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曲2000

HD

主演:史蒂夫·马丁,伊扎克·帕尔曼,昆西·琼斯,贝特·米德勒,詹姆斯·厄尔·琼斯,佩恩·吉列特,特勒,詹姆斯·莱文,安吉拉·兰斯伯瑞,韦恩·艾尔温,托尼·安塞尔莫,露西·泰勒

类型:动漫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幻想曲2000 剧照 NO.1幻想曲2000 剧照 NO.2幻想曲2000 剧照 NO.3幻想曲2000 剧照 NO.4幻想曲2000 剧照 NO.5幻想曲2000 剧照 NO.6幻想曲2000 剧照 NO.13幻想曲2000 剧照 NO.14幻想曲2000 剧照 NO.15幻想曲2000 剧照 NO.16幻想曲2000 剧照 NO.17幻想曲2000 剧照 NO.18幻想曲2000 剧照 NO.19幻想曲200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幻想曲2000动漫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00年,早已荣登动画殿堂的迪斯尼经典作品《幻想曲》以全新的面貌重现世人面前,主要曲目为:1)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Symphony No.5)(命运)、2)雷斯庇基:罗马之松(Pines of Rome)、3)格什温: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4)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快版(Piano Concerto No. 2,Allegro,Opus 102)、5)圣桑:动物狂欢节(Carnival of the Animals)、6)杜卡:《魔法师的学徒》(The Sorcerer's Apprentice)、7)艾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Pomp & Circumstance)、8)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Firebird Suite)。除《魔法师的学徒》直接取自旧版外,其他曲目均为全新收录。  本片首次采用IMAX技术制作,荣获2000年动画大奖安妮奖动画角色杰出个人成就奖(Eric Goldberg)、特效杰出个人成就奖(Ted Kierscey)和最佳剧情设计奖(Susan Golderg)。真爱永存深入全球最难熬的监狱第七季参孙的儿子深夜电台2明月与晨星丧丧的爱勇闯16街区暴发户决战富人里女犯罪史熊家餐馆第二季特殊身份的警官香港婚后事延安锄奸安德烈黑色的迷宫傲骨贤妻第七季亲密共舞:舞蹈的私密历史黑暗法师:红之章女英雄们拉利内阿:危城困境茉莉花开2004格斗之王亲爱的婚姻禁忌 第一季夏日语录键的嘉年华伯尼凯歌与挽歌安珀·布朗 第一季999谁是凶手(粤语)爱能给别人吗迈克尔·杰克逊-危险之旅之布加勒斯特站生活点滴第三季监视者活尸大军决战犹马镇2007国语这个高中没有鬼2死神来了2国语夺冠她的气味花样排球 2僵尸100~在成为僵尸前要做的100件事~喂,搵边位?

 长篇影评

 1 ) 用画面来填词

这部电影在初中和高中的音乐课、艺术课上都看过,看来老师都对此评价很好。我自己也看过几次,加起来大约五回了吧。
一般都是作曲家为影像配乐,在这里颠倒了过来。主角成了交响乐。我估计他们做一部短片是这样的,首先是整体性的理解,去幻想,一首乐曲所营造的情景,或者选一个符合这种情景的故事情节,然后对每个乐句联想怎么分镜,或者人物的动作。不过要说先有音乐,再有画面也欠妥,这些音乐同时也被重新编曲和演奏以适应画面。
当下这种类似的形式其实并不少,民间的MAD、AMV之类,不过都是靠的神剪辑将很短几帧的原画面拼贴起来,缺乏连贯的情节。此外流行乐一般旋律性较强,尤其一些电波歌甚至鬼畜曲,跟着节奏剪辑就OK了。
给古典乐配画面的,除了迪斯尼1940年的老幻想曲外,波兰也有一个动画短片系列集,其动画制作成本不如迪斯尼,且同样不敢用故事来表现音乐。
给交响乐配叙事性的画面很难。音乐的美在于音阶的变化,交响乐的美在于不同乐器和声部的交融。变化在影像上就是分镜,交融就是画面中的主体和环境,或者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不过实现起来很困难,也许有点像写诗吧。一首歌曲,难免会有一段旋律反复演奏几遍,这时候总不能把个相同的画面再重复一回吧?排比的想象力是有限的,结果就是出现同步率下降,或者画面不顾音乐开始演出一些为了解释情节的过渡场面。的确,看有的地方同步率都没有MAD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然而确实在某些乐器的某个乐句,会使人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画面的某个主体上,想象着随之一起动作。
个人认为最成功的是《蓝色狂想曲》,画风和JAZZ很搭,又是JAZZ那种随性的演出,情节幽默,节奏紧凑,同步率较高,并且有那么点现实意义。第二是玩悠悠球的火烈鸟,这首就是爽快,同步率破表。

 2 ) 叹为观止的音乐剧?

