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到易性癖(TS)人群真实的一面。其实只是因为先天心理的原因,让他们出现了与常人不同的想法与打扮,其实大家都是没有恶意的,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
影片中,易性癖者凪沙与没有亲人关爱的少女一果相遇后“母爱”觉醒的故事。高度总结。凪沙的人生我觉得也是圆满的。完成了自己一直想完成的变性手术,为了一果的芭蕾梦开始做苦力;为了让一果来到自己身边生活,有妈妈的感觉,更下定决心去做变性手术;一果也是无能为力,没有办法完全不听妈妈的话,毕业后马上去找凪沙,但因术后未能照顾好自己引发了并发症,简短的时间内享受了两人最后的相处时光。一起去海边,在海风中,一果的舞蹈中默默去世。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去世后一果走向你海里,幸好最终还是在英国芭蕾比赛上完成了白天鹅的演出。
与樱田早织的感情线也很唯美,还以为是竞争对手,没想到大家就很正常的在一起了。可能因为一果本来就不太善言辞,都挺好。
今年第一场电影,哭湿了口罩😷。
在男权社会,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女性和社会的边缘群体LGBT,她们拥有同样的命运。但在这部电影里,这种“弱者”并没有被主角们自身所内化,谁规定说弱者就注定要被强者(男)欺负?谁规定说遇到社会不公平的待遇了就一定要忍耐?
(*一果感到痛苦的时候,就常常咬自己的手,这其实不是因为她不会说话。我们知道,语言是社会性的,共通的,可以交换的。但个人的痛苦其实并不能被“痛苦”这两个冰冷的字所表现出来,更不能被他人一句“感同身受”所能理解,这种异化感才是她不说话的原因。“疼痛”应该是“疼痛”的方式被表达出来。)
在整部电影里,前者的规则被打破,感到痛苦的时候可以大声喊叫,用暴力对于伤害自己的人予以“还击”,当然在这种时候公权力便开始介入(剧中人物表现出安那其主义倾向,他们是不允许这种挑战制度的行为存在的)……
但是,同时不得不说一句,该电影对于LGBT的理解太过简单粗暴,一个T的烦恼,跳过了与其同伴的烦恼,而是被强行收编为没有小孩的母亲的烦恼(当然,这也是凪沙下决心做手术成为女性的直接原因),而其最终的希望也被赋予在小孩身上。父母为了小孩而献身,这套传统市民社会的话语上(讽刺的是,这也是大多数观众能感同身受的缘由吧)。换而言之,就还是日本40年代以来的生产力理论神话,小孩作为劳动力后备军,是资本主义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不就是这句话吗?但是跳出意识形态神话,哪里有规定说生育、养育小孩就是女性的身份认同(identity)本身呢?这种男权社会的规训不正是是凪沙痛苦的来源吗?好比她小时候去海边,看见女孩子穿的泳衣🩱,内心受到了冲击,“为什么我要穿男孩子的🩲?”我为什么必须要像个男人,像个女人一样的穿衣服?这种小的疑问,也许在大多数人身上都发生过,但却被社会的规训所掩盖了不是吗?然而这对于凪沙来说,这就是她每天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必须要用一支口红,一件风衣,甚至是雌性激素“反抗”的东西。但始终还是被“女人就该生育”的执念所束缚,并为此而落入了更深的深渊……
“救救孩子”喊了一百多年,这是生活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鲁迅的感叹,但是市民社会的不可能性难道不是早就在60年代后期被否定了吗,女性主义,LGBT是在这之后诞生的思潮,但是今天这些运动为什么又被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理论所收编?这是我们为昨今的想象力的枯竭而叹息的同时必须要思考的。
因为美国去年总统大选结果有争议的Democratic Party支持LGBT,所以一直都鄙视LGBT,意识形态偏向Republican Party,但是这剧的生死情谊居然让我看得想哭;
本来是LGBT酒吧的兼职舞者,玩世不恭、生活潦倒,受尽酒吧顾客、亲戚(芭蕾外甥女的亲妈)的侮辱,却和素未谋面的外甥女在芭蕾舞上引起共鸣,竭尽全力、倾其所有资助高额学费,让外甥女学芭蕾;在外甥女治愈了心理创伤、并且选拔赛获胜、获得美国艺术院校奖学金留学的前夕,变性表舅最终因为手术后的感染死去(向2015奥斯卡《丹麦女孩》Danish Girl的结局致敬么?)
