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一样的生活
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环境~
看完这部片子后~有点伤感~为最后狸猫们在一起欢笑~在一起唱歌~在一起跳舞~或许他们真的累了.
为了生存~我们都在改变~
为了生存~我们必须战斗~
狸猫真的很可爱~很善良~他们不会去伤害任何人~甚至为自己伤害别人而去祷告~但他们还是用生命和鲜血~去斗争着~只为生存~但最后的一切在人类的无视下~一切都烟消云散了~直到最后的家乡的重现~让狸猫感动~也让人类感动~我们都来自这片森林,我们的先祖在这里留给了我们宝贵的财富~但我们找不到先祖的足迹也忘记了人类的足迹~
或许我们也是一只狸猫~只为生存~我们隐藏了自己
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自己
2 ) 谈一下故事中的妖怪
其实除了保护大自然的主题外,这个作品最吸引我的还是对里边妖怪的描写。如果你知道谁是水木茂,知道谁是鸟山石燕的话,想必会在这部作品中看到更多惊喜。
首先,这个故事取材自日本江户时代的传统妖怪故事《八百八狸》。最初讲的是一个关于狸猫和狐狸在四国发生大战的故事。而且四国也是日本古代妖怪中狸猫的分布地,所以故事中才有去四国找长老一段。
其次变身的那段,开始变成一个类似铁锅的东西,取材自《文釜茶壶》的故事。讲述一只狸子变成茶壶想耍弄人类,结果自食其果被烫伤逃跑的故事。
而狸猫睾丸的由来更是取材自狸之腹鼓的故事,日本古代人认为,狸猫的睾丸越大越能够招财。
而故事最精彩部分的“妖怪大作战”更是取材自江户时代的妖怪绘大师鸟山石燕的《百鬼夜行绘卷》。如果你看过《图说百鬼夜行》这本妖怪绘图鉴的话,基本上故事中出现的妖怪都能找到。每一个都是日本最最传统的妖怪形象,而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再就是这部动画是由日本妖怪协会会长、大名鼎鼎的《鬼太郎》的作者水木茂老师监修的,所以很多妖怪也都能在《鬼太郎》动画中找到(因为这部动画本身就是一个叙述日本传统妖怪的故事),比如那个狸猫们变成的到处拦路的“大脑袋”,那不正是《咳咳咳的鬼太郎》中“妖怪横丁”的钓瓶落么。还有就是那个老狸和尚的五官完全就是水木茂老先生的翻版。而在故事中的一段人类在电视里谈论到底有没有妖怪时,也有个人说了句:“水木老师,这个问题您怎么看。”然后那个侃侃而谈的人正是水木茂老先生。
其实还有很多细节,比如“狐狸娶亲”啊、“骷髅魔”啊、“七福宝船”啊,“八百八神”啊,太多细节了,就不多说了。
3 ) 变迁与变化
近几年来,常常半夜醒来,仍记得梦中的情形,那是粗大的垂柳树,清澈的湖水,湖边是雕龙画凤的条石,村后河汊边黑油的老森林,树根深深埋在柔软的细沙中,河水里是菱角和莲藕,还有小鱼和透明的小虾,和小伙伴游泳戏水不小心喝一口水,都是甜的。那是我幼时的故乡。
再回故乡,一切都变了。河汊早已变成了臭水沟,村子周围的小湖,大部分被村名用垃圾垫平盖上了房子,剩下几个,臭烘烘的覆盖着一层绿苔,漂浮着垃圾塑料袋,连洗手都不成了,开满黄菜花的地参差盖满了贫民窟似得板材厂房,空气中弥漫的是甲醛的胶水味道,充耳的是撕心裂肺的锯木头和粉碎木皮的声音。一切都在变,都在时代的洪流中直奔金钱而去,不可阻挡。
道家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佛家说:诸行无常。新时代说: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世界变化快,甚至难以用发展来形容。
在时代的洪流面前,是融入而随波逐流?还是努力坚守曾经的美丽?是我们每个个体不可避免的拷问。融入人群的狐狸,几代以后,还是狐狸么?坚守的不会变的狸猫,坚守的意义又何在?
