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课堂解读一条安达鲁狗
今天上现代主义的课的时候老师给放了这个电影然后一个个镜头解读了一下,简单记录一下。
·首先她说很重要的是这个电影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情节都是精心设计过的,所以没有一处是没有含义的。
·片头写了两个主演的名字,也就是说这个短片里重复出现的那些角色主要都是一个男主一个女主演的。
·这个电影主要是受到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影响,表现人的种种欲望都压抑在梦中,整个短片可以看做使一个“梦”。
·开头的地方,一个男人睁着一个女人的眼睛割下去这个镜头有两个含义。其中一个就是要惊醒观众,这个“震惊”的效果也是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做追求的其中一个方面。二,就是暗示,接下来观众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不需要视觉观看的,也就是说,整个电影是“梦”到的并非是“看”到的。
·一个青少年男性(这里被强调,即使演员看起来年龄都不小,但是整个故事讲得是十六七岁的青少年的故事,这个很重要)骑着自行车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穿着看起来像是尼姑装扮的一系列服饰,暗示着青少年男性对于女性特征的追求。胸前挂着的一个条形木盒子。
·木盒子上有一个特写,显示这个木盒子是需要钥匙才能打开的。
·年轻的少女在屋子里面读书听到外面的声响,放下书起身去看,书上的图片是荷兰画家Vermeer的The Lacemaker 。
·女主把男主救回了家里,女主拿了钥匙去打开,发现里面是一条领带。
领带代表着男主的男性倾向。
·女主把衣服都排好在床上(这里我也不是很清楚,老师一带而过
·女主回头看男主,他在盯着看手上的蚂蚁从手掌里爬出来。蚂蚁代表着死亡,就像蚂蚁会趴在死掉的昆虫尸体上一样。
·一个女性在拿木杆戳在地上断掉的手引来各种围观,然后警察来了把手放到条形木盒子里。然后女性被车撞死。男主和女主在楼上围观。
这个女性就是潜藏在他心里的一个女性自己,被撞死后就暗示着男主女性一面的丧失。
·女性撞死之后,男主就全面宣泄自己属于男性的一面,突然开始追逐女主并进行一系列骚扰.女主躲到角落里象征性的拿起网球拍表示抵抗。男主却被两个钢琴,两个西班牙警察,还有死了的动物尸体等缠住,无法去侵犯女主。
钢琴代表着文化,警察代表着道德,动物尸体用作祭献代表宗教。合并起来代表着“超我”,既super-ego。 这一幕代表男主的超我在阻拦着他进行彻底的男性化。
·穿戴着尼姑服饰的男主躺在床上,他爸爸按了门铃愤怒的冲了进来,把他穿得东西全部都扔到了外面,并且罚了他站墙角。字幕,十六年前。
这里的十六年前指的是男主爸爸时间轴上得十六年前,他想到十六年前他也被他的父亲同样地对待过他。于是愤怒之情悠然而生,把书变成了手枪射杀了他的父亲。然后他的父亲倒在了树林里,死前还想着女性的躶体。虽然他死了但是身体上没有伤口,这表明一切都只是想象。
·女主回到家看见一个蛾子和男主,男主捂上了嘴,嘴不见了,然后女主的腋毛长到了男主嘴上。女主走出门到了海边,看到了一个完全男性化的正经的男主,男主责怪她没有守时,两个人亲亲我我在海边散步。
·在海边遇到了之前他爸爸丢掉的那些尼姑的衣服,他们像扔垃圾一样捡起来看了看扔到了一边。
·最后一幕是他们死在了沙滩上。
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觉得十六七岁的青少年是人类中最让人着迷的人群,因为他们有着无限的潜力和未知的未来。片中的两个男主女主最后死在海边是因为他们不再有魅力,变成了无聊而且正常的“大人”。
有些细节我也并不是很能理解,但是基本上在老师的解读下可以大概明白整个片子的用意,受益匪浅~
2 ) 一条超现实主义的狗
http://prepare.blogbus.com/logs/5283645.html有两种让人看不懂的片子。一种是,导演自己也不知所云,他或许的确有话要说,但还不能熟练地应用电影语言;另一种则是,导演要说的太多,多到他自己也无法确定,他思想的野马纵横驰骋,狂奔到连自己也勒不下来,而正是因为这种深刻性与丰富性,他所呈现出来的作品即便晦涩如梦境,隐喻似寓言,表面上像是荒诞不经的逻辑,但实际上,这恰恰可能是另一种意义,另一种真实。只看你能不能看得懂,能接受多少,怎样去理解。
路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就是这后面一种,更确切的说,这部片子是他和当年同样不知命数的达利合作出来的产物。在1928年,这两位后来的大师根据各自做过的一个梦,捏合到一块,用一种极度超前的镜头语言展现在银幕上,震惊了世界。在差不多90年之后的今天,它早已成为不折不扣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并把电脑前的我震了一跟头,一时失语,只剩下大赞:这部片子太牛逼!
