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电影院

HD中字

主演:厚木拓郎,细山田隆人,细田善彦,吉田玲,成海璃子,山崎纮菜,常盘贵子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9

 剧照

海边电影院 剧照 NO.1海边电影院 剧照 NO.2海边电影院 剧照 NO.3海边电影院 剧照 NO.4海边电影院 剧照 NO.5海边电影院 剧照 NO.6海边电影院 剧照 NO.13海边电影院 剧照 NO.14海边电影院 剧照 NO.15海边电影院 剧照 NO.16海边电影院 剧照 NO.17海边电影院 剧照 NO.18海边电影院 剧照 NO.19海边电影院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海边电影院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日本广岛县尾道市海边唯一的一家电影院迎来了闭馆,在风雨交加的闭馆夜,通宵上映着日本战争电影特辑,有三位来看电影的青年被突然袭击影院的闪电所包围,时空穿越进入了电影里的世界。江户时代、幕末乱世、戊辰战争、太平洋战争……三人逐渐发现自己正在游览银幕中的战争电影的世界,随着战争历史的变迁,电影技术也从黑白无声发展到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舞台转到了原子弹爆炸前夜的广岛,三位青年能否救下他们遇到的移动剧团,改变命运?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灵偶契约国语小校风云任务:厮守终身加勒比海盗2探案新窍门第一季幸福街第一部蓝色星球 第二季消失文明的编年史心灵救赎志愿者幸福街第二部坡道上的红屋顶无欲不爱我的名字是乔千星传说上海1920 下部权力的堡垒:无上荣耀第一季鱼妖志武装特警发财日记小圆满新施公案亲密的陌生人2004漫威616马男波杰克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我看《海边电影院》

今晚,总算看了大林宣彦的遗作《海边电影院》。这的确是一部“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完成的电影。

看完之后,读了一篇文章,提到大林宣彦50岁的时候,与80岁的黑泽明之间的一番对谈。黑泽明对大林说:“电影无法改变历史,但可以塑造未来。”

对于一部电影而言,能同时用色彩、拼贴以及戏中戏的方式讲述“日本历史+电影史”,实在可见功力。影片里荒诞、幽默、暴力、性暗示和深情款款并行不悖。

从中国观众的视角来看,最大的感触恐怕不会是宫本武藏或者明治维新中的是是非非,而是这位日本导演对于二战的反思:服从大于理性,把千万人的命运,系于几个人的的身上;而这么做的唯一理由,居然是来自“能否吃饱饭”这么低层次的恐惧。

 2 ) 观后感

今早刷到《海边的电影院》又获奖了,下午带着非常高的期待值来看。这大概就是一个大林宣彦个人经历+战争史+电影史的混搭故事。

从观感而言我会觉得这是结构与《摄影机不要停》类似的杰作。前面一个半小时看得仿佛闹着玩和迷惑不解,而且内心忍不住想说“就这?”后面沉淀下来渐入佳境,还解释了前面许多令人迷惑之处,原来早埋下了伏笔,而且几处落泪。

如此一来,前面就像是个彩蛋,有演员与历史人物串场大杂烩,比如真的找了两个导演来演了小津和山中贞雄。还有一点冷幽默和笑料,比如所有的外来词都不能使用因为是敌方词语于是都会被修正;比如坂本龙马和西乡隆盛一边喝酒一边重复大叔的秃头👨‍🦲(有毒,大久保利通还坐在后面跟着重复秃头)。刻意的粗制滥造特效和全绿幕拍摄让人一直能记得自己是在看电影这件事。

一半过后转入沉浸式穿越,“观众”与历史开始有联系,几个故事逐渐沉重和悲壮,整个基调一下就变了。国内的抗战片确实看过不少,但是日本人更了解他们的劣根性,对自己人的残酷和不把人当人的操作过于令人惧恨。知晓“未来”的“观众”即使想拯救无辜的百姓,最终也是无能为力。

