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夜旅人

HD

主演:夏洛特·甘斯布,基多·雷昂-里希特,诺亚·阿比塔,梅根·诺瑟姆,提布尔·凡松,艾曼纽·贝阿,洛朗·波瓦特诺,迪迪埃·桑德尔,莉莉丝·格拉斯穆格,卡利克特·布罗欣-杜塔兹,欧菲莉亚·科尔布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1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2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3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4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5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6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13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14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15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16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17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18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19巴黎夜旅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巴黎夜旅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81年法国大选,左派首次推翻保守派的长期执政,人们欢欣涌上巴黎街头庆祝祖国新生。然而,刚经历病痛与婚变的伊莉莎白,却面临了艰困的挑战,毫无工作经验的她,必须重回社会,抚养向往成为诗人的儿子、满怀社会理想的女儿,与因缘际会而暂时收留的街头陌生少女。一个屋檐下,四个截然不同的灵魂在醉人的巴黎努力生存;生活的残酷与不堪,随着摇曳且迷幻的乐声,被塞纳河畔的夜色轻轻抚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唐墓壁画中的丝路风情百家拳之董海川问答幻想曲1940超人前传第二季X战警3:背水一战旧货猎人第五季跨越8年的新娘国语男孩别哭神秘拼图

 长篇影评

 1 ) 视听记录

虚焦入实,惊鸿一瞥

星星亮起,音乐响起

漂亮的光比

叠化,情绪

私人影像,4:3

街道,正方,纵深

夜巴黎剪影(上海),龟背竹影子造型

私人影像,时代记忆

光斑,发光,美

冷调,暖衣服,和谐,柔,光散

微过曝,光晕

镜子,反光纵深

发光,纵深

高楼,夕阳

光源点缀,柔,冷调

前后纵深关系

光斑

冷暖关系

室内暖光的强调

冷暖关系

冷暖平衡➕1

纵深 冷暖平衡

光比,强调主角,纵深

强平面

冷色温强调人物

神秘感,剪影,红光,暖色,冷色人物

造型强调,光的氛围,两灯,反光

头顶泄的红光

对比

路灯,剪影

冷暖

太阳,钩边

背景,切

太阳光的运用

电影场景

巴黎,倒影

前后纵深

冷暖协调

星星点点河边

红蓝,水波,光的浮动

红蓝对立

巴黎

光切,纵深

背,剪影

极端光线的强调,冷色暖色(紫,粉)

纵深冷暖

阳光,泄出

叠化又一次强调

点缀缀

背景影子,前景压,强调光比

红蓝

纵深

阳光的强调再次,橙色,绿色,对比色

红色蓝色

红色,绿色

柔光,冷色暖色美术灯光的搭配,还有阳光的运用

 2 ) ?打开一个电影小线索?

电影中多次cue到侯麦电影,其中《圆月映花都》女主演帕斯卡·欧吉尔是那个年代的巴黎女郎的代表,Talulah的精神寄托,她在片中造型也和帕斯卡·欧吉尔很相似。从侯麦这个时期的电影能看到《巴黎夜旅人》的一些些背景,mark《侯麦传》里相关的段落:

(夜旅人电影的时代背景)

《巴黎夜旅人》中的电台

“从这个角度看,《圆月映花都》堪称侯麦最具自省性质的影片,同时也最称得上是社会调查。它所反映的时代是密特朗执政初期,自由电台诞生,xing解放运动高涨,五月风暴之后仍遗留的禁忌此时也被抛到九霄云外,各方各面的出格之举无所不用其极。”

(帕斯卡·欧吉尔的行为和思想影响着电影里Talulah的生活)

帕斯卡·欧吉尔在电影《圆月映花都》自己的小公寓中
《巴黎夜旅人》中的Talulah

“侯麦想使影片既具有特定风格,又能抓住现场细节,这两点在《圆月映花都》当中达到绝妙的平衡。首先获益的是演员。鲁奇尼凭借这部影片从阴影走向光明,他自从出演《帕西法尔》以来,似乎甩不掉无聊的知识分子形象,现在终于被机智风趣的知识分子形象取而代之,由此给他带来持久人气。当然还有帕斯卡·欧吉尔,她接受了无数采访,收获威尼斯电影节奖项,成为1984年巴黎女郎的绝对代表。拍完《圆月映花都》之后,她片约不断,也不忘谈情说爱。人们抛给她五花八门的问题,赞叹她位于巴黎中央市场的时髦公寓(她与影片海报的设计者本杰明·巴尔的摩在此同居),邀请她参与电视节目《今日女性》的录制一那期节目的主题是‘漂泊的爱情',欧吉尔赞成露易丝脆弱的乌托邦幻想。”

