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对武器不是太懂,但AK-47的大名还是听过的。
这好像也证明了AK这玩意儿真的做到了家喻户晓。
谁能想到,发明AK的,不是诸葛亮,而是一位门外汉呢。
跨界的杀伤力,极其巨大。
毛头小子凭借着跨界的热情,一路过关斩将,美好的人生向他展开了大门。
在这个过程里头,倒是可以管窥到当年的老毛子,即便是在内部,照样也是太多的狗屁倒灶。
可是,真正的科研,落到实处,除了天赋和热情,更多的还需要专业的知识。
最起码,画个图是应该的吧。
毛头小子不会画,这个不是问题。
上头很快安排了个美貌和才华并重的美女。
不过,毛头小子想事业和爱情双丰收,可没那么简单。
总之,毛头小子的事业和爱情,都是一波三折的过程。
但不管怎么样磕磕绊绊,毛头小子总算是功成名就+抱得美人归。
昔日的毛头小子,终成一代大师。
直到现在,AK还活跃在世界舞台。
兵器,本身没有错误,造成太多的杀伐,大多都是人们的贪欲罢了。
看完 卡拉什尼科夫 只有一个词,震惊。震惊能拍的如此的烂。看完电影又搜了一下百度百科,百度百科都比电影的剧本精彩。如果是讲设计师本人,那剧本就是一份简历而已,时间加工作单位。如果是讲AK47的诞生,更是满纸荒唐,完全比不过各种纪录片。 剧本的错误已经惊为天人,视听上错误更让人啼笑皆非。从开篇就用恢宏大气的结尾配乐贯穿始终,开始还以为是故意造成和画面的对比感,多次出现这样错误时才发现是导演根本不懂节奏。 做为爱森斯坦的祖国,往日俄罗斯电影多少会用一些蒙太奇学派的桥段。但在这片子里,蒙太奇只是剪辑,更出现了夜里天空延时直接同景别同机位生切到白天正常速度天空的大笑话。不知道爱森斯坦会不会气的从天堂里下来给这导演一耳光。 这两年俄罗斯电影质量惨不忍睹,去年的 巴尔干边界 已经堪比战狼。这卡拉尼什科夫又烂成这样。如此下去,俄罗斯除了能在好莱坞大片里当反派,几乎失去了在全世界发声的可能。 也没必要嘲笑俄罗斯的自嗨。豆瓣对这电影评分很高,因为卡拉尼什科夫来自乡下,触动了很多同样背景中国网友,觉得自己也是被打压的天才。 亲,花呗和京东白条的借款额度该满了吧。
叶卡捷琳娜·摩西娃:你为什么生气,你只要去一年。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这不是重点。 叶卡捷琳娜·摩西娃:那又怎样?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科夫罗夫兵工厂,知道那里谁负责吗? 叶卡捷琳娜·摩西娃:捷格加廖夫将军。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捷格加廖夫。 叶卡捷琳娜·摩西娃:那又怎样?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他是我的竞争对手。你认为他会让我独自展开工作吗?算了吧。他会给我一张桌子和一把锤子,叫我组装他的机枪。 叶卡捷琳娜·摩西娃:米沙,你能行的,你很执着。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是,我很固执。 叶卡捷琳娜·摩西娃:你也是苏联最好的武器设计师啊!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你真这么认为? 叶卡捷琳娜·摩西娃:当然了。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我是世界上最好的。 叶卡捷琳娜·摩西娃:说你胖就喘上了。
提起卡拉什尼科夫,绝大部分没有概念,如果提起突击步枪AK-47,大部分就知道了。这是一部传记片,介绍了卡拉什尼科夫发明AK-47的过程。卡拉什尼克夫把他举世公认的才华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融进这一支无与伦比的突击步枪中。