曾经与朋友讨论过一个问题:坚守美丽、正义、和原则的是君子,抢抓机遇、适者生存能与时代共舞的是智者。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定位取向是什么呢?生活中,其实我们都是有着狐狸或者狸子的身影,不满意甚至讨厌现在的生活,愿望生活在自由、快乐、善良、单纯的世界里,但不得不伪装自己,为了生存,混迹在时代的洪流中。
幼时故乡湖边雕龙的条石,也曾是我祖辈牌坊的一部分,我现在的生活形态,也终会是我孩子梦中故乡的情景。时代的变迁不可抗拒,我们也被迫相应的与之变化。
该片以一种轻松的童话般的笔触,承载了一个沉重的大话题,把握起来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十分难得。
中华文化的神狐鬼怪题材丰富,我们咋就出不了这般文化厚重的作品呢?在此力荐,是为超越。
4 ) 消失的故乡
看完了《平成狸合战》,很不争气的说,是流着泪看完的.实在是太有感触了.我的意思不是说我是混迹在人类中的浣熊,而是我的生活经验,完全可以让我体验的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们所经验的一切.
自己的家园被另一种势力,无情的剥夺.面对着自己生活痕迹的减少,自己生活空间的缩小,这种感触,我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所理解的,是自己曾经生活痕迹的减少,怎么说,在这个国度,起码有个地方住还是不成问题的.先不管是什么状况.
家乡青岛,是一个很美的城市.或者说,是以前是一个很美的城市.当然了,即便是在现在的一些评比上,它也总是榜上有名.可是,令它榜上有名的,还是曾经时代的美丽的景观,曾经殖民时代的一些建筑.很令人汗颜.青岛解放已经快要六十周年了的说.当然了,随着东部的开发,青岛的香港路为轴,形成了略有规模的CBD.摩天大楼也算得上是接踵摩肩,让人看了,也不由得体会出经济发展的可人成果,为改革开放的成果感到欣喜.每当外地人赞叹的时候,我也是从心底的感到欣慰,因为我是青岛人.可是,他们眼中的青岛,是我的故乡么?
我不知道怎么界定这两者的区别,我的出生地,是在青岛的北部,是比较不怎么繁华的地方.从小就是野孩子的过法,剽悍,粗糙,带着青岛人的所有脾性,放纵,大咧咧,不拘小节,死要面子.玩的东西,也是所有青岛小哥的那些东西.踢毽,扔沙袋,拍牌,斩牌(遗憾的是,直到现在,还是不知道变形金刚的怎么玩).一到夏天,就没有命的游泳,晚上就在路灯底下打扑克,一玩玩到半宿,睡他一天,下午在游泳.就这个样,混混沌沌的活到了二十好几.突然一回头,发现自己长大的地方,再也找不到了.
就好像是温水里的青蛙.整个城市都是在修修补补.这来修条路,这来弄座楼,等到过了一阵子.才觉得一切都变了.忘了多久没看见蚂蚱了,也没看见有小孩儿顶着太阳在草丛来抓了.蜻蜓蜜蜂这些东西也少了很多.就是人不见少.有个好处是,蚊子好像也少了.现在去一浴,现在的沙滩能扎破脚,要是天好,能晒死人,再也没有一层层的更衣室遮遮荫打扑克的那种惬意了.
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变成这个样的,再也没有以前的那种悠闲,那种惬意了.或者我长大了,可是现在就去遛个街,买个东西,看着收银台前面那些人,我就觉得头大了.这是因为青岛人有钱了吧.有钱怎么才有数的几个超市,怎么都集中在一个地方.以前的那个市里,彻底的找不到了.冷冷清清的,最多的,恐怕就是从火车站往外坐车的吧.
