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之间

完结

主演:科林·费尔斯,托妮·科莱特,迈克尔·斯图巴,帕克·波西,朱丽叶·比诺什,戴恩·德哈恩,奥利维亚·德容格,帕特里克·施瓦辛格,苏菲·特纳,奥黛莎·杨,罗丝玛丽·德薇特,蒂姆·金尼,凯文·塞兹摩尔,贾斯蒂斯·利克,科里·斯科特·艾伦,罗伯特•克莱顿,乔尔·麦金农·米勒,翠尼·阿瓦拉多,库伦·莫斯,特瑞·韦伯,苏珊·波尔法,杰森·戴维斯,弗兰克·费斯,Paul Vincent Freeman,玛丽亚·迪齐亚,威廉·格雷戈里·李,小詹姆斯·希利,伊恩·格雷格,Hannah Pniewski,Vincent Ver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阶梯之间 剧照 NO.1阶梯之间 剧照 NO.2阶梯之间 剧照 NO.3阶梯之间 剧照 NO.4阶梯之间 剧照 NO.5阶梯之间 剧照 NO.6阶梯之间 剧照 NO.13阶梯之间 剧照 NO.14阶梯之间 剧照 NO.15阶梯之间 剧照 NO.16阶梯之间 剧照 NO.17阶梯之间 剧照 NO.18阶梯之间 剧照 NO.19阶梯之间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罪刑之辨——《Staircase》剧评之二——案情真伪篇

首先梳理一下时间线:Peterson和亡妻于1988年开始同居,1992年买了后来成为案发地的房产。1997年两人结婚。2001年12月9日案发,11天后Peterson即被起诉收监,2002年1月保释。2002年10月,女方的生女Caitlin对男方提起民事诉讼并最终获得2500万美元判赔。2003年6月德国居住时的邻居尸体被挖出进行尸检,2003年7月开庭。2003年10月,陪审团评议四天后作出了有罪判决。

2008年8月,Peterson一家的邻居开了个新闻发布会,公开宣布了猫头鹰杀人的理论。

2011年9月,因专家证人Deaver的污点被揭露,Peterson获得了重审机会,并居家监禁,几年后取掉了踝部定位环。2017年2月24日,他作出了Alford Plea,获得自由。2019年,Peterson和前妻搬到了一起(现在住在一处没有楼梯的公寓中)。

纪录片则是在2002年2月开拍,2004年本案两次上诉之间首发了两小时版本,2005年发布完整8集。2011年男主戏剧性的获得重审机会,剧组跟踪拍摄并在2012年发布了两小时更新内容,后辑为纪录片的第9、10集。2017年男主辩诉交易获得自由,2018年,Netflix购买了全系列10集纪录片并签约剧组多做3集,该年四月先在翠贝卡电影节首映,夏天在Netflix上线。

Peterson杀妻了吗?

先来看看纪录片导演的说法。他在翠贝卡电影节首映后的观众见面会上回答了这个问题。相关报导值得整段翻译如下:

虽然他当初并非想要找出Peterson有罪还是无辜的真相,但他确实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他不相信Peterson杀害了自己的妻子。”我们当晚并不在场,所以我们不能假装我们知道发生了什么“,de Lestrade对翠贝卡电影节观众们说,”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观点或感受,但对于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强大的证据被呈现出来证明Peterson杀了他的妻子。我的立场就是如此。“

导演是文化人,又拍了跨度16年、共13集的罪案纪录片(发誓再也不拍纪录片了),措辞是很严谨的,而报道者则明显缺乏相关素养,囫囵弄了个满拧。导演的话总结一下就是:做没做不知道,但证据不足够。

在此不妨引用Danzel Washington在影片《Training Day》里说的台词:问题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在法庭上能证明什么!

没有证据,意味着无法证明、无法定罪,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发生。基于此,纪录片肯定要保持一个中立的立场,绝对会努力避免引导观众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也是基于此,本剧也不会给出确切结论,但剧中虚构的情节不但补全了杀人的合理动机,而且加入种种暗示,态度十分暧昧。

对于”在法庭上能证明什么“,纪录片在全案了结后采访到了法官。这短短几分钟出现在13集纪录片的几乎最尾声,可以说信息量是很大的。法官表示,回看本案,当初有些做法不妥,重审的话他会作出不同的选择:德国楼梯事件将不会被允许入证,Peterson性向问题也不会被允许入证。这些证据含义未明,却容易造成对Peterson的偏见。对于德国楼梯事件,本剧借同为律师的男主哥哥之口评论到:法律界同行一致认为这显然不应被允许呈现给陪审团。对于Peterson性向问题,在上诉中,上诉庭已裁决搜查中拿走他的电脑是违宪的。背后道理是,只有存在迹象令警方合理怀疑电脑与本案有关,才能检查电脑,否则侵犯了他的隐私权。电脑得不到的话,性向问题也就无从谈起了。

从初审可见,上面这两个点正是控方大加渲染、丑化Peterson的关键。陪审员后来也有人表示,受到这两点很大的影响才认定他有罪。去掉这两点,他应当是显著的更容易脱罪了。就连法官也在纪录片中表示,再审一次的话,是有可能建立”合理怀疑“(reasonable doubt)的。

然而本案沸沸扬扬多年,这些故事公众皆知,谁知道他们对Peterson会怎么看,对案件会如何认定呢?鉴于此,也为了避免又要多年缠斗,Peterson选择了辩诉交易。

那么真相呢?退一步看:

1. Peterson与亡妻公认恩爱,相伴十余年,子女绕膝,会痛下杀手么?何况这是一个每晚全家一起吃饭的亲密家庭,女儿们和妈妈无话不谈,子女都对父母的婚姻健康表示认可,这是有说服力的。然而现实中又确有发生多年夫妻一朝反目,丈夫杀害妻子的事件,怎能确信这不是又一宗此类案件呢?

