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纪录片容易有一种思维定式——围绕着吃饭这件事,核心是食物,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逻辑下,美食承担着建立社区联系、慰藉人类心灵的作用,并且由某几道菜开枝散叶,形成味型、菜系,甚至某种区域文化。
而厨师的价值,仿佛就在于传播和传承。传统纪录片里的chef通常的两个维度,一种是技术维度,切丝、掂锅,高级一些的像魔厨那样,化学教授不当了,跑去玩分子料理;另一种是职业维度,匠人啦、初心啦,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啦之类的,哪怕是对那些米其林厨师,也少有超脱出这种逻辑。
但其实看多了之后都明白,真谈到一地之风俗,一位甚至一群厨师所能影响的实在有限。而且在微观层面,一个厨子,发明某一道爆款菜肴,特别是大众菜肴,并没有那么困难,自然也谈不上有多么伟大。
所以《初心》这个名字多少在我最初看来实在是有够烂。对于一个位于行业顶端的CHEF,如果他成功了,那么“初心”就是一个最好的黑箱,或者更通俗一些,话术。对于这个社会来说,更快的生活节奏、更细致化的社会分工所带来的,其实应该带来的是厨师这个职业的“黑箱化”。
而这恰恰是整部影片从叙述逻辑上最成功的一点,从新加坡那家餐厅即将关店切入,影片始终在讲讲江振诚对于食物、后厨、餐厅、家庭、生活的理解,而不是讲他的价值或作用。
一位Chef的发明创造固然重要,毫无疑问。但是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发明创造能够获得认可的基础,建立在他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对了”,所以如果要让观众共情的话,其实不过就是讲述他做事的动机,和这些动机的基础。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精致的纪录片,七还是八个工整的小节,大量在柔和场景下的访谈,主人公们也极其配合,大量场景的衔接和转换,保证了内容的丰盛。
如果从欣赏美食的角度,观众难免失望,里面对于在地食材、可持续农业的概念,以及对于非专业厨师的参与和fusion菜的争议,都只是点到为止。但是不妨碍影片呈现了大量一家餐馆应该如何开下去,厨师的追求,以及呈现食物之外,厨师与这个世界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
江的太太(原谅我记不住她是叫pam还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访谈者,她本身就是这些年的见证者,从来餐厅帮忙到一路升为manager,她对于餐厅自有一番理解,而且时有与Chef不同。再加上新加坡店关店时自行政总厨以下的后厨的不理解,这些都是我们理解一位chef思维方式的开始。
不断地去质疑、去魅、打开受访者,而不是一层一层地让一个本就站不住脚的概念被另一个更加伟光正的大概念去包裹。进入“人”,而非造神,这是一部影片知识性的来源,也是我们理解一个陌生事物的基础。
Restaurant André 于2010年10月10日在新加坡开张,2018年结业。由来自台湾主厨 - 江振诚 (André Chiang)创办。这间新加坡一隅(一间小小旧店屋改装,走过不注意还会找不到的)法国高级料理餐厅,以八道菜为噱头,贯彻奉行其八套美食哲理 (Octaphilosophy)。餐厅在开业短短八年,便拿下了多项头衔:其中以英国权威《餐厅杂志》(Restaurant magazine)于2017年评选其为亚洲第二最佳餐厅、及2016年拿下了两颗米其林星星。
电影围绕江振诚对员工宣布餐厅结业为切入,回顾及总结其一生的点点滴滴。
与许多名人厨师(Celebrity chefs)如:Gordan Ramsy 不一样,江振诚作风温文儒雅,不出口成脏,鲜少提高语调;兼其平日生活平实,吃大排档、到家庭理发店理发,朴素无华。面对一个如此平和及极度不戏剧化的人物,应该是电影人的噩梦。电影似乎在他漂亮又强悍的发妻兼贤内助身上,找到了灵感;兼两夫妻都颇有颜值(都曾兼职模特儿),电影有了发挥的余地。
电影依照江的八套美食哲理,也分成了八个篇章,平铺直述。面对餐厅的结业,江的妻子 - 一位曾经的泰国模特儿,似乎比江本人更不舍。从当初两人懵懂结婚(名副其实的结’昏‘)、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地跟随丈夫来到新加坡,到店内帮忙、从侍应生一路升到餐厅经理,她见证了一切,对餐厅的一切,她似乎更有资格说话。伊人也囤积收藏了大量俩人过去的照片、剪报,对自己丈夫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年轻人、到现今功成名立的国际大厨,如数家珍。
反倒是江本人更放得下、看得开,视一切功名如浮云。结业后回到他出生地 - 中国台湾,似乎是他更在乎的事。家乡可以让他更找到“初心”吧?