前苏联极度寒冷的环境中对武器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在武器的精度和可靠性难以共荣的前提下,卡拉什尼科夫选择了可靠性。在枪支的测试中,也看到把枪放入水中、埋入沙子中再拿出来射击。
卡拉什尼科夫曾经是一名坦克指挥官,在战斗中,他胳膊受了伤,在去往野战医院的路上,由于卡车陷入雪泥中,他和其他战士去村里借马,这名战士带着从兵工厂新产的步枪,随即二人遇到德军,在交火的关键时刻,新步枪卡弹了。导致同伴被德军射伤。事后分析,因为天气太冷,子弹冻住,弹簧太弱,导致撞针碰不到子弹。
受到刺激的卡拉什尼科夫(米莎)决定制造一把适合苏联的新步枪。实际上小时候的米莎就喜欢制造东西,他手工锻造了一把猎枪。在哈萨克斯坦的车站机务段,他曾经私下制造了一把枪,并因此导致了麻烦。
卡拉什尼科夫的发明之路,总体平稳,或许他曾经的战场经历,更让他深切体会一把好枪对战士多重要,除了机务段站长稍作为难外,他遇到的同事和上级都非常支持。或者说由于他天才的想法和设计,让他很快脱颖而出。在枪械研究所,从没上过学的米莎遇到了制图员叶卡捷琳娜.摩西娃,后者帮助他制图,并鼓励他。
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起初他在枪械设计比赛中是落败的,当战争结束的时候,他仍然没有成功。战争胜利的消息一度让他以为会失去继续发明枪械的机会。在战场上吃了枪械大亏的苏军意识到他们的突击步枪比德军弱很多,并继续让枪械研究所研究一把好枪。
苦思冥想的卡拉什尼科夫受到波波沙冲锋枪设计者戈利·斯帕金的点拨,机枪就要像步枪一样简单。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想明白的卡拉什尼科夫通宵制图,当他拿出样品后,又迫不及待的想去测试。在争取尽早测试的时候,他还违反规定自行测试。爱才的将军看过设计图后,立即肯定了他的这把枪,后面的故事顺风顺水。
AK-47诞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把全世界知名的突击步枪,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军队曾经装备过AK-47或者其改进款。卡拉什尼科夫发明AK-47的时候才29岁,在他随后的生活中,他每天都问自己一遍,“如果他在战争一开始就设法发明了AK-47,战争将会如何发展?”也许可以挽救成千上万的无辜生命。
故事的完成度还算可以,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种题材的电影只要强过中央六台的自制片就不算亏本。 演员长得也非常神似卡拉什尼科夫本人,这一点在观影感受上有加分。 但是遗憾还是很明显的: 1.卡本人痴迷制作一把全新自动步枪的逻辑是贯通的,但是动机刻画的不够。因为波波莎卡壳而中枪的下级军官、童年的经历、甚至爱国情怀,感觉都是可以深挖的点。但是很遗憾,动机塑造得仍旧很疲软——仿佛完全是兴趣和好胜心在驱动。而卡作为世界知名的俄罗斯招牌,甘于清贫不走穴的退役中将,把一切都献给了国家的设计师,仅仅是兴趣和好胜心恐怕还是不足以支撑起人物。 2.卡本人的出身非常具有特殊性,他的故乡以及工作生活了半生的阿拉木图目前都已经是别国了。无论是持有何种政治立场的俄罗斯人都应该对这样复杂的人物背景期待着更深刻的戏剧冲突,甚至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探讨民族与国家认同的议题。而电影选择呆在安全区中规中矩,虽然无咎,但终归有点遗憾。 或许,本来可以成为像《窃听》一样电影的。
2022.02.06