2. Peterson与前妻、长女的关系都是可证的不错。前妻曾在纪录片中受访,谈吐上佳,从事教职,是位知识女性。她离婚后仍与Peterson共同抚养二子,案件中始终支持他,案后又与他破镜重圆,现居一起。本剧播出后,长女接受电话采访还把父亲电话接入,父女关系看来还是可以的。这些女性是否可以视作是用实际行动做了Peterson的品质证人?

3. 从始至终,并无迹象显示Peterson是个暴力的人。竞选公职并且说谎贴金是有一点野心和虚荣心,但和杀人并无直接关系。老夫妻之间不论是事业成败还是性向秘密,是否会引发暴力?

对于案件本身的细节,网友的分析不少,我觉得有些怕是属于脑洞开得比较大。我也有自己的疑问,在纪录片第9集重审听证会上接手的女检察官的陈词总结得很好:墙上血迹不知被谁清理过(后来出问题的血迹专家还说过在血迹被擦拭后,上面又添了新的溅血点);Peterson鞋上有溅血,而仰面尸体的小腿背面印有Peterson的血脚印;其短裤裆部内面有向上方向的溅血。Peterson没有坐上证人席,无法在庭上给出自己的解释,但他在纪录片中也没有解释。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我们的分析大概只能止于人性的深不可测。如本剧当中纪录片导演所说:若相信他做得出,等于相信我们都做得出。

猫头鹰理论

2008年,在Peterson穷尽司法救济、终身监禁不得假释,而重审机会尚未浮现时,美国好邻居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自己对于本案的假说:猫头鹰杀人说。

这一假说对于本剧探讨的主题——真相——是相关的,因此剧中对此加以详细介绍并基于此假说而虚拟了整个案发过程。真实世界中,尸检报告的确指出死者的一只手中夹有松针,双手都握有自己的发团,其间夹杂若干小片羽毛。剧中进一步呈现了放大镜下证据对此理论的进一步支持,推测应是有事实依据的。

然而对于纪录片来说,此新闻发布会举办的2008年在当时是个纪录片结束多年、Peterson命运中没有变化发生的年份,而2011年纪录片因重审而延续时,猫头鹰理论和纪录片的主题——美国刑事司法系统中人的命运——并不直接相关,所以整个纪录片都没有提及此事。不过,导演de Lestrade也留意到并探索了这个理论。他后来写道:“表面上,这个理论显得有些荒谬,所以过去我都是对此非常谨慎。但是,如今,我必须承认有数不胜数的事实支持这个猫头鹰假说。两年前,我结识了一位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他花了几天时间仔细研究了凯瑟琳的伤,告诉我说,这些伤与任何用作武器的钝器都不相符。这些伤不可能用管子、锤子、刀、轮胎撬棍、甚至做园艺的小耙子造成。可是,这些伤痕和大型猛禽或食肉鸟类造成的撕裂伤最为相符。四个刺破伤通过不规则撕裂而汇集到一点,而且并不伴随头皮青肿,除非有相反的证据,否则必须被认定为猛禽的爪所造成。而且,这些撕裂的尺寸和大林鸮的爪一样。我认为猫头鹰袭击在室外发生,令凯瑟琳开始晕眩,最可能就是在楼梯上晕眩,导致她摔下楼梯或者摔在了楼梯底部,导致她的甲状软骨骨折。随后她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失去知觉,最后出血或窒息而死。”

如果这真是猛禽击杀,则Peterson痛失挚爱还要坠入冤狱,全家人都饱受煎熬,真可谓天降横祸了。而纪录片加上本剧,观之更加令人唏嘘。重新尸检可能有助于形成确定性的结论,然而从养父那里打官司获得巨款的Caitlin是不会同意开棺的。真相永夜难明,奈何奈何。

 2 ) 蝙蝠之舞——《Staircase》剧评之一——创作特点篇

对于任何打算购买复式/别墅等带楼梯房产的小伙伴来说,本剧几乎可以说是必看啊,劝退作用明显……

玩笑放一边,本剧质量颇高,但真正看懂并不轻松,伦理方面也颇有值得商榷之处。为本剧写剧评同样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因为:

1. 本剧所本的真实案件情状离奇,案发20多年后的今天仍未有定论。因为疑点多且关注度高,相关的各种阴谋论也多。

2. 案件司法程序漫长而复杂,案发后16年间历经起诉、判决、两次上诉、发回重审、辩诉交易,若要弄懂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美国刑事诉讼法知识。

3. 早先有法国剧组将本案拍摄成了长篇同名纪录剧集,总共13集之多。下文分析中你会发现,本片其实默认你对纪录片滚瓜烂熟。在纪录片和本剧之间加以对比,是深刻理解以及客观公允评价本剧的必须。

4. 海量周边信息。本案中的家庭组成复杂,剧中出场人物众多,简介一笔带过,不预习和复习是会留下诸多局部蒙圈的。而且,多年至今围绕本案、纪录片、以及本剧有大量媒体报导、访谈、揭秘、分析,内容极其丰富。

在以上背景之下,难上加难的是本剧还有着严肃的艺术追求,相比之下不是特别照顾观众的观剧难度(或者不如说故意增加了观剧难度)。应该说编导的态度是很“正”的:他们将观众视为至少与自己同等聪明、专注和渊博(以及闲得蛋痛)。因此本剧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连着13集纪录片一起多次全刷加多次点刷,反复甄别比对,记下长篇笔记,并大量搜索阅读背景资料。

纪录片曾被案发家庭的邻居、案发地点附近杜克大学的法学教授列为美国司法系统教学的补充学习材料;对本剧的研究探讨则大概足以撑起一门大学课程的大部分了。本剧大大超出了纪录片的范畴,在纪录片的摄像机不在之处,补充了大量夫妻亲子关系、子女片外经历、纪录片拍摄剪辑的幕后故事以及关于……猫头鹰的内容,令几年前看过纪录片的我瞋目结舌。

