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此片之前我先看了豆瓣的评分,评分之低几乎不想看了,翻看了评价区后,反而认真的将它看完,还写下了这一段评论。
评论区喷的人很多,估计我的评论也会被喷,不过无所谓了,反正无论怎样,正如影片中所表达,人类就是这样一种物种——永远都会争斗。为了资源和欲望斗争不息,无休止的享受各种快感:掌控资源和他人的生死、随意玩弄性、尽情享受美食。嘴上喊着保护自然,但只要自身需要就把自然往死里扼杀。
我是三体粉,对于人类的未来也是报以悲观的态度。影片的宗教意味很强,明显的表达出一种既冷眼旁观,又悲悯的态度,如同怀抱耶稣的圣母,低头怜悯而无动于衷的俯视这无可挽救的物种。看着它几千年以不同的形式重复上演着相同的残酷争斗的戏码。但导演尤觉不够,又加了一出代表自然的老人割下自己的全部血肉以伺人类后离开的场景。显然,佛主能感化老虎,大自然的牺牲却不能感化人类。影片最后居然安排了最后的人类雄性,生为儿子却强奸自己的母亲(唯一的女性)。恶心之余我们却又都明白,这是必然。
除了灭绝,人类没有其他结局。
稍稍提一下被很多人喷的影片比较粗粝的问题。说实话,这主要在于更重视一部电影的思想性还是视觉效果。我无意去分析导演是否刻意如此,此片的说教意味虽强,但思想性和反思意识远可以忽略影片的一些硬伤。如果很在乎视觉享受,何不去看某名导张**近些年拍摄的华丽大场面电影呢?
就酱,乘着刚看完,记下个人的一些观影感受和思考。爱喷的可以抨击,也可以促使我看到自己没有认识到的新角度。
金基德的每一次“抛头露面”似乎都伴随着巨大争议;无论是《空房间》还是《撒玛利亚女孩》或者《圣殇》,这些获得殊荣的作品在评论界的声音一直是毁誉参半。
而金基德2018年的新作《人间,空间,时间和人》(以下简称《人》)亦是如此。因金基德本人深陷丑闻之中,我甚至曾认为这部作品会就此被雪藏。从这部来之不易的作品中,我看到的是金基德的嘶吼与“哭声”。
影片《人》的故事设定在一艘封闭的军舰上,而船上人物的由来、航程的出发地与目的等重要的剧情元素一概没有交代,这是金基德惯用的手段。
在以往的一些作品中,金基德就曾刻意让电影中的人物符号化,从而成为影像的组成元素。在他的电影中,人物往往不是中心,而是导演用于表达影像化的自我人生观、世界观甚至哲学观念的工具。
而在新片《人》中,这一手段的运用更像是为了构建寓言的框架。这就像科学实验,快速地将各种所需的元素排列在一起,然后按下“开始”的按钮,冰冷地观察他们的碰撞组合。然而,金基德的野心显然比科学家还大,他这次想要解构的是人类本身。
管理者、骗子、权贵、打手、妓女、外来者、平民,金基德构建了一个较为简单但非常典型的人类社会雏形。“人间”是人类所生活的空间,这个空间里的秩序与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的动物性本能,但这种本能仍然暗流涌动着。于是,在看似一片祥和的环境下,好人与坏人争锋相对,男人与女人纠缠不清。
而当环境被完全隔绝时,人类社会所谓的秩序与规则都成为了一纸空文,剩下的便只有“空间”本身。在完全放纵的空间里,人的生存与繁衍本能被无限放大,权力与威慑力便成了满足本能最好的工具。
事实上,一把手枪和一团火是一样的,当其他人意识到这些东西可以抹杀自己的时候便会立刻屈服。而这一段众人的表现也很好地诠释了一番半岛政治,议员与混混,妓女与打手,南北韩统治实为一体两面,极权与否,关键只在于威慑的那一颗子弹。
修罗场之后,一切归为虚无,空间残破不堪,存在的只剩不停流动的时间。时间的物化就是不断减少的资源,此时的人类只是苟延残喘的附庸,再没有享乐与放纵,只有生存。也正因生存,人类才得以延续火种,而人类的动物性本能也将不可避免继续存在。孩子触碰枪的那一刻起,便预示着人类的悲剧将循环往复。
这个寓言很明确,但是并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典例。金基德一边如上帝般冰冷地审视着自己的电影世界,一边对着观众嘶吼道:“人类真丑恶。”
他把自己审视下的世界以极端的方式展现给观众,让观众产生不适感,从而浸入到他的观念之中,这本质就是一种强加价值观的行为。
