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

已完结

主演:内详

类型:综艺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玩家 剧照 NO.1玩家 剧照 NO.2玩家 剧照 NO.3玩家 剧照 NO.4玩家 剧照 NO.5玩家 剧照 NO.6玩家 剧照 NO.13玩家 剧照 NO.14玩家 剧照 NO.15玩家 剧照 NO.16玩家 剧照 NO.17玩家 剧照 NO.18玩家 剧照 NO.19玩家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玫瑰花蕾:亚文化之魅——评《头号玩家》

玩家一号,游戏开始!

Ready Player One

上一次国内观众集体对一部科幻电影陷入狂热是什么时候?《银翼杀手2049》吗?显然不是,因为影片票房相当一般,只是些情有独钟的影评人和找热点的自媒体在做解读;《疯狂麦克斯4》?影片确实令人疯狂,但国内没有上映,且并非所有人都对废土世界有感觉;亦科亦幻的漫威系列就不要说了……大概《变形金刚》第一部在国内引起的震动,勉强能与此次斯皮尔伯格回归科幻之作《头号玩家》(豆瓣9.2分)相比。

影片开场,80年代著名金属乐队范海伦的《Jump》响起(这首经典摇滚曾经在《回到未来》第二部和第三部中都出现过),立即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充满各种电子游戏、流行乐(摇滚)、动漫、桌游、类型电影(恐怖片和青春片为主)符号的世界。无论你是青少年还是年近中年,只要接触过这些流行文化元素,都会随着影片为之疯狂!

我并不打算接下来去罗列影片中出现了哪些游戏角色、动漫人物和摇滚金曲——尽管作为一个资深游戏玩家、多年摇滚乐迷和死忠影迷,我对影片中出现的大部分元素都相当熟悉,曾为之如痴如狂。我想探讨的是:为什么本片又成为一部普通观众极度赞誉,专业影评人反响平平的影片?影片中密集出现的种种流行文化符号意味着什么?国内观众缘何如此痴狂?这样一部反映最前沿的VR空间和流行文化的影片为何是由72岁的老导演拍出来的?

当金刚、哥斯拉、亚基拉、高达、《光环》中的士官长、《街霸》春丽、《真人快打》四臂战士Goro、Joan Jett的摇滚金曲“I Hate Myself for Loving You”、《钢铁巨人》、卡梅伦·克罗的青春片《情到深处》、库布里克的《闪灵》、奥逊·维尔斯的《公民凯恩》等元素纷纷出现在影片中时,作为观众我当然非常感动和愉悦,甚至有种身份认同的狂喜。更主要的是,随着这部1.75亿美元预算的商业大片推向全球市场并取得成功,游戏、动漫等各种亚文化再次展现魔力,向世人宣告它们存在的意义,并由此进一步融入、影响着主流文化和大众。

亚文化(Subculture)是大卫·雷斯曼(David Riesman)在1950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大众是“消极地接受了商业所给予的风格和价值”的人,而亚文化则“积极地寻求一种小众的风格(在当时为热爵士乐)”。换句话说,亚文化涉及了一种身份的自我定义:你喜欢《侠盗猎车5》,我喜欢《舰娘》;你喜欢凶猛的速度金属,我喜欢微妙感性的后摇;你喜欢寺山修司,我喜欢哈维尔·多兰……正是这些亚文化的元素,在我们共同(且多少有些乏味)的吃饭工作睡觉之外,定义了我们独特的身份,让我们可以在社交网络上通过这些元素来相互指认,找到共同话题,加入某个圈子。

《头号玩家》绝对是对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代一次亚文化的巡礼,其符号的丰富性和广泛性令人咋舌!极少有电影能将数以百计的游戏、影视、音乐、动漫典故(当然版权是个极高的门槛)运用自如。集中展现亚文化元素的背后,是一种令往日流行文化登堂入室的潜在野心。很多导演都在自己的电影中致敬青少年或童年时深受影响的亚文化,并由此赋予它们新的活力——JJ·艾布拉姆斯的《超级8》、迈克尔·贝的《变形金刚》、德尔·托罗的《环太平洋》、意外大爆的《银河护卫队》、维伦纽瓦致敬经典的《银翼杀手2049》、诺兰的《致命魔术》,包括美剧《怪奇物语》、《西部世界》……无不带有浓厚的怀旧色彩,以及大量亚文化元素的呈现。就像尼尔·盖曼在《美国众神》中喻示的:汽车之神、高科技之神、媒体之神靠着无数当代信奉者的崇拜而获得神力!

本质上,这和国内导演冯小刚拍《芳华》、张艺谋拍《山楂树之恋》、管虎拍《老炮儿》是一致的。但60到80年代的我们,文化上总体是极度匮乏甚至是畸形的。因此很难在电影中呈现丰富且具有长久活力的亚文化元素。无论文工团、忠字舞还是霹雳舞、喇叭裤,或者胡同碴架,这些曾经的符号与国人的当代生活都已经断裂开了。而在美国并不存在文化断代或割裂的现象,因此就让人感到:好莱坞的复古并非完全向后看,甚至有重新引领潮流的前瞻趋势,而我们这里的怀旧往往是单纯的回望。

怀旧并不是一单万能灵药——很多电影(包括国内)用到了大量怀旧元素,但并没有成功打动观众。你不能只是把过去的文化元素呈现在电影上,就叫怀旧了。你需要去营造一种氛围,去告诉观众,你呈现的东西是多么独特,多么值得怀念,多么动人……这种独特和动人往往连观众自己都一无所知,当他看到电影时,才忽然怀想起曾经打游戏、哼唱流行金曲、和伙伴们分享动漫的岁月,意识到那段岁月对自己多么美好,多么有价值。只有这时,电影才成功“催眠”了观众,让他们集体进入到一种虚幻但又有真实基础的梦幻世界中去。

在这里,斯皮尔伯格又一次展现出他作为造梦大师的极高水准!《头号玩家》营造出了“绿洲”这样一个可以让70后80后90后乃至00后都可以找到归属感的梦幻之地。更重要的是,影片代表了一种价值的重新建立(特别是在中国):以前人们认为打游戏/看动漫是纯粹的消遣(娱乐),是为了杀时间;不承认游戏是文化,不认为游戏中的纪录或对游戏的探索研究是有价值的。今天,这些价值观已经被动摇了。影片中绿洲的创始人哈利迪就是这样一个极客/宅男代表:他一生孤独,与合作伙伴闹崩,跟心爱的女性擦肩而过。一生唯一的成就就是虚拟游戏世界绿洲。不过,他留下的最大财产其实不是价值千亿美元的绿洲股份,而是他自己——他玩过的游戏,听过的音乐,看过的影视……所有这些亚文化元素,组成了他的一生,也最终造就了绿洲世界。影片中的三个谜题,就是藉由这些文化符号作为桥梁,走进哈利迪的内心世界。想想看,现实中的乔布斯、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不都是哈利迪一样的人物吗?

我曾经在文章中分析过,几乎所有涉及虚拟空间的科幻电影,本质上都是对1939年的影片《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的一种重写:同样是一个人坠入另一个世界,他/她必须打败黑巫师,回到自己的世界中去。当然,这个主题最早的源头,其实是1865年刘易斯·卡罗尔的小说《爱丽丝漫游仙境》!《创战纪》《黑客帝国》乃至《红辣椒》《盗梦空间》等等无一例外。

很难相信《头号玩家》这样一部风格华丽,运镜夸张大胆的影片出自72岁的斯皮尔伯格(以及他的老搭档,摄影师卡明斯基)之手!影片对虚拟空间/VR的呈现是电影史上最出色和独特的一次。之前很多涉及虚拟空间的影片中,进入虚拟空间的过程基本都像在做梦,即人的意识从现实世界进入到电脑的虚拟空间中去,肉身成了无意识的躯壳。即使《黑客帝国》,也只提到了在虚拟空间死亡会令肉体承受不住而导致真正死去。《头号玩家》中设计了完善的VR系统,进入绿洲中的角色在现实世界中仍然是意识“在线”的。影片中,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人的肉体和意识是双重对应的。电脑空间不再仅仅是一个梦境,它无比真实,是另一种现实。

《头号玩家》结尾,导演斯皮尔伯格用《公民凯恩》中的经典元素“玫瑰花蕾”点题。其实,影片中无数令我们难忘的形象,各种亚文化元素,不就是我们为之倾心的玫瑰花蕾么?