以高级餐厅为主题,电影却意外地没有多对准餐桌上精细烹饪的佳肴、也无过多地神化主角本人,反而回归了以人为本,让观众一窥一位艺术家的心境旅程。
不知为何,李泰祥作曲、三毛作词的《橄榄树》,在我耳边响了起来~
Netflix的美食纪录片《美食不美》(ugly delicious),最后一集的主题是饺子,中式饺子pk意大利饺子。
Dumpling vs Tortellini。
节目形式很好,把知名的food writer拉一起组队探店+讨论,探讨各种饮食文化,尤其是关于传统跟正宗的探讨,极其有趣。
中餐找的writer是扶霞(《鱼翅与花椒》的作者)。
关于饺子,中外的厨师都接受是中国发明了饺子,可关于谁传承的饺子更好吃,各自有各自的看法跟做法以及吃法。另外一部《主厨的餐桌》,第一集即意大利名厨——Massimo Bottura。Massimo从做学徒时,就希望把意大利厨房带到新时代,因此后来开餐厅时就用法式料理改造了意大利家常饺子,当时几乎被所有人讨厌,骂他是在毁掉外婆的手艺。
但他坚持了下去,把最家常的饺子带到米其林美食杂志推荐,他也成为全球最知名的50位chef(今年甚至排到第一)。
米其林的全球知名厨师评选,亚洲有一位台湾厨师入选,名厨江振诚(Andre Chiang)。
食物的背后是人,无论是厨师还是食客,都是要恰当的相逢才能成全饮食的幸福。厨师不懂食客,会浪费功夫,食客不懂厨师,会辜负厨艺,这是文化,也是嘴缘。口腹之欲,其实跟求知之欲一样重要。
因此很多文化里都极其尊重厨师,chef跟企业家能受一样的待遇,小孩子立志以后做chef是颇具野心的追求。中国厨师,论走的最远,毫无争议是江振诚。
他跟Massimo Bottura一样,希望利用其它cuisine来改变传统。他在法国学餐饮,在新加坡开餐厅(米其林评星),后来去了世界各地,探访新的食材以及启发,最终还是回了台湾,回到中餐。
饺子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无可争议。
北方的饺子好吃还是南方,羊肉馅儿的香还是驴肉,蒸饺好吃还是煎饺,沾酱吃还是下汤吃更地道。
很难回答。
因此关于dumpling好吃还是tortellini好,是一个有待问答的问题。背后是厨师的较量,是chef的舞台,他们革新、创造、发挥,提供更丰富的选择跟体验,食客尝试、享受,这是饮食的乐趣。
名厨并不代表其餐饮文化的优劣之别,而是给厨师提供一个发挥的舞台。江镇诚的事业成就并不能代表他就是技艺最高超的中国厨师,但他跟Massimo Bottura(ugly delicious最后一集也有Mass,M讲自己曾跟着中国厨房学做tortellini)一样的探索、包容、创新是值得人尊敬的。
小小一个饺子,dumpling vs tortellini,背后就是两种餐饮文化的交锋。
中国人尊重厨师吗?
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越尊重厨师的地方,餐饮文化越有魅力。一个名厨的后厨,会带一堆学徒,每一个学徒都是日后的名厨,真正的厨师学校即后厨。名厨的传承,是革新、改变、创造其饮食文化的过程,当名厨不受尊重时,就少有人去当学徒,最后会慢慢输给不需要厨师的火锅、烧烤、烤肉,这是关于美食荒漠值得喜欢美食的人要担忧的地方。
看完四分之三,太难受而放弃。
留下深刻印象的:
1.江脸上常常会有的,因长久专注而来的宁静。
2.1 pan说,有十年没有回去。自从嫁给你,再也回不去家乡。
(但你为什么不自己回去呢?为什么选择留在委屈里?)
