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开始5分钟左右,我就把脚翘起身体尽量后倚用一种接近n形的姿势在电影院里保持到结尾,我怕脚下突然有什么长着尾巴的东西跑过去,就算屏幕上的老鼠再能干可爱,我还是会对它的同类做出景天的姿势~~~~~不玩仙剑的人看得懂我在说啥么?
言归正传,disney是one man's dream comes true,从他想给女儿一些东西看,一些洋娃娃之外的东西玩,一个家长可以带着儿女在周末去的地方到遍及世界的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城堡,除了麦当劳,我们还有一些跨越肤色语言共享的东西,好比说用三个圆形画出的老鼠~~~~~同类。
pixar的动画可以称为成人动画,从影院里满地奔走的孩子和笑的前仰后合的家长可以看出来所谓家庭片也分服务家长和服务子女~~~~我又跑题了。
pixar一如既往的宣传这部片子用了多少年来实现,一切都起源于几个大于100kg的男人在客厅里靠着壁炉的闲聊,人类有多少智慧都消耗在闲聊里?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那次闲聊至少谈及了5部动画,如果算上仍属商业机密还没公开的,估计更多~~~~~三个臭皮匠的典故,何况pixar那帮人个个都是诸葛亮级别的人物。
怎么想出来的?整部片子下来我最大的疑问就是这个,老鼠和食物,虽然也是必然的联系,那猫呢?我心存幻想以为片子里老鼠的敌人会是一只阴险狡诈会装可爱的猫,结果是个身高不足120公分两撇西班牙式小胡子的男人。
不需要去打针么?干净么?掉进臭水沟里再爬出来难道不需要清洗么?~~~~我承认我对老鼠心存偏见,看到最后一幕依然觉得难以置信~~~~~所以说关于食物,很多时候闭眼享受是正途。有鸡蛋吃就好了,见那只母鸡干嘛?何况我们怎么知道那只母鸡没有一起做了亲子饭?
================================================
一起去看的朋友说老鼠好可爱,“改天我们也去买只老鼠吧?”,我愣了好几分钟才明白她说的是玩具~~~~~实话说我在写这篇所谓评论的时候还是把脚放在椅子上,我怕。
起源于一个男人的梦想或者是几个男人的杂谈,重要的并不是谁在讲,而是谁把它记录下来并付诸实践。给孩子或者给家长看的动画同样在宣传理想和自由。
回来的路上几个女人笑说 gift 是个可怕的词,什么事情只要说到 gift,talent,就好像大话西游里 上天给的最大啊,别的还有啥用一样灰飞烟灭统统见鬼去吧。就算只是一只老鼠,有了talent就万事具备,就等东风自己送上门来~~~~
一部动画片也能扯出这么多苦水来,我嫉妒啊,就算是只老鼠,有了gift也比我混的强啊,笑。
让我针对情节的推荐评论,我没有gift,笑,不过一部影片的好坏如果能从观众的角度评价的话,我可以很肯定的说有个在影院里每次必睡的朋友这次从头清醒到尾。如果这可以当作推荐的话,就去看吧,记得翘起脚,或者对着跑过脚下的某些生物微笑而不是尖叫。
这是我第一百部在大银幕上观看的电影拷贝,纯属巧合,本来这个位子是想留给之前的《太阳》或者之后的《色,戒》的。其实换做它来纪念也很不错,一来我很喜欢看动画片,二来我很喜欢皮克斯。更何况,这部片子确实挺好,我原先甚至不认为会有《大闹天宫》之外的动画长片还可以得到我的五星的(当然了,如果是十分制的话,我不会给它吝啬的满分)。
说来惭愧,距离上一次观看英文原版电影竟隔了三月有余。以至于刚进影厅坐下时,我一时还无法适应配字幕听原音的观影方式,还好很快就找回了感觉。之所以想看这部片子,就是冲着IMDb上8.4的高分,在动画长片的排名上仅次于《千与千寻》。直到片子放了有三分之二的时候,我都无法找出它比起皮克斯以往的片子好在哪里,撇开技术层面(皮克斯的技术流主要在短片中展示,长片的技术再出彩也只是为故事服务),故事讲得平平呀。哈哈,片子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渐入佳境了。
当看到“美食总动员”的片名时,厨艺?当看到围绕遗嘱展开的阴谋时,复仇?当看到林奎尼一举成名时,励志?当看到俩人深情的激吻时,爱情?当看到雷米和林奎尼出现龃龉时,背叛?一个又一个关于本片可能的主题词在我的脑子里展开,不,都不是,这样的主题不足以换来那么高的口碑。它的主题词在那个挑剔的美食评论家返老还童的那一刻才出现,这个词就是:理解。我也因此而理解了为什么要用美食家赞美的那道美食Ratatouille来作为片名。