在大师面前,粗浅如我者没有点评这部片子的资格。我只想说,这部片子中的很多东西在后来的其它作品隐约见过。它的象征性、隐喻性与诗意,乃至配乐的怪异(或者贴切),都让我想起了费里尼的《八部半》;它非线性的叙事语言以及时间轴的多次重复,让我想起了昆汀的《低俗小说》;其中男人强暴女人的片段,抚摸乳房的同时,联想着肥臀,陷入不可自拔的意淫与沉沦,让我想起了托纳雷多的《玛莲娜》,那是关于性的萌动与春梦;而从手心中爬出蚂蚁的镜头,所表现出的烦躁与恐惧,让我想起了朴赞郁的《老男孩》,他也同样使用了蚂蚁表现主人公吴大修困兽般的精神状态。而除此之外,这部片子还解放了两类永恒的题材,一种是恐惧与暴力,一种是性与爱情。
其实,这部片子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它的开头:布努艾尔用剃刀割开一个女人的眼睛,这个女人同时正在看月亮,于是,她看见一片狭窄的乌云斜插进月亮,特写,她的眼球破掉,流出透亮的晶状体。这个镜头拍得如此残忍!其所带来的痛苦感简直穿透银幕,直刺心脏!同时,他又是拍得何其天才,那个特写镜头用的不过是一只死牛的眼球!从20世纪初,埃森斯坦发明了蒙太奇直至今天,有多少电影人曾经用过类似的剪辑技巧制造逼真的假象,但又有哪个能绝妙过这个呢?他直接印象主义地切掉了你的眼睛!
这部划时代的杰作只有15分钟,但却影响深远。我不敢说,在此之后诞生的每一部杰作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一条安达鲁狗》以及布努艾尔的影响,但至少没有哪部作品,哪个导演敢彻底否定这一点。但可以确定的是,寻着这条狗的足迹,超现实主义电影呱呱坠地了。
http://prepare.blogbus.com/logs/5283645.html 3 ) 布努埃尔和达利相爱相杀的“同志”情谊
文/东SIR
公众号:抛开书本
今年7月29日,西班牙电影大师路易斯·布努埃尔离开这个世界已经37年了。然而对于他的电影,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热爱的影迷和迷影的探索者。
文/东SIR
排版:优雅刺猬
编辑:抛开书本编辑部
路易斯·布努埃尔最为标签的电影大概是《一条安达鲁狗》了,这部电影后面实际上站着的是超现实主义的二位大神——路易斯·布努埃尔和萨尔瓦多·达利。
他们离开这个世界都超过30年了。但是“至今仍有隐约的耳语跟随着他们的传说”。
先说《一条安达鲁狗》的诞生。
那段时间布努埃尔住在达利家里。一天晚上布努埃尔做了个梦,梦中一片云朵划过月亮,让布努埃尔产生了刀片划开眼睛的联想。醒来后,他把梦说给了达利听。结果达利告诉他,昨晚他也做了个梦,梦到了一只爬满蚂蚁的手。
于是二人决定把这二个梦合成一部电影。不到一星期,二人就完成了剧本。布努埃尔回家找来了钱。回到巴黎花了二个星期的时间纸醉金迷和拍摄电影。
出演影片的演员不知道自己在演啥,参与影片的工作人员不知道自己在拍啥。
后来布努埃尔回忆,直到影片结束前三天,达利才来到拍摄现场,工作就是对付那头驴和客串出演了一下。然而我们后来从影片中看到的蚂蚁、驴子、裸女、液态的钟表……都是达利绘画中出现过的元素,所以我以为达利对影片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影片最著名的刀片割眼球的意象来自于布努埃尔。
布努埃尔和达利结识于大学时代,他们和洛尔迦一起,形影不离,藐视一切规则,放浪形骸、醇酒美人。
洛尔迦后来成了西班牙著名诗人。诗人北岛就写过《洛尔伽,橄榄树林的一阵悲风》。
洛尔迦对达利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后世学者也大都认定达利和洛尔迦有段同志情谊,但达利始终否认有这份特别的感情存在。同性恋在当时的社会是不被接受的,布努埃尔也是反对同性恋的。
三人分手的原因是布努埃尔和达利更追求个人的艺术表达被社会认同,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双双去了艺术圣地——巴黎,继续他们的艺术梦想。