本片摆在台面上想传递的信息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电影可以用来告知历史,和改变未来。通过电影了解历史的观众也是历史的见证者,不能事不关己,不能没有行动。

越接近结尾,前面的迷惑越被解开,越豁然开朗。比如为什么女主角前面是黑白的?“Pika 1 2 3”是什么意思?真相太让人扼腕。

最后留下孤独弹琴背影的大林宣彦,是这段战争与电影发展的见证者,最后一部电影落幕的同时,他带着这些记忆的人生也一并落幕,所以最后一个镜头其实很特别。(原计划日本公映时间是今年4月10日,导演也在今年4月10日因病逝世,但这部融合了他所有人生的电影却因疫情没有按时上映,平添悲剧色彩)

P.S. 还是有没懂的地方,比如出场了N次的座敷童子到底是有什么作用😂 幻想爷爷上太空只是因为导演的喜好吗😂

 3 ) 【转载】舒明:大林宣彦《海边电影院》初探

大林宣彦(1938-2020)的最新作品《海边电影院》原定今年4月10日在日本公映,但因新冠疫情而延期至7月30日。与肺癌病魔搏斗近四年的大林亦于4月10日不幸辞世,该片遂成为他的遗作。《海边电影院》拍摄于2018年的夏天,曾在2019年末于东京及广岛的国际电影节上映,今年的台北电影节亦将于7月初放映三场,中文片名改用《大林宣彦:电影藏宝盒》(Labyrinth of Cinema)。該片的日文原名是《海辺の映画館―キネマの玉手箱》,片長179分鐘。

2019年夏天,广岛县尾道市海边的一座老电影院,在歇业前夕彻夜放映多部日本战争片。那晚虽然大雨淋漓,却全院满座,忽地闪电大作,三名年轻观众竟被吸入银幕,化身穿越在多场战争之间。从江戸时代开始,他们经历乱世的幕末时代、悲壮的戊辰戦争、军国主义兴起的关键时刻、日中战争的满洲战场、太平洋戦争的冲縄与原子弹下的广岛等场地。波澜壮阔的历史与战争的残酷现实,皆清晰地呈现在尾道电影院的观客和《海边电影院》的全球观众的眼前。

《海边电影院》除了用「戏中戏」的叙事方式外,多用角色的对白、角色的旁白和内心独白交代剧情,并有字幕解释一些情节。常见的是银幕左边的垂直长方形字幕,间中会有占据整个银幕的字幕。影片的色调和构图十分悦目,画面常常是由下至上替换,有时画面只是银幕正中的一个圆圈。《海边电影院》在约80分钟后有中场休息,其后影片的节奏比以前缓慢。这部戏除让人了解日本的历史外,也介绍了日本电影的发展史:黑白的默片时代、打斗激烈的武士片、色彩鲜艳的歌舞片、暴力残酷的战争片和写情细腻的文艺片等。

《海边电影院》台前幕后动员了三百多人,演员也比大林近期的「战争三部曲」——《空中之花 长冈花火物语》(2012)、《原野四十九日》(2014)与《花筐》(2017)—— 为多,有些演员更一人分饰几个角色。一女三男的主角是13岁穿水手校服的戏院兼职少女羽原希子(吉田玲饰),喜欢她的良善青年马场球男(厚木拓郎饰),戴眼镜常翻查随身小笔记簿的鸟凤介(细山田隆人饰),和头发光亮想当黑帮流氓的团茂(细田善彦饰)。盲眼的老妇人(白石加代子饰)负责卖票,戏院的老板(小林稔侍饰)亲自放映影片,他的老朋友常戴墨镜的阿爷(高桥幸宏饰)坐宇宙飞船回来尾道看电影。爷的女儿奈美子(中江有里饰)是一位新闻记者,在影片的95分钟才出现,重会阔别40年的父亲(他离家在太空漫游)。老板与阿爷两人的独白,皆传达了不少有关电影的讯息。影片结尾,电影散场后奈美子和父亲乘坐载有锦鲤的宇宙飞船离去。