2.2 pan在杂志上的照片。说,模特已经是过去的人生。自从嫁给他,再也没有自己的人生。
(那你的人生是什么呢?为什么不去追求它?)
这是江的餐厅,他坚持事事要按他的方式来;不是你的餐厅。你的坚持用看似抱怨的心痛和委屈呼唤你。
3.1 在车上,pan说自从嫁给你,再也回不去家乡。江对着摄像机笑着说,她在车上总是停不下说话。
(pan,你是否意识到此时内心的情绪?表达情感被忽略后的也许是不满、愤怒或受伤?)
3.2 江宣布关闭餐厅,pan大哭。江一再地(像是隔绝和防御掉内心情绪的)深深微笑着问,你怎么了?嗯?你怎么了?
像是永远接不住、无法面对亲密的对方的,也同时是自己的情感。
「與有榮焉.」
江媽媽笑著說道.「英文該怎們講?」
媽媽連忙問兒子. 內心不禁為之一振,會心一笑, 眼角濕潤. 被問到兒子如此受人喜歡時,心裡有何感受. 光顧菜市場阿姨、年輕攤販雇主紛紛讓江大廚簽名留念,相比江媽媽此刻內心無比自豪與榮光.「溫良恭儉讓」在江振誠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記得那天午飯前夕, 如往常一樣打開豆瓣, 豆友推薦了台灣保時捷環島公路實境秀《跑車大明星 Taycan Meets Stars》. 第一集邀請到嘉賓張震先生, 主持人是著名搖滾音樂人伍佰老師, 稍晚便在YouTube上看了這期. 兩人化學效應挺明顯, 感覺很有意思.
「Good day, good night, goodbye.」
這一期結束時, 伍佰老師揮手與張震先生告別.
看到節目第二集江振誠先生登場, 國際名廚,伍佰老師風趣地稱呼到, 「行走的米其林」. 兩人美食料理大PK, 尋找私人專屬美味, 來到台北士林夜市街頭巷角, 找尋個人獨特記憶. 懷舊之情濃郁, 依舊是記憶之味, 老闆亦是街坊老友,叔叔阿嬷.
後來去Google了一下, 特意關注了一下維基百科裡有關江振誠個人介紹:
江振誠, 英文名André Chiang, 曾被《時代》雜誌兩度譽為「印度洋上最偉大的廚師」,旗下餐廳包括臺北RAW、新加坡Burnt Ends跟Zèn、澳門Sichuan Moon,同時在米其林指南、亞洲50最佳餐廳(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榜上有名. 中華民國第五十四屆十大傑出青年. 曾旅居新加坡於自家法式料理餐廳“Restaurant ANDRÉ”,餐廳於2016年新加坡米其林指南中評鑒為二星,2017年聖沛黎洛全球50最佳餐廳-名列第14,亞洲50最佳餐廳-名列第2,同時榮獲新加坡最佳餐廳。
於是便順藤摸瓜找到了Netflix出品其個人紀錄片《初心》,又名 Andre and His Olive Tree. 新加坡導演黃程瀚以其2016年出版個人料理書籍八角哲學 Octaphilosophy: The Eight Elements of Restaurant André為藍本, 將影片分成八個章節. 八角哲學涵蓋八個創意元素,包括鹽(salt)、質(texture)、憶(memory)、純粹(pure)、風土(terroir)、南法(south)、工藝(artisan)及獨特(unique)。講述了江振誠從一開始在淡水求學到後來負笈法國學習料理, 竟而成為米其林大廚,一路艱辛歷程, nobody 到 somebody, started from the bottom.
印象深刻的是在餐廳內其對細節的把控, 從桌布到食材、餐具、裝飾、整體環境, 力求完美, 臻於至善. 甚至迎賓與顧客道別, 親力親為. 為法國梧桐澆水, 修葺枝枒, 一點一滴.
對員工充分信賴, 讓他們得到機會學習與鍛鍊直至獨當一面.
卻於2018年2月14日與妻子Pam商量後決定結束新加坡法式料理餐廳“Restaurant ANDRÉ”, 他倆二人曾經一手創建. 後續會將餐廳所獲米其林獎項與榮譽一併如數歸還米其林. 待送別餐廳客人以後, 妻子Pam再也無法抑制情緒, André默不作聲, 微笑耳語, 上前擁抱妻子安慰道, 而Pam已淚眼婆娑, 泣不成聲.那天剛好是他們結婚紀念日.
