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 禁止转载 禁止引用
如蝶翩翩 舞者人生
第三篇 追光
未生待生,却无完生,历经艰险,眼看就要抵达终点,可是此时却突然出现问题,告知这一趟旅程白来了,一切还需从头来过,怎么办?
当舞者的人生故事里楔入未生之旅,引发热烈讨论,关注焦点当然又集中在老爷爷的孙女沈恩浩究竟会遇到怎样的未生之旅。从目前的剧情来看,情况很不乐观。这既是因为家长与子女的沟通很不顺畅,也在于剧中的家长没有真正关心过子女究竟想要什么,只是把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一股脑儿塞给了孩子,就认定孩子在过着幸福的生活。直到问题爆发,才意识到,家里每个人对于幸福的标准都不一样,因此也就无法确定家人是否真正感受到幸福。
◆ 未生 续
那么,幸福是什么,究竟怎样的未生之旅才算是幸福之旅?
看剧中各人那迷茫的眼神,似乎家长也不知道,更不能给孩子提示,所以,寻找并且感受幸福,也是一门功课,人生功课,学校和补习班不教,家长也不会说,全靠自行体验。所以,沈恩浩在被店长愚弄之后,出现的是职场所能体验到的最糟糕的情况:
一拍两散。
店长没有找到可靠的熟练工作为打工者,沈恩浩也没有通过实习考评,因此只能作为个人应聘失败的一次经验教训。哦不,在家长看来,这只能作为教训,不配作为经验。
注意店长在跟沈恩浩对话时所说的话:
-是吗,我说过这样的话吗?
又提到沈恩浩可以拒绝,可是对方一点不傻,马上回应说:
-是吗?我要怎么拒绝,店长可是要帮我打分的人。
就是这句话,坐实了店长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实习员工私人时间,谋取私利的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店内还没有人能够揭发这件事。
是没错,店长在承诺之前,已经决定要将沈恩浩这样努力温顺的实习生拉下来,因此给了低分,她也认定不会出现问题,于是将时间安排在李柴禄离职那一天。可是没曾想,沈恩浩得知分数,赶来质问,作为可以左右局面的人,店长知道不可能劝说对方,于是使用了软抗的办法,笑着否认,让对方气愤非常。在她看来,只要自己否认,被解聘的实习生也没什么办法。
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员工的反应,在沈恩浩来到店内质问之后,店里也有不少员工闻讯赶来,他们都没说话,只是围在办公室门口默默地看。从众人眼神来看,是同情并且无奈的表现,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特意夸奖沈恩浩聪明能干,为店内工作带来助力的那位领班经理。
这是什么意思?餐厅员工为什么要怎么做?
从实际情况来看,沈恩浩人缘不错,与她认识或是有交情的同事都会关注这件事,好奇的人也是有的,当时不当班且有空闲的人也是有的,按照职场规矩,一旦内部发生什么情况,人们都要用自己的眼睛看清楚,如果当时不便说明,只求心里有数。到了能说的时候,这件事未必不会被知情者揭发,届时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还不好说。
关于未生之旅的讲述,暂且告一段落,就以沈德出老人作为长辈,还有人生前辈,对店长的告诫作为结语:
-在大型会社拥有自己的办公桌就会变成跟您一样吗?
-我在问您,是不是为拥有自己的办公桌,就利用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过后还批评孩子们,摆一摆老资格?
-不要叫我老人家哟!我不是老人家,老了又怎样?最近,我对孩子们无话可说,(是)对不住哟,(说是)用心生活就好,但这世上不这样运转,(就是)您这样的人霸着位置不放!就算不鼓励,也不该践踏别人。不觉得羞愧吗?!
就这样,沈德出老人在餐厅员工的目送之下走出办公室,沈恩浩关于餐饮相关企业的未生之旅暂时告一段落。不过,别着急,也不要气馁,未生之旅就是这样,走着走着,就成完生。在沈恩浩的人生旅程中,这只是一个小插曲,过后还有生活的惊涛骇浪在等着她。
◆ 追光
沈恩浩的问题,在于她因为情绪问题,没有跟家长说实话,考入大企业成为实习生,到底为什么会被淘汰,是因为能力不足,态度不端正,还是不胜任企业交付的工作,或是另有原因?但她只顾诉说自己委屈的心情,没有如实说明情况,更没有跟家长厘清自己的想法:
如果不上班,也不去应聘,到底要干什么?
不过,也不能埋怨她,在事发当时,沈恩浩她自己也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当然谈不上对未来有清晰的目标或是计划。假设家人都知道情况,按照家长的个性,女儿受到这样的愚弄,这就是不公正的事,他当然会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件事,更不用说还有在这家企业认识的同学,这件事肯定会以其他方式解决,搞不好结果还会出乎意料之外。在遗憾的是,在事发当时,家长不知道,也就失去了可以及时处理的可能性。沈家,父母与子女的沟通,疏远至此,实在令人叹息。不过,这也不能全都责怪家长,在未生的旅程中,转正本来就是一件大事。
“求求你,我一定要看到转正的要诀是什么,未生的结局分析到底是什么。”
多年以前,在连载未生系列的时候,我曾经收到这样一则读者留言。由于未生系列最后四篇一直没有发布,因此直到几年以后还有观众在问关于张克莱没有转正的原因。这,该说什么才好,在大多数时候,未生之旅的尽头不是完生,而是重来。在经历过漫长的等待和磨折之后,结局竟然还是重来,这真是令人沮丧的事,可正是因为历经磨难,有了一趟又一趟的未生之旅,才会有如此难忘的人生。
所以,在结束一段旅程之后,开始新的旅程之前,难道不需要确定新的目标吗?
那晚在回到家以后,沈恩浩已经以自己的失败,彻底否定了父亲为她选择的人生道路,在跟舞者李柴禄对方的过程中,她感受到了对方对梦想的诚意和热情,于是也生了想要找到幸福的心。关于幸福,两个年轻人有了如下对话:
-累得都快要死过去了,跑得喘不上气,但却无法前进,只有当下状况改变而已。中三(初三),高三也这样,现在是大学毕业实习,在每个阶段的感情,那么相像,令人毛骨悚然。你不一样吧?
-为什么觉得我会不一样?没那个才能,却还是踢了十三年的足球来着,那时我的心情,也像是站在跑步机上一样。每次比赛结束以后,我就逃走,跟着又被抓回来挨揍,又逃跑来着,再次擅自离队。
-可是,怎么会?……
-怎么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就是去做真心想做的事。以前只是按照爸爸的指示去做,(去)运动场跑一百圈就去跑,颠球一千下就去颠,让去比赛就比赛,但是第一次看到芭蕾的时候,我就明白了,再也不想过那种生活了,我也想要飞一次!站在舞台上是什么感觉呢,要不要试试?好,那就试试看。
如果以后再有观众询问韩剧里有什么可以称得上是推心置腹的片段,可推荐以上场景。
李柴禄与沈恩浩,确实是两个迷茫又真诚的年轻人,他和她互相分享生活经验,彼此诉说为难的事,又互相鼓励对方。在很多时候,李柴禄都是沈恩浩人生道路上的同伴和引路人,他和她可以随时倾谈,交换想法,理解对方的感受,分担痛苦,这些都是挚友或是伴侣有可能做到的事,但如同李柴禄和沈恩浩在相识之初,不知不觉就对彼此坦露心迹的情况,确实不多见。
那么,李柴禄和沈恩浩,以后究竟会是爱人还是朋友?