因为外甥女有心理创伤、导致自残,却因为学芭蕾结识了唯一的闺密,是个富家女;闺密把自己的舞蹈装送给她,还一起出去赚外快、挣芭蕾舞的学费;最终因为脚伤、终生无法跳舞,闺密抑郁寡欢,在顶楼跳完最后一曲芭蕾舞之后,纵身一跃寻了短见。外甥女在选拔赛的第2回合《天鹅舞曲》,居然看到死去的闺密坐在观众席上(有点儿日本的灵异风格),这是要共同实现闺密的芭蕾遗愿么?
说起草剪刚,我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他醉酒在公园裸奔的狼狈新闻里。不过由此可见草剪刚内心或许存在有点违背日本人民族性格的奔放和大胆。从这个角度说来,草剪刚饰演一名性别错位的lgbt人士或许可行。但是从我全场观影来看,草剪刚的表演还是缺乏说服力。首先还是剧情背锅。个人感觉本片最大的问题是,导演一直在商业和文艺,克制和肆意甚至博狗血,大众和小众之间毫无逻辑的跳转。举个例子,草剪刚(以演员名字代替角色名字)作为变性ing人士,会产生不断的动摇是很正常的。无论这种动摇是受生活所迫,还是内心本身动摇都是很正常的。正是这种动摇的存在,才是人性真实的体现。如果能好好地着笔与这种动摇,我相信能拍出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本片亦有几处动摇,且不只是主角一人。但是这些动摇往往非常粗糙,非常突兀,既缺乏对前因的深度描述,更加缺乏动摇如何消失、如何复位回去了更艰难的那条路的演绎。特别让人无法接受的一例如下:
舞台上,妈妈突然出现,一果就完全放弃了跳舞和草剪刚。而草剪刚非常粗暴地把这个原因归结于自己没有去掉男根,因此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母亲,无法完全取得一果对自己的全身心的依靠和信赖。然后就下定决心去泰国乃至于最后失掉性命。这种情节推进非常让人感到突兀,甚至觉得是为了推进剧情而生硬设计。假想:如果在之前设计一个一果不下心看到草剪刚身体而非常无法接受的情节,是不是可以很好地让这个逻辑顺滑?且可以与一果第一天来的时候,草剪刚说我不在的时候你再洗澡,这样的情节有一个很好的呼应?
另外再说一个完全破坏了本片氛围的情节,就是最后因为手术失败,草剪刚下身极端狼狈甚至让人恶心恐惧到倒退几步的那个镜头。这个镜头,说真的,我看完好几天都觉得无法释怀。我不理解这个镜头存在的意义。与此相对的,前面草剪刚回到老家被表妹的情人拉撤掉上衣,露出了人工胸部的镜头,带来震撼之余,却让人感到非常心酸。尤其搭配旁边母亲精神崩溃的镜头,镇静的男主,崩溃的目前,轻蔑的表妹,加上一个男性本不该有隆起的胸部的镜头。动静之间,我真实地进入了对男主的共情。我甚至不由主地想到自己天然地作为一个女性,天然地有这样看似普通的一对胸部。但是为了这样天然而来,貌似最简单的东西,他却要付出多少代价。回到那个让我恐惧恶心的镜头,或许有的人会说这也一样啊,增加震撼啊。我不敢苟同,私以为LGBT电影最最最最珍贵,就是克制。在表达他们的心酸不易和保护他们的隐私和美丽之间的克制,一个性别错位人士需要的是大众对于ta身体的一种普通、一种一视同仁、一种因为普通不会去有任何特别评论的目光。草剪刚最终因此片拿到了今年的影帝,我不客气地说一句,或者这个镜头带来“艺术牺牲”有很大助力。
草剪刚的长相很特别。不论美丑,和木村拓哉一样,很特别。个人特色太强。就像木村拓哉演啥都只能是帅哥一样,草剪刚的脸型,眼睛也已经把他的戏路锁的死死的,太难突破。说到这里,想到几年前,生田斗真主演的《人生密密缝》,与本片同样是lgbt人群,都是以一个孩子为突破口,以孩子引发男性身上的母性,并引导一个男性成为真正的女性的故事,且有些略理想化。但是《人》片的情感克制,生田斗真此片的演技与草剪刚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如果对于这一类型片子感兴趣的话,也可一观。
以上。