而即便纪录片拍摄过的内容,本剧也加以再创造,有时严重与纪录片中的真实情况相左,其动机、效果与余波容后他篇细论。

顺便说一句,纪录片的初衷并非寻找真相,而是检视美国司法系统的运作。本剧的初衷也并非寻找真相,而是探索“真相”的意义,以及思考“平和接纳真相之阙如”意味着什么。片中对“Truth”的点题之论散见各处,似乎每个角色都有哲思一刻(a philosophical moment)。女剪辑师的探讨最为集中和凸显:所谓真实就是对相互竞争的不同故事的选择。本剧借各角色之口对这个议题的处理倘若展开够再写一篇的,所以这里就不展开了吧。

本篇先讨论本剧创作特点。计划后续各篇再讨论人物刻画、真实案情、审判过程,以及剧外回响和伦理问题。

本剧最大创作特点有以下几个:闪回、暗套、隐喻。当然每个特点都增加了观剧难度,下面逐一分析。

闪回

2017年2月24日,男主赴法院达成辩诉交易,获得自由。本剧首集以当日清晨男主在床上醒来开始,末集以当日夜晚男主回到床上准备就寝而结束,历时不过一日晨昏之间。在此一日的时间线之下,回溯性的兵分两路将另外两条时间线做频繁交叉的推进:一条是女主死前数月推进到死前几小时,另一条是女主死后推进到辩诉交易。然而还不止于此:时而又在此三条时间线之上做进一步的局部爆切。

这有点让人想起王小波在访谈中讲到他写《黄金时代》的方法:在电脑文档中反复挪动不同段落的先后顺序看效果;有时观感也令人联想到电影《Tenet》当中的大场面:熵增和熵减部队配合发动进攻,现场正爆反爆好不热闹。

时间切换的同时,当然还有地点切换:从辩方到控方,从北卡到德国到巴黎。大的时间线初次切换还给个文字提示,之后切来切去就连提示都没有,靠观众阅读理解了,偶尔还卖弄点小误导小落差的小聪明。

其实总体而言,这凌厉繁复的剪切刀法还是精彩的,至少有以下好处:

1. 令不同场景跨越时空相互折射、映衬、生发出细味。例如辩诉交易当日虽也一波三折,但哪比得上16年来跌宕起伏、百感交集、心债累累。因此将巨量过往置于终局当日的总框架下来呈现,将一切都沁入了厚重、沧桑的况味。又如第二集中”死前线“里女主目睹筹资会上的舞蹈而触动心弦,耳语丈夫说自己疲惫刻骨,一切而入”死后线“里专家在楼梯播放音频测试传播距离,一个女声反复呼叫着“Help me”。此中悲恸,不言而喻。

2. 收集并集中展现彼此相通的情绪,形成复调的咏叹。典型的是第六集中男主法律救济穷尽,走到自戕边缘,切入小女儿的心理治疗、儿子戒酒参加AA,这一家子里的不同成员都在人生低点中苦苦挣扎自救。

3. 灵活调整节奏和选取内容。例如2011年的重审听证会和2017年的辩诉交易法庭程序,女主的姐姐均要求发言,厉声控诉。其中2011年她除了呵斥男主,还指责辩方律师对她压迫、检察官准备不足、纪录片对她抹黑,已经有点受迫害妄想症了。这些都完整呈现在纪录片里,全剪入实无必要,半剪又不好下刀。剧中做法是将两次发言择要混剪,巧妙解决了这一问题,还凸显出重复中的一丝往还、疲惫、陈旧与宿命味道。

暗套

剧中暗暗布下许多“门道”,功课没有做够、满足于单刷或注意力不集中非常容易漏掉,几乎如同在和观众打哑谜。例如:

暗套一、吹火棍。首集案发男主被逮捕后的圣诞节,女主姐姐家在壁炉前用吹火棍的镜头切到男主家里孩子在壁炉前”以脚试火“。看似一个剪辑小技巧,这里其实是在暗示男主家的同款吹火棍不见了。然而吹火棍被检方认定为疑似凶器、其搜查及失踪直到第三集开头才出现。除了对案情早已倒背如流的你,这时还有谁记得第一集的这两个短暂画面呢?

暗套二、那年七月。第四集中女主死前三周开车送子吵起架来,说仍为七月的事生气,此事很严重。然而七月何事?要等到同集若干闪回之后,律师模拟交叉质证(儿子拟出庭作证讲述吹火棍发现经过),盘问儿子的过往历史,才点破国庆节时他物理攻击(或推搡)了女友,后者报警(两人后来和好并婚育)。这样处理无疑紧凑简洁而略带悬念,但就是需要你看剧不忘记笔记。编导好像在说:看我们剪得这么碎,不就是给你玩拼图用的么?(剧中女剪辑师确实有玩拼图,隐喻其探索真相的过程,但何尝不也是隐喻本剧呢?)

暗套三、听鸟望天。在第四集和末集中,女主和男主分别在别墅门口下车,听到鸟叫而仰视。镜头竖起又落下,人物进别墅走上楼梯遇见可心的小意外——女主发现男主给她准备了按摩,而男主发现女主在为晚会化妆而与之云雨。这一整段的地点构图运镜基本相同,听到的鸟叫(当然都是后期加的)却不相同:女主听到咕咕声,男主则听到一点嘶叫。哪一次是发情的猫头鹰鹰呢?问题在于猫头鹰理论是第六集才明朗的。这样到第八集男主的那段你就get到此中张力了,但能不能想起人家的伏线已经埋了超级久的呢?