(知道欧吉尔去世时Talulah伤心流泪,好似是一个时代结束了,Talulah的生活也要有改变了)

电影《巴黎夜旅人》

“1984年10月25日,侯麦搭乘地铁前往皮埃尔·卡斯特的葬礼,途中遇到一位朋友,对方告诉他帕斯卡·欧吉尔去世的消息。他赶紧回到菱形影业办公室,杰姬·雷纳尔听到他悲痛的哭喊声回荡在楼道里。媒体和朋友们后来了解到事情的经过:两个月以来,《圆月映花都》获得的巨大成功使欧吉尔处于兴奋欢愉的状态。事发前一晚,她在皇宫(Palace)夜总会参加晚会时服用了麻醉剂。夜里她心脏不适,伴侣未能及时求医问诊。她的去世令侯麦悲恸不已,他亲自主持葬礼,似乎身兼逝者的鳏夫一慈父的双重角色。”

一些小点来看片中Talulah这个角色。

 3 ) 当我们意识到正在经历幸福时,其实它已经消失了

记得有一回和Camille(之前写过的法国文青姑娘Camille)无聊闲扯,我拿出班上几个我认为长得好看的法国女生,一个个问她觉得jolie不jolie,belle不belle,想要看看是否存在东西方审美差异这一说。我印象挺深的她回答我时,没有说谁美不美,而是会说谁比较有charme,谁缺少点charme。后来再和法国人聊天时,我也有注意到他们会用“charme”这个词来赞美某人,无论男女。

怎么叫有charme?《巴黎夜旅人》的导演Mikhaël Hers在访谈中说,他认为一个人最迷人的特性是“独特”(singularité)。

刚看完《巴黎夜旅人》(Les passagers de la nuit),再见Charlotte Gainsbourg(之前写过“Je préfère les erreurs à une chose jolie et parfaite.”),忍不住再感叹这就是一个有charme的人,既温柔又有力量。

该片的导演Mikhaël Hers在被问到为何选Charlotte作女主角时,答道:

“她身上的那种矛盾对立面给了我启发,她人格中时常露出很敏感脆弱的一面,同时,我又能感受到她身上的活力,被一种类似重力一样的巨大的力量支配着。人们身上的这种”双重性“总是很触动我。”

(Pour l’ambivalence qu’elle m’inspire, ce mélange de grande sensibilité qui affleure, une vulnérabilité, en même temps, c’est quelqu’un que je sens animé, tenu par une espèce de gravité, très fort, cette dualité me touche d’une manière générale chez les gens)

这部电影里Charlotte饰演一位中年妈妈,几乎全程素颜,皱纹眼袋什么的都能看见,一点也不冻龄。我还特别留意了电影里其他女性角色,比如女儿这个角色,20岁左右,腿不细也不长,穿着打扮和我之前的法国同学完全一样,就是生活中你会看到的这个年龄的女孩的样子。再比如电台主持人,也没有掩饰脸上的皱纹。

如果多看几部法国电影,你大概会有类似的感受:法国电影里的女性大多都特别自然,松弛,不精致,但又个个迷人。不信你可以去看几部侯麦的片子,里面的女主角没一个是精致的:胳膊粗的,腿粗的,小肚子鼓的,穿着简单的背心,头发乱糟糟的,不施粉黛,皮肤毛孔看得分明的~

但是,她们中的哪个你不觉得美?

