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电影了,第一次真的写下了一点东西。韩国电影看的最多的就是这一类的片子了,充斥着社会现实,也不失为一种黑色幽默。还记得第一次看并且喜欢上韩国的这一类题材的那部片子,叫做《辩护人》,当时最后一个镜头真的是让我一个大男生都哭了好久,从此一发不可不可收拾,几乎把所有关于这类电影都看了。其实有时候想想,到了电影里的人物的那个处境,真的会很绝望吧,但说这部电影中的教授,毕竟还带有一些诙谐,也是有一点喜感的人物,也不像《辩护人》那么的色彩昏暗,无奈之中又有些许亮光。每次看到这种电影,真的是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我们所在的这个社会,题外话,我今年高二,最后一届的文理分科,不出奇然的选择了文科,高中和初中是真的不一样,想想前年初三的我在政治历史课上依旧不相信老师而且还和同学们阔阔而谈一些故意去相信和教科书上不一样的野史的时候,然后经过高一一年的时光,或许也是经历了什么吧,也或许是哲学的来源是对于世界的追问和思考,然后就萌生出了想要从政的念头,可能也是因为奶奶告诉我小时候抓阄抓的是毛病和印章,呵呵。(没有骂人的意思。)然后也有相当律师说念头。想法太多了,没次看电影的时候都会突然蹦到脑海当中。刚刚开始学马哲,才真是的发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哲真是的厉害,看似与现在具有阶级性的根本属性的国家这一统治者的工具相违背的共产社会遥不可及,可是谁也说不定,真正哲学的发展所带来的人类的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或许真的会把未来的人类社会变成一个我或许都想象不到的样子。对,没错,我现在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纯真的信仰者,至少根据我目前的知识所形成的世界观,我认同并赞成马哲。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融入社会,去让社会变得更美好,更想我想象中的那个样子。前一段时期的宝马男事件又引出正当防卫与过失防卫的界限的明确与否,都是目前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句很俗很俗的话,“将来的社会是我们的”,一点都没错。如果数年之后,我真的步入仕途,希望我依旧会记得在这个高二开学第二周的周六下午刚刚回到家吃了两把鸡然后看了一部电影的晚上,一个十七岁的文科男生,又一次把他的理想所提起并又一次的深深扎入土中,如果我真的步入仕途,我真的希望我会记住这个纯洁又美好的愿望,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呵呵,万世纷纷啊。如果你真的看到了这里,那么陌生人,真的很感激你,这个沉醉的夜晚令人的思绪有些沉迷,说了些什么,似乎自己也看不太懂了诶。或许这个晚上,只是一个十七岁的高中生在又经历了一个星期世事然后突然的感慨吧,呵呵。
写这篇影评想想思考很多问题,好多时候一些法庭戏的电影最后它的影响的不只是影迷,我看完之后想到的这是韩国版的《肖生克的救赎》,但突然发现这个名字不妥,因为没有犯错,就没有救赎。一瞬间,无论是深陷法律还菜米油盐,我们深陷的不是困难是生活。
我想问个问题:什么是爱国?我们移民吧,让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真的让人失望。看到这句台词的时候心里不禁会想,什么是爱国?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怎么爱国,我现在加州大学的图书馆敲这些字,我这段时间同样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要不要移民?