第四集女主望天……她的注意力很快就转到老公车副驾座位上的润滑剂上去了。

末集男主望天。

暗套四、车内听音乐。最后一个例子对剧情非常关键。男主在车里“听完整首歌”的情境,出现过四次:

(1) 首次是第四集,男主在纪录片镜头前陶醉的描述自己对古典乐的喜爱,说起童年观看棒球赛后在父亲车上收音机听到马勒5号首章,车到而坚持听完。他提起父亲心情不好,也许是因为棒球赛输掉,急于归宅饮酒。与这轻描淡写的描述形成反差的则是闪回的童年画面,孩童分明青着一只眼,父亲神色愠怒而母亲凝重。

(2) 第二次是第七集末尾,夫妻争吵中,语锋凌厉,女主不仅攻击男主的价值,并且隐晦点到其性向(说他唯一作用是讨好酒保)。当晚二人由女主开车,一路狂飙归宅(隐喻女主是揸fit人而男主只能受其暴怒左右),男主也坚持留在车上把音乐听完,还对宅内大战蝙蝠的女主用手模拟枪击。

(3) 第三次是末集中间,2011年男主获得重审机会,但多年牢狱生涯、听证会上遭女主姐姐怒斥,加之庭审又将重演,重压之下因胸中怒苦而难支,出现孩童坐车上以及父亲神色愠怒的短暂闪回。

(4) 第四次是末集最后的采访,即将辩诉交易获得自由的男主在脆弱一刻对纪录片镜头讲起了“棒球故事”。原来车内音乐之前,男主和男生“做尝试”被父亲撞见。因此车内一幕实际上标志着男主人格遭到极大侮辱之后内心情感的剧烈激荡。至此最后一块拼图入位,杀人动机令人信服的呈现了出来。

顺便解读一下第七集末尾老夫妻这一顿饭(二人自同居起已相守十余年,结婚五年):女主本因未被解雇而意图庆祝,同时也怀着为家庭无私奉献而令自己内心干涸的苦楚,见男主自私不领情,反责备自己不似年轻时那般可人,内心涌起巨大的委屈和愤怒,攻击男主事业失败且影射他热心偷男人。这本是夫妻间最敏感的“不可言说”,点破带来两人关系的巨大破裂。男主暮年作为作家是不成功的(改编权只卖了10万美元,已经值得庆祝一番),两次竞选公职也均告失败,只有讨好老婆来要钱资助孩子,是颇为落魄也想必敏感的。对不可言说的点破令他在情感上如同重返童年噩梦,恨意既深且巨。

所以你看老夫妻吵架真的不必很大声,就可以极伤人,因为彼此心债太重、了解太深。所以你看表演极端的愤怒也不一定就要鼻孔喷张、面容扭曲、大声怒吼,而是可以采用这样隐忍迂回的方式。所以你看这部剧集就是不让你顺序看到A+B=C,而是先给你看个a一脸懵,然后隔几个小时给你看个B全无感,下一集来个a’一闪而过,最后才揭晓A,至于加起来是不是等于C仍然留给你自己去猜。

所以你看你不是也来加入这个寻找“真相”的过程了吗?那么拼图好玩吗?

每集的标题也是解谜线索:

首集叫《911》。案发于911报警电话,也恰在“911”世贸大楼撞机事件后不久(9月v12月)。剧中也特意加了守在老婆病床前的男主指向电视播放撞机镜头,以及后来晚会中一闪而过的911事件纪念角。

第二集叫《翼手目》,蝙蝠就是这个目下面的。该集讲了女主困扰于蝙蝠问题,这个下文细讲。

第三集叫《大伪善家》,出自集内女主之口:丈夫先是严摆对前妻的姿态,然后安排按摩来讨好自己,最终令自己明知入瓮而心软难以拒绝,真是大伪善家。

第四集叫《常识》,集内特意令控辩双方在内部讨论中都提到要争取陪审团的“常识”。

第五集叫《跳动之心》,集内纪录片首映受赞,导演对女剪辑师说:你是本项目之心。

第六集叫《红牙血爪》,英文成语,指自然界的残酷无情。本集模拟了猫头鹰攻击女主的过程。

第七集叫《找而你将》,语出《圣经》:找,而你将找到。本集女剪辑师追寻真相,结果知道了更多男主的隐秘放荡生活,探监时哭诉,男主忙表忠心。(检方是一早知道男主放荡生活的,但出于顾虑未将其呈堂,而女剪辑师是此时才知。)

第八集叫《美国甜心或:时上之时》。美国甜心是案发当晚两人租看的电影,时上之时多半是多义语,至少一层可能是指2011与2017两次庭上程序的叠加剪辑。

更多暗套欢迎补充。本篇的最后说说:

隐喻

前面已经提到拼图,这里讲讲动物。本剧除了猫头鹰是可能的元凶,另出现了蝙蝠和鹿。二者皆常见于我国古代雕饰,谐音福与禄。毕竟我国自古就是个吃木耳以清肺、泡虎鞭以壮阳的谐音梗大国,近年来的民俗文化发展之一是平安夜吃苹果……

扯远了。鹿被女主撞倒,警察给了它仁慈一枪。鹿又何辜,终免此苦。而女主遭受脑后撕裂伤,在痛苦和绝望中缓慢失血而亡,无人搭救,连仁慈一枪也没有,何其悲惨。

蝙蝠是横亘全剧的大隐喻。它象征什么呢?首先你看这是一个老宅里逐步恶化的祸患,令老宅渐渐无法运作如常。其次它常常是若隐若现的,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虽未经实证,却不容置疑。而真的迎面撞见,那则是惊心动魄的、撕心裂肺的、伤筋动骨的。最后你看这蝙蝠,既像鸟能飞,又属于哺乳动物;连“翼手目”这词,也是既翼,又手……这是一个横跨两界、两边通吃的动物呀!