往后看,可是看编剧妙手布局,随着剧情发展,人与人之间,因芭蕾结缘,李柴禄与沈恩浩和她的家族一定会产生密切关联,可眼下,对人生产生困惑的沈恩浩还在寻找自己会感到幸福的事,却遍寻不着,于是变得更加困惑,但她却因为李柴禄变得容易高兴起来,而他哪怕腿脚受伤,却还是带她看了第一缕阳光照进芭蕾教室的样子。
当透亮的阳光,透过天窗照进室内,阳光照亮了整个芭蕾教室,当光圈投射在窗下,就如同追光一般,照亮了两个年轻人的眼睛。此时的她和他,是两个站在室内为自然馈赠和人工选择而着迷的人。这个时候,沈恩浩只有感叹:
-多美啊~
看到沈恩浩的笑容了吗?那是她头一回因为美的事物感到震撼,在此之前,她只是跟李柴禄提到了她看向天空的那份欣喜:
-我刚刚在回家的路上,偶然抬头看了天空来着,天空纯澈而湛蓝,只是看都觉得心情很好。
这是李柴禄在问她是否找到幸福的时候,她给他的回话。就在那个时候,李柴禄给她的回答是:
-你很快就会找到了。
为什么如此肯定?
那是因为李柴禄也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唯有受过试探的人,才能明白正在受试探的人的苦恼。李柴禄对沈恩浩,就是这样不知不觉投注关心与热情。命运如同看不见的手,正在左右着受眷顾的人们的命运。不过,在命运之轮开始转动时,仍有需要翻过的山,还有必须渡过的河。
◆ 过河
李柴禄与沈恩浩之所以会如此接近,需要感谢两个人,一位是女方的祖父,也就是跟随李柴禄学跳芭蕾的沈德出老人,另一位则是仇视李柴禄的老队友杨皓范。若非杨皓范前来找麻烦,李柴禄就不会一脚踩空,从楼梯上摔下去,也就不可能打石膏,需要经纪人帮忙;若非沈德出善意帮忙,还特意找来孙女沈恩浩开车接送,沈恩浩也就不可能有更多时间和机会与李柴禄接送。所以,如果非要找出安排两个人接近的人,沈德出老人和杨皓范都得算上,排名不分先后。
提起楊皓范,劇情發展到這裡,可能不少观众看到后来的剧情都非常气愤,也有粉丝留言认为:
“我看他就是妒忌人家要成功了,估计来捣乱害人的,一男的,队伍都散了,干点什么不好啊,非要骗吃骗喝的还打人搞霸凌”
不过,看情况,似乎还没那么简单。从李柴禄后来跟沈恩浩提到的情况来看,他作为足球运动员,确实是一直都在混日子,也在反抗,因为按照家长的要求,从来就没有感到过幸福和乐趣。处于压迫之下,当然本能地想要逃跑。可是,芭蕾却能给他带来幸福,于是就这样离开了足球,选择了让他感到幸福的芭蕾世界。但杨皓范的情况,却是另一种状况。从失手让李柴禄摔伤以后,满脸泪水的情况来看,他并没有恶劣到毫无歉疚之心,但也不肯道歉,也不认错,可见心里还有埋怨,有很大的怨气。从老人提到自己的经历,甚至说到让他继续流泪的情况来看,杨皓范的确就跟老人说的那样:
-虽然不是那些朋友的错,但我当时的想法太偏执,口气很差地反驳他们。
他也知道不是李柴禄的错,但他就是无法不折磨对方,或许,他是在生自己的气,因为无法发泄,就拿无辜的人出气。李柴禄,很不幸地作为教练的儿子,又是最早离开的人,就成了最惨出气筒。
值得注意的是,杨皓范对沈德出老人大叫:
-你可以去告我啊!!!
可是,老人却说:
-不,我不会这么做。
就因为这个场景,引发了热议,也有年轻的观众提问:
“既然老爷子都这么清楚那个坏人的心情了 干嘛不去作证告他”
此处关注沈德出老人的表情,他只是看着杨皓范微微笑,然而眯着眼对他说:
-不,我不会。
这是为什么?
每一次杨皓范面对沈德出老人,都是大喊大叫一番,然后被老人轻轻一句话,淡然带过,避开锋芒,再重重一击,把他说得无言以对,回过神来再继续瞎嚷嚷。看样子,沈德出老人,才是最懂得杨皓范心情的人。正是因为了解这样的心情,才会用最有效的方式惩罚。还是那句话,唯有受过试探的人,才会理解正在试探的人的心情。沈德出老人正是理解杨皓范受到的煎熬,才会决定继续以这样的方式让他受到良心谴责,继续内心受煎熬的生活。
李柴禄受伤这件事,最终决定暂时不予追究,后续还有可能发生其他状况,届时再议。至于沈德出老人一家,从李柴禄来到沈家吃饭开始起,已经逐渐接受了这个有点害羞,不太会说话,却很诚恳的小伙子。光是看老奶奶的表现,就已经说明,作为家长,生活的重心已经从专门照顾子女,转变为特意照顾李柴禄。君不见那锅大骨汤,其实是给李柴禄炖的,在给他喝得差不多之后,多出来的汤,才打包给子女送去。是,老奶奶关注的重点保护对象改变了。在李柴禄应邀来到沈家吃饭的那一天,老奶奶还特地问他:
-要不要睡一会儿?
-这是我们家老幺的房间,我特地收拾出来,被褥铺好了。
那是很难得的,李柴禄在住处之外的地方安然睡着,然后他醒过来,天已经黑了,看着笑眯眯的老两口,很不好意思。就在那天晚上,李柴禄收到了初试通过的邮件,因为惊喜和兴奋,他第一时间告诉了回过头来准备回家的老人,却不巧被杨皓范听到,这才引发了之后的风波。可见,想要成为杰出舞者,李柴禄的人生,还真是一波三折。如果说处理杨皓范及其队友相关问题是他必须过的河,那么芭蕾比赛则是他必须独自翻过的山。
◆ 翻山
作为芭蕾舞者,李柴禄究竟有什么样的优点,让他的老师奇胜周一眼就看中,还将他收为入室弟子,不收学费,要训练他成为最好的舞者?
在讨论李柴禄优点之前,先来看看李柴禄作为舞者的缺点:
很迟才开始训练,根据舞者个人讲述,有可能是在十九岁才开始学跳芭蕾舞,因此缺乏必要有效的練習,没有从小学舞的舞者所展现出的那种熟练和灵动兼具的优点,基础不足,动作不够标准,在独舞时,经常会出现失误。
与之相对地,作为芭蕾舞者的优点,就是李柴禄独自走过的漫长的运动生涯为他带来的种种便利条件:
有力量,又兼具灵活性,正因为如此,对于男性舞者而言非常重要的两项要求:跳跃和托举,都轻松胜任,由于长时间运动,又带给他无与伦比的耐力和体力,呼吸方面也无需特意调整,跳起舞来那样舒展自如的风范,是很多专业芭蕾舞者无法企及的境界。
是没有错,李柴禄作为芭蕾舞者的特质,就是自由奔放,又充满活力的率性魅力。在舞台之上,李柴禄是一名充满魅力的舞者。
如果,这样年轻的舞者,恰好与归国芭蕾舞者有相同个性,甚至思维方式都非常一致,会不会成为被选中的人?所以,这就是奇胜周的前妻殷素利经常念叨:
-看,真是一模一样啊。
-真是的,完全一样,跟你一个样。
这样的话的原因所在,李柴禄确实跟他的芭蕾舞蹈老师奇胜周一样,拥有类似的性格和思维模式。他和他一样拥有惊人天赋,一样有魅力,也同样傲慢,不肯服输,对舞台有无法言喻的热情和执念。
正是因为懂得,当奇胜周发现李柴禄大伤初愈之后,就可以轻松跳跃,可以承担高难度动作的时候,才会那样生气,这位老师只是闷闷地说:
-他是吃止疼片的。
比对年轻时,为求好心切,一心要做主人公的奇胜周,非要打封闭针,无惧受伤,也要当主演的状况,李柴禄目前的情况更令人担心,因为他才刚刚开始,还没有被任何舞蹈团体接纳,只是一名要参赛的年轻舞者。所以,这才是奇胜周担心地对他说:
-我是不希望你成为只有一次参加过比赛就必须离开的舞者!
