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rcos真的是让人压抑的剧,如果是一部普通的剧情片我可能现在已经在吐槽编剧毫无逻辑情节漏洞百出了,可是它糟心就糟在,这一切都是发生在地球另一端拉丁美洲里发生的真实事件。Pablo Escobar靠毒品生意从Medellín贫民窟长大的平民成为世界第七富有的人。80年代末资产达到500亿美金,靠直接发钱的方式成了国会议员;对反对者残忍地宁愿炸飞机伤及无辜的人也要对方死;为了撤销引渡条约找M-19攻占最高法院,杀了一半大法官;以为手下背叛自己就把他们用木棍打死然后丢进烟囱里焚尸;给自己建了座名为La Catedral(大教堂)的监狱;靠悬赏的方式征收警察的人头......
就这么一个真切存在的十万不赦的人渣,世界上最恶的人却死在贫民窟的瓦房天台上。当他死了,恐惧的感觉消失了,才发现他原来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对自己至亲掏心掏肺的男人,一个点燃现金给女儿取暖的父亲,一个一直对Gustavo信任尊重的兄弟,一个平民的罗宾汉,一个在Medellín建社区,医院,学校,教堂,使家长成为哥伦比亚第二大繁华城市的人。一个看起来像是吃了切 格瓦拉的、穿着人字拖的吃着草莓奶昔的胖子。
所有的编剧都乐此不疲的尽力将笔下的人物描写的丰满而又立体,所有坏人有好人的时候,好人也有令人反感的时候。而Narcos因为是美剧,相比电影而言时间更长。所以看完以后就像是陪着Don Escobar一路走过来一样,感觉这个创造了Medellín辉煌又给这个城市带来无限伤痛的角色矛盾地一点都不真实,而当导演不断地通过影像资料来提醒观众这真的是真实的,就有了开头所提到的非常压抑的感觉。
作为一个观众,好像得了斯德哥尔摩症候一样拼命地想理由能不能帮这个恶人开脱,比如体制问题,比如剧中含沙射影所表达的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外交手段问题,比如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但是都没有办法说服我自己,这份沉重而又荒诞的历史只能让我看着剧中哥伦比亚人在纷纷得知Escobar被击毙的消息而翩翩起舞的时候狂哭不止。
就像墨菲探员(超帅)和他老婆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旁边的女生问他,”你们DEA就是让毒品越来越贵的家伙吧?”大毒枭倒了,毒贩少了,毒品贵了,毒贩多了。这本身就是一个死循环,Escobar只是这其中的一条较长的因果链。而剧中不停地杀人镜头让人看到后来已经麻木,也难怪剧中细节描写从文明世界来的墨菲探员(超帅)会失去耐心学会用枪来解决简单的交通碰撞问题。
看网上说Escobar的葬礼上有2.5w人自发地去纪念他,这个数字恰好等同于他主导的两次暴力事件2万余人的死亡数。魔幻主义发生在哥伦比亚是有原因的。
这几天熬夜看完了美剧《毒枭》第一、二两季。该剧主要诉说了美国缉毒局EDA与哥伦比亚政府合作,共同剿灭世界上最大的贩毒集团之一麦德林集团巴勃罗·埃斯科瓦尔的故事。该电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片中出现了许多真实影像资料,以EDA探员的视角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整个故事,展现了八九十年代哥伦比亚毒枭巴勃罗凶残、暴虐,毒枭们甚嚣尘上,制造一起起骇人听闻的爆炸、凶杀事件。当然,如果整部剧一直是这样一种匪徒凶残、警察抓贼的故事,它就没有什么新意了。