而洛尔迦在诗歌创作的同时,还关心人民生活的疾苦,积极投身政治,面对佛朗哥政权的法西斯统治,号召人民反抗。最终死于佛朗哥的屠刀,年仅38岁,布努埃尔发了悼念文章。
洛尔迦也出现在《一条安达鲁狗》的故事里了,影片上映后,洛尔迦愤怒了,他认为影片在说他是一条安达鲁狗,他当时被世人称为“安达鲁西亚之子”,相传有一则西班牙谚语:一条安达鲁狗在叫,噩梦即将来临。
布努埃尔和达利对此没做任何回应。后来,布努埃尔和达利也分道扬镳了,原因传说有二:女人、名利。
女人指的是达利的妻子——加拉。
加拉是当时巴黎先锋文艺圈众多人眼中的女神,关于她的故事需要更大的篇幅才说的完,在这里我们只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她、布努埃尔和达利的部分。
认识加拉时,她还是诗人艾吕雅的妻子,达利见了她视为天人,布努埃尔见了她却成为冤家。传说有一次布努埃尔和加拉扭打起来,布努埃尔扼住了加拉的咽喉,达利跪地,布努埃尔才放了加拉。据艾吕雅后来和布努埃尔说,那段时间他身上常带着枪,因为加拉相信,布努埃尔要杀了她。后来加拉成了达利的妻子,有了这样的太太,再要维持和布努埃尔的兄弟情,达利实在太难了。
关于名利。布努埃尔曾经在好莱坞谋得一份西班牙内战电影指导的工作。然而刚开始工作,突然美国政府宣布禁止拍摄关于西班牙内战的电影。
布努埃尔就此失业,开始了一段后来在他的回忆录里面称为的“一生中最暗淡的时期”。为谋生,布努埃尔甚至求助黑帮老大获得了一份在饭店厨房打杂的营生。后来熟人介绍得到了纽约现代美术馆电影部主任的职位。
然而就在这时候,达利出版了一本书——《达利的神秘生涯》。在书中达利把布努埃尔描述成了一名无神论者。这在当时的美国社会,是完全不容许于社会的存在。一般认为布努埃尔是一名共产党员。因此纽约现代美术馆开除了布努埃尔,官方甚至希望把他逐出纽约。
后来在一次和达利的见面中,布努埃尔向达利抱怨了此事。结果达利却满不在乎的说:“这本书的主角是我,你只是配角,美国人太蠢了。”布努埃尔怒不可遏,从此二人就形同路人。
后来,据说在一次采访中,布努埃尔表示很高兴在死前和达利喝上一杯香槟。
达利在看了采访后说:“我也很高兴,只是我不喝酒。”
这就是布努埃尔和达利相爱相杀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我们既看到了二位艺术大神走下神坛,有着血肉常人的感情的一面。同时也看到了正是他们的丰富感情和对自我表达的执念,在艺术上走出了属于他们的天空。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4 ) 《一条安达鲁狗》:象征主义的大裤衩
20世纪初期的电影并不受主流艺术领域的待见,电影艺术长期被被当作是杂耍式、满足人们好奇心的旁门左道看待,不登主流艺术的大雅之堂,但电影的出现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先锋性、时代性和革命性,其对艺术的多元融汇和运用不容许主流艺术长期的忽视它,20世纪初期出现的电影超现实主义便是为电影作为一门革命性艺术正名的绝好例证。
超现实主义本来是存在于文学领域中的,20世纪20年代,先锋电影人把超现实主义开创性的引入电影之中,对后世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作为20世纪初期电影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一条安达鲁狗》被划时代的载入电影史册,并被诸多电影理论流派尊为超现实主义电影的鼻祖,至今,几乎所有的电影学院仍把此片当作电影教学的教材使用,而其覆盖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实属少见。同一时期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大大的推进了电影的蒙太奇理论,而《一条安达鲁狗》则开创了电影的象征主义先河,一呼一应,推动了整个电影艺术的巨大发展。