无聊翻看旧电影,翻到了此电影,本来兴趣不大,一边玩手机一边听,无意间瞥到电影画面,被满屏的蝴蝶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吸引了,后面每一个短片都是那么的精彩,配上古典音乐更是完美。看着看着我懵了,这到底是给古典音乐配上了动画?还是给动画配上了古典音乐?按理来说应该是先有的音乐,可动画片也很有年代感,总之就是配得那么天衣无缝,巧夺天工。看得我酣畅淋漓,意犹未尽呢。

 3 ) 乐曲的动画呈现

《幻想曲1940、2000》

记得很多年前用电脑做过一个乐感测试,大概就是听一段音乐,然后选择相关的词语。比如听到的是什么春夏秋冬什么季节之类的。然后自己准确率还蛮高的,所以印象很深刻。其实音乐本身和语言一样,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也直接来源于我们所感知的世界和创作者的心灵,与文学、绘画有很大的共同点。所以,1940版也开宗明义:你们将看到的是一群艺术家受到音乐的启发,发挥想像力所勾勒出来的,设计图案以及故事。换句话说,这些不是受过训练的音乐家的诠释,我觉得这是件好事。

这是迪斯尼所拍的两部音乐电影,方式自然与迪斯尼有关,用动画片的方式来呈现音乐的画面。60年过去了,这两部电影却同样坚持表现三种音乐:第一种是倾诉故事的音乐;第二种音乐没有具体的情节,但它能在你头脑形成一系列画面;第三种音乐属于纯音乐。这三点既然60年都没有突破或者改变,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恰好印证了音乐创作,要么是描绘一个故事,要么是描绘一个场景,要么仅仅是一段动听的声音。

声音的复杂度,比如高低快慢大小,加上停顿与变化,很容易与我们的“喜怒哀乐”各种情绪相对应。自然也就足以描绘一个具体场景甚至一个故事。比如两部影片都有的杜卡斯的《魔法师的学徒》,而且那个学徒还是米老鼠扮演,画面一致,音乐系统,估计不同的是演奏的乐队。按照1940版主持人的介绍:现在我们要听一首,诉说明确故事的乐曲。事实上,作曲家是根据故事,为之谱写成音乐的。这是个几乎有两千年历史的古老故事:有一个巫师他有个学徒,这个学徒是个聪明的年轻人。他急切的想要学习巫术,事实上他有点儿“太聪明了”,因为他在还没有学习怎么控制他老板的魔术之前,就开始使用了。一天,他老师叫他把锅里填满水,他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那就是召唤一把扫帚来运水,这办法开始还行得通,可后来,他忘记了魔法咒语来停止扫帚运水,他发现他现在搞不定了。相信我们看完之后,以后听这段音乐,大家就会想起米老鼠扮演的学徒。

其实交响乐本身是很容易被理解成为完整的故事,甚至宏大的叙事。比如1940版中的《春之祭典》:当史特拉汶斯基写下他的芭蕾舞曲《春之祭典》时,他自己说他的目的是要表达早期原始的生活。所以华特•迪士尼和他的艺术家同事就相信他的话,他们不用原来的芭蕾舞形式与部落舞者的部分,他们用华丽的盛会来表达地球上生命的成长故事。这故事正如你所要见到的,它并不是某人的想象,它明确的阐述了科学界所认为这个星球刚生成时,最初几十亿年所发生的事,科学地描写了这一段故事。也就是说,虽然作曲家没有具体的故事,但是他仍然要表达一个场景,而这个场景可以被联想替换成一个宏大的故事。像“春之祭典”本来就标题应该是春天来临的故事,但作曲家本身想要展示的却是原始人类祭拜神明,祈求春天的场面,到了迪斯尼他们,又结合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把乐曲呈现为地球从一片荒芜,到单细胞生命,到鱼类,到恐龙……的一个伟大进化历程。同样的,2000版中演绎的《罗马之松》里面没有松树更不关罗马,而是一条活泼的小鲸鱼,跟着飞鸟嬉戏,误入冰穴,而后又找到父母,而且找到鲸群,一同自由飞翔的故事。作曲家雷斯庇曾说:“为了可以清晰回忆罗马的亲切感,此乐曲我选择的描绘对象为罗马自然风景中极具象征性的松树。”可是随着乐曲的曲折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小鲸鱼的故事同样与乐曲无缝契合。就好比古诗叙写的是一场败仗,而你感受到的却是自己失恋,虽然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情感的表达上是契合的。