从巴勃罗的角度来看,他来自一个贫穷的家庭,小时候穿不起一双新鞋,遭到同学的嘲笑,于是,他的母亲为他偷了一双鞋,大概就是从这双鞋开始,他的世界观中只有用尽一切办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不论这个办法是否合法。但是最后,他死时,却还是光着脚的。这个细节好评。巴勃罗开始是走私一切能赚钱的东西,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走私可卡因到美国,利润更高,于是,他用自己的胆识,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可卡因帝国,成为麦德林贩毒集团的教父。虽然,在建立帝国的过程中杀戮无限,但他突然萌生了要当总统的愿望,他要用他的方式,结束当下腐败的政治,用贩卖毒品的钱,带领贫穷人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这是多么大的讽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在麦德林给穷人建房子、建教堂、派发钱财,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以至于在遭到警察追捕时,整个麦德林的人为他保驾护航。就在他成为国会议员,走进国会大厦时,东窗事发,他被赶了出来,他的总统梦从此彻底破灭,进而他走向了政府的对立面,在贩毒的同时,更是明目张胆的制造恐怖袭击,遇佛杀佛,遇神杀神。就是这样一个残暴的毒枭,却是顾家、爱家的好男人。他对子女、妻子、母亲极尽温柔,即便在自己穷途末路之时,也想着如何与政府谈判,将家人送到国外,对自己的兄弟也是有情有义。但这并不是人性,充其量只是兽性中善的一面。正如一只头狼,它保护自己的狼群、母狼和狼崽,但它不可能去保护所有的狼,更不可能不去攻击其他动物乃至人类,因为它没有同理心,没有恻隐之心。没有一种爱不是自私,但这自私是有限度的,是视别人的生命为生命,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这恰是同理心,是恻隐之心,显然,巴勃罗没有,为了自己的野心,为了自己的家庭,他杀了太多的人,造成了太多家庭的悲剧,显然,他不配为人。但编剧和导演的高明之处,不在于一味地塑造他穷凶极恶的形象,而是在这个形象中掺入更多人的脆弱与无奈,尤其是后期,他在逃亡之时,俨然也这是一个普通人,一个邋遢的、不刮胡子的衰老的胖子,甚至还赤着脚,死在一个破旧的屋顶之上。
再看代表正义的一方,哥伦比亚政府和美国缉毒局EDA,以哥伦比亚总统、上校卡里略、美国探员墨菲、潘那为主要代表,他们为了抓住毒枭,将他绳之以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因为这代价太大,而导致他们中有动摇的、有严重越界的,在与毒枭的战争中,最后已然没有底线可言,一场正义对邪恶的战争,最终发展到失控的地步,双方都不择手段,毒枭做的每件事,他们几乎都做了,贪污腐化、利益交换、刑讯逼供乃至动用私刑杀害新嫌疑人、杀害儿童、与其他毒贩集团乃至恐怖组织合作,提供情报、支持恐怖组织制造恐怖袭击,任意在街头杀人,不一而足,渐渐的,这场战争似乎成为了一场私人恩怨,像黑帮火并一样,只不过比两个帮派的争斗更惨烈、更白热化,是一场国家机器与贩毒集团的斗争,正如后来总统以及许多军官的想法:“无论什么代价,无论何种手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巴勃罗死”,再也没有什么程序正义、法治精神。要巴勃罗死已经成为一个精神符号,不在乎代价是什么,实际收获是什么,底线是什么,良心是什么。正是验证了尼采的这句话: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然而,讽刺的是,牺牲自身的代价,却是走私到美国的可卡因数量大幅上升,另一个更隐秘强大的可卡因集团卡利集团崛起,一切斗争都成了西西弗斯的循环往复。不得不想,如果可卡因合法,一切会怎样?禁止毒品交易会不会是一个更大的利益输送的骗局?细思极恐。
1、最喜欢卡里略上校。这种既偏激又果敢,不完全正派的警察作风,最吸引人。他把古斯塔沃杀了,可以说为日后巴勃罗的灭亡做了很大的贡献。
2、不觉得戈维利亚总统软弱,我反而觉得他是最爱哥伦比亚人民的人,他要考虑的远远比我们、比编剧多。第二季第一集的结尾,他站在国旗下和媒体前的发言,我觉得这位演员他就真的像一个哥伦比亚总统一样。