其中好多事情困扰着我,移民之后我是否还能报效祖国,我最后是这样想的,凡是阳光的地方就会有影子,如果让我奋斗的话,我跟希望回国,我们不能对现在面临的不公就对未来失去信心,我知道自己很卑微,但我们国家的伟大不是每个卑微所组成的,我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总有人对精神上进行打压,说种种社会上的问题,生活中的不满就是用来改进的,我们无法逃避,我们逃避终究有一天会面对,你觉得你对你的国家失望,那就一点点的去改变它,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一生有可能都不会有机会去进行大的政治决策,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的努力绝对会让我们国际更好。
当我们承受痛苦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昨天驾照有没有考过,一个白人胖子考官,各种装逼,上车上不去,我要帮他的时候,他大声对我说;我不需要帮助,我从来就不需要帮助。我当时冷冷的看了一眼,做了一个呵呵的表情,就是因为我的傲慢,这傻逼就已开的太慢给我挂了。这件事加上这部电影我想了好多,那个胖子,你一直这样胖下去的,首先你会死的很早,再一个大多数人会对你第一印象不好,你根本无法进一步获得机会。好多时候我就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始终达不到我们的梦想?是梦想太多,分不清主次,梦想太遥远,步履维艰,是因为好多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你不解决问题,问题就一直围绕着你,困扰着你,举个个人例子,作为一个高考数学打21分的人,现在进修经济学研究生项目,是不是听起来很搞笑,但我真的去选择面对了,我发现无论你干过多么牛逼,当那些事你直面梦想的时候都会变的苍白无力,整部最经典的是结尾,你不对,我就逼逼,我不逼逼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
一部中等偏上的影片,一定是在结局有过人之处的,主人公回忆童年,想起那时老师提问,只有看到别人举手时,自己才敢举手,典型的亚洲思维,我们东方人就是已谦虚著称的,但问题来了;我们怎么活是长大的时候决定还是我们按从小的向往去生活?律师最后的法庭陈辞说了:你会为你的判决,感到羞耻,一辈子的羞耻。我们所能认为最幸福的方式,那一定是小时候所期望的,好多时候自己作为一些龌龊的事我就想如果我四年前的自己看到现在自己做有什么想法,瞬间心灵受洗礼了。
影片向我们表达的不只是司法的腐败,更多的是那份坚持。
断箭是引子, 也是法庭上教授金庆浩自证的重要物证。这应该是为数不多的韩国电影里题目如此呼应、贯穿始终的电影。
和《辩护人》有些相像,却又不太一样。这部电影更加克制,矛盾冲突的不是很剧烈,因而给人带来的剧情转换的爽感较少,但却也更显真实。
金庆浩刚开始在法庭上反复翻阅法律条文,和法官对峙,看着有些文人的酸腐和清高。第二次在法庭上出现时,便前抑后扬了。如若他不在法庭上抗争无所作为,如若他没有法律常识,如若没有争取到一个虽然普通但仍有天平的律师,就要在牢狱里度过很多莫须有的忏悔光阴。
电影整体基调不会引起过多的情绪变化,让我心里酸楚的片段有两个,一个是教授入狱后妻子的无助难过,一个就是司法对监狱的干预教授被男变态欺辱。
虽然电影里展现出来的法官还有司法机关很可憎,但是从他们的角度来说,为了维护保护这一体系的威严,也是部分合理的操作。只是无作为、一手遮天过于让人恶心。
规则的确立也是不完善的,不论是明面上的法律还是人们心中的道德,都是维护一定社会秩序的工具。教授用弩射法官的行为,从司法机关的层面,是对司法威严的挑战和侮辱,因而就算是一个断了的未造成损害的断箭,也要不择手段,力证司法的尊严。从教授的层面,他也是无辜的受害者,只因为他是一个敢发声的人,就受到无妄之灾,内心的愤懑无处安放。
真实事件中的男主人公出狱之后仍然在发声,不断在做着抗争。
这个世界需要默默忍受顺势而为的我们,也更需要教授这种勇于发声抗争的人,如果没有这种流血的勇士,我们世界中的很多规则又会是不一样的结果。
这部电影的色彩于我,在于,我知道今天这个世界缺少公平,但我也知道有人在为了它更公平、正义而不断努力。