天才发明家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先天要有天赋,上帝赋予的禀赋;后天要热爱,那种痴迷的酷爱;再加上勤奋,废寝忘食的刻苦;最后是坚持,逆境中的坚守。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从小就喜欢枪,从十字弓,弹枪,到摆弄做火药枪,成年后在一个铁路机车大修厂工作,竟然私自做出一把真枪,害得经理安德烈季奇被警方足足拷问了两天,还好那把枪不能射击,否则经理就要蹲大牢了。经理不知道,其实那把枪能把钢板射穿,只是那天警方查获那把枪时凑齐卡拉什尼科夫把枪栓卸下来去修理。
二战爆发,卡拉什尼科夫作为一名坦克手上了战场,看到苏联士兵的步枪设计落后,质量低劣,经常卡壳,两军对峙时常常处于劣势。就一直琢磨着设计一款性能优良的自动步枪,还画了草图,但是这个愿望一直没有机会实现,负伤回家养伤,路过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卡拉什尼科夫又萌发此念,跃跃欲试,他不惜放弃回家和母亲重逢的机会。可是对那件痛苦的事情记忆犹新的经理却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严词拒绝,直接把他赶出了办公室。
沮丧之际,遇到了来自阿拉木图的高阶检察官巴萨罗夫中校,卡拉什尼科夫直接面对中校,坦陈自己的想法,没想到竟然得到了中校的批准。看到巴萨罗夫的推荐信,经理最好同意,从此,卡拉什尼科夫开始夜以继日的制造他的自动步枪样品,困了在工作台的椅子上打个盹。卡拉什尼科夫向经理要帮手被拒绝,正当他用一只手艰难的努力时,一批优秀技工站了出来,他们愿意业余时间帮助他。试射的那一天,上班的工人都停下手里的活来观看。谁会想到,卡拉什尼科夫在一个叫马太小镇的铁路机车大修厂,做出了他的第一支自动步枪。
去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找巴萨罗夫中校,不想中校被调去前线,而卡拉什尼科夫被关了起来,没收的枪被阴差阳错的送到了枪械专家安德烈·卡扎科夫手里,这把人工制作的枪,样子丑陋,很有意思的是螺栓结构别具一格,可以看出和正规枪比完全是不同的路子,试射效果很好。就在被关在禁闭室的卡拉什尼科夫被卫兵嘲笑的时候,不想少校回来后直接放了他,并称他为发明家,让卫兵们目瞪口呆。
卡拉什尼科夫一边大口的吃着罐头一边聆听专家的评价,设计很有创意,但要改善发射紧密度和减重,然后参加全联盟武器设计比赛。中亚军区指挥官图尔巴特金将军亲自测试了卡拉什尼科夫的自动步枪,非常满意。
是金子总会发光,卡拉什尼科夫终于要发光了。一身戎装的卡拉什尼科夫来到了莫斯科,在去舒罗夫斯基山脉的路上认识了另一位发明家阿列克谢·苏达耶夫少校,少校看出卡拉什尼科夫身上有某种特征,看好他,两人还打了赌。在古鲁特文休罗夫斯基测试基地,一大批驰名遐迩的苏联专家云集,卡拉什尼科夫疑惑的问“我真的在与这些著名的设计师竞争吗?搞笑的是卡拉什尼科夫竟然不会画技术图纸。
组织上安排一个叫叶卡捷琳娜·莫伊谢娃的美女加班帮他画技术图纸,美女提出一个条件,不许挑逗她。卡拉什尼科夫一脸茫然,不知所措。苏联人信奉东正教,男女之间没有东方佛教那么多清规戒律,因此男子都天生自然会搭讪美女,所以叶卡捷琳娜要先打预防针。不想在舞会上,一个中尉邀叶卡捷琳娜跳了一支舞并要送她回家,这下惹得卡拉什尼科夫醋意大发。在叶卡捷琳娜家门口分手,卡拉什尼科夫知道了叶卡捷琳娜没有了丈夫,有个女儿。
天才的成功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充满荆棘坎坷,卡拉什尼科夫两次都以失败而告终,沮丧的他准备重返前线去杀敌,却偏偏体检不合格。此时突然传来德国投降,苏联二战胜利的消息,正当设计人员为战后找出路的时候,卡拉什尼科夫却接到由他带领一个团队为苏军研制自动步枪的新任务。新枪模型制造出来了,捷佳里亚罗夫将军亲自看了卡拉什尼科夫的枪后评价“组装方式很随意,但却完全契合,看来我完全没有必要再去测试了,你的枪比我的好多了,设计非常前卫,我的模型锁柜子里,不要再让人看到了”,将军主动认输,高风亮节令人可敬。测试开始了,前两款枪经过浸水和埋入沙堆后均出现射击故障,卡拉什尼科夫的自动步枪上场了,浸水、埋沙后测试均合格。