对,就是理解。因为理解,雷米和林奎尼才和好如初;因为理解,她才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因为理解,老爸带着家族来为雷米帮忙;因为理解,美食家写出了绝笔的评论。而他们的理解都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Anyone can cook。当这个理念在片头出现时,也许还感觉只是一句广告语;当这个理念在片中出现时,也许还感觉只是一个线索链;当这个理念在片尾出现时,它就是本片主题之所在。
如果仅仅只是“理解”,本片的杀伤力不至于如此之大,它更大的杀伤力可以从片名里挖掘,原名前已述及,这里要说的不是“料理鼠王”这个看着很酷其实文不对题的译名,而是延承“总动员”系列而来的“美食总动员”之名。“总动员”在中国基本上就是皮克斯动画的代名词了,从玩具、虫虫、怪物、海底、超人、汽车到美食,皮克斯动画的主角第一次由“非人”独领风骚变成了人与动物平分秋色,第一次由人所不能触及的世界回到了人间。说得更白一点,皮克斯这个沉浸在梦幻世界里的动画工厂第一次让动画真正融入了现实世界,动画不再是现实生活的理想化,不再是芸芸众生的造梦机。
这个故事是如此地现实,不会下厨的林奎尼最终只能端盘子,没有出现青蛙变王子的奇迹;名餐馆因为有了人人喊打的老鼠最终只能关门,没有出现大家把老鼠大厨奉为明星的奇迹;美食家因为写了篇匪夷所思的评论最终只能失业,没有出现众人追捧那道美食的奇迹。这个故事里的一切都是按照活生生的现实在运作,如果把老鼠大厨的角色换成一个天才白痴,那么这个故事里的一切都可能在现实中发生。观众想在以往皮克斯乃至好莱坞动画里看到的那些在童话、幻想、夸张的某个拟人世界中所展现的不合常理不符逻辑天马行空叹为观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本片已经不再是主旋律。正直、勇敢、善良这些好莱坞动画一贯弘扬的普世价值观在本片也没有大力体现。这个故事所要讲的,就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应该如何相互理解。
所以本片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那个美食家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时候,一个本来是故事里最不招人待见的家伙一下子显得那么的和蔼可亲。值得一提的是,给美食家配音的是宝刀未老的Peter O'Toole,那一口纯正的法式英语说得真是优雅极了,使角色的魅力倍增形象也入木三分。当他在理解了美食真谛的同时,我们也理解了他。“理解”,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词汇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就是如此的重要。
接着想说点与电影相关的事儿。曾经有人问过我为什么喜欢看大银幕上的电影,我给出的回答是,我喜欢大银幕上的那种画面的颗粒感。对,这就是答案,这就是我要进电影院的答案。这种因为不细腻所带来的质感反而有一种更真实的感觉,对于本片,则是有些画面看起来就像实拍的一样。而在电影院看电影的魅力也决不止于它的音效和它的画质,其实电影院的感觉本身就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那种黑暗的空气里观众的脸廓,那种迷漫着爆米花的香味,那种观影时的同呼吸共命运。
回到电影。在影片的结尾皮克斯破天荒的秀了一把2D,配合本片的风格,也是很欧式和爵士味十足的画风,手法老到。影片放完,灯光亮起,观众起身,我静静的坐在那里,回味着一种无法言状的美妙感觉,随着皮克斯那盏小台灯的熄灭,最后一个离去。回到家里,躺在床上,打开FM91.5,播出的正好就是本片的几段对白,欣欣然,睡去。
法国佬一说世间美味在法国,中国老饕就笑了。不就是一道时令蔬菜杂烩么,搞得像真的一样,君不见咱家的燕窝鲍汁翠盖排翅还未登场,用一百只鸡酿一道茄子的排场早教你目瞪口呆,还敢拿 Ratatouille 来忽悠人?