对《一条安达鲁狗》的解析似乎无穷无尽,短短的16分钟影像,让后世的电影理论家解析了将近一个世纪,而纵观诸多解析,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来解析,另一派是以镜头的象征主义组合来解析。其中以潜意识理论的解析较为的主流,强调潜意识的存在,通过梦境的荒诞表现来反逻辑,产生一些发散式的非固定意义,故事本身没有任何逻辑,但是其信息量是巨大的.丰富的,这些非理性反逻辑的组合使得电影内涵产生了巨大的延伸,其中一些隐喻的元素至今还经常性的在电影中运用,这类似于梦呓的镜头组合荒诞不经的"寓味"存在着,没有人敢说他完全看懂了这部电影,但是每次发掘,总是可以挖掘出不同的东西,而超现实主义在电影中的运用更使得此片惊世骇俗,即使过了将近100年,此片还是极其先锋的,这一方面说明了此片的重量,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后世电影的无作为.
《一条安达鲁狗》的内容是典型的本我宣泄,它是达利和布努埃尔的狂欢,是两个疯子亦或是天才的梦境组合,而后人对于其梦境的揣摸似乎永远触及不到梦境的全部,只能是似有似无的捕捉,短短的16分钟的梦境荒诞组合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隐喻延伸,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此片的实验性真正对得起“实验”二字。至今为止,有多少优秀的作品受到此片或大或小的影响,可以说《一条安达鲁狗》历史性的贯穿了之后的整个电影史!
本文不作隐喻的解析,但是还是要略提其中的几个隐喻元素,第一个是手、断手,手是人身体非常重要的部分,人类进化出手,并开始会用手,是人与兽割裂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靠手劳动,而手独立、割裂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存在不得不说是具有极强的象征意味的,它可以引申出男性主义、引申出割裂于兽的人性,也可以作为一种文明的象征等等。第二是枪,枪在《一条安达鲁狗》有很强烈的生殖器象征寓味,第三个是切割眼球的超现实镜头,balabalabala,这些元素在后世艺术电影的运用之广之深让人叹为观止。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达利对此片的影响,达利作为一位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其创造的风格和趋向都在《一条安达鲁狗》得到极致的体现,达利画作对于梦境的偏爱也完全的作用到了《一条安达鲁狗》,那些他画笔下难以捕捉的事物被搬进了荧幕,达利的画作本身也偏向反逻辑的并列事物,对比一下容易发现,《一条安达鲁狗》是多么深刻的打上了达利的烙印!而布努埃尔对此片的影响个人觉得远没有达利的强。
一方面,可以说《一条安达鲁狗》这部片子什么都没有说,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一条安达鲁狗》要讲的东西太多,过多的信息使得此片的解读变得困难生涩,这就是两种极端,作为创作者,达利和布努埃尔觉得没有解释的必要,但是后世不断的解读越逼近此片的内核就越是无法企及其实质。西方理论家喜欢以潜在的性冲动和无理性行为归结为超现实主义,而其中象征主义也成为了长久以来影评人们争抢的狗粮,安达鲁这条狗在超现实主义电影中游荡了将近一个世纪供后人瞻仰膜拜,并不断的为后世电影人、影评人施舍自己的食物。《一条安达鲁狗》作为象征主义的裤裆,拉拉扯扯的被人穿了一个世纪,后世的超现实主义电影不断的在裤裆下爬来爬去,企及的不是生殖器,而是一股尿臊味。
5 ) 影评和不负责任的技术分析
大多数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认为,这是一部“成功的影片”。但是,面对那些趋向时髦的人们——即使这种时髦损害了他们根深蒂固的信念,面对那个卖身求荣、缺乏真诚的报界,面对着那一群在这个只不过是绝望的、狂热的杀人号召中,居然找出了“美”或“诗意”的群氓,我又拿他们怎么办呢?