什么是charme?与其说是自信,我觉得更应该说是自由。是灵魂里的自由,脑子里的独立思考,身体上的自在呈现。自由的,才是舒展的,是真实的又多姿多彩的美。自由,才可以打破一切束缚的框框架架,什么”少女感“,“白瘦幼”,“冻龄”都见鬼去吧。

法国电影的审美(我只是说审美),无论是服饰妆容还是这份真实自然所呈现的高级感,我觉得值得全世界学习。

说完《巴黎夜旅人》里的审美,再说说它作为文艺作品给我带来的触动吧。

一部文艺作品,无论是影视,绘画,文学,还是音乐,看起来都是作者在表达自己,但好的作品,不分年代和背景,观众或读者在欣赏时为什么会觉得被触动呢?之前读过雨果的一句话,“当我在写我的时候,我写的也是你们啊,朋友们。(Quand je parle de moi,je parle de vous,mes amis)” 这大概就是文艺作品的普遍性的意义,人类情感总归是有相通之处的。

《巴黎夜旅人》这部电影打动我之一,是导演把时间的流逝拍的很具体和细腻:让人从Charlotte一家人的日子里嗅到一种“辛劳,笃实,清甜,微苦”的生活气息。全片流淌着轻轻的幸福,又散发着淡淡地忧伤。这就是导演所说的他所要拍的就是幸福及它固有的忧伤:当我们意识到正在经历幸福时,其实它就已经消失了。(Il filme ici le bonheur avec sa mélancolieinhérente. À partir du moment où l’on prend conscience qu'on éprouve du bonheur, dans le même temps il a déjà disparu.)

这句话我以前是不理解的,以为是文人的矫揉造作。直到一次我自己在幸福面前也想喊出一声:

“时间啊,停一停”(O temps,suspends ton vol——Lamartine)时,我猛然明白过来:我们在经历美好的时候,下意识里就希望时间就此打住。但是我们都知道,时间哪里能暂停,所以这一刻在你意识到时,就已经消失了。

电影里另外打动我之处是导演对家庭关系的表述,尤其是孩子离家后Charlotte饰演的母亲的孤独和落寞。

我想到了好朋友Audrey 的妈妈Krystine(之前写过的我的法国摄影师朋友Krystine)给我写信时说到:"老大早就离开家了;老二和男朋友住的离家有点远,一年也只见面两三次;老三也自己出去租房子了,还好离家不太远,节假日能时常回趟家;现在就只剩下最小的儿子还住家里,和她做个伴。孩子们体谅她的孤单,在她生日时送了她一只猫。"Krystine说这些时也一样,流露出淡淡的幸福和浅浅的哀伤。一方面为孩子们都大了成家立业感到欣慰,一方面也因时间的流逝生活的变化感到失落。

我的另一个朋友Marine的妈妈Isabelle也时常在聊天中流露出这种孤单感,一次她说到,“我尽量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年轻,我害怕我女儿太久没回来,一见到我会惊讶她妈妈老了。”(Marine在加拿大,她妈妈在法国,所以见面的时间间隔更长)。

我继而想到我的妈妈。最近被她一天给我打好几个电话给烦到了,静下心来一想,她这也是孤单的表现啊。电影的意义就是唤醒我们对生活本身的思考,《巴黎夜旅人》提醒里我生命中所有的美好时刻都是礼物,要好好珍惜。( tous les moments heureux sont des cadeaux qu'il faut savoir apprécier.

最后,送上电影里出现的音乐的部分歌词,一首来自Joe Dassin的老歌"Et si tu n'existais pas"

Et si tu n'existais pas

Je crois que je l'aurais trouvé

Le secret de la vie, le pourquoi

Simplement pour te créer

Et pour te regarder

Et si tu n'existais pas

J'essayerai d'inventer l'amour

Comme un peintre qui voit sous ses doigts

Naître les couleurs du jour

Et qui n'en revient pas

 4 ) 熊的第一部影评

// 这是一部少有的我看了半个小时就知道我会爱死的电影

// 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好电影 很久没有这么像电影的电影了 感觉也只有法国人能拍出这种感觉 影片节奏把握的非常好啊 很慢 但恰到好处 在80年代里 在秋天里 在夜色里 在晚风里 恬淡 温润 朦胧 干净 像初秋的寒 像晚秋的暖 每一分钟都在告诉我 这是为我量身定做的电影