《海边电影院》内容丰富,出现众多的历史人物,包括片冈鹤太郎扮演的千利休(1522-1591),品川彻扮演的宫本武蔵(1584-1645),村田雄浩扮演的西郷隆盛(1828-1877),稻垣吾郎扮演的大久保利通(1830-1878),亲幕府的武装集团新选组 (1863-1869) 的众武士,戊辰战争 (1868-1869) 中为会津藩捐躯的娘子军与白虎队队员,还有伊藤歩扮演的川岛芳子(1907-1948)等。至于文艺界方面,亦有手冢眞饰演的小津安二郎(1903-1963),犬童一心饰演的山中贞雄(1909-1938),洼冢俊介饰演的丸山定夫(1901-1945),常盘贵子饰演的园井恵子(1913-1945),和两人的同事、七位移动演剧团樱队的队友。他们九人皆被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所杀害。电影中提及的电影人,有《无法松的一生》(1943)的稻垣浩(1905-1980)和阪东妻三郎(1901-1953),以及意大利出生的美国大导演法兰基勃拉(Frank Capra, 1897-1991)。戏剧家亦有小山内熏(1881-1928)与山本有三(1887-1974)。本片的演员除上述的17位外,还有成海离子、山崎纮菜、浅野忠信、尾美としのり、柄本时生、入江若叶、根岸季衣、笹野高史、满岛真之介、长冢圭史和寺岛咲等。其中成海璃子与山崎纮菜,像吉田玲、厚木拓郎、细山田隆人、细田善彦和常盘贵子一样,因为在不同时代的故事里扮演不同的人物,所以每人在《海边电影院》里共分饰了4-7个角色。

《海边电影院》引用国民诗人中原中也(1907-1937)的诗句超过十次,诗人歌颂青春孤独的诗句占据了整个彩色银幕,效果动人。诗句不是完整的一首诗或一节诗,而是一首诗的警句精选,传达了出众的思想与深刻的感情。试举三个例子以说明:

人道是文明开化,我谓是野蛮开发。 ——《野卑时代》

至少在临死之时,
到时千万别涂脂抹粉,
到时千万别涂脂抹粉。 ——《盲目之秋》

有过几多时代
有过茶色战争
有过几多时代
今夜此处的一番殷盛
似降落伞这家伙的乡愁
悠啊 悠哟 悠呀 悠哟 ——《马戏团》

大林宣彦说:「对我而言,『自由』是创新,是做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作为拍电影的人,怀抱这种创作精神比任何东西都来得重要。有人说,因为电影面世已久,可以拍的早就被拍过了,再无创新的余地,这不是胡说八道吗,我们明明还可以做许多前无古人的尝试。」

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简称MoMA)的电影馆长Josh Siegel认为:「大林宣彦的风格奇特又诡异,作品中的荒诞幽默、性暗示、暴力、忧郁共冶一炉,使观众神经紧绷,身心交疲。」相信看过《海边电影院》的观众,都深有同感。该片从内容到形式,的确包罗万象和匠心独运,

借自由奔放的想象,传达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精神,既是大林宣彦的杰作,也是令和时代一定要重看二三次的奇妙电影。影片的成功,协助大林写剧本的四位编剧,美术指导竹内公一与负责摄影和参与剪接的三本木久城皆有贡献。

 4 ) 20201202

昨晚回去以后躺床上,想着想着又哭了,不知道为啥想起了这次影展看的第一部默片解说员的最后,那个踟蹰等待心上人的姑娘,却突然上了去京都的火车,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新生活。其实两者毫无关系,却不知道为什么联想到了一起。大概是因为里面有同样喜爱映画的旧时代少女,一个勇敢拥抱新生,一个却没法再活一次。不过如果就电影说到电影性,那是基本没有的。如果都可以用这种类似文章摘抄和纪实重现的方法拼贴电影的话,那头条新闻当仁不让是这十几年来最佳电影。所以更像是类似纪实的反思纪录片。100多年前人类电影老祖宗《党同伐异》已经讨论了一样的话题,讨论人类总是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可悲。战争机器不仅吞没人性、文艺和美,战争又赤裸裸实现人类的欲望、展现人性的载体,所以大概是这样,导演悲哀地预示战争是没可能停止的。