 2 ) 为什么我不喜欢《头号玩家》?

理论上我有每一个理由喜欢《头号玩家》。

从品位来说,我几乎可以算作一个美国宅:

科幻迷,超过20年的游戏历史(主机,PC皆通),认真听过上世纪欧美摇滚,库布里克死忠粉,Monty Python迷弟——可以说这部片子里包含的一百万个彩蛋我都可以很轻松的识别出来,并且报以会心一笑。

更不用说我现在在VR行业工作,日常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策划VR体验,里面的那些VR行业的技术元素基本上就是我每一天工作需要接触到的东西。

如果你想要问诸如“《头号玩家》里的那些VR技术能不能实现”这种问题,大概全中国也找不到几个比我更加内行的家伙。

但是我还是不喜欢这部电影。

为什么?我想那些赞扬这部电影的影评已经将电影的优点阐述差不多详尽了。这部电影的最打动观众的地方,按照我所看过的很多评论,是这样的:

「《头号玩家》对我们这些玩了这么多年游戏、看了这么多年电影,或者总的来说,享受了流行文化的这一代中国观众是一个承认——我们这么多年来的“玩物丧志”,并不是空虚徒劳的。」

它承认了我们的娱乐是一种有价值的行为。

对于从小到大背负着“玩物丧志”名号的中国中青年观众来说,这种承认简直是一阵清流,吹拂进了人的心里。因为中国的青年太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这种承认了。

我想我不喜欢的核心,实际上就来自于这种承认本身。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导演通过这140分钟的电影所塑造出来的这种承认本身,是站不住脚的。

让我们回到这部电影(也是原著)的剧情设定上来:

天才的游戏设计师好乐迪(Halliday)创造了一个虚拟游戏世界“绿洲”,并且变成了世界首富。他死后在游戏中留下了三个彩蛋,找到这三个彩蛋就能够继承他的所有财富,和“绿洲”的管理员权限。
于是全世界的所有人都投入到了对于他的研究之中。而研究的对象,就是他所留下的一切痕迹:
他的日常生活,他的过往历史,他所热爱的80年代流行文化,他玩过的游戏,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所有这些。而邪恶的开发外设的公司IOI也通过组织的力量聘请了一大批这方面的专家来做这种研究,希望最后能够以此获得绿洲的控制权。

在原著小说里,作者毫无疑问是将自己代入到了这个首富天才设计师的身份之中了。我几乎可以看得出来,他在写这篇小说的时候脑袋里所转悠的狂热想法:

有朝一日我成为了世界首富,我要如何如何——我要大家都听我的!大家都喜欢我所喜欢的东西!让大家都认同我!

你难道不觉得,这种想法有一种无可比拟的傲慢吗?

我们之所以热爱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最大的原因恰恰在于它在本质上的“无价值”。

我们玩游戏是因为游戏有趣,我们也有很讨厌的游戏类型,那不去玩它就是了;我们看电影是因为电影好看,不好看的电影就不要去碰。

我们去做这些我们心甘情愿去做的事情,就在于这些事情是不产生价值的,它是消费的一部分。而一旦消费变成了生产,那么游戏立刻就变质了。

万一我就是不喜欢《闪灵》呢?

万一我就是觉得Atari2600上的游戏古板无聊呢?(说实话我并不相信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玩家会真心觉得那些古旧游戏有趣)

你拿一个5000亿美元的胡萝卜在我头上悬着,逼着我去钻研这些东西,这不就是最最原教旨的资本主义吗?

天才设计师好乐迪在做这件事的时候难道不会想到,IOI的出现是一种必然,而且实际上是他的同路人呢?

将游戏从消遣变成生产,这就是最最原教旨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就是这样一种将人变成机器的过程,马克思将其称之为“异化”(Entfremdung)。

5000亿美元实际上就摧毁了这个游戏的一切意义,让它变成了机器生产的过程。

我们作为玩家会去嘲笑那些“只要充钱就能赢”的游戏,或者“你打到一个神奇戒指可以拿去换钱”的《贪玩蓝月》之类的页游,或者魔兽里的打金工作室(在《头号玩家》里的IOI就是这么一个组织),那把它改头换面成“游戏彩蛋”,怎么你就看不出来了?

从这个层面讲,好乐迪摧毁的不光是彩蛋游戏,他摧毁的另一件非常宝贵的东西,就是他自己赖以成功的创新精神。

我其实很难想象一个2045年的未来,在一个理应最有创造力的虚拟世界里,最流行的东西居然是上世纪80年代的!拜托,这已经过了60多年了。我们可以援引用宝树改编自道格拉斯·亚当斯的流行文化三大定律:

a.大多数我出生时已经有的流行文化都是陈旧老土不值一提的
b.大多数在我10-30岁之间诞生的流行文化都是无法复制的经典
c.大多数在我30岁之后诞生的流行文化都是愚蠢肤浅,幼稚可笑的

当然这是人类的共通心理(大概是进化论的结果)。但是毫无疑问我们看到的是有个人把它当真了,而且还根据这三条定律写了一篇小说出来。这篇小说就是《头号玩家》。

如上所述,这5000亿美元的巨型胡萝卜,不但是摧毁了游戏,也摧毁了创新精神。所有人为了这个巨型胡萝卜在80年代流行文化的圈子里打转,那还有人会去创作出新的东西吗?

更重要的是,创新本身就是游戏精神的结果——探索未知,并且打开全新的领域。创新和游戏本质上是一回事。

但是,为了琢磨好乐迪的内心,你看一千遍Monty Python或者只听有可能让你拿到5000亿美元的Duran Duran,这会让你做出任何新的东西吗?

太阳底下并无新事。任何的创作者都是在前代作品的基础之上成长起来的。冈田斗司夫在他的御宅文化论中,说过他们当年的科幻爱好者有一种“贵族的责任”(Noblesse Oblige),要去努力去吸收去钻研,去真正将作品融会贯通。然后他们做出了《飞跃巅峰》,《蓝宝石之谜》和《王立宇宙军》。对于前代作品的热爱的最顶级的方式,正是带着自己的趣味和偏好去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将这种趣味和偏好传递下去。

而好乐迪作为创作者本人,传达自己趣味和偏好的办法,却是5000亿美元——好乐迪亲手杀死了他自己。

从电影的层面,这也是同样的:电影里的彩蛋越多,实际上就越危险。因为它仅仅是将过往的经典形象回收重新再利用,而不是创造出自己的全新视觉形象。

纵观好莱坞的历史,这些年来出现了一大批好莱坞的80年代“致敬”“怀旧”电影,比如《极盗车神》和《爱乐之城》,再比如《银河护卫队》《水形物语》。这实际上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好莱坞(特别是科幻的那部分)已经很久没有推出原创的、辨识度高的视觉形象了。

《黑客帝国》有什么梗和彩蛋?《银翼杀手》有什么梗和彩蛋?《终结者》呢?

他们不需要致敬和梗。他们就是被致敬的对象,梗的来源。他们都能带来崭新的原创形象和突破的视觉风格,而近10年来的好莱坞,能做到这一点的科幻电影,可以说已经消失了(《银翼杀手2049》勉强可以算半个)。

而从电影里对于这些过往视觉形象的利用方法而言,也可以看得出,导演毕竟还是电影人,而不是游戏人。毫无疑问,完成度最高、也是最经典的桥段是对《闪灵》的致敬。导演抓住了《闪灵》的关键元素和桥段,这一段的致敬真的稳、准、狠。

个人觉得,可能除了斯皮尔伯格,没有其他导演可以完成(另一角度,就算有导演能够完成了,我觉得更可能会被喷到生活不能自理)。但是游戏的彩蛋部分,就只能用浮皮潦草来形容了——可以说其中几乎全部的游戏梗,都只是一个皮肤的问题而已。

从这种角度,诛心而言,《头号玩家》的“1XX个彩蛋”,实际上可以算作是精心算计的,对于尽可能广阔的受众群做的一种收割。

电影中有很多迷影梗,这毫无疑问能够照顾到迷影群体;游戏梗,也照顾到了游戏群体。而电影剧情最后让大家回到现实之中,又确立了一个很轻巧的,很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结尾。于是,所有人都皆大欢喜了。

《头号玩家》就是这样一个“所有人都皆大欢喜”的作品。它不是科幻,而是一个童话——这也是斯皮尔伯格所擅长的类型。《ET》和《AI》都是这样的在科幻设定下的童话故事。

它是一个轻盈的仿佛梦幻的故事,正好与它所致敬的80年代电影相同。

所以,这是一场梦。梦醒了,大家也就结束了吧。

 3 ) 另一种黑色结局【满世界都在翻彩蛋,我偏和你聊剧情】

密集怀旧梗爆赞,可惜剧情太简单?