(为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狗》剧本的序言)
一.
弗洛伊德发表了《梦的解析》,其中最基本的观点是:梦是愿望的映射。弗洛伊德的个体潜意识理论中阐述:人类的意识如同漂浮于海洋上的巨大冰山,上部露出海面的部分即是“表面意识”,而下部更深层的隐匿于海面之下的庞然大物,是“潜意识”。冰川与海面交接的部位有时会随着海水的起伏露出表面,为我们所感知。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与梦境具有类似的虚构与现实交织的特性,超现实主义将电影的逻辑结构打破,通过类似于梦境的画面传达给我们更本能激烈的情绪。布努埃尔的电影将我们带到现实之外的另一个属于本能的空间,冲动的、情绪的画面激烈地搅动着我们的精神领域,又如海潮一般抛给我们众多疑问后退得干净,留下我们站在原地久久难以平静。
《一条安达鲁狗》以路易斯·布努埃尔与好友达利彼此的梦为灵感来源,布努埃尔告诉达利自己不久前梦见有个人的眼睛被切开了,达利也说自己在梦中看见蚂蚁爬满手掌。于是两人由此开始了影片的创作。《一条安达鲁狗》表现的从来都是激烈的反叛。这部电影包括布努埃尔其后所拍摄的《黄金时代》对性表现出的大胆追求,对于那个正经历着观念转型的社会具有超乎想象的革命性。它糅杂着道德的、宗教的、本能的冲突,更可以说是人最本质的情感对那个特定时代制度激烈的反叛。若说《一条安达鲁狗》让布努埃尔声名大噪,《黄金时代》则真正地激怒了社会,布努埃尔运用超现实主义的艺术,革命地将人们又从基督教的“文明”中又解放了些。
回到这部影片,影片从一开始出现的画面就令人“惊悚”:布努埃尔本人状似随意地磨着剃刀,之后是一个女人的眼睛——一个漂亮女人的眼睛,剃刀缓慢机械地将女人的眼睛割开……这里看作为全篇性暗示的开始(也暗含毁坏的意思);骑自行车的男人似乎穿着婴儿装束,胸前的斜条纹盒子亦是暗示:藏着欲望的潘多拉盒。斜条纹的盒子、斜条纹的布包中、斜条纹的领带,这花纹本就是暗含眩晕、迷幻意味的图形;女人的腋下、那令人疯狂的胸部、掌心爬出的蚂蚁、拖拽着男人扑向女人的钢琴、教士、腐烂驴肉——他们在阳光的海滩上重聚,又消亡……这些如梦境般破碎的画面,这日光下颓废的罪恶,却从一开始就传递着欲望的疯狂,布努埃尔投下的炸弹是本能的爆炸。
最后必须要提及,我在解析影片时犯的错误(也是很多人所犯)——企图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用理性的逻辑从影片中中找出些内容的东西。确实的,人们总是害怕超出自身掌控的无序,夸大理性的作用才是真正的非理性主义。当看完《一条安达鲁狗》或其他类似的无逻辑的影片,总想弄明白“它讲的是什么内容?”“男女主人公为什么这么做?”“前一个画面与现在的画面有什么因果联系吗?”,仿佛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一种安全感。最开始的时候我妄图用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理论解析影片,而以此得出的结果竟也“不错”——解析出的暗合逻辑,然后我便沾沾自喜起来,仿佛懂得了其他人不懂得东西。但是更细致的学习后,更理解了超现实主义,觉得有些可笑……首先应该停下妄图对影片作出什么解释,将这些破碎的画面交给潜意识的情绪体悟。于是我将昨天的自己推翻重来,也算是从逻辑的舒适区中迈出了几步。
