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家人一般是不冲突的,不过当些许冲突发生时,就会让人感到艰辛。
《南方大作战》是个让我很感同身受的片子。我猜测对于很多进入社会的人,都会慢慢有此感受。且撇去它‘论持久战之理想主义者’的一面,令我感动的,是理想与家人的平衡。
如果没有孩子,男女主应该会把自己真正相信的理念践行的更远。真正不摧眉折腰。不过为人父母后,就会不断需要寻求与现实的和平点。不得不做违背本愿的决定。
另一方面,时间久了,其实孩子们都看得出来父母与大部分人的理念差异。孩子们会不理解父母在别人眼里荒唐的抗争,‘为什么不能和大家一样呢,循规蹈矩有什么不好呢?’ 这时确实有种...付出很多却全然不被理解的无力感。同时,也没有办法怪谁。视角不同,哪怕最亲近的人都难以感同身受吧。
这就是与家人相处的矛盾,所以令我感同身受。
我很幸运,家人非常支持我的理想与行为。不论他们认同还是不认同。不过多多少少我也能感受到他们为了支持我的愿望而让自己受委屈。我也只能假装不知道。的确无解。有时我甚至希望家人能更无理,执拗一点,甚至希望他们扮演坏人,这样自己要么可以‘被迫’接受他们的想法,要么可以问心无愧地拒绝他们。可惜,他们真的很好,很体贴。
另一方面,对于长辈们来说,他们也很关切地注视着晚辈的一举一动,希望对方遇到的只有好事好人,虽然,双方都知道,挫折与困难才是必经之路。世事至此,长辈们也只能用‘儿孙自有儿孙福’来安慰自己。
如此种种,让包括我在内的晚辈反而更愧疚,为了自己的想法,要牺牲家人的愿望与想法。同时,这也让我很安心,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一直都是深深被爱的,于是拥有着无比的安全感,到哪里都可以坦荡的想到‘此处心安,可当吾乡’。
行文至此,莫得想起那句,‘不要担心’,似乎这也就是家人之间唯一能做的吧。
所谓的大作战,只不过是一个人或者说一对夫妇的作战。上原一郎青年时是无政府主义的骨干,与富家女小樱生下三个儿女后已经是人到中年。只是“革命”斗争精神不减。与天斗与人斗与政府斗与社会不良习气斗。最后搬回老家冲绳,却依旧与资本家斗。
只是这种斗争的情形和结局却很让人无语,这似乎就是日本左派革命的写照。在斗争中,看热闹者有;试图调解的有;暗中帮助的有,可是惟独没有站出来帮忙的。只有一个美国人,这也许暗示着在日本只有美国人可以超脱于法律之外,这真是足够讽刺。
而在冲突中出现的警察们也算是一个重点。按一般来说,怕是一个岛上只有一两名警察,毕竟不太可能发生什么事。可是一旦出现对私人财产的侵犯,大量的警察就调集起来。对付一对夫妻只出现了四五名,那么对付大量革命者呢?这深刻反映了国家的本质,对内统治镇压,对外保护扩张。
这部作品不算是什么喜欢,倒象是政治讽刺剧。
看这电影就像在看比较文学、比较研究、比较论文,男主人公的小政府主义比较我,他对自由的向往比较我,他对消费主义的鄙夷比较我,男主人公不想让小孩去念书比较我的音乐人朋友操盘手朋友等等,片中的许多事件在这人世间也是常事,都是些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
以至于我妈惊叹:”这不就是你嘛“、”这不就是你说的话嘛“种种之类。当然了,有一部分相同,有一部分相似,还有一部分我们作了截然不同的选择,无法一言以蔽之。
渊源已久了。把时间点放到20世纪下半叶的话,这一系列至今还在苟延残喘的思潮,大约是从1968那个时候开始,到80年代为又一节点,再到千禧年前后又一节点。依我看,到此片映后15年的今天是又一节点了。男主人公那一代人在1968年应该才出生不久,这思潮在他身上正式的爆发应当是在他成为一个青年,也就是80年代了。接下来是一如既往的幻灭与破灭,没有什么可说的,如果说往东是错的,那么往西必然也是错的,只有跳出东西才可能是相对正确的。那时应当是他抛却无政府主义,在其中看到了与资本主义一如的错误,而选择了一种不碰两端的相对接近”小政府主义“的立场的时候吧。片子后面他明确说了不去搞什么活动,是对这一点的一个依据。
求索的过程很艰辛,今天我们已经失去了这个求索的土壤,有人因此死掉了。这种求索在社会角度下看,已是毫无意义的了,但对于个人还是有意义的。这种意义在于,这个求索的过程将成为他(求索的人)能够独立的一个基石,即是对于人世间人的组织结构与政治哲学的基本思辨,厘清你我从而能够跳出来在人格上独立,为以后的自由之路提供一个基础。这个独立指人格独立——不依赖其他事物,比如说财务、经济。