电影版剧本相对原著已经大规模改造,然而还是被吐槽不够强悍。

当年原著在科幻世界译文版连载时,有只叫“鲨鱼丹”的缺德画手利用职务之便,把一个他自己瞎掰的结局,配上真实封面图发到百度贴吧当作下半集预告,导致大量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信以为真,一周后纷纷惊呼上当。

以下就是他发布的另一种结局

---

哈利迪没死。

阿尔忒密丝是哈利迪的私生女,以及“第六人公司”(反派)的真正后台boss。

遗产竞赛游戏是个骗局。获胜者的真正奖品:继承哈利迪的全部财产,并下载哈利迪的意识。

人格思想由人生经历决定,经历相似的东西越多,人格越接近。看片打机竞赛的真正目的,是为大土豪找出最适合人格移植的大脑。

免费绿洲世界背后有个超级大阴谋。所有绿洲游戏的皮肤之下都是相同的应激机制,释放条件,刺激玩家做出反应,把每个人变成人脑处理器。游戏就是这样让人类忘记了星辰大海,忘记了希望和梦想,全民沉浸在虚拟世界死宅到末日。

“第六人”是绿洲公司为玩家制造的虚构阶敌。真的莫罗早就死了,他们看到的是哈利迪的脑控分身。

阿尔忒密丝被洗白。爱情就是这么腻害。

面对穷凶极恶的阶敌,主角将计就计打败大土豪。

帕西法尔在最终战役打败全部机甲通过所有关卡获得胜利,然后就中奖了,在3次元下载哈利迪意识。此时韦德提前吃下的剧毒胶囊正好溶解,真正的大反派哈利迪在3次元挂掉。屌丝获得最终胜利。

埃奇和阿尔忒密丝获得遗产,将绿洲世界关闭,将全部资金投资到探索太空和宇宙移民。衰退的人类社会找到了现实目标,逐渐复苏。

很多年以后,埃奇和阿尔忒密丝带儿子从近地轨道上的核动力星际飞船回到地球祭奠故人。

韦德住过的叠楼遗址上建立了一座巨大的纪念塑像。因为不知道韦德的真实相貌,这座塑像是按照游戏中帕西法尔的形象制作的,命名为“玩家一号”。

---

最后,更丧病的是,当时大家觉得这个结局更好……

你怎么认为呢:

支持,请点个“有用” ⊙ω⊙

反对,就踩个“没用” ⊙﹏⊙

---

【附带】原书中主角组使用的全部机甲

日本特摄蜘蛛侠 - 烈帕顿

魔神Z系列 - 米涅瓦X

高达系列 - RX-78-2高达

勇者莱汀系列 - 勇者莱汀

原书中反派组使用的全部机甲:

机龙(机械哥斯拉)

百兽王(战神金刚)未能合体成功【电影转正了】

超时空要塞(太空堡垒)

EVA(新世纪福音战士)

---

以及,至今无人能认全封画中全部彩蛋……

此图下一秒的剧情:

[头号玩家/玩家一号 Ready Player One 作者: [美]恩斯特·克莱恩 译者: 刘宇韬 责编:虞北冥(豆瓣 @普拉内托斯 )]

我能听到阿尔忒密丝和埃奇的叫喊声,他们已经进去了,在第三扇门面前等着我 。

我应该做的就是冲进城堡,我们三个人能在索伦托赶上之前打开第三扇门。对此我毫不怀疑。

但我没有动,而是拿出了变身器,握在手里。

索伦托想杀我,在这个过程中,他杀了我姨妈,还有好几个邻居,包括可爱的吉婆婆,他还杀了戴托,即使我从没见过他,戴托也是我的朋友。

而现在索伦托又杀了索托的角色,夺走了他进入第三扇门的机会,索伦托配不上他的力量,他只配获得谴责和失败,他只配在正义世界面前倒下。

我将变身器高高举起,按下了启动按钮。

一道耀眼的光芒闪过,天空随着我的改变变成了暗红色,我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红眼睛人形外星人,双眼如同咸蛋一般,胸上印着一道亮光。在接下来的三分钟内,我就是奥特曼。

机械哥斯拉停止了尖叫,它的视线落到了地上,就在我的角色原来站着的地方。它慢慢地抬起了头,望向它的新对手,我们的双眼最终对上了,我现在直面着索伦托的机甲。

索伦托的机甲笨拙的退了几步,它的眼睛里又开始闪起亮光。

我摆出了进攻的姿势,看了看我屏幕右上角的三分钟倒计时。

2:59,2:58,2:57。

在计时器的下面是奥特曼多样的进攻技能菜单,我迅速选择了超人死光,然后把手交叉在身前,竖成一个十字,一道白色能量波从我臂缘射出,直中机械哥斯拉的胸口,将它打飞,索伦托失去了控制,他的巨兽砸到地上。

人们的欢呼从混乱的战场上响起。

我飞上半公里高的天空,然后跃下,直踢机械哥斯拉的头部。击中目标,我听到了巨兽内部传出一声可怕的爆炸,它的嘴巴开始冒烟,眼里的蓝光也暗了下来。

我向后一跃,落在了巨兽远处,它仅剩的左手撑着大地。索伦托似乎努力向让它站起来。

我选择了菜单上的沉默光环,一道发亮的蓝色能量环出现在了我的右手,猛烈地旋转着,我把它扔向索伦托,就像飞镖一样,它划过空中正中机械哥斯拉的肚子,能量环切进它的金属皮肤,就和切一块豆腐一样,把这只巨兽分成了两半。在整台机器爆炸了前,它的头从脖子上掉了下,索伦托弹射出来了,但因为机械哥斯拉是平躺在地上的,所以驾驶舱擦着地面飞着,索伦托很快调整了过来,火箭喷射器将他推向了空中。在他逃走之前,我又起双手再发了一道死光,驾驶舱发出了令人惊讶的爆炸。

人群疯了。

我看了看积分榜,确定索伦托的员工编号已经消失了。他的角色死了。我并没有感觉非常高兴,因为我知道他大概已经在赶走他的马仔来控制另外一个角色了。

我退出奥特曼形态的时候计时器上只剩15秒,我的角色变回了原来的样子,然后我转过身,启动了喷气靴,飞进了城堡。

 4 ) 历数《头号玩家》十大设定硬伤!

用一句话总结,不懂游戏的人看不懂,真懂游戏的人看不了。

本来以为这片子会是一场游戏人的盛宴,结果只是披着游戏外皮的大众狂欢而已。说实在的,这片子属于老斯的中下水平!真的没有想象中的好看,而且充斥着各种的硬伤设定,我初步总结了一下至少有六大硬伤( 后经网友指点和思考增加为十大硬伤,并修正了一些原有的错误)。