// 没有曲折的故事 没有复杂的关系 一切都是生活最原本的样子 孩子终究要和母亲分离 爱上不对等的人注定没有结果 但这就是生活啊 我写诗 你搞政治 她和他从桥上跳进塞纳河 家里的每个人有着深浅的理想 做着不同的事 但一家人总会一起去看一部《圆月映花都》围在一起吸香烟喝红酒 谈论回忆与畅想 表达最真挚的情感 我们的生活处处是惆怅 但也总是充满希望

// 香烟 落地窗 阳光 巴黎 这不就是生活最惬意的样子吗

// 这部片给我呈现了最好的年代 最好的巴黎 我读过20s海明威笔下的巴黎 看过抖音里21世纪的巴黎 但这部片里随时插入的80s的转场和可以媲美侯麦的画面 让我觉得没能活在八十年代的巴黎 是每个热爱巴黎的人的遗憾

 5 ) 后布尔乔亚的历史记忆叙事

这是法国的八十年代,这是法国人的后现代历史记忆。叙事始于1981(密特朗当选总统,母亲的婚姻其实已经破产,女儿将成为社会党支持者,而Tallulah流浪街头,深夜广播的音乐……),终于1988(儿子到了年龄,首次投票,密特朗连任,母亲卖掉公寓……)。也是媒介史,全片穿插历史影像,而连缀故事的,是一种式微的媒介:深夜广播。也是电影史,在观看中,忘记自己,记起自己。

法国在后布尔乔亚的历史进程中已经走过了相当时期,所形成的经验如今已必然成为回忆的对象。

在这方面,此片完全可以和Ernaux的自传小说互相参照,或放在一起看。

历史叙事的中心人物不可能还是19世纪经典文学的布尔乔亚男性(反)英雄,也不复有20世纪现代主义的精神危机的男性个体,而必须是女性——在动摇中自立的中产女性(别和玩偶之家的娜拉搞混了),与之对位(但并非母女)的是:“无法正常生活”、留在街头的吸毒少女(别和悲惨世界的芳汀们搞混了)。“丈夫”一次都没有正面出现,虽然通过母女的讨论,我们大概可以脑补出,他事业有成,曾支持着主人公挺过乳腺癌,离异后转向“反动”(女儿的用词,这意味着他不再抱左派立场),算起来,他应该也算68一代,这样回归保守的人生轨迹,很典型……自然也没有父子关系的任何正面描述。取而代之的是母子关系吗?想做诗人的儿子,最终(80年代末)从母亲的笔记中发现,最初(80年代初)促成母亲给深夜节目写信的,正是儿时的自己,“夜旅人”出处在此。

内景不会有布尔乔亚的沙龙客厅,而是战后的高层公寓。外景似乎一次都没有奥斯芒式的大林荫道或经典的老巴黎街角,虽然埃菲尔铁塔总出现在远远的背景中,而两个小年轻掉进塞纳河,水冰凉。

叙事风格在举重若轻间反高潮,极度散文化,但散文自有章法。法国的后现代讲述有一点倒和经典现实主义传统一脉相承,那就是对“经济基础”的细致交代。女主向老父亲借钱这一处闲笔,法国人是不会省略的。至于卖房,那是情感剧主线结尾,不用说,也算老桥段了(张曼玉前夫早年间的那部片子中,也是卖房,不过那是富家三兄妹在母亲死后资产配置……)。另外,在法国电影中,我们究竟遇到过多少个不断收到退稿信的男青年?这个俗套真心好用。

这样的电影叙事也提醒我们:“后现代”分期是个筐,但它已经成为了具体的历史经验,而作为社会构造,它再全球化,再美国化,也包含着各不相同的“国族境遇”,意味着差异化的体验模式和叙事可能。在日本,是后昭和,在德国,是后柏林墙,在法国,是后布尔乔亚、后68。(我们呢?是后改开?)