André身上令人著迷之處在於其身上散發著儒家式隱忍與堅毅, 甚至幾近有些內斂, 特別是在與妻子相處時感情流露. 儒雅氣息, 由內而外散發, 可能東西方生活經歷的緣故, 待人溝通洽到好處, 如行雲流水般, 溫情誠摯,謙謙君子. 與母親一道去逛菜場, 阿姨們都交口稱讚, 母親一路笑逐顏開. 同事之間交流從未大聲喝斥, 如兄弟姐妹般親密無間, 溫文爾雅.「溫良恭儉讓」躍然紙上.
“Restaurant ANDRÉ”是André與其妻Pam愛情和事業之雙見證, 從無到有, 胼手胝足, 一步一步, 口碑讚譽, 不期而至. 為了事業, 兩人幾乎無閒遐時光, 甚至放棄了撫養孩子. André在事業高光之刻沒有趁勢而追, 而是急流而退, 想必Pam內心多少有些不捨, 無限感慨之際,千言萬語匯成一道淚光, 滑過指尖.
退一步而進三步. 巔峰之際, André功成身退, 縱然夥伴們對主廚此舉紛紛不解, André依舊歡笑揮手道別.
爾後不久其返回家鄉臺灣單純經營臺北“RAW”餐廳,併將親身經曆及知識傳承給臺灣的年輕世代. 2020年受聘擔任昆山科技大學餐飲管理及廚藝繫講座教授.
在母親身旁, André如孩童般天真笑容深深在腦海中揮之不去,母親也為之欣慰.
「與有榮焉.」當江媽媽說到這一句時, 為之深深打動. 此刻面對鏡頭, 也許江媽媽一生最榮耀自豪之時.
「江媽媽太有修養了.」此刻我內心獨白. 當江媽媽問到「與有榮焉」英文該怎麼翻譯時, “Proud of you”閃過腦海, 但始終認為不及「與有榮焉」意味深長, 義涵豐富.
與有榮焉, 母子關懷,吾輩典範.
接触fine dining之前我都不知道江振诚是谁。第一次听说是通过同事A,她说她去新加坡旅游吃了八角哲学,一脸懵的我才知道这是家餐厅,由一位台湾厨师主掌。第二次听说是通过同事B,她说她在台湾吃了这位厨师的另一家餐厅RAW。再后来自己慢慢积攒了一些钱,去曼谷打卡了Gaggan,打开了fine dining的大门。喜欢的点在于每次都能惊叹于原来食物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呈现方式。或被打碎重组成新的物理状态或被原原本本地呈现在食客面前,有人喜欢在一口里面添加十几种味道,也有人喜欢简单调味突出其本位。每个人都有欣赏和追求美的本能,厨师对于食物摆盘的追求也是一种美的体现。后来自己又攒了一些钱,打卡了一些经济范围内承受得住的米其林星星们,但restaurant andre已经关了也再没机会去到台北。
大概一年多前发现了江振城的Instagram,发现他给人的感觉非常内敛,深邃,坚定且有爱。时不时会在图片下配一段我觉得睿智但不矫情做作的话,看到一般我都会截图发在自己豆瓣并配一句男神真棒之类的话语。去年年底看到他的纪录片Andre & his olive tree要在netflix上播,我兴奋了好久。后来才发现是个别地区的netflix用户才看得到,等了快半年,我终于在netflix上看了这个纪录片。如果豆瓣可以允许打10星的话,我会给20星。
片子开始记录了他理发的过程,andre说他喜欢最简单的发型这样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放在做饭上。这里基本就为这部片子及他这个人定了基调,做饭就是他的初心。接着,片子通过记录在restaurant andre最后几个月里大家对他的评价,他的老婆和他自己的采访,一步步道出了他为什么要关掉restaurant andre的原因。他说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每时每刻他都在思考和寻找达到完美的最后1%到底是什么?不是他一直没拿到的米其林第三颗星,也不是差一点拿到的亚洲50佳餐厅第一名,而是他自己。作为一个来自台湾的华人厨师,他在法国学习厨艺培养自己的味觉和审美,后来去到新加坡,在这个原本仅以平价街食出名的小国创造了restaurant andre,并吸引越来越多厨师将fine dining开在新加坡,他一直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台湾味道和亚洲味道,所以他决定回到台湾,继续培育RAW和其他餐厅,让后浪厨师们发光发热。