不过我心里却觉得还是有一点点遗憾的。从戏中对战争的回顾史,我觉得最着眼点、反复发问的还是那个问题:为什么会有战争(×)为什么最后日本会被原爆(√)。因为戏中对战争的回忆就回顾到了幕末官军和拥幕之战、大政奉还止。而他对二战的着眼点也主要是太平洋战场。“是什么令广岛最后被原爆→是什么让日本被拖入太平洋战场→是什么让当时的日本走上军国主义→是什么让日本热衷于穷兵黔武→是什么让日本相信战争发财” (大概这么归纳总结一下),所以在戏中有一句台词说戊辰会战是一切的起源,是日本后来走上如此悲哀的道路的原因。那到底还是对自己人残杀自己人的悲哀。心中隐隐觉得不,不只是这样,不过当然我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而且说到戊辰会战也会令人不由想起当时海军内部所谓的“戊辰会战”,如果当时仅占领东北不扩大战线没有对英美作战,是不是就不会有原子弹?总觉得这是弦外之音。

常盘贵子在里面演宝塚歌剧团的男役园井惠子,当时随着樱队移动演出到广岛。她在戏里面说,我以前在舞台上,只注重怎么获取观众的心,看了丸山定夫老师的表演才知道表演是这样的,他就是剧中人,剧中人就是他,所以就一直追随丸山老师了。啊哈哈。

 5 ) 2019东京电影节观影

『海辺の映画館 キネマの玉手箱』

关于大林新作,正如标题“电影的百宝箱”所暗示的那样,整部影片都充满着怀旧之感,像是童年的玩具箱,箱子这个空间就是保存记忆的空气的地方 。

影片开头就抛出了一个重要观点,电影是时空穿越的工具。在尾道的这间老电影院里,观众席上的三位年轻人被卷入了电影的世界,而这部关于战争的电影自身也是一部关于电影历史的电影,电影情节发生的时空从戊辰战争中的白虎队跳跃至二战时的满洲,再到广岛的核爆,呈现形式也从无声电影转为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于是在电影院这个异化了的空间中,在这个保存着关于战争、电影、以及战争电影的记忆的“箱子”之中,观众自身成为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的接触点,成为了现实与幻想之间互通的媒介。

大林在用这种形式向观众传达出一种强烈的讯息,电影不只是这块四四方方的屏幕,观众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这场梦境,电影院这个箱子作为一种时空穿越的机器,它本身就是对观众的邀请,邀请你穿过屏幕,进入时空隧道,在这里你虽然无法改变历史,但你的“在场”、你的见证人的身份无法被轻易抹去。

大林真的很偏执地相信电影可以改变世界,说得老套一点就是电影可以让世界充满爱,他的这种热切的心情完完全全反映在了影片的开头,色彩斑斓的背景之上,几行文字简单地介绍了这部电影的工作者,背景音乐是自由奔放的jazz,光是这一个开头就充满了梦幻气息,像是马戏团门口招徕观众的side show,在尽力向你展示这块幕布背后有着怎样一个广阔的世界,有文学,有音乐,有色彩。这种打开百宝箱之前这种让人心潮澎湃的感觉,完美地诠释了大林的电影爱。

 6 ) 在“终”的字幕前 让我们唱一首歌吧

看完失语。

几乎让人窒息在海量的迷影之潮,表达形式、流露情感太饱满热烈了!阿巴斯说有一种电影看完会让你昼夜难寐,大林宣彦真是可恶,毕生的硕果都结在这部海边电影院里。

最后一夜的放映里主角先是诙谐又凝肃的战争片,然后转向集体入戏的反思,粗糙的抠像合成与不断越轴、错位、乱入的人物,让人观感跳跃,很有调度情绪的方法,让电影浸润着自由气息的同时,也不让观众完全深陷悲痛;因为真正的主题就像海面的浮光跃金,迫切的显现——希子(希望与承诺这样美好的字眼,无论进行到哪个时代都贯穿全片),最重要的是大林宣彦这个年近八十岁的老头一直传达想用电影改变未来!