-只要上过一次舞台,就无法离开了。
是,就是因为如此懂得,如许了解,奇胜周才不能放任这样拼命的李柴禄只靠吃止疼片,就这么继续下去。他想要的,是这名年轻的舞者,循序渐进,逐步恢复,再慢慢好起来。所以,无论是芭蕾,还是人生,奇胜周都是李柴禄的导师和保护者,在他懈怠的时候,不时鞭策,在他激进的时候,用力将他拉回来。只是眼下,着急的李柴禄对于导师的这份良苦用心,还需要时间体会。不过,在体会的同时,生活还给了李柴禄另一重考验:
如何与人建立持久的亲密关系。
自打李柴禄作为沈德出老人的芭蕾老师来到沈家做客,吃饭,又休息,他就进入了这个大家庭,成为众人生活的一部分。至少,沈德出和崔海男两位老人都以极为诚恳的方式接纳了他,他又认识了这家的孙女沈恩浩,两人相处默契十足,经常能够深入交谈,是能够交心的朋友;对于沈家的另一位儿子沈圣官,虽然仅有一面之缘,却出奇地理解对方,在公交车上,两人对望一眼,甚至不需要解释。
就是这样的一名准家庭成员,在接到老奶奶的求助电话以后,愣在当场,说不出话来。不用问,又出事了。在结婚纪念日结伴去水族馆游玩的老人,突然走散了,老奶奶等到要闭关都找不到人,这才着急了。打给儿子女儿,都不接,这才想到了李柴禄。原来,不知不觉间,李柴禄已经成为这个家里比孩子更亲的人。
舞台是一个神奇的地方,焦距目光,又凝聚心血与汗水,一时闪耀,一时黑暗。在不见光的舞台之上,为追随表演者,往往以灯光跟随,称之为追光。后来,人们往往把追随特殊魅力而去的人们称为追光者。
在事发之前,李柴禄的老师奇胜周曾经对他说:
-舞台就是这样,上去一次就不想下来。
跟随李柴禄学跳芭蕾舞,兼日常经纪人沈德出老人却对他说:
-柴禄啊,哪怕只有一次,我就想飞。
执着于追光,为伤病纠结的舞者,能处理好老人走失事件吗,沈德出老人无意识地走失,会成为老年痴呆的前奏吗,沈家人又该如何面对闯入他们生活的年轻舞者李柴禄,预知下情如何,请继续关注下篇。
愿你无论生老病死,都不忘如蝶翩翩。 70岁,骨骼已经逐渐疏松,记忆力下降,身体柔韧度不足,体态丰腴。这样的一位老人,还能去学习芭蕾吗? 一个孩子的母亲,远离职场多年,养育女儿长大后,作为妻子、家庭主妇。脱离职场的她,还能去工作吗? 应届毕业生,周围的同学都渐渐得到了大公司的offer,努力尝试通过实习考核,却遭到了上司的利用,没能得到努力该有的回报,面对社会的考验,迷茫,不知所措。这样一个社会的新生,该要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个医生,第一次的手术失败,病人温热的鲜血曾撒落在他脚上的那双拖鞋,成了一场无法跨越的噩梦,自此离开了医生这一角色。该要如何,他才能跨越,重启生活? 一对夫妻,没能生育一个孩子,一次次的失落与失望,政选也失败,拮据却也要上一个成人大学。该要如何,才能将生活的心原原本本还给生活? 作为长子,从小便懂得家里贫穷,知忍让,被迫少年老成,无论自己遇到怎样的事,也都装作无事发生的模样,练就了中年成熟。该要如何,才能将曾经的少年找回? 曾经的首席芭蕾舞蹈家,如何落得赋闲在一小小舞室,无法再站在舞台上光芒万丈? 曾经是足球运动员,发生了什么让身为教练的父亲进了监狱,从此让曾经的好兄弟相憎? 一个又一个引子,是蚕蛹的每一条丝,待到破茧成蝶翩翩起舞时,一切都将会有答案。
版权所有 禁止转载 禁止引用
如蝶翩翩 舞者人生
第二篇 未生
如果生活只剩下琐事,那就毫无意义可言,如果作品只讲述琐事,那就仅剩下时间的灰烬,可是在大部分时候,琐事与记忆和感受息息相关,在我们这个与芭蕾有关的故事里,那么多的剧情都是由琐事构成的小小亮点,确切说来,这些由琐事构成的记忆,就是李柴禄与沈德出老人一同去向芭蕾世界的小确幸。
就在那天送餐时,面对想要制造问题的老队友,李柴禄还是难堪难受。他不知道的是,如果一心想要对方因辛苦忙碌而难堪,如果一心想要把对方拉下来,跟自己一样糟糕,讲道理是没用的;要么拿出更大的本事,要么说明错处之后再离开,不过,这两个办法只对慕强和别扭的人有用,其余人等一概用不上。其实,这就是上海爷叔经常跟年轻人讲的话:遇到流氓講道理是講不通的,要麼耍狠,要麼逃跑。在本劇當中,如李柴祿這樣,跑不掉還得繼續見面,就只剩下耍狠這一條路了。
注意:剧情特别给出李柴禄的家庭情况,并非毫无原因。这批处处与他为敌的队友,正是他的父亲李武英教练从前负责培训的队员。在当年相关事故發生前後,双方对峙,损失惨重。李家因事故失去家人,家长无奈入狱,可说是家破人亡,而球队不得已解散,当年那些队员抱憾流落各处,没有出路,只得跟着杨皓范四处打混,以欺侮李教练的儿子李柴禄为乐,这不可能毫无原因。
◆ 緣由
从杨皓范对沈德出老人所说的话:
-他爸打了我,結果進去了。
來看,李教練有可能是因為體罰隊員,才會被判有罪,但楊皓范之所以如此落魄,無法再當足球運動員,不可能是因為後來兩方對峙當時,李柴錄批評他當時所說的那樣:
-那是因為你不夠努力!