3、我从来没有喜欢过巴勃罗一秒,但这个人让观众产生的感情是最复杂的,这也是导演刻意给我们更呈现的。在他到处制造恐怖袭击时,我希望他死,但在他落魄无助时,我又产生了恻隐之情,这是人物的魅力,也是导演的功力,跟随影片的走势而产生心理变化。在巴勃罗被枪击的那一段,我甚至为他掉下了眼泪。墨菲说得很好,把他所有的头衔摘下,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当他回归到家庭时,也只是一位儿子、丈夫、父亲。他甚至能让我们想起我们的某位亲人,一位想得到全世界尊重的平凡人。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虽然巴勃罗常常从手下的嘴里得到坏消息,但他从不第一时间发作,也不会把脾气迁就于他的小弟。这点比我看过一些黑帮片的老大好多了。
4、第二季第一集在丛林里,年轻警察说的那句他们听说巴勃罗被打了二十多枪死了,他们把他埋在麦德林,但是他从坟墓里复活,找到杀害他的人的家里,把他们都杀了。这句话的表现形式我在《百年孤独》里见过,有类似的话,应该是编剧借鉴的吧,算一个小惊喜。
事实上,不管你是不是毒枭,生命的消亡总是让人伤感的。这样一个大事件里,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只有对立的两个阵营,形形色色的人穿插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但文明人受到的桎梏总是大大高于野蛮人的,就在这样绝望的情况下你来我往,每一方都有着自身的限制与阻碍,好在最终的结局还是令人欣慰的。
人性总是得人心最有效的特性,这也是为什么同是身为毒贩的古斯塔夫的死能让那么多人感到难过、伯纳的行为让人敬佩的原因,而反观巴勃罗与他的母亲与妻子,再怎样义正严辞地讨伐权贵批判社会,都不能产生丝毫的说服力,因为他们不配。
从墨菲来到哥伦比亚,直到巴勃罗身亡,整整两季的内容传达出的,似乎是善与恶之间的博弈,极善与极恶都不能使你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得学着在这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找到的人,就是最后的胜者。
丛林滋养了可卡因,还有蜿蜒在水纹里的魔幻现实主义。墨西哥是卡其色的,那里有荒蛮而秩序的匪气,或许波拉尼奥喝光了所有的酒,墨西哥人民甚至不享受浪漫。阿根廷则是泥土与河流的颜色,纯粹的黑帮脉络,他们是最规矩的,恪守本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杀他全家。巴西人爱金子和妓女,两样在各语境的文明形态里都属于通用货币,对了,还有枪。哥伦比亚的魔幻色彩可以追溯至加勒比海,那片土壤的质地是天然的大麻工厂,还有丛林深处弥漫的共产主义,这是一个性感的国家,毒枭的养成,有时候命图里除了残忍与野望,还需要一些稚气未脱,需要一点想象力,你看,巴勃罗是一名伟大的政治家。他一度是哥伦比亚甚至南美洲的代名词。他的死不是民主的胜利,是美国控制哥伦比亚秩序的开始。听话的傀儡政府,看到巴西现在的模样了嘛?最后,只剩一兵一卒的巴勃罗也没有屈服,伟大绝不是因势利导。死,让他成为了一个时代。
★★★★
btw,两季的成色还是逊于《大西洋帝国》,差距是全方位的。Nucky赛高~
“你让我觉得羞耻,
这是你自己选择的路你自己负责。”
被父亲驳斥之后,巴勃罗 埃科瓦尔,这位世界最大的毒枭怒火中烧,坐在屋后的草场不停的抽着能使其平静的大麻,这位胡子拉碴的硬汉几天时间里仿佛老了十岁。直到夜幕渐近,埃斯科瓦尔又回想起儿时与古斯塔沃从山上漫步归来的一个个傍晚,天空中的霞一点点的变得浓重,加勒比海的风吹拂着两人早已湿淋淋的汗衫。
当小镇的整点的钟声响起,做完弥撒的母亲修长的轮廓向埃斯科瓦尔走来,递给他一双球鞋,欣喜不已的他并未意识到这双鞋是母亲从商店偷来的,只因他被同学嘲笑穿着一双破洞的鞋子,这件不齿之事仿佛成了解读埃斯科瓦尔成长历程的一处珍贵细节。而端坐父亲农场沉湎过去一心妄想东山再起的埃斯科瓦尔可能还没意识到过不多久就将有一排子弹射向他的身体。
埃斯科瓦尔的劣迹是从偷窃墓碑开始,他把人家的墓碑偷来将碑文刮掉,然后以低价卖出。中间经历过各种职业,之后从贩卖可卡因中尝到甜头便开始其可卡因王国的建筑,控制可卡因贸易、火烧哥伦比亚最高法院、暗杀执政党候选人、制造空难与汽车炸弹、大肆贿赂国家机器、虐杀总检察官、枪击司法部长。
细数埃斯科瓦尔的犯罪生涯,他不只是一个贪婪冷酷的毒枭,更是一个傲慢自负的野心家和一个残暴无人性的恐怖分子。
简直是addicted !!! 最喜欢Narcos的一点就是不要求角色说英文台词!!!
