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弃疾是我们在中学时代语文课本里常出现的老熟人,可他却偏偏与其他作者不同,是亲身从兵戈血雨中拼杀出来,这段不一样的经历自然早就了他独具一格的话题感。
那么拍辛弃疾的电影就会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处理辛弃疾人生中早年激昂豪迈与中晚年抑郁不得志之间的剧情走向,拍的虎头蛇尾难免会令人乏味。
本电影很机智地截取了早年参加山东义军的片段,回避了这个问题,对1162年辛弃疾的那段少年得志时期祥加描绘,为观众展现出来大词人的另一面,至此为止堪称绝妙。
但,这段剧情的编写走向了框架化,看似运筹帷幄端居高堂实则无能狂怒的敌人,憨厚老实的上级和嫉贤妒能的同事,一个大奸细和尚忽而就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般加上了悲壮的人设,身边还有个妙曼少女跟着谈恋爱。其实至此为止都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在这些人物的互动冲突中能让故事更加饱满。
最让我不满意的还是对活捉叛徒张安国这段剧情的处理,史书中辛弃疾率数十人踏敌营来去自如擒贼而返,何等风光自若。而剧集里为凸显些悲壮情怀,竟自让所有随从兄弟战死,为只为把叛徒张安国活捉回南宋朝廷,这过程里还从红颜知己和手下的嘴里说出些什么不后悔来世再见的话来烘托气氛,可这一改,基调完全变了,辛弃疾在影片的塑造下完全成为了一个为实现自己固执的义理或向朝廷有个交待而枉顾全军安危的莽夫,之前所塑造的智勇双全形象荡然无存。
或许编剧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为了平衡设计悲壮情节所带来的主角战力设定崩塌,他顺手写死了牛皮哄哄的大反派金朝王爷和他的女儿,可是这一仗的目的是抓叛徒啊,打完以后也再也没提过干掉个本不存在的金朝王爷对时局有什么影响,这反派父女二人构造出来完全成了买一送二的赠品,其实全剧里拿掉完全没有影响。
当然了,如果要我说哪个人物塑造的比较好,我觉得还得是贾瑞,有私心却有原则还有成长,干的所有事情逻辑在线。
最后还是希望我们能多一些描绘各段历史的影视作品,这个过程里这些电影的水平也会不断完善。
总体来说,及格。
给四星是因为和前几年的那些大制作和近几年乱七八糟的流量电影来比,应该给个鼓励!一直看好谢苗,期待他的后续发力😜
字数不够据说发布不了……
瑕疵还是有不少,比如刚开始那一段被刺穿肩膀,之后立马就又好了…中间很多桥接都是一笔带过一个镜头飘过(当然剧情还算连贯,也算消除尿点——但是又不上映也无所谓尿点😂)
完成度较高的历史片。作为网络电影来说,已经超出个人预期了。文戏方面,人物性格鲜明,有充分可信,逻辑清晰的情感纠葛。武戏方面,场面调度游刃有余,火爆,镜头感强。尤其辛弃疾舞剑一段十分精彩。
近些年来武侠片中都已见不到的个人才艺表演桥段,反出现在一部历史剧中。谢苗是功夫童星出身,舞剑有节奏,有劲,其他演员演不了。说句题外话,谢苗好瘦。印像中的苗,还停留在婴儿肥。眼前的苗,还是一个人吗?大惊失色。脸颊上没有一两肉,是练功练偏了吗?还是婚后生活太幸福。要注意劳逸,不可操切。
南笙据说是豆瓣红人,古装扮相倒不违和。角色定位大致相当于雅典娜或者桔梗,拔剑为弟复仇令人印象深刻。
史实与虚构的处理较为合理。大体还原了辛弃疾早年在北方起兵的经历。耿京起义,辛弃疾投诚都有刻画。张安国为金人收买,杀害耿京等都是史实,影片中只一笔带过。风格处理得较轻,更娱乐向,史诗感更加弱化。作为网络电影也不必苛求。义端和尚也是史实人物,在宋史辛弃疾列传中记载: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义端在被辛追击擒获后说辛弃疾是青兕下凡,大拍其马屁,也是蛮有意思的。
义端的名字很蹊跷,正好谐音”异端“,容易给人造成虚构的幻觉。其实不是。
开头结尾采用老年辛弃疾的视角,增加凝重感,值得赞赏。片中刻画陆游泛舟西湖的段落,为整片风格添加了一抹虚无飘逸,更凸显东方特色。
以上史实的处理多中规中矩,但还是有一点遗憾。关于辛弃疾题材,”辛党“间若即若离的友情是值得大力挖掘的。辛弃疾少年时,与党怀英同窗就学,当时北方齐名”辛党“。 后来金人南下,辛归宋抗金,而党怀英却留而事金。两人从同窗变成了民族敌人,这一点剧中没有借以发挥,白白错失了一个绝佳题材。 如果从辛党少年同游写起,着重刻画两人各事其主后,在民族大义与个体友情间的艰难抉择,最后面临两难绝境,将令整片格调再上一个台阶。当然,那就完全是另一部戏了。
就酱~~
搜索南笙的时候,看到了这部电影。从小到大读过不少古诗词,辛弃疾是我颇为喜欢的一位老前辈。
点开看了一下,感觉还可以,基本符合历史事实,一些小改动,也无可厚非。
说到剧中的爱情。
辛弃疾也是男人,也是写出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文人。
有个绝世佳人也不为过。
不过整部电影,我觉得还是有点点平淡。剧情不够紧凑,节奏掌握的不算高。
对我来说,全剧最让我感动的,莫过于片尾曲署名的那几个字。
作词:辛弃疾