这才是好的主流-主旋律电影吧。

 6 ) 缅怀法国荣光-4:新浪潮之后的电影情书(暨 纪念9月13日离世的戈达尔)

影片重点标注的时间:1981年5月10日。当日,密特朗当选总统。1988年,(影片再次标记此时间),他再获选连任至1995年,带来二战后法国经济政治持续复苏发展和世界影响力的巅峰,之后则一直下滑至今。1980-1990年代法国GDP维持全球占比6%左右的峰值水平。

18岁的Talulah是无家可归的,实体的巴黎夜旅人。电影会改变她的人生。

Vanda,同是不眠的巴黎夜旅人。

玩个时间游戏:Vanda,感觉上颇似电影人转媒体人,幕前转幕后了。 Emmanuelle Béart将在1991年主演雅克里维特另一部富争议的代表作:《不羁的美女》。她来自未来。

Elisabeth,精神上的巴黎夜旅人,遍体鳞伤。必须自我修复。

扮演者Charlotte Gainsbourg父母是1980年代欧洲文化符号,而她本人是英法偏法的后新浪潮电影符号,接过了于佩尔和比诺什的旗帜。

巴黎独立电影院Cinéma Escurial是真实的存在,位于巴黎13区,1911年开始营业至今。

1984,法国电影还在抵抗中。法美电影PK。右上:候麦《月满巴黎》1984。左上:好莱坞《小精灵》1984,1000万美元制作,全球票房超1.5亿美元。右下:《德州巴黎》1984,法国人认为那是法国新浪潮的德国接棒,仍是法国的荣光。 法美电影相生相克,始终是法国影人的执念。

1984,候麦《月满巴黎》。Fabrice Luchini向Ogier告白,并嫉妒她与其他男人接触。

这里刻意采用戏中戏的手法,表达了Mathias和Talulah的恋情,片中角色(演员)分别是他们的代言人。

Ogier拒绝Fabrice Luchini的告白,要寻找新的生活和伴侣。

影片中特别提到演员Ogier在1984年突然离世,年仅25岁,对Mathias和Talulah触动很大。Ogier和Talulah的精神开始接近。

1981,雅克里维特《北方的桥》。整个巴黎成为Ogier的冒险游乐场。

影片多次暗示,电影将改变Mathias和Talulah的人生,特别是巴黎夜旅人Talulah。Ogier的灵魂已经附着于Talulah。

Mathias妹妹所居嬉皮风公社。这里是巴黎夜旅人扎堆之地,未来作家就诞生于此。

打字机也是巴黎的象征符号。 写作是电影的前世。1951年巴赞创办《电影手册》,1960年代,戈达尔特吕弗候麦里维特等无不从写作开始。 在巴黎, 从Jean Cocteau开始,哪个作家诗人不和电影结缘? (Jean Cocteau(1889-1963),诗人画家编剧导演,多元艺术家。从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法国影人和艺术家的探索精神,可以说他书写了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前传。)

Mathias从学生时代就梦想成为诗人,

没有打字机,没有那么多踌躇的作者,没有电影,就不是巴黎。 妈妈送给他一本厚厚的日记,勉励他不要放弃写作。虽然他的职业只是公共浴池值班人。

右:《莫扎特传》美国1984,《橡皮头》美国1977,《失衡生活》美国纪录片1982。左:《德州电锯杀人狂》美国1974。

时至1988,法国电影院已全面被美国对手占领。离 Luc Besson完成惊艳全球的《LEON》还有6年,离Jean-Pierre Jeunet前往好莱坞执导《异形4》还有9年。

缅怀法国荣光的同时,电影将改变Talulah的人生。

Mathias陪同Talulah试镜。借此讽刺某些英语影片就是电影的灾难。

法国电影面临衰退,但巴黎还是全球电影最热门的外景地。

影片两度出现Mathias和Talulah于天台夜色迷离中,表达两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巴黎夜旅人可在法国荣光之下,实现自我拯救。

法国影人的色彩观传承有序。又见象征法兰西荣耀的三色旗。

1981,《北方的桥》,Pascale Ogier是巴黎的斗士。背后是被她破坏的巴黎春天百货巨幅广告,对拜物和享乐主义的批判。

1988,Talulah与Pascale Ogier形神合一,巴黎还是她的梦幻游乐场吗?