布努埃尔实际是否定他同心理分析有任何绝对的联系,但是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又存在统一,以下是布努埃尔在自传中就《一条安达鲁狗》所说:“影片中集合了超现实主义的美学和弗洛伊德的发现。我符合了这个流派的基本原则,这个流派明确超现实主义是一种非心理的无意识行为,他能还人的思想以不受理性、道德和美学约束的本来的功能。尽管我利用了梦的因素,然而影片描写的并非梦境,而是思想的情境,真实的人物,它和其他影片根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影片主人公的行为是受冲动的驱使,这种冲动的主要源泉同非理性的源泉交融在一起,这种非理性的源泉就其本身而言是富有诗意的。有时这些人物的行动令人费解,甚至达到可能成为不解之谜的心理病理情节的地步。这部影片把目标对准了人的下意识的情感,所以它具有普遍意义,尽管对于某个社会集团和清教徒的道德准则来说,他大概是令人不悦的。” (没看自传,这里是搜索的资料)
二.技术分析
看了《认识电影》,借这部影片尝试着分析一下,希望能加深理解。《认识电影》是很好的科普书籍,推荐一下。
1. 摄影
a. 镜头:影片中多次运用富有含义的特写镜头。如影片最初女人眼睛的大特写与云遮月间画面的动态对比——被剃刀切割开的眼珠流出粘液与被云彩切开的月亮多么相似 啊—— 一开始就将激烈的情绪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毫无回旋直切超出常人认知范围的部分,而其他表现男性对女性欲望的暗示特征也多用特写,如腋下、胸部、男人渴望的表情等。且影片前半部分很少使用深焦距镜头过渡,多用短焦距镜头营造多个破碎画面间的切换,极富冲击力。
b.明暗:一般的明暗观念中,黑暗象征恐怖、罪恶,光明代表安定、快乐,而布努埃尔显得有些背道而驰。影片整体画面基调是明亮的,如断手画面、送葬画面、海滩画面更是直接发生在阳光之下,而本属正常的屋内画面在此映衬下阴暗而紧张的气氛更加强烈了,这些画面相互影响着,“光明”的户外景色又愈加诡异、令人不安。
2. 运动
影片中的运动是微妙复杂的,人眼倾向于从左到右观看一幅画面,这个方向上的运动在心理上符合自然,而从右到左的运动会显得紧张和不舒服。这种运动方式调动了我们极细微的感知,或许我们一时间很难说出有什么不同。布努埃尔在大部分的画面中,将画面内容主体更多的置放与偏左侧,但少数画面为了凸显戏剧性地紧张,使用从右到左的运动方式。如经典的割眼、屋子中男追女躲的画面。
3. 场面调度
a. 构图:以女人拨弄断手的画面为例
布努埃尔缩小了画幅,以俯视的、由点晕开的方式呈现出女人站在街上的画面、自然地引出呈环形围绕女人的路人,镜头由高处缓慢下移,衣着类似的人群始终以面容疏离的女人为中心,他们害怕地望着地上、慌张地相互推攘,场面紧张却不显混乱。
b. 画面:画面紧凑、摄影机的运动局限于大街中央的女人、四周的人群,人物的运动看似是自由合乎逻辑的,实际上暗中已被画在圈中。暗示人群只是与女人保持着一定地距离的背景和观众,实际并不存在逻辑。
4. 剪辑
a. 剪辑整合空间和时间,将镜头组成连续的有意义的场景。《一条安达鲁狗》中的剪辑是无逻辑的。年月的随意转变、场景的淡出和变换都无逻辑得让人摸不清头脑。可偏偏这些确实存在着的、时间和空间的鲜明标志,强调一般地凸显着自身的“重要性”,像陷阱——诱导我们不自觉地试图从逻辑的道路上寻找答案。
b. 女人抱着盒子呆愣的状态与窗楼上男人不断变换的表情被剪切成几个短促的分切镜头,在影片中交替出现。车来车往的马路上,女人绝望地抱着盒子,与之产生强烈对比的是男人明显的期待,兴奋、兴奋、越来越兴奋——女人被车撞倒后到达顶峰!