改编不是胡编,戏说不是胡说,《辛弃疾1162》还是在犯那些国产剧的通病。电影,讲家国大事时,非要穿插一些无脑的爱情桥段,对剧情的推动毫无价值可言。再者,国产剧总爱用女主的死,来激励男主的小宇宙爆发,从而打败敌人。这和十几年的精神胜利法又有什么区别。我们讲要尊重历史,敬畏历史,民族的自信心不是靠一味夸大历史人物得来的。最后,结局草草收尾,虎头蛇尾。不推荐。
金戈铁马的英雄词人—— 谈谈电影《辛弃疾1162》
作者:杜崇斌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是一部难得的表现中国文学史上著名文学家(大词人)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太难得了,无论如何,都得好好欣赏一下。在时下,历史题材电影中,帝王将相很多,皇帝后妃很多,甚至宫斗题材很多,但是表现文学家的电影太少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文学家,中国古代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人物,他在年轻的时候,参加过抗金的义军,和金兵进行过浴血战斗,后来他在许多词作中都有过记述,比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比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还有“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等等
这部影片截取了英雄词人最为英雄的一年多的时光,作为表现的内容。虽然影片是倒叙手法,采用老年辛弃疾的回忆来结构整部影片,但是,影片其实重点是讲述从1161年到1162年青年辛弃疾的抗金故事,那正是英雄词人金戈铁马的铁血人生。
1161年,辛弃疾22岁(古人用虚岁),这一年正是他参加耿京起义军,与金军浴血奋战的那一年。史书有所记载的是辛弃疾在这一年带领自己的义军兄弟,投靠了山东泰安的起义军耿大帅(耿京),在多次战役中,有勇有谋,取得了多次胜利,
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影片场面壮阔、苍凉,较好地还原了南宋和金朝对峙时期的历史,很有历史沧桑感。特别是一些战争场面,颇有辛弃疾词中所说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因此,很有吸引力。
影片刚一开始,就是一场血战,辛弃疾带领义军队伍伏击金军将领库尔巴,四凤闸之战,致使金军二千多人全军覆没,后来辛弃疾带领自己手下获胜的义军投靠耿大帅,但是耿京的军师贾瑞给他出了难题,让他以八百人战胜一支金军的五千人运粮队伍并截粮,如果成功,才能容许其进城。后来,辛弃疾只要了五百人就成功全歼金军运粮部队,并截获全部粮草。
然后影片又表现了辛弃疾用计谋连克三城的英勇和智慧,后来得到耿大帅的赏识,任义军的掌书记,负责起草书檄文告,参与义军内部高层的机密谋划等事务。
辛弃疾虽然投靠了耿京义军,但是他和耿京的眼光理想有很大差异。辛弃疾深谋远虑,有远大眼光和政治理想,他组织义军抗金的最终目的是收复大宋朝的失地和光复中原,不像耿京这样的草莽英雄,只知道喝酒吃肉,小胜即安,也不是取得些许胜利就得意满足的人。根据当时的形势,他认为要取得更大的胜利,必须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与南宋军队配合作战,于是,他力劝耿京“决策南向”,接受南宋朝廷的领导。
这正是大英雄辛弃疾的远大政治理想。后来,1162年,宋高宗赵构在建康(今江苏南京)接见了辛弃疾他们,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右承务郎、天平军掌书记。
这时候,又有两件大事,表现了大英雄的勇武豪迈和大义凛然,一是义端和尚的卧底诈降,一是义军将领张安国的叛变。在这两件事中,辛弃疾一是以铁血英勇杀死诈降的义端和尚,并将计就计诱敌深入,大获全胜;二是辛弃疾组织“敢死队”,只带领很少的人马闯入敌营,杀出一条血路,将叛将张安国生擒回来,用来祭奠耿大帅英灵。
这部影片中辛弃疾、耿京、贾瑞、张安国等人是真实的历史人物。霜花、榔头、义端和尚等等都是虚构人物。历史题材中的合理虚构,引入和虚构这些小人物,正是为了突出兄弟情义、爱情和家国情怀等等,比如影片虚构了榔头这个勇武的义军兄弟,他敢作敢为,敢说敢骂,虽然有粗俗的草莽英雄的一面,但他勇敢、豪放、舍生忘死,与辛弃疾是生死兄弟的莫逆之交。辛弃疾的恋人女英雄霜花,有女英雄的铁血坚硬的一面,也有女性的柔情似水……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非常具有感染力。
当然,作为一部表现大文学家题材的影片,影片在很多地方用辛弃疾的词作烘托和渲染气氛和意境,“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都起到了很好的深化主题和升华意境的效果。