而是因為按照韓國這樣以儒家思想為準則的地方,一定會以尊師為先。李教練體罰隊員,是犯了錯,但是負責指證他有罪的隊員也觸犯了師道尊嚴,這就意味著以楊皓范為首的隊員是把指導自己的恩師送進監獄的人,這在韓方訓練人員來看,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對這樣的隊員,業界自有一套評價標準,結果就是不管說什麼,就是不收人,這樣一來,楊皓范和跟隨他的隊員們沒了前途,當下情況才會如此糟糕。
是,目前狀況就是如此不堪,除非李武英教練重新執掌球隊,繼續訓練隊員,帶領他們打入乙級隊的行列,再去爭取甲級隊的資格,楊皓范和其他隊員才有可能出頭。或者,就如同別的隊友那樣,比方說跟李柴祿一樣,選擇其他出路,去訓練其他技能,以此獲得資格證書或是考取學歷都可以,也可以如李柴祿那位打工朋友金世宗那樣去補習考大學,也是一種選擇,可是練體育的孩子往往文化課基礎都不好,如金世宗那樣的情況,也只能說是鳳毛麟角。所以,這就是楊皓范找不到出路,又沒有辦法解決眼下困境,非要下黑手對付李柴祿的原因:
教練入獄之後,其他隊員也沒了出路,既然如此,也要拉著當初離隊的隊員,也是教練的兒子李柴祿一起完蛋。
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李柴禄束手无策,他不会耍狠,只能直面问题,但却找不到解决办法,可是历经世事的沈德出老人有办法,或者说,他的存在就是来指引毫无办法的李柴禄走上正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沈德出老人,就是李柴禄的门。第一次對峙,以老人拿出打桌球的真本事,讓楊皓范在眾人面前輸得心服口服為結果,避免讓李柴祿為收到餐費,當眾跳舞的窘境。
这一点,之前想要借此督促他训练的老师奇胜周没有意识到,可是李柴禄他自己却已经发现了,所以他在跟老师提出要参加比赛的时候,还说了要想要继续教老人跳舞的事,这让老师非常意外。原来,就在不知不觉中,沈德出和李柴禄这一老一少,已经累积了情谊,开始接受彼此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李柴祿不在,老人會擔心,李柴祿生病,由老人負責照顧,不但給他煮粥,還留下各種小菜,飯盒上貼了字條提醒他如何食用。通常說來,這是家長為子女做到的事。按照觀眾的說法,這一老一少的關係很特別,就是那種:
“對他特別理解,真是比親孫子還親”
的人,是,沈德出老人與李柴祿來往,就是比親人更親近,比朋友更為體諒的忘年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時候很奇特,種種生活瑣事,就能拉近關係,成為彼此的精神依靠。
不過,虽有成為彼此依靠的小确幸,但基础训练同样必不可少。芭蕾基础知识说明虽然枯燥,虽然有可能会让有心了解剧情的粉丝发困,但却是本系列分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读者要求,本篇继续介绍剧中相关场景涉及的芭蕾相关知识,便于观众了解剧情发展。
◆ 把杆
芭蕾课程与其他艺术课程有所不同,该课程有两个特别组成部分,一是把杆部分,一是中间部分。关于中间部分,在上周剧情中,已经有过充分展示,在此不赘述,但关于把杆部分,在上周相关剧情中只是初步说明,在本周剧情中还有更为详细地演示,充分表明李柴禄对待沈德出老人尽心尽力的指导。
作为术语,把杆之于芭蕾有双重意义,既指代设备,也指芭蕾课程的组成部分。把杆在芭蕾教室中通常都是木质地或是金属扶手,安装于舞蹈教室若干墙面前方,或是单独放置于舞蹈教室若干个墙面前方的便携式扶手。
注意:本剧当中,芭蕾指导教师奇胜周的训练场地中,把杆是木质地的扶手,在教室的一边,就是沈德出老人日常用来训练的木质扶手。
此处还需特别注意的是,在芭蕾授课时提到把杆训练,还有可能是为课程第二部分做准备热身运动,或是锻炼力量的把杆練習。這部分內容在本剧开局相关场景当中涉及较少,日后随着课程深入,还有可能提到。此处标记,届时还会提请观众关注相关场景。
在年轻的芭蕾舞者李柴禄为沈德出老人设置的芭蕾课程当中,最初的把杆训练来自老人最初上课时,李柴禄为帮助进行拉伸训练进行的拉筋練習,在拉筋以後進行的把桿訓練都與熱身和拉伸有關。這是芭蕾的基礎訓練。在把桿訓練进行过后,在发现老人开始逐渐适应训练课程以后,李柴禄也开始为老人讲解并且演示芭蕾动作,其中主要动作包括一位、二位、半二位、一位脚、二位脚、三位脚以及五位脚。
注:关于手臂位置和脚位相关解释,请参照开篇相关解释说明。
在热身練習,把桿訓練以及基本动作训以後,還有什麼?有,李柴祿也示范了几个芭蕾舞蹈动作,比方说高五位和外开,让老人看到,只有默默注视他的舞姿。
高五位是指双臂举高做圆动作,从发际线或头顶斜对角向上举。在本剧当中,是从发际线向上举。
艰苦的训练日复一日,没有乐趣,也谈不上欢乐,可是多了关心自己的人,情况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是在李柴禄遇见老人之后才发现的事。除了母亲生前给他留下的字条和饭菜,并且鼓励他继续向前,在他身边的人,就只有沈德出老人如此真诚热心地称赞并且帮助他。老人总是说他是他的经纪人,要给他帮忙,可是天晓得,这真是一段特别的生活经历,因为沈德出与李柴禄真是比家人更为接近,比朋友更为理解对方的伙伴。这不,那天李柴禄也发现了老爷爷也有了跟他类似的烦恼:
家人反对。
只要看到老人穿着宽松的练功服而非男士训练服,李柴禄就知道家人发现了,也开始反对学跳芭蕾舞这件事。是没错,平时看起来还挺和气的老奶奶气到把老爷爷的芭蕾训练服给绞碎了。
◆ 舞衣
关于剪碎男士训练服这件事,也有观众表示不理解,老爷爷藏得那么好,为什么会给老奶奶发现了,还有那个衣服为什么总要洗来洗去的?
说实话,当妈的人,第六感总是异于常人,总是能察觉出家里不同寻常的状况,比方说,老爷爷悄悄在洗手间里清洗训练服就是一例。实际上,芭蕾训练服大有讲究。男士连裤袜要根据男士身体曲线剪裁,不仅需要采用与女士训练服装相同的纤维面料,还需加厚,使得训练服更为厚重才可用。因此,在训练中,男士舞者有可能出更多的汗,更需要补水,训练服清洗次数更多。实际上,购买男士训练服时,指导老师或是店家都会建议学员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买几套训练服备用。购买套数以一段时间内的训练次数为宜,如此一来就可以在休息日集中清洗训练服,避免出现脱衣等衣干的窘境。
至于老奶奶发现的训练服相关配件情况,也不难解释。传统的男士连裤袜是连足式样,也有非连足样式,连裤袜可以往腰围上方拉升一些,方便学员穿戴皮带或是宽厚松紧带。
注意:在开篇也提到过舞蹈腰带这一细节。舞蹈腰带是男士舞者的内衣,是针对舞蹈特别设计的,起到支撑作用,是课堂和舞台中男士舞者的必需品。网状腰带由牢固的纤维制成,可以根据腰围进行调整,不会勾连到连裤袜。
老奶奶不清楚芭蕾男士训练服的情况,也没有芭蕾训练的基本常识,看到舞蹈腰带,就来了一句“内裤”,让老爷爷愣在当场,不知道怎么解释,然后,整套训练服就被气愤的老奶奶绞碎了。
作为过来人,李柴禄充分了解,并且体谅这样的状况,所以,他都没有表示异议,甚至是态度平和地表示理解并且耐心说明:
-开始都是这样。
-我老婆不跟我说话。
-(在)二段那样哟。
-啥?
-我经历过,所以知道。要是一名男子说要跳芭蕾,那么大部分家人的反应都会跟死亡五阶段一样:否认、愤怒、妥协、忧郁和接受。奶奶这会儿正处于否认之后的愤怒阶段。
-要坚持哟~
说着说着,就身体力行,表示支持,帮忙拍了老人训练时的照片,要求他发去家族讨论群,这样一来,引发轩然大波。不过,看沈家的情况似乎不像李柴禄说的那么简单,因为处于否认和愤怒状态的人还不止老奶奶一人,还包括另一位重要家庭成员:沈圣山。是,就是那位被热心观众认定是“爹里爹气大儿子”的家长。在家庭聚会上,父母均健在,身体还好,一家人其乐融融,可他一开口,气氛就变了。吃饭时就连父母都没出声,他却能以家长的口吻狠狠教训手足,要弟弟妹妹按照自己的要求生活,引发其他人不满,妻子对他直呼其名,严厉警告,妹妹气到含泪相望,弟弟干脆不吃了,放下餐具,祝福父亲生日快乐之后就走人,完全不给他一点面子。虽然破坏了家庭气氛,可是这位大哥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回又激烈反对父亲学跳芭蕾,引发了一连串的后续故事。
◆ 二段
没有边界感,惯于对他人生活指手划脚的人,到底要怎么干涉家长学跳芭蕾舞?