在疫情肆虐与国内电影颓靡的当下,这个片子真是集大成,能看到很多熟悉的影子,它就是片中那艘宇宙飞船满载电影星河,驶向永恒,理想炙热。

是的,电影的出现延长人类至少三倍寿命。

是的,电影是时空艺术,连接过去指向未来。

这等格局和愿景,想拍的、来不及拍的、自由的、希望的,都在里面,不愧是遗作,必须五星!

 短评

總算等到《海邊電影院》——大林宣彦的《千年女優》,是戰爭史也是電影史,熟悉且鍾愛的少女亡魂、五毛特效依舊。戰火蹂躪、Noriko悲劇宿命,卻也相信著電影改變世界,而他認為告訴年輕人這些歷史,是他這一代人的責任。可惜無法聽到大林宣彦親口談這部作品了,電影最後看到大林宣彦獨自彈琴的背影......大林宣彦還想拍下去,人生便已落幕......一起打開這電影藏寶盒吧,ぴかぴか✨

8分钟前
  • 水原吸管
  • 推荐

看过十几部反映二战题材的日本电影,总体来说,日本的所谓“反战”电影,其实并不是在“反战”,它们只是在“反战败”,潜台词都是当初如果没战败就好了。有些在讴歌战火中的战友情,兄弟情,基情燃烧。有些在展现日本本土被轰炸后的满目疮痍,民不聊生。有些至今还在为军国主义者,战争狂人们歌功颂德。反映侵略战争给被侵略国家带来沉重灾难的日本电影我一部也没看到,如果谁看过请推荐一下。

13分钟前
  • 超超临界
  • 很差

看完这部电影,就会知道人为什么要拍电影,为什么要看电影。电影的历史是20世纪的历史,是罪孽、创伤与救赎的历史。大林宣彦用比此前更为疯魔泛化的蒙太奇,停驻、跳跃、反复回到“pika”,在对刺喉声、原子弹的亮光声与电影结束打板的同一拟声里揭露国家对群众的欺骗。如果说此前两部饱含血泪、有一种“遗作感”,那么这部真正的遗作却让人被对电影与未来的希望和感动包裹。电影替我们牢记,观看使我们行动。

15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费劲找来的本季电影节里最无聊的电影,导演遗作,尾道老旧电影院的最后一出……以为是风的电话那种结合现实的情怀片,结果,三小时,把历史,战争,名场面这些用简陋的方法串成大屏幕杂烩,真的啰嗦到失望

17分钟前
  • 晃悠
  • 还行

想要万分珍惜地将它摧毁,就像打散一束冰冷的花般。 反正总是有明天。

19分钟前
  • 糖罐子.
  • 力荐

最后一次熊熊燃烧,是火,是光,是血,是晖,背对观众演奏的老者,在深情的道别,还是难舍的牵挂,一帧帧从不同的过去走来,大林映像逐渐丰满鲜活,汇成五味纷陈的夕阳下的波涛,黑夜终降临,彼此各有命中注定的无法逃脱,在电影中再会吧,那里有我们憧憬的理想和新生。