发现很多人不能理解我,在这插播一段吧。我们先说一个情节,IOI派兵去舞厅攻击男主的桥段,被攻击的男女主九死一生,几乎被逼进绝境。不知道这个时候观影的各位脑子里是怎么想的?很多人可能会很紧张,怕男主受伤对吧?但我当时却在想,“我草,傻逼啊?!打个毛?!赶紧下线啊!下线人物不就消失了吗?!~~~~我草!你他妈怎么还不下线?~~~~我草,我草~~~还打!?~~~~我草,扔你妈逼魔方啊?傻逼啊?!浪费啊!!!~~~下线啊!我日!~~~哎哟我去,这是拍了个啥啊!?~~~~”唉!现在大家知道什么叫“懂游戏的人看不了这片子了吧?”!当然肯定有人会说,下线后人物有可能会和王者荣耀里一样变成“电脑”人,依然会被击杀。但这个游戏里下线会消失是电影明显交代过的,而且稍有游戏常识的人就能看出来,那个舞厅一定是安全区。否则主角一出现就会被人挑战和击杀。你想想,一个没有工会背景的角色拿到了游戏里的最值钱道具,难道除了ioi就没有人要抢吗?这绝不可能,没有任何一个游戏里的人会这么友好(我看电影的时候,自打主角拿到了第一把钥匙,他走到哪我都担心他被人杀)。所以那里肯定是安全区,而ioi能来安全区打他,基本都是用了外挂才能办到,这种纯属单方面强开团,相当于主角没有战斗协议,他当然可以强行退出。而男主死活不下线,也只是为了推动剧情强行设定的。我们再来屡一下这个桥段观影者的这心态变化的过程。主角一进舞厅,作为一个常年玩游戏的人直觉,就会立刻判定那里是安全区,否则一定有人会攻击他。当你心理预期这里是安全区的时候突然又有人来攻击他,那你的世界观就会出现撕裂,你就不去看电影了,转而开始想为啥在安全区能攻击他?等你想到可能是外挂,并接受了这个设定以后,你就在想,既然是外挂发起的,你们之间就没有战斗协议,没有战斗协议那你为啥不退出?基本上就是这么个逻辑。游戏人会全篇都在想各种不合理的设定,难以进入好的观影状态。

硬伤一:

电影中游戏的操作设定。主角一会要依靠“万向跑步机”移动,一会突然又不需要了,就算有手柄和体感两种模式,但不管哪一种我都不认为能实现两个人隔空失重热舞,太魔幻了。这种只有黑客帝国类的神经链接能实现,但电影对操作的描述非常敷衍,即使是反派boss的“高级按摩椅”上也没有看到精神链接的装置,boss还是靠简单的摘下眼镜来进入现实。而且电影中有些人需要吊起来,有些人却能拿自家沙发当游戏里的障碍物。我家里是有VR设备的,我负责任地说,这是绝对不合理的,你带着VR跳沙发一定会摔个半死。片中描述的现实与游戏的结合方式完全是模糊的,是纯粹违反物理学的异想天开(试想,如果一个玩家的沙发在游戏里以ar的形式存在,那别人是如何去感知这个沙发的存在呢?这毕竟不是单机游戏。这样的描述非常不严谨,其实是导演的随意性决定的,他可能是想讽刺下玩家的沉溺,但是并不合适,如果是个魔幻片里各种巫师用各种奇葩姿势施法还差不多,毕竟那不涉及基本的物理规则。你是一个科幻片,如果一辆汽车飞在天上,那你必须让观众知道他到底是靠喷气还是涡轮,或者是反重力发动机。你不能毫无征兆的让一辆普通汽车突兀的飞起来,那是荒诞魔幻片。)。而且片中甚至还有大量在大街上玩VR的人。我再次负责任地说,在大街上玩VR绝对是帅不过三秒的,必然会被车撞死,小朋友千万不要模仿啊!人类绝不可能兼顾虚拟与现实两个世界的。另外,作为一个20多年游戏龄的老玩家,我再再再次负责任地说,在大街上玩游戏绝壁不是什么好的游戏体验,即使是现在比VR玩起来更方便的手游,也没有几个二货会在大街上边走边玩,难不成未来的人都是傻子?这设定真的很中二,看得我直接跳戏。

硬伤二:

《绿洲》作为世界第一游戏,在行业有着无可撼动的垄断地位为。但就是这么一个牛逼闪闪到不行的游戏霸主,却对另一个想要侵吞自己财产,并且公然招募全职水军,刷副本,用外挂,在游戏里各种欺负普通玩家的“同行”熟视无睹!这可能吗?(全服这么多高等级玩家,却只有ioi有能直接进入副本核心地带的“传送门”,其他玩家一个都没有,这不就是一种外挂吗?你见过哪个游戏里有能直接把新手送进最终副本boss区的传送门?而且电影里也明确说了那个99级神器大球本身就不是装备商店里买的。那是从黑市骷髅脸那里买的,这不明摆着就是在描述花钱买的外挂的过程吗?这还不够明显吗?再说一下影响平衡性的事,一个工会用外挂罩住了整个游戏的最终副本不让别人进去玩,这还不是影响游戏平衡性?如果有工会在魔兽里这么玩,你要是普通玩家你会怎么想?)说到这,试想难道腾讯会允许网易组团在他的游戏里各种浪吗?这不是搞笑吗?而且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游戏如果失去了公平性(例如充值无敌、外挂横行),那这个游戏很快就会广大被玩家遗弃。而电影中的《绿洲》不但充值就能有核弹,而且明显是挂逼泛滥,甚至大量的组团开挂。这种游戏还能火遍全世界本来就是不符合基本逻辑的。所以,不管是企业经营方面看说,还是现实游戏规律来说,电影的设定都是非常不合理的。

硬伤三:

游戏中IOI里的游戏“民工”们,死了以后可以通过更换设备来重新登录一个新账号,继续刷副本。换设备才能再登陆,这本身就是脱裤子放屁的设定(我们换个账号登录QQ还需要换个电脑吗?)。网友指出,这里可以理解为导演为了表现反派的愚蠢而设定的,我想说这种设定只适合无厘头喜剧片。

硬伤四:

反派BOSS的全身感应装备。说道全身感应装备,专业一点应该叫“全身全方位力回馈设备”,这种设备是每一个游戏玩家的梦想,甚至刘慈欣的《三体1》也是依靠科幻出了这种设备才合理的推进了故事发展。但是要知道这个设备是用来“享受”游戏的,为的是让大家能身历其境。这玩意绝对不是用来竞技的,竞技的话它只会拖你后腿。特别是电影中这种“无监管、无规则”的竞技。鬼才要穿上一个能让自己疼痛的装备去和别人决斗啊!?不穿明明也是可以上线的啊!神经病啊!!!然而不幸的是,电影里真有这么一群神经病。特别是作为一个流氓公司,一个最大利益为唯一追求的流氓集团的大BOSS。他老人家不顾自己弱鸡的身体,在参与最终战役的时候,毅然穿上这么一套会让自己“受伤”的装备走上了战场!WHAT F……!!!参与决战啊大哥!!!你穿上这种装备明摆着是要去千里送人头啊大哥!!!老哥,玩游戏你是认真的!这种耿直的BOSS,我是好久没见过了!不过,不要以为这样就完了,更为惊人的是,他穿的装备竟然还专门有一块“丁丁”感应区,直接导致了老大和他老二一起被主角虐爆的悲剧。我就想问,这是谁给老板设计的?这玩意真有存在的意义吗?为的就是让老板被人爆鸡鸡吗?这个设计师一定本片最大卧底啊!

硬伤五:

游戏中的人死了会变金币。那为啥最后时刻主角扔出那个手雷,爆了一片兵之后地上一个金币都没有?我很期待看到满地金币的好吗?应该是主角走过去满屏的金币往他身上飞好吗?做为一个游戏控,看到这种场景会高潮的知道吗?只能说老斯还是不够懂游戏玩家啊!(这里很多人说那些是新兵所以没有金币。是新兵我同意,但一是总不能这么巧一个老兵都没有吧?二是,这些人虽然是新兵,但绝不是普通的新人,他们可是拿着高端定制武器和全套定制盔甲的新人。既然他们死后我们没有看到遍地可以捡拾的武器和盔甲,那他们一定应该以金币的形式出现不是吗?)