再者《人》并非《空房间》式的影像实验,而是关于人类的实验。显然金基德在这场实验中想得过于狭隘,其寓言本就建立在完全善恶符号化的人物上,人物随波逐流,没有任何主观选择与想法;真正的人类显然要复杂得多,即使在本能面前,人类的情感与思维也会左右其行为。
成也人物,败也人物,正因如此,这场寓言也只能是金基德一厢情愿的嘶吼罢了。
相较于说“金基德拍了一部《一出好戏》”,我更倾向于“他拍了一部野心更大的《哭声》”,《人》和《哭声》都被落到了同样的一组母题:韩国的排外与宗教抉择。
电影一上来就为我们展现出一个重要的矛盾:韩国人与日本人,了解东亚史的人都会知道日本与朝鲜半岛渊源颇深。而两个日本人,一男一女,从言行举止及思想观念上都显得与其他人不同,在其他韩国人眼中他们是“自视清高的外来者”,就如同压在景福宫前的朝鲜总督府。
当利益产生直接冲突,韩国男人们杀掉日本男人,轮jian日本女人,半岛人民在长期殖民压迫之下,爆发出极端的的文化排斥与复仇。
而议员之前对日本人的彬彬有礼与之后对日本人的仇视奸淫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像活脱脱的大韩民国发家史,亲日派们从日本汲取养分,覆灭之际又改头换面,转归人民之中凭借血腥资本成为领导者,建立起韩国畸形的经济“天空之城”。
影片《人》中的宗教抉择体现在从始至终没有说过话的老人身上。触碰尘土,保护繁衍,对生死一视同仁。老人所做之事实为自然之原则,自然从不做选择,它只接受。
宗教则孕育于自然之中,自人诞生之初,面对自然的力量人类就已无能为力,无法战胜就意味着敬畏与屈服。人类开始对食物、繁殖、死亡、自然万物,以及社会群体的神秘观念祈求敬拜,并由此发展出超自然体之神灵的信仰及崇拜,这便是原始泛神崇拜宗教的诞生。
而因人类社会生活日益繁琐,需要祭拜的神过多,才会引发单神崇拜宗教的产生,长久发展后就成为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世界三大宗教。
影片中的老人亦如此,作为自然,他一方面守护现世的繁衍,另一方面又筹备未来的繁衍。两手准备实际上代表的是佛教与基督教两条不同的道路,这也暗合了韩国当今的宗教大环境,基督教一家独大,只剩佛教勉强维持存续。
影片中的“时间”部分似乎上演了《哭声》中的“斗法”好戏,面对人类的末日,佛教“舍身饲虎”,基督教“重建伊甸”。随着议员儿子的死亡,韩国两大宗教的较量终以基督教获胜告终,佛教则败在又一次相信人类,以及那过分的原教旨主义。
显然金基德的野心远比罗宏镇膨胀,即使影片即将结束他也不忘扩大版图,俯视地球,将宗教问题剑指全人类。
想法虽好,但效果实在欠佳。一方面,影片前期缺少阐述与铺垫,另一方面,影片除了尾声,自始自终指向的都是韩国“特色化”的宗教情况,所谓对宗教的探讨并不具备很好的涵盖性。
而最大的问题在于,金基德对宗教的探讨重在阐述,却并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强行放眼全人类,实在显得幼稚冲动,更使得影片前后产生强烈的割裂感。
继《阿里郎》中见证“两个金基德的对话”之后,我再也不敢说自己能看透金基德的心思。而在那之后他也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也或许他真有两个人格,一个思考一个行动,但显然最后的结果是行动跟不上思考。
金基德从来不缺才华,他总想对世界上的一切怒吼,但他永远不懂收敛,这是他对电影态度的问题。《人》中粗糙的摄影与嘈杂的噪音则正是态度问题的具体表现,电影技术可以粗糙,但当技术与文本同样粗糙的时候,就真的可称之为灾难了。
但我倒不觉得金基德需要去治病,想必他只是思想太过丰富,或许他只需要静静思考,找回曾经扎实的自己。愿有朝一日,诗意的金基德乘一叶小舟重新归来。
作者| 黄摸鱼;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完很伤心!很心痛!久难平复!
想起了古龙那句“永恒的女性,引导人类向上”,母爱的光芒,确是一种超越的力量,这力量能生发勇气、决心、希望!
整部电影看完,给我一种感觉,似乎,人性本善;也似乎,人性本恶!电影这循环,在生存面前,似乎无解!但其实,导演只是试着给出了这结局的某一个可能性!我更愿认为这是导演在给出一个警醒!提前以这个“并不善”的可能性来回避未来的这个可能性!!!
