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manSchultheis出生于德国,是一名业余的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精通音乐和摄影以及工程技术。1939年2月,迪士尼新开发的特效部雇佣了他,此时,华特·迪士尼创造的米老鼠动画短片正在渐渐失去观众,于是又开发出了唐老鸭系列,结果证明了唐老鸭比米老鼠卖座,但迪士尼不甘心让米老鼠就此告别银幕,他想要给米老鼠策划一个短片,让它华丽回归。
华特·迪士尼在一个饭局上与波兰裔知名指挥家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谈起了这个计划,两人一拍即合,后者也欣然答应了免费替迪士尼担任幕前指挥。两人合作的曲目便是法国作曲家保罗·杜卡斯的交响诙谐曲《魔法师的学徒》。杜卡斯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老师,这部作品取材于歌德的同名叙事诗,描述了一名偷师的小巫师滥用法力而闯下大祸的故事,米老鼠则成为片中小巫师的不二人选。
1938年,华特·迪士尼下令开工制作《魔法师的学徒》,这部短片有9分钟长,比一般的动画短片长2分钟。影片的画风豪华,动画师弗雷德·摩尔甚至给米老鼠的眼睛画上了瞳孔,以便让它看上去更吸引人。影片的成本高达12万美元(此时一般的迪士尼动画短片的制作成本为4万美元,而迪士尼以外的动画公司的短片平均制作成本则低于一万美元),迪士尼觉得以一般动画短片安排在电影院正片前面放映的形式难以收回成本(迪士尼最赚钱的短片《三只小猪》的利润也只有6万美元),而斯托科夫斯基麾下的费城管弦乐团的开支远远超出了预算,因此斯托科夫斯基提议录制多首乐曲来降低成本,华特·迪士尼于是只能作好开拍动画长片的准备,两人共同甄选合适改编的古典乐曲,并邀请了资深乐评人迪姆斯·泰勒为暂时取名为“音乐会”的影片出任解说。
经过一番斟酌,全部曲目终于敲定。除了《魔法师的学徒》外,还包括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老柴的《胡桃夹子》、斯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庞奇艾利的《时辰之舞》、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和舒伯特的《圣母颂》。迪士尼亦决定启用《幻想曲》(Fantasia)这个自由翱翔的标题来为新片正式命名。令迪士尼意想不到的是,当《幻想曲》全部制作完成,其成本已经超过了228万美元。
影片将动画与古典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主流动画史上野心勃勃的实验作品,现在看来很多场面仍具想象力和震撼效果,HermanSchultheis负责的,就是影片的特效制作。动画片也需要特效制作?没错,对于一些今天看来很容易就用电脑动画完成的镜头,在当时来说,必须通过手工特效来解决而不是画笔。
比如《胡桃夹子》的结尾雪花飘落的镜头
雪花其实是用齿轮和小火车轨道制作的,雪花被刻制出来,透明的雪花通过行星运行的方式一边旋转,一边沿着小轨道往镜头前面移动,在拍摄时,摄影机倾倒,这样我们可以在结尾时看到雪花的特写。拍摄每一帧前,轨道用黑色天鹅绒覆盖,这些实景拍摄的画面,最终与动画师绘制的雪花仙子的动画画面合成,两个不同的元素就这样结合在了完成的画面中。
由于每个特效镜头拍摄完成后,场景和摄影机都将重置,因此HermanSchultheis把这些特效的制作方法、草图等都做了详细了记录,笔记本里不仅有所有特效的制作方法,而且他还让人拍摄了现场实际操作的照片。
大部分特效都是一帧一帧地拍摄,因此耗时耗力,HermanSchultheis的吃住都在摄影棚,影片上映前一周,他还在不停地拍摄,而且在将要完工之时还发生过地震,但他最终克服了所有困难,赶上了首映。