天鹅都有一双翅膀,无论它是白天鹅还是黑天鹅,它可以张开翅膀,飞向它想要去到的远方。而电影的主人公凪沙却不能,他被禁锢在一个他不想要的身体里,一个男人的身体。从小,他就想为什么每次去海边都不能穿连体泳衣,只能穿短小的泳裤,他是多么想穿上那件连体泳衣,可以没有任何装饰设计,只要它是女性穿着的泳衣就可以了。
凪沙还有个名字,叫健二。他来到东京,远离家乡,在大都市打拼,为了攒钱做变性手术。在东京,就算是大学毕业生也很难找到工作。可能我们没去过东京,但通过电视剧、电影,或者是新闻报道,知道东京的房子是全世界第一贵的,知道这里的就业率是连年下降的,知道在这个光鲜亮丽的大都市背后的光怪陆离。
凪沙没有什么赚钱技能,特别是对于他这样的“男大姐”,他在一家夜总会以跳舞为生,他穿着雪白的天鹅裙,站在舞台上跳着四只小天鹅。在这里,他是一只午夜天鹅,尽情的展示自己,不伪装自己的跨性别者身份,虽然偶尔还是会遇到酒醉的客人的辱骂。
就这样,电影《午夜天鹅》触碰着跨性别者这个主题。可能在日本这样一个多样化的国度里,这样的话题不算什么,但是社会还是无法完全100%接受他们。很敬佩导演和编剧的选材,以及本片主演草剪刚的演出,凭借此片,他更是获得第4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男演员,本片同时也获得最佳影片。
草剪刚说他不想把跨性别者演绎成娘娘腔的样子,在拍摄前他做了大量的学习。电影中呈现出的一颦一笑,走路的姿态,在面对男性时的脆弱以及与同为跨性别者的同僚们相处的点滴,都把跨性别者的样子演绎的淋漓尽致。
在日本,这样的电影也有几部,例如由生田斗真主演的《人生密密缝》,但电影里的伦子是幸福的,虽然无法改变社会对他们的认知,但他有一个可以理解他的伟大的母亲,一个爱他的男友和小女孩,陪他走完之前的人生,对曾经的自己告别。
《人生密密缝》讲到更多的是一个男孩对自己性别的不认同,到最后的蜕变,专注于对主人公自身的情感的刻画,而《午夜天鹅》更多的是展示了作为跨性别者的凪沙在社会中的真实境遇,更多的刻画了他们在周遭的人与大环境下的残酷。
因为不能设身处地的体会,身边也没有这样的朋友,可能我们无法明确电影里的情节是否100%真实,但就算是这样,我们也能从社会上的人们的态度和媒体上的报道对跨性别者略知一二。他们为了讨生活自甘堕落,甚至出卖自己,他们只是想存够变身的资本,纵身一跃成为想要的自己,可以在自己的身体里生长。
影片在凪沙完成变性手术之后,回到老家想要带回侄女一果的时候,在争执中被扯开上衣露出乳房的一幕,可以理解导演对情节的安排,用最难堪的画面来凸显跨性别者在家庭中的不被接受,“怪物”“恶心”这类的形容词从家人的嘴里蹦出,让凪沙更为难堪。但是作为一个正常的女性,在外出的时候大部分会穿着内衣,可能这段在我看来有些唐突,但能理解情节的安排。
都说人生最难的是开始,但在我看来,跟过去做道别才是最难的。将即将或已经愈合的伤口再一次撕开,正视伤口留下的无以修复的伤疤,内心又会是多么的痛啊。凪沙在完成蜕变后的术后不治,再美丽的天鹅,却要在最美丽的时刻消失不见,新生活全然没有开始,看到这,我的心很痛。
橡皮擦是用来干嘛的?生来就是为擦去多余的笔画为生,凪沙也像这橡皮擦,他试图擦去前半生作为男孩的他,想要在人生的画布上重新构建,但是这笔画却画不了几笔了。为了侄女前途甘心出卖自己,为了朋友掏空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积蓄,不惧怕别人异样的眼光,曾经试图作为男性赚钱的自己…默默付出的他,最后就像这橡皮擦,默默付出,午夜天鹅再也张不开翅膀,在那个曾经令他感到耻辱的海边,结束了他的人生。
有幸受官方邀请参加了今天的线上观影沙龙,对电影本身和沙龙内容做简短repo。
沙龙一共邀请50位观众,分2次进行,我参加的是第1次。
简介:
