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个个棒,上来就是雷格生,很稳,不过很快就挂了。
接着又是蒋雯丽,倪大红呀,好多好多,不管是主演还是配角。感觉功力都特别深。台词就像话剧似的。
画面也拍的特别好看。特别有年代感。色调非常好。
看酒馆的镜头就感觉像话剧似的。个个演员都是京腔京韵,可能我是外地人,觉得是京腔京韵吧。但是听起来确实是非常舒服。
想起了大王别姬,现在看起来。蒋雯丽的演技确实比章子怡要好得多了。
章子怡演谁都像章子怡。一张面无表情,凶厉贪心的脸。
此剧给好评。
这部剧一开始看了几集,昨天是顶着一夜没睡看到第二天十点多才结束,实在是想一口气看完。
好的电视剧对我来说就是有代入感,这剧也算不错了。前几天看了《北方大地》,比它要好看。
对我感悟很深主要有两点∶ 1 为什么蔡全无在多人竞争中取胜,最后和徐慧真在一起了? 容易满足,老实做事,不放弃努力,金子总会发光 2 徐慧真为什么能做这么大? 关系多,思考深,大胆做,方法多。
蔡全无的容易满足,不就是无欲则刚嘛。欲望大,烦恼就会越多。
看电视剧总会有好的和不好的,我的态度是去之糟粕,取之精华就好。
正阳门下的小女人,一开始蒋雯丽演年轻女孩看着有点尴尬,到了中老年看着就好很多了。
其实年轻时就选年龄适合的演员来演蛮好的,倪大红也是一样适合中老年时期。演青年时期身材和颜值都差距很大。
总体来说剧情还可以,蒋雯丽演的小女人,其实在剧里就是大女人,支撑了整部剧。
个人觉得正阳门更可看些,更生活气息浓郁。
光看故事情节还可以啦,演员也都很满意,但是剧中大量表现年代的事件设置都比较混乱,感觉是90后写出来的剧本=。=
写关于中国过去的事情,其实最难写的就是70年代末到90年代后期这一段,这段时间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每年都有新的变化,无论是国家大事上,生活水平上,还是人们的意识上。要写好这一段历史,必须有亲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把关,也要查询大量史料~
其实我写这篇文章也是年龄偏小的,只能尝试写一写。
衣着
现在剧情发展到了大概80年代中期,那个年代北京的衣着还没有完全摆脱物质匮乏年代的踪影,而且当时正是战后中日关系最最紧密的时期,人们以那个风格为时尚。典型的衣着包括《追铺》高仓健式的大风衣,喇叭口牛仔裤,现在看起来很土的西服(下摆很长,袖子唱,三个扣子),大花布连衣裙,手织毛衣、中山装、军装等等,而不是剧中各种符合人民2000年之后审美的各种时尚服饰。
旅行箱
这个要重点吐槽,完全不符合时代。拉杆箱九十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在国内流行起来好吗。八十年代人们出行是那种巨大的手提箱,或者大方筒旅行包.
私家车
这是多大的资本家,给女儿一人一两皇冠。那个年代的年代车应该是菲亚特126p、波罗乃兹、拉达,当然还有国产的212吉普,哪儿找那么多皇冠和尼桑去。。。第二,那个年代中国汽车还没有安全带,不用嘱咐副驾驶系好安全带!第三,即便他们家开得起日本车,呵呵,那个年代日本车是右舵。
剧中要是搞几辆212,在搞几辆126p,这个年代感就出来了。
楼房
徐静理离家出走住的那个楼,我真谢谢了,还粉刷过。。。。这都是08年奥运会之后的事情了。另外,楼下违建为什么是彩钢板,那时候是石棉瓦谢谢。关键是单元门还有门禁呢!家里装修更厉害了,多么现代风。。。。还有墙砖呢,那时候应该是绿色墙围子,刷大白。另外那个凉白开壶也是后来的东西,那个年代都是吹制的,很薄的细口圆壶,有点像现在的醒酒器。(好怀念啊,想收一个那个壶)
通讯设备
那个年代还是整个小区整个胡同一部电话的年代呢,家里都有电话也对,家里都有钱嘛。可是BP机没有招你们啊,你们凭什么忽略BP机直接上大哥大?!数显BP机才是那个年代的年代物呢好吗,编剧是不是手机玩儿多了。。。。还有我印象里,那个东西就叫大哥大,学名无线电话,手机这个词的出现应该比较靠后。
酒店
国家旅游局评星级酒店,应该没有那么早,别张嘴闭嘴三星四星。
想起一句老话猪是猪羊是羊猪肉长不到羊身上,别人家的孩子对的再好也是白搭,可怜的蔡全无对老大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要好可是一家一听说不是亲爸就那样了几十年的付出几十年的努力还不如养一条狗!不是说话难听难道果然是男权社会吗?一听说不是亲爸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妈妈不检点?一块生活的那么多年难道妈妈的一切付出还不如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陌生人?为什么没有想过是自己的爸爸不检点?是真的孩子们都是这样想还是编剧的想法?