在这方面,沈家的长子作出了表率。要按李柴禄所说的五阶段过程:否认、愤怒、妥协、忧郁和接受,沈圣山应该属于二段愤怒那程度,因为他气到愤怒指责父亲不应该给子女添麻烦,在他的安排之下,还召开了家庭会议。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家庭会议上,表示坚决反对的人,就只有崔海男老奶奶,长子沈圣山和次女沈圣淑,在另一面,长媳金爱兰,女婿卞荣日和幼子沈圣官却表示支持,结果是三比三,沈圣山只好发牢骚说:
-看,只有姓沈的人才反对。
这话引来众人没好气的对望,却不再讨论,可见沈圣山在家里的威信并没有他想象的那样高。最有意思的是,沈家的幼子沈圣官还把父亲给他的鼓励还了回来:
-你就不断告诉妈,你学芭蕾有多幸福,就行了。
是没错,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沈家人其实具有一样的基因,只要认准了,就闷声不响,埋头去做,什么都无法阻止。不过,在面对妻子伤心的诉说时,老人还是迟疑了:
-要不,我不跳芭蕾了还不行么。
可是,不跳芭蕾去登山,就会更幸福更安心吗?
看来不是,至少老爷爷不会如此迟疑,就连吃饭的时候都如此闷闷不乐,这不寻常的表现就连妻子和女儿都看出来了。不仅如此,老人还是在家悄悄试了一下男士训练服,可是恰好遇到长子沈圣山找过来,看到父亲还在镜子跟前试芭蕾舞衣,气就不打一处来:
-这是我生平头一次拜托您,这都不行嘛?
-芭蕾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能比子女还重要吗?
-你让我背负所有重担,自己却过得轻松快活!
这话说得太过分了,马上就兜头挨了一下子,可谓是当头一棒。原来是买菜回来的老奶奶听到这样指责家长的话,心痛到无法接受,拿着买菜的布包,狠狠给了大儿子几下子。在家长的回忆里,长子沈圣山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家里困难,周转不灵,没钱缴纳学费的时候,他宁可不去上学,自己坐在外面看课本,也想要拿到第一。遇到母亲追问为什么不上学,他只能说是老师不让上学,他自己看书也要考第一。他的话,让父亲当场怔住,也让母亲伤心流泪,掩面痛哭而去。
童年时的沈圣山如此要强,长大成人的沈圣山更是如此。到了面对家人要学芭蕾这件事,表现为态度激烈地表示反对,还开了家庭会议。不仅如此,沈圣山还跑去找了教导老人学跳芭蕾舞的舞蹈教室的主人奇胜周,慎重地跟对方谈话,要求对方把自己的父亲赶走,却遭到了严辞拒绝:
-我待人是很宽大的,我会邀请您去欣赏一场芭蕾舞表演,其中有老人家的表演。
-这不是由您或是我来下判断的,应该由老人家自己来判断。
看来,早年的困苦生活,把沈圣山的心磨成了一把刀,已经尖利到了可以指向任何人,用自己所受的苦来绑架家人,要人们按照他的要求生活。可是,严苛的道德标准只能用来要求自己,如果用来要求别人,就成了道德绑架。没人应该为沈圣山早年所受的苦放弃自己当下的正常生活,在不违反法律和道德,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前提下,任何一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当然也包括年过七旬的老人想要学跳芭蕾。
作为胸怀大志,成绩优秀的人,沈圣山确实因为家庭条件有限,放弃了很多东西,但是父亲是誠實勤恳的公務員,母親是盡責的家庭主婦,為家人創造了安穩的生活,家长常年工作無誤差,後來還能平安退休,也是一家人值得驕傲的地方。作为邮递员的儿子,作为长子,沈圣山虽然认定自己失去了很多,为家庭作出不少牺牲,但他也因为这样平凡的生活,得到了作为平常人的幸福:
父母健康,家庭和睦,他有稳定的工作,聪明的妻子,听话的女儿,目前是会社前途无量,待提拔的中层管理人员。
说白了,沈圣山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面对这样惶恐内疚的家长,他不能说自己不幸福,如果胸有大志又无处施展,只能说他是想要更多,要跟财阀阶层比较,可是想要跟更高阶层比较,那是无法实现的愿望,这份欲望欲诉无门,根本无从比较,但是尊重家人的选择,尤其是允许家长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却并不困难。
在舞蹈教室,前去提要求的沈圣山还见到了另一个人,一个看起来傻乎乎,却极有心眼的人,小伙子长得高大帅气,却被舞蹈教室的主人撞了一下,以至于端着的热水都泼到了他身上,可是人家马上就懵了,还很诚恳地道歉了,让人生气却又无可奈何。事后,奇胜周却问李柴禄:
-完全~太明显了吧?
李柴禄完全不否认,毫不客气地给了一句:
-明显又怎样?“羞恥的行為”?
李柴禄提到的话,就是沈圣山所说“一把年纪学跳芭蕾舞是羞耻的行为”,这让李柴禄很不满意。
注意:从当时的情况看,是奇胜周走路时,故意撞了徒弟李柴禄一下,李柴禄也会意地倒下来,故意打翻了手中的杯子,泼了水。
是,按照舞者的素质,师徒二人都有特别好的平衡感,根本不可能撞到人,即便被撞到,也不是会打翻杯子的程度。看,奇胜周和李柴禄师徒真是一模一样的人,彼此可当对方的镜子。他们是以自己的方式,小小地整治了一下上门来表示不满的学员家长。虽然就在当时,李柴禄还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沈氏家族反对事件以家人最终同意沈德出老人继续学跳芭蕾舞告终,但为照顾家人,沈德出老人又为李柴禄介绍认识了另一个人。不用问,就是之前跟李柴禄在打工餐厅已经认识的沈恩浩。
◆ 未生
作為來餐廳實習的見習員工,沈恩浩在來的第一天就見識到了李柴錄的厲害。那天,李柴錄遲到,一進門就看到一些新人,其中有一名長相清秀的女孩微低著頭,看他進門來,抬起頭來看了他一眼,他也看看他,然後女方趕緊低下頭,使勁瞅著地面。沒想到,這一眼之下,看出了他和她今後的緣分。
在她剛開始上崗,不知如何應付要點餐的顧客當時,是李柴錄及時趕到,助她解圍,事後卻不多話;在她被難應付的客人丟餐巾當時,是李柴錄突然出現,嚴厲訓斥對方,處理了非常事態,事後又由店長以監控視頻向有關方面提告了結此事,這才算完;在她端茶打不開門的時候,頭一回李柴祿沒在意,第二回就知道幫忙開門。當然,他和她也有過爭執,他批評她不懂得反抗,這樣會讓同事一起陷入困境,她卻埋怨他不知道她的處境艱難,她是拼了命地要爭取,想要成為會社職員。後來,他和她也有和解,他對她說出自己的理想是跳芭蕾舞,在她疑惑地詢問老人能否學跳芭蕾舞的時候,還告訴她:
-我認識的一位老爺爺就跳得很好。
原本,两人已经在餐厅道别,认为以后都不会再见面,可是兜兜转转,又在沈德出老人的安排下见了面。虽然这次见面只是老人希望自己信任的舞蹈老师李柴禄帮个忙,把车子开到和孙女见面的地方,在孙女要正式工作的这一天,爷爷要送孙女一辆车,家里常用的旧车。这安排并非刻意,却让她和他都很惊讶,继而在心里记住了对方。原来,李柴禄说的那位老爷爷就是沈恩浩的亲爷爷。这份亲近感也让沈恩浩开心请客,然而就在请客那天,却知道了无法接受的消息:
原本答应给她高分的店长,却给了低分,而她甚至抽时间帮店长翻译了她的论文。
如果,沈恩浩可以平安结束餐厅实习,顺利进入大企业工作,如果,李柴禄可以拒绝沈德出老人的请托,不帮忙开那部旧车去帮忙,他和她就不会再次见面。世事变幻,没有如果,缘分深厚,也不会有顺利一说。不管怎样,沈恩浩的求职经历,注定也是一场未生之旅。
有鉴于观众和读者强烈要求,此处专门回答提问:
“我就不懂,那个店长也是的,不是个女店长嘛,按理说应该有同情心,上次她不也是帮忙处理那个讨厌的顾客,怎么这次要让人家给她翻译论文还白干了,就给人打低分,要人家落选,这是几个意思”
谁说担当职务的女性职员在职场就会更有同情心,请勿有这样的刻板印象。至少,在本剧当中,这位担当职务的餐厅管理者看起来就是一个很不诚实,甚至是“鸡贼”的人。
什么是“鸡贼”?
