。 《小丑回魂2》相比于第一部而言没有了初见的灵气与震撼(至今记得看《小丑回魂》刚开始乔治被咬断手臂的震惊),不过在经费提高以及大牌演员的加盟之下还是保证了在恐怖片中数一数二的爆米花性(相应地恐怖性就没那么强了)。 不过本片还是很好地在整合原著剧情的同时把故事做了合理的改编,当然因为原著天生劣势让片长略长容易给人带来冗长的观感,据说导演还有更长版本的导剪版。 来自童年的伤痕延伸到成年化为恐惧的回忆,离开小镇便遗忘了曾经的那个与恶魔搏斗的夏天。 我总是有着这么一点期盼,如果小丑还未死去,27年后,等剩下的五个人年近七旬之时,他们的恐惧又会是什么?
最后给我们的比尔哈德尔,真的是个活宝。
R+E
不管是1还是2,《小丑回魂》都在阐述一个主题,就是克服恐惧,这种恐惧或许是你害怕的某个事物,或许是你的家庭,或许是你不愿面对的痛苦记忆。当loser成员长大后离开小镇,对曾经的遭遇记忆越来越模糊,甚至开始忘记。这就像现实中,我们用逃避来面对不愿承担的恐惧和责任,用遗忘去隐藏不愿回首的过去,但这样,我们也会流逝掉我们感受到的幸福美好。就像影片中表达的,当他们回到小镇上时,他们在小镇上的恐惧和痛苦,统统都回来了,但是更重要的是,那些他们在小镇上的幸福欢乐时光,那些他们刻骨铭心的情谊,也都回来了。人生一定会经历各种不愿面对的遭遇和痛苦,但如果不愿意承认这是自己人生影子的一部分,那么人生又谈何完整呢。哦对了,小丑最后居然是被骂死的,你没听错,是被骂死的…
怎么就给拍成特效大片了呢?神秘感、恐惧感、紧张感全无,过度依赖特效和剪辑,而忽略了剧本本身,近3个小时的片长依然无法消化原著下册丰富的内容,远远不如上集的取舍得当,编剧啥都想讲但是啥都没讲好,野心极大但是处理混乱,成年角色的塑造更是单薄得要死,全是提线木偶,可惜了一群好演员。
大招是疯狂霸凌小丑????
其实是一部暗喻原生家庭的文艺电影,几个小镇青年,到大城市奋斗了十几年,自以为混得人模狗样,回到三四线的老家旧梦重温,那些小丑和怪物,是他们潜意识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张牙舞爪,怼得小镇青年原形毕露,落荒而逃。结尾再次教育我们,老家亲戚总不拿自己当外人,怎么办?拿话怼死他。
什么乱七八糟莫名其妙故弄玄虚的!明明每个人长大后都挺成功非要喊我们永远会是loser,矫情做作强说愁。打了半天最后两分钟赢在骂脏话?还有女主爱的不是任何一个,而是那张卡片。差第一部十万八千里,又臭又长就这剧情好意思拍快三小时,让人坐不住。倒是小丑干瘪后十分乖巧招人怜爱。
没想到,最厉害的竟然是嘴炮。相比第一部,这一部其实弱了不少。可能,也是上一部太美好了吧,即便这一部几位成年演员的表演仍然很出色,但影片却重新堕入常规恐怖片的套路,少了第一部那弥漫美好的青春味。剧情承续上部,直面过去与童年阴影。强大内心,并战胜恐惧。几处与过去的对应,还是挺感人的。
我觉得情感层面比1升华了 可能我个人比较爱看过去与未来交缠联通吧 好治愈啊最后还是泪目(可能因为每个人的笑点都不一样 导致我们这场从头到尾笑声不断 其乐融融到我都迷惑我到底看的什么类型的电影
看完《IT2》才知道《1+2》其实共同组成了对《伴我同行》的重写与续写——“我后来再也没交到像十二岁时那样好的朋友, 每个人都是如此吧?”的一曲曲变奏,被两种不同的“漂浮”所统摄。相比《1》,《2》的质量堪称大型滑坡,虽然制作规模更大、视效更华丽、剧作也算圆得工整,但整个项目还是太“好莱坞续集”的思路,改造成了宛如《复联》式的游乐场×反复的密室逃脱。越是精致,越是失去“真正的精致”。群星表现普遍平庸,每一个都不如小孩子演得好,简直是来过家家的。以及,还以为第三幕要放什么大招,结果是靠辱骂BOSS赢了???行吧。
和第一部比真的差太多了。特别是中段攒七龙珠唤神龙的设定,各种恐怖桥段生硬的拼凑,什么顺序观看都无所谓,显得很散,还来了个貌似全知的角色告诉大家如何科学的收服神奇宝贝。解释的越多越砸脚系列。第一部那么火可能还是因为怀旧这碗饭太好吃了,可咱们不能一直只吃同一碗饭啊
太难看啦!太可怕啦!又难看又可怕!难看得可怕!
结果最后全靠人身攻击…
比第一部差多了,何必拍那么长,完全可以压缩到两小时以内。最后的杀招居然是嘴炮攻击……还让Eddie挂了简直不能忍。如果胖子27年后还是胖子能追到女神再来谈爱情好吗……
全片最出彩的部分,居然来自一美对口吃的演绎,努力想发出b……ike的b音,但音节卡在口里半天,情急只能借f……uxking的f顺出bike这个音节。哇,这演员太厉害了,能将真实口吃生理现象呈现出来,而不是仅靠自己揣摩和大众印象中的单音节重复来糊弄,给跪了!
除了小丑,其他人都长残了,岁月是何其的残忍
剧本套路的令人犯困,最大的惊喜就是一开始的基佬情侣惊现多兰,还被小丑手撕了哈哈哈。他们还敢自称loser?个个都人模狗样的有钱样子,特别是当了建筑大亨的小胖子简直是逆袭winner典范了,有钱有狗有豪宅有游艇更是抱得美人归,要不要那么矫情呀
台北最后一夜赶上首映,一点的场次坐满了人,全民狂欢的观看体验和自己在家默默看真的太不一样了;Ben和Beve最终还是一对儿,令人欣慰;Richie的角色饱满了很多,剧本写的好;史蒂芬金式的怅然几乎被咋咋唬唬的镜头吓没了,全程捂眼睛。
非常之失望了……这第二部的成人版拍得面目全非啊。从头到尾都是jump scare,丝毫没有技术含量,而且竟然被这么一惊一乍“吓”快三小时,也太冗长了。第一部里的少年气也是丝毫不剩。想要表达的似乎是大家成年后与自己的过去的和解,但是这各自为战的故事线实在是很让人提不起兴趣。后半部分快拍成《国家宝藏》了,最后的大战更是宛若喜剧:必杀技是打嘴炮你可敢信?整个电影还真就只剩Bill Hader算是可圈可点了。PS:认出卖自行车的老板是史蒂芬·金本尊客串的时候小声惊呼~
最后一次跟前男友看电影...又吵架了
Double Bill 一二部连看才懂得第一部有多精彩!相比第一部,成年人担任起拯救世界的重担多半像有些智障的夺宝奇兵。但凡不在神秘宗教蜘蛛老巢,依旧是不断被惊吓、被感动。笑料更足,Ed拿下全场最佳,药店地下室怒喷grey water笑喷全场!最佳恐怖桥段是中餐馆fortune cookie,婴儿脑袋蚕蛹简直亚洲恐怖Max!斯蒂芬金担当二手店老板有模有样,假一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