至于纯音乐就像是“无题诗”,所以最与抽象的影响相印证。正如1940年主持人所言:如果你在演奏会上倾听这首音乐,首先你会注意到管弦乐队,开始想象出,一系列指挥员与乐手的画面。然后音乐引领你的想象,想象的可能,仅仅是错乱的颜色,或者可能是云的形状,或是漂亮的山水画或模糊的阴影,又或是漂浮在空中的几何形状物体。

1940版和2000版中第一个曲目开始都采用了这样的作品,1940是巴赫的《托卡塔和D小调赋格曲》,2000是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相对之下2000年的更加具体,用抽象的蝴蝶、飞鸟、水花、瀑流还有喷发的火山,眩目的太阳来呈现音乐。其实这一切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用笔十分相似: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毕竟音乐创作同样来自于外在自然和内在心灵,所以迪斯尼通过自然界的季节、植物、动物、场景来呈现乐曲的内容,就会显得得心应手。

反过来,我们通过影像,也加深了我们对音乐语言的理解。2023/1/16

 4 ) 幸福快乐着

重温,乐章、画面、故事,还是如此动人。真羡慕动画家们,能把心中的感受、头脑中的想象这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实在太幸福了~

高中语文课,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老师要我们用画面的语言来展现课文。闭上眼,我让自己身处高空之上,云层之中,灰色的云团蠕动、囤积,猛然画面一阵惨白!伴着隆隆的惊雷,雨的军阵向着大地倾势而下。俯视下降,耳边风声呼啸,景色飞速掠去,直感觉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瞬息之间,已到连竹叶轮廓都依稀可辨的距离,再一霎,“咚”地便坠入塘中,仰望水面,景色动荡不已,接连被雨滴击溃。轻飘飘地,伴着飘飞的气泡,视线随着被风雨搅入塘里的枯竹叶浮上水面,塘面到处是狼籍翻腾的枯叶和茅草,一旁即立着那破落不堪的茅屋,诗人佝偻着倚在门框上,竹林那边是嬉笑叫嚷着各自逃回家去的孩童……想象、和想象的输出赋予我的丰富体味,也只有自己体味。

X-Japan的《The Last Song》,不知为何总能给予我特别的感动。这是雨前黯淡的时刻,微凉,眼前是一个长满绿草的小山坡,草很柔很长,在海风的吹拂下优雅地一波波荡开。这其实是一个海岸的呷角,山坡便高踞在这峭壁之上。我能感到海风怎样拂过我的脸,长草怎样抚着我的脚,我觉得自己可能穿着白色的裙,裙裾飘扬,但我看不到自己,我也看不到海,就这样一直面对着这片小山坡,听着海浪的拍击,嗅着淡淡的咸腥。音乐在继续,画面一点一点向前推进,慢慢地,轻轻地,穿过草的浪,我终于来到山坡的尽头,但我仍然没能看到海,因为我在仰望。仰望着,仰望着,突然视线就飞了起来,也是慢慢地,轻轻地,往上,往上。我感到,飞翔的应该是我的灵魂,因为这之后的天空变得多彩,像一幅柔和的水彩画。色彩缓缓流动,流动,被包围着的我继续上升着,感到温柔、平静和幸福。在最后的小提琴奏响的刹那,一道耀眼的白光撒下,我渐渐融入了那光芒。我不知道光里有什么,但我直觉,那便是永恒……

 

PS:又听《The Last Song》,听得泪流满面。他唱的不一定是我想的,但能带给人这样的感动,亦属神作!