如果极度利己,却又不妨害他人,那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果损人利己,却又经常以巧妙手段达成,还能避免惩罚,那就是“鸡贼”。是没错,鸡贼是俚语,说的就是经常利用各类手段和职权为自己谋利,在此期間不惜傷害他人的行为。
注意店长回答沈恩浩的质问:
-是吗,我说了吗?
此处比对店长在李柴禄辞职的时候对他说的话:
-是吗,不能继续做了吗,那还真是遗憾。那你也要待到我找到合适的人为止喔。
沈恩浩得到消息,落选的那天,恰好就是李柴禄在餐厅工作的最后一天。
相关状况比对到这里,情况基本明确,店长是因为店里少了一名熟练的打工者,就拉下了一个来實習的见习社员,给这位實習生打了低分,为的是让其落选,短期内工作没有着落,只能在餐厅打工。
是没错,沈恩浩就是被店长选定,接替李柴禄在餐廳打工的最佳人选。
可是,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要专门对付这样一个温顺听话优秀的女孩子,不让她通过實習考核,只為滿足自己服務這家餐廳的需求?
實際上,從本劇第一集開始,就對沈德出老人的孫女沈恩浩在實習期間的種種表現,做了簡單描述:
沈恩浩虽然努力工作,积极协助餐厅日常营业,还提了不少有用建议,但她的问题也在让店长看在眼里。她温驯听话懂事,遇到麻烦不会解决问题,经常逆来顺受,无法拒绝别人的无礼要求,经常拼命付出,不求回报,甚至不懂如何保护自己。
简单说来,沈恩浩在店长眼里是一个绝佳的猎物。说她是绝佳猎物,是因为她符合被店长短期利用的条件:
有能力,有素质,性格温和,不会单独解决麻烦和问题,不懂得如何拒绝,更不会保护自己。
这样的女孩子,通常都是被保护过度,且没有是非判断标准,在态度强势的权力者面前容易屈服或是妥协的人。是没错,在父亲沈圣山的严格要求,限制和保护之下,工作之前的沈恩浩就是一个完美的猎物。这样的人,最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這家餐廳的負責人,恰是一個最有可能利用甚至剝削獵物的猎手。只是,這位行走職場多年的獵手也忽略了一個問題,重要問題:
能够考上大企业的見習職員,通常都不簡單,要么是家庭背景特殊,专门来会社镀金的孩子,要么是有待锻炼,需要担当责任的孩子,如同沈恩浩这样,第一时间知道分数,甚至跑来责问的人,不是一般人。
事实也确实如此,知道得分是C,也是沈恩浩的父亲沈圣官为女儿办到的事,确切说来,家长为子女开了一次后门,了解到了相关情况,又打电话责备,这才引发了纠纷。
那么,狡猾老练的猎手店长,又该如何面对气愤的沈恩浩?家长在得知实情之后,又要如何为子女出面处理,还是干脆劝她隐忍不发,谋后而动?就在当场眼见孙女受欺负的沈德出老人,又将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
未生,说的是棋局,也是职场人生。将出未出,将下未下,到底是胜还是败?还不知道,待定。新人的每一次表现,都意味着各种可能,有可能加分,也有可能失分。生活和际遇对于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他和她,他们的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各种可能,有可能赢得比赛,也有可能失去机会。到底是胜还是败?未生。预知下情如何,请继续关注舞者的人生故事如蝶翩翩。
作者 | Alicia
如何破茧成蝶,成为你自己(1)
//movie.douban.com/review/13358432/
原生家庭的束缚与限制会锁住一个人向外发展的能量,让一个人失去自我。当一个人无法以「我」为中心做事(即自己人生的主人不是自己,而是别人),就会以别人为做事的目的,如:凡事看人脸色、以别人的反应为自己做事的初衷。如此必然就会产生互相依赖的共生关系,无法完成自体的分化。最终会形成一个由虚弱造成的限制性概念:自己的幸福要靠别人才能获得。从而使「情感缺失」与「共生关系」形成了一个「茧」,让一个人作茧自缚而不自知。所以沈德出小时候想靠听话,牺牲自己的意愿来获得父母的喜爱,得到幸福;沈德出的大儿子靠替父母分担家庭困难,牺牲自己的意愿获得懂事的肯定,获得父母的认可和喜爱,但最终他们幸福吗?
当一个人不能为自己而活,就像身心被捆绑在幽深的黑暗里,言谈举止和行为模式全部都是别人的痕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或以为自己喜欢的,其实并不是自己体验出来的,而是别人告诉你的。看似一直在做事,但每一件事其实都是机械运动,没有灵魂,只有标准流程。这样的活法就像行尸走肉,会让人渐渐失去活力,如:动不动就摊尸、什么都不想干,觉得什么都没意思。而这种精神状态,其实和沈德出所患的阿尔茨海默症没有太大区别——渐渐地忘记了自己是谁,距离自己越来越远......,这不就是「失去自我」的感觉吗?
沈德出一生都在做「最正确的事」,但是他不觉得满足。70岁跳了芭蕾舞以后,他才明白活出自己是什么感觉,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感觉,虽然时间短暂,且困难重重,身心却无比的满足。这就是当一个人是为了自己而活,周身都会充满能量,因为精神与身体充分连接,自己需要什么,身体力行就去做了,自己的需求立刻就能靠自己得到满足,还会空虚和无力吗?