1980年代是法国和法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正因为1980年代经济的空前繁荣,巴黎的年轻人才有可能像1960年代新浪潮前辈一样,写作看电影发梦,本片编导一定也紧随其中。 戈达尔电影的巅峰期在他高产的1960年代。1980年代是雅克里维特与大器晚成的候麦共同的高峰时代。 延伸阅读: 缅怀法国荣光-1://movie.douban.com/review/14335412/ 缅怀法国荣光-2://movie.douban.com/review/14443022/ 缅怀法国荣光-3://movie.douban.com/review/14582715/ 缅怀法国荣光-4://movie.douban.com/review/14652749/ 缅怀法国荣光-5://movie.douban.com/review/14671278/ 缅怀法国荣光-6://movie.douban.com/review/14768275/ 缅怀法国荣光-7://movie.douban.com/review/14939223/

 短评

还会有这样的场景出现在我的生命中吗?像水晶般剔透钻石般坚硬地回旋在他人眼中的一瞥印象,那才是时光的终点。

5分钟前
  • 阿成
  • 推荐

看得蛮舒服的电影,喜欢,可能也因为这个故事是从声音展开的吧。白天的巴黎,夜晚的巴黎,都好美。我也曾被F像这样捡回过家。以及,也想爬一下巴黎的屋顶。

9分钟前
  • 暖小喵
  • 还行

多愛電影的人才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12分钟前
  • 粥豆
  • 力荐

所有人都在流动,在夜色里,在晚风中,恬淡,温润,清冷,干净。生活细密,有诉不尽的怅惘,但又无疑充满希望。这其中的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过客,但每个人其实都陪伴了每个人的一生,有的人闯入又离开,但也成为一些人内心的印痕。羡慕其中的母亲与子女松散又亲密的关系,这样的关系真的存在吗?那是一个烟草可以出现在公共空间的时代,一个穿着蓝色牛仔夹克的时代,一个连衣裙里有着大垫肩的时代,一个音乐要存储在黑胶里的时代,一个要去往电影院看电影的时代,人们要位移,要寻找,会遇见会重逢也会错失。关于爱情和成长,关于亲密与分离。它哪里最打动人?或许是所有人身上的松弛感。时间流过去就流过去,没有催逼,前方还有无尽时间,就像巴黎无尽的夜晚。

17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Hers风格一转,80年代的柔光,夜电台,开头有滑入梦幻的危险。随后用Talulah证明印象式笔触的必要性,脸庞高悬心内,夜之花照耀巴黎。结尾在记忆中溯回,迫切地抓住一瞬,肉身同在多可贵。

21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体量比三宅唱大一点的片子,给人以相似温暖的感动。运用大量archive footage来构建时代感,成功把观众抛入一个加糖带滤镜却又让人信服的美好世界。侯麦与其说成为一种迷影元素,不如说成为一个怀旧构件。

26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生活如行路,遇见后又匆匆上路,也不觉得有遗憾,因为——迟早都会再遇见的。三段充满怀旧气息的八零年代记事,巴黎的夜色很温柔。

2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4.5 细腻真挚,有种夜里塞纳河面灯光般的流动感。一个女性从旧伤中复原新生,生命中来来往往的人有的散失,有的陌路,有的则停留下来。令人更为动容的是,从背景设定,家装设计和人物造型,选用的档案影像和音乐,到影院里放的《圆月映花都》和《北方的桥》,都像是对80年代巴黎的一次饱含深情的回望。

30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把这部归为女性电影肯定会招来反感,但我内心很难避免从女性角度去看待此片,很希望我到了女主这个年纪,倘若遇到这样的变故,也可以坚强撑过来,面对子女的长大,可以懂得放手,面对陌生女孩的困境,可以伸出援手,另外最重要的是,即便到了四十岁乃至五十岁,也要不失优雅,享受音乐,享受爱情,享受生活,永远不要失去重新开始的勇气。

31分钟前
  • 迷失东京
  • 力荐

Une nuit mélancolique et sentimentale à Paris

3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巴黎旧影像穿插在干净到虚假的故事里变得无比呆滞,只有乡愁式的音乐让一切稍微流动了起来,这依然是电子乐的胜利。虽然旧资料的这种处理还蛮有启发性的。