第二集中筹款会上的舞者们,大多身着黑衣,彼此穿插翩跹,快速扇动手臂,他们是不是有点像某种动物呢?女主观之颇受触动,真情流露有脆弱一刻。随着婚姻中的潜流渐渐无法忽视,蝙蝠之害也愈演愈烈。当女主向男主点破真相之夜,也是她鼓起勇气大战蝙蝠之时。当大量蝙蝠终于从老宅破窗而出,景象颇为壮观,男主在楼外车中也惊惧不已。蝙蝠无法消灭,只能迁走,但需花钱。老房子不仅可能着火,还可能生蝙蝠。而她与蝙蝠,则必有一战。

由此回望作为一种戏剧手段的隐喻:将难以名状之物转变为具象化的可触,同时也升华为抽象化的象征,互文而又隽永。剧中前后两场现代舞,也正是对于人类内心情感挣扎的具象化。儿女们分乘三车陪父投案的长镜头是对后来家人分道扬镳的具象化;重审听证前法院电梯门的滑动关闭则是对亲人决裂的具象化。电梯门当然是不会一次过关上的:两团人间的亲情如此纷纷,电梯门一定要切、切、切切切切切。

(未完待续)

 3 ) 要素过多,就像看德普庭审一样刺激。

作为一个还挺俗气的人,我热爱“霸总”题材,95版《傲慢与偏见》刷过不知多少遍。

一开始,的确因为是脸叔的新剧,才打开了《阶梯之间》

在看剧之前,我对纪录片,以及“楼梯悬案”一无所知。这也导致了开头十分钟看的我差点睡过去。

主要是“十部悬疑剧,九部杀妻!”这个开头过于俗套。多时间点,多视角叙事,想法很好,但拍出来有点乱。模仿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也搞的人疲惫不堪。

但第一集拉到一半就开始渐入佳境,能看下去。主要是剧情刺激,反转多。这得益于原版的故事就足够狗血。

“楼梯悬案”美国知名“科学未破解之谜”,有关真凶是谁,至今都能掰扯。而令人玩味的是,这场事故揭开了一个模版式家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就好比一颗驴粪蛋,表面光可鉴人,内里不腐臭不堪。

这个案子发生在911事件前后。一个女人从自家豪宅的楼梯上跌落,离奇死亡。现场的血迹看起来十分瘆人。发现她跌落并报警的丈夫成为了最大的嫌疑人。

至此,引出了此案件的第一个“要素”就是“名人效应”。作为最大嫌疑人的女人的丈夫迈克是个知名作家。专门写越战背景的小说,还卖出过影视改编版权。甚至在事发前不久还刚竞选过市长。

被怀疑,就会被调查。又是名人八卦,大家都等着看热闹。就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家庭,看似正派的人,背后不堪的过往被一一挖出。

首当其冲的就是在迈克的电脑上,发现了大量露骨的男性照片。还有和同性“密友”调情的聊天记录。

出轨+出柜

而后,人们发现,他在越战中拿到的勋章似乎也是假的。可他写了那么多相关文学,靠这个博得关注,住上豪宅,却原来,引以为傲的荣誉只是一场骗局!

他的经济状况,似乎也不像看上去那么好。老婆的保险金对他来说,搞不好真的很有必要。

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并不是第一个从楼梯上跌落的女人。20年前在德国,迈克的密友(也是他两个养女的生母)也在楼梯间坠亡,现场同样惨烈,麦克同样是是最后一个见到她的人。

这看起来实在是过分可疑了!可悬案之所以是悬案就在于,一切都合理却偏偏找不到证据,疑似凶器上面没有任何血迹,也不存在目击证人。

你以为狗血仅此而已了吗?并没有,进入司法环节,牵扯出更多的黑幕,丑闻。

围绕着“血迹”这一重要证据,造假的分析报告,对李昌钰这样权威的质疑,各方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最特别的的是,一个法国纪录片制作团队也介入了这个案子,全程跟拍。

这个纪录片,我也顺便找来看了一点。倒是没看出什么门道。不过,比较有争议的点是,纪录片上映时,片子的剪辑师跟迈克本人好上了。

剧里,剪辑师是朱丽叶.比诺什演的。恋爱那段拍的还挺甜的。一直想看脸叔和朱丽叶演个爱情戏,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不过,虽然恋爱戏份甜,但纪录片最忌讳的就是“不客观”,剪辑有偏向,提前预设结果明显不够光明正大。

总之,围绕着“阶梯悬案”可供大家拿来作为茶余饭后谈资的要素过于密集。

美国的司法大家都知道,为了说服那“十二怒汉”大家都在煽情。

就如同最近的德普案,看一堆人脸不红,心不跳的朗诵“你喉咙的另外作用”,煞有见识的讨论三斤半的迷你约克夏,拉不拉得出两斤半的排泄物?狗血刺激且低俗,全都是屎尿屁话题。

甚至德普案也有一个楼梯,凯特摩斯还被拉来作证。除了看个乐呵,也不由得感叹“这场官司本质上没有胜者”。因为一旦闹起来,你的一切犄角旮旯,见得光,见不得光的都会暴露在大众面前。

作为纪录片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其实我个人并不是很欣赏那些模仿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觉得有点混乱。

但我很喜欢开放式的结局,以及并不下结论这一优点。三种可能性都拍了,意外跌落,迈克就是凶手,以及听起来有点玄幻的猫头鹰的报复。

我当然不会说“事到如今,真相已经不重要了。”这种轻飘飘的话,一条人命,无论怎样都不能说不重要。但围绕着“阶梯悬案”确实有更多真相之外的东西值得玩味。

 4 ) 确实有很多未尽之秘

这个案件之所以神秘主要是检方调查结果有许多解释不通的地方,也不知道第一次官司怎么打的,陪审团是全票有罪还是有异议……

尸体在阶梯的尽头,伤口主要集中在后脑,手臂也有伤痕但不严重,颈部也有伤。问题是法医没有明确哪个伤是致命的,只说是失血过多,咳血、头部撕裂都有可能是失血过多的原因。因此推断不可能是跌落楼梯的意外造成。

如果不是意外就是被人打的,可问题是被人打的会造成这个现场吗?貌似片中也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35处伤口应该打了一段时间了,至少打了好几下才能造成这些伤口,伤口也不深,骨头都没伤到,在哪儿打的呢?就在楼梯尽头这么狭小的空间,因为血迹都在这里,主要的外伤在后脑勺,男主没有伤痕,未见搏斗的痕迹。

大家想一想这可能吗,男主角拿着一个不那么厉害、轻悠悠的武器在妻子的背后反复打她的头,妻子回过头来用手挡了两下,也不躲也不反抗,就呆在一楼楼梯间这貌似一平方都不到的地方,然后男主攻击了她的颈部,也许是用掐的,但是她没有窒息,而是颈部附近的骨头断了……然后就这么保持着,也没窒息,也没攻击男主,就静静的等失血过多?