于是《南方大作战》从欣悦的前半段看下去,终究变为浓浓的悲哀。片中的「爸爸」、「妈妈」去那个”永无岛“的选择不是不好,那相对于平庸的人在世间苟活的方式,是相对要好的活法,但不究竟,也不根本。
我妈总批评我,”你说那样是苟活,对人家而言说不定感到很快乐呢。“诸如此类的话。我倒是真心想了解,这样均匀模糊的个性,以及苟且的生活方式,这么活着真的是能够感到快乐的吗?当然了,如果对于人类而言,我所谓的”苟活“能够带来一种恒久的满足,那么我不会说什么。
花开两头,另表一枝。说回这个不想让孩子接受一般的义务教育的事情吧。感觉在中国,这号人都跑大理去了,因为我不生小孩,所以暂且把我从”这号人“里除个名吧。在大理生活的那些年,我认识到的这样的朋友很多,但也有一些教育上的实践被我了解到,比如华德福教育,猫猫果儿什么的。具体效果如何,且看着吧。还有朋友把小孩送去道观求道,中途又放弃了的,在学校又很痛苦无法待下去的。这也是一条路,只是不好走。
” 你们都不要学我,我有点极端了。但也千万不要变成个卑鄙的大人。觉得不对就要抗争到底,就算知道会输也不要退缩,哪怕和别人格格不入这没所谓。总会有人理解的。 “话不是这么讲。在这种事情上,有人会理解的是真的,任何对外的抗争呀活动呀都不会让人以至于格格不入,不到这程度。但是在此地,不存在”抗争到底“这选择,要么放弃人世与人事,要么放弃自我与自由,要么去死,就这么回事吧。
“到天空的女儿那儿去呀!”别的声音回答说。“美人鱼是没有不灭的灵魂的,而且永远也不会有这样的灵魂,除非她得到了一个凡人的爱。她的永存要依靠外来的力量。天空的女儿也没有不灭的灵魂,不过她们可以通过积德行善创造出一个灵魂。我们飞往炎热的国度里去,那儿有疫病的空气在毒害着人民,我们可以吹起清凉的风,把花香在空气中传播,我们可以传播健康和愉快的精神。三百年以后,当我们安乐美好时,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个不灭的灵魂,就可以分享人类一切永恒的幸福了。你,可怜的小美人鱼,像我们一样,曾经一心一意地为那个目标而奋斗;你人忍受过痛苦,你坚持下去了;你已经超升到精灵的世界里来了。通过你的善行,在三百年以后,你就可以为你自己创造出一个不灭的灵魂。”——《海的女儿》
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得到一个不灭的灵魂呢?
这样的人家实在是太稀有了,但日本人、重生人为了包围家园的斗争跟我国比根本不壮烈,其实也是执法者野蛮程度不同所致。
太乌托邦了,那种人
俗套真挚
20080422 ipod
写成长影评了
好一个无政府主义
你们都不要学我,我有点极端了。但也千万不要变成个卑鄙的大人。觉得不对就要抗争到底,就算知道会输也不要退缩,哪怕和别人格格不入这没所谓。总会有人理解的。
孩子气的一家,正义到底是什么呢
这世界上永远没有乌托邦,但有寻找乌托邦的人就够了,结局太童话了倒是蛮符合热带气息的南国,丰川悦司表演不够好,前半段东京生活铺垫太长了。
深度。感动。理想主义者的圣歌。
Nonsense!~ 啊,要看前传迷雾(cry笑)给卖西瓜的歪果小哥加星
看看就好,别想太多
不好意思,快进看的。高尚是理想主义者的墓志铭。
不仅结局理想化,其实整个故事都是用一种童话般的眼光看待「成人世界的黑暗面」。它宣扬的是激进主义、无政府主义,我个人是向往法治社会,所以价值观上不是很赞同。在塑造父亲形象上,我也没有感受到魅力,祗觉得有些疯癫而已,抗拆一齣没有嗨起来,情绪调动不到位。
天海佑希好帅!电影么,感觉比韩国版真实,但是没有韩国版带感
构想不错,但不看花絮会茫然
即使并不认同价值观,拍得也并不是特别好,依然好爱这类理直气壮的错误着对抗着任性着的人。森田芳光的内心何其温柔浪漫呀,是真正让人幸福到想流泪的那种年轻。
很像蚊子海岸
像“蚊子海岸”,转头看韩版。
太喜欢这样一家人了,也许小孩子不明白自己的父母为何如此,也许还会觉得父母多事,给自己丢脸,但这确实少有人才有的珍贵的本质。最后爸爸告诉孩子要勇敢,不要怕失败,不要懦弱。爸爸也知道自己偏执了点,但这种精神上的偏执不也是一种价值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