片子中有几个瞬间我是起鸡皮疙瘩的。其一是他对细节的执着。桌布要熨烫平整高低一致,每日例会不能含糊,食物的出品要精准等等等等。其二是他对员工的关怀。他厨房的甜品师出了意外手脚不便觉得自己不能再在厨房里帮忙时,他对员工说手脚不方便但头脑不受影响,他要求即使坐着轮椅也出现在厨房,可以每天观察新的食材,感受新的味道,并用大脑设想甜品的味道和食材的组合。在这位员工受伤康复的期间,restaurant Andrew都一直没有请新的甜品师。其三是他说他不需要证明给任何人看自己是不是足够好,配得上米其林。
最后要说一句,男神真帅。希望早日能吃到RAW
。
感覺江莫名爭議還蠻大的,身邊的tw人(同為精緻餐飲從業者)也數度跟我表達過對他為人方面的負評😂但作為一個親歷者,覺得江振誠業務水平是沒話講。另:女人放棄自我去成就另一半的事業,沒人會感激你的付出,得到的只會是自我感動而已。愛情轉瞬即逝,事業才是缺愛之人的終極解藥。
温柔的厨师 从业前看他的书很受鼓舞,现在纪录片依然二次鼓舞
画面都很美,但Chef和他太太都太会表达了,我分不清他和她所表达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20200831 OMG,Andre的魅力讓我心從頭到尾一直小鹿亂撞,請收下我滿滿愛心💗💗💗
第四章值得满分
大師總是很難相處,也會不自覺地傷害了其他人。
Massimo Bottura(世界第一)都只能安排进Chef's table,江振诚却能单独领一个长片,足见他在亚洲的影响力,Netflix是按attention投的。忍不住想起ugly delicious最后一集的饺子辩论,dumpling跟tortellini的交锋,Massimo当初开餐厅立志要把意大利厨房带给世界,他重塑tortellini的时候几乎被所有人讨厌,认为其毁了正宗意大利饺子的味道。我当时就在想,要是有一个中国厨师利用法式烹饪来改变东北饺子,大众会是什么反应呢,这才看了这部《初心》。法国学艺,新加坡honing,最终关了米其林餐厅回到台湾,我还找了他的TED演讲看,很期待他真正试下改川菜。食物的背后是人,无论是厨师还是食客,都是要恰当的相逢才能成全饮食的幸福。厨师不懂食客,会浪费功夫,食客不懂厨师,会辜负厨艺,这是文化,也是嘴缘。
喜欢电影中Chef的一句话料理未必只保留给有钱人,或只适于奢华的生活形态,这完全是取决于你多尊重那份食材然后将其完美的烹调出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来年成都见!
挺佩服的。但是raw提前两个月也订不到啊,chef
well,2018年的时候我用我的中文名和大陆手机号码预定台北的RAW,隔了很久收到邮件回复说指定的日期已经客满没有table;然后我用英文名和美国手机号码提交了一个相同用餐日期的预定请求,很快便收到了可以预定和支付定金的回复...
温馨,感动。
The list 有些事情 不做 誰要做
be a happy chef
人要结束一段旅程才能开启新的旅程,勇敢面对,不忘初心。
“如果大家都觉得环境不会更好,那就不会更好。”
真的好喜欢网飞这些米其林系列的节奏啊,个人的事业线,婚姻线,亲情线的脉络串联太棒了。江人都是相当东方哲学一套做事方式,以及真的长得好帅啊。最后江回到台湾被很多人要求合影,他的妈妈被问到说,看到你儿子这么出名你有什么想法,妈妈淡淡笑笑说:与有荣焉啊,用英语怎么讲?然后又说,我的想法就很简单啊,他就是平安健康就好了。
“料理未必只保留给有钱人,或只适于奢华的生活形态,这完全是取决于你多尊重那份食材然后将其完美的烹调出来。”米其林二星,亚洲第二,在高光时刻退下,看完能懂些当初Andre为什么关门了。
感觉他是个good chef,但不是个好丈夫
一切的初心-学问-成功 始终是台湾-法国-新加坡。
妻子评价他们关系的那一段尤其power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