怎么看也不像打出来的,真的光火应该打的更重,满屋子跑,搏斗或者直接从楼上推下来,可是其他地方确实没有痕迹……妻子之前有跳游泳池伤到脖子的剧情,说明她是有一定运动能力的人,不是弱女子……所以回过头来很有可能还是意外,只是芝麻掉在针眼里,摔得比较蹊跷,骨头没伤到,但摔破了头皮,扭到了脖子,呼救没人理,失血死了。谁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疑点利益归于被告吧……

 5 ) 婚姻是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美旗袍

好久没看到《阶梯之间》这么好看的剧了。HBO首映联播三集然后一周更一集的节奏差点把这部剧给毁了。卡司什么的就不夸了,无可指摘。据说脸叔无惧新冠毅然飞往美国,只为了能拍这部剧。当然他也在这部时隔25年再次回归小银幕之作里完美地献出了自己封神的演技。

这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剧作,展现了美国司法暗黑的一面。很多人看完了会疑问,迈克尔到底有没有杀凯瑟琳?但相比较对真相的追问,我觉得这部剧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它揭开上流社会人们虚伪的面具,赤裸裸地把这个看似完美的富裕阶层的白人家庭彻底掰开揉碎了给观众看。拨开婚姻、家庭、情感、谎言的迷雾,人性的复杂逐渐浮出水面。

在这个关系错综复杂看似团结亲密的家庭中,你会发现迈克尔是一个善于掌控人心,尤其在情感中把女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双性恋。迈克尔虽然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但这些年来他毫无成就,除了每天在健身房和男人打情骂俏之外,就是忙着给自己老婆凯瑟琳画饼,对着小狗大呼小叫。而凯瑟琳作为公司高层,整日忙于工作养家、帮迈克尔抚养他和前妻生的两个儿子以及他领养的两个女儿。就在凯瑟琳公司股价下跌多年努力付诸流水的时候,这么多年一直处于紧绷状态从来没有真正放松下来的她,知道一切都完了。崩溃的她心如死灰。凯瑟琳深知,自己的老公是个一无所成,无法给她依靠的人。她忙着举办各种party,给想要涉足政坛的迈克尔打理关系笼络人心,甚至为此放了自己亲生女儿毕业典礼的鸽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她为迈克尔,为这个家庭全情奉献出了自己。

就在凯瑟琳因为股票化为泡沫心烦意乱,向迈克尔诉苦他们去巴黎养老计划化为泡影的时候,迈克尔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别担心,小说电影版权会赚钱的。殊不知,版权仅卖出了一万美元而已。

“你不是孤军奋战。”迈克尔说。

身心俱疲的凯瑟琳道出了长久以来压在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有时候我觉得一个人反而更容易。”而迈尔克此时并没有宽慰凯瑟琳,反而指责她从一个双眼闪闪发光充满乐趣的人成为一个忘记如何微笑,不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但让凯瑟琳变得如此糟糕的罪魁祸首正是迈克尔。

要强的凯瑟琳展现给外人的永远是那么完美,她甚至从未向自己的亲姐妹透露自己的婚姻家庭生活是一地鸡毛。只有在陌生人面前,凯瑟琳才能吐露自己的心声。在商场逛街的凯瑟琳和售货员闲谈,说自己的第一任丈夫,满嘴谎言。而第二任丈夫迈克尔很优秀,但却是她见过的最奇怪最令人兴奋的人。

售货员说:“听起来很棒,听起来都不像是真的。”

凯瑟琳解释道:“没错,迈克尔总是在这两者之间徘徊。”然后她无奈地叹了口气自嘲道:“除非他瞒了我这么多年,没有一丝露馅。”剧中通过展现凯瑟琳与陌生人的闲谈,迈克尔这双鞋子到底有多硌脚,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但曾经婚姻失败的凯瑟琳,为了包装自己所谓的完美人生,不得不蹒跚漫步。当然迈克尔也确实工于心计,很会讨好女人。他把曾经向凯瑟琳描绘的未来浪漫巴黎生活图景又重新给苏菲画了一遍,以至于苏菲对他爱慕不已,对他的遭遇心生怜悯,为了让他能够被无罪释放奔走呼号,辗转于美国与巴黎之间。而就在他出狱之后接受采访,却对苏菲为他所做的一切闭口不谈,把她从自己的人生里抹杀干净。当苏菲满怀憧憬打点行李准备和迈克尔去巴黎开展新生活的时候,却惨遭迈克尔的冷漠拒绝。

在这部剧的结尾,未去巴黎的迈克尔躲在寂静的深夜中孤独自白:我没有说谎,只是没有说出全部的真相。人能真正了解对方吗?大多数时候只是掩人耳目,大家都不了解自己的另一半。

Most of it is just smoke and mirrors.

是的,都是障眼法罢了。就像迈尔克掩盖自己的性取向,就像凯瑟琳掩盖自己不完美的人生。

当把生活中那层精心伪装的面具揭下之后,事实往往更让人难以接受。就像最后,迈克尔把笑得无比灿烂的凯瑟琳照片摆在床头的时候,我们才发现那是只有一个人的凯瑟琳,未被婚姻家庭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凯瑟琳。

而谁又能笑着从婚姻当中走出来呢?

迈克尔到底有没有杀凯瑟琳,已经不重要了。它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但毫无疑问,在婚姻中,迈克尔确是实实在在谋杀了凯瑟琳。也许凯瑟琳是死于意外,但她也早已死于婚姻,丧命于自己精心包装的完美人生的剧本里。

在《阶梯之间》的片头,有一行福音:

“我生于世间,为真相见证,凡信奉真相的人应该听听我的声音。”

“真相,那是什么?”