***
看这片片之前,有两样我非常好奇,第一是,作为关键词的 Ratatouille 究竟是何等美食?第二是,平面媒体如何让我这异国的观众也认同 Ratatouille 的美味?
作为深受中华小当家熏陶的小朋友之一,脑袋里经典的美食对决无非如下场景:某月黑风高之夜两条BH的黑影凝立于房顶,刀光如水四野无人,良久,一个声音道,“我们用豆腐决斗吧!”——试想那样的噱头里如果掺进了“鹅肝松露臧红花迷迭香薰衣草”这些奇异词汇,即便注脚再详细,隔了半个地球的我们依旧会看的云里雾里,味同嚼蜡呢。
google了一把“Ratatouille”,在众多版本的protocol 里还真的找到了英文官方和中国票友的菜谱。最后发现,读菜谱还不如读Ego的表情呢,一叉菜刚入口,那个僵尸一样的黑暗料理帮帮主面孔立即就发亮了,于是你看到了童年时自家厨房里明亮氲氤的灯火,想到母亲灶头上飘散开熟悉的香气,以及口里弥漫的温暖醉人的滋味——还需要解释么?在一支钢笔落地的瞬间,你知道了 Ratatouille 的味道。
原来无须山珍海味,在打出家乡牌的美食家厨房里,Ratatouille 就是北方孩子心心念念的一道地三鲜,抑或南方孩子记忆里那碗荠菜豆腐羹。窃以为整个片片里最可爱的家伙其实是那用手指抹干净盘子里残余酱汁的Ego,在做完一通碎碎念之后他立即扔了酸文假醋的面具,回家一心享受他的more surprise,这个,是标准的赤子情怀。
——看着秋风渐起,记得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今朝,或许有个Ego般的老饕忽地就想起了家乡灶头间的一碗鲈鱼蒓菜羹来,于是扔了官帽,说一句“人就要活得自在”,然后回家~
是了,对于这位青史留名张季鹰大人而言,那碗鲈鱼蒓菜羹,就是 Ratatouille 。
附:Ratatouille英文官方菜谱
http://www.pixarplanet.com/forums/viewtopic.php?p=56753&sid=31ac6b799af9dc078360d7417429572c 在我寥寥无几的豆瓣评论中,我猛然发现评论最多的竟然是皮克斯的动画电影,这就从一个侧面说明,我的确还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当《玩具总动员》成为一个标志的时候,所有皮克斯的作品,都会被翻译成“总动员”。当皮克斯若有所思的为技术威胁论而担忧的时候《怪物电力公司》,当皮克斯担忧起这个已经步入中年的人类社会能否战胜自己的“中年危机”的时候《超人总动员》,老辣的迪斯尼们还是没有忘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愫梦想与希望。
而这个看似永恒的主题,在《料理鼠王》中被给与无限放大。这个叫做雷米的小家伙是个人人喊打的四害之一:老鼠,但这个老鼠并不是一般的老鼠,而是一个对于料理有着极高天赋和造诣的神鼠。在这里,说个题外话,很佩服雷米的老爸,也很佩服组织如此有序的老鼠社会,有着极强的分工和团队意识,估计,正是因为极强的团队意识,这个家族能在巴黎如此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看来,皮克斯的隐喻颇深啊。
言归正传,当这个老鼠,并没有被一再的拟人化,或者生活在一个人和鼠语言相通的环境中,而是将背景安置在一个被道德伦理正常接收的环境中,即老鼠就是老鼠,人就是人,鼠怕人,人捕鼠。不过,正是这样一个看似”合理“的安排既增加了戏剧的张力,又为老鼠在头发中控制食神之子打下了一个坚实的伏笔。(不过,厨房中的老鼠在头发中,也算合情合理)。
勇气,希望,梦想和爱,这四种东西,可以解释,为什么会让人类将自己的文明繁衍了数千年之久的。也许,当哪位刻薄的美食评论家,吃到雷米,给他带来的炒蔬菜的时候,他吃到不仅仅是食物,而是世间所有美好的味道与同一时间绽放的美妙与奇特。当我们放弃功利,放弃世俗,放弃偏见,放弃我们所有后天所得来的厌恶与鄙夷,回到最原始的自我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的碰触我们所认为的功利的美好。很具有讽刺意味?不是吗?