全篇氛围也将被推向高潮,为接下来表现男性无法排解的渴望和对欲望的追逐奠定了情绪基础。
c.运用了直接明显的视觉比喻,按照类比来剪接影片,如将女性的腋下比作海胆。
5. 表演、戏剧
a. 舞台表演与电影表演是不同的。舞台表演中,演员总在与观众“沟通”,而电影演员更多服务于电影本身,观众(较之戏剧)更为被动地接收电影表演中的信息,无须进行过多的自我补充。戏剧表演强调语言,电影表演强调视觉,在《一条安达鲁狗》这部以一个个无逻辑的动作串联起的无语言片子中更是如此。
b. 这部影片中演员的贡献度并不高,它不需要演员热情地融入其中耐心琢磨人物的情感。但另一方面来说,《一条安达鲁狗》要求表演得足够夸张、也必须足够流畅和谐。无逻辑的内容配上一味的夸张只会让影片尴尬无比,为了实现情绪的完美牵引,演员对这部无逻辑影片的整理而敏感的把握足以让人佩服。
6 ) 课堂笔记
给还行是因为老师讲解之前完全不懂,老师讲解以后,懂了,但还是觉得猜谜似的没意思,好像故作高深了(个人看法)。
下面是老师对这部电影的解读,看不懂的童鞋可以参照下。另外,要谢谢借我笔记的姐姐(我太懒了)~
首先,这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电影,注重意象的叠加。
1. 女人的眼睛和月亮相关联,都是明亮的,男人的剃刀和乌云相关联,眼睛被剃刀割瞎和月亮挡住一样,都是失去了光明(话说这里老师让我们看了两遍,真是看不下去啊)。
2.男子骑车时的婴儿穿戴,暗示女性心目中对温柔的男性的渴望。
3.男子摔倒,说明此时的他像婴儿般无助,女性亲吻爱抚他,说明了此种男性形象符合女性的欲望形象。
4.盒子代表的是女性的无意识欲望(注意,此盒子后来出现多次)。
5.女性把衣服铺在床上,像仪式一样(这一点我不太明白,看懂了的童鞋可以仔细的说说)。
6.手是男性欲望的象征,男性凝视自己的手,即是凝视自己的真实欲望。手上的黑洞指示内心深处的本能无意识。
7.蚂蚁……这个真是没记住。
8.女性躺在沙滩上露出的腋毛转变为了充满硬刺的海胆,意指抗拒性的性指向。
9.女子在广场上戳着一只手。手意指欲望,广场表面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人希望能表达自己的欲望,而在社会之中造成了影响,人群表示社会,警察代表现实世界的原则,次序。男子从窗口往外看,意指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欲望所在。警察要求女子将手放入盒子中,意指现实社会认为私人事情不该在社会现实中袒露。
10.女子被汽车撞,表示人的本能意识被压抑。
11.房间内男子的动作,强调了男性的攻击形象。男子的本能意识释放,理性消失。
12.女子无法接受男子形象的转变,反抗。
13.男子拖钢琴(中产阶级的生活),上面有死驴(传统文化),有道士(传统宗教)。
14.男子的手被门夹,意指欲望被阻碍。
15.男子穿回婴儿服躺回床上,表示对女子的一种屈服。
16.另一个男子的自我出现,对其屈服作出批判,像是内心对话。
17.笔记本的出现,字幕显示16年前,暗示性意识刚苏醒的年代,性欲望呈现了本来状态。
18.本子变成手枪,手枪代表男性性器官。
19.另一个男子的自我被杀死,女子背部裸体出现,再次出现性指向。
20.两个一高一矮的男人出现,对男子悼念,认为本我不需要存在,所以并不在意其毁灭(这里不太明白too)。
21.女子看到飞蛾(飞蛾的图案像骷髅,是对死亡的暗示),死亡与生殖是有关联的。
22.女子对性的观念有了变化,抛弃后天的一切,原始欲望展现。
23.女子对男子展示腋毛,是一种性暗示。
24.男子长出了胡子,也是性暗示。
25.女子逃离,但态度已不如之前坚决,挑逗着离开。
26.女子和男子在河边看到了盒子及男子刚开始穿的婴儿服,都变成了垃圾,暗指传统文化被遗弃。
27.埋在沙滩,以死结束。
俨然已经是不看此片不算电影人的地步
布努埃尔和达利合作的超现实主义短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是观众最好的武器。片名和电影无关。没有故事脉络,没有人物塑造,场景和意象之间的连接也没有逻辑可循。从梦境、潜意识或是泛性论的角度来解读都无所谓,只要沉浸在影像之中,它就能变成你的记忆,最终在某个生命时刻复苏并自我揭示其含义。