24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电影本身虚构,但能演出真实;历史真实发生,但它常常撒谎。观众的肉体在故事之外,灵魂投入故事之中,这样走一遭,不见得能改变世界历史的未来(实际上就是改变不了,导演在全力唤醒人类但他很清醒,所以最后在不断轮回暗暗发笑的历史幽魂旁边留下一个落寞到荒凉的弹钢琴背影),至少该自己清楚乌云的存在。|和阿伦·雷乃一样,看的第一部大林宣彦就是他的遗作(广岛意外在此成为交汇点和注脚)。不知拍摄其时老爷子是否已冥冥中意识到时日无多,以这样一部作品作为遗言,令人敬佩。度过开场的适应期后,越看越进入和喜欢并感动。尽管会显得有些说教,可疾呼总有必要时。戏剧也是枪弹,子弹在弹钢琴。最后一次放映,最后一部电影,自由奔放任我出入漫游,银幕太空都是舞台,诉尽我心。|最爱弹珠倾洒满地那一幕。

26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Cinéma(s) du histoire

31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台詞、歌詞、旁白過飽和般地填滿的三小時,老實講是有些難以下嚥。中間睡著兩次(醒來時看到「會讓人睡著的電影,是部好電影。」這句所以又安心地睡去)電影史、日本史、人類暴行史信手捻來,再以一個千年女優的身影貫穿整部,作為生前最後一部片似乎一股腦地想講什麼就講什麼,恣意奔馳的程度接近東方高達的等級了(?

33分钟前
  • のり子
  • 推荐

大林宣彦遗作,一部恍若神迹的电影,滚烫炽热,宏阔瑰丽,倾注了世间所有的爱与死。影片既轻盈诙谐又凝肃悲凉,贯穿的主题是如何逃离野蛮战争的残酷轮回,并藉由电影改变未来。这是极具艺术家天职责任感的作品,却不会过于说教——本为间离的风格手法竟让人渐入佳境,观影者仿佛也与稀里糊涂跳进戏中戏里的主人公们一道融入银幕,化为电影的一部分,犹如亲临成为常态的荒诞,亲历生之欢欣与死之哀惧,最终惊异地体悟到,在宿命的死灭中亦能升腾起超拔的浪漫诗意,于无尽的灾难里也可开掘出希望的林中小路。看似粗劣的抠像合成与不断变移乱入的人物+场景拼贴,都浸润着自由之气息,也是逃逸于沉重时代齿轮与酷烈战争机器的起舞姿态。中原和也的诗作摘句无比动人,也与大海、红日、黑雨、闪光相契合。多重告别后终迎来[2001]式婴孩重生。(9.5/10)

3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是战争史,也是电影史。一部真人版《千年女优》。向几十年如一日的艺术家、狂热的迷影分子、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中原中也迷弟以及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大林宣彦敬礼。

35分钟前
  • デブリ
  • 力荐

百年電影,千年女優。穿越電影的少女,從電影誕生的座敷童女。三個女孩和三個青年穿越電影中的各種日本戰爭史。戰爭的熾烈也催生出女孩和青年的羅曼史,也比如身為觀眾愛上電影的羅曼史與醒悟。拆解愛情、失戀滑倒、戳破了每一故事世界。或以「你不過是我所虛構出的」抽離,或比如「電影/謊言都是我體驗的真實」那樣再涉入,或「每段時間、每次認同、每個我愛上的角色,在我心中誕生重生的瞬間」那般突然成為。在他創造的未生未死的世界裡,光與影一瞬輪替,在閃光燈的照見與留存,在一度電光石火相遇,成為記憶吉光片羽coda反覆記號後,那般召喚:在原爆時分那個女孩想知道但從未認識的「戰爭」。膠片燃燒中女孩的臉在呼喚著,原爆中女孩的臉卻瞬間無蹤,是同一件事的鬼魂,在不同維度。電影的魔法正是:一切都是再現,也一切都是現在。