硬伤六:

整个影片的设定,是人们过度沉溺于游戏的未来世界。因为现实很破败,而游戏里什么都有,有香车美女有灯红酒绿,因此人们大多无法自拔,甚至会为游戏而死。但是影片也交代了,普通玩家大多是没有全身感应装备的,而且电影中VR的设定和目前现实中的差不多,并没有看到明显的“神经连接”之类的设定,因此作为一个有专业VR设备的老玩家来说,我再再再再次负责任地说,VR这东西如果没有全感应装备绝比就是“过个眼瘾”而已,美女什么的都是浮云,只能看不能摸,更不能像现实里一样“那啥”,你想想,这TM有什么好沉溺的?!所以,这游戏似乎根本就不至于让人沉溺到这种程度嘛,这样看,是不是还感觉有一点点无聊了呢…….话说,如果电影设定是前两年布鲁斯威利斯的《未来战警》那样完全的精神转移控制,那还是说得过去的,我们还是脑补一下吧。

硬伤七:

第一关,赛车解谜。赛车解谜啊,这根本就不算是解谜好吗?难道除了主角就没有人怀疑过吗?解谜开始了好几年了,一帮人天天去闯关,真的觉得就是应该硬闯过去吗?这么明显的障眼法,难道全世界的各路高玩们就没一个怀疑的吗?就知道傻傻去拼命,没一个有脑子的,都是愣头青啊!?另外,既然游戏里道具和人物都真的只有一条命,死了就清零,那绝对不可能随便哪一天开赛,都还有那么多高等级玩家开着巨拉风的道具来参赛的。参看传奇设定,我们可以想象,出现的场景必然是一堆光着腚的大光头,开着跑跑卡丁车或骑着摩拜来参赛,这才是符合常理的不是吗?说到赛车关卡这里,其实还有个更硬的bug,那就是一个一生热爱游戏的设计者,在自己设计的最后、最重要的一套关卡中,怎么可能设计一个让玩家去找到关卡中存在的“bug”来通关的设定?这是对游戏侮辱,这是热爱游戏的开发者绝对不可能去干的事情。这个点充分说明了导演完全不懂游戏,不懂这些人的心理。他的团中也没有一个真正的游戏开发者。要知道好的电影作品,主创团队里一定是有相关的资深人士参与,才能真正创作出有灵魂的作品。也说明老斯他们对待这部作品的态度是很随意的,觉得反正是拍给青少年看的,热闹有彩蛋就行,别的不重要。

硬伤八:(感谢网友谢阿面 提出)

为什么大家都是同城小伙伴?这个游戏显然是屏蔽地址信息的,要不IOI早就找到主角了。那为什么主角五个玩家全部同城,世界那么小么?蝙蝠侠的哥谭宇宙吗?就算4个队友早就认识,知道大家是一个城市,那为啥女主角也是同城的呢?试问,你在魔兽里遇到一个心爱的女孩,而她还是你邻居的几率有多低?更何况《绿洲》是全世界同服,全世界同服啊!什么概念?!比魔兽遇到同城人的难度大1000倍不止吧?!!更有甚者,IOI总部和主角也是一个城市,看来只有一种解释了,就是真的世界末日了,全世界就剩这么一个城市了。另外,主角一个游戏死宅,居然需要黑姐姐提醒才想到女装大佬的问题。。这个不是玩mmorpg的人最清楚而且第一个想到的吗。。。。

硬伤九:(继续感谢网友谢阿面 提出)

时间问题。游戏中主角们相约十点去舞厅跳舞的时候没考虑过各自所在地可能有时差吗?就算是这里的十点说的是游戏统一时间十点,那最开始主角去查那个记忆博物馆的时候居然会空无一人,就算美国是凌晨,亚洲这边是白天吧。。。而且就算是全球都凌晨(什么鬼),这么高额的奖励,一个充满资料的图书馆居然不会坐满肝帝/游戏工作室民工。。。

硬伤十:(继续感谢网友Prime_Yoga 提出)

绿洲到底反不反氪金?开头介绍中明显说过游戏创作者是反氪金的,那电影里出现那么多破坏游戏平衡性的强力道具,甚至有钱连核弹都能买到。谁来告诉我,这哪里反氪金了?试想,几万人在拼命打副本,我有钱,我高兴了随手扔个核弹,你们就全体都死了,这游戏还有法玩吗?这都没人管吗? 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游戏中只要是有游戏币能买东西的设定,一定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与现实钱币兑换。这是最基本的现实状况。真正反氪金的游戏就不会设计影响游戏平衡性的可购买道具。比如英雄联盟,基本上能买的到皮肤什么的只是为了好看、拉风,其属性加成非常少。如果一旦加入了一个皮肤的附带属性是开大秒全场满血的人,那这皮肤再贵也会有人买,不管用什么币、什么水晶都会有。因为可以花钱买游戏币,而且英雄联盟这个游戏也就完蛋了,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再补充一条:(感谢网友 比克多alien 指点)

探讨一下游戏的安全区设定,论题是这游戏到底有没有安全区的概念。以电影给出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没有的。例如,男女主在舞厅会被IOI攻击;男主在图书馆会被化妆的女主一定程度上“攻击”。但如果假设游戏没有安全区,那么在一个击败对手可以爆钱和装备的游戏里,玩家们绝不会如此温良恭俭让的,男主大摇大摆地拿着巨款和稀宝在游戏里乱晃还能被奉为偶像,这游戏玩家的素质简直神奇。真实的情况应该是男主拿到秘宝从副本出来的下一秒就会被人打成筛子。所以得出的结论又变成了应该是有安全区的。那如果有的话,舞厅就肯定是安全区,否则男主一出现必然被人抢劫。既然是安全区,那为啥IOI能来攻击男主呢???这是什么逻辑呢?我们知道有的游戏是有安全区挑战协议的,但片中IOI显然是突袭,并没有向男主发起挑战协议。那就只有一种解释,到了一定等级的高玩或者高等工会可以无视安全区,有权限在安全区内杀人,这样可以解释这种行为。但是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只有IOI有这权限呢?男主已经在舞厅、大街、图书馆闲逛很久了,为啥没有其他工会或者高玩攻击他?不合理啊!这就又有了两种解释,一、IOI级别超高,全世界可能只有他们有这权限。二,ioi使用了外挂,开挂能办到一切,这也能解释。但不管是哪条,这都又变成“硬伤二”里说的问题,IOI已经影响了游戏平衡性,而且非常明显。

以上这些BUG,让我仿佛看到了又一个《重回地球》般的大漏!有点失望。好在整个片子节奏还不错,特效一点不含糊,大场面也带感,特别是高达大战哥斯拉是本片最燃的地方,可惜高达浪了一波之后,似乎什么作用都没起到就领便当了。这个故事再次证明了,打野去切肉,绝对是坑逼!!!

仔细看下来,斯老爷子真的是老来如小孩了,竟然放弃了一贯的严谨逻辑,他当年很多偏向儿童化的电影(如ET)都还是追求基本的严谨的。但这次他真的是“老顽童”了,影片中众多BUG设定让我这个科幻控十分出戏。而且整部影片年龄定位明显偏低了,夸张点说,基本是拍给青少年看得,不适合我这个科幻老鸟了。这点和新的《环太平洋2》非常相似,《环2》也让我非常失望,完全丢失第一部的核心--“燃”,同样变成活泼系科幻儿童片。试问,不惨烈,如何燃?不够燃,怎直男?

总结下,这个片子还是近年来流行的“回忆杀”,里面埋了大量各种游戏、电影和二次元的梗,表面看是未来科幻片,实际上卖的还是新老游戏混杂的各种情怀,可以看作是前两年超好看的《无敌破坏王》的真人高配版。但是很不幸的是,老斯还是不够懂游戏玩家。整部影片的严谨性甚至还不如这部动画片。这么好的题材,实现成这个样子实在是遗憾。

用一句话总结,不懂游戏的人看不懂,真懂游戏的人看不了。

最后说一下,电影中的《绿洲》设定为MMORPG类角色扮演游戏,先不说这种游戏流行的时代早就结束了(想想古老的魔兽),即使依靠虚拟现实能让这个类型再次火爆,也能看出来一个问题。那就是斯老爷子真的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他的想法不再是超前的了,无法在引领时代了。换做巅峰时期的他,我相信一定能想出一个超前、超屌的点子来,可惜再也不可能了。回过头看看老爷子最近的作品,再看看和他同时代的那些大师们最近的作品,只能说好莱坞整体在下滑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电影文化也到了强弩之末。如今我们国人身边的移动支付的早已非常普及,再看看欧美,很多地方连4G信号还都不覆盖,他们在慢慢的落后是不可避免的了。伤感的是,伴我们长大的好莱坞电影大师时代也就要随之落幕了。

写在最后,我承认我的逻辑也不是牢不可破的,但能让人找出如此多的“硬伤”,也足以反应出电影真的存在很多不足。如果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随时给我留言,我很愿意跟大家共同探讨。