HermanSchultheis并没有意识到这本笔记本的价值,因此他在完成影片之后,打算以400美元的价格卖给迪士尼公司,但当时华特·迪士尼觉得这没多大价值就没买。他只能把笔记本藏在家里,一放就是几十年。
1955年,HermanSchultheis去了危地马拉旅行,他走进了丛林之后就人间蒸发,从此失踪,多年后被认为是死在了丛林里。他的妻子去世时90多岁,把房产留给了看护修女,又发现床底下有一些书籍是迪士尼签名送给HermanSchultheis的,于是就打电话给迪士尼公司的人,要送给他们。
迪士尼的动画专家霍华德·罗维里在整理这些遗物时看到了这本笔记本,心跳加速、如获至宝,因为甚至在迪士尼公司里,大家都早就不知道《幻想曲》的特效是如何做出来的。换言之,若没有这本笔记本,很多动画特效在今天来说仍是谜团,动画特效史的重要篇章将无法书写。
笔记本的保存情况非常糟糕,纸上的胶水都已经失效,粘帖的东西也都散落,迪士尼公司立刻对笔记本进行了数字扫描和全面修复,全新制作出来的笔记本做成了数字格式,放在迪士尼家庭博物馆里供游人和学者欣赏研究。
若你对这则特效故事感兴趣的话,你可以在2011年3月由广东泰盛文化公司发行的全汉化版《幻想曲》蓝光花絮里找到更多有趣的关于《幻想曲》的幕后故事。
原文地址:
http://i.mtime.com/film101/blog/5894945/
不可错过的动画音乐剧,画面华丽的程度可比美《大闹天宫》,个人最喜欢《胡桃夹子》那一段,有如唯美的中国水墨动画。本片创作于1940年,当时片名叫《音乐会电影》,70年代修复时更名为《幻想曲》。后来的《幻想曲2000》是本系列的第二作
写满了前电脑时代的各种牛逼傲娇。最后一节Ave Maria里的那个长镜头,场景由六块玻璃组成,一帧帧拍要十几天,拍完才发现用错镜头只能重来。最后,特效摄影组在棚里连轴转拍了一个星期,才赶上首映。有个叫Schultheis的动画师记每天坚持记录,留下一本非常详实的笔记,现存迪斯尼博物馆,但愿能出版。
音乐与绘画,是有共通点的,它们的美,都能带给人们愉悦的享受。虽说部分图片与我在聆听时的联想不同,通篇还是配合得非常好的。胡桃夹子、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旋律,巴赫的串联、魔法师的徒弟等,都是非常脍炙人口的古典名作,非常值得一看与听的好古典乐盛宴。
彻底的音乐片
我听歌的
看完这个,还是觉得Bruno Bozzetto老爷爷更厉害,乐队、画师、指挥、经理、打杂妹全都有戏,多棒的设置!
太经典啦!!! 音乐与动画的完美结合!!!
迪士尼现在做不出这种东西了。更精细的毛发特效更惊人的奇观对动画本身有任何助益吗?没有,而且恰恰相反,是想象力缺失的体现
“看音乐”的想法必须称赞,但估计我就是没有音乐细胞吧,看着困……★★★☆
迪斯尼由此开始
great
很美
音乐和动画的完美结合,但此类片子不在少数,又加上难以理解,只能及格
经典中的经典
小时候看都害怕 那堆笤帚真的挺吓人的 加上音乐烘托气氛
动画和音乐的魅力
《幻想曲》早在1940年就告诉了我们动画电影通往经典的最核心的东西--想象力和爱,这部以视觉奇幻的方式将一场古典音乐会搬上了屏幕,充满了告别大萧条时代的乐观与希望,在巴赫的开篇中,声音以线条的形式呈现出来,不同的现状元素的动画组合直到宇宙星云的出现,而之后《胡桃夹子》声音变得具象起来,精灵在树林中起舞,《魔法师》那段堪称动画的典范,每一个画面,光与影、动作的捕捉和细节的描绘,放在今天也让人叹为观止,今天的迪士尼也难以轻易企及,而接下来的几段越来越变得形而上,用动画描绘了地球生命的起源、恐龙时代,还有那场奇幻的动物舞会,及最后魔鬼之舞和圣母的降临,点点微光的火把点燃了黑暗,迪士尼不仅给了这些经典名曲全新的诠释角度更让音乐的幻想真正视觉化,看着屏幕上精致的画面听着悦耳的音乐,生活也开始变得美好起来了
好玩
这样的选题最后完成的成品展示不禁让人思索,这个世界上究竟是先有听觉还是先有视角。视听结合的完成度对后世想必启发极大……甚至我觉得库布里克在太空漫游2001中用古典乐是不是也有一定原因是幻想曲的启示。
超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