所以下一季是Cali Cartel?
S1是轰轰烈烈建国和极盛而衰,S2是各种各种逃亡和被围剿。从平民罗宾汉到不可一世再到暴虐而亡,一代枭雄巴勃罗•埃斯科瓦尔,当他孤身一人身无分文回到曾经叱咤风云的麦德林,看灯红酒绿的夜景,回忆家庭美满众人之上建国称王,幻想当上哥国总统走向人生巅峰,看看这一切,恍如黄粱一梦。太魔幻。9.3
“我每天都很想念你,兄弟”
这剧讲的是嗑药,看这剧也是嗑药,根本停不下来。
跪着看!第一季写从崛起到疯狂,第二季写从巅峰到崩塌。人的复杂,命运的漂浮,一切很难诉诸语言。
“哥伦比亚是魔幻现实主义的起源地,在这儿生活过的人都能明白个中缘由。”走投无路的暴君和进退维谷的“正义”势力,两方的极端都刻画得好,一方的blow business掺了更多家事,一方的man hunt激化power play。这季给了Pedro足够表演空间!Pablo父亲的演员也厉害,了了几场戏,不怒自威
喜大普奔!撒花鼓掌!!!!!我就吹206的长镜头你能拿我怎么办!就是好看!刺激!现实!冷笑话!瓦格纳演技太厉害了_(:з」∠)_ 期待第三季DEA二人组干翻卡利集团!
“《巴勃罗·埃斯科瓦尔》和《我的奋斗》,20世纪文学的两部经典。”哈哈!
完美。全程透不过气,第二季多加了很多内心戏,尤其结尾几集对大毒枭的内心刻画,让人对其之前的恨之入骨又有一丝怜悯。人是复杂的且多面性的。编剧将么个人都刻画的都十分立体,很难用单纯的善恶去评判,也更符合现实。长镜头和光影的配合也让毒枭区别其他美剧。小配角还如此出彩高颜值。流连忘返!
最牛的地方在于,你期待这个结局期待了这么久,当聚光灯回到他作为一个人,一个家庭中的人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有一种同情。
想要在黑白两道谈笑风生的旧王终于走向宿命的死亡,而深谙闷声发大财的新王们则粉墨登场,这就是复数的毒枭;最后那几集着重刻画面对树倒猴孙散众叛亲离处境下的埃斯科巴是点睛之笔。当然本季最大的诉求在于表明:哪怕你是世界第一毒枭,哥伦比亚最强男人,处理不好婆媳关系也是死路一条。
Pablo亲情戏越腻歪,越说明此人的自私——全世界都死光又怎样,我只要我的家人过得好。你的家庭是家庭,别的家庭就不是家庭吗?所以抱歉,我不会把亲情戏的意图理解为塑造一个立体的“枭雄”。一家子挥霍沾满人血的钞票,心安理得,大言不惭自诩慈善家,只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牵扯的角色更多 但剧情的推进放缓了 所以中途有些部分略有疲软 旁白更好的完善故事内容 枪战戏太棒 无论是长镜头手持摄影还是巷战的调度 都是按拍电影的方式去拍的 每一次最为靠近目标时却失败 非常调动观众的情绪 结局为下一季埋下伏笔
“结束一个旧故事的最好办法是讲一个新故事并极力鼓吹,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手法,是在拉丁美洲经过反复检验的结果。”
如果第一季是血腥暴力大场面吸引人,我觉得第二季很多内心刻画,细节描写很赞。这季cali cartel的暗中渔翁得利非常精彩,也为第三季做好了铺垫,我甚至更期待看到哥伦比亚政府和美国爸爸如何联手对付更高级别的对手。毕竟Escobar是穷人出身,有阶级局限性,以暴制暴,决定了他最后的下场。
不如第一季 Pablo他们家里的破事儿占了太多篇幅 他妈和他老婆都是天字一号蠢碧池 下一季应该更好看
巴勃罗最后马克思了。。。。。。。。。。。
一天放出,两天刷完。Now the king is dead. Long live the kings.
我的最爱啊,Netflix 出品,必属精品!Wagner Moura演的真棒!不知道第三季还演什么!