跨性别者凪沙(草彅刚饰)离开故乡广岛已久,在新宿的跨性别者酒吧陪酒,一直在为手术存款,但离目标还是很远,所以听到母亲说“每个月会有抚养费打进来”的时候,答应暂时照看亲戚的孩子一果(服部樹咲饰);一果自小在单亲家庭长大,母亲酗酒,逃避参与她的成长。两个边缘人在同一屋檐下生活,最初充满了摩擦,在凪沙发觉一果身上潜藏的芭蕾才能之后,才终于有了共同的话题。凪沙心底的“爱”慢慢觉醒,决定选择让一果能得到幸福的道路……
按剧情顺序个人比较在意的一些点,和补完:(有剧透)
① 开场是四位跨性别者在后台化妆、换天鹅湖纱裙的场景,非常整齐划一,能感觉到她们对工作/舞蹈的认真。
② 小说的补完:一果小时候曾经在家附近的空地上,和一个无名的老奶奶学过一点点芭蕾。她是有一些芭蕾基础的,所以开始上芭蕾教室之后进步飞快,导致原本的精英:玲对她产生了羡慕、嫉妒、仰慕和微妙的爱意。
③ 凪沙带一果去新学校的时候,学校的老师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凪沙(父亲?母亲?);芭蕾老师实花(真飞圣饰)直接管凪沙叫“这位妈妈”,所以凪沙打心底高兴。
④ 凪沙在家一边敷面膜一边看的漫画好像是乱马1/2。
⑤ 凪沙和母亲打电话的时候,由于要隐瞒自己是女性,说话不仅压低声音,语气比普通男人还粗暴一点。
⑥ 一果完全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方式和婴儿很接近,就算是想说“好难过”,也是用单纯的大叫和摔东西来诉说的。一开始凪沙完全不明白,到中盘已经完全能够读取她的心理活动。
⑦ 夜晚两人在公园练习天鹅湖,路过的老爷爷说“两位公主殿下都跳得非常好”,此处凪沙微微笑了一下。
⑧ 凪沙为了供一果继续上芭蕾课、参加竞赛,做了不少的牺牲,最后换回男装(预告片涉及了这一场面)到工厂做搬运的工作。这一段在小说中有详细描写,凪沙在工厂遇到了一位非常善良的男性,在休息时间凪沙以女装和一果去吃烤肉的时候,正巧撞上对方和其他同事。对方立刻就认出了凪沙,但是什么都没说,以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其他同事的目光。
⑨ 开头凪沙说,察觉到自己想成为女性的时候,是小学生时大家一起去海边,比起男孩子的短裤,她觉得自己应该穿上女孩子的泳衣。故事的最后她回到了海边,在海边看到了穿着泳衣的少女的幻觉。
⑩ 配乐是神。在一果背对凪沙走向海中的时候,使用了预告片的配乐。非常动人心弦。
⑪ 一果在本土竞赛中没能开始的曲目,最终在世界的舞台上出色地完成了。
我流BEST台词: ①(凪沙对悲伤大吼的一果)一果,过来。(然后紧紧抱住了她) ②(凪沙对她的母亲,母亲认为凪沙是生了病才想成为女人)妈妈,我这不是疾病,所以是治不好的。
沙龙问答: 嘉宾是内田英治导演、草彅刚、评论家松冈ひとみ。 网友问题:造型整体都非常美,皮肤很光滑,请问下了什么功夫吗? 草彅:大多都是造型师和服装师在忙啦,皮肤的话请试试浴盐w 网友问题:请问你最感动的场景是哪一个呢? 草彅:凪沙从后面抱着一果,用广岛话说人只能独自坚强地活下去那里。 网友(ZOOM的背景是电影海报) 草彅:为什么你背景是我们海报啊 网友:我设置的 草彅:好厉害啊~
内田:在坡道的楼梯上,一果教凪沙芭蕾时,台词全部都是即兴发挥。
网友问题:故事终始都被海这个意象串联了起来,感觉凪沙在看到幻觉的那一瞬间,终于成为了她理想中的女人和母亲。 草彅:即使说着好像很无聊的回忆,但凪沙心中是一直有海的存在的。没错,那个场景我也是这么想着,啊终于成为了……,这样去演绎的。
草彅刚,或者说里面大部分跨性别者,演的都是男扮女装而已,对于跨性别者的特定困境也没有真正触及,换成任何底层穷困女性也可以。主角把自己的梦想投射在少女身上,相依为命地互相背负,最后一条生命燃烧殆尽在另一条生命上面,不是不行,就是不够真诚,不能加了这个元素却只是去消费它。
草剪刚这演得吧,也不能说不行,但是还不如看新人妹子呢。男导演/编剧拍这种片就有种卯着劲儿使到错的方向的偏差感。
边缘人的相濡以沫,草彅刚为演跨性别人士有做功课。可惜导演不怎么会剪辑,好好一个故事剪得七零八落...