这是青岛么?这是我记忆中的青岛么?这是真实的青岛么?或者这是一个梦.
5 ) 或许人人都是狸猫
喜欢这个片子的结尾,让我很感动,失去了家园,来到了人类生活的世界,需要熟悉人类的世界,当渐渐觉得自己是个人类时候,当看到那些无法变成人的狸猫伙伴们快乐的跳舞,才发现原来本性是唯一不能失去的。。。
看完之后,打电话给朋友:你是狸猫吗?朋友说:你猜啊。。。。
也许我就是狸猫也说不定呢。。。。
6 ) 睾丸也能做凶器
关于导演
高畑勋与宫崎骏,平城狸合战与幽灵公主。
正如宫崎骏本人是一个飞行狂,他的动画也注定天马行空。
高畑勋则更像个工匠,一点点不厌其烦地雕刻眼前的东西,中规中矩,憨厚老实,一路滑稽下来,怎么看都像晚上晃悠在路上的喝醉了的猥琐中年大叔。所以他不讨小朋友和美女的喜欢,所以票房比不过宫崎骏。
关于本片
环保
看着狸猫一只一只一群一群地死掉,我尽了最大努力还是没能把它跟环保扯上关系,我最先想的,是达尔文和尼采。
就像Hotel Rwanda里面那个不知道名字有没有出现过的记者身边的摄像师说的,屏幕前的人会严肃地说“天啊这太可怕了”然后继续该干啥干啥
我是学环境科学的
不只是环保
不知有心还是无意,高畑大叔最后还青春了一把。正吉变成了“大人”,当上了上班族,每天3点一线的生活让它疲惫不堪,于是就出现了结尾处正吉脱掉人皮向着狸猫群裸奔
可是人已经无法脱掉衣服回归自然了,因为人是被赶出伊甸的
(8/10)《百变狸猫》和《进击的巨人》本质上是讲述同一个故事,但《百变狸猫》幼儿画风的外貌下,却是远比《巨人》更现实、更残忍、更冷酷、也更有深度,主人公们发动的“地鸣”在敌人(人类)眼中其实只是“主不在乎”,越是想“一个不留地杀光人类”,越是换来自己更加狭小的生存空间,最后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在一片自己制造的回忆幻象中思念着美好的青山绿水。相较之下《巨人》其实满中二的,抛出了一个很好的话题,却也把“消灭全人类”描写得太儿戏,落入了主角掌握着“祖传秘密大杀器”的俗套,要知道希特勒有组织、有纪律、使用现代科技、并在多个国家(包括法国和苏联)的大力协助下,也没有灭绝掉犹太人,但在动漫中艾莲扔几个祖传巨人、诺曼在乡下实验室搞出几滴药水,就能灭掉拥有当时最高科技的整个文明,“灭世”哪有那么容易。
宫崎骏讲故事的能力还是不如高畑勋,高畑勋的想象力却不输于他.........技术方面我不太重视......高畑勋才是吉卜力最强
1.都是傻瓜的血脉使然呢。配合《有顶天家族》看更好,更能理解日本文化中狸猫的形象 2.结局半小时很感动,半是妥协半是无奈,半是幽默半是辛酸。3.妖怪大游行一本满足~其实涉及民俗的部分篇幅不少呢 4.总觉得有讽刺。。。官僚开会左右之争武装政变神风特工队神喵的
6/10。媒体借闹鬼制造新闻,游乐园冒名顶替趁机炒作,警察射杀护林的动物;狸猫内部的和平派与强硬派的弹劾斗争、民族传统复兴和抵抗建设。有人认为狸猫的混乱暴动暗喻了人类历史上的所有革命,其结果是令人哭笑不得的白费工夫,跨物种同化成了唯一活路。前半各种开大会的段落谐趣,后半故事说散说教。
宫崎骏的动画真的不是一般的牛逼,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在1994年就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问题,并且做成动画,把环保的意识灌输到孩子的心里,让他们以后为保育做出贡献。人类又能比动物高尚和聪慧多少呢?就算是比它们更加聪慧,最终的结局不都是一样的吗?人类,不过也就是狸子和其他动物的本身。