PS2:忘了给杜甫大人配乐了,打算用琵琶、古筝和二胡,前期浑厚凄厉,后期哀怨悲凉,恩。
 

 5 ) 创意永不过时

整部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好的创意永远不过时啊!如果你追求观赏的趣味性和故事性,显然这个电影没有那么连贯,独立的章节注定它是短小精悍的情节,古典音乐的庄重感也会让某些部分甚至显得有些无趣,如果你只是想看人的脑洞有多大,很显然这部电影会给你带来惊喜,你会发现从来没想过音乐还可以这样解读,妙趣横生。

Ps:其他都可以不看,最后一段一定要看!美到炸裂!!!

以下是各个部分的介绍,《幻想曲2000》的诞生源于最初1940年那版,沃尔特叔叔将动画与古典音乐结合的构想催生了当时可以称为革新的《幻想曲1940》,机缘巧合之下,先接触到了2000年的这版,总体来说各个部分相互独立却组成了一场完整的视听盛宴,色彩和音乐的结合,图像与音符的律动,音乐的抽象转变为图形的具象,让观影的人们真正的去听懂每一首古典音乐,纯粹的享受之旅。2000一共有8个乐章,接下来就分别说一下每个部分。

1.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Symphony No.5)(命运)

首先登场的是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本段落只是一个开场,纯粹用一些几何图形的声影变化,画面十分超现实,跟当初1940年的《幻想曲》第一段巴赫的“D小调触技曲与赋格曲”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超现实的几何图形之外,仿佛蕴藏着一段故事或一种哲学。色彩斑斓的几何图形与纯黑的几何图形仿佛两个对立面,通过色彩的碰撞讲述了一个执着自强的故事,最终被撕裂的几何杀出纯黑几何的包围回归到它本身的五彩世界,守得云开见月明,不屈者终会抵达心中圣地。

2.雷斯庇基:罗马之松(Pines of Rome)

第二段则是雷斯庇基的“罗马之松”,罗马之松源于罗马三部曲(罗马之泉,罗马之松,罗马的节日)其中一部,三部曲富有浪漫色彩,生动反映了罗马风情。其中罗马之松为第二部,旨在以大自然出发点唤起回忆和幻觉,乐曲总体分四段,而电影以鲸鱼为主角贴切的展示了整首乐曲的变化和情感。开头是这群鲸鱼在大海中遨游,整体呈现出的画面十分优美,幼年鲸鱼的活泼映衬着乐曲第一段别墅之松公园里孩童的活泼天真,颇为欢快,幼年鲸鱼的贪玩招来鸥群,为躲避鸥群,他慌不择路,误入无人之境,此时乐曲刚好转至第二段陵墓之松,整段音乐充满了悲伤与庄严,画师将音乐的低沉幽深转化为幼鲸的孤独,巨大的穹壁之上倒映着母亲父亲的身影,他们却无法相见,一墙之隔,两个世界。随着一柱光束出现,乐曲转入第三段山之松,曲调整体充满和煦宁静之感,幼鲸乘着光向上溯游,在最顶端与父母相聚,与音乐中的和谐相互呼应。来到第四段大道之松,明朗的阳光和征服者的进取取代了之前的温柔,鲸群从深海飞上青天,穿过云层,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在金色的海洋里畅游,力量与美感共存。

3.格什温: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

“蓝色狂想曲”则完全不同于其它段落的纯粹古典音乐,本段落用到的是有点爵士味道的近代乐风,背景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纽约大都会,本段落大胆的用色及线条呈现出大都会生活的光怪陆离,在美国音乐尚未成型的时刻,蓝色狂想曲的出现给迷茫的美国赋予一种美国式的风格,因此被称为最具美国精神的音乐,这种特性从动画也可见一斑。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忧虑,他人所拥有的是自己所期望的,自己拥有的也是他人想要的,在不合轨的生活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梦想,配合乐曲的跳脱,动画转场十分巧妙自然,最终每个人以意外的方式过上了自己期望的生活,虽然过程充满了美式幽默,但这种最终各人自由得偿所愿的精神与音乐的内在精神保持了统一,是美国式故事的浓缩,画师抓的很到位了。