实在看不进去不好评分。不评了。靠。
《一条安达鲁狗》中,逻辑是从来不存在的,或者说整个短片就是梦境,真正的叙述在于多重隐喻诸如蚂蚁、手、月亮无疑指向性与死亡。响应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它使用恐怖而不安的象征探讨性本论以及男女在生活中的性压抑与基督教传统对人的异化
西班牙谚语说:“一条安达鲁狗在叫,噩梦即将来临。”
这才是真正超脱于电影语言、令传统评价体系汗颜的作品,戏里戏外的人都无法解释发生了什么,让我想起了自己诸多奇怪的梦境,很多想必都和这部短片类似,这和一般的难以解读的电影不同,这部电影不允许解读,所以我还在这写什么,我也不知道,拖钢琴那段超神,节奏再慢点会更佳。
被瓦格纳的配乐分神了。
第一段用剃须刀割眼球结合云遮月的蒙太奇剪辑确实挺棒的,相信给后世很多电影人以启发。不过全片拍摄的都是路易斯布努埃尔和达利的梦境,显然是不符合现实世界的逻辑的,所以尝试去用各种象征、比喻去强行解释意义不大,而原作者肯定也不会去告诉别人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也许他俩自己都说不清楚呢。当然不同的人看完以后会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但是同电影本身一样都是非常私人化的,并不能成为某种可以通用的阐述。毕竟超现实主义本来就是要突破逻辑和理性的,是需要结合本能、潜意识来打破现实世界的约束的,追求的就是原始冲动和自由释放。
布努埃尔说,“真正对我产生影响的,则是弗里茨朗的电影,当我看了《三生计》这部片子之后,我心里才真正意识到,我也要当导演拍电影。”……朗对此回应说,“我也是看了你这部一条叫安德鲁的狗之后,才突然觉得戴眼罩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后面这句是我编的)
神经病流、撒癔症流、犯恶心流三大门派的开山鼻祖。
谁跟我说了句一条什么什么狗看过吗?另外一个人说哦我知道,一条尼罗河狗,拍的特无聊
无数蚂蚁带来的恶心感,对身体的部分,手的侵入。在法语中是“手中有蚂蚁”意指手麻痹失去知觉。将文字转化成影像的转意手法。ルイス・ブニュエル。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鼻祖,剧本由达利和布努埃尔的两个梦境改编而成。看不懂是正常的,无论用弗洛伊德理论还是电影语言分析,都不可能完全达到所谓的真相,因为此片展示的正是非理性的、潜意识与梦境的世界。切割眼球与云遮月的蒙太奇、蚂蚁从掌心破洞中爬出是两大经典段落,对后世影响极大。(8.5/10)
本片来源自布努埃尔和达利的两个梦境。整个电影也像是一个纯粹的梦幻
发现自己对这种“影史性作品”有越来越准确的样貌预设,而最终决定喜恶的也越来越纯粹,就是观感:好不好我管不了了,反正我觉得你这十六分钟太好看了。实验欲从来就没值钱过,有魅力的实验才会绽放先锋性与革命意义。常常被问和自问到底什么是大师,此刻的我想,是理性的大胆,与意识的不妄为。
可以用精神分析那套去解读死亡和性冲动,但更重要的是形式,月球/眼球蒙太奇完全媲美骨头/飞船,画面驱动着意识,剪辑却不让意识停留。所以问题是这片能翻拍吗?不能,彩色很可能会毁了“灵光”,黑白本身就是特效。PS音乐是瓦格纳的特里斯坦。
真逼不是装得出来的 电影史意义大于大于电影本身
太贱了。。。
不知所云的梦魇式默片,象征手法,镜头切换,这些技术用的太他妈好了,一开头的割眼睛,还真把我震了一下,29年的技术啊。布努埃尔真是无敌了。
这部影片的创作目的是给社会带来一场革命,让人们为之震惊。评论家阿杜·基鲁曾写道:“有史以来第一次,一个导演不但不试图取悦每一位潜在的观众,反而竭力激起他们的敌意。”他说的是当时的情况。在今天,这部电影的技巧已被充分吸收,甚至进入了主流,其震撼力反而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