人们正是因为不知道如何活着才会恐惧死亡的到来。 如果每一天都充分享受生命(活着)的乐趣、充分体验过、幸福过、满足过,死亦何惧?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除了自己,其实并不拥有任何人、事、物,任何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任何关系也不属于我们,我们只拥有由关系带给我们的感受和体验,而这些感受和体验都是通过我们的身体获得的,也是我们唯一拥有的东西。
就像沈德出虽然在关键时刻忘记了舞步,但是径流他身体的那份满足和幸福是不会消失的,所以就算头脑忘记了,身体也会记得,这就是专属于他自己的人生体验。
那些活过爱过的印记,身体永远不会忘记。
爱一个人,是尊重他的意愿,让他活出自己,而不是逼他按照你的意愿,活出你想要的样子。
我没那个天分却还是踢了13年的足球,那时候我的心情也像站在跑步机上一样。每次比赛结束后,我就逃跑,接着被抓回来挨揍,之后我又逃跑,再次擅自离队。我以前只照着我爸的指示生活,他要我跑100圈操场我就跑,他要我颠球一千下,我就颠。叫我去比赛,我就去。但第一次看到芭蕾时,我就明白了,我不想再过那种生活了,我也想要飞翔(自由)一次,站在舞台上会是什么感觉呢?我要不要试试看?好,那就试试吧。那真的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的正面对决,因为我想变得幸福。
采禄第一次直面人生,是因为他想幸福的活着。但是幸福的机会从来都不是靠别人施舍给你的,而是要靠自己争取来的。只有未长大的孩子,才必须靠父母才能生存,任何成年人靠自己就能得到幸福,想要什么,直接为自己去做就行了。你人生的主人,只能是你自己,而你要过的,也始终是自己这关。
你做什么事时最幸福?
有多少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所以,这个故事的主旨不是关爱老年人,而是让人们从现在开始关爱你自己。不要等到老了,再以弱势之躯绑架别人来关爱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现在就能为自己负责,而且不是每个老年人都会患阿尔茨海默症,如果一个人一直为自己而活,就不会终日呆滞、僵固,无所事事,那股对生命的热情和活力就能大幅减少患病的机率。
你做什么事时感到最幸福?只要找出那个就行了。我没办法告诉你那是什么,因为知道自己做什么事最幸福的人只有你自己。
那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呢?
忠于你自己,按照身体给你的反馈,真实的行动。
采禄对芭蕾舞的感觉是他的身体告诉他的,所以去与你自己连接,与你的身体连接,身体会告诉你答案。
最后,愿大家能够冲破精神的枷锁,拿掉头脑中的限制性声音,破茧成蝶,成为你自己,在属于自己的人生中翩翩起舞。
关注Alicia,关注个人成长,+豆瓣关注
个人咨询联系,可查看首页
作者 | Alicia
人本咨询师,专注于精神分析、心理塔罗与占星、原生家庭、情感关系、母婴关系、亲子教育、自我成长领域已第十一年。
这个剧明明只有十二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看了差不多有两个月了(捂脸.jpg)。看到最后的彩蛋,我再一次感慨,还是老头会夸人呐!我记得我暑假的时候去俱乐部打乒乓球,有一个70多岁的老爷爷也经常夸我打得好哈哈哈!我也很喜欢那个老爷爷! 其实这部剧某些瞬间李采禄和沈德出,我看着他们有种忘年恋的感觉(对不起,我思想龌龊)!最后一集大家在机场送李采禄的时候,我还在想至于吗,不就是比个赛吗,最多十天半个月也就回来了吧!原来这一去就是三年啊!怪不得! 对于我们来说,爷爷如果没有选择圆梦芭蕾,那么他的一生其实就是很多人的一生。 从出生起,就领了《为别人活着》这样一个剧本:小时候为了满足父母的期许,长大后为了满足社会的标准,就这样一直到老,直至生命结束。 一个人,活了一辈子,却从没为自己活过,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沈德出一直遵从着社会的统一标准,除了养家糊口,他从不敢奢望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以为那样活着是正常的,他不并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在求得别人认同的工具人。直至垂暮之年,老友的离世,疾病的到来,让他觉得如果还不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那真的就来不及了。 “人生中,一次也没有做过我想做的事,为了温饱而活,现在好不容易想要试试想做的事情,我当然知道,我是又老又没力气的老人,就算如此我也想去做,失败也没关系,至少我开始过。” 一个七十岁的老人,穿上紧身的芭蕾舞服,拉筋,练习,尽管遭受了家人的不理解,他还是会用一种不动声色的韧劲,坚持了下去。他不会辩驳,不会非要证明给别人看,脸上也不会有年轻人的不甘和不服,但是他有一种内心的笃定力量,支撑着他坚持下去。然后,他不动声色地说服了练习室的主人,说服了年轻的舞者,最后说服了他的家人。 刚巧一个年轻的、有天赋的舞者——李采禄,却遇到了大部分天才都遭遇过的低谷期。爷爷向采禄学习芭蕾舞,采禄在爷爷身上获得前进的力量。当他们一起站在舞台上,一起站在夜空下时,我总能感受到一种无以言表的、细腻的感动。 当采禄问爷爷为什么要学芭蕾时,爷爷回答说“就算只有一次,我也想飞翔看看。”他想告诉这个世界,别以为我老了。 “你做什么的时候,感觉到了幸福了呢?”爷爷的举动也感染了身边的所有人,大儿子圣山在辞职后投身了他曾经最喜爱的棒球事业,小儿子圣官也解开心结重回医院,孙女恩浩也在电视台找到了自己幸福,那个沉迷撞球馆的皓凡也重回绿茵场,更不用说我们那一飞冲天的男主角了…… “什么时候下雪呢?”发病失去记忆的爷爷失神站在原地,彩禄跳起芭蕾唤醒他的记忆;爷爷在马路上跳芭蕾向彩禄展示自己的决心;彩禄得知爷爷生病,默默跟随送他回家;包括三年学成归来的相遇,这些都发生在下雪天。爷爷即使什么都不记得了,他也没有忘记刻在骨子里的芭蕾,没有忘记那个下雪天,那是独属于采禄和爷爷的记忆。 片尾爷爷和彩禄隔着轨道用芭蕾的姿势敬礼,我突然想到了华斯华兹的《湖畔水仙花》:于是我心底满溢了幸福,似与水仙翩翩起舞。 也愿大家一生幸福,不悔此生!
看到“梦想”、“热情”的时候我没有办法不落泪。
前进号,我那搜只取了名字,却没造出来的船。我这一辈子都在卖船,结果却没建造一艘自己的船就老了。我曾经梦想驾驶着前进号前往广阔的大海,当我穿越海浪,乘着海风被浸透的时候,说不定会遇上鲸鱼,然后我就尾随鲸鱼,往海的尽头前进,再前进。
他好像也在敲击观众的梦想:“你心中有没有怀抱着什么梦想?就是现在。你还不迟,趁着脚还有力气,神智还清醒的时候,去做你想做的事。”
当你真正对身体无能为力的时候,你会遗憾那些未完成的梦吗?
看到这里,不仅仅会设想自己的最后一刻,也很想问问为家庭付出的父母,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但是这一部分的功能性太强了…这个人物本身的矛盾比如年轻时对妻儿不好以至于在疗养院无人探望这些点必然被弱化成为一句提示的台词。感觉这部分的追梦实在是太过刻意。
以前看《交响情人梦》的时候会感叹:天才也一样在努力,也一样会遇到低潮与困境。
被誉为芭蕾神童的老师虽然说着自己没有体会过低潮,说自己都是睡饱了再练习的。
但其实也要在每天16个小时的长期训练中才能明白“我要的芭蕾是什么”。
采禄也在不断练习,甚至忘记了曾经的“感情”。
在天才的《交响情人梦》中,最打动我的是最后,野田妹放弃钢琴,千秋先辈去找她,两人重回初遇时分,再度联弹K.448。
千秋先辈说:无论几辛苦,无论以后有多少孤独的挑战,全因有这份快乐,叫我们跌倒后,再站起来…
这份快乐是纯粹音乐带来的快乐,也是我们能够理解彼此的快乐。
当采禄忘记从前的“感情”的时候,
德出带着对芭蕾纯粹初始的爱出现了。
这个会在一周内背下社区住址和位置的年轻人,会在一周内没有学过基本功的情况下站立一分钟的老人,会让采禄重新感受到热情、支持与理解。
《交响情人梦》のだめカンタービレ的直译其实是“如歌的野田妹”。野田妹就是自由自在的歌。
《如蝶翩翩》나빌레라是나비(蝴蝶)和-ㄹ레라的结合,最早出现在조지훈趙芝薰诗人(1920~1968)的〈승무僧舞〉中,意思是“像蝴蝶一样”。
‘얇은 사(紗) 하이얀 고깔은/고이 접어서 나빌레라’.