跟着姥姥看了几集(从第七集到第九集前面),竟然没有感觉到两个加起来快100岁的人谈恋爱的隔应感。尽管磨皮磨的倪大红老师的眼袋都没了,但是演技很好的掩盖了这一点。虽说说的是小女人,但是里面的女子各个能顶半边天。没有那种我是条贱命,我就要生儿子的恶心剧情(说的是谁请自行对号入座)。决定在网络上看下去,暂时5星。要是以后有别的幺蛾子再改。
看着舒服,蒋雯丽演戏就是不一样!!
开头还以为是个不错的剧,结果越来越圣母,受不了,圣母得过分了,要感化所有人?
跟某封建裹脚布形成鲜明对比,女性自立自强,这才是影视作品应该传达的东西
这美颜镜头磨皮磨得得有十级了。
激情邀请郭靖宇导演过来看看这部剧。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批判封建思想
1、那天看他们首映礼 演员说这是一个体现大爱的角色 原谅了她最大的敌人 我?????这就是圣母啊 大什么爱2、范金有 贺永强 贺小夏 真是这部剧的三大搅屎棒3、徐家大女儿也是 要翻脸找你那亲爹啊 跟你妈耍啥脾气 还拉着人家猴魁下海 结果接了个电话又要回家 人猴魁啥都没了跟你出来 你说不干就不干了 太任性了……4、陈雪茹强调劲劲儿的 有时候他们的剧情太过于真善美的干 5、好笑的有尴尬的有做作的有气人窝火的更有(10.26)6、圣光磨皮的太突兀7、这往后的这几集都什么啊 那个美国博士的演技是个什么鬼啊(10.31)
最讨厌这种以德报怨、恶有善报的逻辑。情节越来越无聊,简直看不下去。
要看只看前十三集半。时间进入八十年代就没法看了。
这部剧前12集剧情还紧凑,虽然有点玛丽苏,但表演基本在线,13集后徐慧真,陈雪茹表演太浮夸了,走路像在跳华尔茲,说话脸上五官飞场,孩子们长大后的戏不好看,演的最好的是片儿爷,今日弃剧。
剧情紧凑 角色繁多但人物各有各的风格 整体感觉老北京民俗风味很浓厚 还有全员扎实的演技
比娘道的立意高出很大一截,新时代的女性自立自强自尊,不是生孩子的工具
一开始打了四星,现在改了,女主真tm圣母白莲花,女配男配一会儿变好一会变坏,什么东西,女主天天以德报怨,无语
3.5。烟火气里出人情味。这个立意有点借鉴老舍先生的《茶馆》,有你一言我一语所构筑的生活气息;也以酒馆这个场所,映射出时代变革。北京话真是最好听的中国方言。主旋律属性有些扫兴。
挺轻松的片子,不过还是脱离不了圣母心,好人吃苦受累最后过上了幸福生活,坏人作恶多端有的吃了点苦但是最后也过上了幸福生活,还比好人少几十集的磨难,你说,图啥?
苏联出来的时候我笑了,这一长串名字。讲到公私合营,结合当下特别有感触,最后想说,蒋雯丽这个年纪还是很美啊
甩娘道八百条街就对了,蒋雯丽演戏真好看啊
比那个什么娘道好多了!自立自强!演技派!脸看着也舒服!
有演技的演员不论出演什么样的年纪,我都可以接受,也并不觉得尴尬,只是觉得他们应该被好好珍惜。
这种写女人自强的才叫正能量,比娘道那种封建糟泊强多了,蒋雯丽倪大红都是演技派,看了一点还不错
女主角在文革期间被害,千钧一发之际,是她以前在家招待过的红卫兵小将奋起造反,拯救了她。现在的电视剧已经开始美化文革了,披着老戏骨和好制作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