另外,在这一刻,我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孔子”和“老子”的伟大!是的,“孔子”和“老子”!为什么在这里提到他们?因为我突然意识到了“教化”的力量!倘若“教化”奉行,德善兼济,在人的本性之上套上“教化之精神”的紧箍咒,也许事有可为!不由感叹,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真不是没有道理!圣人智慧之伟大,怎奈自己从来是井底观天!回眸绝学,哪个字不是智慧的凝结!所以我曾经有多么的不重视,此刻就有多么的奉若神明!人生天地间,唯寥寥几人能用智慧的光芒穿透千年迷雾,映照此时此刻的泥泞!
愿我能见这些光,愿我能避脚下路!
小红书上刷到的,只是剪辑但已经让我彻夜难眠了。
整个影片充斥着暴力、血腥、反人类、反社会的感觉……
抛开揭露的人性不谈,我就只想说说逻辑。
说先,这部电影让我最先联想到的是《一出好戏》,但是在逻辑上真的是……
1、船上没水,植物怎么生长,怎么活?
2、有个细节,船没在地球上了,那么也就是说船上没空气了,那人怎么活?植物怎么活?
3、船上肯定有生火的设备,为啥还要吃生肉?(为了表现的残忍)
4、两只鸡为什么那么多年过去还是两只,一直下蛋,不孵小鸡?
5、人死了尸体会腐烂吧?还能拿来种植物?合理?
6、女主自始至终穿一条紧身裙,试问大肚子的孕妇怎么穿的下的?
7、还是女主的裙子,那么多年过去了,还是白色的?
8、儿子都长那么大了,女主依旧容颜未老,难道是吃人肉能变年轻?(让我想到了唐僧肉)
9、把人骗到粮仓然后让人和粮一起爆炸……这种注意,这种环境下想出来,真的够费脑子了
10、一把手枪,有用不完的子弹……
额……毕竟没看过全片,所以我就胡乱写了,不喜勿喷。
这就是艺术片吗?简直像达芬奇的随笔画,果然艺术家拉泡屎都是香的。当年的《空房间》《坏男孩》认识了这位天才导演,如今这拍的什么呀。。只要表达内涵,这日韩语BUG都视而不见,情节粗制滥造都无所谓了吗?
靠着认可导演和女主的颜值看完了全片,可垃圾就是垃圾,语言设定就算了,全船人的逻辑都不通,这船还没飞起呢就开始人间炼狱了。
船飞起来后黑老大居然还在听从政客,把枪都给他了,why?
食物偷吃也就算了,如此光明正大,众人面对5-6个人居然不反抗,就因为一把枪,把群众也表现的太愚昧了。
船员拿到一箱手雷居然还在忍,不知道在等什么。。等到政客开始屠杀了才反抗,扔那颗手雷也真是笑话😂
所有人都无视老头存在,他进出自由,各种工具都有,还有船舱那可怜的日照,又不通风,真的能种活植物吗?
另外,在求生环境下,水才是主要的,我不明白他们水哪来的。当然这是部伪科幻,主要表现人性,科幻不求合理但逻辑要合理啊,光表现人性其他都乱七八糟我等凡人很难代入。
结尾看出,导演是相信人性本恶的,而我相信人性本无。
船上只有母子,孩子是你带的,即便他有冲动,他连JB怎么用都不知道好吗,所以别扯淡了!
看韩国电影总希望会有点意料之外的收获,不过现在看来,剧情才是韩剧的亮点,剧情带着情绪才能有表现的张力。除此之外,就像隔空发骚,在我看来情绪是俊朗外表里带出的荷尔蒙,这种模糊不清的表达,没法弥补视觉冲击伴随而来新的理解。 金基德处于对欲望的思考,妄图赋予老人一个清醒的身份,证明年龄与经历能穿透所有身份,包括政治家的残忍与明智,小人物的自以为是,普通人物的高尚正直,甚至想用奉献来说明欲望是值得献祭的。可生存并不是最终出口,欲望才是。 如果从后往前看,我宁愿认为,对于偷吃禁果故事改编,是神来之笔的灵感。循着欲望的线,看到了为了公平,为了性,为了钱,为了秩序,为了生存,为了站在高处鸟瞰。灵感过后,也是漫长的等待,一根烟接另一根,一个人死了在死另一个人,做一次爱又在做一次做爱,似乎能感觉到时间空间人间都在人这个坐标系下凝滞,只有简单的重复,原始的欲望带来无意义的重复。 “自然观察人类”美学,血液四溢流淌,武力和权利来回更迭,分秒间智商错位,或许这才是人生常态,你能看到的几乎都只是过程,没有结果只是因为你也在观察而已。
小田切让、藤井美菜接这样羞耻的片子,也是醉了!
金郎才尽之后,艺术感觉全无,隐喻如此直白、刻意、生硬,较之当年,判若两人。与其强拍自毁,不如早日息影。功遂身退,是为智慧。
电影里呈现的越是道德沦丧、泯灭人性、丧尽天良,现场的观众笑声越是一波大过一波。那这是电影的问题,还是观众的问题?