不太行,浅层的苦痛展示。
是一开场就能抓住观众的片子 矛盾个体的爆发和情感边缘的碰撞既带刺又温柔 小女主服部树咲的芭蕾呈现亮眼
原来天鹅不是草彅刚。若说《人生密密缝》是一种温情饱满的走向,告诉人们生活的美好有多种可能,那么本片则站在一个对立面,把所有苦痛和盘托出。不被爱、不受接纳,不获自由。小女孩的介入激发她身体里潜在的母性,只是一切转变都太过突兀。草彅刚演得很卖力,其他演员却完全接不住他的戏。为了悲剧而悲剧,为了凄惨而凄惨。被固有的框架圈得太牢,煽情效果亦随之大打折扣。
看不了这种让人憋气的剧情 难过
昨晚才后知后觉地发现期待有些时日的第4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午夜天鹅》已经可以看了,于是午夜时分就观影了:虽然故事性较强的剧情挺引我入胜,生活化的影像风格也颇中我意,但好些情节的推进与转折由于缺乏起承转合的交代而显得跳跃突兀不自然,这或多或少还是影响到我的观感。尽管如此,在正能量满满的《人生密密缝》后看到这部有些现实残酷的日本跨性别者电影,还是蛮惊喜的。→ 附注:海边跳天鹅舞的段落,拍得既悲伤又唯美。& 凭借本片获得第4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男主角的「草彅刚」原来已经拿过好几次日剧学院赏最佳男主角了。
极度失望。日影的题材与镜头韩剧的剧情,编导对抓马情节的莫名喜爱让全片做作无比,冲突与转折都黑人问号,半毛钱都没有被打动。同题材请学习《人生密密缝》好吗。
相互救赎
没什么过程,对苦难的描写也太表面了。
内田英治为什么转走温情路线了?!转就转吧还沿用拍黑深残的那套剧情转折得没有一点点防备。。请做回你自己好嘛!
音乐结束后的纵身一跃,大概会终生难忘
变性手术的痛苦与后果普通人是不知道的。而且从男性变女性,你的经济实力立刻下降,工资收入就会减少。
有一些不按套路出牌的段落避免了整个故事流于俗套化,但是后面半个多小时就有点跳了,剧情也比较断裂,感情推进更是有些突兀。草剪刚的演技很细腻,也很有说服力,相对而言新人女孩的表演有一点没太接住,但是也还可以了。整体不乏动人之处,但骨子里还是内田英治一贯的孤独和绝望感。
谈论LGBT不是流行 我想对我来说 讨论它可能是让我更多的去认识人类这个独特又多样的族群的一扇窗 他是女人 可作为女人 他要承受的又似乎有点太多另外 饰演一果的服部樹咲 我之前一直疑惑为何要写“(新人)” 看完后多少有点明白 感觉和一果一样 她的舞台可能很大
LGBT题材电影在豆瓣的评分往往要比真实水准高1-2分
为了OST给满星
过期少女,几乎唯一的爱豆了。。。记得lofter香草饭写过阿刚是跨性别者的设定呢,没想到过可以成真。12年入饭圈,13年开始喜欢霓虹爱豆,2020年了,跟几乎所有的爱豆告别,包括熊,唯一的仅存的阿刚。看了15分钟预告,讲得母爱,梦想,跨性别。阿刚这几年真的是不断给我们惊喜,谢谢你这么努力,突破自己。
两位主角分别面对的是身体的缺陷和家庭的缺陷,但她们心中都有某种“想成为”。女孩的身体是跨性别者的理想镜像,白天鹅则是女孩的理想镜像。一个优雅、纯粹、完美的女性形象。跨性别者希望自己成为完整完美的女人,但因为现实的原因失败了,于是她把自己的使命传递给了年轻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