「薄紗白弁 華疊蝶樣」
“白色的薄纱尖帽叠得很美,看起来就像蝴蝶一样。”
나빌레라的빌레又会让人不由自主想到발레(芭蕾),故事的背景和舞蹈的身姿。
他们会成为彼此的翅膀,拥有自己飞翔的瞬间。
第一集的引入太过刻意,人物到现在仍然觉得模糊。
天才般的少年,背负着父亲的罪责和母亲无法再拥抱的爱,在生活中挣扎,陷入舞蹈的困境。
独自在汉堡店就餐的老爷爷,为家人奉献了一生,悄悄练习,重拾曾经的梦想。
而两人之间也有着电视剧戏剧般的牵绊。
但我觉得没有全身心投入,他们的形象太有设计感(谁没有呢?)反而变得平面。
采禄的情绪起伏,德出的热情,我总觉得少了一些光。
我跳了十年,然后十年没有跳,逐渐被生活压弯了腰。。。。
但是今晚看了两集之后,我下单了练功鞋。
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想做的事。那么趁着现在,去怀抱着我们的珍宝,努力练习,保持热情,在天空尽情飞翔吧!
幸运的人总是问,如果真的那么想做,为什么不早点去做。可惜大多数人都没有那么幸运。年轻的人总是说,以后有机会再去做吧,现在还是算了。但是很多事情就是在一次次的延迟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放弃的人总是说,如果真的去做,等做到之后已经多少岁了。可是如果不做,多少岁也会在那时候到来的,只是那时是带着遗憾的到来。。第八集那句“对不起”,还有什么可以再去怨恨的呢?大雪纷纷中的如蝶翩翩,只为爷爷能记得。第十集奶奶说她不能生病,因为她还要照顾爷爷,不能让子女操心,不说破,在一旁看着他努力,知道他也害怕,儿子想让他知道,他还是那座大山呀。这次换爷爷在大雪纷纷中如蝶翩翩,告诉你他还可以。虽然来日无多,依然努力生活,真好~
老少配温情故事,可惜我对芭蕾实在不感兴趣投入度不高,几位老戏骨演技不错宋江得加把劲啊再
“当你找不到自己的时候,任何地方都没有归属感。而当你真正找到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唯有热爱,才能抵挡岁月漫长。”
是不是时不时会因为工作,学业被压的喘不过气来,甚至辗转难眠需要一点酒精,一片安眠药……好不容易躺儿那歇会,打开手机,却不是国外比较乱套,就是国内一片喧嚣,不是这个红了,就是那个完了。仿佛我们和这个世界都陷入了深深地泥淖,仿佛未来变得趋同一致缥缈且枯燥。但总会有那么一部剧一部电影,一本书一段话,像闪电一样延续残存的火苗。你说是鸡汤也罢,是虚无也好,成年人哪还有那么多矫情让我们探讨。可偏偏,我越来越觉得星爷那句话尤为重要: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如果补充:成年人眼中如果只有真金白银,利弊得失,才真的是白走人生一遭
一个演员能不断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不断地变换角色的类型并且每一部剧都有着不错的口碑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3.0】换成了男性主人公和现实基调的《耀眼》。从好的方面来讲,整部剧极富社会意义,除了呼吁针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外,还是一部反对性别刻板印象(刚毅男性与柔美芭蕾)的作品。而从不好的方面来讲,不论是抒情手段、画面审美或朴仁焕相较于金惠子而言的表演质感,本剧的综合审美明显逊色《耀眼》不少。
宋江和所炫分手之后埋头苦练芭蕾舞~
第一集看到纸船落在柏油地上的时候就哭了 明明知道是已经没有选择余地的人生 却还要执意扬起风帆 趁着年轻 多去试错吧(爷爷真的好可爱 背着书包往前跑的样子 像漫画一样
我妈妈是一个只会写自己名字的村妇,但她真的很渴望很渴望使用智能手机,连机械按键手机都学得一塌胡涂的她,在我三婶的循循善诱之下,学会了用智能手机,学会了发微信,发朋友圈。我在她身上看到,当一个人无比渴望,什么困难都会迎难而上,竭尽所能克服。
我愿意称之今年最佳韩剧 李采禄为了唤醒爷爷的记忆在雪中跳起芭蕾 跃起的那一刻画面真的特别美丽又治愈
太喜欢这种温情治愈风的剧了 听说看漫画都能哭死 只有一次的人生 想做什么一定要勇敢的去做
我是知道韩国在光线的作用下,拍什么都唯美,只是没想到,老龄化都能这么唯美。第一集餐桌上一番对话,各个人的性格,矛盾几乎都出来了,值得观望。
好,我懂了,罗文姬女士和朴仁焕先生是想把我眼泪榨干。第四集父子对话整个哭崩。“我难道就是随心所欲地活着的吗?我为什么要从八岁就开始担心家里有没有钱?芭蕾有啥了不起,比子女还重要吗?”“凭什么子女长得好,做父母的就要看你们颜色活着啊?”
感觉是走温情催泪路线的,开头有点像《我亲爱的朋友们》,那位跳楼老爷爷的故事太伤感了。如果我们年轻的时候有什么没来得及做,那就现在开始吧,不要给人生留遗憾。故事节奏不算慢,ost和剧情也搭,第一集结尾老爷爷和男主的对视太像偶像剧男女主命运般的相遇了,哈哈哈哈。导演能给文姬女士多安排点戏份吗?
第一集已经感动到我了,梦想真的什么时候都不迟,这也是和我自己说的。我29岁才开始学的芭蕾,这一年当中因为芭蕾改变了我很多,从昏昏度日变得更有追求的一个人,芭蕾已经成为了我精神上的粮食。
前部分会感到温暖,后面的部分就是感觉鸡汤一推到底。觉得篇幅可以短一点。
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以老年人的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从耀眼、老伯实习生再到如蝶起舞,尽管为了尽可能扩大受众人群,总是会加入与年轻人的碰撞对手戏,但不影响反映东亚社会中老龄人群的生活状态。他们会碰到记忆的问题,他们会遇到职场的难处,他们也会继续怀揣梦想。这部戏一路看下来剧情很流畅,尽管没有嵌套复杂的叙事结构,但老少之间充满笑与泪的互相救赎值得一看。
唯一的顾虑是要看百来遍堂吉柯德大转身 因为他只会跳这点...
于我而言,好的剧本在前两集就应该把背景/信息基本完整的呈现出来(即使是多线并走)这样后续的发展才能有深入/共情3集毕,用了部分篇幅刻画男孩母亲离世/父亲即将出狱/被曾经的朋友欺凌为难,可为什么呢?含含糊糊的足球/足球队信息根本无用,看的莫名其妙老人部分算生动不刻板,年轻人的人设/行为却空洞乏味野心太大,节奏拖沓,着实致命弃剧
当你老了,一切都停止了吗?并不,那颗按捺不住的心,会引导你。看老戏骨和年轻人的交锋,感触良多,试一试也许有可能,不试就永远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