2022.05.12Vera
(芷宁写于2012年5月2日)
作为一部揭露韩国司法体系黑暗腐朽现状的影片,《断箭(Unbowed)》的格局显得并不大,没有任何耗费大笔制作经费的炫目场面,片中大部分场景主要集中在小型法庭和监狱斗室,然而正是这样的以小见大、窥豹一斑的小格局,恰到好处地为观众打开了一扇窗,一扇以事件说话的窗,其中的深意,在胶片流转间被传递地充分而详实,且发人深省。
片中事件的发生时间为2007年,临近当下,更说明韩国司法界灰暗的强权现状,从这个意义上说,该片的现实意义已经大于影片本身,小人物对抗司法审判的不公,个人于庞大体系中的坚守与抗争,这本身就具有一种飞蛾扑火般的悲情与豪情。在这样不对等的角力下,个人命运如同湍急洪流中的单薄枝叶般飘摇,所幸片中人虽举步维艰,却依旧固守信念,于是,那“石弓事件”的当事人、执着的数学教授金京浩便有了相当的代表性,仿佛一位顽强的斗士,又似一枚直击司法不公的象征符号。在现实中,于案发后的两年,即2009年,有一本名为《断箭:射向韩国司法部之箭》的纪实书问世,书名便言简意赅地说明了很多问题。
该片英文名《Unbowed》,直译为不弯曲的,不屈服的,仿佛片中主人公金教授性格的写真,属那类刚正不阿到有点固执的人,又仿若他所教授的科目数学那般黑白分明、对错鲜明。然而,他不幸的遭遇便源自这样的性格,早些年,金教授就因指出了入学考卷中的错题而遭上司、同事非议排挤,作为教育者该秉承怎样的品格,金教授已给出了答案和例证,可于职场的人际关系和现实操控中,却是行不通的。而对不公正审判的不屈抗争也一再体现着金教授的倔强执拗,更难得的是,除却几日因身心极度受创而闭口不语外,其余时间,他都是侃侃而谈据理力争的,他在狱中所做的各种学习和笔记,都似乎在表明,即便遭遇坎坷,即使惨遭报复,于精神层面,他还是持有乐观希望的,尼采曾说:“痛苦者没有悲观的权力”,金教授已然受到了犹如蚀心剔骨般的痛苦,积极面对的心态便是从苦痛中开出的精神之花。
纵观全片不难发现,该片整体架构较为合理,表现方式客观而真实,善于把握敏感题材并挖掘社会深度问题的导演郑智泳,自始至终都没有将一种非常主观的态度带入片中,他以近似于白描的手法,耐心细致地再现了一场场庭审、一次次对峙、一个个事实,于是,各种疑点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浮出了水面,其中的蹊跷自是不言而喻。虽然,导演没有将主观态度强加于人,但可以看出,影片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和观点提炼,在艺术属性和客观存在之间取得平衡的同时,又着力于剖析社会问题的纵深度,显然,对此间火候的把握,郑智泳很得要领。
就表演而言,安圣基给出了一次精彩而平实的表演,可以说,影片因他的表演而晋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层面,他诠释的金教授,愤怒包藏于平静刻板的表象之下,反而令愤怒具有不可预知的力量,坚毅的面孔和坚韧的表情更提点出角色不屈的性格。在法庭上始终镇静自若的冷静应对,则体现了人物不凡的头脑和心境,在这样强大的内心世界的支撑下,有理有据的清晰表达凸显了片中人对公平公正的美好追求。而在狱中受辱后的沉默和呆滞,则分明让观众听到了内心被撕裂被践踏的声音,可谓举重若轻。
(约稿)
http://nicolew.blog.hexun.com/75906329_d.html会观看此电影的主要原因是封面的一行字:轰动韩国的真实案例;近几年,韩国的电影很是敢拍、敢放。
在前些日子的小学生教材插画事件之后,观看此电影,心中不胜唏嘘。
审判长高傲的走进电梯时,就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本片所要讲述的主题—权利。
看着一个个审判长辞职,是欣慰的,亦是愤怒的。欣慰来源于,他们知道被告是被污蔑的。愤怒来源于,他们不敢站出来,用法律给被告公平、公正的审判。