 5 ) 那些斯皮尔伯格说的和他还没有说出口的

首先声明!! 和水准和地位这个话题无关和话题无关和话题无关!!!不小心关联了取消不了……冲着这个话题来的友邻请左上角退出!不然会失望!另外本文包含严重剧透,建议观影后再看。


请允许我用武侠小说的套路给大家理一下这个故事。

武林第一大帮派Oasis(绿洲)的哈里迪老帮主离世,遗言宣称要把自己全部财产和武林盟主之位赠予有缘人,条件是找到三把钥匙和一颗彩蛋。武林人士一片哗然,寻宝者趋之若鹜,江湖上顿时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大魔王诺兰利用人财物力直接组建了一支IOI魔王大军寻宝,拉开架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决心寻得宝物,夺得武林盟主之位,统治天下。代表自由的游侠和处于绝对掌控地位的魔王大军就寻宝问题矛盾日益尖锐。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张恶战在所难免,可惜游侠虽人数众多,却还处于散沙状态,势单力孤,群龙无首。

此时,韦德,一贫民窟少年英才横空出世。骨骼精奇,自由不羁。仗着一身好武艺和一颗七窍玲珑心闯荡江湖。无家族,无门派,不站队,独行四方。心思细腻柔软,堪称哈老帮主知音人。在揣摩了哈老帮主心思千百遍后终于领悟了其中神通,一场比赛中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拔得头筹,获得第一把钥匙,一时间如宝剑出鞘,锐不可当。可惜韦德少年名声大噪的同时也吸引了魔王军团的注意。大魔王诺兰软硬兼施,拉拢韦德少年不成,杀意顿生。韦德在好友的帮助下,几次化险为夷,还顺便解锁了新钥匙。纵然魔王军团屡屡阻挠干扰,好在主角团队光环护体,一路过关斩将。

决心替哈老帮主清理门户的韦德少年只身一人闯到魔王军团城门之下,向所有饱受压迫的游侠痛斥大魔王诺兰暴行。振臂一呼,得道多助,故从者众。丧心病狂的魔王军团发起最后的反扑。失去理智的大魔王诺兰甚至不惜毁灭整个Oasis绿洲世界,只为彻底铲除男主。哪知韦德少年有哈老帮主神秘好友扫地僧的强势助攻,比常人多一血,硬是找到了第三把钥匙,获得哈老帮主真传,赢得了彩蛋,登上武林盟主宝座,抱得美人归。

很眼熟的故事对吗?看似是这样的。标准的武侠小说套路,标准的爆米花电影套路,古今中外通用。草根英雄拯救世界,老生常谈了。但是!请不要忘了,这是一部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我曾一度怀疑斯皮尔伯格老爷子是爆米花精变的,不然为什么他能把爆米花电影拍到这么出神入化呢?纵然你已经知道了整个故事脉络,你还是完全没有被剧透。因为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在于期间隐藏的彩蛋。整部电影穿插了各种科幻元素、音乐元素和游戏、动漫、电影梗,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精彩的是因为各个人对游戏、电影的口味偏好不同,在观影期间发现的彩蛋也不尽相同。我们四个小伙伴一起看了这部电影,观影时经常激动地一把抓住对方大腿低呼出不同的名字。走出放映厅讨论时却发现即使同一幕同一场景,每个人发现的彩蛋也不一样。面对这样一部电影,故事本事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已经成为了一部饱含着八零后九零后的共同回忆的彩蛋电影。下周一就是复活节了,对于已经无权在花园里寻找巧克力蛋的长大了的八零后九零后人群,这样一部找彩蛋的电影真是一场及时雨。两小时二十分的全民找彩蛋活动,真是让人心满意足。

但是,借女主之口,斯皮尔伯格告诉我们:“It’s not a game.”(这不是场游戏。)

Oasis绿洲的由来有些令人唏嘘。创始人哈里迪是曾是一个世人眼中的人geek(怪胎)。木讷无趣,不解风情。这位不擅长自我表达的理想主义者甚至无法处理好和爱人与挚友的关系。他只想逃离现实,把自己锁在小屋里,玩自己的游戏。这让他感觉安全。对现实生活无望促使他找寻精神家园。谁知这位现实中的怪胎却是个系统开发天才,终于有一天,他创造出了这个虚拟的理想王国“Oasis”(绿洲,世外桃源)。

这个世外桃源的诞生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找到第一把钥匙的关键。当世人为争夺宝藏抢得头破血流时,主角韦德领会了老爷子的心情,激流勇退,逃离赛场,一路倒退竟到达了终点。也许这也是老爷子的愿望。这世界汲汲于富贵的市井之徒已经够多了,他只想找到一个懂他的有缘人。这一过程有着一定的避世哲学,虽然消极,却也有用。

第二把钥匙的获得最戳心,同时也交代了本部电影的一条爱情隐线——年轻的哈里迪的爱。看完电影后有同行小伙伴吐槽斯皮尔伯格不会讲爱情,少年男女主角爱情火花来得太突然,毫无道理,太单薄。我却觉得老爷子其实是最会讲爱情故事的人。年轻时的怪胎哈里迪爱上了个姑娘,朋友问他下一步打算,他吞吞吐吐地说:“她想要去跳舞……所以……我们去看电影。”短短一句话已经交代出了哈里迪爱情失败的原因。他不懂爱人,也对自己没有自信。

电影对哈里迪爱情线着墨不多,但我们知道,他拉着心上人去看了《闪灵》(emm,good choice),而后来他的心上人嫁给了他的挚友。很明显这是个悲剧收场的爱情故事。而第二把钥匙就藏在他们那晚看的电影《闪灵》里。和僵尸共舞的被困住的姑娘——哈里迪的心上人,依然年轻漂亮,穿着美丽的裙子,仿佛当年约会时的模样。年轻的女主平复心情,轻声问出了当年的哈里迪没能问出的话:“我可以请你跳支舞吗?”对面的心上人笑靥如花,叹息着说:“You don’t know how long I’ve been waiting for.”(你不会知道我等这句话多久了。)这是不是现实世界哈里迪心上人的心声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能知道的是,哈里迪曾经因为不懂她而失去了她。也许他用了余生去思考,终于明白了她,也终究失去了她。

曾经沧海难为水,哈里迪把读懂他的心上人作为解锁第二把钥匙的关键,不可不谓爱之深切。至于年轻的男女主,爱情仿佛一道闪电,就这样发生了。毫无道理,无迹可寻,看似肤浅至极,但爱情的发生何尝不是如此呢。玄而又玄,找不到依据。也许年轻男主那过快的心跳就足够证明一切了,又何必非去求一个原因呢。

我们再来谈谈第三把钥匙——游戏的体验远比通关更重要,这也是Aventure(冒险)这款小游戏的精神所在。

甚至有人说冒险这部游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带彩蛋的游戏。冒险彩蛋的产生是源于Warren Robinett(沃伦·宾耐特)为了反对雅达利拒绝在游戏卡带上注明作者姓名而设计的隐藏关卡。隐藏关卡骄傲地闪烁着的一行大字“沃伦·宾耐特创作”,充分表现了游戏设计师的自我意识。从此游戏不只是游戏,更多了份人性化的沟通和对设计者的尊重。韦德明白了老爷子的心情,放弃了唾手可得的通关而奔着彩蛋跑去。拿到第三把钥匙的韦德甚至意识到了老爷子当年的错误和他的悔恨,拒签合同。终于证明了他就是那个有缘人。

这时,虚拟世界的无所不能的神,终于露出了安心的笑。“我只是想最后确定一下。”哈里迪卸下伪装,回到了朋友面前的那个邋遢颓丧甚至自我表达有障碍的游戏宅男。那一方不大的小空间,那个在玩游戏机的童年的自己就是他最终的秘密。邀请韦德进入他的家,也是终于接受他进入自己的心。韦德,这个懂他又似他的少年和他一样,有一颗善良温暖、敏感细腻的的七窍玲珑心,却比他多了份韧性和通透。韦德不消极避世,而是更勇敢地去面对。仿佛一个更好的哈里迪。

也许这也是斯皮尔伯格老爷子为韦德选择《回到未来》里那部车的原因。《回到未来》这部电影讲的是回到过去,改变自己,拯救未来。逝者往矣,不可追思。哈里迪在现实生活中去世了,但他寄希望于年轻的韦德。Oasis绿洲在年轻的韦德的照顾下应该会更好吧?也算是一个温暖的希望了。