想起有顶天,和狸猫有关的片子总像是由乐天者讲述悲伤的故事。一开始以为是clash of civilization,后觉着眼点似还在融合之痛,结局在最开头的隐喻中便已阐明:人类如啃食树叶的虫般无处不在,同时又像佛祖般拥有工业神力,而狸猫,不过是群喜爱变化和玩乐的小动物罢了。
真可爱,全程都被变身狸猫逗得哈哈直乐。整个电影换成人来讲可能会觉得哎呀搞什么,东来一拳西挠一下的能搞出名堂才怪了!会干着急。可换成狸猫就那么亲切,令人感伤,甚至更能理解了。多少特别又弱小的人被这个社会吃掉了呀。变成沧海中又一个麻木的灵魂,能记起自己过去的样子已经是福分
自然主义的传统故事,还有暗藏了日本文化对性的达观态度,这种片子一定是老头子才会指导出来,村里长老的那种老头子
狸猫们说着日语喝着清酒唱着民谣跳着民舞身着日本传统服饰还能变形成人?这比X战警蓝魔女还厉害!可他们却对付不了人类?能力越大竟然灭绝越快?显然这种故事设定从种间竞争优胜劣汰的生物演变角度是解释不通的。“百变”之技,更像是一种服务于动画想象画面奇趣让观众大呼过瘾,而非剧情逻辑之内与人类博弈的实用技能。于是再次印证本人的老观点:高度风格化神话/古装/动画之类故事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只能遥讽,无法对接。所谓只能遥讽是说在狸猫族群自己封闭圈子里,有好斗的,有和平的,有会变的,有不会的,有被排挤的,有被拥戴的……然后这种性格与互动可以投射出人类社会的某种时代危机。若非如此而是叙事贪心妄图与人类直接产生关联,那么许多原始设定卖点都将面临失控失职失洽的风险。
在现实面前,梦想再坚硬,也只是个蛋。纵使百般不愿,彼得潘总归要跟社会订下契约,假装大人来生活。不知何处是家,不知如何消解……
最后的幻象让人泪奔,只是一切再也回不去了。
这其实是宫爷爷的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部.其实是一部很有一种很悲壮的幽默的感.狸猫们面对那个世界,没有办法改变.另外,还很喜欢里面的两首歌曲.虽然唱得很欢乐.但是看了那电影的后遗症就是,每次听到就会想哭.
一种爱玩的生物再也唤不起敬畏之心,与其说关于环保、不如说是关于等价交换逻辑下蝇营狗苟的人生,当暴力革命成为了无法起作用的选项,便只好在百鬼夜行和变回旧时山川的幻术中聊以自慰。结构的变化挡不住,好在狸子们还可以在被分割的草地上起舞。神话与别样的生活方式的回声。不绝与绝望。
片尾十分钟瞬间泪崩,我们都是那些会变身的狸猫,讨厌城市还不得不进入城市生活,心里一直想回到那个美丽的森林中。家园被破坏了,我却不能在城市中哭诉。不是阻止城市发展,因为它已经无法阻挡,美丽的乡村一天从国家消失了。狸猫的哭泣,大地回绿是痛心的怅叹,那绿草围绕的小路,路上步履蹒跚的老林
用欢快和喧哗谱写的自然悲歌
拜托,不是宫崎骏
其实所有动物在人类眼里,除了宠物就是食物,何曾有过真正的和平共处呢?这片的结构有点散漫,而且感觉主角换来换去的。高畑勋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但讲故事的能力明显是不如宫崎骏啊。
从最后一次的幻象起开始流泪。很感动,最后的歌曲很欢快,但是听起来总是很沉重,还是止不住地哭了。
细节幽默感人,整体故事主题先行,有点脱节。
游行的比较:狸猫合战和红辣椒,胜者——不分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