朴律师眼里的正义之光一点点的消失,一度想要放弃当律师,他拼尽全力用毕生所学去帮助劳动者声张正义,维护权益时,一次次地打压,他成为出场时日日酗酒的酒鬼。他的妻子出场次数唯一两次,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第一次是在他家,他妻子拿着法院的传票,告诉他,房子要被收回。第二次是在海边,她说:电视里的你有点帅。第三次,是判决前的一通电话,他说:今天在法庭上可能会被拘留;她的回答是:我知道了,我会照顾好孩子。换个角度想想,有几个女人能做到如此?我想,我做不到。为了别人,不惜毁掉自己的前途与自由。
金教授一直都是理智的,提前写好各种上述材料,太多案例,让他知道司法部门的常规操作,一直手捧法律,却一直被法律制裁,直到被犯人强奸,他的短暂的消沉,然后再次站起来,与司法部的独裁作斗争。
很久没看到这么精彩的法庭戏了,司法的腐败独裁,个人的渺小弱势,即使真相显而易见,律师和被告人义正言辞,法律依旧换不回公道。简单的剧情,从一开始被告人就摆明了无罪,好在法庭戏的咄咄逼人更深得人心,让正义重燃。很羡慕韩国电影人,可以拍这样的题材。★★★☆
越来越看韩国这种照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了呢
就像老晃说的,诸如恐怖直播、辩护人、断箭这类影片,韩国电影人的牛逼之处不仅在于影片水平本身,还在于他们一直在拍摄这样的电影。。。
真实事件改编,平铺直叙的现实路线,不像华盛顿的史密斯先生那样高潮迭起和理想主义,面对独裁法权基本就是死磕。吊儿郎当的助手,借力正义媒体套路常见,“韩国哪有专家,只有骗子”。司法不公、为下一代移民直戳天朝软肋。梁朝伟再老几年就安圣基那样,片尾曲很热血少年漫
Dreyfus事件
倒模般的法庭戏,新意少少,只是,广老大们是否有胆引进这片给中国民众们开开眼呢?
我觉得中国人都应该看看这电影,这种事可能每天都在天朝发生,但我们根本发不出声音。给五星不是因为电影拍得多牛逼,而是因为电影之外的触痛。别总拿一次别离来说有审查也未必拍不出好电影,因审查而被阉割掉的血性和现实属性是中国电影败局中的关键一环。
好故事,可惜改得太平淡了
相比起来,《圣诞玫瑰》拍得就跟渣一样。
对韩国的司法制度依然无语,枪打出头鸟,敢和司法部叫板的人,就算能掀起社会各界关注狂潮,结果依然无法撼动!整部片子98%是在法庭上的戏,这样庄严肃穆的场合,上演的均是闹剧,谎言、伪证是作料。这样的片子人家能拍、能播,搁咱这,难!
安圣基真是个天才演员...
87 许多台词都可以广为流传。。。
3.5. 法律跟数学一样,白纸黑字。对的当然要坚持,“纯真的信念与野蛮权力的斗争”,这份纯真和坚持跟肖申克是相似的。精神可嘉,不过略略觉得这么简单的案子Kalinda半天就能查出来了嘛!
《熔炉》后又一部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以坚持正义的公民对抗腐败肮脏的司法的韩国电影!安圣基老爷子又帅又强势!大段的法庭戏不仅毫不枯燥,反让我不忍暂停一口气看完!畅快!面对如此是非不分的审判,主角感慨道:在这样的国家养我们的孩子真悲哀!天朝人民泪流满面。目测天朝20年内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很简单的案子,也没有什么悬念。偏偏始终无法寻得真相,矛头鲜明的指向整个司法体系。与《熔炉》一样,借电影拷问社会。安圣基的角色非常吸引人,绝对的死硬理想主义,又撅又严谨,形象也好。即便如此黑暗仍要感慨人家的进步,起码可以据理力争且有这样的作品出来。我们却始终在泥泞中混着
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牛B!我们国家什么时候能拍这样的电影?金教授我崇拜你!最后的镜头太帅了!
没想到韩国片还有这样的高度,更没想到这是真实事件。好吧,司法腐败,是一张巨大的黑幕,笼罩着一切,我们,我们无话可说
这类电影就是要给高星
好看。
非常精彩 今年看的最後一部電影 法庭戲真心精彩 最心酸那一段莫過於“我們移民吧 讓孩子們在這樣的國家長大真的是罪過啊” “移什麼民 我們國家現在很好啊” 有如《熔爐》般看完憤怒無比但又想拍手 今年的《辯護人》也是這樣的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