4.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快版(Piano Concerto No. 2,Allegro,Opus 102)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是安徒生著名的童话《坚毅的锡兵》,讲述独腿的玩具锡兵和玩具芭蕾舞蹈家的爱情故事,原本的童话里锡兵被熔掉了,但在这部电影中结果稍有改动,迪斯尼的风格自然是邪不胜正、有情人终成眷属。

5.圣桑:动物狂欢节(Carnival of the Animals)

“动物狂欢节”则是描述一群动作一致的红鹤,却因为其中一只红鹤迷上了玩溜溜球,使得整群红鹤步调大乱,这只红鹤玩起溜溜球的姿势十分滑稽,弄得水花四溅,同伴也跟着遭殃。这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篇幅较短,比较活泼欢乐的一个短篇,仿佛来到了马戏团狂欢的宴会,观看一场红鹤的滑稽表演,总体还是轻松欢快的。

6. 杜卡:《魔法师的学徒》(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魔法师的学徒”则是《幻想曲1940》保留的段落,本片由迪斯尼招牌明星米奇主演,片中米奇偷懒乱施法术,睡着后甚至梦到自己指挥海浪、星辰,没想到惊醒后才发现淹没大水,结果搞的一团糟。动画还是挺梦幻的,尤其是群星下坠的时候,magic!🤩

7.艾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Pomp & Circumstance)

“威风凛凛进行曲”则是圣经里“诺亚方舟”的故事,这回迪斯尼让唐老鸭来扮演诺亚,当暴风雨来临前夕赶着一大堆动物登上方舟,后来更与汹涌的大洪水搏斗,最后风平浪静,所有动物都登上方舟甲板,共同迎向光明的未来。有趣的是在进行曲背景下唐老鸭难得的保持了角色本身的搞笑却没有不违和的感觉,巧妙的情节设计让整首乐曲仿佛是唐老鸭和黛西的心路历程,最后在两人的不期而遇中奏响最高音,情节简单却引人入胜,有趣有趣。

8.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Firebird Suite)

最后一个段落则是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组曲”,片中无论是自然万物的生生不息,或是火鸟翻飞燃烧整片天空,呈现的光影变化为观影者带来视觉上的震撼,仿佛看过一场大片,为《幻想曲2000》画下绚烂的休止符。很难想象画师居然能够把水的柔软质地画的如此流畅优美又富有想象力,整个段落的张力十足,色彩无比无比治愈,美到没话说!前面都可以不看,最后一个一定不能错过!!!!!

 6 ) 很想看

在公交车上看到米老鼠造型地卡通人物挥舞着手将海浪一波一波地,带着音乐地旋律涌向天空驱散乌云,好有激情,好壮观。就很想看。

回来一查才知道是一种将古典音乐用动漫地方式配合想象演绎的小片子。呵呵。

刚刚脑子里在想人对古典音乐的表现似乎都是通过那种乐团组成一般在哪演奏,每个人在这些音乐中究竟倾注了多少人有限的智慧和那有限中无限地付出,总是看来面部僵硬,没法靠近,似乎严肃,似乎严谨,可是终究是离大众比较远,让人一眼就觉得没法和他们接近。再说生活的压力已经没法使很多人真正地投入一样东西,很多时候言不由衷,表演的成分胜过了自然地演绎啊。

换成卡通人物就好了,丰富色彩,生动的表情,一切都变得自然,生动,好有想象力。你说宫崎骏的漫画再翻成成人版是什么概念,哇,又整成家长里短,tvb,韩剧,日剧等情节样了。。。。

赞动漫画片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啊。哈哈

 短评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音乐与动画的完美结合

5分钟前
  • 凤瞳
  • 推荐

比较喜欢蓝色狂想曲/纽约故事、老肖的二号钢协/坚定的锡兵、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组曲/春姑娘,记得老版的魔法师学徒还有贝七的葬礼进行曲。这次电影节版前面加映了1928年的米奇,音乐主题仿佛隔空呼应,想来幻想曲之于动画也许正如蓝色狂想曲之于爵士乐。帕尔曼友情出镜,温馨的一夜管弦乐。

10分钟前
  • censored dump
  • 推荐

果然豆瓣是很讲感情分的,连我都忍不住给了四星

13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推荐

Classic是要这么听的:想起2001太空漫游里的《蓝色多瑙河》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喜欢蓝色狂想曲、锡兵和火鸟。回头找1940年版的再看看。

18分钟前
  • yuanhan
  • 力荐

画面更好~毕竟59年了…《命运》给跪了!~…想到有位听音乐作画的艺术家...Carnival of the Animals不要太欢乐!~…最后那位女神想到小樱里的风~...