诚然,皮克斯对于人物的刻画,没有脱离动画的范畴,所有的角色都模块化,但这并不妨碍这部对于人物刻画的深刻,模块化并不代表不深刻,正如细节中所展示的,那位在幽暗的房间中写评论的美食家,高贵却刻薄,在偌大的房间中,孤独着写着自己的评论。而佣人的胆怯和略微的驼背,无不显示着他的位高权重,当然,曲高和寡和寂寞难耐是成正比的,这也是,最后雷米用一个并不正式的炒蔬菜赢得他的赞誉的根本。
这个,看似普通的雅俗共赏的动画长篇,不愧为皮克斯的巅峰之作,比起程序化的灰姑娘和小人物大结局的公式电影,给人的冲击更为巨大。也许,我就是最后在LA RATATOUILLE门口等待的人一样,需要雷米的食物,给我并不真实的真实一个强有力的冲击与荡涤
还挺逗。虽然剧情很俗套。
Anyone can cook! 2007年看过的最好的动画片,也是最好的电影!友谊和忠诚的结合;在一片反对声中寻找自我的过程;积极追求梦想的勇气。皮克斯又一部精心酿造的笑中带泪的电影~
11年前我还看不懂啊。关于灵性,关于天命,关于价值的本质和身份倒错。与原生家庭和解,与社会身份和解,打破阶层与刻板印象,拥抱平等与爱。多么杰出。
这个准保是奥斯卡……每一项都做得那么精致……
技术水平为皮克斯最佳,达到一定巅峰。
尾段还好
当你看这部电影想的是老鼠做饭的卫生问题,你已经变成一个无聊的大人了
不要看国语 可怕的夫妻肺片和群英荟萃!
世界上不是谁都能成为艺术家,但是艺术家可以来自每一个角落。
幽默浪漫而温情,保持了Pixar的一贯水准。
做一个评论家,是一种很保险的职业,你所接触的都是最好的,而你高高在上,对别人的劳动指手画脚,如果做出负面的评论,自己高兴读者更高兴。但要做一个好的评论家,就应该是能够发现和保护创新事物的人。
饿死了
宿舍一哥们连看4遍,崩溃。不过确实蛮好看
反复看了五遍的动画,国配两遍,台配一遍,原声两遍。我真的对做饭和梦想相关的东西欲罢不能。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艺术家,但是艺术家可能出自任何地方.
老鼠的场面还是有点恶心,可能是因为做的太逼真了……= =
失去了雷米,林奎尼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
对于老鼠这种生物的恐惧致使我没办法喜欢,但电影画面精致故事性也强。
面对一群在食物上爬来爬去的老鼠真的召唤不出童心了
真的不那么好看,比不上冰河世纪和马达加斯加。2011.12.26又看了一遍,笑得不行了。我很爱它。以前的话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