37分钟前
  • Wallys
  • 推荐

带入的东西太多,看的真心累。真不如千年女优干净利索。

40分钟前
  • 阿呆
  • 还行

大林宣彦这个名字不算如雷贯耳,却是我心中可以排进前五名的日本导演,痴迷那么多年,《海边电影院》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他的作品,还是遗作。在昆明滴水成冰的寒潮天气,一边看一边心潮澎湃,三小时倏忽而过,灯光亮起意犹未尽。片子几乎用尽了导演生平绝学,题材沉重悲怆,表达轻盈明快,创意执行一流,不愧是60年代成长的先锋电影人,80岁拍的片子依然敏锐超脱,带着当下年轻人不一定能玩好的实验风格,对电影的恋恋情深,对爱与和平的希冀,纯洁之情沛然感动;眼见尾道、福山、濑户内海这些一贯熟悉的外景,以及美少女幽灵,漫画式特摄效果,五彩斑斓的色彩,梦幻式的旁白,早逝诗人中原中也的诗句,浪漫活泼的少男少女……不愿意电影结束。尊敬的OB监督,你走后人间再也不会有人这样拍电影了,在天堂请你务必当导演,继续拍理想的电影!

4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如果让你回到疫情前上海、北京、东京、柏林、纽约、悉尼、布拉格、威尼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电影院,你想对电影院说些什么?我想说:一定有缘再见。

46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大林像是把自己无数可能拍成的、不可能拍成的电影点子全部压缩塞进了这部片中,但这次他选择以“神秘的老钢琴师”的角色出镜,背对着观众,只是独自弹着琴键……

50分钟前
  • qw0aszx
  • 推荐

大林宣彦的「千年女优」与「太空漫游」,辉煌灿烂的天鹅之歌,壮烈契阔的漫长告别。所有标识性的元素皆集结于此,时刻奔赴巅峰的浪潮几乎能溺死。以中原中也诗歌为叙事章节的间隔与总结,充斥无数迷影梗,以影史流变为经,以日本近现代史为纬,编织出一首凄美泣血的挽歌。仍是反战主题,仍是年轻人的热血,仍是刻意的粗糙特效与浮夸的表演方式,挣脱文本与时空的束缚,在电影中体验生命延长与死亡延宕,体验爱与死的迷人或残酷——“电影是最先进的时光机”,穿越几重光影梦境,自由出入银幕,跌入共情的黑洞。反反复复的失去,来来回回的重生,听见了吗,“我一定要保护你”;月光下的大海,尾道的雨,濑户内海的细波,少女的哭泣,焚毁的胶片,最后一次放映,再见导演。

5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刚开始看感觉吵死了累死了,视觉图像、视觉文字、旁白、台词给的信息量太大了,一走神就已经打完一场仗过了三年战死两千人。可能历史上的战争就是这样,因为它过去了很久,它就有了和电影一样的观看方式,要有戏剧性才能留住观众。也有了和电影一样的速度,要快速叙事,要抓住重点播出。

54分钟前
  • 夜间飞行🛸
  • 推荐

#siff23#我喜欢最终以喷涌浓郁的情绪盖过理性论证的虚构,制造真实的战争体验;我喜欢通过穿越影像表里时空,将世间之所有女性的灵魂回归值得歌颂的少女的身体,如此一种最初的作者性的回归;我喜欢从故乡尾道出发,云游他人古里、孜孜不倦地思考着一切日本的时间空间,最终满载岁月的年轮回归尾道,如奥德赛一般的创作生涯;我喜欢从渐行渐远的挥手到背对观众的道别,喜欢醉人长梦般的人造风景,喜欢对想象力之能动性无保留的歌颂,喜欢来自坂道上俯瞰的视线,喜欢少女不再是少女那动人心魄又念念不舍的瞬间,喜欢原野、山峰、海滩……这大概就是我喜欢的大林宣彦监督了。

57分钟前
  • 塔塔君Minkun
  • 推荐

3.5 交织电影史与战争史,太过直白了,《花筐》里那种缠绵凄切的梦幻气息几乎消散殆尽,但广岛一出现你就知道悲剧再也避无可避,失去的还要一次次再失去,任何时空只要战火在延烧谁都救不了希子。这时方理解选择中原中也诗句作线索的意义,疑虑暗影中那遍染污浊的忧伤,终究无可奈何地在薄暮中笼上黯淡。

60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