20分钟前
  • 童殿
  • 推荐

1940年,迪士尼曾出品过一部音乐、实拍和动画相结合的影片《幻想曲》,在当时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实验。而在1999年末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也是第一版《幻想曲》上映60周年之时,迪士尼再出新版,向历史致敬。这一版延续了第一部的结构甚至复制了部分台词,还保留了米奇魔法情节,让人看着感慨时间的流逝与迪士尼的坚守。对比两版影片,动画技术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节奏感也更强,而不变的是对美好的向往和欢乐的风格,这也是迪士尼长盛不衰的原因吧

24分钟前
  • 学术个体户
  • 力荐

本片是1940年《幻想曲》的重编版,除了米老鼠使用魔法的那段,其他故事都与旧版不重复。个人最喜欢《罗马之松》(鲸鱼那一段),还有唐老鸭的篇章也很感人。不喜欢木偶人的故事,有重看肯定跳过。

26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相比六十年前的前辈们,这个合辑作品就相当一般了……最后一支是致敬宫崎骏吗?

2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还行

用动画来诠释音乐是一项伟大的艺术。最喜欢的三首曲目:《蓝色狂想曲》《动物狂欢节》《火鸟》。

30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力荐

惊喜连连 纽约的Rhapsody in Blue和火烈鸟一段好喜欢好喜欢!

32分钟前
  • 给我个电话亭,我要拯救地球!
  • 推荐

很大程度与曲目是否喜欢有关吧。Rhapsody in Blue纽约众生相非常有趣了。

36分钟前
  • 推荐

感觉像是在做梦一般的景象,完全沉迷进去,小时候不知事还不懂得欣赏古典乐,但是在1940版的幻想曲后才发现音乐中迸发出的星焰竟是如此耀眼。更别说这2000版的了,这是已经懵懵懂懂地知道古典的美好了,加上如同梦境般的动画,很是迷人……

41分钟前
  • 碧落亦然
  • 力荐

应该叫曲幻想比较恰当一点。完美的音乐加上完美的画面,disney的水准当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45分钟前
  • Bolin
  • 力荐

Rhapsody in Blue 的制作让人更怀念早期迪士尼的那种精神

48分钟前
  • 猫伯爵
  • 力荐

【上海电影节展映】音乐会动画电影。电影院是这部电影最佳的观影载体,在大银幕与音响的效果下,方能展现出宛如置身于交响乐演奏现场的临场感,方能感受到视听享受。在动画师的奇幻想象下,经典音乐宛如重生。喜欢城市生活与魔法师、火烈鸟。但对《威风凛凛进行曲》改编成诺亚方舟,个人觉得比较奇怪

53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A dulcet review and an amazing combination of music and animation!

55分钟前
  • Yome
  • 力荐

一般重制版都不会讨好

59分钟前
  • 十夜
  • 推荐

配了乐的动画活泼生动;配了动画的音乐有了活力。没有巧妙的乐曲动画未免死板无聊,没有生动的画面,音乐只是遐想,相互搭配后给人多重感受。那种内在联系美不可言却又不言而喻。关掉音乐或是关掉画面都是不完美的。几段动画故事都精彩绝伦,壮丽的、细腻的。音乐家也好,漫画家也好太了不起、太伟大了

60分钟前
  • 瑶瑶
  • 力荐

视觉化还是不太好噢,有些不错。IMAX电影,画面反而喧宾夺主了,不如老版。

1小时前
  • 私享史
  • 还行

因为《第十放映室》(的「暑期嘉年华」?),导致我对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和本片的开头印象十分深刻。—— 比起1940年的《幻想曲》,还是对这部《幻想曲2000》更有印象。虽然长期没重温,对里面的一些音乐画面已经记忆模糊,但…… -16.08.16 —— 为啥子当初观影记录会没写完也没续写? -17.03.29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