聊完了三把钥匙我们来谈谈人物性格。其实主要人物都有一定的心灵创伤。哈里迪不必赘述。女主游戏化名阿尔忒弥斯,月亮女神,狩猎女神。神话中她因抗拒爱情把爱慕他的少年变成鹿,任由少年的猎犬将他吃掉。电影中的女主也拒绝爱情。因为脸上有胎记而一直拒绝与男主相见,怕其失望。而男主在游戏中的好哥们儿艾奇,全能修理工,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个打扮中性的黑人女孩,开着个小破车,没什么大事业,存在感低。她不愿因性别被忽视能力而在虚拟世界中扮一个大块头男人,甚至独挑大梁做钢铁巨人在最后和Boss对战。男主则更厉害了,天煞孤星,克爹克妈,最后的家人也因自己无意间暴露真实身份被大魔王分分钟炸死,独行侠做久了,无论虚拟世界还是现实生活他都鲜有家人朋友。

值得欣慰的是,在这一场携手战斗中,他们都一定程度上治愈了自己的心灵创伤。女主开始接受爱情的眷顾,黑人女孩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了自我价值一路飙车护卫了自己的朋友,男主则在探索中不仅替哈里迪还愿,也收获了爱情和友谊。其实这个寻宝过程也是一个救赎和被救赎的过程。

最后我们来谈谈大反派最后的从良。他本有机会一枪爆了主角的头,但当他看到主角手里捧着的晶莹的彩蛋,仿佛捧着哈里迪的灵魂,他却不敢开枪了。一瞬间的失神让他成全了主角也成全了哈里迪。

作为哈里迪从前的实习生助理,他野心勃勃地提出了一系列市场化商业化的圈钱计划,得到的评价却是:“嗯,咖啡不错。”他同哈里迪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哈里迪纯粹地追求理想,仿佛个孩子;诺兰想要赚钱想要权利想要社会地位。他不懂哈里迪,他却渴望得到哈里迪的认可。这大概也是诺兰汲汲追逐钥匙的原因之一。

当韦德终于拿到哈里迪的彩蛋,这两个纯粹的灵魂在虚拟世界产生了共鸣,光辉突破虚拟进入现实显得柔软又灿烂。诺兰拉开车门见证到这一幕,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自己苦心经营的IOI大军纵使可以所向披靡地在虚拟和现实世界肆意妄为,却终究无法进入哈里迪打游戏的小屋。韦德曾对他说:“我不会为你服务。因为他(哈里迪)不想你得到钥匙。”而当诺兰看到韦德拿到最终的彩蛋,哈里迪的认可时,他又在想什么呢?我们无从揣摩了。也许这只不过是斯皮尔伯格老爷子的一种浪漫的表现手法,或者诺兰只是掉线了两秒,但我还是真心希望纯真的的灵魂能具有如此强大的引人向善的能力。

其实这部电影又何尝不是一个Oasis呢。72岁的斯皮尔伯格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说:“我不否认自己是个怪胎,我甚至很骄傲成为个怪胎。相对于年轻的英雄们,我觉得自己更像是哈里迪。像他一样,我喜欢赋予不同人物生命,并拉着观众陪我一起玩耍。我从未想象过可以创作一部《玩家一号》这样疯狂的电影。”当银幕上的哈里迪说出:“谢谢你玩了我的游戏。”我甚至感觉到是斯皮尔伯格站在观众面前,说,谢谢你来看我的电影,谢谢你体会了我的心情。这也是这部电影最触动我的一个瞬间。真心希望72岁的老爷子身体健康,能保持孩子一样的心态,继续创作这样的电影。

写在最后:

1.IOI公司是否是在映射IOS苹果公司圈钱?哈里迪和乔布斯,同为才华横溢的创作者,与自己最好的朋友和合作伙伴闹掰,是否有共通借鉴之处?延伸开来要讲的就太多了。

2.哈里迪老爷子死没死的问题。和朋友讨论后我们更倾向认为老爷子的意识被植入游戏变成AI,成为Oasis世界的一部分,却是具有创作Oasis虚拟世界能力的AI,甚至可以创作自己,创作新的世外桃源。在虚拟世界中相当于神,无限的能力,无处不在。到最后,一直逃避现实世界的哈里迪抛弃了自己的躯壳,把自己的思想放进Oasis,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实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永生。

3.彩蛋真的太多了。个人最爱的Top 3 当属闪灵体验馆,异形钻出胸膛的瞬间以及在空中漂浮着的迪斯科甘道夫。强烈建议大家趁早去看,还有好多彩蛋没被找完呢!

刚出影院就听到法国小哥哥打电话狂吼:“喂!你知道我刚刚看了什么吗?钢铁巨人和初代高达联手大战哥斯拉!!混蛋别问了快来自己看啊!”和朋友听到笑得肚子疼。总而言之,别问了,二刷走起吧!

—————分割线—————

再次抱歉关联错了话题!系统Bug取消不了关联,在这一话题下这篇影评很是答非所问了,还请大家多多包容。另外这篇影评倾向于讨论影片的内在意义,会带出许多相关情节。希望诸位都是看完电影才来看的影评……

—————分割线—————

以及,借用豆友评论,对评论区提一个小意见👇

 6 ) 这是一个老爷爷对造梦孩子们的真诚理解与祝福啊

这部电影的剧情并不重要——“被虚拟世界控制的人类通过反思寻找秘诀脱出重围反控制”,各色科幻小说里都演过了;论深度与思辨,《黑客帝国》三部曲早就玩够了。

这部电影的主旨也不重要——老爷子说出政治正确的“现实生活是唯一真实的”,主角说出政治正确的“人需要经常过现实世界的生活”,都只类似于归纳中心思想;毕竟大家都看到了,虚拟世界在电影里如此奇幻瑰丽,现实世界一塌糊涂,回到现实世界简直是忆苦思甜。

对未来世界的刻画很深刻,但类似的乌托邦传奇,《饥饿游戏》之类也有。

令二次元爱好者狂热的彩蛋挺重要,但不是最重要:那些是内容的一部分,是招口碑的生意口,是让二次元爱好者快乐的细节,但重要的是形式,一种寄托着斯皮尔伯格态度的形式。

一种真诚的、理解的、欣赏的态度。


看过电影的朋友,基本有两类反应。

本身是二次元爱好者的,自然志得意满:数着梗,挺着腰,如数家珍——有点像看完《星际穿越》后,忙着跟朋友们解释梗的科幻爱好者——大概是:“终于有人懂我们了!”

非二次元爱好者的,纷纷来找前一类人拍肩:原来游戏这么好玩?我也要玩游戏!

身为一个此时此刻家里摆着四台PS系列主机(其中PS1是在巴黎某个老店里掏的)和两台xbox、steam上装满老游戏、电脑里装满模拟器、每天用psVR影院模式打游戏看视频、没事喜欢在海拉尔大陆烤苹果+蘑菇+用盾反收拾哥布林的家伙,看这电影时,除了看到梗的感动外,更多的是在想:

“终于有电影人准确掌握游戏·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了——终于有电影人理解我们了。”

而且不是来自一个年轻的宅男导演,而是一个快72岁的老爷爷。


对大多数非游戏爱好者而言,你说句“我爱打游戏”,经常会招来“啊,在app store叫什么呀,我搜搜”、“哪里下载啊,我用电脑下。”

——我也试图跟人解释说,现在的好游戏不再是那么回事了。红白机时代,游戏提供的,普遍是一个简化的世界:需要的是眼明手快、迅疾的简单操作;许多现在的手机游戏,依然如此。世嘉机和超任时代,已经有许多游戏试图提供一种拟真体验了。PS和PS2时代,许多伟大的游戏制作者利用多媒体,开始描绘世界。之后,从《GTA》到《荒野大镖客》到《神秘海域》到《巫师3》,都在卖体验,确切点说,沉浸式体验。

——好电影应该有的东西——美工、剧情、分镜、叙述、视角、文本——好游戏也应有尽有。伟大游戏到最后,与伟大电影的目的是类似的:造梦。

——但我说到这里时,他人已经听得意兴阑珊。我也只好缄口不言。我明白,要让朋友们知道游戏有多好,只能让他们自己玩。实际上,每个来我家玩游戏的朋友,我一句话都不说,给他们看一段《战神3》如何打波塞冬,看一段《神海3》的大沙漠,套上VR头盔来一段《厨房》,他们就都服气了,也懂了。

毕竟,游戏依然算是亚文化。各色游戏改编电影,成功的并不多——毕竟,大多数好游戏是按着电影路数制作的,而电影导演们也就顺着做。

但《头号玩家》不同。


这部电影的剧情与主旨不重要;梗的意义在于显示诚意;而华丽多变的虚拟世界这种表现形式,才是一切。

换言之,形式比内容重要。

电影里《闪灵》那段尤其明显。如果按主线叙事,那段可以大幅度删减,但电影保留了足足的长度:是为了致敬?还是斯皮尔伯格爷爷终于过了一把瘾?——“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这么玩啦”!