豪放派词人辛弃疾青年时金戈铁马的铁血人生,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和演绎。影片厚重苍凉,色彩凝重,画面构图别具匠心,一次次的战场对决撼人心魄……
最后简单交代一下,《辛弃疾1162》是由浙江美视众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网络电影,由张哲执导,谢苗、南笙、张皓森等领衔主演。该片于2020年1月2日在爱奇艺上线后,多次获奖。2020年9月27日,该片导演张哲凭借《辛弃疾1162》,获得第四届网影盛典年度网络电影·最佳导演奖;2020年11月13日,在第二届中国网络电影周评选中,导演张哲凭借此片,荣获年度影响力导演奖。
2022年12月4日星期日22:10作于碧云天书斋
——————————————————————
【作者简介】杜崇斌:西安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国金融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协理事,诗人,西安市百名骨干艺术家之一。现为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百人计划”签约作家,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特聘作家,已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长篇儿童小说《追梦少年》等作品多部,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多万字,有散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整体不错的,但国产电影有个通病,不管什么历史,什么战争,但要加一点儿女情长,最后看一段女主被射死了辛弃疾爆发小宇宙杀疯了,这有点尴尬,就想到了攀登者最后山顶告白,现在主旋律都要谈个恋爱上战场,但女主会杀敌是个女英雄,这点值得表扬的,辛弃疾是真正的爱国者,真正的英雄,一生都想着收复故土,死前还喊着杀贼杀贼,电影最后有点夸张把金朝王爷给杀了,电影可以适当的演义,历史已经过去,但演义里可以给失意英雄的一个杀贼成功的结局
给霜花四星。换下裙裾,穿上短褐,征战沙场。对辛弃疾,她温柔专一,对国家,她忠肝义胆。霜花坚强勇敢但内心柔软,有温情也有大义。南笙演绎的很好,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三星全给武指。
作为网大,算是很不错了,题材也难得,但是辛弃疾,这样一位人物,描写成一个动作英雄,还是太薄了
辛弃疾之边疆往事。这换个人也成立啊,还有演员也太丑了吧
燃!如果这电影能在影院中看到,那该有多好!
网红脸很影响观影体验
辛弃疾这种猛人,这网大的阵容和水平还是配不上啊
演员表演部分还算合格,但感觉受经费所限,几场交战戏呈现的都很局促,尤其最后与对方主帅过手太儿戏直接就KO了,有点可惜了。
质量还算可以了,但质感上 ……那就是辛弃疾打了近一个时辰小怪兽。
结局五人入万军给魔改成那样。。。好歹是少数值得佩服的沙东人啊
可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冲着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名号而看,也想借此了解南宋抗金那段历史。因为本片没有上院线,原猜测是剧集水准,实际比预期要好,尽管男主角的形象有偏差,但剧情主线基本尊重历史线索,能让观者很清晰理清要点,战斗场面下了本,带动民族情结有点燃。
是个人才。
情节基本符合史实,辛弃疾人物的英雄气过重,加入女主霜花让辛的人物更充实,家国恨儿女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众里寻她千百度,陌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与细雨骑驴入剑门的的陆放翁是好友;词风相似,但比陆游更多了份慷慨激昂
其实,想想杨家将,岳飞什么的被玩坏成了什么样子,就知道市场对于“民族英雄”的渴求到了什么程度。于是,辛弃疾这个可以打的IP就被刨出来当战神,也是顺应民心了。从洪熙官里的小谢苗,到现在每每出演动作片,却老有一种路子不太正的感觉,但是至少比王宝强一身恶毒戾气的强,看看什么时候能翻身吧。
网大而已,胡编滥造,把辛弃疾换成霍去病这个故事也能成立,换成成龙也能成立,根本没有标识,没有那种文人气度,简直一个糙人,根本没有人物弧光,所有的事光靠想就够了!羊头狗肉罢了,整个故事散单至极,不过网大尔耳
这部剧也符合史实,谢苗也可以,比那些小鲜肉强好多倍,总体来说值三星,比最近上映的那些网大都要好看
剧情略干瘪,布局散乱。然后,总体就有点蜻蜓点水了…… 士子情怀、英雄气概 从来都因为知音零落而败给短视的小农思想。底下的人本来就愚昧,当脊梁被轻易折断,更不知何时可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