莫斯科,因发明AK-47自动步枪而成为斯大林获得者的卡拉什尼科夫受到炮兵元帅沃罗诺夫接见,并带他检阅部队,直到此时卡拉什尼科夫才告别中士得到晋升,应该说,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自动步枪没有赶上二战,没有在二战中发挥作用,但是这并不影响这款枪在世界各个冲突地区发挥作用,检验它的优良性能,最终成为一款世界名枪,创造苏联武器的辉煌。AK-47自动步枪量产超过2亿件,并成为二十世纪武器的象征,世界各国总统和国王以与他拍照为荣。
更开心的是元帅亲自批准卡拉什尼科夫探家,终于能见到母亲了,这对于十几年没有回家的卡拉什尼科夫来说是头等喜事。当他领着妻子和两个女儿走到家门口,在院子里拾劈材的母亲快步迎上前去,拥入他怀抱的那一刻,他是最幸福的人。
仍然记得多年以前打CS时端着AK47将对手爆头的酸爽。
诚意很足,但内容不足。设计枪支就是在厂里带着一帮人走来走去。这个套路拍得也挺俗但是人物都挺可爱的。啊好想知道内务部要是和党卫军打一仗会是什么效果啊。
枪械天才AK47之父
最牛产品诞生记——AK47,75年经久不衰
寡淡如水
焦点不集中!有点散漫不过瘾!AK47啊!
3.5
对比这部俄国人自己拍的历史传记片,更显出刚看过的美国小说《莫斯科绅士》是个带政治色彩的“西方神话”。本片讲述是前苏联AK47自动步枪发明家的传记片,继承了《普通一兵》、《董存瑞》等社会主义时期英雄主义电影的干净、单纯;当然也多了些“时代复杂性”的描写(揭示其哥哥做为政治犯一直被关押)。总体来说,还是个今天俄国的“主旋律”电影。喜欢这类题材的人,可看看。
镜头语言很漂亮,构图什么的一看就知道导演是学院派,可惜这剧情太寡淡
看完有些平淡,只好找其传记来补,发现影片缺失了两个重要的关键:1、卡拉什尼科夫受伤住院其间,阅读了图书馆的所有兵器书籍,尤其是对轻武器的发展史变迁有了较系统的认识——这是承上启下的关键。2、在走向AK47之际,卡拉什尼科夫不断改进,得到很多方面的帮助——这是走向卓越的关键。影片本可以拍的更好啊
没有重点的流水账,像AK47一样,故障率低,就是精度差
阿尔泰边疆区是个英雄的边疆区
天才的设计师的故事,一支神奇的枪械诞生的过程。影片用非常平实的手法,讲述了AK47的发明人卡拉什尼科夫的故事,片中画面非常漂亮,男女主角颜值很高,应该是出于保密的原因,影片没有细致讲述发明中的细节,让人感觉有些不太过瘾。整体来说,观众还是看到了一位没怎么上过学、也不会画图的天才设计师的成功历程,当时的苏联真是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怀和胆略,才能让卡拉什尼科夫这样的设计师脱颖而出。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生于1919年11月10日(天蝎座),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AK-47自动步枪产量超过一亿支,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AK-47自动步枪也因此出现在五个国家的国旗上,卡拉什尼科夫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枪械设计师,没有之一
餓螺螄的米國大片!!!
结果变成了省港旗兵的利器,不晓得卡氏爽不爽
真正讓卡拉什獲得至今的成功是冷戰時期制體指導的熱衝突輸出以及刻意的大量生產導向.
在我心里,卡拉和他的AK47是真正的20世纪兵器之王。
一代枪王的传记写实,不同于美式英雄,苏式英雄的成长史几乎都是从平民开始,而后缔造传奇,给了我们更多的鼓励,有梦想就要坚持下去!试枪阶段的慢镜头甚为震撼!
这是一个天才的设计师的伟大设计。没上过学,却设计出一支历经70年而仍被广泛使用的枪。这支AK-47及其仿制品,几乎抗衡了世界上所有的单兵自动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