剥削电影也剥削得有点美感啊。让女性不分青红皂白在几分钟内被上下所有人强奸,抢香蕉🍌、方舟、伊甸园之类粗浅到小学生都知道的比喻(还有放弃取片名姿态的片名),太阳底下明晃晃的,却还扮什么深刻关怀人类呀,还要用「共犯」之类的词语,拉观众下水。功成名就之后,金基德回到了20年前的粗糙手工风格,如果还把这种玩意捧为颠覆三观、洗涤灵魂的新衣神作,真得反省下自己的电影观了。
金老师终于又杀回变态重口味领域了!虚构了一个奇幻背景设定,然后展现了一场血腥无比的人吃人大逃杀,每个人都为生存走向癫狂,最终又给你个汗颜的结局(唯一幸存下来的母子成了亚当夏娃)。情节狗血,人物标签化。整部电影血肉横飞,轮奸,床戏,露点,肉搏混战,乱伦等等一应俱全,依旧偏爱娇弱少女
2018年最后一部电影,坦白说,这部是金基德最难评论的电影,缺点多,优点亦不少。金基德需要再用五到十年时间构思一部剧本,作为自己的封笔作。
一言不合就开干,一言不合就飞天,人类发展消亡史,裙子摸腿新纪元
这显然是金基德的野心回归之作,故事是《春夏秋冬又一春》的加强版,熔基督教的原罪、道家的天理不仁、佛教的舍身饲虎和轮回在世三种思想为一炉,从政治隐喻(饥饿统治肯定是参照了北边的国家)到人类欲望无所不包,对外国人来说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缺点是意图太过明显,有用力过猛之嫌。
#Berlin2018# 爆款诞生!应该进主竞赛啊!虽说看上去仍然是恶趣味和生硬的政治寓言,但金基德的新作不仅野心极大地写了韩国和人类的历史,而且再次如「圣殇」般拔高到了宗教的高度。另外,所有要拍“太平洋大逃杀”的都看看这部片然后洗洗睡吧,能到金基德十分之一的狠劲都审不过,那还拍个毛。
地摊文学货色剧本摊上没有灯光和美术的摄制组,但还是要说一句,金基德已经如此自我放飞(放弃),再糙再雷两天写完剧本还是能坚持完成,还是蛮佩服的。
四星半。人类发展历史的寓言,第一段给观众以现实生活符号化的荒诞,第二段便被导演的逻辑洗脑开始全神贯注,直到这个可预测的结尾再次印证金基德内心某种非人性的理智。格局还是有的,推演也令人信服。
注定是评价两极分化到月球的电影,能在大银幕上看到如此黄暴秒秒起飞的电影真是幸运。然而为什么看电影要用价值观?面对恶毒的提问,金导演只说了一句“这也是我的极限”。你可以不喜欢他的风格,但你不能否认他的力量,就像多年前看《漂流欲室》看到蛋疼,这部电影也会给你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至少比《一出好戏》戏好。
柏林电影节首场手慢没买到票 万幸看到最后一场。金基德还是艺高人胆大。作为剧情党,意味深长的象征手法,非常喜欢。就是偶尔会有演员僵硬的感觉。黄暴程度来看可能不会上映 且看且珍惜。虽然出格戏仍过于直接,不过如创世之初没有人伦道德可言,则出格并不出格。还有,还我小田切让。
别吹了,如果看过早期的老金,就知道现在的金基德就是把自己用过的各种cult元素不断堆砌,然后继续用宗教抑或神明意象来故弄玄虚。有一个词足以说明:华而不实。
首先它很变态。吃人肉吃了半个小时,还有特写。人类吃的欲望胜过性的欲望,但留下后代的欲望又胜过吃的欲望。死不是结束。其次人类社会进展,人性丑恶,社会结构等等一锅炖,并无新意,当然重口味尺度还是比其他同类电影突出一些。最后两个创意不错:一夜醒来,船飞上了天空;人死了,在伤口上撒下种子,长成森林。看完这部片子里,我感觉:人,从头到尾都只是某种神意志的工具,唯被消遣而已。
不知道会不会是金基德最后一部电影,在韩国娱乐圈对艺人要求如此苛刻的环境下爆出丑闻。确实有才华,但他的电影和他的脑子一样,大多用下半身思考。
金基德是不是疯了。
金基德是怎么沦为韩国黄渤的(《一出好戏》)?从头到尾只感觉到一群“王宝强”们卖命嘶吼。实名心疼一下小田切让和藤井美菜。
这个寓言电影有点猛,然后张根硕的角色真是玩命吃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