人们总是善于掩人耳目,把自己精心编造的完美谎言,当成自己人生的真相。

 6 ) 脸叔的角色麦克是怎样的人?(更新到第八集)

第八集: 渣男的斩女大招

很想讨论女剪辑师为什么会爱上了麦克,这个问题很典型呼应现实生活里的一些匪夷所思的恋情,明明各方面很优秀的女孩儿为什么围绕着一个大家都知道很垃圾的男人。麦克这个作家角色直到最后一集的自我表述揭开了谜底,他的操控能力来自哪里。

他讲了他第一次产生了crush,就开始知道了自己对女人的杀伤力,后来知道了对男人的杀伤力,屡试不爽中找到了一种通过情感控制和利用别人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他自己根据个人天赋,后天习得的。看看人物在剧中的PUA的技巧。

对女剪辑师苏菲的诱惑与控制。

1.文艺男青年的人设对女性非常有杀伤力,不知道是否有人中招,他在信中写一点自己的文艺爱好,文学阅读习惯,对文学世界的感悟,就这些能把也是文青的苏菲迷倒,足以证明他的文艺为武器的撩妹技能,对于商务女强人凯瑟琳,和他德国时期的女外交官的诱惑力了;男人卖文艺人设的时候,对女性的人均杀伤力数值很高;

2.对不同女性他有不同策略,他对苏菲有一个苦难的受害者人设,他对凯瑟琳有一个浪漫体贴好丈夫人设,他在观察对方需求中,调整自己的角色,一切为自己所用;剧中有几次他用性讨好凯瑟琳,一次是他跟男友的野炮打完回家,对妻子的抚慰性的勾引,还有一次他们参加晚会前,凯瑟琳在化妆,他进来勾引她发生关系。

一个无所事事,靠妻子的社会身份和经济收入维持生计的人,自尊心状态不会很稳定,看到妻子的风光无限,便会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占有欲,自己的性也是他利用的一件工具。故事里的麦克非常有杰克苏的情结,以至于他到了监狱,还在寻找可以PUA的对象,直到遇到了狠角色,狠狠地被生活抽耳光。

他对苏菲的诱惑在他充满文艺气息的煽情描述中,透过文字侵蚀了苏菲的理性,她越看影像里的帅气的麦克和他写的信,就越对人物产生美好的想象,就越想去救他,为了拯救他献出自己的生活。女性一旦在恋爱中产生了圣母心,也是很容易被PUA,特别是对方位置低于你的时候,那种反向的权力实施——我很弱所以我需要你的支持,你改变了我,你也会为爱奋不顾身,我们的爱情多么伟大。

麦克对苏菲自行发展出了这个话术,拯救自己而给苏菲带来了成就感,这简直利用别人不要更狡猾。事实上,他非常冷血,毫无人情味,刚刚利用了苏菲,跑前跑后为他忙活,获得自由之后,就极其冷酷地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爱你。把苏菲榨干了,去巴黎跟苏菲也过普通人生活,没什么利用价值了,简直王八蛋。如果苏菲是个富婆,他大概就又是一副态度了。

3.予取予夺的操控术。

他知道自己有魅力,男人女人都容易喜欢上自己,孩子们也喜欢自己,于是他会擅长说不,拒绝,玩弄别人,包括孩子们。他最经典的操控就是对两个儿子,小儿子基本上这辈子没法正常了,他老爸来不来就拿哥哥踩他,开始又是哥哥来不来用来踩,两个儿子的性格都不太正常。故事对两个儿子的塑造其实很明确的,自信心不足,毫无价值感,说谎成性,都来自他们父亲的严厉和温柔,打压和鼓励交替。

他对苏菲也经常来这招,一会儿行一会儿又不行。法国人苏菲真是傻白甜啊,就这么容易中招。遇到男人最甜的时候甜死你,狠的时候恨不得弄死你,翻脸比翻书快的人,一定要快跑,百分之百操控大师。测试你的承受底线,你跑了他可能会来求你,你要是没跑他下次欺负你更狠。

这部剧最精彩的是脸叔的好人与坏人,两种猜测的无缝切换,人物的不确定性承担了故事看点。但就剧本有些散焦,特别是后面的姐妹情,兄弟情,冲淡了主角的戏和主线的戏。

脸叔把麦克这人的深入骨髓的自私,那种信手拈来的男女通吃的魅力,生活日常里无处不在的影帝级表演,刻画得相当厉害了。结尾的那一笑,得意而充满挑衅,明白地告诉了观众,人就是我杀的,你们能奈我何?

脸叔,科林·费斯,初代达西先生,汤姆福德的大男主,一代女文青的白月光,最绅士特工,这次的角色真的极大突破了自己既有形象——一位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深柜,双性恋,自恋暴怒患者,杀妻犯。男主麦克的这些身份都让人很难想到脸叔的人畜无害的脸。可是脸叔就接下了这个戏,从角色的特点看,去年演过杀人犯的那位休·格兰特叔是最合适的人,完美外表下的暴力自私男。大概休叔已经演过了,不想再演同样的角色了。

演员扮演的角色都给这个角色增加了很多这个演员的特点。角色和演员其实是相互成就的。脸叔扮演的麦克是个怎样的人?脸叔发挥出了怎样的演技?

麦克这个人物有几层有趣的地方,正如检察官说的,这是一个关于外表和真相的故事。外表的麦克是个几乎完美的男人,家庭、事业、朋友圈,人的见识,各方面都是社会的阶级上游,性格也很好,爱老婆爱一群孩子,即使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他也有办法安抚孩子们,操控力满分。对妻子嘴甜,行动主动,特别是在身体接触上,他是个很有魅力的丈夫,也肯定妻子的性魅力的。

但是他有着复杂的人格,就是在伪装,我们看到他和情人(男性)打电话,另一边给老婆找按摩师,搞定老婆给儿子经济资助,身体取悦老婆,一边又去找新的男炮友。一个将伪装的一部分人个内在化的人,就是不再觉得是伪装,而是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表演。