斯皮尔伯格爷爷,快72岁了,做了一辈子电影。他很深刻,很有人文关怀(《辛德勒的名单》);但他最大的乐趣,一向是,找到一个题材,好借此展现一种卓越的,幻觉般的奇观

《大白鲨》、《ET》、《印第安纳琼斯》、《侏罗纪公园》、《丁丁历险记》;他监制了《变形金刚》系列,他一辈子都在竭力展现幻觉般的奇观。

他导《丁丁历险记》这部动画片的时候,都65岁了。

他是个执着的造梦人。《神秘海域》系列游戏无数细节都在向他致敬。

几乎可以想象,这个故事到手后,他的乐趣在于:终于可以给他一个题材,让他肆意展现画面与梦境了——毕竟在未来虚拟世界里,怎么夸张怎么玩都不过分。

于是我们看到了《头号玩家》。


虽然电影提示我们“现实更重要”,但斯皮尔伯格用如此灿烂辉煌的方式展现虚拟世界,这种灿烂的狂欢,这种形式上的斑斓华丽,是电影这种门类的艺术大师,向游戏这项艺术门类进行的致敬,或者祝福——就像一个画家在向摄影艺术致敬似的,一个72岁的老爷爷,用自己浸淫一生的艺术,向另一个艺术门类说:未来是你的。

电影结尾,哈利迪老爷子说了句“感谢你玩我的游戏”,然后关门而去;那一瞬间,我险些哭出来。这句话,也可以是斯皮尔伯格说的;“感谢你看我的电影”;他与游戏设计师老爷子的类似之处是,他们都是真诚的造梦者;所以斯皮尔伯格想说的,其实也差不多是这种意思:

“感谢你玩我的游戏——感谢你来经历我制造的梦。”

这句对白,带着一种清醒的温柔,一种心胸开阔的,对观众,以及未来造梦艺术的诚恳祝福。

就像一个老爷爷蹲下来,真心诚意地陪一个小孙子玩一盘游戏似的,而且真心欣赏地说:“游戏确实很好玩啊!”

 短评

大开眼界!对我这个只玩过斗地主的电脑游戏盲来说,《头号玩家》的内容确是匪夷所思。年轻观众欢呼雀跃的无数“彩蛋”我常常无从辨识,一头雾水,但是观影体验仍然痛快、满足。比我小四岁的老导演斯皮尔伯格,如此旺盛的艺术想象力和娴熟才华,让人佩服不已。后半部渐显落套,也无可苛求。

10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希望豆瓣也出VR版吧,然后我们懒洋洋傻乎乎躺在精神病角落,在豆瓣电影top250撕逼,在无人问津的9点自说自话,阿尔法城说不定还有幽灵出没。小豆不能换钱,紫豆用户是传说,该电影无法访问是恶势力的封锁,大蛋和阿北是彩蛋。嗯,谢谢你,这些年玩过的豆瓣。

15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游戏宅和影迷的春药!还原《闪灵》那场戏看到要爆炸了!值得去电影院刷十遍!

17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力荐

9。我爱这部电影,就好像我的梦想是能进入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看罗伯特德尼罗枪杀嫖客和鸡头,营救朱迪·福斯特。所以,我爱这部电影。

2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恕我直言,比老斯会拍爆米花电影的人还没出生吧?玩梗玩的贼6,金刚、侏罗纪、异形、哥斯拉......闪灵那段更是惊艳到爆炸,惊喜一个接一个的来!还有能不能轻虐我们钢铁巨人啊,心疼死了~

26分钟前
  • 羚羊的灵魂
  • 力荐

走马观花的IP大赏,剧情人物基本不通,鸡汤也撒得不知所云。适合跟塑料姐妹们一起假嗨

30分钟前
  • 还行

众里寻蛋千百度,玫瑰花蕾却在灯火阑珊处。“谢谢你玩我的游戏。”——谢谢你拍这样的电影。

3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斯皮尔伯格就是那个头号玩家。

35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斯皮尔伯格把他对电影的梦想、热心、爱与情怀,浓缩到这部片子,通过极具年代感的经典电影和角色,又并茂高科技的现代游戏闯关,他拿手的、专注的、想诉说的都在这里给影迷情倾盆呈现,并在最后一句“谢谢你玩我的游戏”推向高潮,就像在银幕前看着他对我们说“谢谢你看我的电影”…泪奔

4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其它都挺好。但是你拍了一部片,讲述了一个在游戏里找到挚友,搞到真爱,还一夜暴富成为人生赢家的故事,最后告诉我只有现实是唯一的真实,不觉得结论太苍白了吗?强行政治正确吧。

45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这片讲述了“绿洲五人组”寻找终极彩蛋之旅:第一关告诉你,有时退一步,就是海阔天空;第二关告诉你,人生很短暂,关键的一步一定要迈对;第三关告诉你,不以输赢论英雄,找到乐趣、享受人生;最终关告诉你,别沉迷,活在当下。片中各种游戏、动漫、影视彩蛋信息量太大,必须多刷!

46分钟前
  • 天蝎小猪
  • 力荐

看完之后,完全没感觉到这个电影有140分钟……时间过得好快……

49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堪比“黑客帝国”的虚拟与现实切换,但没有苦大仇深的哲学思考,而是带着娱乐至死的精神,把影视游戏各种流行文化致敬了个遍。和当初的E.T.一样,童心未泯的斯皮尔伯格不经意就开启了电影的未来。宅男宅女们,欢迎来到VR纪元!(最后还不忘勿沉迷的忠告,赞赞赞~)

5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要哭了,每个友邻都是五星好评,而我羞愧地半路睡着了……就感觉故事蛮老套的,那些让人嗨的点,心里只是“哦”了一下。

54分钟前
  • 邓安庆
  • 还行

好想在有生之年玩一场全民大战马化腾

55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斯皮尔伯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导演,他早就无须用作品证明这点,但一不小心,这部电影又给大家证明了一次!我都不记得上次在电影里目不转睛的看完一部电影,对导演的想象力佩服的五体投地是什么时候了,无论是影迷和游戏迷都能从这部电影里看到满满的爱,无处不在的彩蛋又时刻在唤醒我们心底的这份爱。

5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就像第一次玩俄罗斯方块,那个竖条降落的时候的感觉。我没办法给出更高的评价了。

59分钟前
  • 姨妈的鸭
  • 力荐

公民凯恩串起了闪灵、鬼娃、高达、哥斯拉、亚基拉、街霸、铁巨人、金刚、龟波气功……,加上迪斯科音乐和各种游戏卡,简直是是一部全球世纪流行文化编年史。感谢撕皮儿剥壳,把我们这些大孩子一把拉回追看《回到未来》和《夺宝奇兵》的神奇年代,跟着逼真的特技和癫狂的想象去重温我们的“玫瑰花蕾“。

1小时前
  • 风间隼
  • 力荐

太好看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真的全在里面了,2045年你们要是建不出这样的虚拟世界,新年钟声敲响的一刻我立马举枪自杀

1小时前
  • 王大根
  • 力荐

全场喊牛逼!没啥是斯皮尔伯格做不到的了,在一个商业片中把所有的特效情怀和爱结合得完整而彻底,让影迷乐迷游戏迷接二连三地高潮,即使都不是也能看得花枝乱颤,这样应该算是完美了吧。而最后也竟然默默抹了把眼泪…Reality is the only thing that is real.

1小时前
  • 杨欢喜Metiche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