39分钟前
  • LarryWho
  • 还行

A-. 从家装穿搭到胶片色泽,再到温白开般云淡风轻的恬淡,都让人想起侯麦。反复出现的《圆月映花都》则直接构成情感脉络的centerpiece:nothing lasts forever,我们终究都是相伴又分离的过客。不同于侯麦的哲思,它用深夜电台般的温柔治愈,给伤心人陪伴,为巴黎城写诗。而当我离开这座城市,也一定会频频想起这部电影,告诉自己,我也曾是那片夜里的一位旅人。2022.2.14 Berlinale

43分钟前
  • 双晚
  • 推荐

4.5 私心很喜欢,尤其是八十年代那摇曳而迷幻的音乐,飘荡在醉人的巴黎的夜,仿佛是那抚慰人心的电波,温暖夜归的人。极小极平常的故事却拍出了对时代的追缅和对城市的热爱,叙事和表演滴水不漏,简直是以小见大拍电影的范本。

4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好温柔的电影,满满对80年代的怀旧,全片沉浸在暖色调的朦胧中,大时代的变迁看似一笔带过,但作为影片灵魂的塔露拉正是从方方面面代表了左派浸入现代法国人的生活,不过她的不羁与自由,也沉湎于导演极力烘托的单身母亲一家的暖色中,导演相信美好可以治愈生命的苦痛,即使是时代变革,也需要温柔注脚。卡司方面影片丢出两记重磅,甘斯布与贝阿各有千秋,贝阿最后一个镜头回头的眼神就能道出她角色的一生,当年的法兰西花瓶早已成为演技派,甘斯布的表演更是炉火纯青,她的状态过分自然,自然到比苏菲玛索更能代表法国女性的魅力。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它太不“法国”了,它太抒情,从故事到配乐,八毫米胶片的插入更似对过去巴黎的怀旧,意义不大,结尾倒是非常法式,令人徒留惆怅。影片与《圆月映花都》从卡司到情绪的互文,也让我十分喜爱。

46分钟前
  • 贵久
  • 还行

78/100 #EFM# 有一些“低清私影像”,将档案片段巧妙地缝在其中,也总有一些时间上的跳转。片刻细腻,总能找到轻盈又深沉的忧郁情绪。人们不缺爱,但从不会停留。仿佛唤起了过去的巴黎的一段时光。

47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72nd Berlinale# EFM online-主竞赛。7分可以有。片名翻成《巴黎夜行人》可能比较好。很温情的单亲家庭故事(不少场景让人想起《少年时代》,尤其最后搬家那段),不温不火,一点不抓马,对八十年代时代气氛的再现是使用一系列来自老电影等的既得影像素材(画幅不同,片尾有list)的匹配剪辑来实现的(也有新拍的16毫米素材),怀旧气氛也很好传达出来了。也算得上是近来电影节圈里突然热起来的声音相关题材(广播电台),当然最令人会心一笑的是导演是个侯麦粉,直接cue了《圆月映花都》及女主角,当群演那场戏估计也是cue《冬天的故事》。

4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采访的时候,说看到她演成年男孩的妈妈和银幕上打出1988年,忽然觉得自己老了。甘斯布给了我一个鼓励的微笑:「衰老就是很艰难的,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难。」

53分钟前
  • 陈凭轩
  • 还行

有些伤感,有些温柔,又有些私人。好舒服的一部电影。看到他们要去看《鸟人》,结果去晚了,只好跑去看《圆月映花都》,墙上还贴着《德州巴黎》的海报,真是好时光。

5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不乏动人之处,关于侯麦、里维特、帕斯卡尔和杜拉斯等等的迷影插曲让人会心一笑,但与旧影像结合的复古回响倒不那么有效,整体设计上依旧呈现着剧本电影的无力感,来自角色写作内部的累赘阻止了真正的观看发生。

57分钟前
  • TWY
  • 还行

那时收听电台节目的不止是夜车司机,通勤忘带书只能读火车票的退票法则。可以在任何室内空间点烟,也能随时拿出黑胶唱片跳舞。被迫要面对社会的母亲,坐在被迫要面对未来的儿子后座。在城市里游荡的女孩,随在青春里游荡的男孩坠入水中。白日瞬光也止不住永恒,那间居所住过四个人,尽管终将成为过客。

5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