脸叔对这个角色的习惯性说谎和表演拿捏得很准确,他会用松弛的面部肌肉抽搐表现人物的心虚,用眼神表达他的不确定性,揣摩对方心思时的暗戳戳观察,还有试图情感操控时伪装的真情流露——提醒女生,生活里那些爱示弱的男生,那些表现出爱你不在乎自己损失的男生是有操控术的,不是真的很需要你,男人本性的爱面子,当他刻意表达无所谓的时候,是希望你能心甘情愿被他所用——他对两个德国女儿在不愿意接受采访的时候,就是这副嘴脸,成功控制了两个女孩儿,现场演绎了什么叫做情感操控。

脸叔是有一种让人信赖的魅力,这是他的魅力,放到了麦克这个人物身上,就成了第一层人物伪装,成了一种角色的表演。

第二层有趣的地方,是他的黑暗部分,人越是外表伟光正,内在反而会越不堪,这是人性的特点,善恶黑白都是平衡动态关系,此消彼长,是一种正常状态,而任何极端都意味着某种变态。麦克在家受气小媳妇儿,经济上不如老婆,就到外面借着租影碟名义搞搞野战,寻求刺激,和他在大办公室里翘着二郎腿打电话谈商务的形象,反差很大啊。脸叔演出了这个人的合理性,在外面太装了,在黑暗角落里找回真实的自己,才能觉得自己是活着的。

脸叔的气质原本是个禁欲男神,这个戏里变成了色情狂,这让本粉丝有些一开始无法接受。当然我还是能分清演员和戏的分别,脸叔的这个色情狂麦克,带着被压抑的变态味道,接近生活日常里的变态大叔,不是文艺作品里的变态。很像个隔壁邻居老王的那种色情狂的感觉。

看到了第三集,看完下一集精彩的法庭戏,继续分析人物和演员表演。

 短评

Colin Firth slays.

5分钟前
  • 🍉
  • 力荐

第一集观感颇佳,开场6分钟太绝了,氛围拉满,全员演技在线,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这个故事的原型纪录片。【三集看完,年度最佳候补,脸叔今年视帝没跑了】

8分钟前
  • 深度电影圈
  • 推荐

1.不要骗婚,不然害人害己。2.不要跟自己不爱的人结婚,不然会忍不住杀了她(他)。3.不要试图去了解你的伴侣(情侣或者夫妻),不然很快就分道扬镳。

10分钟前
  • 曼达洛地球分部
  • 推荐

节奏略慢,至于脸叔的演技我只想说已经夸到不想夸了。

12分钟前
  • 水蜜桃汽水
  • 推荐

当年那部跟拍了很久的纪录片就很好看,这个改编的故事片可以加个更字。传奇的被告,表演性人格的律师,好事的拍摄者,一大家子关系复杂的子女,一宗新的辛普森案。柯南老师说,真相只有一个。没错。但问题是人们可能永远发现不了那一个真相。每个人看见眼前线索都编织出一个自己的故事版本,最终看谁的故事取胜。性向,名声,过往,一切都拿来审视,外围的变成核心,核心的沦为边缘。真相委屈巴巴沉默不语,周遭闹闹哄哄大声喧哗。人命关天的事,最后都变成一场戏梦。

16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以后对此类真实罪案改编+ 拼演技冲奖题材的剧集统统可以这样评价:无可挑剔,但没必要

20分钟前
  • 嵇澹
  • 还行

卡司赛高刚看了一集还蛮吸引我的,有点想找出纪录片先看一眼。脸叔老骥伏枥!!

22分钟前
  • 不羁do
  • 推荐

渣男软饭硬吃真是门技术活啊

26分钟前
  • 十时
  • 推荐

也不是很想知道真相

27分钟前
  • 令希丰
  • 还行

这卡司,这故事,这还原度,这摄影剪辑,可追

29分钟前
  • mills
  • 推荐

比原版纪录片还难看的程度

34分钟前
  • 啾咪啾咪
  • 较差

It’s always the husband 脸叔又演了一个深柜,最近真实罪案剧集扎堆啊~

36分钟前
  • alty
  • 力荐

是好看的。很久没看过全白人的卡司了。以邻家妇女命案作为悬念的好莱坞套路倒叙深挖精神历史,多达六位的少年子女肯定有什么故事,大儿子帅,结尾好多男根惊到我了。首映连播三集大满足,HBOMAX好像很喜欢搞连续放送,HBO本O是一周一集的。

38分钟前
  • ハヴィエ
  • 推荐

先不说拖拖拉拉的节奏,就说这个故事虽然是真人真事改编,但是完全不能让人共情,根本原因在于这个无德又无能的巨婴老男人男主毫无魅力可言,究竟是凭什么能让他老婆在知道他在外面乱搞的情况下还辛苦赚钱任劳任怨养他和他的一堆孩子,还要支持他的参政闹剧,又让另一位法国女制片莫名其妙就爱上了他为他出狱奔走??

41分钟前
  • happycat
  • 还行

先看这阵容就已经进入我的必看选单了,脸叔一日既往的稳,时间线倒叙插叙的方式推进剧情,刚开始六分钟的长镜头把人直接带入状况。基于楼梯悬案纪录片的迷你短剧,不在乎剧透的可以先看看原纪录片。

43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推荐

很吸引人,达西先生演技永远在线。

45分钟前
  • bohegao
  • 推荐

群星云集 e02就封神 Toni还原现场的独角戏和Colin的神经质微表情表演实在精湛 倒插叙事与闪回转场浓厚悬疑气氛 录像带镜头视角转换增加真实感 也幸好在18年就看过纪录片 重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丈夫隐秘的性取向和无常的情绪波动 以及围绕在他身边两起相似的死亡案例 妻子奇异惨烈的死状 地检律师媒体多方争餐 令楼梯悬案成为如此神秘可怖的无果闹剧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拍 都将是一场好戏

49分钟前
  • t0psh1t
  • 力荐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man sucks

51分钟前
  • 水奇
  • 力荐

HBO确实是质量的保障,相比新崛起的3大平台奈飞、苹果、亚马逊都是孩子

53分钟前
  • 二春
  • 力荐

观望不错 就是有些慢 卡司满分💯

56分钟前
  • FerraZu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